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课教学印象

“复制”课教学印象

一、“生殖”一节课的教学感想(论文文献综述)

冯春艳[1](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倩[3](2020)在《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受应试倾向的影响,往往停留于浅层字词句和文章大意的理解,与真实生活情境脱离,零散问题和封闭答案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浅层化”问题,为语文教师提供实施教学策略的新思路,有利于重构语文的学科价值。高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老大难”问题。因而,文言文理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探讨的重要领域,借助深度学习理论改善高中文言文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本研究的目的。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是通过整合促进高中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文言作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围绕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高投入、高认知和高参与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使高中生传承民族文化并培育民族精神,带动语言、审美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究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涉及到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即“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是怎样的”“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什么”“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如何”。本研究围绕这三个问题,将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筛选出的文言文关键能力作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手段,分析一般学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然后选取“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进行个案研究,实验班按照“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教学,对照班按照人教版教材进行传统教学,搜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分数和访谈资料等,采用准实验研究论证其效果。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分别指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的设计过程展示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设计策略,即“内容进阶-目标聚焦-情境运用-反馈建构”,“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收到良好效果,呈现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即“深度阅读-阶梯目标-认知冲突-输出检验”。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理念体现语文课堂变革的本质,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浅层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借助深度学习主题培训,促进语文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加强教研组的文言文深度学习案例开发,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倡导教师实施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增进文言文教学实效。

蒋小丽[4](2020)在《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石斛兰特色实验室是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石斛兰,并将种植成果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生物学实验以及校园建设的特色实验室,其集种植、科普、实验、教学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了生物学不仅是一门给学生传递生物学知识的学科体系,还是一门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那么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着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科研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一所学校的实验教学依赖于实验室的建设,建设好完善的实验室后还需配备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初中生物是一门考查类的科目,即该科的成绩不纳入最终的中考总成绩,因此造成了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是学校以及科任教师对初中生物学不重视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应运而生,该实验室可广泛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实地考察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将其资源尽可能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让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发挥作用;其次,针对笔者在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实习期间运用石斛兰特色实验室进行教学的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方式,丰富石斛兰特色实验室的运用模式;最后,以石斛兰特色实验室为载体,设计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特色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使石斛兰特色实验室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

刘迪[5](2020)在《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证和论证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中一门比较基础和重要的学科,自然缺少不了与科学论证活动的交叉与融合。2018年初,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这一名词,其中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大方面。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合部分探究性活动和科学论证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却经常出现省略表达交流步骤,忽视科学论证活动的倾向。因此,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间的表达交流,提高学生敢于质疑与论证的能力,本文对高中生物学论证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图尔敏论证模式和ADI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梳理论证以及论证式教学的内涵,尝试建构适合我国高中生物学一线教学的论证式教学模式。本研究总体阐述介绍了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主要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合适内容进行挖掘,设计三个教学案例并实施教学。最后通过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感受进行调查研究。最终根据实验班与对照班量表调查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高中生科学论证能力处于低级水平,而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笔者根据访谈获得的有效信息以及在论证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运用论证式教学模式时教师与学校需要注意的几点建议,例如教师需加强有关论证式教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需掌控教学进程并与学生共同约定课堂纪律,教师需在论证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分析材料、得出主张,学校可根据条件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论证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任小龙[6](2019)在《新疆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春期性教育是针对青少年阶段进行的特定生理和心理教育,也是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然而青春期性教育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尤其是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内初班(以下简称内初班)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伴随着新学段的开启和身体第二性征的出现,进入青春期的内初班学生产生的困惑和矛盾日益增多。因此开展与之适应的青春期性教育,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从而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笔者以新疆克拉玛依市内初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整理和筛选,汇编得到与青春期性教育有关的专题,即如何利用生物课对内初一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开发出了适合内初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即如何利用周六校本课对内初二学生进行相关教育;通过研究与实践设计出了适合内初三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主题班会,即如何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对内初三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以及通过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对比内初班学生在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前后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认知所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一、大部分内初班学生已进入了青春期。72.1%男生出现遗精,85.1%女生出现月经。但是,进入初中学段的82.7%的内初班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与青春期性教育,因此亟需对内初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二、关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的认知,不同年级的内初班学生存在着明显差异。内初一年级学生对基本性生理知识“怀孕”和“胎儿出生位置”的错误认识比例达到57.7%和61.3%。内初二和内初三学生对于“对待自慰的态度”的错误认知比例达到了 38.7%和41.5%,表明内初一学生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掌握较差,内初二和内初三学生对性心理方面的错误认知比例较高,因此需要开展与之相适应的青春期性教育。三、针对内初班学生开展的青春期性教育是极其有效的。通过相关实验,接受过青春期性教育的实验组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道德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而未接受过青春期性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相应认知水平变化不明显。

沈亚东[7](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学校青少年性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陇南市武都区J小学的青少年性教育研究为例,积极探索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性教育的实务模式。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J小学性教育现状调查与需求评估,包括组员基本情况介绍,组员的性教育现状与需求评估,校方和家长对性教育态度;第三部分为小组方案设计,包括小组活动目标、方案总体设计、小组活动过程的详细内容及总结;第四部分为小组效果评估,从性知识、性态度、服务对象满意度三个方面展开;第五部分为研究反思与对策,笔者对本次实务地开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实务开展,笔者认为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学校青少年性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具有独特优势。对青少年的自我提升有显着效果,组员在短期内即获得了进步与成长,若后续跟进,做好衔接追踪,组员便可获得长足进步与发展。但小组工作也有其局限性,需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地完善与调整。性教育是爱的教育、关怀教育,理应得到家长、学校、社会三方的关注与支持,让青少年能得到适时及时的引导与帮助,从而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凌广丽[8](2019)在《初中“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变,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模式。而我国在教学模式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较晚,目前更多的是将国外教学模式理论进行引进,结合中国教育的特色,进行稍微的调整,这就更加突出了我国在教学模式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超市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初步构建了“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践流程包括四个阶段:确认目标,挑选问题,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归纳总结。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超市式”教学模式在生物课程中的实施现状,为初步构建的“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最后以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营养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研究“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能否有效的提高学生生物学成绩和生物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研究表明,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运用“超市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生物教师较少,初中学生和初中教师对“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教学实验研究表明,“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的成绩提升效果并不显着,稍有提高。通过对不同性别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超市式”教学模式较适合于女生和父母学历均在本科以上或本科以下的学生。通过对教学前后实验班学生的兴趣量表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教学实验后,初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出现了显着性差异,“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

叶佳惠[9](2019)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文中认为在课程标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生活化案例教学是转变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实现该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学方式,合理引入生活素材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从学生经验出发,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即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非本质的认识转换为相关的生物科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采用生活化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学会合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本文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内容要求,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论述生活化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教师访谈结果,了解部分教师生活化案例教学实施情况及资源的开发情况,提出开发原则,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利用资料收集法结合自身实践进行案例资源的开发整合。并尝试将案例按其功能分为导入性案例、生成性案例和总结性案例,列表归纳开发的生活化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内容;接着,提出所开发案例资源的利用方法和原则,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具体实施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利用开发的案例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并利用数据统计法分析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进行生物教学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生活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生活、合理生活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本研究只是初步为初中生物教师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利用的案例资源参考和开发利用案例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参与案例资源的开发,推动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刘亚萍[10](2019)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视频资源是一类直观化、可视化的视听资源,是生物学课程资源中一类宝贵的教育资源,而视频资源与生物学教学的结合应用更是一种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然而视频资源的来源非常广泛,种类繁多,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理、合理的编辑、充分的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尝试挖掘作为课程资源的视频素材探寻视频资源与生物学教学之间的衔接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应用策略,尝试开发视频资源库,以期丰富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课程资源与策略,并与生物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希望通过视频资源的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分析文献,对视频资源教学进行了理论研究,梳理了视频资源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观察普通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和访谈实践学校的教师,分析普通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视频开发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频资源开发应用的具体对策,首先介绍了视频资源的选取原则、获取途径、加工步骤。接着提出从明确目的,紧扣教学主题;播教结合,关注学生;信息有效,适时适量;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把握有效应用时机,选择恰当播放方式五个方面合理化应用视频资源的实践策略。最后付诸于实际教学,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为例开发出可以利用的视频资源库,并在不同教学环节(导入环节、学习新知环节、讨论环节)和不同课堂教学模式(接受式、探究式)中进行实施,实施之后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三方面综合反馈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视频资源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加深记忆,开拓视野,训练学生思维,对学生产生情感心灵的触动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本文在最后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二、“生殖”一节课的教学感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一节课的教学感想(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困境:高中语文教学的浅层化现象
        (二)学科诉求:语文学科价值的重构
        (三)理论启示: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
    二、研究问题
        (一)问题选择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问题的阐述
    三、研究的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四、概念界定
        (一)深度学习
        (二)教学策略
        (三)文言文教学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语文学科本质及语文教育的演进
        (一)语文学科的本质
        (二)语文教育的演进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及困境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三、教学策略的转变及理论基础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三)教学策略转变的理论基础
    四、深度学习理论相关研究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二)深度学习的本质及特征
        (三)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
        (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
    五、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
        (一)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二)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
        (三)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四)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六、研究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的阐述
        (二)论文框架
    二、质化为主的研究取向
    三、研究方法的确立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法
        (三)课堂观察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准实验研究法
    四、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卷及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结果分析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结果分析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结果分析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
    二、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教学课堂观察分析
        (二)学生学习课堂观察分析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停留在浅层分数目标,忽视语文素养的深层目标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文本范畴,缺乏文言关键能力的总体设计
        (三)教学活动固化于串讲和分析,难以形成文言整体语感
        (四)教学评价囿于知识评判,缺乏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的指导
第五章 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典型案例的设计过程及设计策略提炼
    一、尝试和探索:“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一轮设计
        (一)第一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二)第一轮设计的反思和总结
    二、调整和改进:“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二轮设计
        (一)第二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二)第二轮设计的反思和总结
    三、提升和应用:“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三轮设计
        (一)第三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二)第三轮重点课时教学设计
    四、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策略的提炼
        (一)内容设置层级点
        (二)目标挖掘能力点
        (三)情境统摄探究点
        (四)评价贯穿表现点
第六章 “择生与择死”单元教学效果分析及实施策略提炼
    一、“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教学效果调查
        (一)访谈结果分析
        (二)学生习作改进过程分析
    二、A班与B班教学效果的对比情况调查
        (一)测试结果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三)情境性测试结果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生探究文本价值,实现文言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迁移能力,逐步实现文言文关键能力目标
        (三)学生在积极言语活动中学习兴趣增加,明确文言文古为今用的价值
        (四)学生总结创设整体语境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四、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实施策略提炼
        (一)阅读探寻着力点
        (二)目标针对阶段点
        (三)对质激发兴趣点
        (四)输出注重思维点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可以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浅层化问题
        (二)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归纳
        (三)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提炼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改进建议
        (一)借助深度学习主题培训,促进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
        (二)加强教研组文言文深度学习案例开发,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三)倡导教师实施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增进文言文教学实效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1.2.1 课题来源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特色实验室概念的界定
2 石斛兰特色实验室的简介及功能
    2.1 石斛兰特色实验室的简介
        2.1.1 石斛兰的基本情况
        2.1.2 师资情况
    2.2 石斛兰特色实验室的功能
        2.2.1 教师教学示范基地
        2.2.2 学生实验中心
        2.2.3 学生科研精神的摇篮
        2.2.4 校园文化的组成
        2.2.5 学生劳育、美育的场所
        2.2.6 科普教育中心
3 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
    3.1 课前科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层层深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 课后拓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4 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4.1 教学背景
        4.1.1 学生情况
        4.1.2 教师情况
        4.1.3 课时安排
    4.2 教学案例分析
        4.2.1 “课前回顾”分析
        4.2.2 “新课导入”分析
        4.2.3 “知识讲授”分析
        4.2.4 “回顾知识与拓展”分析
5 运用石斛兰实验室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案例
    5.2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案例
    5.3 项目式学习教学
        5.3.1 项目式学习
        5.3.2 “开花和结果”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
6 问题及建议
    6.1 石斛兰实验室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6.2 关于石斛兰特色实验室使用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论证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论证式教学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教育实验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论证
        (二)科学论证
        (三)论证式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论证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图尔敏论证模式——TAP模式
    二、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ADI模式
    三、高中生物学论证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二)课堂实施阶段
        (三)课后反思阶段
第四章 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一、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二)量力性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二、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中适合论证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适合论证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三、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策略
        (二)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三)支架式教学策略
        (四)问题引导教学策略
        (五)两难情境教学策略
第五章 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片段——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片段——细胞核的功能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片段—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第六章 教学案例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式
    三、研究工具
        (一)科学论证能力测验
        (二)关于论证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访谈提纲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证式教学对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影响
        (二)访谈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大部分高中生科学论证能力处于低级水平
        (二)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
        (三)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议
        (一)教师需加强有关论证式教学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师需掌控教学进程,与学生共同约定课堂纪律
        (三)教师需在论证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
        (四)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分析材料、得出主张
        (五)学校可根据条件减少班级学生人数
第八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疆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1.2 多元文化冲击与性文化泛滥
        1.1.3 学生早熟与青春期性教育滞后的矛盾
        1.1.4 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与家校落实不力之间的矛盾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性生理
        1.3.2 性心理
        1.3.3 性道德、法制与社会
    1.4 研究的可行性
        1.4.1 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1.4.2 利用生物课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可行性
        1.4.3 利用校本课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可行性
        1.4.4 利用班会课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可行性
2. 相关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内初班
        2.1.2 青春期
        2.1.3 性教育
    2.2 国外研究概况
    2.3 国内研究概况
        2.3.1 青春期性教育的争论阶段(1949年10月~1977年)
        2.3.2 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78-1987年)
        2.3.3 青春期性教育的深化阶段(1988年至今)
    2.4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3. 研究设计
    3.1 被试的选取
    3.2 研究过程
        3.2.1 准备阶段
        3.2.2 实施阶段
        3.2.3 完成阶段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3.4.1 研究方法
        3.4.2 数据处理
4.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的实施
    4.2 调查结果
    4.3 归因分析
        4.3.1 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
        4.3.2 学生对青春期性教育认知的构建缺乏引导
        4.3.3 当前青春期性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
5.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探索
    5.1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育的确定
        5.1.1 生物课程实验教学的确定
        5.1.2 校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确定
        5.1.3 主题班会实验教学的确定
        5.1.4 其他青春期性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确定
    5.2 内初一的生物课程实验教学
        5.2.1 青春期性教育生物课程的实施
        5.2.2 后测分析
    5.3 内初二的校本课程实验教学
        5.3.1 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5.3.2 后测分析
    5.4 内初三的主题班会实验教学
        5.4.1 青春期性教育主题班会实施
        5.4.2 后测分析
    5.5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的评价
    5.6 其他青春期性教育形式的探索
        5.6.1 个别教育和辅导
        5.6.2 多学科合作
        5.6.3 社团活动的开展
        5.6.4 传媒的补充
6. 研究结论及反思
    6.1 基本研究结论
        6.1.1 青春期性教育应是内初班学生的“必修课”
        6.1.2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的开展应“以人为本”
        6.1.3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的开展应“因材施教”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2 研究的不足
        6.2.3 研究的经验
        6.2.4 研究的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内初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2 内初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后测调查问卷
    附录3 内初班教师青春期性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4 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5 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设计
    附录6 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附录7 青春期性教育主题班会设计
    附录8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实施前评价表
    附录9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教师教学评价表
    附录10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课堂评价表
    附录11 青春期性教育实验教学学生问卷评价表
致谢

(7)小组工作介入学校青少年性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依据
    (四)研究综述
        1.国外性教育现状及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性教育研究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J小学性教育现状调查与需求评估
    (一)小组组员基本情况介绍
    (二)小组组员性教育现状与需求评估
        1.组员性教育现状与需求
        2.学校相关负责人对性教育的态度
        3.组员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
三、小组方案设计
    (一)小组活动目标
    (二)方案总体设计
    (三)小组活动过程
        1.第一单元小组活动
        2.第二单元小组活动
        3.第三单元小组活动
        4.第四单元小组活动
        5.第五单元小组活动
        6.第六单元小组活动
        7.第七单元小组活动
四、小组效果评估
    (一)性知识
    (二)性态度
    (三)服务对象满意度
五、研究反思与对策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反思
        1.组员招募
        2.准备工作
        3.开展过程
    (三)对策
        1.性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建设
        2.搭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的性教育模型
        3.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介入性教育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8)初中“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超市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超市与“超市式”教学
        二、“超市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内涵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现代超市的经营理念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脑科学记忆方法
        四、学习金字塔理论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的初步构建
    第一节 确定目标
    第二节 挑选问题
    第三节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第四节 归纳总结
第三章 “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调查方法与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非结构化访谈
    第二节 学生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学生对于“超市式”教学的态度和需求情况
        三、“超市式”生物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情况
    第三节 教师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生物教师具体情况
        二、生物教师具体教学情况
        三、初中生物教师对超市式教学的认知
        四、生物教师实施超市式教学模式情况
        五、生物教师对实施“超市式”教学模式的看法与建议
第四章 “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变量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变量
    第三节 研究手段
        一、生物知识试卷
        二、数据处理方式
        三、《初中生物学习兴趣评价量表》的设计
    第四节 教学实验
        一、前测结果与分析
        二、教学实施
        三、后测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超市式问题的设置难度
        二、超市式的教学组织
        三、超市式教学的课堂节奏
    第六节 教学实践结果
第五章 创新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创新
    第二节 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案例
        二、案例教学
        三、生活化案例教学
        四、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四、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二节 开发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丰富性原则
        五、新颖性原则
    第三节 开发流程
        一、分析教材内容
        二、收集案例素材
        三、整编案例素材
第三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
    第一节 利用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二、适度性原则
        三、参与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教育性原则
    第二节 利用方法
        一、利用导入性案例,打开新知
        二、利用生成性案例,讲解新知
        三、利用总结性案例,深化新知
    第三节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利用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人的生殖》教学设计
        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四章 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反思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趋势的召唤
        2.生物学科特点的内在要求
        3.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共同需求
        4.基于生物学教师开发应用视频资源的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视频
        2.视频资源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视频资源的起源与发展
        2.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
    (三)国内研究现状
        1.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2.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四)理论基础
        1.认知负荷理论
        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堂观察法
        5.案例分析法
四、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开发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普通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二)教师开发应用视频资源的现状
    (三)视频资源开发应用现状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开发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的开发
        1.视频资源的选取原则
        2.视频资源的获取途径
        3.视频的加工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的策略
        1.明确目的,紧扣教学主题
        2.播教结合,关注学生
        3.信息有效,适时适量
        4.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5.把握有效应用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播放方式
六、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实践准备—开发视频素材库
        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需要使用视频的课程内容分析
        2.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视频素材库
    (二)课堂实施及案例分析
        1.视频资源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
        2.视频资源在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三)实践效果分析
        1.课堂行为分析
        2.学生调查分析
        3.小结
七、研究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教学效果调查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四、“生殖”一节课的教学感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刘倩.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石斛兰特色实验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D]. 蒋小丽.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论证式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D]. 刘迪.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新疆内初班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研究[D]. 任小龙.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小组工作介入学校青少年性教育研究[D]. 沈亚东.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1)
  • [8]初中“超市式”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 凌广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初中生物生活化案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D]. 叶佳惠.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为例[D]. 刘亚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复制”课教学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