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R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后的疗效分析(附600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雅[1](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回顾性分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儿童的病历资料,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疾病发病情况,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临床工作提供数据参考。2.结合五例不同类型的病例,探讨常见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操作要点。方法:1.选取2019年5-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216名儿童的病历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主诉、诊断、患病牙位、程度等信息进行Excel录入整理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2.结合第一章的研究结果,选取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外伤、错畸形这几种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展示,结合临床操作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对治疗计划的制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2019年5-12月共收集初诊病例3216例,其中男1707例,女1509例,年龄为1-15岁,中位数为6岁,平均年龄为(6.58±2.25)岁。主要就诊需求分布情况:龋病1414例(44.00%),牙齿发育异常621例(19.31%),预防检查538例(16.73%),牙髓根尖周病437例(13.59%),牙外伤111例(3.45%),错畸形69例(2.15%),其他26例(0.81%)。在3-5岁年龄段,因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就诊的患者占该年龄段就诊总人数的76.60%(802/1047)。乳牙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从就诊年龄分布上来看高峰期均位于4-6岁。2.通过短期随访,五例病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1.龋病是儿童口腔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且整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需进一步加强低龄儿童龋的防治工作。2.儿童口腔科是按年龄划分的综合性科室,儿童口腔疾病复杂多样,涉及到口内、口外、修复、正畸各个领域以及乳牙列、混合牙列、恒牙列各个时期,儿童口腔医生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结合临床指南规范化诊治。
吕晔[2](2020)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与脂联素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牙周炎是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致使人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牙周基础治疗是目前为止治疗牙周炎的首要和有效的方法。治疗前后牙周局部的临床效果颇为显着,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现如今牙周基础治疗研究的重要部分便是对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干预。2型糖尿病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多伴发牙周炎。已知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但具体因果关系与机制不明朗。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牙周炎症控制情况,以及重要指标脂联素含量和血糖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两组患者,实验组是患有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对照组是单纯患有牙周炎患者,各38例,对这两组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干预,治疗首先包含龈上洁治,其次是龈下刮治,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口腔卫生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并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选取同一上颌第一恒磨牙的颊侧牙周位点,运用袋底法采集患者的龈沟液。棉卷隔湿取样区域,将灭菌的吸潮纸尖轻轻放置在牙周袋的底部采集龈沟液后放入无菌的EP管里,然后置于-70℃存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来进行龈沟液中的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多项临床的牙周指标还要在治疗前后完成检查,其中牙周临床指标的检查包含牙龈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以及临床附着水平。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牙周大表。另外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还需要另外采集提取患者龈沟液当天的空腹血测量血糖并且抽取5ml静脉血于EDTA采血管内,并且放置在-4℃保存。血液样本均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提取全血总RNA。再将外周血总RNA逆转录为cDNA,-20℃冷冻保存,备用。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验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单纯牙周炎患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组龈沟液中脂联素的表达均有所增多(p<0.05),其中牙周临床指标的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和附着丧失(CAL)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组空腹血糖值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脂联素表达含量的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口腔卫生得到逐渐改善,口腔保健意识增强。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促使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脂联素含量上升。牙周基础治疗也是控制单纯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症的重要手段,并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白璐[3](2019)在《不同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封闭性及牙根抗折性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使用机用镍钛锉将根管预备到02、04、06三种锥度第二代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GuttaFlow2充填后比较三种不同锥度的根尖封闭性和牙根抗折性。为临床更好地使用GuttaFlow2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常温流动牙胶的推广使用。探讨选择适宜的根管预备方案及根管充填材料从而达到最佳的封闭效果和抗折性能。方法实验一三种锥度根管预备后GuttaFlow2充填系统和AH-Plus糊剂根尖封闭性和充填质量的实验:1微渗漏实验选取一个月内拔除的人单根且圆直根管的下颌前磨牙36颗,随机分为A组(02锥度)、B组(04锥度)和C组(06锥度)共三组,n=12。统一使用NIC?Super File机用镍钛器械预备,使其终末锥度和型号为A组:0.02锥度,30#;B组:0.04锥度,30#;C组:0.06锥度,30#。实验组采用GuttaFlow2充填系统,对照组采用AH-Plus糊剂。结合亚甲蓝染色法和透明牙法,通过根管显微镜下观察,游标卡尺测量根尖微渗漏的值。2充填物占比实验选取一个月内拔除的人单根且圆直根管的下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组(02锥度)、b组(04锥度)和c组(06锥度)共三组,n=20。使用NIC?Super File机用镍钛器械预备至a组:0.02锥度,30#;b组:0.04锥度,30#;c组:0.06锥度,30#。均采用GuttaFlow2充填系统,在距根尖3mm和6mm处垂直于牙体长轴切开牙体,统一选取靠近根尖的横截面,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横断面中充填物的情况并保存图像,使用Photoshop9.0计算出充填物面积与根管面积的百分比,即PGFA(percentage of gutta-percha filled area)。实验二三种锥度根管预备后GuttaFlow2充填系统和AH-Plus糊剂充填后牙根抗折性的实验:选取一个月内拔除的人单根且圆直根管的下颌前磨牙36颗,按照微渗漏实验中对样本进行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制作成体外试件在万能试验机上以1mm/min的速度垂直加压直至牙根折裂,记录折裂瞬间的力值,即为牙根所承受的最大抗折力(以N为单位表示),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一1预备为三种锥度的根管采用两种根充系统充填后根尖微渗漏结果提示:采用GuttaFlow2组中随着02、04、06锥度增大微渗漏值有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其中02和04锥度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04和06锥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02和06锥度组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AH-Plus充填组中随着02、04、06锥度增大微渗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锥度下两种根充系统比较,02锥度、04锥度、06锥度时GuttaFlow2组微渗漏值均小于AH-Plus组,但只有06锥度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三种锥度的根管采用GuttaFlow2充填系统充填物所占比例提示:随着预备锥度的增大,在距根尖3mm处,三组间的PGFA有统计学差异(P<0.05),06锥度组的PGFA明显高于02锥度组;在距根尖6mm处,随着预备锥度的增大PGFA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预备为三种锥度的根管采用两种根充系统充填后牙根抗折力的结果提示:不论是GuttaFlow2组还是AH-Plus组在随着02、04、06预备锥度的增大牙根抗折力均逐渐降低,GuttaFlow2组的牙根抗折力均大于AH-Plus组。三种锥度间的牙根抗折力GuttaFlow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H-Plu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06锥度时,GuttaFlow2组和AH-Plus组的牙根抗折力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三种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系统和AH-Plus糊剂充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根尖微渗漏,GuttaFlow2充填系统的封闭效果优于AH-Plus糊剂充填。2三种锥度的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系统的封闭性有影响,对AH-Plus糊剂充填没有影响,且06锥度预备后GuttaFlow2充填系统根尖微渗漏最小。3三种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系统根尖3mm处的充填物致密程度有影响,且06锥度预备后的根管根尖充填物最致密。4 02、04、06三种锥度中,随着锥度的增大无论采用GuttaFlow2充填系统还是AH-Plus糊剂牙根抗折性能均下降。5三种锥度中当根管预备为06锥度时,采用GuttaFlow2充填系统牙根抗折性力大于采用AH-Plus糊剂充填的,且有统计学差异。图12幅;表13个;参110篇。
张峰[4](2018)在《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第1章 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目的:根管封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能够影响根管治疗术后的疗效。理想的根管封闭剂需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可靠的根管封闭性以及与临床操作相匹配的凝固时间和降解性能。本实验拟制备一种锌铜掺杂的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并对该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评估。方法:以改良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锌(5mol%或1Omol%)或掺铜(5mol%或10mol%)以及纯的五种β-硅酸二钙粉体。通过XRD和ICP分析明确五种粉体的物相组成。使用纳米粒度仪测量五种粉体的粒径大小分布,SEM观察材料表面形貌,维卡仪测定材料的凝固时间,万能试验机测定材料的抗压强度。采用Tris液进行五种材料的体外降解实验。通过对以上理化性能的表征,优化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材料的制备规律。结果:本研究采用改良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掺锌或掺铜以及纯的五种硅酸二钙粉体。XRD和ICP测试发现五种粉体主要成分是β-硅酸二钙并且钙、锌、铜、硅四种元素的实际摩尔占比与理论合成值基本一致。纳米粒度仪测量发现五种样品均为纳米级粉体,粉体粒径大小分布在200nm~700nm之间。维卡仪测试发现掺杂Zn/Cu硅酸二钙初凝和终凝时间比纯硅酸二钙延长,掺锌硅酸二钙比掺铜硅酸二钙凝固时间长,掺杂10%锌或10%铜硅酸二钙比掺5%锌或5%铜硅酸二钙凝固时间长。万能试验机测试发现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五种样品粉体抗压强度均增强,但是掺锌硅酸二钙在同一固化时间点的抗压强度比其它样品粉体低,掺杂低摩尔比Zn/Cu的硅酸二钙在同一固化时间点的抗压强度比掺杂高摩尔比Zn/Cu的硅酸二钙抗压强度要大。降解实验发现,浸泡3天五种样品的质量丧失在10%左右,4周后五种样品的质量丧失在26%~42%之间,掺锌硅酸二钙质量丧失最少。2周内Tris液pH值增加较快,溶液很快呈碱性。2周后pH值仍在上升,但变化减缓,五种硅酸二钙的pH值在相同时间点差别不大。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掺杂锌或铜的硅酸二钙生物材料,并且锌或铜的掺杂优化了硅酸二钙的理化性能,使之能够作为理想根管封闭剂的候选材料。第2章 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体外生物学性能评价目的:评价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根管封闭性、抗菌性,为构建一种新型高生物活性根管封闭材料提供体外生物学实验基础。方法:将掺锌(5mol%或10mol%)或掺铜(5mol%或10mol%)以及纯的五种β-硅酸二钙材料浸泡在模拟体液中测试体外生物学活性。通过离体牙根尖封闭实验明确五种硅酸二钙材料的根尖封闭性能。通过琼脂扩散实验测试五种硅酸二钙材料对粪肠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性能。提取五种材料不同浓度的浸提液,通过CCK8试剂检测五种硅酸二钙材料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潜力;将MC3T3-E1成骨细胞培养在五种硅酸二钙材料表面,使用SEM观察材料表面粘附细胞的形态。结果:五种硅酸二钙样品浸泡在SBF溶液14天内Ca离子释放量迅速增加,14天后钙离子释放趋势减缓,在整个实验周期同一个时间点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钙离子释放量显着高于纯硅酸二钙组。五种硅酸二钙样品浸泡在SBF溶液14天内硅离子释放趋势迅速增加,14天后硅离子释放趋势减缓,在整个实验周期同一时间点掺锌硅酸二钙硅离子释放量显着低于掺铜硅酸二钙组和纯硅酸二钙组。五种材料浸泡在SBF溶液7天内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锌离子或铜离子释放量显着升高,7天后释放趋势减缓,在整个实验周期同一时间点锌或铜掺杂量高的硅酸二钙组释放锌或铜离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别。五种材料样品浸泡在SBF中3天,表面出现大量相互交错的纳米条状微粒,微粒直径在50nm左右,长度在200~300nm左右;浸泡7天后,大量条状微粒变得粗大,相互之间的结构更为致密,样品表面被条状微粒基本覆盖。根尖封闭实验结果发现纯硅酸二钙组根尖染料渗入的深度最大,掺锌硅酸二钙组染料渗入深度最小,特别是掺5%锌硅酸二钙组,掺锌硅酸二钙与掺铜硅酸二钙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牙龈卟啉单胞菌抑菌结果发现掺铜硅酸二钙组抑菌作用最强,掺锌硅酸二钙组抑菌作用次之,纯硅酸二钙组抑菌能力最差;随着掺杂铜或锌含量的增加,硅酸二钙抑菌作用也随之增强。粪肠球菌抑菌结果发现掺10%铜和掺10%锌硅酸二钙组抑菌作用最强,掺5%铜和掺5%锌硅酸二钙组抑菌作用次之,纯硅酸二钙组最差。培养72h后,在材料浸提原液~稀释32倍之间(即3.125~100mg.mL-1)成骨细胞发生明显增殖,相对增殖率是阴性对照组的将近6倍(p<0.05)。培养120h后,在浸提原液稀释4~32倍(3.125~25mg·mL-1)成骨细胞相对增值率仍保持在将近6倍水平(p<0.05),而浸提原液(100mg·mL-1)中细胞增值率只是阴性对照组的将近一倍。掺10%锌和掺5%铜硅酸二钙在72h和120h相对于其它样品材料具有较高的成骨细胞增值率(p<0.05)。细胞粘附实验结果发现24h后成骨细胞与五种硅酸二钙表面紧密接触,细胞形态饱满并形成单层铺开,细胞有少量丝状伪足伸展粘附于材料表面;培养120h后,成骨细胞在五种硅酸二钙表面铺展程度较为密集,有大量质膜外突伸展并且牢固粘附在材料表面,并可见有大量分泌物。结论: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具有较强的抗微渗漏能力和根管内抑菌性能,可以作为较有前景的一种根管封闭材料。第3章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体内生物学性能研究目的: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的根尖部牙槽骨破坏区骨组织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本实验通过建立兔下颌牙槽骨缺损模型,并将锌铜掺杂的钙硅基生物活性材料与牙槽骨破坏区骨组织直接接触,从而揭示该材料在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机制。方法:以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在每只兔子下颌骨体部制作双侧牙槽骨缺损模型。随机植入等量的掺锌(5%或10%)硅酸二钙、掺铜(5%或10%)硅酸二钙或纯硅酸二钙材料。分别在术后4周和16周处死兔子,通过肉眼观察、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分析兔牙槽骨缺损区新骨再生情况。结果:Micro-CT发现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组的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相对骨体积(BV/TV)显着大于纯硅酸二钙组;而纯硅酸二钙组的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显着大于其它各组。三维结构重建后发现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组中存在较小的骨小梁空隙,较低的孔隙率,较致密的骨质,以及较粗的骨小梁,以上均提示牙槽骨缺损区新骨形成活跃。HE以及Masson两种组织学染色也证实了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组中呈现出高表达的胶原及纤维成分。上述结果也能够被大体解剖和放射性检查结果所支持。结论:掺锌或掺铜硅酸二钙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
苑克勇[5](2017)在《微创牙髓治疗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微创牙髓治疗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获得微创牙髓治疗牙齿不同部位(冠部、颈部和根尖部)的生物力学的模拟结果,分析微创牙髓治疗对牙齿应力的影响。方法:1.用Micro-CT扫描离体牙,获得DICOM图像,导入Mimics、Geomagic、UG软件建立牙齿三维数字模型并设计微创牙髓治疗方案,利用Hypermesh、Abaqus软件建立微创牙髓治疗的有限元模型。2.建立微创开髓牙髓治疗(MI组)和直线通道牙髓治疗(SL组)的有限元模型。MI组(MI0.04,MI0.10,MI0.12):用微创方法开髓,并分别模拟35号04锥度、10锥度、12锥度镍钛锉预备根管颈部三分之一。SL组(SL0.04,SL 0.10,SL 0.12):用常规开髓方法形成直线通道,根管颈部三分之一分别模拟35号04锥度、10锥度、12锥度预备。两组模型剩余三分之二根管都模拟35号0.04锥度镍钛锉预备。在面施加250 N的载荷,方向分别为垂直面的垂直力和与牙体长轴呈45°的侧方力,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计算牙体冠部、颈部的应力值和应力分布,并比较MI组和SL组间的差异。3.建立三个不同根尖工作宽度预备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原始根管模型,根尖35号04锥度预备模型(#35,0.04),根尖Lightspeed60号预备模型(LS60)。模拟牙胶充填,在距根尖5mm处的牙胶断面上施加15 N的垂直充填力;在面施加175 N的载荷,方向分别为垂直面的垂直力和与牙体长轴呈45°的侧方力,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计算和分析根尖2mm的应力值和应力分布。结果:1.成功设计出微创牙髓治疗的方案,并建立微创牙髓治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2.在垂直应力和45°侧方应力下,随着颈部预备锥度的增加牙颈部应力集中面积增加,冠部应力无影响;在垂直应力下,与传统直线通道开髓相比,微创开髓可减小牙冠部和颈部的应力集中,而在45°侧方应力下,微创开髓仅使冠部的应力集中减小。3.在垂直加压充填力作用下,LS60预备后的根尖应力极值高于#35,0.04锥度预备的根尖应力极值(最大值3.3MPa vs.1.3MPa)。在垂直和侧方载荷下,LS60预备后的根尖部的应力值最大,且在根尖顶点处与另两组差异最大。结论:利用高分辨率DICOM图像,联合利用多个三维软件,可以重建牙髓治疗的数字化牙齿模型,并可重建形态逼真的有限元模型。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冠部和颈部的微创预备均可降低牙齿的应力值和缩小高应力区域。微创开髓可影响冠部和颈部的应力,而颈部小锥度的根管入路预备仅降低颈部的应力集中。根尖不同预备宽度会导致根尖区域应力改变,根尖预备宽度越大导致根尖区域应力值越大。微创牙髓治疗可降低牙髓治疗后牙齿潜在的折裂风险。
陈舟华,马军光[6](2016)在《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于舟山妇幼保健医院接收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氢氧化钙糊剂治疗,观察组给予Vitapex糊剂治疗,2组患者填充结束后行水门汀垫底,1 w后复查,对2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1 w内观察组患者的无反应人数229例显着多于对照组150例(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33%显着高于对照组75.67%(P<0.05)。结论 Vitapex糊剂在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好且反应较小。
甘婧[7](2016)在《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病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不同能量密度下Nd:YAG激光照射对自酸蚀及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探索激光照射对牙本质表面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是否会导致牙本质粘接强度的改变。实验一: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和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36颗无龋第三磨牙去除冠方牙釉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和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牙本质面分别用Nd:YAG激光在1w,85J/cm2和4w,350J/cm2条件下照射20s。每组牙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使用全酸蚀(Single Bond 2)或自酸蚀粘接剂(G-Bond)进行粘接以及树脂修复。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形貌及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另取离体牙使用同样方法分组,在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剂中分别加入0.1%罗丹明B作为荧光素,制作牙本质-树脂粘接样本置于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界面树脂突形态及数量。结果:全酸蚀粘接中,低密度激光照射对粘接强度无影响(P>0.05),高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自酸蚀粘接中,低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相比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高密度激光照射对粘接强度无影响(P>0.05)。低密度激光照射后样本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相比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高密度激光照射后样本纳米渗漏相比对照组均显着增加(P<0.05)。实验二: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强度耐久性及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36颗无龋第三磨牙去除冠方牙釉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和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组牙本质面分别用Nd:YAG激光在1w,85J/cm2和4w,350J/cm2条件下照射20s。每组牙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使用全酸蚀(Single Bond 2)或自酸蚀粘接剂(G-Bond)进行粘接以及树脂修复。将各组样本置于冷热循环机进行10000次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将老化后的样本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结果:冷热循环老化实验后,相比实验一中24h后测得的即刻微拉伸强度,除全酸蚀粘接系统+低能量密度激光处理组外其余各组微拉伸强度均明显降低(P<0.05)。冷热循环老化处理后,在全酸蚀粘接系统中,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与未经老化处理的即刻粘接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化处理后,在自酸蚀粘接系统中,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和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粘接强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渗漏结果与微拉伸强度变化基本相符,老化处理后,仅全酸蚀+低能量密度激光处理组纳米渗漏程度相比即刻组没有明显改变(P>0.05),其余各组纳米渗漏程度均明显增加(P<0.05)。实验三:全酸蚀粘接系统中低能量密度激光处理增强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机制探究方法:收集45颗无龋第三磨牙,从中随机选取15颗样本牙,从牙冠中部切取2mm厚牙本质片,共获得15片牙本质片,其余30颗留待制备微拉伸及纳米渗漏样本。激光照射组所有牙本质面用Nd:YAG激光以功率1w,能量密度85J/cm2,10HZ输出参数,分别垂直照射20s;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显微硬度计对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牙本质表面进行XRD、FTIR和Knoop显微硬度检测。将前文提到的30颗样本牙随机分为激光处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按实验一中方法制备微拉伸和纳米渗漏检测样本,从每组牙本质-树脂粘接样本中选取3个样本进行马松染色,光镜下观察粘接界面。将其余样本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即刻粘接组和次氯酸钠老化粘接组,即刻粘接组不做特殊处理,次氯酸钠老化粘接组样本在常温下浸入10% NaOCl溶液1h进行老化处理,之后各组样本分别进行微拉伸测试和纳米渗漏检测。结果:XRD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前后牙本质表面晶体主要成分和显微硬度均没有明显改变。FTIR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可以显着降低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的含量。马松染色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后的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界面没有显示裸露胶原纤维的红色区域,而对照组粘接界面均有明显的红色区域存在。次氯酸钠老化实验显示,次氯酸钠老化处理后,未用激光处理的样本微拉伸强度显着低于即刻粘接组。而使用激光照射后的样本再经次氯酸钠老化后,其微拉强度相比未老化的对照组并无显着差异(P>0.05)。激光照射对未老化处理组样本纳米渗漏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是在经次氯酸钠老化处理后,激光照射组样本中的纳米渗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牙本质小管内。结论:1. 常用于封闭牙本质小管的较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不会对全酸蚀粘接力产生影响,但会显着降低自酸蚀粘接强度,而常用于去龋备洞的较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则会使全酸蚀粘接强度降低,但是不对自酸蚀粘接强度产生显着影响。高能量密度激光导致两种粘接系统的纳米渗漏程度显着增加。2. 低能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均会导致牙本质粘接耐久性下降。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可以增加牙本质粘接的耐久性,降低老化处理后粘接界面纳米渗漏程度。高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后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牙本质粘接的耐久性没有显着影响。3. 综合考虑即刻粘接效果和粘接耐久性,在经激光照射处理后,最好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进行牙本质粘接。为减少粘接修复后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在选用激光进行牙体硬组织处理时应尽可能选择较小的能量密度输出。
刘莹[8](2016)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的临床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保存修复理念的深入,应用桩核技术进行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已成为临床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纤维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不易造成根折、透光性好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临床研究发现,粘接失败是纤维桩支持的修复体最常见的失败原因,约占其并发症的50%。树脂类粘接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即刻粘接强度,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纤维桩的粘接。然而,树脂类水门汀聚合后收缩大、水环境下易发生降解,粘接纤维桩的耐久性差。为了筛选更加持久的纤维桩粘接技术,本课题组前期应用四种水门汀材料(传统的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 I、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 CEM、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和全酸蚀树脂水门汀RelyX ARC)进行了纤维桩粘接的实验室研究。对比分析发现,虽然在即刻粘接强度方面,玻璃离子类水门汀低于树脂水门汀,但经冷热-机械加载处理后,树脂水门汀的纤维桩粘接固位力明显下降,而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纤维桩粘接固位力则表现出增高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吸水后可以发生轻微膨胀的特性有关,一方面增加了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壁的摩擦力,另一方面也改善了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界面的封闭性。这一结果提示在临床应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可能获得更加稳定的近远期修复成功率。在前期实验室结果的基础上,本课题设计了随机临床实验,研究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的临床可靠性。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筛选,课题共纳入285颗需要桩核冠修复的受试牙,根据使用的粘接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分别是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 CEM组、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组和自酸蚀树脂粘接系统DC Bond and DC Core组。根据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选择相应的粘接水门汀对受试牙进行纤维桩粘接,随后进行常规修复。记录纤维桩修复的基本情况,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修复的牙位、根管充填完成时间、缺损原因、有无夜磨牙习惯、剩余牙体组织情况、纤维桩在根管内的长度、修复类型等。告知受试者修复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检查纤维桩有无脱落、折断,牙根折,根尖周病变,冠松动脱落等,计算三组纤维桩修复的成功率、存留率。经过12个月的随访,发现自酸蚀树脂粘接系统DC Bond and DC Core组纤维桩修复的成功率和存留率均为98.77%,有一例纤维桩脱落事件,发生于无牙本质肩领的前磨牙。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 CEM组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组纤维桩修复的成功率和存留率均为100%。所有受试牙中无一例发生桩折、根折和根尖周病变。综上所述,在一年的随访观察期内,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的成功率和存留率为100%,证明其在短期内粘固纤维桩是可靠的。基于前期基础研究的结果,有理由推断随着时间的延长,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可预期获得更好的粘接效果。后期我们将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以获得更加丰富和可靠的临床研究数据,为临床选择纤维桩粘接系统,获得稳定持久的纤维桩粘接效果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夏勇[9](2014)在《四种桩腔预处理对Resilon根充后树脂粘固纤维桩粘接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纤维桩因其良好的美学性能和与牙本质匹配的机械性能及对磁共振成像无干扰等优点日益广泛地运用于牙髓治疗后牙体组织保存修复过程中。纤维桩通过树脂类粘接剂粘接于根管内,其粘接强度取决于粘接剂与根管牙本质之间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的结构和机械强度。但是桩腔预备后根管内牙本质表面覆盖大量的玷污层和牙本质小管内的残留物,有可能阻碍牙本质——树脂粘固剂的有效粘接。因此,桩腔预备后对根管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有效清除,为纤维桩获得更好的粘接固位提供了前提。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传统根管治疗后桩腔预备,用不同冲洗剂对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的清洗效果及树脂水门汀与根管牙本质的粘接强度。然而,桩腔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主要由牙本质碎屑及牙胶和/或根充糊剂残留物组成,这与根管治疗时原始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组成是不同的,使用传统冲洗剂对桩腔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清洁作用显然也存在争议。而现代根管治疗更多地采用了热垂直加压技术和树脂类根充材料(如Resilon/RealSeal),该材料在充填后与牙本质壁之间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结构(monoblock),能更好地封闭根管系统,有利于减少微渗漏。然而,用这种树脂根充材料根充后的根管与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存在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又要通过何种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针对这类根管治疗后桩腔牙本质表面清洁对纤维桩粘接影响的研究甚少。为了探讨这一新的课题,本研究采用Resilon/RealSeal树脂类根管充填系统和连续波加热垂直充填技术对离体牙进行充填,桩腔预备完成后使用不同的冲洗方式清洁桩腔,观察桩腔牙本质表面玷污层的清洁效果及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实验一四种桩腔预处理方法对牙本质玷污层的清除效果[目的]通过采用不同冲洗方式对桩腔进行冲洗,观察不同的冲洗方式去除根管内壁玷污层的效果和冲洗后牙本质的形状学改变并进行比较。[方法]用Resilon/RealSeal树脂充填系统对离体牙进行热垂直加压充填后,进行桩腔预备,采用四种桩腔冲洗方式(蒸馏水、次氯酸钠、EDTA/次氯酸钠和EDTA/次氯酸钠/超声)对桩腔进行冲洗,随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冠部和根部牙本质表面的清洁效率。[结果]EDTA/次氯酸钠/超声组,玷污层和残屑被完全去除,部分牙本质小管内存有根充材料,牙本质小管开口广泛开放、轻微脱矿,而其它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玷污层。[结论]超声的干预可能是促进桩腔清洁效果的原因之一。实验二四种桩腔预处理方法和桩腔深度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目的]通过薄片推出实验的方法,观察使用四种桩腔冲洗方式对桩腔不同深度对纤维桩固位性能的影响,同时观察每组中粘接界面的破坏方式,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用自粘接水门汀RelyX U100将RelyX纤维桩粘接于四种不同预处理过的根管桩腔内,24小时后制取薄片试件,每颗牙根取冠向3片和根向3片,分别进行薄片推出强度测试,记录力值,通过计算粘接面积换算出粘接强度。采用体视显微镜对断裂面进行观察,计算破坏类型的百分数。所有数据采用ANOVA和Tukey’s HSD posthoc两种检验方法来分析。[结果]各组在根管内不同深度的推出强度无显着差异(P>0.05)。在根向区域,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推出强度值(P<0.05),但实验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将所有数据合并,推出强度值最高的是EDTA/次氯酸钠/超声组(2.18±1.26MPa),比对照组高(1.20±0.70MPa;P<0.05)。[结论]桩腔的清洁状况并没有显着提高纤维桩牙本质表面的粘接强度。实验三四种桩腔预处理对混合层和树脂突形成的影响[目的]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比较不同的桩腔预处理对标本中牙本质与自粘接树脂之间混合层和树脂突形态的影响,从形态学方面分析不同桩腔预处理对牙本质与树脂粘接剂之间粘接力的影响。[方法]每组试件中随机选取2片做形态学观察:将薄片试件脱矿、喷金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混合层和树脂突的形态。[结果]所有组无论冠向还是根向,粘接剂与桩腔表面并没有形成明显的混合层和树脂突。[结论]RelyX U100作为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在酸蚀同时粘接剂同期渗入,可能是与牙本质表层起反应,进而影响树脂牙本质混合层(RDIZ)和树脂突的形成。总之,超声干预下的冲洗方式对使用树脂充填材料Resilon进行垂直热压充填后桩腔冲洗能有效去除玷污层依然有促进作用,在四种方法中去污效果最佳,推荐采用超声干预下的桩腔冲洗。玷污层去除对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但并没有显着差异,这可能是因为Resilon/RealSeal改变了根管壁的微观结构,同时作为自粘接树脂的RelyX U100,难以渗透到牙本质小管深处,从而影响树脂牙本质混合层(RDIZ)组成和树脂突的形成,进而影响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刘小刚[10](2012)在《ART修复后牙Ⅱ类洞时压缩强度及氟释放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当今,随着口腔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粘结性修复材料的不断创新,保存牙科学(preservative dentistry),或称最小介入技术越来越在牙体修复治疗中被提倡和推广。口腔治疗的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以保存简便为主的ART技术也受到推崇。ART(Araumatic rstorative teatment)是一种简单易行,主要依靠手用器械去除软化龋坏牙体组织,并能最大限度预防和阻止龋病进展,最小创伤的现代龋病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ART方法治疗龋坏时,多以修复单面洞为主,复面洞较少。主要是采用高粘度的玻璃离子材料直接修复的方法,但是由于玻璃离子材料本身在机械强度、耐磨性及断裂韧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修复较大的II类洞时,易出现修复体折裂和脱落。因此,需要新材料的创新和更替,目前一种新Giomer聚合体已被开发和临床应用,而且被证实有性能稳定、长期氟释放和再充、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BEAUTIFIL II就是一种Giomer聚合体二代产品,它具有Giomer聚合体的各项优点。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ART技术修复后牙II类洞(复面洞),观察复合树脂、BEAUTIFIL II(氧化玻璃聚合体)及玻璃离子三种材料在机械强度及氟释放和吸收方面的异同,探究在ART技术修复后牙II类洞时,Giomer聚合体二代产品BEAUTIFIL II能否替换以往的玻璃离子材料,为临床ART治疗复面洞提供依据,进而推动ART技术的更大普及和发展。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4种充填材料机械性能测试中,Z350XT、BEAUTIFIL II在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挠曲强度方面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玻璃离子(P<0.05)。两种玻璃离子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4种充填材料在不同PH值条件下,除Z350XT几乎无氟释放能力外,FUJI VII、FUJI IX GP具有较好的氟释放能力。BEAUTIFIL II氟释放能力较弱,低于FUJI IX GP、FUJI VII但高于Z350XT;FUJI VII的累积氟释放量是最高的,FUJI IX GP次之,Z350XT最小几乎不释放氟;并且各种材料的氟释放量随着pH的上升而下降;酸性环境和玻璃离子的降解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氟离子的释放也与玻璃离子的降解有着密切联系。3.4种充填材料在模拟ART修复后牙II类洞压缩强度和破坏模式试验中,Z350XT、BEAUTIFIL II修复后的承载负荷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玻璃离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树脂之间以及两种玻璃离子之间承载负荷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冷热循环5000次后,4种材料所承受最大载荷除BEAUTIFIL II稍有所下降外,其它均有所提升。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破坏模式结果:Z350XT、BEAUTIFIL II修复体既有粘结破坏也有牙体或修复体的内聚破坏,但玻璃离子均为修复体的内聚破坏,个别有联合牙体破坏。综上所述,BEAUTIFIL II在机械强度方面较玻璃离子明显较高,并具有一定的释氟性,是较好的ART技术所需材料,可以用于ART方法修复后牙II类洞。
二、FR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后的疗效分析(附6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R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后的疗效分析(附6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 |
第一部分 乳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
病例一 严重低龄儿童龋序列治疗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年轻恒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
病例二 左下后牙深龋行部分活髓切断术+超瓷嵌体修复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右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牙外伤的临床治疗 |
病例 四左上前牙简单冠折合并右上前牙复杂冠折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 |
病例五 活动矫治器矫正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激光在儿童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与脂联素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和研究对象 |
2.主要材料 |
3.实验方法和步骤 |
结果 |
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资料对比 |
2 脂联素含量于治疗前后对比 |
3 治疗前后血糖值比较 |
4 牙周改善状况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附图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病例1 牙周炎 |
病例2 牙周炎 |
病例3 牙周炎 |
病例4 牙周炎 |
病例5 牙周炎 |
讨论(病例 1-5) |
1 参考文献 |
病例6 前牙缺损全瓷冠修复 |
病例7 前牙缺损冠修复 |
病例8 前牙缺损全瓷冠修复 |
病例9 前牙树脂修复 |
讨论(病例 6-9) |
2 参考文献 |
病例10 根管再治疗 |
病例11 根管再治疗 |
讨论(病例 10-11) |
3 参考文献 |
病例12 牙髓炎 |
病例13 牙髓炎 |
病例14 慢性牙髓炎 |
讨论(病例 12-14) |
4 参考文献 |
病例15 前牙美学修复 |
病例16 前牙美学修复 |
讨论(病例 15-16) |
5 参考文献 |
病例17 嵌体 |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病例18 下颌外伤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3)不同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封闭性及牙根抗折性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1.1.2 离体牙的收集 |
1.1.3 实验方法 |
1.1.4 统计分析 |
1.2 实验结果 |
1.2.1 三种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系统根尖封闭性能的比较 |
1.2.2 三种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系统牙根抗折性能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两种根管充填材料的讨论 |
1.3.2 机用镍钛器械的讨论 |
1.3.3 关于器械锥度的讨论 |
1.3.4 实验方法的选择 |
1.3.5 实验结果的分析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如何实现严密的根管充填 |
2.2 影响根充封闭性的因素 |
2.2.1 根管预备对封闭性的影响 |
2.2.2 根管充填对封闭性的影响 |
2.3 根管充填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绪论 |
1 引言 |
2 根管封闭剂的种类 |
3 根管封闭剂的理化性能(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4 根管封闭剂根管封闭性能(Sealing ability) |
5 根管封闭剂的抗菌性能(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
6 根管封闭剂的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 |
7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1章 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本章小结 |
1.6 参考文献 |
第2章 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体外生物学性能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2.6 参考文献 |
第3章 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体内生物学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3.6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hCSCs生物活性材料概况 |
2 hCSCs生物活性材料性能 |
3 hCSCs生物活性材料临床应用 |
4 hCSCs生物活性材料未来发展 |
5 绪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微创牙髓治疗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DICOM图像的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1.1 引言 |
1.2 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第二章 微创开髓和直线通道预备对牙髓治疗后牙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根尖工作宽度预备对根尖部受力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6)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接受治疗1 w内的反应情况比较 |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
3 讨论 |
(7)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实验一: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和纳米渗漏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强度耐久性及纳米渗漏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全酸蚀粘接系统中低能量密度激光处理增强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机制探究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报告 |
病例1 |
参考文献 |
病例2 |
参考文献 |
病例3 |
参考文献 |
病例4 |
参考文献 |
病例5 |
参考文献 |
病例6 |
参考文献 |
临床工作总结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的临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材料与仪器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仪器 |
5 研究步骤 |
5.1 样本量的确定 |
5.2 随机分组 |
5.3 桩道预备 |
5.4 试戴纤维桩 |
5.5 粘接纤维桩、堆核 |
5.6 牙体预备,制取印模,进行全冠修复 |
5.7 记录纤维桩修复后即刻受试牙的信息 |
6 纤维桩修复效果评价指标 |
7 统计学分析 |
8 研究结果 |
8.1 病例复诊情况 |
8.2 三组受试者资料分析 |
8.3 临床疗效分析 |
9 讨论 |
10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四种桩腔预处理对Resilon根充后树脂粘固纤维桩粘接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1 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2 根管冲洗剂的类型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3 根管充填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四种桩腔预处理对牙本质玷污层的清除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 四种桩腔预处理方式和桩腔深度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四种桩腔预处理对混合层和树脂突形成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ART修复后牙Ⅱ类洞时压缩强度及氟释放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ART 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
二、玻璃离子的研究现状 |
三、复合树脂的研究现状 |
四、氧化玻璃聚合体的研发与应用 |
实验一 四种充填材料机械性能测试 |
1 材料和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四种充填材料在不同 PH 值条件下氟离子释放及吸收能力研究 |
1 材料和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实验三 四种材料 ART 修复后牙Ⅱ类洞压缩强度测试及破裂模式观察 |
1 材料和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不同材料修复体破坏模式比较 |
5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临床病例 |
四、FR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后的疗效分析(附6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D]. 王文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与脂联素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D]. 吕晔.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不同锥度根管预备对GuttaFlow2充填封闭性及牙根抗折性的体外研究[D]. 白璐.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锌铜掺杂钙硅基根管封闭材料的研究[D]. 张峰. 浙江大学, 2018(02)
- [5]微创牙髓治疗的生物力学分析[D]. 苑克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6]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疗效对比[J]. 陈舟华,马军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10)
- [7]不同能量密度Nd:YAG激光照射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病例报告[D]. 甘婧. 武汉大学, 2016(06)
- [8]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纤维桩的临床可靠性研究[D]. 刘莹.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3)
- [9]四种桩腔预处理对Resilon根充后树脂粘固纤维桩粘接力的影响[D]. 夏勇. 武汉大学, 2014(06)
- [10]ART修复后牙Ⅱ类洞时压缩强度及氟释放实验研究[D]. 刘小刚.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