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烟草核心种质RAPD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江漫华[1](2020)在《基于表型和遗传多样性的野牛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原产于美国大草原的一种暖季型草坪草。由于野牛草资源规模较为庞大,遗传多样性的重复性高给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核心种质的构建能克服和缓解庞大的资源规模所带来的相应困难和压力,使对种质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但是,仅利用表型和分子标记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极有可能遗漏重要目标性状信息,从而影响了核心种质构建及评价的准确性。国内在野牛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基于表型和分子数据构建核心种质等方面鲜有研究。本研究基于不同的总体取样规模、遗传距离、系统聚类方法和取样方法研究探索构建野牛草表型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结合SRAP分子标记数据基于不同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比较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和最小距离逐步聚类法的评价参数值,探索构建野牛草分子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最后整合表型和分子数据,建立了包含68份种质材料的核心群体,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34份雌性野牛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10个表型特征数据,结果表明在25%的总体取样比例下采用欧式距离结合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是构建野牛草雌性资源表型核心种质的最佳方式,聚类方法采用最短距离法或中间距离法或重心法构建效果都较好,最终建立了包含8份种质的野牛草雌性核心种质。2.以41份野牛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11个表型特征数据,结果表明本研究在20%的总体取样比例下,基于欧式距离结合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采用最短距离法是构建野牛草雄性资源表型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建立了8份种质的野牛草雄性核心种质。3.对143份遗传材料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1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33个条带,多态性达99.8%。对聚类方法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Ward’s聚类方法中使用对称距离(如DMATCH、SM)的效果最好,全部遗传材料可分为五类。4.基于SRAP分子标记数据依据评价参数,发现通过SM相似系数并基于LDSS法进行选取是构建野牛草核心种质较适合的方法。40%的比例下既能够尽可能保留野牛草全部遗传材料的遗传信息,建立了包含57份野牛草种质材料的核心种质。通过建立三维样品分布图,和二维散点分布图进行检验,确认所构建的包含68份种质材料的核心群体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部的原始资源,对于后续野牛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颇有助益。
张剑锋,罗朝鹏,何声宝,金静静,李泽锋,许亚龙,谢小东,魏攀,王燃,杨军[2](2017)在《应用SNP标记分析24份烟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阐明我国烟草主栽品种的遗传基础,利用烟草高密度SNP芯片技术对24份烟草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在筛选获得的纯合SNP位点中,多态性位点达到103 133个,基本覆盖烟草基因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08 60.997 7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品种划分为不同类群,反映出这些烟草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结果显示,SNP芯片能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间的多态性信息,可用于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烟草主栽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育种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种质资源,以拓宽遗传背景。
吴茵[3](2017)在《基于SRAP、SSR标记的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辣椒(Capsicum spp.)是茄科辣椒属蔬菜作物,其果实具有特有的辣味,是我国重要的调味品和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我国的辣椒栽培品种多属一年生辣椒(C.annuum),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压力和杂交品种的广泛推广,造成辣椒种质遗传背景渐趋狭窄。因此,在搜集、保存辣椒种质资源基础上,开展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核心种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512份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构建了初级核心种质;然后运用SSR分子标记对初级核心种质进行再次压缩,构建了核心种质,具体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辣椒种质资源的SRAP分析。在266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1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利用这21对引物组合对512份辣椒种质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685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2.62条,多态性条带23.10条,多态性比率达69.9%。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A-2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小于群体A-1和总群体A-3。聚类分析表明,512份辣椒种质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430.997之间,平均为0.841,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可区分辣椒属3个栽培种,在相似遗传系数为0.836处,一年生辣椒可分为5个类群。(2)基于SRAP标记技术的辣椒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依据SRAP分子标记扩增的数据结果,应用逐步聚类方法,构建了包含288个样品的辣椒初级核心种质,保留了56.25%的初始样品。对初级核心种质有效性检验表明,初级核心种质有效等位分子标记数为1.2262、Nei’s指数为0.1407、Shannon’s指数为0.2255,与初始样品没有显着差异,说明初级核心种质能较好地反映初始样品的遗传多样性。(3)辣椒初级核心种质的SSR分析。在15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65对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对288份辣椒初级核心种质进行扩增,共扩出362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57个位点,多态性比率达100%;运用SSR标记对种间辣椒样本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B-2群体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287和0.2005,均小于群体B-1和总群体B-3,说明一年生辣椒种内的变异小于辣椒属种间的变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8份初级核心种质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080.955之间,平均为0.445,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236处,可将288份辣椒分为3个类群;在遗传系数0.418处,277份一年生辣椒种质被分为7个类群。(4)基于SSR标记技术的辣椒核心种质的构建。利用SSR分子标记对288份辣椒初级核心种质,进一步压缩,根据SSR扩增结果,进行逐步聚类,对具有特异农艺性状的材料优先选入核心种质库,构建了包含200个样品的辣椒核心种质,保留了39.05%的初始样品。对核心种质有效性检验表明,除观测等位分子标记数外,其他指标与初级核心种质差异不显着,说明核心种质能够很好的代表初级核心种质。
吴茵,周坤华,方荣,袁欣捷,石博,陈学军[4](2016)在《基于分子标记的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分子标记能够在DNA水平上直接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的某种特异性差异,且不受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及环境的影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核心种质已成为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概述了基于分子标记的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今后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的发展方向,即加快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数据、鉴定数据和评价数据的收集,采用多种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共同构建园艺作物核心种质,从而提高对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
刘文杰,李荣华,夏岩石,吕永华,吴超,赵伟才,邱妙文,郭培国[5](2016)在《利用荧光SSR和MFLP标记技术分析烟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了解烟草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其有效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据此,本研究采用荧光SSR和荧光MFLP技术,对来源于12个不同国家和地区94份烟草核心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7对SSR和52对MFLP引物组合分别检测出34个和136个具多态性的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对SSR和MFLP引物分别为2个和2.61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126 40.466 2,平均为0.281 1;MFLP标记的PIC值在0.119 50.803 4之间,平均为0.462 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94份烟草核心种质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095 20.902 6之间,平均为0.453 9;遗传相似系数在0.444 40.905 5之间,平均为0.664 8。UPGMA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均将94份材料分为6大类,且两种方法能相互对应、补充和验证。此外,依据12个不同地区烟草种质材料间的遗传一致度,可将其聚类为4个大组,其中第IV大组可以分为4个亚组。本研究结果表明94份烟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合理地利用这些种质材料,将有利于拓宽中国烟草品种的遗传基础。
孙亚强[6](2016)在《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是我国重要的野生资源之一,为枣属中抗性最强的种群,同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可利用宝贵资源。本研究以不同种源地酸枣资源共367份种质为试材,分析了酸枣资源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从形态学方面揭示各酸枣种质的遗传背景,并结合SSR分子标记研究各酸枣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共同构建了酸枣资源的核心种质;为酸枣砧木的培育、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及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367份酸枣种质直刺长度、二次枝节数、枣吊长度、叶片面积、花径、单果重、果形指数、单核重、可食率等52个数量性状和针刺状态、叶片形状、叶片颜色、果实形状、果实风味、核形、核纹等17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统计,数量性状变异幅度范围在0.52%54.44%(花径大小淀粉含量)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652.259(可食率锯齿宽度);质量性状中频率统计在0%96.28%不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512.443之间。不同种源地酸枣资源数量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阿拉尔(1.877)>阿克苏>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北>陕西(1.087);质量性状中差异也较为显着,遗传多样性指数依次为阿克苏(1.345)>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阿拉尔>河北(1.00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数量性状进行分析,得到五个主成分因子,因子中果实色光值、单核重、果核横径、可溶性糖含量、雄蕊长度、叶片亮度、叶片长、叶片宽等25个性状能较好的反应各性状间的差异,累计贡献率达82.046%。采用四种聚类方法对数量性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可变类平均法最合适,酸枣形态学上的表现说明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155份酸枣种质进行性研究,11个SSR位点上,各位点检测等位基因数在36个,共检测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18个,长度152238bp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185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32、Shannon’s信息指数为1.2275,表明酸枣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质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中山西的酸枣种质资源香农指数最高,为1.1369,其次是阿拉尔1.1163,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陕西为1.0275。采用聚类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并结合SSR分子标记结果构建55份酸枣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比例为20.4%。核心种质初步检验中,平均值符合率、标准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符合率分别为98.48%、95.24%、95.80%,利用SPSS对候选种质进行t检验,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多样性的保留率分别为95.65%、96.87%、97.33%和99.02%,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邓欣[7](2013)在《亚麻分子标记的开发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是亚麻纤维加工和产品出口大国。由于国内亚麻品种单产低,亚麻纤维原料短缺,导致我国的麻纺产业近十年来严重依赖进口,提高亚麻品种的纤维产量成为亚麻育种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表型性状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182份亚麻种质的初级核心种质库,并对亚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重分析,确定构成亚麻纤维产量和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同时利用亚麻基因组测序序列开发亚麻SSR分子标记,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解析了亚麻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同时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与产量相关性状显着关联的标记位点,为亚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在亚麻基因组序列和EST序列中分别找到40435个和22665个SSR序列,SSR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7.48kb,1/6.94kb,其中三、二、单核苷酸重复单元序列是主导类型。大多数类型的genomic-SSRs平均重复次数比EST-SSRs的高。通过对genomic-SSRs位点进行比对分析,获得25142个genomic-SSRs位点,建立了包含19939对亚麻候选SSR引物的数据库,并从145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出新的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61对。对91对EST-SSR及102对genomic-SSR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genomic-SSRs较EST-SSRs多态性更好,复合型SSR多态性最好,在完美型SSR中以二核苷酸和六核苷酸的SSR多态性较好。2.对亚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重分析表明亚麻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开花日数、分枝习性,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出麻率、株高、干茎制成率。3.亚麻的数量性状较质量性状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个地理来源群体的亚麻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中国最高。基于表型性状的PCA分析可以把亚麻分为纤用及油用亚麻两个基因库。基于表型性状数据挑选出亚麻初级核心种质182份。4.利用193对SSR引物在亚麻核心种质中扩增出222个SSR标记位点,共检测到73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3.31个,平均PIC值为0.283,Shannon’s指数平均值为0.5856。不同地理来源的亚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也以中国最高。基于SSR标记也可把亚麻分为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两亚群,纤用亚麻是油用亚麻的一个子类群。5.亚麻群体存在一定程度LD,LD主要由重组引起。利用GLM和MLM模型所找到的与两年性状数据都存在关联的位点数分别为25个及10个,其中有3个SSR位点在两种模型中都表现出与两年的表型性状共同关联。等位变异效应分析共找到57个等位变异,其中起增效作用的有31个,起减效作用的有26个。
张兴伟[8](2013)在《烟草微核心种质构建及相关性状数量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微核心种质是核心种质的核心种质,是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子集,具有最小的遗传重复,能够最大程度地代表原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烟草微核心种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烟草种质资源的高效管理、深入评价和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本研究以烟草原核心种质为材料,比较研究数量性状数据和分子标记数据不同整合比例及不同抽样策略构建微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保有量,构建了烟草微核心种质。在烟草微核心种质的基础上,筛选2份有代表性的烤烟微核心种质,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烤烟重要植物学及生理性状的遗传研究,以期为烤烟数量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12份不同烟草种质类型,筛选均匀分布于烟草24条连锁群上的700对SSR标记,综合考虑PIC值、扩增带型统计的难易及引物的重复性,获得54对SSR核心引物,建立了核心引物数据库。本研究有利于规范引物筛选程序、提高引物筛选效率,对烟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核心种质构建、指纹图谱构建以及种子真伪性和纯度的鉴定等都具有现实意义。(2)以我国2001年构建的446份烟草核心种质为材料,根据23个数量性状资料和54对SSR引物的分子标记数据,开展微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不同取样比例(40%、30%、25%、20%、15%、10%和5%)分析表明,15%的取样比例可获得普通烟草90%以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30%的取样比例可获得黄花烟草80%以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是较好的微核心种质取样规模;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整合后的数据要比不整合好,且表型数据与分子数据的比例为0.1:0.9时,整合效果最好。对于连续型数据遗传距离估算的2种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中,欧氏距离效果最优;对于离散型数据遗传距离估算的4种距离(Simple matching、Jaccard、Nei-Li和主成分距离)中,Jaccard距离效果最优。对4种分组取样策略(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比例法、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和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变异度取样法)比较表明,总体取样方法中变异度取样法最优,在组内样本含量较大时,简单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获得的微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为最优取样策略;而当组内样本含量较小时,对数比例法获得的微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为最优取样策略。最后,在简单比例法和对数比例法取样筛选出的117份核心样品中,又通过定向选择补充了10份具有优异表型性状的材料,构建了含127份烟草的微核心种质。分子和表型检验都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微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烤烟组合丸叶×Coker319几个重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烤烟的株高、叶数、叶面积和鲜叶重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株高与叶数遗传以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为主,叶面积和鲜叶重各遗传效应相差不多,其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显性效应,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53%、42.63%、30.32%和44.26%。移栽至中心花开放天数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以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64.79%。茎围和比叶重均受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茎围遗传以多基因为主,其多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大小相当,比叶重遗传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大致相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48%和38.71%。叶形指数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基本相当,主基因遗传率为49.64%。叶长、叶宽、节距和蒴果重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75%、62.14%、75.08%和82.34%。(4)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烤烟丸叶×Coker319组合的几个生理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丸叶×Coker319组合的总叶绿素含量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5.89,主基因显性效应为-3.47;B1、B2和F2世代总叶绿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61%、46.11%和48.9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2.04%、8.25%和0.00%,说明F2世代总叶绿素含量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并受环境影响。对烤烟总叶绿素含量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意环境的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69%和13.56%。气孔导度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以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为主,B1、B2和F2世代气孔导度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8.03%、35.11%和40.5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43%、21.34%和2.03%。
周佳萍[9](2012)在《烟草核心种质库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烟草种质资源大国,目前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平台保存烟草种质资源5300多份,独家保存量居世界首位。庞大的资源数量给烟草种质的保存、评价、研究以及利用带来许多不便。烟草核心种质的构建对促进烟草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优异种质挖掘以及烟草遗传育种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核心种质构建的关键是准确地评价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合理的抽样策略,本研究从烟草农艺性状着手,比较不同构建方法所得核心子集的遗传多样性保留量,筛选出最佳抽样策略;结合SRAP分子标记比较不同数据类型的核心子集的多样性指标;最后整合农艺性状与运用性状-位点关联分析找到的显着相关位点完成烟草核心种质库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805份烟草种质为试验材料,2006年分别在贵州金沙和福泉两个试验点进行多点田间试验。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基因×环境互作效应的混合线性模型及AUP法无偏预测烟草12个农艺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值。用基因型值计算不同品种之间的马氏距离,比较5种不同系统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2种抽样方法(优先取样法和变异度取样法)以及5种抽样比率(5%-30%)下核心子集的多样性,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比较不同组合方法构建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果表明:采用变异度取样法构建的核心子集不能很好地代表原始群体,优先取样法有利于保存具有性状极端的材料;重心法进行系统距离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烟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构建核心种质较好的系统聚类方法;在10%的抽样比率下所构建的核心子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核心种质与原始群体样本分布的空间结构与特征,运用相关系数检验原始群体性状间的遗传关系是否被核心种质很好地保留,结果表明由81份种质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库能很好地代表烟草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2.以608份具有完整农艺性状数据和SRAP分子标记数据的烟草种质资源为分析材料,在7种抽样比例(10%-40%)下运用农艺性状数据筛选的最佳构建策略(重心法聚类+优先取样)分别构建基于烟草农艺性状、SRAP分子标记以及农艺性状整合分子标记数据的核心子集,从分子标记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综合评价不同子集。结果表明:仅用分子标记信息构建核心种质库,不能准确地度量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冗余度,所构建的子集虽然具有更高的分子多样性,但会丧失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反之,仅用农艺性状信息能提高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但不能提高分子标记的多样性;而整合信息的核心子集不但能有效度量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同时兼顾个体间数量性状变异,使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提高。在此基础上,比较Jaccard、Nei&Li和SM遗传距离对整合信息核心子集的影响,结果显示SM遗传距离不能很好地代表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而Jaccard和Nei&Li构建的烟草核心种质无明显区别。3.为寻找与烟草农艺性状紧密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17对SRAP对608个烟草品种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在分析烟草群体结构上,用TASSEL3.0的GLM方法进行12个农艺性状与标记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烟草群体由12亚群体组成,在718个SRAP位点中检测到401个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位点,不同引物组合筛选出的关联位点数目各异;一些位点同时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为了比较不同位点对核心种质构建的影响,比较利用全部标记信息、相关位点以及不相关位点结合烟草农艺性状所得的核心子集,结果表明三个核心子集均能代表原始群体,但是利用相关位点构建的核心子集一定程度上能同时提高核心种质库的农艺性状变异与分子多样性。
徐军[10](2011)在《烟草核心种质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核心种质不仅在烟草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育种材料的重要来源,构建烟草核心种质指纹图谱对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441份烟草核心种质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一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构建了SSR指纹图谱并对烟草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选用10份遗传差异大的普通烟草种质,在28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PT20189、PT20287、PT20372、PT30380、PT20202、PT30403、PT20213、PT20242这8对多态性高、带型稳定清晰的引物,用于对381份普通烟草种质进行分析。这8对引物在381份普通烟草种质中共检测到85个多态位点,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为914个,平均10.6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630.88,平均为0.8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8对引物能将381份普通烟草核心种质完全区分开,每份种质都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图谱。2.选用4份遗传差异大的的野生烟草种质,在另外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TPS-111、TPS-123、1TPS-124、TPS-126这4对多态性好,条带稳定清晰的引物,用于对30份野生烟草种质进行分析。这4对引物在30份普通烟草种质中共检测到25个多态位点,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为58个,平均6.2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600.81,平均为0.7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4对引物可将30份野生烟草核心种质完全区分开,每份种质都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图谱。3.实验数据数表明我国烟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普通烟草核心种质中不同类型的种质遗传差异明显,野生烟草种质的遗传差异与原产地无关。
二、部分烟草核心种质RAPD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部分烟草核心种质RAPD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表型和遗传多样性的野牛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野牛草种质资源概述及研究现状 |
1.2.1 野牛草概述 |
1.2.2 野牛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1.2.3 当前存在的问题 |
1.3 核心种质的研究现状 |
1.3.1 核心种质的概况与构建意义 |
1.3.2 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
1.3.3 核心种质的利用现状 |
1.3.4 核心种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
1.4 核心种质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基于表型数据构建野牛草雌性初级核心种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数据测量及标准化 |
2.1.3 数据处理 |
2.1.4 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
2.1.5 核心种质验证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2.2 雌性核心种质构建结果 |
2.2.3 雌性野牛草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结果 |
2.3 雌性野牛草初级核心种质的验证 |
2.3.1 符合率检验 |
2.3.2 主成分分析 |
2.3.3 样品分布图 |
2.4 小结 |
3 基于表型数据构建野牛草雄性初级核心种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数据测量及标准化 |
3.1.3 数据处理 |
3.1.4 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
3.1.5 核心种质验证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2 野牛草雄性核心种质的构建结果 |
3.2.3 野牛草初级核心种质 |
3.3 雄性野牛草初级核心种质的验证 |
3.3.1 符合率检验 |
3.3.2 主成分分析 |
3.3.3 样品分布图 |
3.4 小结 |
4 野牛草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DNA提取和SRAP-PCR |
4.1.3 数据分析 |
4.1.4 聚类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4.2.2 聚类分析 |
4.2.3 遗传结构分析 |
4.3 小结 |
5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野牛草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
5.2.1 遗传距离 |
5.2.2 取样策略 |
5.2.3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检验 |
5.3 核心种质构建结果 |
5.3.1 核心取样策略的确定 |
5.3.2 遗传相似系数的确定 |
5.3.3 取样比例的确定 |
5.4 核心种质代表性确认 |
5.5 小结 |
6 整合基于表型性状和SRAP标记构建的野牛草核心种质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讨论与结论 |
6.3.1 表型数据与分子标记构建核心种质的差异性 |
6.3.2 表型与分子数据构建核心种质的结合方式 |
6.3.3 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2.1 核心种质的数据来源 |
7.2.2 种质分组 |
7.2.3 核心种质的取样方法 |
7.2.4 总体取样规模 |
7.2.5 核心种质检验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2)应用SNP标记分析24份烟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烟草基因组DNA提取 |
1.3 烟草全基因组SNP分型检测 |
1.4 不同烟草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烟草全基因组SNP分型检测 |
2.2 烟草品种间多态性SNP位点筛选 |
2.3 烟草主栽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 |
2.4 烟草主栽品种间的聚类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3)基于SRAP、SSR标记的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辣椒概况 |
1.1.1 辣椒的起源与分类 |
1.1.2 辣椒属种质资源的收集 |
1.2 分子标记的主要方法及其在辣椒中的应用 |
1.2.1 分子标记的概念 |
1.2.2 分子标记的种类和应用 |
1.2.2.1 RFLP |
1.2.2.2 RAPD |
1.2.2.3 AFLP |
1.2.2.4 SSR |
1.2.2.5 SRAP |
1.2.2.6 CAPS |
1.2.2.7 SNP |
1.2.3 分子标记在辣椒资源中的研究 |
1.3 园艺作物的核心种质构建研究现状 |
1.3.1 核心种质的概念 |
1.3.2 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
1.3.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1.3.2.2 取样策略 |
1.3.2.3 取样比例 |
1.3.2.4 核心种质有效性检验 |
1.3.3 园艺作物的核心种质构建与利用现状 |
1.3.3.1 果树核心种质的构建 |
1.3.3.2 蔬菜核心种质的构建 |
1.3.3.3 观赏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 |
1.3.3.4 其他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的构建 |
1.3.4 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1.3.4.1 存在问题 |
1.3.4.2 发展方向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基于SRAP标记分析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与构建辣椒初级核心种质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用引物、试剂和仪器 |
2.1.2.1 SRAP引物 |
2.1.2.2 试剂及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DNA的提取 |
2.2.1.1 DNA提取方法 |
2.2.1.2 DNA浓度与质量测定 |
2.2.2 SRAP标记PCR扩增 |
2.2.2.1 SRAP标记PCR扩增体系 |
2.2.2.2 SRAP标记PCR扩增程序 |
2.2.3 SRAP-PCR产物检测 |
2.2.4 初级核心种质取样方法 |
2.2.5 辣椒初级核心种质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辣椒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
2.3.2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
2.3.2.1 SRAP扩增效果及多态性比率 |
2.3.2.3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分析 |
2.3.2.3 辣椒种质资源SRAP遗传相似性分析 |
2.3.2.4 辣椒种质资源SRAP聚类分析 |
2.3.3 辣椒初级核心种质构建与评价 |
2.3.3.1 辣椒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
2.3.3.2 初级核心种质与初始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2.3.3.3 初级核心种质与初始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标t测验 |
2.4 讨论与小结 |
2.4.1 SRAP标记分析辣椒遗传多样性 |
2.4.2 SRAP标记构建初级辣椒核心种质 |
2.4.3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SR标记分析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与构建辣椒核心种质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用引物、试剂和仪器 |
3.1.2.1 试验用SSR引物 |
3.1.2.2 试验用试剂及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分子标记组DNA的提取 |
3.2.1.1 模板DNA的制备 |
3.2.1.2 DNA浓度与质量测定 |
3.2.2 SSR标记PCR扩增 |
3.2.2.1 SSR标记PCR扩增体系 |
3.2.2.2 SSR标记PCR扩增程序 |
3.2.3 SSR-PCR产物检测 |
3.2.4 辣椒核心种质取样方法 |
3.2.5 辣椒核心种质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辣椒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
3.3.1.1 SSR扩增效果及多态性比率 |
3.3.1.2 辣椒初级核心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多样分析 |
3.3.1.3 辣椒种质资源SSR遗传相似性分析 |
3.3.1.4 辣椒种质资源SSR聚类分析 |
3.3.2 辣椒核心种质构建与评价 |
3.3.3.1 辣椒核心种质的构建 |
3.3.2.2 核心种质与初级核心种质比较 |
3.3.2.3 核心种质与初级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标t测验 |
3.3.3 辣椒核心种质聚类 |
3.4 讨论与小结 |
3.4.1 SSR标记分析辣椒遗传多样性 |
3.4.2 基于SSR标记构建辣椒核心种质 |
3.4.3 小结 |
3.4.4 本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分子标记的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核心种质的概况 |
2 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 |
2.1 分子标记的概念 |
2.2 分子标记的种类 |
2.2.1 RFLP |
2.2.2 RAPD |
2.2.3 AFLP |
2.2.4 SSR |
2.2.6 C A P S |
2.2.7 SNP |
3 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及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 |
3.1 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
3.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3.1.2 取样策略 |
3.1.3 取样比例 |
3.1.4 核心种质有效性检验 |
3.2 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进展 |
3.2.1 果树 |
3.2.2 蔬菜 |
3.2.3 观赏植物 |
3.2.4 其他园艺作物 |
4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4.1 存在问题 |
4.2 发展方向 |
4.2.1 加快园艺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的收集 |
4.2.2 多种数据相结合, 共同构建园艺作物核心种质 |
4.2.3 加强各研究单位合作, 开展核心种质的深入鉴定评价和利用研究 |
(5)利用荧光SSR和MFLP标记技术分析烟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SSR与MFLP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
1.2 94份烟草材料遗传距离分析与相似系数分析 |
1.3 94份烟草材料聚类分析 |
1.4 94份烟草材料主坐标分析 |
1.5 12个地区烟草种质的聚类分析 |
2 讨论 |
2.1 荧光SSR和荧光MFLP技术的适用性 |
2.2 烟草核心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烟草种质材料 |
3.2 基因组DNA的提取 |
3.3 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 |
3.4 荧光MFLP分子标记技术 |
3.5 数据统计及分析 |
作者贡献 |
(6)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符号(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1.1.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念与意义 |
1.1.2 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 |
1.1.2.1 形态学研究 |
1.1.2.2 孢粉学研究 |
1.1.2.3 DNA分子标记 |
1.1.3 分子标记在枣遗传多样性中应用 |
1.2 SSR分子标记在植物多样性中的应用 |
1.3 核心种质的建立 |
1.3.1 核心种质数据来源 |
1.3.2 核心种质取样方法和比例 |
1.3.3 核心种质的检验与评价 |
1.4 技术路线 |
1.4.1 酸枣种质资源总体技术路线 |
1.4.2 SSR分子标记的流程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1 供试材料 |
2.1.1.2 仪器设备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各指标调查方法及标准 |
2.1.2.2 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与聚类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酸枣各数量性状的分布情况 |
2.2.2 各数量性状的分级情况 |
2.2.3 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 |
2.2.4 酸枣质量性状变异统计 |
2.2.5 不同种源地酸枣种质资源各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比较 |
2.2.5.1 不同种源地酸枣种质资源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 |
2.2.5.2 不同种源地酸枣种质资源香农多样性指数分析 |
2.2.6 酸枣各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2.2.7 各酸枣种质的聚类分析和亲缘关系的研究 |
2.2.7.1 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2.2.7.2 各酸枣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 |
2.3 讨论 |
2.3.1 酸枣资源形态学性状分布及变异情况 |
2.3.2 酸枣资源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 |
2.4 结论 |
第3章 酸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材料 |
3.1.2 仪器和试剂 |
3.1.2.1 仪器设备 |
3.1.2.2 主要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DNA提取与引物筛选 |
3.2.1.1 DNA提取中试剂的配置 |
3.2.1.2 DNA的提取方法 |
3.2.2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3.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3.2.3.1 试剂的配置 |
3.2.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程序 |
3.2.3.3 银染显色程序 |
3.2.4 SSR引物 |
3.2.5 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DNA的电泳检测 |
3.3.2 SSR标记分析 |
3.3.3 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4 酸枣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
3.3.4.1 群体间聚类分析 |
3.3.4.2 酸枣种质资源间聚类分析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4章 酸枣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
4.1.3 核心种质检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核心种质的选择 |
4.2.2 核心种质的检验 |
4.3 讨论 |
4.3.1 不同数据来源构建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4.3.2 不同取样方法对构建核心种质影响 |
4.3.3 不同取样比例对构建核心种质影响 |
4.3.4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亚麻分子标记的开发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亚麻概况 |
1.1.1 亚麻的起源与分布 |
1.1.2 亚麻的重要价值及其生产现状 |
1.2 亚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2.1 我国亚麻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
1.2.2 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
1.2.3 亚麻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创新 |
1.2.4 我国亚麻种质资源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
1.3 亚麻分子标记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1 亚麻分子标记的开发现状 |
1.3.2 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1.3.3 亚麻基因定位与辅助育种研究 |
1.3.4 亚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1.4 关联分析 |
1.4.1 关联分析的原理 |
1.4.2 关联分析的策略 |
1.4.3 影响关联分析的因素 |
1.4.4 作物关联分析的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亚麻基因组序列的SSR标记的开发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SSR位点信息的搜索 |
2.1.3 SSR引物设计及挑选 |
2.1.4 SSR标记的筛选验证 |
2.1.5 SSR特征与其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微卫星在亚麻EST序列和基因组序列中的分布频率 |
2.2.2 不同重复单位微卫星的SSR类型分布频率分析 |
2.2.3 微卫星重复单位拷贝数分布比较分析 |
2.2.4 亚麻候选SSR引物数据库的建立及SSR标记的筛选验证 |
2.2.5 SSR特征与其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
2.3 讨论 |
2.3.1 亚麻基因组SSR和EST-SSR特征比较分析 |
2.3.2 亚麻基因组SSR引物开发 |
第三章 亚麻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亚麻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
3.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2.3 亚麻产量构成性状的通径分析 |
3.2.4 亚麻各性状对种子及纤维产量的决定程度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亚麻产量相关性状解析 |
3.3.2 亚麻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四章 基于农艺性状的亚麻遗传多样性分析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 |
4.2.2 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 |
4.2.3 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
4.2.4 不同地区亚麻种质资源的表型聚类分析 |
4.2.5 亚麻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
4.2.6 亚麻初级核心种质的建立及检验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亚麻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水平及其多样性评价 |
4.3.2 亚麻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 |
4.3.3 亚麻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
第五章 基于SSR标记的亚麻遗传多样性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遗传变异分析 |
5.2.2 种质群地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
5.2.3 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聚类分析 |
5.2.4 基于SSR标记的主成分分析 |
5.2.5 群组结构分析 |
5.2.6 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 |
5.3 小结与讨论 |
5.3.1 SSR标记的对亚麻资源的检测能力 |
5.3.2 基于SSR标记分析的不同地区亚麻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5.3.3 基于SSR标记的亚麻种质资源的聚类和群组结构分析 |
第六章 亚麻产量相关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亚麻SSR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6.2.2 群体结构分析 |
6.2.3 SSR位点与亚麻表型性状关联分析 |
6.2.4 优异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的确定 |
6.3 小结与讨论 |
6.3.1 关联分析群体的构建 |
6.3.2 关联分析的群体结构 |
6.3.3 优异关联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7.1 基于亚麻基因组序列的SSR标记的开发 |
7.2 亚麻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
7.3 基于农艺性状的亚麻遗传多样性分析 |
7.4 基于SSR标记的亚麻遗传多样性研究 |
7.5 亚麻产量相关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烟草微核心种质构建及相关性状数量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烟草种质资源及其研究现状 |
1.1.1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类型 |
1.1.2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现状 |
1.1.3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展望 |
1.2 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
1.2.1 微核心种质的概念 |
1.2.2 构建核心种质的数据 |
1.2.3 种质材料的分组 |
1.2.4 核心种质的评价 |
1.2.5 核心种质的应用 |
1.3 烟草相关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研究进展 |
1.3.1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主要环节 |
1.3.2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烟草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与技术路线 |
1.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烟草核心引物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烟草叶片 DNA 提取 |
2.1.3 SSR 引物筛选及扩增 |
2.1.4 数据统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供试种质的代表性检验 |
2.2.2 SSR 核心引物的筛选及供试种质的标记多态性分析 |
2.2.3 核心引物有效性验证 |
2.3 总结和讨论 |
第三章 烟草微核心种质构建及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数据 |
3.1.2 微核心种质取样规模 |
3.1.3 微核心种质聚类方法 |
3.1.4 微核心种质分组及取样策略 |
3.1.5 微核心种质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加权整合比例 |
3.1.6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烟草微核心种质取样规模研究 |
3.2.2 烟草微核心种质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加权整合研究 |
3.2.3 烟草微核心种质聚类方法研究 |
3.2.4 烟草微核心种质遗传距离研究 |
3.2.5 烟草微核心种质抽样方法研究 |
3.2.6 烟草微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
3.2.7 烟草微核心种质的构建结果 |
3.2.8 烟草微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评价 |
3.3 讨论 |
3.3.1 总体取样规模的确定 |
3.3.2 利用数量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核心种质 |
3.3.3 具体取样策略的确定 |
3.3.4 关于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评价 |
3.4 结论 |
3.4.1 关于取样规模 |
3.4.2 关于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整合 |
3.4.3 关于聚类方法 |
3.4.4 关于遗传距离估算 |
3.4.5 关于抽样方法 |
3.4.6 关于取样策略 |
3.4.7 最终结果 |
第四章 烤烟几个重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性状遗传方差分析及世代平均数分析 |
4.2.2 性状的遗传模型 |
4.2.3 性状遗传效应预测及遗传参数估计 |
4.3 讨论 |
4.3.1 性状遗传率比较 |
4.3.2 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
4.4 结论 |
第五章 烤烟几个生理性状的遗传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遗传设计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6 世代 SPAD 次数分布 |
5.2.2 性状的遗传模型 |
5.2.3 性状遗传效应预测及遗传参数估计 |
5.3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6.1 全文主要结论 |
6.2 全文主要创新点 |
6.3 关于核心种质的几点思考 |
6.3.1 材料间遗传差异的准确评价 |
6.3.2 抽样策略的合理应用 |
6.3.3 核心种质的动态调整 |
6.3.4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评价 |
6.3.5 建立基因组计划重大专项应用核心种质 |
6.4 关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几点思考 |
6.4.1 极端亲本材料的选择 |
6.4.2 试验设计 |
6.4.3 数据分析 |
6.4.4 多年多点多时期数据的精准测定 |
6.4.5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基因对数的拓展 |
6.4.6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烟草上的优先应用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微核心种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烟草核心种质库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种质资源的概念和功能 |
2.2 核心种质的研究概况 |
2.3 核心种质的构建过程 |
2.3.1 数据的收集整理 |
2.3.2 核心种质的分组策略研究 |
2.3.3 核心样品的抽样策略 |
2.3.4 确定核心种质库抽样比例 |
2.3.5 核心种质的评价与检验 |
2.4 核心样品的管理和利用 |
2.5 构建核心种质研究存在的问题 |
2.6 烟草种质资源概述及研究进展 |
2.6.1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概况 |
2.6.2 烟草核心种质的研究 |
2.6.3 分子标记在烟草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2.7 关联分析 |
2.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农艺性状核心种质库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农艺性状调查方法 |
3.1.2 基因型效应值的预测 |
3.1.3 构建烟草核心子集 |
3.1.4 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鉴定 |
3.2 结果分析 |
3.2.1 性状方差与多样性分析 |
3.2.2 烟草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筛选 |
3.2.3 抽样比率的确定 |
3.2.4 核心种质库的评价与鉴定 |
3.3 讨论 |
4 整合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构建烟草核心种质库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SRAP标记数据收集与统计 |
4.1.2 核心种质库构建 |
4.1.3 核心子集的多样性评价指标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16对不同SRAP引物扩增情况统计 |
4.2.2 比较不同数据类型 |
4.2.3 比较不同遗传距离 |
4.2.4 整合信息下抽样比率的筛选 |
4.3 讨论 |
5 烟草农艺性状与SRAP标记的关联分析 |
5.1 统计方法 |
5.1.1 烟草群体结构分析 |
5.1.2 农艺性状与SRAP关联性分析 |
5.1.3 不同位点类型对核心种质的影响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烟草群体结构分析结果 |
5.2.2 烟草农艺性状相关联的SRAP标记 |
5.2.3 不同位点构建核心子集比较 |
5.2.4 核心种质库的确定 |
5.3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作者简历 |
(10)烟草核心种质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及分类 |
1.1.1 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1.1.2 DNA 分子标记的分类 |
1.2 分子标记在烟草中的应用 |
1.2.1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1.2.2 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 |
1.2.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2.4 建立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DNA 的提取 |
2.2.2 SSR 分子标记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DNA 的提取 |
3.2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3.2.1 普通烟草种质引物筛选 |
3.2.2 野生烟草种质引物筛选 |
3.2.3 黄花烟草引物筛选 |
3.3 聚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3.4 普通烟草核心种质指纹图谱分析 |
3.5 野生烟草核心种质指纹图谱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PCR 体系的确立 |
4.2 烟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
4.3 黄花烟草种质的 SSR 分析 |
4.4 烟草 SSR 标记与 RAPD 标记的比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部分烟草核心种质RAPD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表型和遗传多样性的野牛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初探[D]. 江漫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2]应用SNP标记分析24份烟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张剑锋,罗朝鹏,何声宝,金静静,李泽锋,许亚龙,谢小东,魏攀,王燃,杨军. 烟草科技, 2017(11)
- [3]基于SRAP、SSR标记的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D]. 吴茵.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 [4]基于分子标记的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J]. 吴茵,周坤华,方荣,袁欣捷,石博,陈学军. 辣椒杂志, 2016(03)
- [5]利用荧光SSR和MFLP标记技术分析烟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J]. 刘文杰,李荣华,夏岩石,吕永华,吴超,赵伟才,邱妙文,郭培国.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0)
- [6]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 孙亚强. 塔里木大学, 2016(12)
- [7]亚麻分子标记的开发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D]. 邓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3)
- [8]烟草微核心种质构建及相关性状数量遗传分析[D]. 张兴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1)
- [9]烟草核心种质库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周佳萍. 浙江大学, 2012(02)
- [10]烟草核心种质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徐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