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D9857在某雷达视频模拟器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1](2011)在《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器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微波成像雷达,由于其能够全天时、全天候的提供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种领域。SAR回波模拟技术是SAR研制测试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关键技术,对于SAR成像算法验证、SAR成像性能测试以及SAR目标识别性能测试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SAR回波模拟技术的研究和SAR回波模拟器的研制进行了阐述。本文首先从SAR回波模拟技术的理论出发,着重对距离时域脉冲相干法(Range Time domain Pulse Coherence, RTPC)和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法(2D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2DFFT)两种典型回波模拟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DFFT对于大型场景的回波运算有着较大优势,而RTPC则在运算内存的占用方面占优。之后结合实际项目设计研制了SAR回波模拟器。在本设计中,SAR回波模拟器主要分为上位机、基带信号产生模块和上变频模块三个部分。其中,上位机利用2DFFT完成了产生原始回波数据的功能;基带信号产生模块通过直接数字合成(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DDS)和SDRAM中所存储完整波形数据经D/A转换两种方式完成了将原始回波数据转化为基带回波信号的功能;上变频模块使用正交调制器和上变频器完成了将基带回波信号频带搬移至目标频带的功能。经过功能和技术指标测试,模拟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产生波形信号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可以完成对SAR回波信号的模拟功能。
王中宝[2](2011)在《高频雷达同步跳频信号源的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高频雷达系统大多采用多个工作频率同时探测工作,当所使用的工作频率中某一个甚至多个频率出现严重干扰时,需要全系统停机以更换受到干扰的工作频率,而这个更换过程通常需要几秒甚至几十秒的时间,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频率资源,还降低了系统的数据输出速率,容易导致目标航迹中断甚至目标丢失。本文首先对高频雷达系统中所使用的数字信号发生器ICS-564从硬件特性到软件控制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包括一些重要芯片如AD9857、XC2V1000、PCI等功能特性的介绍,通过分析ICS-564内部各部分器件主要承担的数字处理功能,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ICS-564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可采取的改进方案;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TMS320C6713开发系统和频谱仪、示波器等实验测试仪器,按照课题要求搭建了一个能够供后续同步跳频信号源的方案可行性验证的硬件测试平台,并按照高频雷达系统同步控制信号的要求,完成了同步控制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时序仿真分析,并分析了同步/采样信号抖动所造成的系统相位噪声对高频雷达系统探测运动目标距离和速度处理结果的影响;最后,借鉴ICS-564的硬件集成方式以及软件控制规程并结合课题实际的需求,完成了同步跳频信号源方案设计和相关性能的理论评估,并利用搭建好的测试平台完成了几种典型雷达信号波形的仿真分析。本课题针对高频雷达实验平台中出现的频率更换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实时更换频率,并且能够和系统同步跳频的信号源方案,同时对高频雷达系统中接收机、发射机、以及A/D变换等相关部分的同步控制信号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刘哲[3](2010)在《基于CPLD与DDS技术的多模信号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军事通信与探测技术中,为了提高主动式无线探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需要在系统发射端提供各种模式信号。现阶段对于信号的抗干扰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对信号频率的研究,包括跳频、扩频信号,或是在信号编码时提高信号承载内容的复杂程度,增强伪随机信号的应用等方面。但是利用信号调制模式的改变来设计信号发生器,从而增强信号抗干扰能力的设备还很少涉及。为此,本文以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为基础,利用先进的CPLD控制技术、Flash数据存储技术和软件无线电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在时间连续的条件下,可依据设定模式,任意改变输出信号调制模式的多模信号发生器。论文首先分析了相关技术并论述课题研究的意义。其次提出实现多模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思想和系统的技术指标,并论证工程实现方法。随后提出以DDS为核心,将多模信号控制字存储UFM与Flash中,通过数字信号设计,根据控制条件与CPLD系统控制,实时输出编码信号、调制信号的系统实现思想。论文介绍了DDS工作原理、多模信号切换实现方法、系统的硬件设计选择和整体框架结构设计。并研究了DDS信号发生系统、基于CPLD和Flash控制系统及其相关外围系统的实现,同时用VHDL语言设计了时序控制电路。接着本文研究了实现系统功能的相关控制软件,设计UFM存储控制软件、Flash存储控制软件和信号发生软件。并规划出信号控制字与模式控制,设计完成系统生成Chirp信号、BPSK信号、FSK信号和4级M序列伪随机信号的软件和系统的多模信号切换管理软件。最后,论文进行了硬件的调试试验和软件的数据分析,并对系统进行总结。
徐安林[4](2009)在《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目标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雷达目标模拟就是在某种硬件平台上产生或重现目标回波信号和雷达工作模式的过程,它在雷达系统研制和调试、日常军事训练、雷达教学和雷达操作手培训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完成这些任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但由于现有的大多数雷达目标模拟器都是非注入式的,或者目标回波信号与环境杂波信号都是通过全微机化的模拟方式产生的,就其模拟的实时性、在线插入特性、杂波环境的真实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不能有效地支撑未来雷达系统模拟的应用需求,因此,研制在线注入式雷达目标模拟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中频目标信号模拟器的研制为背景,以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特性分析、雷达真实回波信号与模拟目标回波信号的有效合成方法、模拟目标回波信号的实时实现技术和模拟器系统构建方案为重点,对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时频域特性、信号合成过程的状态模型、在FPGA中基于CORDIC算法产生线性调频信号的编程实现以及系统整体构建方案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很好的信号合成、信号实现和系统构建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雷达目标模拟器的应用背景、发展现状和主要实现方式;其次研究了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分辨特性和起伏特性以及相控阵雷达接收通道和差信号的具体实现方法;第三提出了雷达真实回波信号与模拟目标回波信号的信号合成新方法,并作了详细研究;第四在FPGA中基于CORDIC算法编程实现了模拟目标回波信号的产生过程,并进行了MODELSIM仿真和FPGA实现;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研究,将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中频目标信号模拟器设计为模拟控制台、信号模拟器和信号合成器等关键技术模块,给出了该模拟器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为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中频目标模拟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设计借鉴。
魏筱瑜[5](2009)在《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特征信号模拟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目标的速度在不断提高,这种高动态环境下的信号捕获、跟踪和测试较为困难,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借助信号模拟器实现对探测系统的调试和运动参数模拟,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设备的调试和运动规律研究,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本文针对高复杂、动态环境下高速运动无线电信息系统特点,重点研究了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的电波特征信号模拟器的设计技术。本文首先通过对三种模拟方式的比较,并根据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信号的特点,选择了“微机+DDS”的信号模拟器设计方案。其次,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合理制定了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并扩展其基本功能。在对DDS技术的原理结构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类型DDS芯片特点的全面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技术指标,选择了AD公司生产的高集成度芯片AD9852,并对AD9852性能特点和重要模块的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然后,对信号模拟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平台的设计作了详细论证,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设计信号模拟器上位机软件系统,建立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的各种状态参数与调制信号的关系,设置调制信号的参数,利用串口通信,实现对信号模拟器下位机硬件电路的控制,完成用户所需模拟信号波形的输出。论文着重阐述了基于CPLD和DDS硬件电路的控制原理、基于VHDL的CPLD编程控制过程、数模混合电路PCB板的设计要点,根据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状态参数与调制信号的关系,具体说明了基于LabVIEW8.6软件平台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实现上位机软件对下位机硬件电路的有效控制,并对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本文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测试结果及该系统进一步改进的要点及方向。实验结果表明,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特征信号模拟器不仅能够实现对运动目标特征信号的模拟,同时也具备了普通信号发生器应有的功能,具有系统结构简单、生产调试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完全由上位机软件实现信号模拟参数的设置,能够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前提下实现多种调制方式,达到了课题要求,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李旭[6](2008)在《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雷达性能不断提高。雷达的应用关键在于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雷达波形,因此雷达波形产生技术是雷达系统的核心技术。由于以数字方法生成的波形具有严格的相干性、可重复性、高度的稳定性和可编程的优点,能够方便地实现波形参数捷变以及任意复杂波形产生,满足了现代电子战环境中对雷达抗干扰和强生存能力的迫切要求。数字方式获得脉冲压缩信号已成为现代雷达普遍采用的波形合成方法。同时随着可编程器件和VLSI的高速发展,将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片上可编程系统)技术运用到雷达信号产生领域,设计出高度集成、功能多样、灵活配置、体积小巧的雷达信号产生器。体现了数字设计的巨大优越性,具有较强的工程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结构。该设备作为雷达系统信号源能够模拟LFM信号、NLFM、脉冲信号等多种信号波形,提供多种组合方式的信号输出,满足雷达系统多种工作方式的要求。同时也具有较宽的多普勒调制和时间延迟调节功能,能有效验证脉冲压缩与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性能,准确评估雷达系统的分辨力、威力范围等技战术指标。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1.全面分析了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就其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2.提出并完成了基于NIOS II软核+基带数字波形合成+数字正交调制方法产生雷达信号的设计方案。3.用FPGA模拟UART发送端通信数据,测试UART模块非标准波特率接收。4.完成了SOPC控制软件的设计与调试,以及UART通信协议设计。5.完成了雷达信号产生器的硬件设计与功能测试。
张静[7](2008)在《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战场电磁环境模拟系统作为一项全新的科研课题,在国防建设中有极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但可以为通信对抗实验提供逼真的战场电磁环境,也可以为民用通信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测试提供一个与其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信号场景,以便对其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进行评估。由于涉及复杂的信号处理和硬件设计技术,该系统的研制目前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围绕现代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动态背景信号,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思想进行设计与实现的。论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通信背景信号模拟器的发展现状,介绍并分析了国外研制的几种通信背景信号模拟器的性能。在此基础上,论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设计方案。包括对通信干扰样式和干扰调制信号的分析,对本系统的干扰样式和干扰信号调制方式的确定;接着给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战技术指标,确定了系统组成,设计了系统原理框图。该方案综合了软件和硬件功能,主要是以DSP作为处理器,使用DDS技术产生多种波形信号,用语音信号处理器设计语音背景信号。由ISP技术实现输入输出等外围接口,完成对各种背景信号的控制、多串行口的扩展、键盘接口扩展以及液晶显示接口扩展等功能。论文阐述了用DDS产生波形信号的方法,在分析频率合成技术的原理、结构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总结了DDS技术的特点。在分析比较多种主流DDS芯片后,提出了基于AD9913的多种波形信号的工作方案。对DDS的杂散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有效的DDS杂散消除方法,并对系统杂散噪声进行处理。然后,论文介绍了语音背景产生模块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语音信号处理器的设计方案,重点叙述了语音背景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接着,论文介绍了系统逻辑控制功能的设计。采用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完成系统的逻辑控制功能,叙述了本系统的基本原理、器件结构及设计流程。论文还着重叙述了DSP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选用了TMS320C5409作为系统的控制芯片,介绍了TMS320C5409处理器的特点,性能及功能框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给出了控制系统与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最后,总结了系统的调试工作,特别是对音频CODEC接口的调试。并提出了系统的改进方法。
雷盛民[8](2008)在《基于SCSI磁盘阵列的雷达波形产生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现代SCSI磁盘阵列技术,开发出基于FPGA的雷达波形产生器,该波形产生器能产生80M带宽的任意雷达波形,并能模拟目标回波信号、杂波信号、回波信号。在大容量存储方面,传统的普通硬盘已不能满足高速实时系统存储的要求。如IDE硬盘的传输速率只能达到每秒100MB或133MB,SATAⅡ的传输率最高为300MB/s。本文研究的波形产生器采用SCSI硬盘作为存储设备,SCSI硬盘的Ultra320 SCSI传输模式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20MB/s,连续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0MB/s,并且易于扩展,可同时并联多个硬盘组成磁盘阵列,使其存储速度成倍提高,满足了现代雷达波形产生器所需的高速大容量传输存储的需求。波形产生器以FPGA为核心,SCSI磁盘阵列存储波形数据,通过DMA通道将波形数据传输给DDS,产生相应的波形。最初的波形数据由PC机产生,通过USB通道传输给FPGA的FLASH,由FPGA将波形数据写入SCSI磁盘阵列。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深入研究雷达波形产生的基本理论,阐述了目标回波、相干视频回波、杂波、噪声的模拟方法以及频率合成技术的相关理论;2.通过比较现有的各种大容量存储设备,根据系统的实际要求,确立了以SCSI磁盘阵列为核心存储设备;3.基于Quartus平台,完成了SCSI磁盘阵列的控制通道、DMA数据通道的设计,通过调用USB模块的动态链接库,实现了PC机与FPGA间的通信;4.完成了基于niosⅡ的DDS控制通道设计,并通过在Quartus下自行搭建模块,完成了DDS数据通道设计;5.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调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达到了预定目标、运行稳定可靠;6.完成了波形产生器在船舶通信导航雷达中的应用。分析了相关实现方案,通过解剖RA772船舶导航雷达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基于波形产生器为核心的新导航雷达设计方案;
陈大海[9](2008)在《中频数字收发信机的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收发信机功能适合采用数字技术设计和实现。因为数字技术相比较模拟技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处理精度高,灵活性好,设备体积小,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理想软件无线电要求A/D和D/A尽量向射频靠拢,而将尽可能多的无线电功能用软件加以实现。目前,受芯片制造技术的制约,软件无线电收发信机的功能还适合在中频上加以实现。研究的重点一方面是针对多种体制信号进行全数字化调制解调高效结构以及实现算法的研究,另一个方面就是采用高速A/D、D/A转换器以及高性能,大规模可编程器件进行样机的工程研制。这些工作对于将来实现理想软件无线电的功能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是围绕着中频数字收发信机的设计这一主题展开的。首先是关于2Mbps码率PCM/FM遥测数字接收机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三个研究点:1)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数字FM解调算法;2)研究了PCM/FM信号的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和PCM码同步两方面,提出了一种载波频偏抑制的新方法;3)采用高速ADC,专用数字下变频器件(DDC)和FPGA设计和实现了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针对经典DDC方法难以实现宽带信号的有效接收问题,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内容是关于四种高效的宽带数字下变频实现结构,能够解决其技术瓶颈。高速数传收发信机的设计是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的第三个研究内容关于800Mbps速率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的设计难题,主要研究点包括:1)提出了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的实现方案和频域并行处理解调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2)采用超高速ADC和高性能FPGA设计和实现了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对样机进行了测试。本文的第四个研究内容关于中频数字调制器设计和宽带频率合成技术,主要研究点包括三个方面:1)基于ICS564 DAC卡实现了4通道多模式中频数字调制器;2)提出了800Mbps速率8PSK高速数传中频调制器的实现方案,采用高性能FPGA和超高速DAC设计和实现了样机,给出了实验结果;3)采用一种改进的DDS+PLL的频率合成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能够同时覆盖S、L和C波段的宽带低相噪频率合成器。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在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的FM解调算法,它采用CORDIC(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算法进行鉴相,再对鉴相结果进行一阶差分鉴频。该算法适合于在FPGA中以多级流水线结构实现,具有运算量小,处理速度快的优点;(2)对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同步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载波和码同步两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窗幅度检波和抵消的载波频偏抑制新方法。该算法具有运算量小,对频偏变化适应能力强的优点;(3)采用中频采样ADC,专用DDC器件和FPGA实现了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实验结果表明样机达到了较好的技术指标;(4)研究了四种高效的宽带DDC实现结构:混频器后置结构、最小公倍数结构、一次变频结构和二次变频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滤波和混频的乘法速度。(5)针对800Mbps速率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的设计难题,提出了其实现方案以及频域并行处理的信号解调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其可行性;(6)采用超高速ADC和高性能FPGA完成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样机能够正确地解调8PSK信号;(7)提出了800Mbps速率8PSK高速数传中频调制器的实现方案,采用高性能FPGA和超高速DAC完成了样机设计,实验结果表明8PSK输出信号达到了较好的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指标;(8)采用一种改进的DDS+PLL的频率合成技术,成功地设计出一种能够同时覆盖L、S、C频段的宽带低相噪频率合成器,达到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谢剑[10](2007)在《基于NIOS Ⅱ的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波形产生技术一直是雷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以数字方式获得脉冲压缩信号已成为现代雷达普遍采用的波形合成方法。数字方法生成的波形具有严格的相干性、可重复性、高度的稳定性和可编程的优点,能够方便地实现波形参数捷变以及产生任意复杂波形,满足了现代电子战环境中对雷达抗干扰和强生存能力的迫切要求。随着可编程技术的高速发展,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片上可编程系统)技术可由单个芯片完成整个系统的主要逻辑功能,并且将处理器、存储器、IO口、LVDS等系统需要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PLD器件上,构成一个可编程片上系统,具有灵活的设计方式。它是一种灵活、高效的SOC解决方案,可裁减、可补充、可升级,具备软硬件系统可编程的能力。雷达信号产生器在雷达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多功能小型化雷达信号产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结构。该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便于携带,可模拟LFM、NLFM、单频、相位编码等多种脉冲信号波形,具有较宽的多普勒调制和时间延迟调节功能,能有效验证脉冲压缩与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性能,准确评估雷达系统的分辨力、威力范围等技战术指标。该设备也可作为一种简易实验平台为雷达系统提供标准信号源输入。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1.全面分析了直接数字合成(DDS)技术的工作原理,对比了直接数字波形合成(DDWS)及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FS)两种数字波形产生方法,并就其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2.分析和比较了SOPC技术和NIOS II嵌入式软核的结构与优势。3.提出并完成了基于NIOS II软核,直接数字波形合成技术(DDWS)和数字正交调制方法的雷达信号产生器的方案设计。4.完成了雷达信号产生器的硬件设计、实现与调试。5.完成了SOPC控制软件的设计、实现与调试,以及基于USB接口方式的通信协议设计。
二、AD9857在某雷达视频模拟器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9857在某雷达视频模拟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SAR 回波模拟技术综述 |
1.2.1 SAR 回波模拟算法综述 |
1.2.2 SAR 回波模拟器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内容结构 |
第2章 SAR 回波模拟算法分析 |
2.1 SAR 基本原理 |
2.1.1 SAR 的分类 |
2.1.2 合成孔径原理 |
2.1.3 脉冲压缩技术 |
2.2 SAR 回波信号数学模型 |
2.3 距离时域脉冲相干法 |
2.3.1 原理简述和算法步骤 |
2.3.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2.4 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法 |
2.4.1 原理简述和算法步骤 |
2.4.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2.5 算法对比 |
2.6 小结 |
第3章 SAR 回波模拟器总体方案设计 |
3.1 SAR 回波模拟器需求分析 |
3.1.1 功能要求 |
3.1.2 技术指标 |
3.2 总体方案设计 |
3.2.1 方案设计原则 |
3.2.2 方案设计分析 |
3.2.3 基带信号产生模块方案设计 |
3.2.4 上变频模块方案设计 |
3.2.5 上位机软件方案设计 |
3.3 小结 |
第4章 SAR 回波模拟器详细设计 |
4.1 基带信号产生模块硬件设计 |
4.1.1 通讯接口 |
4.1.2 控制模块 |
4.1.3 DDS 模块 |
4.1.4 SDRAM-D/A 模块 |
4.1.5 信号调理模块 |
4.2 基带信号产生模块逻辑和程序设计 |
4.2.1 FPGA 逻辑设计 |
4.2.2 DSP 程序设计 |
4.3 上变频模块器件选定 |
4.3.1 正交调制器选定 |
4.3.2 上变频器选定 |
4.4 小结 |
第5章 硬件测试及分析 |
5.1 测试方案 |
5.1.1 测试内容 |
5.1.2 测试设备 |
5.1.3 测试流程 |
5.2 基带信号产生模块测试 |
5.2.1 DDS 模式逻辑测试 |
5.2.2 SDRAM-D/A 模式逻辑测试 |
5.2.3 滤波器测试 |
5.2.4 信号放大模块性能测试 |
5.3 上变频模块测试 |
5.3.1 正交调制器测试 |
5.3.2 上变频器测试 |
5.4 模拟器整体测试及误差分析 |
5.4.1 信号幅频特性测试 |
5.4.2 延时误差分析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频雷达同步跳频信号源的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ICS-564 功能分析 |
2.1 概述 |
2.2 ICS-564 |
2.2.1 资源介绍 |
2.2.2 工作过程 |
2.2.3 运行模式 |
2.2.4 AD9857 |
2.2.5 PCI总线接口 |
2.2.6 XC2V1000 |
2.3 ICS-564 跳频功能分析 |
2.3.1 改进方案 |
2.3.2 实际测试 |
2.4 功能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测试平台构建 |
3.1 概述 |
3.2 设计要求 |
3.2.1 TMS320C6713 |
3.2.2 AD9957 |
3.3 高速DSP开发系统 |
3.3.1 内部资源情况 |
3.3.2 部分硬件电路 |
3.3.3 器件间引脚说明 |
3.3.4 测试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同步信号分析与设计 |
4.1 概述 |
4.2 需求分析 |
4.3 同步计数时钟 |
4.3.1 时钟基准源 |
4.3.2 同步计数时钟分析 |
4.4 跳频同步脉冲发生器 |
4.4.1 伪随机跳频方式 |
4.4.2 任意时刻跳频方式 |
4.4.3 设计要求 |
4.5 电路设计与仿真 |
4.5.1 同步计数时钟发生器设计 |
4.5.2 跳频同步脉冲发生器设计 |
4.5.3 电路综合 |
4.6 相位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
4.6.1 相位噪声 |
4.6.2 相位噪声对测速的影响 |
4.6.3 相位噪声对测距的影响 |
4.7 仿真模型 |
4.7.1 仿真参数设置 |
4.7.2 仿真结果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方案设计 |
5.1 概述 |
5.2 同步跳频信号发生器方案设计 |
5.2.1 数据处理速度估计 |
5.2.2 相位噪声分析 |
5.2.3 数据传输能力 |
5.2.4 输出信号质量分析 |
5.3 仿真分析 |
5.3.1 简单脉冲串波形 |
5.3.2 线性调频波形(LFM) |
5.3.3 线性步进频率波形 |
5.3.4 相位调制脉冲压缩波形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CPLD与DDS技术的多模信号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多模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与总体设计 |
2.1 多模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
2.1.1 DDS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2.1.2 多模信号转换的实现方法 |
2.2 多模信号发生器的方案选择 |
2.3 系统总体结构 |
2.4 系统技术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模信号发生器系统电路设计 |
3.1 DDS信号发生器系统实现 |
3.1.1 DDS系统芯片选择 |
3.1.2 AD9852 芯片接口设计 |
3.1.3 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
3.2 CPLD与Flash控制系统实现 |
3.2.1 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
3.2.2 CPLD芯片介绍及选型 |
3.2.3 CPLD芯片接口设计 |
3.2.4 Flash芯片介绍与选型 |
3.2.5 Flash芯片接口设计 |
3.3 相关外围系统电路实现 |
3.3.1 低通滤波器设计 |
3.3.2 电源设计 |
3.4 VHDL语言设计时序控制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模信号发生器系统软件与信号实现设计 |
4.1 软件总体与数据流程设计 |
4.2 软件功能模块分解 |
4.2.1 UFM存储模块设计 |
4.2.2 Flash存储模块设计 |
4.2.3 信号发生控制设计 |
4.3 多模信号发生及切换的设计 |
4.3.1 信号数据及结构设计 |
4.3.2 多模信号产生软件设计 |
4.3.3 多模信号输出转换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结果与分析 |
5.1 电路系统调试与实验 |
5.1.1 电路系统硬件实现 |
5.1.2 DDS调试总结 |
5.1.3 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5.2 软件系统调试与实验 |
5.2.1 软件系统调试 |
5.2.2 软件调试总结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目标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雷达模拟的主要方法 |
1.3 雷达模拟器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控阵雷达目标回波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目标回波信号描述 |
2.2.1 线性调频信号的时域描述 |
2.2.2 线性调频信号的频域描述 |
2.3 目标回波信号的起伏特性 |
2.3.1 目标回波信号起伏模型 |
2.3.2 等效雷达截面积求解 |
2.4 目标回波信号的和差建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在线注入式信号合成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在线注入式信号合成的状态模型 |
3.2.1 信号合成的数学描述 |
3.2.2 合成状态分析和建模 |
3.3 真实、模拟目标回波信号的合成过程 |
3.3.1 避让 |
3.3 2 交汇 |
3.3.3 拦截 |
3.3.4 诱饵释放 |
3.4 目标合成信号的幅度特性与相位特性 |
3.5 仿真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目标模拟器信号源研究 |
4.1 引言 |
4.2 DDS 的基本原理 |
4.3 DDS 技术分类和实现方案 |
4.4 FPGA 中ROM 查找表法实现线性调频信号 |
4.5 FPGA 中CORDIC 算法实现线性调频信号 |
4.6 仿真与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目标模拟器系统方案 |
5.1 引言 |
5.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5.3 模拟控制台 |
5.3.1 目标模拟控制台 |
5.3.2 雷达波束模拟控制台 |
5.4 中频信号模拟器 |
5.4.1 波束指向数据流 |
5.4.2 目标点位数据流 |
5.4.3 匹配器 |
5.4.4 目标数据仿真器 |
5.4.5 信号产生器 |
5.5 信号合成器 |
5.6 软件模块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特征信号模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诸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特征信号模拟器的实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
2.1 多普勒效应及信号模拟器系统指标 |
2.2 各种频率合成技术的性能比较 |
2.3 DDS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 |
2.3.1 DDS的理论原理 |
2.3.2 DDS的基本结构 |
2.3.3 DDS的性能特点 |
2.4 DDS集成芯片的选择 |
2.4.1 主流:DDS集成芯片的性能比较 |
2.4.2 高集成DDS芯片AD9852 |
2.5 本章小节 |
3.信号模拟器硬件系统的设计 |
3.1 信号模拟器系统的组成 |
3.2 硬件电路的组成 |
3.2.1 电源电路 |
3.2.2 串行接口电路 |
3.2.3 下载电路 |
3.2.4 CPLD芯片及相应外围电路 |
3.2.5 AD9852外围电路 |
3.2.6 滤波电路设计 |
3.3 PCB板设计 |
3.4 单板调试与分析 |
3.5 硬件设计改进措施 |
3.6 本章小节 |
4.基于VHDL的硬件控制模块设计 |
4.1 串口通信的实现 |
4.1.1 UART原理 |
4.1.2 串口通信VHDL程序实现 |
4.2 CPLD控制AD9852的实现 |
4.2.1 该总体控制原理 |
4.2.2 基于VHDL语言控制模块的实现 |
4.3 本章小节 |
5.基于LabVIEW的信号模拟器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
5.1 虚拟仪器与LabVIEW |
5.2 上位机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
5.3 基于LabVIEW的信号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5.3.1 上位机参数设置模块的编程控制实现 |
5.3.2 调制信号输出的参数设置 |
5.3.3 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特征信号模拟的参数设置 |
5.4 基于LabVIEW的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5.4.1 串口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5.4.2 串口通信单元使用说明 |
5.5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6)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波形信号设计与分析 |
2.1 雷达信号波形产生的研究内容 |
2.2 脉冲压缩波形设计理论 |
2.2.1 线性调频信号设计理论 |
2.2.2 非线性调频脉压信号设计理论 |
2.3 频率合成技术 |
2.3.1 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 |
2.3.2 DDS 工作原理 |
2.3.3 DDS 误差 |
2.3.4 DDWS 中频信号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OPC 技术及NIOS II 处理器概述 |
3.1 SOPC 技术概述 |
3.2 NIOS II CPU 简介 |
3.3 AVALON 总线技术简介 |
3.4 NIOS II 开发环境简介 |
3.4.1 硬件开发环境 |
3.4.2 软件开发环境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要求 |
4.2 系统方案设计 |
4.2.1 系统方案选取 |
4.2.2 系统工作原理 |
4.3 系统器件选择 |
4.3.1 FPGA 芯片选择 |
4.3.2 数字上变频芯片的选择 |
4.4 系统实现 |
4.4.1 SOPC 硬件实现 |
4.4.2 SOPC 控制程序设计 |
4.4.3 FPGA 高速逻辑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5.1 模块功能测试 |
5.2 系统测试指标 |
5.3 系统测试框图 |
5.4 系统测试结果 |
5.4.1 波形数据下载 |
5.4.2 时域测试结果 |
5.4.3 频域测试结果 |
5.4.4 系统测试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主要性能分析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方案确立 |
2.1 设计思想 |
2.1.1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设想 |
2.1.2 软件无线电的主要优势 |
2.2 干扰样式选择 |
2.2.1 瞄准式干扰 |
2.2.2 阻塞式干扰 |
2.3 干扰调制信号的选择 |
2.3.1 三种干扰信号的分析 |
2.3.2 调频干扰方式分析 |
2.4 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战技术指标 |
2.4.1 系统的主要功能 |
2.4.2 系统的主要战技术指标 |
2.5 系统组成及原理方框图 |
2.5.1 系统组成 |
2.5.2 系统方框图 |
第三章 波形信号设计 |
3.1 信号源的产生方法 |
3.2 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 |
3.2.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的发展和现状 |
3.2.2 DDS的基本原理 |
3.2.3 DDS的结构 |
3.2.4 DDS的特点 |
3.3 波形信号模块的硬件设计 |
3.3.1 波形信号产生方案、 |
3.3.2 DDS芯片的选择 |
3.3.3 DDS芯片AD9913简介 |
3.3.4 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3.3.5 DDS的杂散分析及杂散消除方法 |
3.3.6 系统的杂散噪声处理 |
第四章 语音背景模块设计 |
4.1 音频处理器芯片选择 |
4.2 语音背景模块的硬件设计 |
4.2.1 TLV320AC36的工作时序图 |
4.2.2 TLV320AC36的电路设计 |
第五章 系统逻辑控制功能设计 |
5.1 ISP在系统可编程技术 |
5.1.1 ISP技术概述 |
5.1.2 ISP在系统可编程基本原理 |
5.1.3 ispMACH 4000芯片简介 |
5.1.4 ISPLEVER软件设计流程 |
5.2 系统逻辑功能控制 |
5.2.1 系统逻辑控制功能设计 |
5.2.2 时序仿真 |
第六章 DSP控制系统设计 |
6.1 DSP概述 |
6.1.1 DSP系统构成 |
6.1.2 DSP系统特点及设计过程 |
6.1.3 DSP的选择 |
6.2 硬件电路设计 |
6.2.1 TMS320C5409DSP处理器介绍 |
6.2.2 控制与接口电路设计 |
6.2.3 DDS与DSP的数据传送方式 |
第七章 调试、实验结果及结论 |
7.1 常规检查 |
7.2 音频Codec的接口调试 |
7.3 系统实验结果 |
7.4 结论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基于SCSI磁盘阵列的雷达波形产生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波形产生基本理论 |
2.1 常见的雷达信号波形 |
2.1.1 均匀脉冲串信号 |
2.1.2 线性调频信号 |
2.1.3 相位编码信号 |
2.2 目标回波的模拟 |
2.2.1 目标回波信号模型 |
2.2.2 目标幅度起伏模型 |
2.2.3 目标受天线方向图调制 |
2.3 相干视频回波信号模拟 |
2.4 杂波模拟 |
2.4.1 杂波后向散射系数模型 |
2.4.2 杂波统计模型 |
2.5 噪声模拟 |
2.6 频率合成技术 |
2.6.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原理简介 |
2.6.2 DDWS与DDFS的特点 |
第三章 波形存储设备分析 |
3.1 常用存储设备的特点 |
3.1.1 IDE硬盘 |
3.1.2 SATA硬盘 |
3.2 SCSI磁盘阵列特点 |
3.2.1 SCSI硬盘的产生发展 |
3.2.2 SCSI硬盘的特点 |
第四章 波形产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方案选取 |
4.2.1 PC机 |
4.2.2 主控模块 |
4.2.3 SCSI磁盘阵列 |
4.2.4 DDS模块 |
4.3 系统实现 |
4.3.1 系统时钟模块 |
4.3.2 NIOS Ⅱ平台的搭建 |
4.3.3 SCSI控制通道设计 |
4.3.4 DMA数据通道设计 |
4.3.5 DDS控制通道设计 |
4.3.6 DDS数据通道设计 |
4.3.7 PC机端软件设计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5.1 性能指标 |
5.2 测试工具与方法 |
5.3 SCSI控制通道检测 |
5.3.1 控制通道写模块检测 |
5.3.2 控制通道读模块检测 |
5.4 DMA数据通道检测 |
5.4.1 DMA数据通道写模块检测 |
5.4.2 DMA数据通道读模块检测 |
5.5 DDS控制通道测试 |
5.5.1 DDS控制通道写测试 |
5.5.2 DDS控制通道读测试 |
5.6 DDS数据通道测试 |
5.7 DDS输出波形测试 |
5.7.1 单频信号测试 |
5.7.2 线性调频信号的测试 |
5.8 测试结果分析 |
5.9 系统实物照片 |
第六章 波形产生器在船舶导航雷达中的应用 |
6.1 RA772船舶导航雷达结构解剖 |
6.1.1 RA772雷达综述 |
6.2 原RA772雷达设计方案 |
6.2.1 RA772结构 |
6.3 应用波形产生器的新方案 |
6.3.1 射频电磁波产生流程 |
6.3.2 雷达回波的显示 |
6.3.3 改造后新增组件 |
6.4 新方案优点介绍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中频数字收发信机的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数字化技术发展概况 |
1.2.1 ADC和DAC技术发展概况 |
1.2.2 软件无线电专用ASIC器件发展概况 |
1.2.3 高性能FPGA和DSP器件发展概况 |
1.3 国内外数字收发信机发展概况 |
1.3.1 国外数字收发信机发展概况 |
1.3.2 国内数字收发信机发展概况 |
1.4 数字收发信机的研究动态和评价指标 |
1.4.1 数字收发信机的研究动态 |
1.4.2 数字收发信机的评价指标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中频数字化调制与解调基本理论 |
2.1 采样定理 |
2.1.1 Niquist采样定理 |
2.1.2 带通采样定理 |
2.1.3 A/D和D/A变换器的性能指标 |
2.2 多速率信号处理理论 |
2.2.1 整数倍抽取 |
2.2.2 整数倍内插 |
2.2.3 采样率的分数倍变换 |
2.2.4 抽取和内插的多相滤波结构 |
2.2.5 采样率变换的多级实现 |
2.3 高效数字滤波器 |
2.3.1 理想滤波器 |
2.3.2 半带滤波器 |
2.3.3 积分梳状滤波器 |
2.4 数字正交变换理论 |
2.4.1 数字正交调制 |
2.4.2 数字正交解调 |
第三章 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FM解调技术研究 |
3.1 再入遥测系统简介 |
3.2 PCM/FM遥测信号特征 |
3.2.1 PCM信号 |
3.2.2 PCM/FM信号 |
3.3 经典PCM/FM解调方法 |
3.3.1 PCM/F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系统 |
3.3.2 模拟锁相鉴频器 |
3.4 基于CORDIC算法的FM解调技术 |
3.4.1 CORDIC算法简介 |
3.4.2 CORDIC算法鉴相 |
3.4.3 一阶差分鉴频 |
3.4.4 FM解调算法的FPGA实现 |
3.5 PCM/FM数字中频接收机解调算法仿真 |
3.6 结论 |
第四章 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同步技术研究 |
4.1 传统PCM/FM同步技术 |
4.1.1 载波同步 |
4.1.2 PCM数据恢复系统 |
4.2 全数字接收机的同步处理技术 |
4.3 PCM/FM载波频偏抑制算法 |
4.3.1 载波频偏对FM解调的影响 |
4.3.2 基于滑窗幅度检波和抵消的载波频偏抑制新方法 |
4.4 PCM码同步方法 |
4.4.1 数字内插的物理意义 |
4.4.2 定时误差检测 |
4.4.3 多项式数字内插器 |
4.4.4 内插控制器 |
4.4.5 计算机仿真 |
4.5 PCM码同步的FPGA实现方法 |
4.6 结论 |
第五章 PCM/FM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系统实现 |
5.1 硬件实现的总体结构 |
5.1.1 高速A/D变换模块 |
5.1.2 AD6620的设计 |
5.1.3 解调算法的FPGA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5.2.1 FM解调实验 |
5.2.2 误码率测试 |
5.2.3 接收灵敏度测试 |
5.3 结论 |
第六章 高效宽带数字下变频器研究 |
6.1 宽带数字接收机概述 |
6.2 宽带数字下变频器的技术瓶颈 |
6.3 宽带数字下变频器的高效实现结构 |
6.3.1 混频器后置结构 |
6.3.2 最小公倍数结构 |
6.3.3 一次变频结构 |
6.3.4 二次变频结构 |
6.4 高效DDC结构的性能比较 |
6.5 结论 |
第七章 8PSK高速数传数字接收机技术研究 |
7.1 高速数传系统概述 |
7.2 高速数传接收机实现方案研究 |
7.2.1 接收机架构选择 |
7.2.2 高速数据并行处理架构 |
7.2.3 高速数传接收机组成及工作流程 |
7.3 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关键算法研究 |
7.3.1 直接中频采样和免混频正交数字下变频 |
7.3.2 高速数据并行DFT/IDFT结构 |
7.3.3 频域匹配滤波 |
7.3.4 高速8PSK信号符号同步技术 |
7.3.4.1 高速数据的定时恢复环路设计 |
7.3.4.2 定时相位误差的估计 |
7.3.4.3 定时相位误差的频域校正算法 |
7.3.5 8PSK信号解调算法的计算机仿真 |
7.4 结论 |
第八章 8PSK高速数传接收机系统实现 |
8.1 接收机硬件总体架构 |
8.1.1 关键实现技术分析 |
8.1.2 关键器件简介 |
8.2 高速ADC电路设计及测试 |
8.2.1 ADC电路设计 |
8.2.2 中频直接采样模块测试 |
8.3 高速采样数据的串/并变换和可靠接收 |
8.3.1 高速采样数据的串/并变换 |
8.3.2 高速采样数据的可靠接收 |
8.4 数字下变频与I、Q数据复用 |
8.5 32点DFT/IDFT频域匹配滤波器的FPGA实现 |
8.5.1 实现算法推导 |
8.5.2 频域匹配滤波器的定点量化实现 |
8.5.3 频域匹配滤波器的功能检测 |
8.6 高速8PSK符号同步电路实现及验证 |
8.6.1 8PSK符号同步的FPGA实现 |
8.6.2 定时同步的功能检测 |
8.7 数字接收机的FPGA资源消耗 |
8.8 结论 |
第九章 中频数字调制技术及宽带频率合成器研究与实现 |
9.1 软件无线电多模式调制理论 |
9.2 多模式中频调制器设计 |
9.2.1 硬件平台 |
9.2.2 应用程序开发 |
9.2.3 实验结果 |
9.3 宽带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
9.3.1 频率合成技术概述 |
9.3.2 宽带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9.3.3 常用的DDS+PLL频率合成方案 |
9.3.4 宽带频率合成器实现方法 |
9.3.5 宽带频率合成器实验结果 |
9.3.6 宽带频率合成器的应用 |
9.4 8PSK高速数传中频调制器设计与实现 |
9.4.1 免混频正交调制 |
9.4.2 发端波形成型滤波器设计与实现结构 |
9.4.3 抗镜像滤波器设计 |
9.4.4 8PSK高速数传中频调制器电路实现 |
9.4.5 实验结果 |
9.5 结论 |
第十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NIOS Ⅱ的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雷达信号产生技术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概述 |
1.2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雷达波形信号设计与分析 |
2.1 雷达信号波形产生的研究内容 |
2.2 频率合成技术 |
2.3 典型调频信号波形形式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OPC 技术及NIOS II 处理器概述 |
3.1 SOPC 技术概述 |
3.2 NIOS II 处理器概述 |
3.3 片上AVALON 总线技术 |
3.4 NIOS II 开发环境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雷达信号产生器的研究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要求 |
4.2 系统方案设计 |
4.3 系统器件选择 |
4.4 系统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5.1 系统测试指标 |
5.2 系统测试框图 |
5.3 系统测试结果 |
5.4 系统实物照片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AD9857在某雷达视频模拟器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器研制[D]. 王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2]高频雷达同步跳频信号源的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D]. 王中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5)
- [3]基于CPLD与DDS技术的多模信号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D]. 刘哲. 中北大学, 2010(05)
- [4]在线注入式相控阵雷达目标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D]. 徐安林.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S2)
- [5]高速运动无线电目标特征信号模拟器设计[D]. 魏筱瑜. 中北大学, 2009(11)
- [6]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研究与实现[D]. 李旭.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7]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的研究[D]. 张静. 山东大学, 2008(01)
- [8]基于SCSI磁盘阵列的雷达波形产生器[D]. 雷盛民.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9]中频数字收发信机的研究与系统实现[D]. 陈大海.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10]基于NIOS Ⅱ的多功能雷达信号产生器的研究与实现[D]. 谢剑.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