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熟、优质马铃薯——中薯3号(论文文献综述)
岳文菁[1](2021)在《霞浦县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筛选出适宜霞浦冬闲田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2020年12月-2021年4月,霞浦县种子站在霞浦县沙江镇南屏村农富农场开展了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1个品种中,闽薯2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和抗病性表现较好,均比闽薯1号(CK)增产显着,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中薯566和中薯3号比闽薯1号(CK)减产不显着,有待继续观察;闽彩薯674、闽彩薯179、闽彩薯043、中薯27均比闽薯1号(CK)减产显着,不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吴永斌,汤文慧[2](2021)在《陇东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文中指出马铃薯是甘肃省旱作区的优势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应用是当地马铃薯产业增效的首要因素。引进18个马铃薯新品种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当地主栽品种‘克新2号’为早熟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对照品种,以筛选适宜甘肃陇东干旱半干旱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华颂7号’‘中薯9号’和‘华颂11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短,抗晚疫病,在参试早熟品种中产量最高,分别为33 932,29 544和27 638 kg/hm2,分别较对照‘克新2号’增产9 081,4 693和2 787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6.54%,18.88%和11.21%,可作为早熟品种在庄浪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DS8’‘中薯19号’和‘陇薯6号’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在参试晚熟品种中产量居前三位,分别为40 499,35 850和35 790 kg/hm2,分别较对照‘庄薯3号’增产5 400,751和691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5.39%,2.14%和1.97%,可作为晚熟品种在庄浪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杨鑫,樊吴静,唐洲萍,何虎翼,严华兵,覃夏燕,甘秀芹,李丽淑[3](2021)在《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研分析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为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广西马铃薯主产县(市、区)、主要种植基地(合作社)、加工销售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剖析广西马铃薯栽培、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2014—2019年间,广西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渐拓宽,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马铃薯平均单产由17.10 t/ha增长到21.30 t/ha,但种植总面积由7.76万ha降至5.12万ha,导致总产由132.70万t降至109.06万t。马铃薯加工企业较少,只有2家规模生产并注册商标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是粉丝和粉条;鲜薯主要销往外省,大部分用于鲜食,少部分用于加工和出口。存在防灾减灾能力弱、种薯短缺、栽培技术不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价格季节性下滑、国内竞争加剧、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建议】应发展绿色生产,营造优势产区;完善和规范脱毒种薯供应体系,提升优质种薯供应能力;加强产学研攻关,优化科技支撑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产业融合促消费。
张振军[4](2021)在《11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中部旱作区的性状表现初报》文中认为以陇薯10号为对照,引进荷兰15号等11个品种进行适种性选择。结果表明:中薯3号等10个品种为中早熟至中晚熟品种,在中部旱作区及同类地区均能成熟。天薯12号为晚熟品种,能否成熟需分区域继续试验研究。中薯21号芽眼深,适合淀粉加工;其余品种芽眼少、浅或中等,适合鲜销加工。陇薯12号叶色深绿、长势旺盛、大小整齐,对晚疫病的抗性强,适合推广种植。
郑兰阳[5](2021)在《Cd-Pb地质高背景区养分条件对马铃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陆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对人类的生命和安全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重金属存在的压力环境中,植物会选择性的吸收部分环境中的重金属微粒,进入植株体内的重金属会对植株的生理生化等指标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会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主要农作物,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在小麦、水稻、玉米之后。马铃薯在贵州省的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历史悠久;也是贵州省确保粮食安全、推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农作物。现如今,贵州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与鲜薯产量已经居全国第二位,进入全国马铃薯大省行列。本研究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开展,结合GB 15618-2018中的农用地土壤污染物风险管制值,模拟Cd-Pb复合污染环境,设置培养基不同整体瘠薄水平和不同N与Fe含量水平两种养分情况。重金属污染和两种不同养分条件分别组合,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试管苗进行胁迫,取样考察马铃薯试管苗部分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探究不同基因型马铃薯试管苗对试验条件的响应。试验的主要探究结果如下:1.随着营养瘠薄程度的增加,形态指标:不同基因型的马铃薯试管苗均存在叶片展开抑制,叶片面积变小,茎叶颜色变浅,甚至黄化,试管苗基内根的数量变少,长度变短,根变细;不同基因型马铃薯试管苗的高度随瘠薄程度上升呈先升后降趋势,养分减半的轻度瘠薄条件,反而促使苗高达到最大值,苗高与营养瘠薄水平呈负相关;不同基因型马铃薯试管苗的干鲜比则呈总体升高趋势,与营养瘠薄水平呈正相关。2.随着营养瘠薄强度的增加,生理生化指标:SOD活性:费乌瑞它、英伦红和中薯3号是先降低,再升高;大西洋是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中薯5号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POD活性:费乌瑞它、大西洋和中薯3号是先降低,再升高;英伦红和中薯5号是不断升高;CAT活性:费乌瑞它和英伦红是先增加,后下降;大西洋是不断下降;中薯5号是先升高,然后降低,最后再升高;中薯3号是先降低,再升高;MDA含量:费乌瑞它、大西洋与中薯3号是先增加,再减少;英伦红与中薯5号是不断增加;ASA含量:费乌瑞它与中薯3号是先减少,再增加;大西洋是不断增加;英伦红是先增加,再减少;中薯5号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GSH含量:英伦红、中薯3号和大西洋是先减少,后增加;中薯5号是不断增加;费乌瑞它则是先增加,后少量减少,再增加;GSSG含量:随着营养瘠薄程度的增加,除英伦红在中度瘠薄程度稍微出现减少外,马铃薯苗的GSSG含量是呈不断增加趋势。3.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出5个基因型马铃薯在Cd-Pb和营养瘠薄共同作用条件下,生长能力强弱排序为:英伦红>大西洋>费乌瑞它>中薯5号>中薯3号。4.基因型、N水平、Fe水平正交设计试验中,形态指标:试验结果显示,新生叶片呈深绿色,3*N条件下的试管苗叶片颜色会比其他水平的深,在3*N条件下,茎秆和节间距分别都是该基因型处理间最粗和最短的;苗高与N水平呈负相关,与Fe水平呈负相关;干鲜比与N水平呈正相关,与Fe水平呈显着正相关。5.基因型、N水平、Fe水平正交设计试验中,生理生化指标:马铃薯苗受到重金属胁迫时,N水平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ASA含量与GSH含量的相关性为正相关,与GSSG含量和MDA含量的相关性为负相关,Fe水平与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GSH含量和GSSG含量呈正相关,与ASA含量呈负相关。6.基因型、N水平、Fe水平正交设计试验中,试验因素影响效应的主次顺序结论是,马铃薯基因型是首要影响因素;形态指标,Fe水平的影响效应要大于N水平;生理生化指标,N水平的影响效应要大于Fe水平。综合分析在重金属环境中,试验因素影响效应的主次顺序为:基因型>N水平>Fe水平。
杨薇靖,罗磊,王兴政,韩天鹏,秦贞[6](2020)在《定西市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品种筛选及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索适合定西市半干旱区旱地栽培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在定西市通渭县设置相应的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早播方式,对引进的一批中早熟性马铃薯专用型品种的物候期、生育期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新6号、紫花白、早大白比对照新大坪增产,因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建议作为陇中地区半干旱旱地主栽中早熟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3号建议在继续开展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作为搭配品种推广种植;台湾红皮、大西洋、夏坡蒂虽然比对照新大坪减产,但其表皮光滑、芽眼浅、干物质含量较高、菜用性强、薯形整齐、品质优,建议在水肥条件较好、土质疏松的川水地推广应用。
李慧,范昭能,邓学东,郭燕梅,何林峰,王娟[7](2020)在《马铃薯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在我国广泛种植,是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之一,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川南自贡市适宜的秋冬气候条件及优质的沙壤土,种植生产的鲜食马铃薯品质好、卖相好,弥补了全国马铃薯生产淡季对鲜食马铃薯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已成为自贡市的主导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针对自贡市马铃薯生产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的现状,特从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企业引进了10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宜自贡地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的马铃薯新品种。
张卫[8](2020)在《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马铃薯冬作区,开发冬闲田发展马铃薯产业空间大。近几年,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其它先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推进广西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提高马铃薯总体单产水平,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补足、补齐产业短板,提升马铃薯附加值,对优化广西粮食生产结构、加快精准扶贫助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国家宏观政策和马铃薯主粮化的大背景出发,针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包括种植区域布局、生产状况、脱毒种薯繁育、品种推广、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加工、贸易、消费状况等方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广西马铃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广西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耕地资源、区位优势、栽培技术,但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工发展滞后、种薯繁育不足,不易发展规模化种植以及易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等。广西应该抓住机遇,精确布局各产业带。以满足春季鲜薯供应淡季需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为目标,升级产业规模、水平,补足、补齐产业条,创建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加强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完善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推进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促进一二三产产业融合,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产业。
郑蜀云,符昌红,杜贤明,石旭平,林蕾,张春云,胡帅[9](2019)在《江西省南昌县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初报》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适宜江西昌南地区生态环境的马铃薯品种,江西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薯类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专项课题组引进马铃薯品种11个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开展试验。2018年春进行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并开展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产量等调查。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以‘中薯5号’为优(36060 kg/hm2),中晚熟品种以‘兴佳2号’为优(35475 kg/hm2),彩色品种以‘华彩1号’和‘NFJ5’较好。研究结果为后续进行品种示范提供了参考。
王鹏,李芳弟,郭天顺,窦俊焕,颉炜清,罗照霞,齐小东,杨晨,赵中梁,宋怡,吕汰[10](2019)在《SSR标记马铃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分析65份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育成品种的遗传关系,为主食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轮筛法从100对马铃薯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25对SSR引物对65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扩增分析,用NTSYS-pc 2.1软件分析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2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5个,占总扩增位点的100%。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3,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0时,供试材料被分为两大类,‘华恩1号’单独聚为第一类,其余64份材料聚为第二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第二类又分为两个亚类,‘农天1号’、‘甘谷紫’、‘天薯9号’、‘五龙洋芋’、‘天薯10号’聚为第一亚类;其余59份材料聚为第二亚类;在相似系数为0.64时,第二亚类又分为2个亚亚类:第1亚亚类为‘天薯11号’、‘青薯10号’、‘青薯6号’、‘甘谷红’和‘秦州红’,其余54份材料聚为第2亚亚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部分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但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小,育种中可以充分利用遗传关系较远的马铃薯品种作为亲本材料。
二、早熟、优质马铃薯——中薯3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熟、优质马铃薯——中薯3号(论文提纲范文)
(1)霞浦县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地块选择 |
1.2 供试品种 |
1.3 处理设计 |
1.4 田间管理 |
1.5 测产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育期分析 |
2.2 经济性状分析 |
2.3 产量分析 |
3 结果讨论 |
(2)陇东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地概况 |
1.4 调查内容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育期 |
2.2 晚疫病抗性 |
2.3 主要农艺性状 |
2.4 产量 |
3 讨论 |
(3)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2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2.1 马铃薯栽培情况 |
2.2 马铃薯加工情况 |
2.3 马铃薯贸易情况 |
3 广西马铃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自然灾害频繁,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
3.2 种薯短板凸显,脱毒种薯覆盖率低 |
3.3 栽培技术不规范,科技成果应用率低 |
3.4 价格季节性下滑,国内竞争加剧 |
3.5 技术滞后、环保升级制约产品加工 |
4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议 |
4.1 发展绿色生产,营造优势产区 |
4.2 完善和规范脱毒种薯供应体系 |
4.3 加强产学研攻关,优化科技支撑体系 |
4.4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
4.5 加强政策引导,产业融合促消费 |
(4)11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中部旱作区的性状表现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供试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育期 |
2.2 主要经济性状 |
2.3 产量分析 |
3 结论 |
(5)Cd-Pb地质高背景区养分条件对马铃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土壤重金属研究概述 |
1.1.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1.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1.1.3 污染土壤重金属治理技术 |
1.2 我国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
1.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
1.2.2 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
1.3 喀斯特地区土壤特点 |
1.4 重金属Cd、Pb对植物的影响 |
1.4.1 重金属Cd对植物的影响 |
1.4.2 重金属Pb对植物的影响 |
1.5 植物对重金属毒害胁迫的响应机制 |
1.5.1 植物抗氧化保护酶类保护机制 |
1.5.2 植物非酶抗氧化剂保护机制 |
1.6 养分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6.1 营养瘠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6.2 氮、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7 马铃薯生理及营养研究现状 |
1.8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2 营养瘠薄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Cd、Pb胁迫浓度选择 |
2.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5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营养瘠薄对马铃薯试管苗形态及苗高的影响 |
2.2.2 营养瘠薄对马铃薯试管苗抗氧化酶及MDA的影响 |
2.2.3 营养瘠薄对马铃薯试管苗抗氧化剂的影响 |
2.3 讨论与结论 |
2.3.1 营养瘠薄水平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
2.3.2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对营养瘠薄的耐性能力评价 |
3 氮与铁失调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Cd、Pb胁迫浓度确定 |
3.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氮与铁失调对马铃薯试管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3.2.2 氮与铁失调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与结论 |
3.3.1 试验因素对形态指标的主次顺序分析 |
3.3.2 试验因素对生理生化指标的主次顺序分析 |
3.3.3 试验因素对考察指标的总极差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定西市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品种筛选及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旱地早播不同马铃薯品种物候期及生育期比较 |
2.2 旱地早播马铃薯产量结果比较 |
3 结论 |
(7)马铃薯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供试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育期 |
2.2 农艺性状 |
2.3 产量 |
3 小结与讨论 |
(8)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马铃薯与马铃薯产业概述 |
1.2.2 世界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
1.2.3 中国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及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2.1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2.1.1 生产 |
2.1.2 消费 |
2.1.3 贸易与加工 |
2.2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2.2.1 生产 |
2.2.2 消费 |
2.2.3 贸易与加工 |
2.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
2.3.1 生产 |
2.3.2 加工、贮藏及贸易 |
2.3.3 育种与栽培 |
2.3.4 消费 |
2.4 马铃薯种植意愿与消费意愿调查 |
2.4.1 调查方法 |
2.4.2 种植意愿调查 |
2.4.3 消费意愿调查 |
第三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劣势分析 |
3.1 主粮化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
3.2 主粮化背景下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2.1 缺乏种薯繁育基地,脱毒种薯应用率低 |
3.2.2 优良品种少,缺乏加工型品种 |
3.2.3 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
3.2.4 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不够 |
3.2.5 科研条件薄弱 |
3.2.6 缺乏精深加工 |
3.2.7 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贮藏调控能力弱 |
3.2.8 缺少大型专业市场 |
3.2.9 效益不稳定,影响马铃薯的发展规模 |
3.2.10 自然灾害频发 |
3.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 |
3.3.1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
3.3.2 具备良好的栽培基础 |
3.3.3 节令优势 |
3.3.4 气候优势 |
3.3.5 区位优势 |
3.3.6 土地资源优势 |
3.4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
3.4.1 种薯繁育先天条件不足 |
3.4.2 规模化种植推进有难度 |
3.4.3 自然灾害威胁 |
3.4.4 易发生病虫害 |
3.4.5 外部竞争压力大 |
3.4.6 种植成本较高 |
3.4.7 加工发展严重滞后 |
第四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
4.1.1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涉农部门协同合作 |
4.1.2 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
4.1.3 抓好优势区建设 |
4.1.4 抓种植面积扩增 |
4.1.5 多元发展,多方发力 |
4.1.6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
4.2 加强基础研究,加速品种选育 |
4.2.1 加强基础研究 |
4.2.2 根据不同产业带进行品种选育 |
4.3 合理布局,扩展加工产业链 |
4.3.1 合理布局,填补空档 |
4.3.2 扩大加工型马铃薯种植 |
4.3.3 实现初加工 |
4.3.4 大力推进精深加工 |
4.3.5 推动广西特色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 |
4.3.6 建设绿色加工体系 |
4.4 健全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
4.4.1 加强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
4.4.2 建立种薯质量监测和检测体系 |
4.4.3 建设脱毒良种繁育基地 |
4.4.4 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
4.5 科技引领,多种形式推广先进栽培技术 |
4.5.1 科技引领,健全栽培技术体系 |
4.5.2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
4.5.3 强化技术培训 |
4.5.4 示范带动 |
4.6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
4.7 提高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能力 |
4.7.1 抓好防霜抗冻工作 |
4.7.2 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
4.7.3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 |
4.8 产业扶持全覆盖,保障薯农收益 |
4.8.1 财政扶持全面覆盖 |
4.8.2 普及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 |
4.8.3 试点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保障农民收益 |
4.9 健全销售网络 |
4.9.1 建立东盟营销网络 |
4.9.2 利用节令优势大力拓展外省市场 |
4.9.3 积极推广订单式、合同式生产 |
4.9.4 推进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 |
4.9.5 抓好农民营销队伍建设 |
4.10 强化马铃薯主粮化消费宣传引导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马铃薯种植意愿调查表 |
附录2 马铃薯消费意愿调查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江西省南昌县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栽培管理 |
1.5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主要物候期 |
2.2 形态特征 |
2.3 田间植株性状 |
2.4 块茎性状 |
2.5 抗性表现 |
2.6 产量表现 |
3结论与讨论 |
(10)SSR标记马铃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参试材料 |
1.2 马铃薯基因组DNA的提取 |
1.3 SSR引物筛选 |
1.4 PCR扩增和电泳检测 |
1.4.1 PCR扩增体系 |
1.4.2 PAGE凝胶电泳检测 |
1.5 SSR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SR多态性引物筛选 |
2.2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2.3 供试马铃薯品种的亲缘关系 |
3 讨论 |
四、早熟、优质马铃薯——中薯3号(论文参考文献)
- [1]霞浦县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研究[J]. 岳文菁. 种子科技, 2021(19)
- [2]陇东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J]. 吴永斌,汤文慧. 中国马铃薯, 2021(03)
- [3]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J]. 杨鑫,樊吴静,唐洲萍,何虎翼,严华兵,覃夏燕,甘秀芹,李丽淑. 南方农业学报, 2021(06)
- [4]11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中部旱作区的性状表现初报[J]. 张振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11)
- [5]Cd-Pb地质高背景区养分条件对马铃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 郑兰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6]定西市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品种筛选及适应性研究[J]. 杨薇靖,罗磊,王兴政,韩天鹏,秦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
- [7]马铃薯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初探[J]. 李慧,范昭能,邓学东,郭燕梅,何林峰,王娟.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7)
- [8]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卫. 广西大学, 2020(07)
- [9]江西省南昌县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 郑蜀云,符昌红,杜贤明,石旭平,林蕾,张春云,胡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3)
- [10]SSR标记马铃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王鹏,李芳弟,郭天顺,窦俊焕,颉炜清,罗照霞,齐小东,杨晨,赵中梁,宋怡,吕汰. 中国马铃薯,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