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杨杨[1](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文中认为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即理想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领悟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课程理念、计划到课程在具体课堂上的呈现都得经过领悟课程阶段,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何不仅直接影响本科目的发展,更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每门学科课程都具有独特的学科本质与特点,因而教师对每门学科课程的理解理念、思维方式等都各具差异。再者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都因阶段所异,其体现自然不同。基于此,本论文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实然状况进行调查,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除了对基础理论的文献分析以外,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再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收集回的资料、教师教案、课堂实录和访谈的基础上,并参与其他学者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理论概述。首先对课程理解与教师课程理解的概念进行梳理及界定,并阐述了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分析出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必然性,为教师对课程的应然理解提供方向。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理解现状,并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化与标签化、教学参考书的过分依赖、课程实施忠实化、评价方式主要体现为以知识为主的测评等。第三章: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再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分析。主要从课程观体现为“知识理性”为主、教师职业情感缺失、课程培训缺乏效度、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原因的论述。试图深层次地去探究教师对课程理解产生问题的缘由,为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提供支撑依据。第四章:基于上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改进对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策略方面。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促发教师内在激励等;二是教师间协作策略方面。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师文化、构建教研共同体;三是教师外部的支持性策略方面。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培训应用性、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明晰度等。
吴红云[2](2018)在《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研究型大学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往往是各国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从人才培养这一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来看,目前一些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当下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从中国的情况看,我国的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从现有的关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文献来看,基于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学理论、基于社会经济视角的三螺旋理论及源自生态学领域的创业生态系统等理论,均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尚不足以支撑研究型大学实现其创业教育的本然使命。本研究系统地对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努力将创业教育中零散的人本主义实践上升为理论自觉。创业教育是以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其实现依赖于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来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习者的成长,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这一理念不仅符合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定位,而且有助于研究型大学统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联。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能让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本质,不至于迷失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等误区。本选题的意义首先是通过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案例调研,剖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为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其次,本研究对创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相关成果可以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和战略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第三,从学科建设层面而言,本研究得出的人本主义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文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聚焦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主线,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选取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四所研究型大学作为案例,通过访谈、文献查阅、参加会议、现场考察等方式,围绕中外四所大学创业教育中的学习者、教育目标、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和环境等要素和关键环节,探寻不同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异同,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深度剖析。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优化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创业教育模式,有助于避免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矫正创业教育“唯利是图”倾向而导致人的异化,从而实现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本然使命。二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研究型大学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此模式有助于促进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功能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多重使命。三是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可调性、亲和性的特征,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系统,适应当前复杂多元的创业教育需求。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建议,可以进一步探索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大学创业教育中的实现模式,促进创新创业的官方推动与个人需求的有效协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世界贡献中国的创业教育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泽元[3](2016)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南昌市人民政府[4](2016)在《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序 言第一章 站上开辟未来的更高起点第一节 “十二五”目标任务总体实现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第二章 引领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目标任务第三节 主要战略第四节 总体布局第三章 厚植高新高端的
朱博文[5](2014)在《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规定,可以看出美术课程越发凸显人文性、愉悦性的性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达成。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笔者结合美术教学的现状以及美术新课标的要求选择了已在语文学科中形成教完整体系的、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关键点的情境教学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探索它在美术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笔者根据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注重对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的研究;并参考课标的规定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分别对各阶段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总结情境教学在三个学段课堂中应用的不同倾向性。通过文献阅读、调查实践、综合分析等方法,说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性与时代性,并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与观点。全文共分成四个部分:绪论:从解读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介绍情境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意义。第一部分: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包括对情境、情境教学概念以及特点的分析;情境教学思想观念在国内外教育历史中的发展。第二部分:对美术情境教学的认识。通过对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常用手段、原则的分析,结合实践中的案例初步说明其有效性。第三部分: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探索。通过对小学三个学段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课标规定的内容、目标,阐述三个阶段中情境教学法运用的不同倾向。第四部分:情境教学的体会与展望。通过上文的阐述分析,总结三个学段中师生关系的不同表现,并强调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秦丹丹[6](2014)在《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原经济区是包括河南全省并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本论文以河南省为例来研究中原经济区农民的科学素质问题。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的腹地,战略定位主要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滞后,长期以来,农民逐渐适应了这种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失去了对新鲜事物和高新技术学习的兴趣,仅有一小部分农民接受过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逐步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仍相对偏低,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践行者,其科学素质偏低将严重制约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所以说,加强农民的文化教育和科技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的首要选择。本论文首先对中原经济区的内涵进行阐述,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列入到国家级层面,其建设推行情况对全国经济建设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次对农民科学素质的概念做了明确界定,本文界定农民科学素质主要由六种意识和六种能力组成。接着从四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必要性: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以河南省为例,对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农民科学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为: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相对偏低,农民科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偏低、科学意识薄弱,农技人员及推广人员少,科技培训不尽合理),少数封建迷信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较差。第三部分针对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和问题挖掘出其问题存在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农村家庭收入偏低的制约是农民科学素质偏低的客观原因,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科普教育不力也是造成农民科学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围绕现状和原因探讨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调动农民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落实经费投入、发展教育事业、增强培训合理性、加强农村科普和科技示范工作、鼓励人才从城市流向农村等措施来有效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实现中原崛起,助力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
李海涛[7](2014)在《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文中认为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其中之一,它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国民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下降尤为明显。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是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环节。但是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陈旧、单一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在支架式教学中,通过搭脚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较为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促进体育课程的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下支架式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建构主义在国内外各个学科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设计出支架式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科研方法。最后,本文对支架式教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1、加强学术界对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实践探索。2、突出教师的先导作用,鼓励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应用。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进入教学情境。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身主动性。5、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支架搭建失败情况时应重树信心重新搭建支架。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体育教师今后的教学中选用支架式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刘叶琳(LOW YIP LING)[8](2013)在《马来西亚华裔学生选择华文独立中学原因分析 ——以宽柔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众多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中,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无疑是保存华文教育体系、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体系之一,在东南亚地区也是独占鳌头的。然而,在外人看似蓬勃发展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因马来西亚政府的单元种族政策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种种不平等的教育政策让这片土地上的华文母语教育扞卫者-路走来艰苦艰难,披荆斩棘。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以华文独立中学为最有代表性。在众多的独立中学中,处在南马柔佛州新山的宽柔中学是其中的佼佼者,因它是全马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在众多领域都优秀的华人独立中学,更是马来西亚第一间坚持扞卫以母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政府采取对独中边缘化的教育政策下,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发展虽然有过低潮但是却逆流而上,越办越好,这一点引起笔者的兴趣欲继续探究之:到底是什么因素和原因导致学生愿意就读于宽柔华文独立中学,他们的选择原因和背后的因素为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历史研究,主要得出了三个观点:1.学生之所以愿意就读于宽柔独立中学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热爱母语教育、希望以母语为教学媒介语来进行课程的学习;2.宽柔独立中学的课外活动的多元与多样、传统与青春气息交织的校园文化更是宽柔独立中学独特的原因;3.宽柔老师的教学素质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宽柔情”是宽柔学生毕业后一直恋恋不忘母校的原因。这三大因素一起构筑了学生选择在宽柔独中学习的因素,造就了宽柔独立中学的辉煌和独特。此外,马来西亚华人的祖先是中国移民居多,因此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以较完善的保留至今,离不开华人对于自己民族感的认同,不管延续至多少代,这股民族力量一直在背后推动着马来西亚华人对自己“根”的追寻,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坚持,体现在马来西亚华人对于自己母语教育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本研究还对会给宽柔独中甚至所有独中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让学生失去选择就读宽中的热情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论述,并分成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方面。其中,外在因素有政府单元种族教育政策的打压,如不承认统考文凭和不给予独中津贴,内部原因如师资质量与专业化培训的不足、相对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等都会导致学生未来就业和升学的前景不明,进而影响学生的择校原因。最后,笔者对于宽柔独立中学的未来甚至华文独立中学的未来还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且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办学前景和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中国的崛起、世界多元化趋势的推动、独中办学质量受外界的肯定等种种因素下,是能让笔者保持信心的关键。
冯琦[9](2011)在《高校教务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学分制在各高校全面启动,高校信息的自动处理以及网络式的信息交互方式越来越被认可和应用,让计算机来管理学生的信息是现在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系统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为实际背景,目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教务办公工作包括用户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和学生选课等功能,其中用户信息管理主要用来用户基本信息、选课信息的录入,查看,修改,删除等,同时还具有查询各个模块的功能,数据备份,数据还原,注销等功能;信息发布主要用来发布通知和浏览通知;学生选课可以用来进行学生选课、修改和删除课程等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教务办公系统研究背景,介绍了基于B/S技术研发采用的常用开发技术,包括.NET、J2EE和PHP等技术:简单介绍了常用的数据库技术,其中包括Oracle数据库、SQL Server和MySql数据库技术;具体分析了高校教务办公系统的功能需求、角色分析、业务流程和系统目标,该系统不仅具有高校教务办公日常管理功能,而且提供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本系统分析了高校教务办公系统的相关实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师、信息和课程等;高校教务办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系统使用B/S结构设计和开发,系统的编码实现基于VS.NET平台,使用ASP.NET作为开发语言,SQL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代码中通过使用进程中的Session、尽量使用存储过程和尽量减少数据库连接的打开时间等手段来提高性能。最后,本文对高校办公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表明实现了系统的整体需求。
易伟[10](2011)在《新疆华山中学教与学互动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信息社会,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般中小学与国内外重点中学相比,在师资、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及教与学的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如何缩短这个差距,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教育的的巨大优势,通过网络加强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及国内外中学间的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所以建构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环境,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任务,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本平台系统主要特色是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灵活支持及分类上传和检索;提供最方便易用的交流互动方式,让师生在已有的习惯基础上,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方便应用;针对多民族地方特点,民文和简体中文两种版面设计处理及相应民文输入法的嵌入;根据平台系统涉及各个职能人员设计灵活的、分级的角色管理等。系统能够很好的为学校服务,提高了学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深入了解,满足了学校的要求。同时,本系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其他中学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浅析"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三)现存问题的思考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
(二)国外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一章 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概述 |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
(一)课程 |
(二)课程理解 |
(三)教师课程理解 |
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解释学 |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三)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
三、教师课程理解的内容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 |
(四)课程评价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一)研究工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调查现状及分析 |
(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
(二)课程内容的理解 |
(三)课程实施的理解 |
(四)课程评价的理解 |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调查结论 |
(一)课程目标理解的问题表现 |
(二)课程内容理解的问题表现 |
(三)课程实施理解的问题表现 |
(四)课程评价理解的问题表现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问题表现的原因分析 |
一、课程理解的价值层面 |
(一)课程观主要表现为以知识理性为主 |
(二)教师职业情感缺失 |
(三)教师文化隔离 |
(四)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不足 |
二、课程理解的外部支持层面 |
(一)语文课程标准不够明晰 |
(二)课程培训效果缺乏 |
(三)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 |
(四)学校课程管理以科层管理模式为导向 |
(五)教学任务繁重 |
第四章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对策 |
一、基于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方面 |
(一)增强教师课程意识 |
(二)促发教师自我激励 |
(三)践行课程反思行动 |
(四)提升文学知识底蕴 |
(五)加强文本的意义建构 |
(六)加强师生视域融合 |
二、基于教师间协作方面 |
(一)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 |
(二)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的交流 |
(三)构建教研共同体 |
三、基于外部支持性方面 |
(一)增强语文课程标准的明晰度 |
(二)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
(三)提升课程培训的应用性 |
(四)实行民主的课程管理模式 |
(五)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现状 |
1.1.2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
1.1.3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设计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基础理论、核心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中国古代朴素的人本思想概述 |
2.1.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产生背景 |
2.1.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理论 |
2.1.4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创业教育 |
2.2.2 创业教育模式 |
2.2.3 研究型大学 |
2.3 文献综述 |
2.3.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及总体情况研究综述 |
2.3.2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 |
2.3.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综述 |
第3章 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
3.1 人本主义与研究型大学及其创业教育 |
3.1.1 人本主义与研究型大学 |
3.1.2 人本主义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 |
3.2 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
3.2.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创业教育目标 |
3.2.2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学习者 |
3.2.3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课程内容与方法 |
3.2.4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中的教育资源与环境 |
第4章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分析 |
4.1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
4.2 哈佛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
4.2.1 哈佛商学院创业教育背景 |
4.2.2 创业教育目标 |
4.2.3 创业教育学习者 |
4.2.4 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
4.2.5 哈佛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
4.2.6 哈佛大学案例总结 |
4.3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
4.3.1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
4.3.2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目标 |
4.3.3 创业教育学习者 |
4.3.4 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
4.3.5 马里兰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
4.3.6 马里兰大学案例总结 |
第5章 中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分析 |
5.1 中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
5.2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
5.2.1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
5.2.2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目标 |
5.2.3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学习者 |
5.2.4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
5.2.5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
5.2.6 清华大学案例总结 |
5.3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案例 |
5.3.1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背景 |
5.3.2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目标 |
5.3.3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学习者 |
5.3.4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 |
5.3.5 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
5.3.6 复旦大学案例总结 |
第6章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中美大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比较 |
6.1 中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背景比较分析 |
6.2 人本主义教育视角下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案例比较分析 |
6.2.1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比较 |
6.2.2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学习者比较 |
6.2.3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与方法比较 |
6.2.4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资源与环境比较 |
6.3 中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差异原因分析 |
6.3.1 创业文化背景差异 |
6.3.2 创业历史生态氛围差异 |
6.3.3 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差异 |
6.3.4 中美两国大学创业教育主导推动因素差异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贡献性 |
7.2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7.3 政策建议 |
7.3.1 进一步探索人本主义创业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
7.3.2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氛围 |
7.3.3 促进官方推动与个人需求的有效协同 |
7.3.4 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大学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有关文本信息词频分析 |
附录3: 马里兰大学“生活与学习”创业教育项目(Living and LearningPrograms)访谈 |
附录4: 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访谈提纲 |
附录5: 马里兰大学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现场观察记录 |
附录6: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创业教育访谈提纲 |
附录7: 清华大学iCenter创客教育基金运维方案 |
附录8: 马里兰大学、哈佛大学创业教育邮件调研情况节选 |
(1) 马里兰大学调研对象的邮件回复: |
(2) 哈佛大学商学院调研对象的邮件回复: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
(3)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
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 |
2017年工作重点 |
(一)强化项目带动,激活发展要素,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二)打造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主导产业质量效益 |
(三)加快落实“双创”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
(四)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发展条件,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
(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改善公共服务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
(七)加快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
(5)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研究来源 |
1.1.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
1.1.2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
2.1 情境教学的含义 |
2.1.1 情境 |
2.1.2 情境教学 |
2.2 情境教学的特点 |
2.3 国内情境教学的发展 |
2.4 国外情境教学的发展 |
3 对美术情境教学的认识 |
3.1 美术情境教学 |
3.2 美术课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 |
3.2.1 以直观物象为主创设情境 |
3.2.2 结合现实生活设置情境 |
3.2.3 借助故事设计情境 |
3.2.4 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情境 |
3.2.5 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
3.2.6 其他方法创设情境 |
3.3 美术课创设有效情境的原则 |
3.3.1 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
3.3.2 情境创设要有情感性 |
3.3.3 情境创设要有探索性 |
3.3.4 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 |
4 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
4.1 情境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4.1.1 第一学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
4.1.2 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
4.1.3 情境教学在第一学段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4.2 情境教学在小学第二学段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4.2.1 第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
4.2.2 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
4.2.3 情境教学在第二学段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4.3 情境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4.3.1 第三学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
4.3.2 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 |
4.3.3 情境教学在第三学段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4.4 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5 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践探索的体会与展望 |
5.1 对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 |
5.2 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阐述 |
第二章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要性 |
2.1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
2.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
2.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三章 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
3.1 农民受教育程度整体相对偏低 |
3.2 农民科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3.3 少数农民封建迷信现象依然存在 |
3.4 部分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 |
3.5 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普遍较差 |
第四章 农民科学素质偏低的原因探析 |
4.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对农民科学素质的制约 |
4.2 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对农民科学素质的制约 |
4.3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对农民科学素质的制约 |
4.4 农村家庭收入偏低对农民科学素质的制约 |
4.5 科普教育力度不足对农民科学素质的制约 |
第五章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
5.1 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农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 |
5.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落到实处 |
5.3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大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 |
5.4 创新内容和形式,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合理性 |
5.5 加强科普和科技示范,提高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 |
5.6 鼓励人才流向农村,为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新鲜血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教学理论综述 |
2.1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与观点 |
2.2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
第三章 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3.1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2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
3.3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原则 |
3.4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点 |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
4.1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
4.2 体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设计思想与构架 |
第五章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
5.1 实验准备阶段 |
5.2 实验实施阶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马来西亚华裔学生选择华文独立中学原因分析 ——以宽柔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背景 |
1.1 马来西亚母语教育的办学难度 |
1.2 针对马来西亚环境背景下的研究目的 |
2. 研究择校原因的意义与方法 |
3. 国内外现状研究 |
4. 本文研究特点与结构 |
第二章 民办华文教育机构与宽柔华文独立中学现状 |
1. 华社民办教育部与独立中学的使命 |
2. 宽柔华文独立中学现状简介 |
2.1 课程三三学制 |
2.2 董事局不干涉办学方向 |
第三章 宽柔中学学生择校原因调查分析 |
1. 初、高中学生调查方法与对象 |
2. 初中生择校原因调查 |
2.1 初中生问卷设计 |
2.2 初中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 高中生择校原因调查 |
3.1 高中生问卷设计 |
3.2 高中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四章 初、高中学生择校原因原因分析 |
1. 初、高中学生择校原因的相同点 |
1.1 宽中活跃的课外活动体 |
1.2 宽中毕业生的升学动向 |
2. 初、高中学生择校原因的不同点:师生互动的态度 |
第五章 影响学生择校原因的因素及解决方案 |
1. 外部因素 |
1.1 政府的政策 |
1.2 种族政策下的教育“最终目标” |
1.3 统考文凭不被承认与无制度化拨款 |
2. 内部因素 |
2.1 师资素质及专业的不足 |
2.2 独中的应试教育方式 |
3. 解决方案:促进华文教育发展的方法 |
3.1 政府应转变单元种族教育,承认统考文凭 |
3.2 提升师资教学专业及加强教师的培训机制 |
3.3 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 |
结语 |
主要引用及参考文献 |
附录 |
1.初中生调查问卷设计 |
2.高中生调查问卷设计 |
3.现任校长访谈原文记录 |
4.教师访谈原文记录 |
致谢 |
(9)高校教务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单位背景 |
1.2 系统开发背景 |
1.3 课题意义和研究目标 |
1.4 开发模式及技术介绍 |
1.4.1 B/S模式 |
1.4.2 .NET技术简介 |
1.4.3 数据库技术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总体需求 |
2.2 务流程分析 |
2.3 系统角色分析 |
2.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4.1 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
2.4.2 教师业务需求分析 |
2.4.3 学生业务需求分析 |
2.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技术架构设计 |
3.3 网络结构设计 |
3.4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详细设计 |
4.1.1 系统管理详细设计 |
4.1.2 教师管理详细设计 |
4.1.3 学生管理详细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4.2.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总体功能实现 |
5.1.1 系统关键代码实现 |
5.1.2 用户登录实现 |
5.1.3 系统管理实现 |
5.1.4 学生管理实现 |
5.1.5 教师管理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新疆华山中学教与学互动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人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
2.1 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简介 |
2.1.1 常用软件模型 |
2.1.2 三层系统体系结构简介 |
2.2 开发工具及环境简介 |
2.2.1 ASP.NET 技术概述 |
2.2.2 数据库SQL2000 简介 |
2.3 WEB SERVICE |
2.3.1 Web Service 模型 |
2.3.2 Web Service 相关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开发目标 |
3.1.2 系统调研 |
3.1.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分析用例图 |
3.3.1 用例图设计 |
3.3.2 用例图设计 |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5 系统安全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网络架构 |
4.1.2 系统体系结构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模型设计 |
4.2.2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
4.3 系统流程设计 |
4.3.1 系统登录流程设计 |
4.3.2 管理员登录流程设计 |
4.3.3 资源中心流程设计 |
4.4 管理员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4.4.1 模块结构图 |
4.4.2 功能描述 |
4.4.3 类图设计 |
4.4.4 时序图设计 |
4.5 作业管理子模块的设计 |
4.5.1 模块结构图 |
4.5.2 功能描述 |
4.5.3 类图设计 |
4.5.4 时序图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主界面实现 |
5.1.1 界面实现 |
5.1.2 核心代码 |
5.2 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
5.2.1 关键代码的实现 |
5.2.2 学校管理 |
5.2.3 班级管理 |
5.2.4 教师管理 |
5.2.5 学生管理 |
5.3 作业模块的实现 |
5.3.1 关键代码的实现 |
5.3.2 添加作业 |
5.3.3 批改作业 |
5.3.4 学生功能 |
5.3.5 查看成绩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方法 |
5.4.2 测试环境 |
5.4.3 系统功能测试 |
5.4.4 系统性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浅析"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 杨杨. 北华大学, 2019(01)
- [2]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 吴红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3)
- [3]政府工作报告[N]. 黄泽元. 张掖日报, 2016
- [4]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 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日报, 2016
- [5]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例[D]. 朱博文.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2)
- [6]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秦丹丹. 河南师范大学, 2014(04)
- [7]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D]. 李海涛. 宁夏大学, 2014(08)
- [8]马来西亚华裔学生选择华文独立中学原因分析 ——以宽柔中学为例[D]. 刘叶琳(LOW YIP LING). 南京大学, 2013(07)
- [9]高校教务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冯琦. 山东大学, 2011(07)
- [10]新疆华山中学教与学互动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易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