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内HO-1蛋白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其布日[1](2021)在《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原因,是全球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研发新型抗脑卒中药物意义重大。额尔敦-乌日勒(EW)是蒙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对脑卒中引起的半身不遂等症状疗效显着,因而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然而,EW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必需明确EW的生物活性成分,并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本论文中分析了EW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发现了EW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基因调控作用、极化作用以及从抗神经性炎症作用。【研究目的】(1)验证EW对MCAO/R模型大鼠病变部位组织内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分析EW中所含有的神经活性化合物;(2)确定EW在脑卒中恢复期间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来抑制神经炎症的主要化合物;(3)确定EW的分级分离组分中的关键抗炎分子及作用机理以及对神经细胞保护及突触生长的影响;(4)EW中关键活性分子的协同作用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方法】(1)建立大鼠MCAO/R模型,连续给药两周。第15天,提取大鼠大脑皮质病变区组织的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未处理组、MCAO模型组和EW给药组之间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各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2)根据文献报道收集EW药材中与神经相关的生物活性化学分子信息,采用Chem Draw软件画出结构式并建立数据库,命名为“EW神经活性化合物数据库”;其次,采用五种不同溶剂提取EW可溶解组分,并使用UPLC-QTof-MS分析其活性化合物。(3)以调控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M1表型表达的细胞因子Cxcl10为筛选标准,利用RT-q PCR法对EW的5种溶剂提物进行快速筛选,选出了调控作用最为显着的提取物,通过两次HPLC半制备分离,得到优化的生物活性小分子组,并利用UPLC-QTof-MS鉴定了其生物活性分子。(4)采用UPLC-QTof-MS鉴定EW的分离组分(命名为F4-6)的关键抗炎分子;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了F4-6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分析F4-6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对神经元(N2a细胞)的增值和突触生长的影响。(5)利用RNA-seq分析讨论EW所含关键活性分子土木香内酯(Ala)和去氢二异丁香酚(Deh)单分子以及混合物对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attern profile)的影响,并采用RT-q PCR法对RNA-seq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1)Bederson评分显示,给药14天后,EW给药组MCAO/R模型大鼠的评分从治疗前的2.07降至治疗后的0.21(P<0.01),说明EW显着降低了神经系统损伤。与NT组相比,MCAO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病变组织内有6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而与MCAO模型组相比,EW治疗后有18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生长因子(Igf1、Igf2和Tgfβ)和颗粒蛋白编码基因Grn等的表达在EW治疗后显着上调(P<0.05);同时也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大幅增强,以及补成分和分泌蛋白酶的表达。(2)五种不同溶剂提取的EW组分的UPLC-QTof-MS分析发现,在我们建库的11种蒙药的32个小分子化合物中,除决明子外其他10种蒙药(红花、肉豆蔻、甘草、草果、川楝子、栀子、土木香、木香、荜茇和黑种草等)中已报道的16个神经活性相关小分子化合物分别出现在五种溶剂提取物中。(3)快速筛选结果表明,EW石油醚提取物(命名为EW-5)对Cxcl10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采用HPLC半制备法,对EW进行2次分级分离后最终得到12个组分。其中,组分F4-6对促炎细胞因子(Cxcl10、Tnfα、Il1β和Nos2)表达的抑制作用最显着(P<0.05)。通过UPLC-QTof-MS对F4-6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其中包括木香烃内酯、肉豆蔻醚、土木香内酯和亚麻酸;这些小分子在LPS刺激的BV2细胞和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显着下调关键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4)土木香内酯(Ala)和去氢二异丁香酚(Deh)是F4-6的关键抗炎活性分子。F4-6、Ala和Deh均下调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中Ccl2、Cox2和Il6等促炎基因的表达;同时上调Hmox1、Tgfβ、Igf1和Creb1等抗炎基因的表达。此外,F4-6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着促进N2a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Nefh和Dlg4来促进突起的生长。从机理上讲,F4-6显着降低了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了p65的核转位,导致NF-κB启动的促炎基因转录受到抑制。(5)RNA-seq发现,Ala、Deh和Mix均下调促炎基因和上调抗氧化基因。Mix组的作用比Ala组和Deh组的作用更显着(P<0.05),其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Ala和Deh作用的加和。【研究结论】综上所示,本论文首次利用RNA-seq技术,系统的分析了蒙药EW对MCAO/R模型大鼠脑卒中病变区周围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发现EW显着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恢复,并促使小胶质细胞从M1表型极化至M2表型;同时利用UPLC-QTof-MS系统的分析了EW中神经炎症及神经保护等相关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发现EW中多种活性化合物组分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平衡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恢复,也验证了EW治疗白脉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传统功效,为进一步研究EW甚至其他传统药物的治疗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张钰[2](2021)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模型组,每组12只(n=12)。采用改良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以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和运动预处理+模型组两组大鼠进行3周的电动跑台运动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方式干预,给予同等条件下的抓握和喂养。于缺血/再灌注后四个时间点:12h、1d、3d、7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及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高通量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及结肠组织中Keap1、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再灌注7d后,假手术组和运动+假手术组两组大鼠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大鼠功能缺损评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病理组织学变化:脑缺血/再灌注7d后,假手术组和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形态结构正常的神经细胞清晰可见,胞核居中,胞质淡染;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丢失和死亡细胞较多,细胞结构稀疏,间隙增大,胞核皱缩,胞浆深染,呈大量的空泡样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空泡样改变明显减少,细胞排列较整齐,核固缩也相对较少出现。假手术组和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大鼠结肠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损伤,黏膜结构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肌层完整平滑;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表现为纤毛排列紊乱,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部分隐窝丢失;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大鼠可见到部分完整的组织构造,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黏膜受损伤程度都相对降低。3.血清中GSH含量:脑缺血/再灌注7d后,假手术组和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含量为基础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GSH含量较高(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SH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预处理+模型组大鼠血清中GSH较增加(P<0.05)。4.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1)测序数据结果:本实验中,每组大鼠随机选取3个粪便样本(盲肠内容物)进行测序分析,共12例,99.9%序列长度有效,符合分析要求。(2)各分类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脑缺血/再灌注7d后,与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大鼠粪便样本的OTU数稍有增加,模型组大鼠粪便样本的OTU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大鼠粪便样本的OTU值显着增加。(3)Alpha多样性:1)稀疏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样本量足够反映物种多样性,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分析学技术要求。2)物种积累曲线:曲线由陡峭趋于平缓,证明本实验样本量己足够反映群落的丰富度。3)丰度等级曲线:与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物种丰度较为接近,模型组物种丰度较低;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有所改善。4)Alpha多样性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多样性指数数值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多样性指数数值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Alpha多样性指数显着增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Beta多样性与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假手术组肠道菌群的组成没有显着差异,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着。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模型组的菌群结构差异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经运动预处理后其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倾向于假手术组的趋势。5.缺血侧脑组织及肠道组织中Keap1、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脑缺血/再灌注7d后,假手术组与运动+假手术组缺血侧脑组织及结肠组织中Keap1、Nrf2、HO-1蛋白均为基础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及结肠组织中Keap1蛋白表达增加,Nrf2、HO-1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预处理+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及结肠组织中Keap1蛋白表达有所下调,Nrf2、HO-1蛋白表达有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动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缺血侧脑组织及肠道组织的病理损伤,上调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2.运动预处理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3.运动预处理可能通过调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及肠道组织中Keap1-Nrf2/ARE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拮抗缺血性脑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
周东蕊[3](2021)在《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脉闭塞(MCAO)28天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究血塞通对损伤皮层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2.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验证血塞通注射液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改良的Longa法对SD大鼠进行MCAO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皮肤切开以及钝性分离血管和神经,不插入栓线。大鼠MCAO模型的成功建立评价方法选用TTC染色法。2.根据术后Longa评分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塞通小剂量组,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即阳性药物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术后1-28天,每日清晨给药前对大鼠进行称重,根据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分。评价血塞通对大鼠MCAO术后不同时间点(7天,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的疗效。MCAO术后28天,将所有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梗死侧的SYN和PSD-95的蛋白表达变化,探索血塞通注射液对皮层梗死区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LINGO-1,EGFR以及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4.体外培养SH-SY5Y细胞,CCK-8法确定最佳缺氧时间,建立OGD/R损伤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确定血塞通和bpV的最适药物浓度。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等5个组别,按照不同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正常组给与无血清的EBSS液,模型组给与无糖的Earle’s液。镜下观察血塞通对OGD/R损伤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D/R损伤SH-SY5Y细胞的PI3K/AKT以及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观察当使用bpV时,PTEN及其下游的PI3K/AKT通路、GSK-3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右脑为均一的红色,表明脑组织并未损伤;手术组大鼠由于大脑右侧被梗塞而出现广泛的白色,表明MCAO可诱导大鼠右侧脑组织梗死。研究结果证明大鼠MCAO模型成功建立。2.各组大鼠的体重在造模前未见显着的差异(P>0.05);在MCAO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者P<0.01);术后第28天,除模型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大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4天的假手术组大鼠的体重高于第7天假手术组的体重,余组别两个时间点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第28天各组大鼠的体重均显着高于第14天相同组别的大鼠(P<0.01)。手术组各组大鼠苏醒后EZ-Longa评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第7天的mNSS评分中,血塞通大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治疗后14天,血塞通治疗组(包括小剂量和大剂量)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后28天,血塞通治疗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塞通大剂量组在降低大鼠的mNSS评分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这说明血塞通治疗可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MCAO术后相同组别的mN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显示:第7天和第14天同一组别的mN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除尼莫地平组外,第28天的mNSS评分显着高于同一组别第14天的mNSS评分(P<0.05)。MCAO术后28天,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大面积损伤,组织着色较浅,神经细胞坏死、核固缩、深染;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也出现一定的损伤,但是和模型组相比,损伤程度较轻,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多;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的脑组织结构更完整,神经细胞数量亦明显增多。MCAO术后28天,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大鼠的PSD-95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对各治疗进行比较发现,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PSD-95表达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可显着提高大鼠大脑皮层SYN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与血塞通小剂量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SYN蛋白表达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P<0.05)。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各组LINGO-1,EGFR,PI3K以及AKT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P>0.05)。IHC结果显示:LINGO-1的阳性颜色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较少;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的阳性表达(P<0.01);而对各治疗组之间皮层LINGO-1的阳性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的阳性颜色均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呈低表达;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对各治疗组之间的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的Lingo-1蛋白的相对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接近正常水平;而各治疗组之间进行比较,Lingo-1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的P-EGFR,P-PI3K以及P-AKT高于模型组(有趋势,或P<0.05,或P<0.01);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除血塞通大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mRNA(P<0.05),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组间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的GSK-3β mRNA表达组间亦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各治疗组之间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的最佳缺氧时间为7 h;血塞通和bpV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的最适药物浓度分别为20μg/ml和1μmol/L。通过镜下观察血塞通,bpV以及血塞通+bpV对OGD 7 h/R 24 h培养的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发现,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的贴壁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多,大部分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部分细胞突触缩短,但大部分细胞突触仍存在,各治疗组之间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的差异。SH-SY5Y细胞OGD 7h/R24 h培养后,qRT-PCR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细胞的PI3K,AKT,PTEN和GSK-3β mRNA的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的 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 以及 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的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以及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血塞通可以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并促进神经重塑和再生从而增加MCAO术后大鼠的体重,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2.血塞通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LINGO-1表达,激活EGFR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PTEN的表达进一步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下游GSK-3β的活性,长期促进突触的重塑和再生。3.血塞通可以缓解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通过抑制PTEN的活性,激活其下游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发挥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陈德云[4](2021)在《20(R)-人参皂苷Rg3调控Nrf2通路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和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研究20(R)-人参皂苷Rg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线粒体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把20(R)-人参皂苷Rg3开发成有效的抗脑缺血神经保护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MCAO/R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R 组、MCAO/R+Rg3(5 mg/kg)组、MCAO/R+Rg3(10 mg/kg)组、MCAO/R+Rg3(20 mg/kg)组和尼莫地平组(1 mg/kg),每组8只。缺血2 h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脑组织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线粒体内ROS含量,水溶性四氮唑法(water soluble tetrazolium-1,WST-1)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TBA)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结构;采用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内线粒体小分裂蛋白1(mitochondrial fission 1 protein,Fis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1/2(mitofusin-1/2,Mfn1/2)、视神经萎缩蛋白 1(optic atrophy 1,OPA1)、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 1(heme oxygenase 1,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2、复制PC12细胞OGD/R模型,将实验细胞分为control组、OGD/R组、OGD/R+Rg3(5 μmol/L)组、OGD/R+Rg3(25 μmol/L)组、OGD/R+Rg3(125 μmol/L)组、OGD/R+尼莫地平组(10 μmol/L)。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ST-1法检测SOD活性、TBA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可见分光光度法ATP含量;采用JC-1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的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Keap1、Nrf2、HO-1、Drp1和Mf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胞核中Nrf2表达。3、选择最佳剂量的20(R)-人参皂苷Rg3对其抗线粒体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分为:control 组、OGD/R 组、OGD/R+Rg3(125μmol/L)、OGD/R+Rg3+control siRNA组、OGD/R+Rg3+Nrf2 siRNA组。采用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检测自由基清除率,采用Nrf2 siRNA转染PC12细胞,沉默Nrf2的表达,用PCR验证转染效率;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RF2、HO-1、DRP1、MFN1的蛋白表达情况,用WST-1和TBA 比色法试剂盒检测SOD和MDA的含量。[结果]1、整体实验中氧化应激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脑皮质中ROS和MDA的含量显着升高,SOD的活性降低;20(R)-人参皂苷Rg3(10、20 mg/kg)和尼莫地平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脑皮质中ROS和MDA的含量,增加SOD的活性。2、整体实验中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肿胀明显,线粒体嵴模糊;20(R)-人参皂苷Rg3(20 mg/kg)组可明显减轻线粒体水肿。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内的ROS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合成ATP减少,而20(R)-人参皂苷Rg3(10、20 mg/kg)和尼莫地平组可减少线粒体的ROS,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加ATP合成。3、整体实验中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Fis1和Drp1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Mfn1、Mfn2和Opa1的mRNA表达减少,而20(R)-人参皂苷Rg3和尼莫地平可减少Fis1和Drp1 mRNA的表达,增加Mfn1、Mfn2和Opa1 mRNA的表达。同时DRP1和MFN1的蛋白表达也出现与mRNA一致性改变。4、整体实验中Nrf2信号通路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Keap1、Nrf2和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没有差异。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20mg/kg)能显着增加Nrf2与Ho-1的mRNA表达,而对Keap1的mRNA表达没有影响。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20mg/kg)组对KEAP1蛋白表达没有影响,而胞浆内的NRF2蛋白表达减少,核内的NRF2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HO-1的表达也显着增多。5、细胞实验中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R和H2O2诱导均可显着降低细胞活力。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25,125 μmol/L)和尼莫地平(10μmol/L)组可增加细胞活力。6、细胞实验中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R组ROS、MDA含量显着增加,SOD的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TP的合成减少。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25,125 μmol/L)和尼莫地平(10μmol/L)能减少ROS、MDA,并增加SOD活性,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增加ATP的合成。7、细胞实验中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基因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R组显着增加Drp1和降低Mfn1的mRNA和蛋白表达,20(R)-人参皂苷Rg3(25、125μmol/L)和尼莫地平(10 μmol/L)可显着减少Drp1,增加Mfn1 mRNA和蛋白表达。8、细胞实验中Nrf2信号通路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R模型组Keapl和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没有差异,而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125μmol/L)对Keapl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没有影响,但能显着增加Nrf2与Ho-1的mRNA表达。此外,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125 μmol/L)组能减少胞浆内NRF2的蛋白表达,增加核内的NRF2的蛋白表达,增加HO-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20(R)-人参皂苷Rg3(125 μmol/L)组可明显增加胞核内Nrf2蛋白表达。9、转染Nrf2 siRNA后细胞实验的结果显示:转染Nrf2 siRNA后,与OGD/R+Rg3+control siRNA 组相比,OGD/R+Rg3+Nrf2 siRNA 组的 的 mRNA表达显着降低,细胞核内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量减少。同时,OGD/R+Rg3+Nrf2 siRNA组可增加DRP1蛋白表达和减少MFN1蛋白表达,此外,OGD/R+Rg3+Nrf2 siRNA组还可增加MDA含量,减少SOD活性。提示,转染Nrf2 siRNA后,可逆转20(R)-人参皂苷Rg3的保护作用。[结论]20(R)-人参皂苷Rg3能显着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线粒体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分裂和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维持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其分子机制可能与20(R)-人参皂苷Rg3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下游抗氧化因子表达有关。
李泽惠[5](2020)在《参麻益智方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常见痴呆类型。VaD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故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正逐渐成为社会主要健康问题之一。VaD的病理标准尚缺乏明确的共识,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炎症、脑能量代谢障碍、胆碱能系统失调等有关。尽管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也只是对症治疗,可在短期内减轻一些认知功能症状,但几乎不能减缓疾病的进展。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在增强记忆力、控制与痴呆相关的精神和行为症状方面有较多经验,在VaD治疗上也逐步显示出优势。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在脑内广泛分布,具有结构支持、信息传递、代谢平衡维持、脑血流量调节等众多功能;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病变,都可以使AS表现出形态、功能以及基因表达的反应性改变。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反应性AS增生也是复杂、多面性的过程,因此,研究VaD模型的AS类型及特化生物学功能,对于AS在VaD疾病过程中可能获得或失去的功能进行探讨,对于阐明VaD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麻益智方由人参、天麻、鬼箭羽、川芎组成,具有补虚益智,化瘀通络的功效,是周文泉教授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经验方,对于VaD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效果显着。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参麻益智方对AS及其功能的调控作用,以明确其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观察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微球栓塞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微球栓塞模型(ME)组、参麻益智方低剂量(ME+SL)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ME+SH)组,灌胃给药2周。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法标记脑组织切片NeuN、GFAP并进行阳性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计数;抗体芯片筛选模型差异神经相关蛋白表达;ELISA检测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VEGF、HIF-1α的表达情况;qPCR检测Nrf2、HO-1 的 mRNA 水平。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E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提示ME大鼠有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ME+SH组逃避潜伏期较ME组明显缩短(P<0.05),ME+SL组和ME+SH组穿越平台次数较ME组明显增多(P<0.05),ME+SL组和ME+SH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较ME组明显延长(P<0.05),提示参麻益智方能够改善V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2.NeuN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E组海马CA1区NeuN阳性细胞数量较Sham组明显减少(P<0.05),提示ME大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丢失;ME+SH组的NeuN 阳性细胞数量较ME组明显增多(P<0.05),提示参麻益智方能够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丢失。3.GFAP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E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量较Sham组明显增多(P<0.05),ME+SH组GFAP阳性细胞数量较ME组明显增多(P<0.05)。4.抗体芯片对神经相关蛋白筛选结果显示:ME组TNF-α、IL-1β、IFNγ、VEGFA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5.ELISA结果显示:ME组IL-1β、TNF-α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E+SL、ME+SH 组 IL-1β、TNF-α 含量均较 ME 组明显降低(P<0.05)。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E组VEGF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E+SH组VEGF表达较ME组明显升高(P<0.05)。ME组HIF-1α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E+SL、ME+SH组HIF-1α表达较ME组明显升高(P<0.05)。7.qPCR结果显示:ME组HO-1、Nrf2 mRNA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ME+SL、ME+SH 组 HO-1、Nrf2 mRNA 水平较 ME 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麻益智方可能通过上调Nrf2/HO-1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反应性增生,一方面抑制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减少神经损伤,另一方面通过上调HIF-1α促进神经营养因子VEGF的分泌,发挥神经保护、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杨超[6](2020)在《基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miRNA-124/BACE1/Aβ通路探讨涤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VD的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Aβ异常沉积等多个病理机制有关,涤痰汤是临床治疗痴呆的经典方剂,可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涤痰汤属于中药复方,治疗疾病具有多途径、多基因、多靶点的优势。本试验拟通过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阻断法(2-VO)制备VD大鼠模型,对VD大鼠行为及记忆能力、海马组织HE染色、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mi RNA-124/BACE1/Aβ信号通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多角度多层次探讨涤痰汤治疗VD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一理论探讨:从中医基础理论探讨VD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方药,提出痰浊阻窍是VD发生认知障碍的病机中心环节,从临床研究以及中药成分研究分析涤痰汤治疗VD的可行性。二动物实验:1.SPF级Wistar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始实验,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通过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阻断法(2-VO)制备VD大鼠模型,每组大鼠给与相应干预措施,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V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涤痰汤对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海马组织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3.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OX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HO-1蛋白表达,生化方法检测海马组织ROS、GSH含量检测,来探讨涤痰汤对V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4.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F-кB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蛋白表达,ELISA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10含量,探讨涤痰汤对V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5.通过PCR检测海马组织中mi R-124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BACE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Aβ的表达,探讨涤痰汤基于mi RNA-124/BACE1/Aβ通路对V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1.定位航行实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西药组及涤痰汤低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与西药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涤痰汤低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2.空间探索实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P<0.01)和涤痰汤低剂量组(P<0.05)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停留时间明显增加,西药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停留时间也明显增加(P<0.05)。与西药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而涤痰汤低剂量组的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3.HE染色:光镜下各组大鼠海马形态学观察与比较结果如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规则而饱满、细胞数量多、边界清晰、层次分明、排列整齐而紧密、染色均匀,细胞核较大,呈类圆形,着色均匀,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边界模糊、排列紊乱而疏松,正常细胞数量减少,可见坏死的神经元,细胞膜、核膜不清晰,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着色变浅,核仁固缩、深染,胞浆浑浊。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层次分明、排列整齐,正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坏死的神经元少,细胞核形态规则,核膜及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其中涤痰汤高剂量组在海马病理学改变上优于涤痰汤低剂量组和西药组。4.海马组织中NOX2的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NOX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NOX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P<0.05,P<0.05);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NOX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NOX2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海马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增高(P<0.01,P<0.05,P<0.05);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海马组织ROS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ROS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ROS表达量降低(P<0.01,P<0.05,P<0.05);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ROS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ROS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海马组织GSH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GSH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GSH表达量升高(P<0.01,P<0.05,P<0.05);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GSH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GSH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海马组织中NF-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VD模型组NF-кB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及西药组NF-кB表达量均下降(P<0.01,P<0.05,P<0.05);与西药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NF-кB表达量下降(P<0.05)。涤痰汤低剂量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海马组织TNF-α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VD模型组TNF-α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及西药组TNF-α表达量均下降(P<0.01,P<0.05,P<0.05);与西药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TNF-α表达量下降(P<0.05)。涤痰汤低剂量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海马组织IL-1β含量检测结果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VD模型组IL-1β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及西药组IL-1β表达量均下降(P<0.01,P<0.05,P<0.05);与西药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IL-1β表达量下降(P<0.05)。涤痰汤低剂量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海马组织IL-10含量检测结果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VD模型组IL-10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及西药组IL-10表达量均增高(P<0.01,P<0.05,P<0.05);与西药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IL-1β表达量增高(P<0.05)。涤痰汤低剂量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海马组织中mi R-124的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mi R-124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mi R-124表达量升高(P<0.01);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mi R-124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mi R-124表达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海马组织中BACE1的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BACE1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BACE1表达量降低(P<0.01,P<0.05,P<0.05);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BACE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BACE1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海马组织中Aβ的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Aβ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涤痰汤高剂量组、涤痰汤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Aβ表达量降低(P<0.01,P<0.05,P<0.05);与西药组相比,涤痰汤高剂量组Aβ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与涤痰汤低剂量组Aβ表达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涤痰汤能显着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以及海马组织的病理损伤,以涤痰汤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为显着。2.涤痰汤可以通过抑制NOX2蛋白表达,促进海马组织HO-1蛋白表达,减少海马组织ROS的含量,增加GSH含量来缓解V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其中以涤痰汤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为显着。3.涤痰汤可以抑制NF-кB,TNF-α,IL-1β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缓解VD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中以涤痰汤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为显着。4.涤痰汤可以通过促进mi RNA-124的产生,从而抑制BACE1/Aβ发挥对VD大鼠的治疗作用。其中以涤痰汤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为显着。
王艳秋[7](2020)在《川芎嗪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干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脑缺血后可以一定程度的刺激脑内内源性神经发生,参与缺血后的自发性修复,但是内源性神经发生并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因此对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的关注与研究逐渐增多。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川芎嗪(TMP)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发生及NSCs向缺血损伤区定向迁移有明显促进作用。SDF-1/CXCR4是经典的促进干细胞迁移的调控通路,Nrf2作为正性调节因子能够促进SDF-1的受体CXCR4的转录来促进骨髓干细胞迁移。本研究通过观察TMP联合移植NSCs对MCAO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并基于干细胞生物学行为调控探讨TMP联合移植NSC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使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缺血后90min后再灌注。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神经功能评分随机分层分为模型组(Model)、川芎嗪(TMP)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组、TMP联合NSCs移植组。同时设立伪手术(Sham)组做为对照。TMP及TMP+NSCs移植组术后次日进行腹腔注射给药TMP 40mg/kg,1次/d;NSCs移植组及TMP+NSCs移植组术后3天向缺血侧纹状体移植NSCs 3*107个/只。术后3d及取材前3d连续腹腔注射50 mg/kg BrdU。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肌力测验、网格行走、旷场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来考察TMP对大鼠神经功能和行动能力的改善;免疫荧光法检测 BrdU+、BrdU+/DCX+、BrdU+/NeuN+、BrdU+/GFAP+细胞分布情况观察NSCs的增殖、迁移、分化情况;PKH26+染色检测移植的NSCs的存活及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DF-1、CXCR4的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Nrf2、KEAP1、HO-1、NQO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XCR4、SDF-1、VEGF和NGF基因的mRNA水平,研究NSCs发生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TMP联合NSCs移植对MCAO模型大鼠神经修复效果评价:与伪手术组相比,缺血后MCAO模型大鼠体重、肌力、旷场行动能力明显下降,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着升高,缺血病变对侧前肢错步指数升高,游泳静止时间变长,证明我们成功复制MCAO模型。TMP、NSCs移植、TMP+NSCs移植治疗后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降低,肌力恢复,行动能力提升,错步指数下降,游泳时间增加,尤其以TMP+NSC移植组的治疗效果最佳。2.TMP联合NSCs移植对MCAO模型大鼠外源性NSCs存活、迁移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法观察到PKH26阳性的细胞,提示NSCs成功注射到纹状体并存活;而且除移植位点外,在附近也可以观察到PKH26阳性的细胞,提示存活的NSCs发生一定范围的迁移,且TMP+NSCs移植组迁移细胞数量更多、迁移距离更远。同时我们还检测了 PKH26分别与NeuN、GFAP双标的细胞,并没有发现双标阳性的细胞,提示移植到脑内的NSCs在目前检测范围内,未发现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3.TMP联合NSCs移植对内源性N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缺血后,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BrdU+、BrdU+/DCX+、BrdU+/NeuN+、BrdU+/GFAP+细胞数有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TMP、NSCs移植单独治疗以及两者联合组的BrdU+、BrdU+/DCX+、BrdU+/NeuN+、BrdU+/GFAP+细胞数均明显升高,且以联合治疗组最明显。4.TMP和NSCs移植对Nrf2/HO-1/CXCR4通路的影响:TMP组、NSCs移植组和TMP+NSCs移植组的CXCR4蛋白的表达均显着升高,同时三个治疗组Nrf2、HO-1、NQO1的蛋白表达上调、KEAP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TMP组、NSCs移植组和TMP+NSCs移植组可以上调SDF-1、CXCR4、VEGF、NGF基因。研究结论:1.TMP、NSCs移植以及TMP联合NSCs移植均可改善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尤以TMP联合NSCs移植作用最佳;2.提高移植到MCAO模型脑内NSCs的存活、迁移和分化,为TMP联合NSCs移植治疗MCAO模型大鼠的作用途径之一;3.促进脑区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改善脑内微环境,并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迁移和分化,为TMP与联合NSCs移植对MCAO模型大鼠发挥神经保护的另一重要途径;4.激活Nrf2/HO-1/CXCR4通路,可能是TMP联合NSCs移植促进内源神经发生以及外源移植性NSCs存活、迁移和分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刘文术[8](2020)在《血塞通通过Nrf2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上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是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溶栓、抗凝、降血脂类药物,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传统中药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已有实验表明血塞通具有抗凋亡、抗氧化等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楚。目的:在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基础上,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血塞通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复制MCAO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MCAO组,血塞通小剂量组(2.5mg/Kg),血塞通中剂量组(5mg/Kg),血塞通大剂量组(10mg/Kg)。假手术组、MCAO组连续给予生理盐水一周,血塞通注射液连续给药一周后,采用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2.采用Zea-Longa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陷。3.采用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4.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脑皮质损伤程度。5.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质凋亡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6.采用SOD、MDA试剂盒检测大脑皮质的氧化应激水平。7.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大脑皮质KEAP1和NRF2蛋白表达及下游靶基因nqo1、gclm和ho1 mRNA的表达。结果:1.Zea-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增高;血塞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2.TTC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可见苍白色的梗死区域,其梗死面积明显增加;而血塞通各组大鼠大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3.HE染色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固缩呈三角形,胞质深染,神经元的数目减少。而血塞通各组大鼠,具有缺血特征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4.MCAO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血塞通各组能明显促进bcl-2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bax mRNA及蛋白,同时使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说明血塞通可以明显减轻大脑皮质凋亡。5.MCAO模型组大鼠脑皮质中MDA含量明显增加,而SOD活力明显下降。而血塞通各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力明显升高,说明血塞通可以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6.MCAO组的KEA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NRF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其下游靶基因nqo1、gclm及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血塞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KEA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RF2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下游靶基因nqo1、gclm及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血塞通可能通过恢复Keap1-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结论:1.血塞通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2.血塞通的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激活Keap1-Nrf2信号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林小龙[9](2020)在《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目的:既往研究表明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2-benzofuranyl)-2-imidazoline,2-BFI)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参与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但是2-BFI在脊髓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采用钳夹法建立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讨2-BFI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潜在作用。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组);(2)对照组(SCI+vehicle组);(3)实验组(SCI+2-BFI组)。参照既往文献,建立了脊髓损伤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麻醉后俯卧位固定置于专用手术台上。取后正中切口,从T10椎板到T12椎板行椎板切除术,充分暴露脊髓。假手术组仅仅行T10-T12椎板切除术,暴露脊髓而不引起脊髓损伤为标准。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利用70g闭合力Yasargil动脉瘤夹钳夹脊髓60秒,损伤成功的指标包括局部脊髓出现红肿、压迫后双后肢立即抽动、大鼠清醒时双侧后肢麻痹。药物注射(2-BFI腹腔注射3 mg/kg或0.9%生理盐水,每日2次,共3日)由一名对实验分组不熟悉的研究人员进行。所有大鼠在造模后第1、2、3、7、14、21天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评估采用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范围从0分到21分。结果:SCI大鼠运动神经功能采用BBB运动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假手术组术后即刻、术后1-3天、7天、14天、21天得分均为21分。在SCI发生后第1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BB运动能力评分均迅速下降,分别为0.17±0.41及0.17±0.41,相对于假手术组,两组的BBB评分呈显着性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在SCI发生后第3天,实验组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1.09及1.33±0.82,但两组之间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SCI发生后第7天,实验组的BBB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33±0.52及3.33±0.52,p<0.05)。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SCI发生后第14天,实验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17±0.98及4.67±0.822,p<0.05)。将观察期延迟到SCI发生后的第21天,实验组的BBB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8.00±1.10及 6.17±0.98,p<0.01)。结论:通过2-BFI处理后SCI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注射2-BFI(3mg/kg)后可显着改善SCI后BBB神经功能评分,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第二部分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目的:本部分实验采用钳夹法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证实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2-benzofuranyl)-2-imidazoline,2-BFI)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2-BFI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第一部分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延续,采用动脉瘤夹钳夹脊髓的方法造模。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组);(2)对照组(SCI+vehicle组);(3)实验组(SCI+2-BFI组)。SCI+vehicle组大鼠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每日2次,共3日;SCI+2-BFI组大鼠腹腔注射2-BFI溶液,剂量为3 mg/kg,每日2次,共3日。药物注射由一名对实验分组不熟悉的研究人员进行。假手术组仅仅行T10-T12椎板切除术,暴露脊髓而不引起脊髓损伤为标准。在脊髓损伤后第3天,所有大鼠均行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100mg/kg)深度麻醉并处死。损伤部位周围脊髓组织立即取出并置于冰面上用200m14℃0.9%生理盐水灌洗。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使用ELISA试剂盒,对脊髓组织样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进行检测。FJB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损伤部位周围脊髓组织的细胞坏死和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SOD和G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同时,SOD和GPx活性在使用2-BFI后明显升高(P<0.05)。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Bax蛋白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p 19和p 17)明显升高,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P<0.05)。而2-BFI的应用显着提高了 SCI后Bcl-2蛋白水平(P<0.01),Bax蛋白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p19和p17)都被下调。与此同时,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cl-2/Bax比值在SCI后明显降低,而在使用2-BFI后,实验组较对照组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脊髓切片未见FJB阳性或TUNEL阳性细胞,然而在对照组中可见大量FJB阳性细胞和TUNEL阳性细胞,使用2-BFI治疗后FJB阳性细胞和TUNEL 阳性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5和P<0.01)。结论:2-BFI的应用上调SOD和GPx的活性,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和cleaved caspase3(p17和p19)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实其神经保护作用。此外,FJB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细胞坏死和凋亡水平降低也佐证了 2-BFI的神经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这些结果提示2-BFI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坏死来减轻脊髓损伤,从而提高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第三部分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的调节机制目的:本部分实验采用钳夹法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证实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2-benzofuranyl)-2-imidazoline,2-BFI)是否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引起下游抗氧化、抗凋亡相应蛋白变化从而保护神经细胞。方法:根据第二部分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延续,采用动脉瘤夹钳夹脊髓的方法造模。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组);(2)对照组(SCI+vehicle组);(3)实验组(SCI+2-BFI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每日2次,共3日;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2-BFI溶液,剂量为3mg/kg,每日2次,共3日。药物注射由一名对实验分组不熟悉的研究人员进行。假手术组仅仅行T10-T12椎板切除术,暴露脊髓而不引起脊髓损伤为标准。在脊髓损伤后第3天,所有大鼠均行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100mg/kg)深度麻醉并处死。损伤部位周围脊髓组织立即取出并置于冰面上用200ml4℃0.9%生理盐水灌洗。Westernblot检测Nrf2、HO-1和NQO1蛋白。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定位Nrf2蛋白,观察损伤部位周围脊髓组织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Nrf2表达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无论Nrf2蛋白还是HO-1蛋白都有明显升高(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NQO1蛋白表达降低(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rf2和HO-1进一步显着升高(P<0.01)。但对照组与实验组NQO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rf2蛋白无论在神经元细胞还是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对照组及实验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此外,实验组神经元细胞内、星形胶质细胞内Nrf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2-BFI处理增加了 Nrf2蛋白和HO-1蛋白的表达,表明2-BFI可激活Nrf2/HO-1信号保护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总之,这些结果为2-BFI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脊髓损伤,提高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力证据。
曾劲松[10](2020)在《基于铁死亡研究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病理机制及脑泰方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脑出血急性期铁沉积介导的神经细胞铁死亡机制及动态变化过程,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脑泰方对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采用血红蛋白(HGB)刺激模拟建立脑出血后神经元铁超载及过氧化损伤细胞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对照组、铁离子螯合剂去铁胺(DFX)组、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和脑泰方含药血清(NTF)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Calcein-AM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内铁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含量及质活性氧(lipid-ROS)含量,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检测各组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 R)、铁调节蛋白2(IRP-2)、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第二部分:(1)采用自体血注射法构建SD大鼠脑出血模型,设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6小时组、脑出血24小时组、脑出血3天组、脑出血7天组,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材;(2)同法构建SD大鼠脑出血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DFX组、NAC组、脑泰方常规剂量(NTFC)组、脑泰方高剂量(NTFH)组,各组于造模并给药7d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Zea Longa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铁沉积,脑组织匀浆后生物试剂盒检测lipid-ROS、GSH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f R、IRP-2、Fpn-1、GPX-4及铁死亡标志物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1)HGB刺激造模后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铁离子含量、lipid-ROS含量、Tf R和Fpn-1表达显着升高,IRP-2表达、GSH及GPX-4含量显着降低(P<0.05,P<0.01)。经相应物质干预后,DFX组、NAC组和NTF组细胞存活率、GSH及GPX-4含量升高,细胞内铁离子含量、lipid-ROS含量显着降低(P<0.05,P<0.01);DFX组及NTF组细胞Tf R及IRP-2表达明显降低,Fpn-1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各组细胞内GSH含量与GPX-4含量呈显着正相关(r=0.992,P<0.05);GSH含量与lipid-ROS含量呈显着负相关(r=-0.996,P<0.05);lipid-ROS含量与铁离子含量呈显着正相关(r=0.859,P<0.05);lipid-ROS含量与细胞存活率呈显着负关(r=-0.991,P<0.05)。(2)经自体血注射造模后,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各脑出血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加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造模后24小时、第3天、第7天大鼠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升高,GSH和GPX-4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Tf R于造模后6小时、24小时表达明显升高,第3天表达低于24小时,第7天表达再次升高;IRP-2于造模后24小时表达明显降低,第3天表达进一步降低,第7天表达再次升高;Fpn-1于造模后24小时表达明显升高,第3天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第7天表达显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经DFX、NAC及NTFC、NTFH干预后,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明显降低,脑组织GSH及GPX-4含量明显升高,铁沉积量、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TFC组铁沉积量高于DFX组,而GSH、GPX-4、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与DFX组无显着差异;NTFH组铁沉积量高于DFX组,而其GSH、GPX-4含量高于DFX组,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低于DFX组(P<0.05,P<0.01);DFX对Tf R的调节作用优于NTFC和NTFH,NTFH对Fpn-1的调节作用优于DFX和NTFC;NTFC对GSH、GPX-4、Lipid-ROS、COX-2的干预作用弱于NAC,而NTFH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与NAC无显着差异;NTFH组铁沉积量与NTFC组无显着差异,而其GSH含量高于NTFC组,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低于NTFC组,对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改善作用均优于NTF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脑出血后HGB降解导致神经细胞铁超载;铁超载介导神经细胞过氧化损伤导致铁死亡是脑出血急性期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2)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逐渐升高,铁沉积使细胞抗氧化分子GSH和GPX-4耗竭,lipid-ROS累积而诱发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3)脑泰方可调节脑出血急性期神经细胞铁转运和调节蛋白的表达,并能提高神经细胞抗氧化分子的含量,从而减轻脑组织铁沉积和神经细胞过氧化损伤,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4)铁沉积并非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唯一因素,高剂量的脑泰方还可能通过其他靶点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二、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内HO-1蛋白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内HO-1蛋白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额尔敦-乌日勒的简介 |
1.1.1 额尔敦-乌日勒历史沿革 |
1.1.2 额尔敦-乌日勒研究进展 |
1.1.3 额尔敦-乌日勒所含单药化学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脑卒中简介 |
1.2.1 脑卒中分类及病因 |
1.2.2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1.2.3 治疗脑卒中的策略 |
1.3 小胶质细胞简介 |
1.3.1 小胶质细胞简介 |
1.3.2 小胶质细胞的极化 |
1.3.3 小胶质细胞极化与信号通路 |
1.3.4 小胶质细胞与其它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 |
1.3.5 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药物 |
1.4 中草药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
1.5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立题依据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创新性 |
第二章 额尔敦-乌日勒对大鼠大脑中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动物 |
2.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2.2.3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动物饲养 |
2.3.2 MCAO模型 |
2.3.3 治疗组 |
2.3.4 收集样品,提取RNA和 RNA-seq |
2.3.5 序列过滤、比对和组装(Assembly) |
2.3.6 差异表达分析 |
2.3.7 EW的提取方法 |
2.3.8 建立数据库 |
2.3.9 UPLC-QTof-MS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治疗后MCAO/R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估 |
2.4.2 Illumina测序和参考基因组比对 |
2.4.3 EW处理后差异基因表达 |
2.4.4 EW-1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
2.4.5 EW-2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
2.4.6 EW-3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
2.4.7 EW-4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
2.4.8 EW-5 中神经活性成分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额尔敦-乌日勒中活性小分子对小胶质细胞分泌的促炎型细胞因子的转录调控作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动物 |
3.2.2 细胞品系 |
3.2.3 主要试剂耗材 |
3.2.4 仪器设备 |
3.2.5 引物 |
3.2.6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品的提取制备 |
3.3.2 HPLC半制备分离 |
3.3.3 UPLC-QTof-MS分析 |
3.3.4 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3.3.5 BV2 小胶质细胞培养 |
3.3.6 EW对小胶质细胞表达的促炎因子的影响 |
3.3.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3.8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EW不同溶剂提取物对Cxcl10 表达的下调作用 |
3.4.2 EW-5 半制备馏分的UPLC分析及其对促炎因子表达的下调作用 |
3.4.3 F4 半制备馏分的UPLC分析及其对促炎因子表达的下调作用 |
3.4.4 F4-6 中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分析及鉴定 |
3.4.5 木香烃内酯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
3.4.6 肉豆蔻醚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
3.4.7 土木香内酯对小胶质细胞中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
3.4.8 亚麻酸对小胶质细胞中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额尔敦-乌日勒中活性小分子土木香内酯和去氢二异丁香酚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细胞品系 |
4.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4.2.3 主要仪器 |
4.2.4 引物 |
4.2.5 抗体 |
4.2.6 主要试剂的配置 |
4.3 实验方法 |
4.3.1 样品的提取制备 |
4.3.2 UPLC-QTof-MS法对F4-6 定性分析 |
4.3.3 UPLC-QTof-MS法对F4-6中Ala和 Deh进行定量分析 |
4.3.4 细胞培养 |
4.3.5 细胞毒性测定 |
4.3.6 N2a细胞的细胞增值活力和神经突触生长测定 |
4.3.7 提取总RNA和 RT-q PCR |
4.3.8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4.3.9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EW提取物中活性分子的Ala和 Deh的定性 |
4.4.2 F4-6 抑制LPS刺激的BV2 细胞促炎因子的表达 |
4.4.3 F4-6 促进BV2 细胞LPS刺激后抗炎基因表达 |
4.4.4 F4-6 的神经保护作用 |
4.4.5 F4-6对LPS诱导的BV2 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天然产物小分子土木香内酯和去氢二异丁香酚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的联合调控作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细胞品系 |
5.2.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5.2.3 主要仪器 |
5.2.4 引物 |
5.3 实验方法 |
5.3.1 细胞培养 |
5.3.2 提取RNA和文库构建 |
5.3.3 序列过滤、比对和组装 |
5.3.4 差异表达分析 |
5.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
5.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5.3.7 统计学分析 |
5.4 实验结果 |
5.4.1 Illumina测序和参考基因组比对 |
5.4.2 Ala、Deh和 Mix处理后的差异表达基因 |
5.4.3 DEG的GO富集分析 |
5.4.4 DEG的 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5.4.5 通过RT-qPCR验证DEG数据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传统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
1.1 古代医家对中风病认识 |
1.2 近现代医家对中风病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 |
2.1 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 |
2.2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
3 中医学对肠-脑相关的认识 |
3.1 经络循行理论中胃肠与脑的联系 |
3.2 胃肠与脑生理功能间的联系 |
3.3 胃肠与脑病理变化间的联系 |
4 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4.1 中枢神经通路 |
4.2 自主神经通路 |
4.3 肠神经系统通路 |
4.4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调控 |
4.5 脑-肠间的双向联系 |
4.6 肠道菌群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
5 运动预处理的中医及西医研究基础 |
5.1 中医对运动预处理的认识 |
5.2 现代医学对运动预处理的认识 |
6 脑缺血与氧化应激损伤 |
7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指标检测及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m NSS评分 |
2.2 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及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 |
2.3 各组大鼠血清中GSH含量 |
2.4 高通量16S rDNA V3-V4区测序 |
2.5 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及结肠组织中Keap1、Nrf2、HO-1蛋白表达情况 |
讨论 |
1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制备模型中的注意事项 |
1.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1.2 制备模型中的注意事项 |
2 模型纳入实验的标准 |
3 运动方案的选择 |
4 结果分析 |
4.1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
4.2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与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4.3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清中GSH含量的影响 |
4.4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4.5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与结肠组织中Keap1-Nrf2/ARE通路的影响 |
5 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三七、三七总皂苷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三七和其成分的研究 |
2 三七总皂苷及其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LINGO-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
1 LINGO-1 |
2 EGFR |
3 PI3K//AKT |
4 PTEN |
5 GSK-3β |
6 PTE、AKT以及GSK-3β的关系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LINGO-1,EGFR以及下游PI3K/AKT通路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PTEN和GSK-3β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研究 |
实验四 血塞通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20(R)-人参皂苷Rg3调控Nrf2通路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参皂苷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参麻益智方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星形胶质细胞与脑缺血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参麻益智方对VaD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参麻益智方对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2 参麻益智方对VaD大鼠神经元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参麻益智方对VaD大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参麻益智方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VaD大鼠神经相关差异蛋白筛选 |
3.2 参麻益智方对IL-1β、TNF-α的影响 |
3.3 参麻益智方对HIF-1α、VEGF的影响 |
3.4 参麻益智方对Nrf2、HO-1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基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miRNA-124/BACE1/Aβ通路探讨涤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古代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1.1.秦汉时期 |
1.2.晋—宋时期 |
1.3.明清时期 |
2.现代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
2.1.从虚论治 |
2.2.从实论治 |
2.3.虚实夹杂 |
3.涤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 |
3.1.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病机中心环节 |
3.2.涤痰汤的组方分析及药味的现代药理研究 |
4.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一涤痰汤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组织病理的影响 |
1.1.实验材料 |
1.2.实验方法 |
1.3.统计学处理 |
1.4.结果 |
1.5.讨论 |
1.6.参考文献 |
2.实验二涤痰汤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2.1.实验材料 |
2.2.实验方法 |
2.3.统计学处理 |
2.4.结果 |
2.5.讨论 |
2.6.参考文献 |
3.实验三涤痰汤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
3.1.实验材料 |
3.2.实验方法 |
3.3.统计学处理 |
3.4.结果 |
3.5.讨论 |
3.6.参考文献 |
4.实验四基于mi RNA-124/BACE1/Aβ信号通路探讨涤痰汤对VD模型大鼠的治疗机制 |
4.1.实验材料 |
4.2.实验方法 |
4.3.统计学处理 |
4.4.结果 |
4.5.讨论 |
4.6.参考文献 |
结语 |
1.结论 |
2.创新 |
3.不足 |
附录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川芎嗪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干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川芎嗪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抑制炎性反应 |
2 抑制细胞凋亡 |
2.1 Caspase-3途径 |
2.2 Bcl-2家族 |
3 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 |
4 抑制神经细胞兴奋性中毒 |
5 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
6 促进神经结构恢复 |
6.1 增加VEGF表达 |
6.2 增加NGF表达 |
6.3 增加bFGF表达 |
6.4 增加BDNF表达 |
7 促进神经干细胞发挥作用 |
7.1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
7.2 外源性神经干细胞 |
8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MCAO大鼠模型制备 |
2.2 细胞培养 |
2.3 神经干细胞移植 |
2.4 分组及给药 |
3 体重及行为学检测 |
3.1 体重检测 |
3.2 行为学检测 |
4 实验动物取材及处理 |
4.1 新鲜组织取材 |
4.2 心脏灌流固定取材 |
4.3 动物组织切片及染色 |
4.4 Western blot法检测 |
4.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
5 图像分析 |
6 统计方法 |
二 结果与分析 |
1 对体重和神经功能影响 |
1.1 对体重的影响 |
1.2 对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
2 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
2.1 移植的NSCs在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变化 |
2.2 对MCAO模型大鼠NSCs增殖的影响 |
2.3 对MCAO模型大鼠NSCs迁移的影响 |
2.4 对MCAO模型大鼠NSCs分化的影响 |
3 促进NSCs迁移的机制研究 |
3.1 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CXCR4通路的调控因子 |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迁移调控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 |
三 讨论 |
1 TMP联合NSCs移植对MCAO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 |
2 外源性NSCs在MCAO模型大鼠中的作用 |
3 内源性NSCs在MCAO模型大鼠神经发生作用 |
4 NSCs迁移的机制探索 |
结语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血塞通通过Nrf2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缺血性脑卒中概况 |
1.2 能量代谢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 |
1.3 钙超载与缺血性脑卒中 |
1.4 氧化应激与缺血性脑卒中 |
1.5 Keap1/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 |
1.5.1 Nrf2 的结构域 |
1.5.2 Nrf2 的调控及功能 |
1.5.3 Nrf2 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
1.6 血塞通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制备 |
2.2.2 神经行为学评分 |
2.2.3 红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 |
2.2.4 HE染色 |
2.2.5 RT-PCR的方法检测mRNA水平 |
2.2.6 脑组织蛋白提取 |
2.2.7 蛋白浓度测定 |
2.2.8 免疫蛋白印迹 |
2.2.9 SOD活力测定 |
2.2.10 MDA含量测定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
3.2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面积的影响 |
3.3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皮质形态学的影响 |
3.4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皮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3.7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KEAP1和NRF2 表达的影响 |
3.8 血塞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nqo1、gclm和ho1 mRNA的表达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咪唑啉受体(IR)的研究进展 |
1.2.1 咪唑啉受体(IR)的简介 |
1.2.2 咪唑啉受体(I_2R)的简介 |
1.2.3 咪唑啉I_2受体与神经保护功能的关系 |
1.3 Nrf2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
1.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钳夹法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成功建立 |
2.3.2 2-BFI的应用有助于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动物 |
3.2.2 实验所使用的试剂及生产厂家 |
3.2.3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和生产厂家 |
3.2.4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2-BFI增加脊髓损伤局部组织抗氧化酶活性 |
3.3.2 2-BFI增加脊髓损伤组织抗凋亡水平,抑制细胞坏死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的调节机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动物 |
4.2.2 实验所使用的试剂及生产厂家 |
4.2.3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和生产厂家 |
4.2.4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2-BFI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Nr2/HO-1)信号通路保护神经 |
4.3.2 2-BFI在神经元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内激活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Nrf2/HO-1)信号通路保护神经 |
4.4 讨论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综述(一) 脊髄损伤动物模型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咪唑啉受体(IR)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Nrf2通路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英汉主要缩略词表 |
在读期间撰写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10)基于铁死亡研究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病理机制及脑泰方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s)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与理论概述 |
1 中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中风病名的认识 |
1.2 中风的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病因和分类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的认识 |
2.3 脑出血后脑铁沉积与继发性脑损伤 |
2.4 铁死亡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
3 益气活血法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理论依据 |
3.2 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研究现状 |
4 脑泰方在中风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
4.1 脑泰方的组方原理 |
4.2 脑泰方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铁死亡研究脑泰方对经HGB刺激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干预作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检测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神经元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
2.2 不同浓度HGB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 |
2.3 各组神经元内铁含量比较 |
2.4 各组神经元TfR、IRP-2、Fpn-1 蛋白表达比较 |
2.5 各组神经元GSH含量比较 |
2.6 各组神经元GPX-4含量比较 |
2.7 各组神经元lipid-ROS含量比较 |
2.8 各组神经元存活率比较 |
2.9 各组铁、GSH、GPX-4、lipid-ROS、细胞存活率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脑出血后脑铁沉积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
3.2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铁超载与铁死亡的神经损伤机制 |
3.3 脑出血后铁超载及铁死亡的中西医治疗 |
小结 |
第三章 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铁沉积介导的神经细胞铁死亡机制及动态变化过程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生物指标检测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 |
2.2 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
2.3 各组大鼠TfR、IRP-2、Fpn-1 蛋白表达 |
2.4 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
2.5 TfR、IRP-2、Fpn-1 表达与铁沉积量的相关性分析 |
2.6 各组大鼠脑组织GSH含量 |
2.7 各组大鼠脑组织GPX-4含量 |
2.8 各组大鼠脑组织lipid-ROS含量 |
2.9 各大鼠脑组织COX-2表达 |
2.10 铁沉积、GSH含量、lipid-ROS、COX-2 表达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生理状态下脑组织中铁的转运与调节机制 |
3.2 脑出血后铁沉积与继发性脑损伤 |
3.3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铁死亡机制 |
小结 |
第四章 脑泰方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检测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
2.2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
2.3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TfR、IRP-2、Fpn-1 蛋白表达 |
2.4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TfR、IRP-2、Fpn-1 蛋白表达 |
2.5 各组大鼠脑组织铁沉积 |
2.6 各组大鼠脑组织GSH含量 |
2.7 各组大鼠脑组织GPX-4含量 |
2.8 各组大鼠脑组织lipid-ROS含量 |
2.9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COX-2表达 |
2.10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COX-2 表达 |
3 讨论 |
3.1 脑出血后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及机制 |
3.2 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脑出血及其机制 |
3.3 中医药干预神经细胞铁代谢及铁死亡 |
小结 |
结论与创新 |
1 结论 |
2 创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综述 脑出血后铁代谢异常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B 作者简介 |
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内HO-1蛋白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额尔敦-乌日勒的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D]. 其布日. 内蒙古大学, 2021(11)
- [2]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菌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 张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D]. 周东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20(R)-人参皂苷Rg3调控Nrf2通路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D]. 陈德云.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参麻益智方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研究[D]. 李泽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基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miRNA-124/BACE1/Aβ通路探讨涤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D]. 杨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川芎嗪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干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艳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血塞通通过Nrf2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文术. 吉林大学, 2020(08)
- [9]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林小龙. 苏州大学, 2020(06)
- [10]基于铁死亡研究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病理机制及脑泰方的干预作用[D]. 曾劲松.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