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委开展治淮工程质量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年[1](2013)在《抓好质量发展 构建美丽淮河》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2013年初,水利部印发了《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质量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在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治
肖幼[2](2012)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为加快淮河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淮委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2011年工作回顾2011年,淮委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2010年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
王强[3](2012)在《从制度建设谈进一步治淮的建设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回顾了1991年以来治淮建设管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科学的制度建设对规范治淮建设管理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做好治淮建设管理工作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王永雷,陈学礼,陈德虎[4](2011)在《铸就长堤束蛟龙——淮北大堤涡下段加固工程建设管理记》文中认为"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历史上的淮河流域曾以物阜民丰而闻名。但自明代以来,由于黄河屡次南侵过淮,致使河道淤塞,尾流不畅。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
肖幼[5](2009)在《筑牢“三个安全”防线 促进治淮又好又快发展》文中认为从2003年汛后以来,按照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的部署,千里淮河上下掀起了加快治淮建设热潮,治淮跨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09年8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累计安排投资455亿元,其中2003年汛后以来累计
姬宏[6](2008)在《严格管理 不断创新 治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治淮建设,投入巨资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淮委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规范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治淮工程质量。
陈光临[7](2008)在《治淮工程连获三个“鲁班奖”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治淮工程中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两个项目共同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以下简称"鲁班奖")。2007年又传喜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再次荣获"鲁班
肖幼[8](2007)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为顺利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任务提供政治保障——在2007年淮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委党组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我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汪斌[9](2007)在《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化改革是国家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为了适应市场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近年来主要针对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积极推进专业化改革,许多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征使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水利行业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以项目治理理论为基础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内、外部治理结构及其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问卷调研进行相关管理体制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的探讨,提出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的建议,并运用论文的理论框架对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个案分析。 首先,对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项目治理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与项目治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具有其特殊性。项目治理理论体现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和公益性要求,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项目治理理论决定了公益性水利工程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 其次,论文分析了内部治理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代建单位、使用单位、承包商等,及其各自的职能安排。认为内部治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信号显示机制、风险机制等。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委托单位、代建单位、使用单位三方治理的契约关系并提出了优化方案。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代建单位的治理机制,提出了影响代建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论文分析了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外部治理机制。其中外部治理主体包括社会公众、政府、竞争性市场,结合调查分析,本文提炼了外部治理主体因素,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分析了这些主体发挥的主要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再次,论文分析了传统建设管理体制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转型。认为建设管理体制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促进项目治理效率的提高。建设管理体制转型的主要特征有:转型的方向是向市场配置转变,转型的过程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转型的手段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代建单位的转变分两部分,其内需要职能和组织形式的转变;其外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 最后,论文运用前面构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突出分析了淮委在建设局的改革试点以及在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肖幼[10](2006)在《“三个安全”护航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文中提出
二、淮委开展治淮工程质量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淮委开展治淮工程质量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抓好质量发展 构建美丽淮河(论文提纲范文)
一、治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取得显着成效 |
(一) 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 建成了一批优质工程 |
(二) 治淮建设不断发展,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质量管理队伍 |
(三) 治淮工程质量经受了洪水考验, 效益显着 |
二、治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积累丰富经验 |
(一) 加强组织领导 |
(二) 创新建管模式 |
(三) 狠抓制度建设 |
(四) 培育专业化建管队伍 |
(五) 强化质量检查检测 |
(六) 重视科技攻关 |
三、当前治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
(一) 水利的战略定位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
(二) 大规模治淮建设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新挑战 |
(三) 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
(四) 水利现代化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题 |
四、扎实做好进一步治淮质量管理工作 |
(一)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 |
(二) 强化建设质量意识 |
(三) 落实建设质量责任 |
(四)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
(五)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
(2)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为加快淮河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淮委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1年工作回顾 |
(一) 加强监督检查, 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
(二) 坚持“一岗双责”,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了新提高 |
(三) 强化教育监督, 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取得新进步 |
(四) 开展专项治理,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新成果 |
(五) 注重制度建设,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
(六) 开展执法监察, 治淮工程建设“四个安全”取得新成效 |
(七) 做好信访工作,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得到妥善处置 |
二、2012年主要任务 |
(一) 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中心, 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和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
(二) 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为重点, 加强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 |
(三) 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为抓手, 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
(四) 以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为核心, 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
(五) 以强化监督制约权力为手段, 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 |
(六) 以开展治淮执法监察为载体, 保证新一轮治淮健康有序推进 |
(七) 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为目的, 继续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 |
三、狠抓工作落实 |
(一) 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领导 |
(二)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
(三) 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
(4)铸就长堤束蛟龙——淮北大堤涡下段加固工程建设管理记(论文提纲范文)
泽被后人筑丰碑 |
“带头羊”的作用 |
沟通与协调, 破解移民征迁难题 |
质量与安全, 一个都不能少 |
工程需要科技, 科技需要创新 |
无言的歌 |
(5)筑牢“三个安全”防线 促进治淮又好又快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筑牢“三个安全”防线入手, 进一步强化治淮工程监督管理 |
一是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 打造思想防线。 |
二是坚持健全制度作保证, 深化源头治理。 |
三是坚持监督管理不放松, 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
四是坚持发挥项目法人核心作用, 规范建设管理。 |
二、落实“三个安全”见成效, 治淮建设取得显着成果 |
一是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实现了建设目标。 |
二是保证了工程安全, 治淮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
三是保证了资金安全, 资金使用效益良好。 |
四是保证了干部安全, 锻炼了人才队伍。 |
五是保证了治淮工作的良好氛围, 获得广泛好评。 |
三、继续深化“三个安全”, 不断推动治淮事业发展 |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三个安全”。 |
二是建立“三个安全”的长效机制。 |
三是不断完善“三个安全”教育载体。 |
(6)严格管理 不断创新 治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一、治淮工程质量管理成效显着 |
(一) 加强制度建设, 从基础上保 |
(二) 加强教育培训, 从源头上提高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 |
(三) 加强质量检测, 从过程上强化质量控制 |
(四) 加强检查监督,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
(五) 培育专业化建设管理队伍, 提升治淮建设管理队伍素质 |
(六) 加强科技创新, 争创精品工程 |
(七)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严格市场准入 |
二、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不断提高治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
(一) 紧紧围绕两个主体, 全面落实治淮工程质量责任制 |
(二) 坚持以人为本, 狠抓治淮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
(三) 大力推进治淮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
(四) 坚持科技创新, 不断打造精品工程 |
(五) 坚持深化改革, 用改革促发展 |
(7)治淮工程连获三个“鲁班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管理手段 |
二、重视勘测设计工作, 保证勘测设计质量 |
三、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切实落实质量管理内容 |
四、提高工程科技含量, 创新工程质量特色 |
五、注重工程资料管理, 保证工程档案真实完整 |
(9)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界定 |
1.1.1 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背景 |
1.1.2 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3 论文研究问题的界定 |
1.2 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
1.3.1 公益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 |
1.3.2 相关公共事业性行业的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研究 |
1.3.3 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4 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理论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
1.4.3 研究展开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公益性水利工程内涵、特征及其对建设管理的要求 |
2.1.1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内涵、特征及其演变 |
2.1.2 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 |
2.1.3 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及对建设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
2.2 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内涵与特征 |
2.2.1 专业化建设管理及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 |
2.2.2 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
2.2.3 建设管理体制的专业化建设管理改革方向 |
2.3 项目治理理论及论文分析视角的选择 |
2.3.1 项目治理的概念分析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
2.3.2 项目治理与公共治理及公司治理的比较 |
2.3.3 项目治理理论对建设管理体制研究的指导意义 |
2.3.4 项目治理理论运用于建设管理体制研究的特殊性 |
2.3.5 项目治理分析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及论文的分析视角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项目治理分析 |
3.1 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
3.1.1 传统体制的三大难题及其解决经验 |
3.1.2 传统建设管理的体制性问题与非体制问题 |
3.1.3 引入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原因及改革基本目标分析 |
3.2 项目治理与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关系 |
3.2.1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化要求 |
3.2.2 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与项目治理的内在一致性 |
3.2.3 投资、决策、建设和运营各专业化环节对项目治理要求 |
3.3 项目治理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关系 |
3.3.1 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征对建设管理的要求 |
3.3.2 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项目治理的内在一致性 |
3.3.3 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项目治理的特殊性 |
3.4 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项目治理内容 |
3.4.1 项目治理的主体及治理边界的划分 |
3.4.2 项目治理的内部结构及任务 |
3.4.3 项目治理的外部结构及任务 |
3.4.4 项目治理视角的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内容框架 |
3.4.5 项目治理的优化及其对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 |
3.5 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项目治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
3.5.1 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代建制模式的发展 |
3.5.2 项目治理对建设管理中专业化环节的控制作用 |
3.5.3 现有体制下问责问题的调查 |
3.5.4 代建制所能解决的现有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内部治理分析 |
4.1 内部治理主体及内部治理机制 |
4.1.1 内部治理主体在建设项目责权利系统中的定位 |
4.1.2 内部治理主体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定位 |
4.1.3 内部治理主体关系及其治理机制 |
4.2 委托单位、代建单位、使用单位三方治理分析及治理优化 |
4.2.1 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委托-代理 |
4.2.2 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契约 |
4.2.3 以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为核心的内部治理优化 |
4.3 以代建单位为核心的专业化管理内部治理机制的调查分析 |
4.3.1 代建单位是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内部治理的核心 |
4.3.2 代建单位发展的影响因素 |
4.4 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的组建及其治理机制 |
4.4.1 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的性质与任务 |
4.4.2 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的组建 |
4.4.3 专业化建设管理单位的治理机制 |
4.5 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及其选择 |
4.5.1 专业化建设管理的主要模式 |
4.5.2 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的外部治理分析 |
5.1 外部治理的主体、作用及其治理方式 |
5.1.1 社会公众及其发挥的作用 |
5.1.2 政府监管部门及其发挥的作用 |
5.1.3 外部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
5.1.4 外部治理主体对建设项目的治理方式比较 |
5.2 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中的市场机制 |
5.2.1 相关主要市场及其对建设管理的作用 |
5.2.2 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设及其在外部治理中的作用 |
5.3 政府部门监督机制及其作用 |
5.3.1 财政评审监督机制 |
5.3.2 代建单位的评价机制 |
5.4 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影响 |
5.4.1 相关法律与政策体系 |
5.4.2 项目治理主体的信用机制建设 |
5.4.3 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 |
5.5 外部治理关键要素的调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传统体制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转型路径 |
6.1 传统体制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转型的基本方向 |
6.1.1 项目治理的效率与体制转型 |
6.1.2 体制转型过程的基本特征 |
6.2 体制改革中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及其转变 |
6.2.1 行业主管部门在体制改革中的主导作用 |
6.2.2 改革前后的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对照及政策依据 |
6.2.3 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路径 |
6.2.4 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关键因素 |
6.3 体制改革中建设管理单位的转变思路 |
6.3.1 建设管理单位转变的目标 |
6.3.2 建设管理单位转变的路径及成本 |
6.3.3 影响建设管理单位转变的关键因素 |
6.4 体制改革外部环境的转变思路 |
6.4.1 市场机制的转变 |
6.4.2 制度环境的转变思路 |
6.4.3 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保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个案应用 |
7.1 淮委建设管理体制基本分析 |
7.1.1 淮委建设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状 |
7.1.2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
7.1.3 面对内、外环境变化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7.2 淮委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的项目治理分析 |
7.2.1 淮委建设管理体制内部治理分析 |
7.2.2 淮委建设管理体制外部治理分析 |
7.2.3 以淮委建设局为核心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
7.2.4 淮委建设局改革的制度建设 |
7.2.5 淮委建设局的专业化建设管理能力建设 |
7.3 结论与建议 |
7.3.1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 |
7.3.2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足 |
7.3.3 对策建议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8.3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淮委开展治淮工程质量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抓好质量发展 构建美丽淮河[J]. 刘玉年. 治淮, 2013(09)
- [2]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为加快淮河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淮委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肖幼. 治淮, 2012(04)
- [3]从制度建设谈进一步治淮的建设管理[J]. 王强.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03)
- [4]铸就长堤束蛟龙——淮北大堤涡下段加固工程建设管理记[J]. 王永雷,陈学礼,陈德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1(08)
- [5]筑牢“三个安全”防线 促进治淮又好又快发展[J]. 肖幼. 治淮, 2009(10)
- [6]严格管理 不断创新 治淮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J]. 姬宏. 治淮, 2008(02)
- [7]治淮工程连获三个“鲁班奖”的思考[J]. 陈光临. 治淮, 2008(02)
- [8]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为顺利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任务提供政治保障——在2007年淮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肖幼. 治淮, 2007(04)
- [9]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研究[D]. 汪斌. 河海大学, 2007(06)
- [10]“三个安全”护航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J]. 肖幼. 治淮,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