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奶仔猪应激反应综合症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堂,梁淑娟,于向东[1](2021)在《仔猪断奶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文中研究说明在生猪养殖业中,仔猪断奶是重要的环节。在仔猪断奶之后,如果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生理和营养方面的处理措施的话,很容易使仔猪出现应激反应,造成其他各类疾病的出现,影响仔猪的成活率,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应该分析仔猪断奶综合症的原因,并且找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伏秀阁[2](2020)在《规模化猪场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的防治》文中指出规模化养猪业作为生猪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哺乳猪仔的护理是规模化养猪作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猪场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的防治工作,是规模化养猪场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应激是生物机体对外部环境强烈刺激产生的不良适应性反应,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时因各应激因素影响造成仔猪机体、严重腹泻、饲料利用率下降、成活率降低等不良反应,导致仔猪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同时由于腹泻等反应引起自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容易感染猪病等不利后果的现象。主要从引发仔猪断奶应急综合症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阐述。
赵芳[3](2019)在《预防母猪疲劳综合症复方黄芪超微粉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母猪疲劳综合症在当今养猪业中发病较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效益。以“补益”和“清消”相结合建立的中兽医治疗,实践证明有疗效;为了该自拟处方疗效更佳,对其微粉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试验选取质量较好的黄芪、党参、黄芩等中药,分别制备出中药普通微粉和超微粉。取黄芪、党参和黄芩普通微粉和超微粉样品利用相关仪器进行粒度分布、比表面积、流动性和吸湿性测定。粒径及比表面积结果显示,中药普通微粉粒径基本在50-100μm范围内,而中药超微粉在1-10μm范围内,超微粉的比表面积比普通微粉大数十倍。流动性结果显示,超微粉的休止角与普通微粉休止角比例大于1。吸湿性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不同中药超微粉吸湿性均比普通微粉更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制备的超微粉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作为检测器,漂移管的温度110℃,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配制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对照液,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试验,取3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HPLC图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对照品保留时间16.2 min左右,而样品在此处也出现峰,阴性对照品在此处无明显峰出现。标准曲线试验所得回归方程为Y=18137.53X-4655.26,r=0.99995(n=5)。精密度试验黄芪甲苷对照品峰面积积分值RSD为1.13%,重现性试验样品的黄芪甲苷RSD为1.25%,回收率达到97.52%±1.31,RSD为1.04%。三批次样品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达到0.32±0.02,0.35±0.02和0.29±0.03,RSD分别为1.07%,0.96%和1.31%。实验选择50头胎次(34胎)和体重相近的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普通中药散剂组(按基础日粮5%添加),Ⅲ组、Ⅳ组和Ⅴ组为超微粉组(分别按基础日粮1.5%、3%和5%添加),每组10头母猪,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各实验组母猪分娩结束后记录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初生个体重,计算弱仔率和初生窝重;母猪妊娠第90d,测定血浆氨基酸含量;采取妊娠第0、30、60和90d血浆测定血浆尿素浓度和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浓度。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Ⅴ组和Ⅳ组能有效增加母猪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血浆氨基酸浓度和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浓度,且与其余试验组差异较显着(P<0.05);Ⅴ组和Ⅳ组能有效降低母猪弱仔率、血浆尿素浓度和氨浓度,且与其余试验组差异较显着(P<0.05)。Ⅴ组和Ⅳ组各项数据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中药超微粉化后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流动性减小,吸湿性变强。HPLC图、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表明通过此方法可行。添加中药复方有效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高母猪血浆氨基酸水平,降低尿素和氨浓度水平,有效提高母猪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样添加量复方黄芪超微粉效果优于普通散剂,但3%的添加量与5%的添加量无明显差异。因此,以3%作为添加量不仅效果较好,且能使成本较低。
胡军[4](2019)在《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生猪总产值接近1.3万亿,生猪存栏量居世界首位,近5年年均生猪出栏量约为7亿头。对仔猪实施早期断奶措施是集约化现代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措施具有提高栏舍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缩短生猪出栏时间和有利于防控母子传播性疾病等优点。然而仔猪早期断奶措施会从营养、环境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仔猪,加剧断奶应激的发生,引发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症状,继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甚至死亡。目前,仔猪教槽料中需要添加抗生素来防治早期断奶应激导致的腹泻。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禁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研发新型高效的益生菌制剂是减少饲用抗生素使用量的重要突破口。贵州从江香猪是一种中国地方猪,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和肉嫩味美等优良特性。本研究发现与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相比,从江香猪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那么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哪些特征?其变化规律是什么?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与从江香猪肠道内是否存在差异微生物可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抗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解析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基于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和微生物组学,利用从江香猪资源筛选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也探讨了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实施肠道菌群干预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与重要新资料。主要试验思路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贵州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1.通过细菌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两周内肠道细菌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肠道细菌alpha多样性显着降低,24种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而7种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revotella copri是从江香猪肠道内丰度最高的细菌。有17种肠道细菌(包括Lactobacillus coleohominis、Lactobacillusfrumenti、Eubacterium hallii Lactobacillus gasseri LA39等)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2.通过真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两周内肠道真菌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肠道真菌区系多样性变化不显着,2个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而4个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Kazachstania telluris是从江香猪肠道内丰度最高的真菌。有3种肠道真菌(Aspergillus sp.、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 和 Simplicillium sp.)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3.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t)预测肠道细菌区系功能,结果表明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其肠道细菌区系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消化吸收、多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B族维生素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显着增强,提示了猪肠道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对宿主的营养消化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研究发现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的腹泻程度显着低于长X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的腹泻程度,表明从江香猪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将从江香猪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肠道内可显着缓解其早期断奶腹泻程度,表明粪便微生物移植可传递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2.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alpha多样性、细菌区系的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 Cluster of Ortholog Genes(COG)代谢功能(基于PICRUSt预测)及其物种组成(门、纲、目、科和属水平)向从江香猪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特征转变,证明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可有效传递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3.通过比较粪便菌液灌服组和生理盐水灌服组仔猪粪便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筛选出5种与腹泻抗性相关的关键候选微生物(L.frumenti、L.gasseri LA39、Butyricicoccuspullicaecorum、E.hallii 和 Blautia hansenii)。4.动物验证试验结果表明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具有显着的抗腹泻功能,进一步分析表明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介导的腹泻抗性依赖于其分泌的gassericin A 细菌素。5.功能试验表明gassericin A可通过宿主Keratin 19(KRT19)蛋白结合在仔猪肠上皮细胞质膜上,并激活胞内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介导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导致环核苷酸水平下调,继而促进肠液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发生率。第三部分腹泻抗性相关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1.早期断奶前进行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并显着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的水平,表明L.frumenti可总体上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2.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增加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量,对仔猪肠道黏液蛋白基因表达和杯状细胞数量没有显着影响,可显着增加仔猪血清IgG、肠道sIgA水平和IFN-γ的水平,表明L.frumenti可增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和免疫屏障功能,但对化学屏障功能没有显着影响。3.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增加仔猪肠道有益微生物(L.frumenti、L.gasseri LA39、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和K.telluri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有害微生物(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和 Candida humilis)L.frumenti可增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微生物屏障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尤其细菌区系)发生了显着变化,P.copri和K.telluris分别是丰度最高的肠道细菌和真菌。一些微生物(包括L.coleohomimis、L.frumenti.E.hallii和L.gasseri LA39 等)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可能是潜在的有益微生物。2.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功能,作用机制为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分泌的gassericin A细菌素可通过与宿主KRT19蛋白互作结合在仔猪肠上皮细胞质膜上,促进肠液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总体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主要通过增强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免疫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屏障功能。
颜佳梦[5](2019)在《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褪黑素对断奶仔猪应激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正常断奶和氧化应激模型仔猪为试验对象,考察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生理生化参数、血浆游离氨基酸、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褪黑素在仔猪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缓解仔猪断奶应激提供新的思路。试验一 褪黑素对仔猪断奶应激的缓解作用试验选用12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或分别含2、5、10 mg/kg褪黑素的日粮。试验期14天。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显着增加了第7-14天仔猪的平均日增重,而降低了料肉比(P<0.05);添加2 mg/kg、5 mg/kg、10 mg/kg褪黑素对仔猪平均采食量和腹泻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2)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显着提高血清中GSH-Px活性、GLU和IgM含量,而降低血清MDA和BUN含量(P<0.05)。褪黑素显着增加血浆Ser含量(P<0.05),而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3)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显着增加了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而降低了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P<0.05);褪黑素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中MnSOD、CuZnSOD mRNA表达水平以及回肠和结肠中IL-4、IL-17mRNA表达水平,而降低了回肠中IL-6和结肠中IL-1βmRNA表达水平(P<0.05)。(4)日粮添加2 mg/kg的褪黑素对回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区系的α多样性没有显着影响,在界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也没有改变微生物区系优势菌群的组成(P>0.05)。试验二 褪黑素对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仔猪的调控研究试验选用32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以及基础日粮+2 mg/kg褪黑素,试验第14天,按8 mg/kg BW腹腔注射敌草快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继续饲养7天,检测仔猪生长性能、生理生化参数、血浆氨基酸、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指标等。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褪黑素显着增加了仔猪第7-14天的平均日增重(P<0.05);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显着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而褪黑素能显着增加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P<0.05)。(2)敌草快显着降低了血清CAT和SOD活性,而增加了MDA含量(P<0.05);添加褪黑素可提高仔猪CAT和SOD活性,而降低MDA含量,褪黑素和敌草快对SOD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P<0.05)。敌草快显着增加了仔猪血清中ALB、AST、GLU的含量,而降低了血清中IgM的含量(P<0.05);添加褪黑素可显着提高仔猪血清IgM含量以及敌草快处理仔猪血清AST含量,而降低血清BUN的含量。褪黑素和敌草快对血清AST含量存在显着的交互影响作用(P>0.05)。(3)敌草快显着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增加了隐窝深度;而添加褪黑素可显着增加仔猪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降低隐窝深度(P<0.05)。敌草快显着降低了回肠中CuZnSOD、GPx1和GPx4 mRNA表达水平,而添加褪黑素显着提高了空肠、回肠和结肠MnSOD以及结肠中CuZnSOD mRNA表达水平(P<0.05)。褪黑素和敌草快对空肠中MnSOD和结肠GPx4 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敌草快诱导空肠IL-17 mRNA表达升高,回肠IL-4和结肠IL-10的mRNA表达下降,而添加褪黑素显着提高了回肠IL-4以及结肠IL-17和IL-10 mRNA表达水平(P<0.05);褪黑素和敌草快对空肠IL-10、回肠IL-4以及结肠IL-6、IL-17、IL-10、IL-1βmRNA表达均具有显着的互作效应(P<0.05)。(4)在敌草快诱导的氧化应激仔猪中,添加褪黑素没有增加回肠微生物的α多样性(P>0.05),但改变了纲目科属四个水平的微生物丰度(P<0.05)。上述结果提示,日粮添加2 mg/kg褪黑素提高正常断奶仔猪和敌草快诱导氧化应激仔猪的生长性能,改善机体代谢和肠道形态结构,通过调控肠道免疫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从而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和氧化应激损伤。
邢帅[6](2018)在《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感染大肠杆菌后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以及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减轻大肠杆菌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及在饲粮当中添加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试验选取(21±2)日龄健康“东北民猪×巴克夏”断奶仔猪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有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了0.05%的丁酸梭菌的饲粮。试验为期14d,第14d时断料不断水,并采血进行检测。结果:丁酸梭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提高,差异显着(P<0.05);血小板数目增加,差异显着(P<0.05);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肌酐、尿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试验二,结合上一章试验进行到14d时进行断料不断水处理,将基础饲粮组和丁酸梭菌组各分为两组,并将各自其中一组进行攻毒大肠杆菌,即把断奶仔猪20头,分为4组,每组5头仔猪,标记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和试验Ⅰ组为基础饲粮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为丁酸梭菌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攻毒大肠杆菌。24 h后进行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检测。随后屠宰仔猪采取肝脏,保存待测。结果:应激指标,乳酸脱氢酶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肌酸激酶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显着(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降低,差异显着(P<0.05);血清抗氧化能力,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下降,差异显着(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下降极其显着(P<0.01)。试验Ⅰ组与对照组、试验Ⅲ组相比过氧化氢酶上升,差异显着(P<0.05);肝脏抗氧化能力,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肝)下降,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肝)升高,差异极其显着(P<0.01)。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肝)下降,差异显着(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显着(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显着(P<0.05)。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升高差异显着(P<0.05);氧化应激通路关键基因表达,ERK1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NF-κB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降低差异显着(P<0.05)。综上可知,在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其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引起的应激在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氧化应激血清抗氧化酶、肝脏抗氧化酶、肝脏(GPX1、GPX4、CuZnSOD)相关基因表达以及氧化应激通路关键分子(ERK1和NF-κB)表达上对仔猪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这说明丁酸梭菌对仔猪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仔猪攻毒大肠杆菌后产生的应激反应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张秀[7](2017)在《三种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猪圆环病毒病广泛流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当前养猪业影响仔猪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疫苗免疫是防控猪圆环病毒病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基于圆环病毒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和全病毒灭活疫苗可以对圆环病毒感染提供有效的保护。本试验的目的是调查泸州地区圆环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和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泸州地区规模化猪场筛选出性价比最佳的圆环病毒疫苗奠定基础,取得如下成果:1.泸州市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采集泸州市6个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期、猪瘟一免前、猪瘟二免前、120日龄、180日龄等阶段共480份血清。使用PCR方法和商品化PCV-2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PCV-2病原和PCV-2抗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病原平均阳性率为45%,未免疫圆环病毒疫苗猪场阳性率高于免疫猪场20%以上,从各个阶段来看,种猪哺乳期阳性率最高43%,仔猪在120日龄检出率最高为70%。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总体PCV-2抗体阳性率为89%,后备母猪阳性率为100%,经产母猪各个阶段阳性率均高于85%。仔猪随着日龄增长阳性率先下降后快速上升,180日龄阳性率均100%。综上所述:泸州市规模化养猪场为PCV-2严重感染区域。2.圆环病毒疫苗的效益分析目前市面上主要销售的猪圆环疫苗种类为:进口基因工程圆环疫苗(V1)、国产基因工程圆环疫苗(V2)、国产全病毒灭活圆环疫苗(V3)。本研究在感染严重和无感染压力的猪场选择同日出生,体重接近的仔猪各400头,100头/组,21日龄13组分别肌肉注射V1、V2、V3疫苗,1头份/头,第四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4)。分别记录免疫后副反应,测定血清学变化规律,日增重,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免疫后均无严重副反应,血清抗体阳性率均在180日龄到达100%,V1疫苗组日增重显着高于其他组2030g/d(P<0.05),免疫V1疫苗组投入产出比最高。3.圆环病毒疫苗对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择后备母猪和第三胎母猪各120头,30头/组,13组肌肉注射V1、V2、V3疫苗,1头份/头,第四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统计窝均总仔,健仔,无效仔,初生重等数据。结果表明:V1疫苗对后备母猪窝均总仔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V1疫苗组窝均健仔数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初生重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组二胎母猪淘汰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经产母猪三种疫苗与对照组窝均总仔差异不显着(P>0.05),窝均健仔免疫圆环疫苗组和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窝均健仔平均高1头以上,对照组窝均无效仔极显着高于其它三组(P<0.01),对照组窝均无效仔高1头以上,初生重差异不显着(P>0.05)。V1疫苗能有效提高种猪的窝均健仔数,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
平伟强[8](2017)在《Ala-Gln和MOS对仔猪断奶应激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结构、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指导Ala-Gln和MOS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62头胎次、体重相近(5.5±0.5 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处理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0.10%MOS、0.20%MOS、0.15%Ala-Gln、0.10%MOS+0.15%Ala-Gln、0.20%MOS+0.15%Ala-Gln、0.30%Ala-Gln、0.10%MOS+0.30%Ala-Gln、0.20%MOS+0.30%Ala-Gln,试验期28天。观察并记录每一天仔猪数、投料量、剩料量以及腹泻情况,淘汰和死亡仔猪及时称重并做好记录。试验第1天、14天、28天清晨对仔猪进行空腹称重,并记录每个重复相应的饲料消耗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日增重(ADG)、料重比(F/G)和腹泻率。结果显示:⑴2135日龄,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显着降低断奶应激仔猪料重比(P<0.05),3549日龄,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显着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断奶仔猪料重比(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15%Ala-Gln、0.20%MOS+0.30%Ala-Gln显着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⑵MOS和Ala-Gln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无互作效应。⑶3549日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20%MOS+0.15%Ala-Gln、0.20%MOS+0.30%Ala-Gln显着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P<0.05)。综上所述,MOS和Ala-Gln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本试验结果显示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饲喂仔猪效果最佳。试验二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2头胎次、体重相近(5.5±0.5 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处理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0.10%MOS、0.20%MOS、0.15%Ala-Gln、0.10%MOS+0.15%Ala-Gln、0.20%MOS+0.15%Ala-Gln、0.30%Ala-Gln、0.10%MOS+0.30%Ala-Gln、0.20%MOS+0.30%Ala-Gln,试验期28天。于试验第14天、28天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头仔猪屠宰,剪取其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经HE染色观察其绒毛形态结构,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空肠绒毛超微结构,取盲肠内容物测定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取空肠黏膜测定粘膜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⑴2135日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30%Ala-Gln显着提高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15%Ala-Gln显着提高空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显着提高回肠的绒毛高度、降低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提高了十二指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⑵3549日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30%Ala-Gln组显着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组显着提高空肠绒毛高度、降低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15%Ala-Gln显着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15%Ala-Gln组显着提高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⑶3549日龄,MOS和Ala-Gln存在互作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⑷各试验组相对对照组仔猪空肠微绒毛较长、整齐、密集,尤其是在饲粮中添加0.10%MOS+0.15%Ala-Gln组,3549日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空肠微绒毛较长、整齐、密集。⑸35、49日龄,试验组粘膜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MOS和Ala-Gln对断奶仔猪的肠道绒毛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改善空肠微绒毛结构,促进空肠粘膜Occludin蛋白表达,并且MOS和Ala-Gln对肠道绒毛形态结构有互作效应。试验三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62头胎次、体重相近(5.5±0.5 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他处理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0.10%MOS、0.20%MOS、0.15%Ala-Gln、0.10%MOS+0.15%Ala-Gln、0.20%MOS+0.15%Ala-Gln、0.30%Ala-Gln、0.10%MOS+0.30%Ala-Gln、0.20%MOS+0.30%Ala-Gln,试验期28天。于试验第14天、28天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头仔猪静脉采血810 ml,经过离心机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活性。结果显示:⑴2135日龄仔猪,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30%Ala-Gln组显着提高断奶仔猪SOD、GSH-PX活力(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0.30%Ala-Gln显着提高断奶仔猪血清TP的含量,ALT和AST活性,降低COR含量(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15%Ala-Gln显着降低断奶仔猪中血清COR含量(P<0.05)。⑵3549日龄,基础饲粮中添加0.20%MOS显着提高血清中AST活性(P<0.05),基础饲粮中添加0.10%MOS+0.15%Ala-Gln显着降低血清中COR的含量(P<0.05)。
许亚非,陈威,王辉霞[9](2017)在《仔猪断奶综合症的防治要点》文中研究指明仔猪在断奶之后,其生理及心理会发生巨大变化,易发生仔猪断奶综合症,防治要根据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性的做好营养调节和治疗等工作。
邓继学[10](2016)在《断奶仔猪易发病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容易发生仔猪腹泻病、仔猪低血糖症、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等疾病,需要加强管理,避免应激反应发生。做好环境保暖、卫生消毒工作,饲喂易消化的营养全面的饲料,按程序做好各种免疫疫苗的接种工作。
二、断奶仔猪应激反应综合症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断奶仔猪应激反应综合症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仔猪断奶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表现 |
2 发生原因 |
3 防治要点 |
3.1 做好营养的搭配 |
3.2 减轻应激影响 |
3.3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
3.4 做好病菌感染的防治 |
4 结束语 |
(2)规模化猪场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发生的因素 |
1.1 病原性因素 |
1.2 心理因素 |
1.3 营养因素 |
1.4 环境因素 |
2 防治措施 |
2.1 母子培育 |
2.2 提高免疫能力 |
2.2.1 接种疫苗 |
2.2.2 药物使用 |
2.2.3 隔离治疗 |
2.3 加强饲料营养 |
2.4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
3 结语 |
(3)预防母猪疲劳综合症复方黄芪超微粉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SFS的表现及其在生产中的危害 |
2 SFS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2.1 诱发母猪疲劳综合症的遗传因素 |
2.1.1 原种猪遗传的不良基因 |
2.1.2 近亲繁殖诱发仔猪机能退化 |
2.1.3 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 |
2.2 内分泌及生殖器官病理因素对SFS的影响 |
2.2.1 原发性因素 |
2.2.2 继发性因素 |
2.3 饲养管理因素 |
2.3.1 营养因素 |
2.3.2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
2.3.3 管理方式因素 |
2.4 药物因素 |
3 SFS的综合防治 |
3.1 加强品种选育,做好种源净化 |
3.1.1 对原种猪进行科学的选种选配 |
3.1.2 做好带毒种猪的净化 |
3.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
3.2.1 控制“适度规模”,提高单产水平 |
3.2.2 适宜的营养标准 |
3.2.3 科学的管理措施 |
4 中药超微粉的研究 |
4.1 中药超微粉的特点 |
4.1.1 粒径小 |
4.1.2 生物利用度高 |
4.1.3 安全性高 |
4.2 中药超微粉的临床应用 |
5 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复方黄芪超微粉的制备及物理性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1.1 试验药材及材料 |
1.1.2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复方黄芪超微粉的制备 |
1.2.2 不同粉体粒径测定 |
1.2.3 不同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
1.2.4 不同粉体流动性的测定 |
1.2.5 不同粉体吸湿性的测定 |
2.结果和分析 |
2.1 粒径和比表面积分析结果 |
2.2 流动性测定结果 |
2.3 吸湿性测定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HPLC测定超微粉黄芪甲苷含量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1.1 试验材料 |
1.1.2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色谱条件 |
1.2.2 溶液的制备 |
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1.2.4 精密度试验 |
1.2.5 重现性试验 |
1.2.6 回收率试验 |
1.2.7 含量测定 |
2.结果和分析 |
2.1 各种物质的HPLC图 |
2.2 标准曲线结果 |
2.3 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试验结果 |
2.4 含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复方黄芪超微粉对SFS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1.1 试验药材及材料 |
1.1.2 试验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2.2 试验饲粮 |
1.2.3 饲养管理及样品采集 |
1.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2.5 数据处理 |
2 结果和分析 |
2.1 复方黄芪超微粉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复方黄芪超微粉对母猪血浆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
2.3 复方黄芪超微粉对母猪血浆尿素浓度和氨浓度的影响 |
2.4 对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含量的影响 |
2.5 对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的影响 |
2.6 对母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M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体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仔猪早期断奶措施的优缺点 |
2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和功能 |
2.1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
2.2 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
2.3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
3 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3.1 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定义、步骤和应用 |
3.2 猪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潜力及注意事项 |
4 益生菌制剂 |
4.1 益生菌制剂的定义及分类 |
4.2 益生菌制剂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
4.3 益生菌制剂防治腹泻的研究进展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贵州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从江香猪肠道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测序数据分析 |
3.2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
3.3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细菌区系物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
3.4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真菌区系物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
3.5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细菌区系功能的变化规律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贵州从江香猪比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有更强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 |
3.2 将从江香猪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长×大二元杂交仔猪肠道内可显着缓解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腹泻程度 |
3.3 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深度分析 |
3.4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和alpha多样性发生转变 |
3.5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细菌区系的COG和KEGG代谢功能发生转变 |
3.6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细菌区系的物种组成(门、纲、目、科和属水平)发生转变 |
3.7 微生物种水平分析筛选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 |
3.8 灌服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可显着缓解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程度 |
3.9 Gassericin A对于L.gasseri LA39介导的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是必需的 |
3.10 Gassericin A可结合在早期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和IPEC-J2细胞质膜上 |
3.11 Gassericin A处理可显着增加IPEC-J2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 |
3.12 Gassericin A可显着增加早期断奶仔猪和无菌小鼠的空肠上皮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 |
3.13 Gassericin A通过与IPEC-J2细胞质膜上的KRT19蛋白互作来调节肠液分泌与吸收 |
3.14 Gassericin A通过激活细胞内mTOR介导的PDEs活性来调节IPEC-J2细胞的肠液吸收和分泌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腹泻抗性相关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灌服 L.frumenti可显着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
3.2 L.frumenti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物理、化学和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 L.frumenti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5)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问题的由来 |
2 文献综述 |
2.1 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 |
2.1.1 褪黑素的合成 |
2.1.2 褪黑素的分泌与代谢 |
2.2 褪黑素的功能 |
2.3.1 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 |
2.3.2 褪黑素的免疫调节功能 |
2.3.3 褪黑素与肠道微生物 |
2.3 褪黑素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 |
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1.2 饲养管理 |
1.3 样品采集 |
2 检测指标 |
2.1 生长性能 |
2.2 腹泻率 |
2.3 血清抗氧化指标 |
2.4 血清生化指标 |
2.5 血浆游离氨基酸 |
2.6 肠道组织形态 |
2.7 荧光定量 |
2.8 肠道微生物测序 |
2.8.1 肠道内容物样品DNA提取 |
2.8.2 DNA样品质量检测与16s测序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长性能 |
4.2 腹泻率 |
4.3 血清抗氧化指标 |
4.4 血清生化指标 |
4.5 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 |
4.6 肠道形态学结构 |
4.7 肠道抗氧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
4.8 断奶仔猪回肠和结肠微生物 |
4.8.1 Alpha多样性指数间差异分析 |
4.8.2 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组间差异物种分析 |
5 讨论 |
6 小结 |
试验二褪黑素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1.2 建立氧化应激模型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 |
2 检测指标 |
2.1 生长性能指标 |
2.2 血清抗氧化指标 |
2.3 血清生化指标 |
2.4 血浆游离氨基酸 |
2.5 肠道组织形态 |
2.7 荧光定量 |
2.8 肠道微生物测序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 |
4.2 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 |
4.3 氧化应激仔猪血清生化 |
4.4 氧化应激仔猪血浆游离氨基酸 |
4.5 氧化应激仔猪肠道形态学 |
4.6 氧化应激仔猪肠道中抗氧化、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4.6.1 氧化应激仔猪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 |
4.6.2 氧化应激仔猪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
4.7 氧化应激断奶仔猪回肠微生物 |
4.7.1 Alpha多样性指数间差异分析 |
4.7.2 在各分类下差异微生物分析情况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创新与问题 |
1 全文结论 |
2 创新与问题 |
2.1 创新 |
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面临的挑战 |
1.1.1 药物残留 |
1.1.2 耐药性 |
1.2 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出路选择 |
1.2.1 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
1.2.2 加紧研发抗生素替代品 |
1.3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
1.3.1 酸化剂 |
1.3.2 抗菌肽 |
1.3.3 植物提取物 |
1.3.4 微生态制剂 |
1.4 丁酸梭菌的研究进展 |
1.4.1 丁酸梭菌的概述 |
1.4.2 丁酸梭菌的生理功能 |
1.4.3 丁酸梭菌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现状 |
1.5 仔猪应激 |
1.5.1 应激发生的原因 |
1.5.2 仔猪应激的表现 |
1.6 仔猪大肠杆菌病 |
1.6.1 发病原因 |
1.6.2 临床症状 |
1.6.3 预防 |
1.7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丁酸梭菌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设计 |
2.3 检测指标 |
2.4 检测方法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6.2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常规的影响 |
2.6.3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的影响 |
2.6.4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
2.7 讨论 |
2.7.1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7.2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常规的影响 |
2.7.3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的影响 |
2.7.4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
2.8 小结 |
第三章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诱导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丁酸梭菌制剂和基础日粮 |
3.1.2 试验动物 |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 试验设计 |
3.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3.1 检测指标 |
3.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3.3 断奶仔猪肝脏相关基因表达试验方法 |
3.4 数据统计分析 |
3.5 结果 |
3.5.1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应激水平的影响 |
3.5.2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5.3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5.4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5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氧化应激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 讨论 |
3.6.1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应激水平的影响 |
3.6.2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6.3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4 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氧化应激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引物列表 |
附录二 实验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7)三种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
1.1 猪圆环病毒的发现史 |
1.2 病原学 |
1.2.1 病毒分类 |
1.2.2 病毒结构及理化特性 |
1.3 流行病学 |
1.3.1 猪圆环病毒全球流行情况 |
1.3.2 传播途径 |
1.3.3 易感动物 |
1.4 致病机理 |
1.5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1.5.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
1.5.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症(PDNS) |
1.5.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 |
1.5.4 种猪繁殖障碍 |
1.5.5 先天性震颤(CT) |
1.5.6 肉芽肿性肠炎 |
1.5.7 渗出性表皮炎 |
1.6 国内外疫苗发展情况 |
1.6.1 全病毒灭活疫苗 |
1.6.2 亚单位疫苗 |
1.6.3 新型联合疫苗的开发应用 |
1.7 国内外免疫方案实施情况 |
第二章 泸州市PCV-2流行病学调查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2 试验猪场背景 |
2.2.3 样本采集、血清制备和抗体检测 |
2.2.4 阳性模板、DNA提取和扩增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病原学检测结果 |
2.3.2 血清学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2.4.1 母源抗体与猪圆环病毒疫苗接种时间的关系 |
2.4.2 不同阶段血清阳性率差异较大 |
2.4.3 不同场不同阶段病毒感染差异较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PCV-2感染压力下三种PCV-2疫苗仔猪免疫效益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仪器与设备 |
3.1.2 猪场背景、试验分组和免疫方式 |
3.1.3 疫苗 |
3.1.4 临床观察 |
3.1.5 病原和血清学检测 |
3.1.6 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免疫后副反应观察 |
3.2.2 血清抽样检测结果 |
3.2.3 猪圆环病毒临床案例 |
3.2.4 不同感染压力下三种不同PCV-2疫苗对仔猪生长性能影响 |
3.3 讨论 |
3.3.1 免疫效果与感染状态密切切相关 |
3.3.2 疫苗免疫改变血清抗体变化趋势 |
3.3.3 不同PCV-2疫苗免疫效果不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种PCV-2疫苗对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和设备 |
4.1.2 疫苗 |
4.1.3 猪场背景、试验分组和免疫方案 |
4.1.4 免疫后副反应观察 |
4.1.5 饲养管理 |
4.1.6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副反应 |
4.2.2 三种PCV-2疫苗免疫后备母猪对其生产性能影响 |
4.2.3 三种PCV-2疫苗免疫经产母猪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后备母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对其生产性能影响 |
4.3.2 经产母猪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Ala-Gln和MOS对仔猪断奶应激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如何调节仔猪断奶应激 |
2.2 谷氨酰胺以及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仔猪断奶应激的调节作用 |
2.3 甘露寡糖对仔猪断奶应激的调节作用 |
2.4 研究思路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腹泻率的影响 |
3.2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腹泻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MOS和Ala-Gln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MOS和Ala-Gln对断奶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试验二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形态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2.2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空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
2.3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空肠粘膜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盲肠内容物菌群的影响 |
3 讨论 |
3.1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 |
3.2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三 Ala-Gln和MOS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与分组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本研究的总体结论、创新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 总体结论 |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仔猪断奶综合症的防治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仔猪断奶综合症的表现 |
2 断奶综合症的发生原因 |
3 仔猪断奶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
3.1 做好营养调节工作 |
3.2 减轻仔猪的应激影响 |
3.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
3.4 做好综合治疗工作 |
4 小结 |
(10)断奶仔猪易发病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仔猪断奶后易发生的病症 |
1.1 断奶仔猪腹泻病 |
1.2 断奶仔猪低血糖症 |
1.3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 |
2 发病原因 |
2.1 饲喂不当 |
2.2 饲喂管理不当 |
2.3 环境和气候的突变 |
2.4 并发或继发感染 |
3 防治措施 |
3.1 加强管理, 避免应激反应发生 |
3.2 加强猪舍清洁、消毒灭源工作 |
3.3 定时定量喂食 |
3.4 猪免疫接种工作的完成 |
4 结语 |
四、断奶仔猪应激反应综合症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仔猪断奶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J]. 李继堂,梁淑娟,于向东. 兽医导刊, 2021(05)
- [2]规模化猪场仔猪断奶应激综合症的防治[J]. 伏秀阁. 畜禽业, 2020(09)
- [3]预防母猪疲劳综合症复方黄芪超微粉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赵芳.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胡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5]褪黑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颜佳梦.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6]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 邢帅.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7]三种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D]. 张秀.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8]Ala-Gln和MOS对仔猪断奶应激的调节作用[D]. 平伟强.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 [9]仔猪断奶综合症的防治要点[J]. 许亚非,陈威,王辉霞. 吉林畜牧兽医, 2017(04)
- [10]断奶仔猪易发病与防治对策[J]. 邓继学. 中国畜禽种业,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