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泄压装置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利利,舒远,刘宁宁[1](2022)在《粉尘爆炸泄压面积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涉粉行业各类企业数量的增长,以及粉尘爆炸产生的巨大危害,企业对粉尘泄爆、防爆越来越重视。在粉尘泄爆方面,泄爆装置的泄放面积影响最大泄爆压力,国内外不同标准的计算方法也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标准的计算方法做出了比较并举例计算说明,为泄爆装置尺寸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杨兵[2](2021)在《铁路隧道吸尘防爆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吸煤车除尘系统内部煤粉爆炸的预防是吸煤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吸煤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煤粉爆炸特性计算结果,设计了扇形多层网孔消火泄压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网孔结构对燃烧波和压力波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煤粉的爆炸指数Kmax为15.37 MPa·m/s时,扇形多层网孔结构的消火泄压装置能够熄灭100 m/s的火焰传播,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基于泄压面积计算,泄压装置安装于吸煤车除尘器顶部和侧部时,可以有效防止泄爆引起的二次爆炸。
殷新喆,罗毅欣,祁玉峰,齐跃[3](2021)在《一种高可靠轻量化泄压防热装置设计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在轨具有封闭舱体的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环境气压降低,需要对舱体进行即时泄压和再入过程中舱体气动防热的问题,文章基于杆式压紧释放原理提出了一种集泄压和防热两大功能于一体的高可靠作动装置。该装置在发射入轨段通过预置泄压孔实现舱内外压力平衡,入轨后通过机构作动密闭泄压孔实现气动防热功能,并给出工作到位信号。经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有效,并具备结构简单、轻量化、泄压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可为后续航天器舱体的主动泄压和热防护的机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姚玉成[4](2021)在《原料药工厂溶剂回收装置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原料药工厂溶剂回收及浓缩蒸馏的工艺技术特点及安全法规要求,对溶剂回收及浓缩蒸馏装置设计方面的工艺、安全、自控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附上具体的溶剂回收及浓缩蒸馏工艺安全自控原理图举例说明。
杨兵[5](2021)在《煤粉爆炸特性及吸污车消火泄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了保障运煤专线煤粉吸污车清扫煤粉的安全性,降低煤尘爆炸事故灾害的破坏性,避免二次爆炸发生,采用20 L粉尘爆炸特性实验装置,测试了铁道床煤粉的爆炸特征参数,研究了泄压技术和金属丝网结构消火淬熄技术。运煤专线实验煤粉的爆炸下限为20 g/m3<C<30 g/m3,最大爆炸压力为0.578 MPa,爆炸指数为15.37 MPa·m/s。确定了爆破片式泄压开启机构的开启压力为10 kPa;选用40目304不锈钢金属丝网作为消火材料,单台装置泄压面积410 mm×240 mm。在此基础上,对煤粉吸污车的主吸、侧吸除尘系统进行了泄压面积计算,确定了消火泄压技术的应用方式,保障了铁道床煤粉吸污车的安全运行。
张志强[6](2021)在《基于内部电弧故障试验的24kV开关柜柜体强度仿真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24kV开关柜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安装方式存在差异,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破坏性强的故障,一旦发生,将会给人身安全以及电气设备带来极大的危害。利用仿真、试验来研究分析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及柜体强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弧故障发生,提高开关柜的安全性。本文以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的XGN102-24(Z)/T630-25型24kV开关柜为对象,在充气实验获得泄压值的基础上,采用ANSYS对开关柜柜体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与优化研究,从而为设计和优化高性能开关柜柜体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Solidworks建立开关柜几何模型,并通过ANSYS Workbench对开关柜气室、电缆室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泄压时的应变变化规律,获得开关柜泄压仿真值。结果表明,承受静力载荷时,开关柜气室、电缆室的应变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并随着柜内压力的增大,各部位发生的变形也随之增大。当气室、电缆室压力达到0.09MPa、0.1MPa时,泄压板会被冲开,从而进行泄压。并通过泄压阀片变形量测量实验和充气实验验证了本次开关柜泄压值仿真方法和仿真值是正确的。(2)由于产品本身设计有及时泄压结构,故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产生的最大压力不会超过其泄压值的两倍。因此,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开关柜有限元模型,以两倍泄压值作为静力载荷对开关柜进行柜体强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在承受压力时产生的变形量与顶板测量实验相符,主应力分布与水压实验一致,且开关柜柜体强度能够承受两倍泄压值。此外,运用第一强度理论对开关柜柜体强度进行了校核计算。校核结果证明了开关柜的柜体强度符合要求,能够承受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带来的巨大冲击力。(3)在试验站进行相应的内部电弧故障试验,并在试验中测量开关柜电缆室、气室内部电弧故障产生的最大压力值。试验结果显示:开关柜电缆室、气室内部电弧故障产生的最大压力值均为0.16MPa,小于其泄压值两倍,且试验后电缆室、气室周围的指示器完好,试验合格。本次试验验证了开关柜柜体强度仿真的正确性。(4)最后根据开关柜柜体强度仿真过程中气室局部受到冲击力的情况,对气室柜体进行强度优化。通过改变气室左右侧板圆角半径、左右侧板加强筋长度、顶板加强筋数量,比较分析不同气室在柜体强度仿真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最终选择左右侧板圆角半径35mm、左右侧板加强筋长度缩短20mm、顶板加强筋数量为1的气室,使柜体受到的冲击力最小,达到优化效果。
周其信[7](2021)在《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O3,主要贡献源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加强VOCs治理是控制PM2.5和O3污染的有效途径。VOCs来源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人为源影响,工业源占人为源的1/3~1/2。要控制人为源中VOCs,关键是控制工业源VOCs。煤化工行业属于VOCs排放重点行业,VOCs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无针对性的源项排查指南、排放系数及排放标准,开展煤制油项目VOCs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识别煤制油项目VOCs物料,开展VOCs源项排查,建立VOCs源项清单,开展有组织和无组织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项目VOCs排放特征明显,其中,有组织源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7.37%,无组织排放源占62.63%,在有组织源中,低温甲醇洗尾气VOCs排放量最大,占有组织排放总量的51.42%;燃烧烟气排放口中,气化热风炉排放气排放量最大,占燃烧烟气排放总量的84.33%;在无组织源中,废水集输、储存、处理过程逸散源排放量最大,占无组织排放源总量的75.61%。煤制油项目控制VOCs排放的重点是控制无组织排放,首要控制的有组织排放口是低温甲醇洗尾气排放和气化热风炉排放气。按动、静密封点分类,静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99.56%;按介质分类,重液体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59.73%;按组件类型分类,法兰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69.73%,阀门占19.29%;动静密封点泄漏率为0.07%,修复率达98.22%,修复后总泄漏率为0.0013%;法兰泄漏点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泄漏点的62.72%,其次是开口管线和阀门;轻液体最容易发生泄漏,其次是重液体;因螺栓松动造成泄漏的泄漏点占总泄漏点的73.37%,因阀门填料漏造成泄漏的占10.06%,螺栓松动是密封点泄漏的主要原因。按照2019年油品产量核算,吨油品VOCs排放1.68 kg,吨油品有组织VOCs排放0.41 kg,吨油品密封点VOCs排放0.0074 kg,减排0.0059 kg。采用系数法计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量是相关方程法核算量的129.74倍,偏差较大;高压煤粉锅炉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平均为1.89 mg/m3,VOCs排放系数为0.015 g/kg煤(以非甲烷总烃计),在环境统计中采用现有系数计算煤制油项目锅炉VOCs排放总量,偏差较大。
汪旭,雪向兵[8](2021)在《中压环网配电开关充气柜泄压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对中压环网配电开关设备的泄压装置的设计和检测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泄压装置的压力设计的要求和原理:压力装配的结构组成,压力装配的设计位置,并主要介绍了爆破片的厚度材质公差设计对压力影响比较大,压力不能及时释放,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很大隐患,同时针对所作的设计也经过了一些列的检测验证,确保实际的效果可以达到理论设计目标,并经过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的验证。本论文为中压环网配电开关设备的泄压装置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杜宇婷[9](2021)在《抛光打磨铝粉除尘系统控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燃性粉尘爆炸是在金属制造加工、木材加工、粮食食品加工、采矿、化工等多行业常见的一种事故,容易引起二次爆炸或连续爆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我国近些年的粉尘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发现,金属粉尘爆炸事故比例达到了43%。本文选取典型抛光打磨铝粉尘为研究对象,基于抛光打磨铝粉尘爆炸特性参数和爆炸传播规律,研究防止引起二次爆炸的无火焰爆炸泄压技术与机械式爆炸隔离技术,并针对抛光打磨作业场所除尘系统设计开发无火焰泄压装置及爆炸隔离装置。对于提高工业场所抛光打磨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20L粉尘爆炸特性测试系统、粉尘云点火能量测试系统,测试得到抛光打磨铝粉尘爆炸特性参数。其爆炸下限浓度在30g/m3到40g/m3之间,最大爆炸压力为1.00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为91.00MPa/s,爆炸指数为24.70MPa?m/s,最小点火能量为12.5m J。这些爆炸特性参数可为无火焰泄压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利用自制除尘系统爆炸试验平台,研究了抛光打磨铝粉尘爆炸压力、火焰在模拟除尘系统管道内的传播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得除尘仓内部平均压力达到0.335MPa,在爆炸传播过程中,压力波到达时间快于火焰到达时间,最大火焰传播速度达到111m/s。(3)通过分析泄压理论和消火机理,依据所测得的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设计出圆柱形和扇形无火焰泄压装置。在除尘系统爆炸试验平台上对装置进行泄爆性能验证试验,装置均成功阻火,且采集到的外部压力波均较小,5m外均小于5k Pa。(4)通过理论分析除尘系统管道爆炸隔离技术原理,依据抛光打磨铝粉尘爆炸压力、火焰传播规律,设计出旋转式爆炸隔离装置。根据隔爆试验结果对装置结构进行改进,对改进后的旋转式爆炸隔离装置进行隔爆性能验证试验,装置后端均未探测到爆炸火焰,成功将爆炸隔离。
于洪闯[10](2021)在《碳粉爆炸及泄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已有事故表明,碳粉作为打印机中废弃硒鼓的重要组成成分,应用广泛且存在爆炸的风险隐患。而现有研究对于碳粉生产的安全防护技术还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实验支持和验证。基于此,本文使用20 L球作为基础实验装置,开展了碳粉爆炸特性及爆炸泄放压力和火焰特性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在标准20 L球实验装置内研究碳粉的爆炸强度参数,发现随着碳粉浓度增加,碳粉爆炸压力和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碳粉爆炸压力和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在碳粉浓度为700 g/m3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94 MPa、87.2 MPa/s。根据爆炸危险性分析,碳粉爆炸强度处于St2级,爆炸程度强烈。(2)采用爆炸泄放作为碳粉的生产防护技术,在20 L球爆炸装置上开设泄爆口。在40 mm、60 mm、80 mm泄放口径下开展碳粉爆炸压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泄放口径下,适量的增大泄爆膜的静开启压力均可引起容器内部碳粉最大泄爆压力的提升,且最大泄爆压力随着静开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40 mm、60 mm、80 mm泄放口径的静开启压力分别达到0.68 MPa、0.64 MPa、0.58 MPa时,泄放曲线上的点与平衡泄放线基本吻合,基本达到平衡泄放状态。此外,对比40 mm、60 mm、80 mm泄放口径下的变化曲线可以发现,若装置的静开启压力值相同,泄放口径越大,最大泄爆压力越小;其次,与小口径相比较,大泄放口径下增大静开启压力会使装置更快达到平衡泄放状态。(3)利用高速摄影系统对碳粉泄放的火焰传播过程进行拍摄,根据监测的火焰形貌图分析可知,减小泄爆膜的静开启压力,增加碳粉浓度以及增大泄放口径均会延长外部火焰持续时间。对不同参数下的火焰传播类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呈现单次火焰、多次火焰两种类型。当粉尘浓度较高,泄爆膜的静开启压力较低以及泄放口径较大时,易出现多次火焰现象,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4)根据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标准NFPA 68、标准EN 14491中所给出的粉尘泄放设计经验公式预测结果,无论在40 mm泄放口径,还是60 mm、80 mm泄放口径下,标准NFPA 68相比于标准EN 14491预测的结果具有较高精度,稳定性较好,建议采用标准NFPA 68中的泄放设计方法作为碳粉的泄放设计依据。(5)针对于常规爆炸泄放过程中易引发粉尘沉积物的二次爆炸的不足之处。自主设计加工DN 80圆筒形可拆卸无焰泄放装置,尺寸为?230 mm×300 mm,外壳材质为不锈钢,泄爆元件开启压力为0.02 MPa,并选取60目和80目多孔金属丝网作为消火元件开展无焰泄放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无焰泄放装置可有效的淬熄外部泄放火焰。当无焰泄放装置内丝网层数增加时,淬熄泄放火焰效果会有显着提升,但同样无焰泄放装置内丝网对泄放压力的阻碍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导致容器内部超压的进一步提升。当达到无焰泄放效果时,所需60目和80目丝网的层数分别为10层、8层,此时,容器内部最大泄爆压力分别为0.241 MPa、0.191 MPa,相比常规泄放时的最大泄爆压力增幅分别为0.131 MPa、0.061 MPa。(6)根据EN 14797-2006、EN 16009-2011、EN 14491-2012、GB/T 15605-2008等粉尘泄爆标准中给出的无焰泄放装置泄放效率公式进行拟合作为参考评估。结果表明,由于无焰泄放装置内丝网的阻塞作用,泄放效率与金属丝网层数和目数有关。当丝网层数增多或目数减少时,泄放效率降低。显然在达到同等淬熄效果时,丝网的层数和目数之间存在一个最优值,使装置的泄放效率达到最高。
二、安全泄压装置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泄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粉尘爆炸泄压面积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粉尘爆炸泄压面积计算 |
1.1 粉尘防爆标准体系 |
1.2 泄压面积计算方法 |
1.3 计算举例 |
2 泄压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
2.1 泄压装置惯性质量的影响 |
2.2 泄压导管的影响 |
2.3 初始压力的影响 |
2.4 容器长径比的影响 |
3 结语 |
(2)铁路隧道吸尘防爆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吸煤车功能及防爆要求 |
1.1 吸煤车主要功能 |
1.2 吸煤作业安全风险 |
1.3 吸煤车防爆要求 |
2 煤粉爆炸特性试验研究 |
2.1 爆炸特性试验装置设计 |
2.2 爆炸特性试验结果 |
3 消火泄压技术及装置设计 |
3.1 泄压原理 |
3.2 消火淬熄技术 |
3.3 消火泄压装置设计 |
4 防爆泄压设计及应用 |
5 结论 |
(3)一种高可靠轻量化泄压防热装置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可靠轻量化泄压防热装置设计 |
2 关键技术及分析 |
2.1 泄压分析 |
2.2 分离弹簧设计 |
2.3 防回缩设计 |
2.4 防热设计 |
3 模态分析 |
1)收拢状态模态分析 |
2)展开状态模态分析 |
4 试验验证 |
5 结束语 |
(4)原料药工厂溶剂回收装置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问题的分析 |
3 示例说明 |
4 结束语 |
(5)煤粉爆炸特性及吸污车消火泄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煤粉爆炸特性实验 |
1.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1.2 实验结果分析 |
2 煤粉吸污车爆炸危险分析 |
3 消火泄压技术研究 |
3.1 泄压开启机构 |
3.2 消火淬熄技术 |
3.3 金属丝网结构及泄压面积 |
3.4 消火泄压技术的应用 |
4 结论 |
(6)基于内部电弧故障试验的24kV开关柜柜体强度仿真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开关柜的发展水平 |
1.2.1 国外开关柜的发展水平 |
1.2.2 国内开关柜的发展水平 |
1.3 国内外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的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开关柜柜体强度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理论及选型 |
2.1 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特性 |
2.2 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作用机理 |
2.3 开关柜结构分析比较 |
2.4 开关柜选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柜泄压值仿真分析 |
3.1 开关柜泄压装置的结构及泄压原理 |
3.1.1 开关柜泄压装置的基本结构 |
3.1.2 开关柜泄压原理 |
3.2 气室泄压阀片动作变形量的数学计算 |
3.3 开关柜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1 静力结构分析基础 |
3.3.2 物理模型 |
3.3.3 网格划分 |
3.3.4 材料属性的定义 |
3.3.5 定义约束和边界条件 |
3.3.6 接触对的设置 |
3.4 开关柜断裂准则 |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6 气室泄压值实验验证 |
3.6.1 实验仪器 |
3.6.2 测力计准确性验证实验 |
3.6.3 气室泄压值实验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关柜柜体强度仿真分析及强度校验 |
4.1 载荷的确定 |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2.1 气室的整体主应力与应变分析 |
4.2.2 电缆室的整体主应力与应变分析 |
4.3 强度校验 |
4.3.1 开关柜强度校验的原因 |
4.3.2 强度理论 |
4.4 开关柜强度校核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验证及最大压力值计算 |
5.1 变形量准确性验证实验 |
5.2 水压实验 |
5.3 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试验 |
5.4 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最大压力值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气室柜体强度优化 |
6.1 优化的基本概念 |
6.2 气室柜体强度优化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大气生态环境现状 |
1.1.2 首要污染物组成及来源分析 |
1.2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现状 |
1.2.1 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及治理 |
1.2.2 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政策及标准 |
1.2.3 挥发性有机物管控现状 |
1.3 煤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2 某煤制油项目概况 |
2.1 项目所在园区概况 |
2.2 项目整体概况 |
2.3 主工艺装置简介 |
2.3.1 空分装置 |
2.3.2 气化装置 |
2.3.3 合成气净化装置 |
2.3.4 甲醇合成装置 |
2.3.5 油品合成装置 |
2.3.6 油品加工装置 |
2.3.7 硫回收装置 |
2.3.8 动力站装置 |
2.3.9 液体灌区 |
2.3.10 水系统 |
2.4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简介 |
2.4.1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设计情况 |
2.4.2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情况 |
2.5 研究期间装置运行情况 |
3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源项排查情况 |
3.1 受控装置判定 |
3.2 排查方法及排查范围 |
3.3 源项排查情况 |
3.3.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VOCs污染源排查 |
3.3.2 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
3.3.3 有机液体装卸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
3.3.4 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VOCs污染源排查 |
3.3.5 其他源项VOCs污染源排查 |
3.4 源项排查结论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与分析 |
4.1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情况 |
4.1.1 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
4.1.2 检测结果 |
4.2 检测结果分析 |
4.2.1 有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分析 |
4.2.2 LDAR检测分析 |
4.2.3 排放量统计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全工艺过程管控情况分析 |
5.1 煤制油项目源头管控情况 |
5.1.1 原辅材料使用及管控 |
5.1.2 生产工艺装置 |
5.1.3 输送过程 |
5.2 煤制油项目过程控制情况 |
5.2.1 开展设备与管线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
5.2.2 储罐管理 |
5.2.3 装卸管理 |
5.2.4 污水处理 |
5.2.5 循环水系统 |
5.2.6 非正常工况管理 |
5.2.7 其他过程管理 |
5.3 煤制油项目末端治理情况 |
5.3.1 储罐 |
5.3.2 装卸 |
5.3.3 废水液面 |
5.3.4 工艺有组织 |
5.4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管控问题分析 |
5.4.1 存在问题 |
5.4.2 拟采取措施 |
6 结论、创新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中压环网配电开关充气柜泄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标准规定 |
2 相关计算 |
2.1 具体设计 |
2.2 泄压的方向分为以下几种泄压方式 |
3 试验验证 |
3.1 试验条件 |
3.2 试验过程 |
3.3 试验后检查 |
3.4 试验合格案例 |
4 结语 |
(9)抛光打磨铝粉除尘系统控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粉尘爆炸机理研究 |
1.2.2 粉尘爆炸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 |
1.2.3 粉尘爆炸防治措施研究 |
1.2.4 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抛光打磨铝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
2.1 测试粉尘 |
2.2 试验装置 |
2.3 试验测试 |
2.3.1 爆炸下限浓度测试 |
2.3.2 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测试 |
2.3.3 最小点火能量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3 抛光打磨铝粉尘爆炸传播规律研究 |
3.1 试验装置 |
3.2 试验测试 |
3.3 爆炸压力传播规律 |
3.4 爆炸火焰传播规律 |
3.5 本章小结 |
4 无火焰爆炸泄压技术研究及装置设计 |
4.1 泄压理论 |
4.2 消火材料及机理 |
4.3 装置设计 |
4.3.1 整体结构设计 |
4.3.2 消火结构设计 |
4.3.3 装置泄压设计 |
4.4 试验研究 |
4.4.1 圆柱形无火焰泄压装置 |
4.4.2 扇形无火焰泄压装置 |
4.5 本章小结 |
5 爆炸隔离技术研究及装置设计 |
5.1 爆炸隔离技术 |
5.2 Ⅰ型旋转式爆炸隔离装置 |
5.2.1 设计原理 |
5.2.2 结构设计 |
5.2.3 壳体尺寸 |
5.2.4 隔爆阀门尺寸 |
5.2.5 隔爆阀门响应时间 |
5.2.6 试验研究 |
5.3 Ⅱ型旋转式爆炸隔离装置 |
5.3.1 壳体尺寸 |
5.3.2 隔爆阀门尺寸 |
5.3.3 隔爆阀门响应时间 |
5.3.4 试验研究 |
5.3.5 装置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碳粉爆炸及泄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粉尘爆炸特性研究进展 |
1.2.1 粉尘爆炸特性实验研究现状 |
1.2.2 粉尘爆炸影响因素 |
1.3 粉尘爆炸泄放特性研究进展 |
1.4 粉尘无焰泄放技术研究进展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2 实验装置及介质特性 |
2.1 粉尘爆炸强度测定实验装置 |
2.1.1 标准实验装置选择 |
2.1.2 爆炸主体容器 |
2.1.3 扬尘系统 |
2.1.4 点火系统 |
2.1.5 测量系统 |
2.1.6 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 |
2.1.7 碳粉爆炸强度特性的实验步骤 |
2.2 碳粉爆炸泄放实验装置 |
2.2.1 爆炸泄放装置设计 |
2.2.2 高速摄影系统 |
2.2.3 碳粉爆炸泄放特性的实验步骤 |
2.3 碳粉的物化特性 |
2.3.1 碳粉基本物性 |
2.3.2 碳粉粒径测量 |
2.3.3 碳粉SEM测量 |
2.3.4 碳粉TGA测量 |
2.3.5 碳粉红外光谱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碳粉爆炸强度研究 |
3.1 典型爆炸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 |
3.2 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指数的确定 |
3.2.1 计算方法 |
3.2.2 最大爆炸压力 |
3.3 碳粉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
3.4 碳粉爆炸危险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碳粉的爆炸泄放特性研究 |
4.1 静开启压力的测定实验 |
4.2 碳粉泄放压力特性 |
4.2.1 粉尘浓度对泄爆特性的影响 |
4.2.2 容器内部泄爆压力时程变化曲线 |
4.2.3 静开启压力对最大泄爆压力的影响 |
4.3 碳粉泄放火焰传播过程行为研究 |
4.4 碳粉泄放火焰传播过程类型总结 |
4.5 碳粉爆炸泄放面积设计讨论 |
4.5.1 实验结果与标准NFPA68 预测值对比 |
4.5.2 实验结果与标准EN14491 预测值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5 碳粉无焰泄放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
5.1 无焰泄放装置设计 |
5.1.1 整体结构设计 |
5.1.2 阻火淬熄元件 |
5.2 无焰泄放实验流程 |
5.3 不同参数金属丝网的无焰泄放装置效果评估 |
5.4 无焰泄放装置对泄放容器内部压力的影响 |
5.5 无焰泄放装置对泄压效率的影响预测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安全泄压装置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粉尘爆炸泄压面积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利利,舒远,刘宁宁.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02)
- [2]铁路隧道吸尘防爆技术研究及应用[J]. 杨兵. 中国铁路, 2021(10)
- [3]一种高可靠轻量化泄压防热装置设计与验证[J]. 殷新喆,罗毅欣,祁玉峰,齐跃. 航天器工程, 2021(05)
- [4]原料药工厂溶剂回收装置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姚玉成.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21(05)
- [5]煤粉爆炸特性及吸污车消火泄压技术研究[J]. 杨兵.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10)
- [6]基于内部电弧故障试验的24kV开关柜柜体强度仿真与优化研究[D]. 张志强.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2)
- [7]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D]. 周其信. 浙江大学, 2021(02)
- [8]中压环网配电开关充气柜泄压装置的设计[J]. 汪旭,雪向兵. 新型工业化, 2021(07)
- [9]抛光打磨铝粉除尘系统控爆技术研究[D]. 杜宇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10]碳粉爆炸及泄放特性研究[D]. 于洪闯.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