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简介(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简介(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一、中国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会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雷环捷[1](2021)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体系”构建——经验回顾与发展前瞻》文中研究指明回顾数十年来的研究可知,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机构、教材、期刊等多项要素均取得进展,学科定位问题得到持续探讨;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更新学术理论框架,深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传统领域,向高科技的伦理反思、工程伦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哲学、负责任创新等新兴、前沿与交叉领域迈进;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向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领域。总体而言,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所取得的学科成就殊为不易,形成了多元而有活力的学术格局,创造出精彩且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已有基础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学技术哲学"三大体系",应弘扬自然辩证法的传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应夯实哲学学科根基,支持跨学科互动与合作;应追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姜振寰[2](2021)在《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的演进》文中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教育部将自然辩证法学科名称改为"科学技术哲学"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队伍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队伍虽已形成相当规模,但面临转型;同时,由于学科名称的调整也造成了学术定位和学科定性的混乱,一个学科两个名称的矛盾是自然辩证法学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注重科学技术哲学教学与研究的哲学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注重教学研究为国家改革开放服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段伟文[3](2021)在《走向科技时代的科技哲学发展概观》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科技哲学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全新的拓展,发展为重要的哲学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形成了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技术与工程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与工程伦理、科技史以及科技文化与传播等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交叉的研究进路。近二十年来,中国在科技与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迅猛发展,实践的需要促使科技哲学研究在不断跟踪国际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前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科技伦理和工程哲学等问题导向的研究。展望未来,科技哲学应主动应对科技时代我国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实现文明跃迁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和智慧。

刘大椿[4](2020)在《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自然辩证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创造了条件。学科的成熟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完成的,它是中国社会发展新思维的重要提供者,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参与者,迄今它已经成为对中国当代社会与思想影响深远的学科之一。本文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前世今生,它在中国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它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所具有的规范与多元的特点,以及当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扼要而生动的说明。

张吉[5](2020)在《论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哲学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学科。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与社会、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哲学史等部分构成。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发展影响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哲学反作用于社会发展,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阐释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一部分概述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兴起的历史背景,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影响。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社会需要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提出大量的新问题,如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科技价值问题、科技伦理问题;其二,社会发展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提供生长条件,经济建设为科学技术哲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根本动力;民主政治为科学技术哲学创新提供宽容的制度保障;思想解放为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三部分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哲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科学技术哲学全面揭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哲学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科学技术哲学引领人们的思维方式变革;科学技术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起。第四部分主要是关于科学技术哲学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瞻性思考。重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对高科技前沿伦理问题的反思;二是注重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复杂问题;三是弘扬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张文毓[6](2020)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举足轻重的事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考察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传播具有借鉴价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和发展史角度,考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恩格斯的着作《自然辩证法》是其自然辩证法思想最主要的文本体现,因此,本文以这一着作为主线进行考察。按照事物的发生学原理,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我国及其早期传播(19世纪2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此阶段,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在党内和先进分子中传播,传播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传播范围相对狭窄。二是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在我国的初步建制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此阶段,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初步建制化,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服务国家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阻碍,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的建制化进程被迫中断。三是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的全面制度化和规范化(1978年至今)。相对于上一阶段开启的建制化进程,我们把此阶段称为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的再建制化。在此阶段,自然辩证法思想奠基于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之上,吸收融合了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最新研究成果,由恩格斯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为主的内容体系,逐渐扩展到以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新框架。此外,自然辩证法思想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相结合,奠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传播和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1)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我国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方面,我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自然辩证法思想有迫切的时代需求,为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是科学的理论,它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自然科学上升为哲学的典范;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品质,在内容上适合我国国情。(2)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是相互交织的过程。思想在传播中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传播,很难将思想传播与思想发展二者截然割裂开来。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受众群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等不断扩大,传播方式从偶然性、不确定性逐渐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3)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以来,我国持续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为指导。进入新时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更需要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李惠国[7](2019)在《回忆与思考——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示成立40周年》文中指出作者回忆了亲身经历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大事,并对学科和研究会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王治东,田锋[8](2018)在《挑战与机遇: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学科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CSDN)批准成立40周年。回顾自然辩证法学科40年的发展历程,这个学科曾经创造了辉煌,但也形成了发展的背反。当前,自然辩证法学科面临发展瓶颈,存在包括学科名称、学科归属、课程体系建设、学科话语权、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学科研究平台、依托机构等诸多问题,其中,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是硬核性问题。如何在新时代突破发展瓶颈,抓住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机遇,再创新时代的辉煌,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命题,也是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的时代之问。

李惠国[9](2015)在《《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文中提出对恩格斯的着作《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哲学学科称之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它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的学科体系。

李三虎[10](2015)在《中国技术哲学:历史、现状和趋势(上)》文中指出中国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当代学术现象,经历了从技术辩证法传统、论技术或技术论到技术哲学学科确立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技术哲学,可以从两方面考察其思想脉络:一是把它作为一种部门哲学加以对待,主要包括技术的经济哲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哲学;二是把它作为一种哲学纲领加以对待,主要包括现象学技术哲学、分析的技术哲学、解释学技术哲学和实用主义技术哲学。这种考察表明,中国作为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发展是体制性的,已有相当发展也有较广的扩散,而作为哲学纲领的技术哲学才作为一种"国际引进"刚刚兴起。也就是说,中国技术哲学正在从部门哲学向哲学纲领构建发展。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技术哲学必须要在思想渊源、传统文化关联和时代特色呈现方面走向更深入的发展。

二、中国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会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会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体系”构建——经验回顾与发展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科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演进
二 学术体系建设:传统领域的深耕与向新兴领域的迈进
    1.科学技术哲学传统领域的深耕
    2.向新兴、前沿和交叉领域迈进
三 话语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哲学的中国声音
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学技术哲学“三大体系”的策略
结 语

(2)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的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科名称改变的历史过程
二、研究内容的收敛与发散
三、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四、结论
    (一)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队伍已形成,但面临转型。
    (二)研究内容范围已经发生变化。
    (三)探讨解决“名不副实”、一个学科两个名称的矛盾。
    (四)强化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走向科技时代的科技哲学发展概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
二、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
三、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跨学科研究
四、结语

(4)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自然辩证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科历史渊源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起
    1.第一个十年
    2.第二个十年
    3.第三个十年
    4.第四个十年
三、学科发展的规范与多元
    1.自然哲学
    2.科学哲学
    3.技术哲学
    4.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5.科技思想史研究
四、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与期待
    1.科技伦理问题
    2.科学的文化哲学研究
    3.思想政治课的建设问题
    4.两个基本的态度

(5)论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概述
    1.1 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1.1 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兴起的历史背景
        1.1.2 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的学科定位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 科学技术哲学的理论体系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影响
    2.1 社会需要为科学技术哲学提出大量新问题
        2.1.1 经济发展问题
        2.1.2 生态环境问题
        2.1.3 科技价值问题
        2.1.4 科技伦理问题
    2.2 社会发展为科学技术哲学提供生长条件
        2.2.1 经济建设为科学技术哲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根本动力
        2.2.2 民主政治为科学技术哲学创新提供宽容的制度保障
        2.2.3 思想解放为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3章 科学技术哲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1 科学技术哲学全面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2 科学技术哲学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3.3 科学技术哲学引领人们的思维方式变革
    3.4 科学技术哲学推动生态文明的兴起
第4章 发挥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功能的前瞻性思考
    4.1 关注对高科技前沿伦理问题的反思
        4.1.1 当代高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
        4.1.2 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
    4.2 注重研究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复杂问题
    4.3 弘扬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及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及理论品质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我国及其早期传播和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条件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入和《自然辩证法》着作译介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一)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与社会主义初步结合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的初步建制化
    (三)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曲折中传播和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的规范化
    (一)现代科技促进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和发展的再建制化
    (三)在自然辩证法思想传播中促进社会和科技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回忆与思考——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示成立4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译介学习宣传阶段 (1928—1955)
    1. 中文的《自然辩证法》翻译出版情况
    2. 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宣传
二、自然辩证法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阶段 (1956—1966)
三、严重挫折时期 (1966—1976)
四、自然辩证法学科和事业的大发展阶段 (1977—)
    1. 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前后
    2.《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编撰工作
    3. 反对伪科学
    4. 积极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
    5.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6.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7. 积极组织参与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咨询研究
    8. 促进自然辩证法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9. 促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科学技术传统的研究
五、几点思考
    1. 发扬特点, 认识不足, 努力创建科学技术哲学的中国学派
    2. 科技哲学研究要有高远宽阔的视野和鲜明的时代感
    3. 哲学的目的是让人们学会自己思考而不是崇拜权威
    4. 抵制学术研究华而不实的作风

(8)挑战与机遇: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学科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科源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部分的自然辩证法
    (一) 学科溯源:基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传统
    (二) 组织建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三) 课程建设:学科育人体系不断完善
二、学科推进:多元化发展路径与发展的瓶颈
    (一) 基于自然辩证法学科名称变化的分析
    (二) 基于学科归属定位的分析
    (三) 基于研究内容的分析
    (四) 基于学术期刊平台的分析
    (五) 基于学会组织发展建构的分析
三、发展方向:新时代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一) 在学科归属上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构成地位
    (二) 强化自然辨证法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特质
    (三) 加强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 强化育人体系建设

(9)《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的《自然辩证法》翻译出版情况
二、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宣传
三、形成为独立学科的“自然辩证法”
四、自然辩证法学科和事业的大发展
五、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特点

(10)中国技术哲学:历史、现状和趋势(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技术辩证法到技术哲学学科
    (一)技术辩证法传统
    (二)技术论或论技术过渡
    (三)技术哲学学科确立
二、作为一种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
    (一)技术的经济哲学
    (二)技术的社会哲学
    (三)技术的伦理哲学

四、中国自然辩证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会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体系”构建——经验回顾与发展前瞻[J]. 雷环捷. 哲学动态, 2021(05)
  • [2]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的演进[J]. 姜振寰. 台州学院学报, 2021(01)
  • [3]走向科技时代的科技哲学发展概观[J]. 段伟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4]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自然辩证法[J]. 刘大椿.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10)
  • [5]论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D]. 张吉.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 张文毓.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7]回忆与思考——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示成立40周年[J]. 李惠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03)
  • [8]挑战与机遇: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学科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J]. 王治东,田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09)
  • [9]《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J]. 李惠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11)
  • [10]中国技术哲学:历史、现状和趋势(上)[J].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标签:;  ;  ;  ;  ;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简介(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