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必要性

一、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宗林[1](2021)在《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去家族化与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家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境,其中经营管理方面的困难对于家族企业的长期发展影响颇深。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对于企业管理者市场敏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常常出现继任者能力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相关的问题,引入职业经理人或许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可以说,职业经理人是家族企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学者对于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引入的动因和风险、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的融合以及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对引入职业经理人后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去家族化与财务绩效变化的角度展开研究。选取恒大集团作为研究案例,是因为恒大集团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引入职业经理人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恒大集团经过引入职业经理人去家族化的过程,使得恒大集团在2009年成功上市。通过对恒大集团去家族化案例的分析,去家族化后的恒大集团在财务绩效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恒大集团去家族化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家族企业来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去家族化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问题也带给其他家族企业警示作用。

刘恒[2](2020)在《G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创新和科学论断,把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的序幕。混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着眼于我国混改的实际过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百家争鸣”总结出一套基本经验,混改取得了巨大进步。从混改的进度来看,央企混改的数量覆盖面有了较大突破,但地方国企混改进度滞后,2019年至2020年进入提速期。从混改的质量来说,大部分国企混改目前只实现了“形式上的混”,成效难以显现,离公众预期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混改将从推数量转变为提质量,从“怎么混”进入“怎么改”的换挡期。本文第一章,纵向介绍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历史沿革,简要概述国外重点国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情况,阐释了与混合所有制相关的产权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总结归纳了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第二章,聚焦广东省国资委旗下的一家三级国有独资物业管理行业G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情况,分析其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的;第三章,选取中国建材、东航物流、特发物业三家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在剖析它们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内外部环境等维度建立与G公司的关联度比较,参考他们的成功经验;第四章,论述相关理论在G公司的运用,介绍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混改模型,通过运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G公司的混改模式,并提出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第五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G公司混改方案,明确其混改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从股权结构设置、引入战略投资者、设计员工持股方案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维度建立G公司的混改模型。本文通过对我国混合所有制问题的研究,聚焦G公司的基本情况,明确其混改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混改方案,推动其优化资本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G公司成功打造标杆企业,对其他同质同类的国有企业混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禹坤[3](2020)在《ZH非地产央企内物业公司外部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叶筱舟[4](2020)在《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与股权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越来越丰富,上市公司的股票显现出很强的流动性,公司的股权结构逐渐由集中制向分散化蔓延。在融资过程中,企业创始人的股权常常会被稀释,随之而来的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早已屡见不鲜。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案例是近几年资本市场上持续时间较长、业界关注较多的控制权争夺案例,同时是为数不多的港股房企收购A股房企的同行业控制权争夺案例。案例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控制权概念、控制权争夺动因、股权结构对控制权的影响及反收购策略的研究,并对文献作简要评述,发现现有文献资料对控制权争夺案例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控制权争夺带来的经济后果、市场反应等,少有文献将控制权争夺与股权结构结合研究。继而对控制权、一致行动人、要约收购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博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等基本理论,奠定本文分析部分的理论基石。其次对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案例进行介绍。首先介绍了案例主体公司及争夺发生的原因,接着从进攻方和防御方两侧,按时间顺序对案例过程进行回顾。融创中国通过购买股份和争夺董事会席位进行进攻,金科股份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筹划重组停牌、增加一致行动人、提高公司偿债风险、回购注销股票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进行抵御。接着对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的动因进行分析,并从股票价格、经营业绩和公司治理三方面分析控制权争夺的后果。最后以股权结构为纽带,总结金科股份股权结构的历史变化,在对万科公司控制权争夺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金科股份股权结构优化建议。最后,总结了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的案例启示。如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目光要放长远,要设置好公司章程中的控制权防御条款、吸引外部投资者时要做好尽职调查等,以期为其他房企进行并购整合提供借鉴。

朱少辉[5](2020)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研究 ——以F投发集团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我国地方城市发展建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但是也带了政府隐形债务规模过大的潜在金融风险。为了缓解因平台融资造成的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全面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和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使得投融资平台的转型改革在当前时期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以安徽省F投发集团为例,从政府管理、债务与融资、投资经营、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借鉴其他投融资平台的转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F投发集团的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对策,以使其能够继续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对F投发集团存在定位不准确、融资管理缺乏统筹规划、项目建设缺乏制度约束、偿债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F投发集团在债务和融资方面集团存在债务规模大、风险高,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难度加大等问题,投资经营方面集团存在资产运营效率低且收益少、投资风险大、资产质量低等问题,而集团管理中存在与政府关系不清、体制机制僵化、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F投发集团为例提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对策。首先地方政府则应放松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政企分开,维护其市场主体地位,强力推动债务化解,加大优质资产注入和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其次,在债务和融资方面,投融资平台应积极化解存量债务,降低债务风险,整合资产资源,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投资经营方面,应强化现有业务、发展新兴业务,增强业务盈利能力,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运营效率,并在不新增政府隐形债务前提下合规承接政府项目;内部管理方面,应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控,对子公司进行分类管理考核,推进人事改革,引入职业经理人,强化人才队伍。通过综合施策,希望能加快推动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使其继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施润[6](2017)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的立法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本质,是业主为行使区分所有权之共同管理权的便利而设立的管理工具。但业主拥有资金所有权,并不代表业主必须进行自主管理。在业主管理能力有限的现实背景下,立法并未将增强业主管理能力作为重点,而是希望通过政府代管专项维修资金、物业服务企业代管维修事务转移业主的共同管理责任,但问题是,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事务虽然被转移,但住宅小区建筑物维护保养的长期风险并未转移,建筑物维护管理责任是住宅小区业主难以逃避的责任。对于政府行政机关代管专项维修资金的模式而言,政府作为外在行政力量,难以深入住宅小区了解建筑物维护保养现状,难以确定专项维修资金的提取是否为资金滥用,也难以介入小区微观治理过程,难以在专项维修资金决策使用过程中平衡各方主体利益。因此,政府行政机关往往倾向于牺牲资金使用的便捷效率而设置重重管理手续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但由于业主难以监督政府管理权力的正当行使,以致曝光出全国归集5000亿专项维修资金,却在制度体系外暗自保值增值等丑闻1,政府代管所出现的挪用、贪污等管理漏洞,证明政府代管体系下资金安全性实难保障,政府代管模式受到来自于资金安全性、资金使用效率性两方面的质疑。此外,长久习惯于政府代管,以至于许多业主认为,住宅建筑物老旧的维修管理责任在政府,从而出现老旧小区的维修维护难题,更难以形成业主积极维护管理小区共有部分的责任意识。因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的立法设计,其基本出发点应当从如何转移业主管理责任的立法思路转变到为业主自管责任的履行提供完善制度保障的立法思路。在具体制度设置上,应当通过设置激励机制,便利于业主履行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责任,增强业主自主治理能力,促进住宅小区的保值增值。在立法目标上,应以促进实现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在此过程中注重管理权力的合法控制,以维护资金安全。对于业主自管模式下的专项维修资金立法,首要的问题就是制度模式设计的问题,必须强调住宅小区业主自管责任的履行和必要的政府监管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在立法思路上,一方面,在住宅小区共有范围不明、业主组织难以成立、业主知情权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业主履行自管责任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有精英业主勇于维护业主集体利益,但没有制度化的设计和保障,精英业主也难以承担重大责任压力。因此,必须为全体业主承担自管责任奠定基础,扫清制度障碍。在现阶段,有积极意义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构建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促进住宅小区的一体化保护;完善业主公约制度,以明确业主对于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责任;明确小区应当设置业主组织的制度,并构建互利合作、沟通互信的参与表决机制;最后,构建业主共同利益的救济维护机制,保护业主个体为共同利益进行权利救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必要的政府监管则又是促进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秩序良好运行所必须的条件。在监管理念上,政府监管是一种“有限干预”,容许业主自主管理资金过程中形成各种有效模式;政府监管是一种“有效干预”,干预的目的是形成有效率的业主自主治理,克服业主组织等资金治理主体在资金运营过程中的权威性不足和效率低下等弊病。在监管的具体措施方面,政府应当制定必要的小区自治扶持计划、培育第三方社会机构(如业主协会、维修事务评估机构、物业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制定基于特定项目的财政支援计划等。因此,必要的政府监管包含了支持援助及秩序规制的双重含义。业主自管模式下专项维修资金立法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制度的整体构建。首先在于构建什么样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主体制度。当前形势下,由物业企业主导的“垄断式”商业治理结构支配小区治理,将专项维修资金交由物业企业主导,则资金失控危险极高,物业服务企业代签名、假签名的案例即为证明。建立业主团体组织,以小区的组织化代替单个业主对外联络的个体契约化,同时考虑大型小区的现实需求,以建立真正紧密连接的业主共同利益维护机制,此为制度构建的上策。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有利于业主积极履行管理责任的表决机制和参与制度,构建业主组织的法治化管理机制。其次,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与续筹、使用、保值增值三大制度,分别对应了实践过程中的“归集续筹难”、“使用难”、“保值增值难”三大难题,因此也是论文着力解决的问题。排除将问题归结于民众素质、文化传统等视角,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从制度设立的依据、公共性参与的权利保障、到立法的科学性、立法制度的完备性等均存在重大缺陷,以至于“三难”问题并非单一制度规定或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但归集到一点,解决的总体方案在于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性、使用过程中的真正民主参与,合理划分针对特定情形的特定使用程序。在此,立法应当充分重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业主权利保障的重要意义。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难”是“三难”的核心,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真正促使“归集续筹难”、“保值增值难”问题的解决。最后,专项维修资金自治与监管的整体秩序建构,只是刚刚塑造了一个自治型小区和小区型公共收益制度的雏形。未来,作为小区的基础收益制度,其来源应当更加丰富、并通过金融化运作保值增值,在这一过程中,小区公共治理结构也更加完善。一个建基于住宅小区的民主治理机制和小区型公共资金体制模式将逐渐形成。它将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绝不是生成于政府的单方面行政管控,而是来源于基层治理的整体机制设置。社会财政,也绝不仅仅单是国家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也包括小区自治型资金管理制度。在最终意义上,良好的小区治理才是良好国家治理的根本来源,二者是紧密的整体。除导论外,论文主体共七章。前三章着重于阐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的理论基础,从历史与域外经验、自管责任的立法激励、政府监管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理论梳理。后四章着重于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从主体组织制度、归集续筹制度、使用支出制度、资金的金融化治理等方面进行全面阐释。第一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的历史演进与域外考察。首先,本章探究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脉络,展示出政府强力推进与个人私权意识觉醒在制度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剖析专项维修资金的制度属性,指出将专项维修资金的性质定位于资金而非基金,主要是我国住宅小区的治理实际所决定,但同时,政府代管模式也逐渐显现出政府在过度介入社会微观事务后的弊端。再次,本文结合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关住宅公共部分维修的相关立法和管理模式,指出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是国际立法的主流趋势,相关立法应当着重于构建业主自管的制度体系,激励业主积极担当自管责任,但同时,政府必要的监督与协助义务也是制度得以良好运行的保障。第二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业主自管责任本章主要解决为什么要由业主自管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专项维修资金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构建业主积极履行自管责任的立法激励等理论问题。首先,本章认为,在业主自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立法着力于转移业主自管专项维修资金的事务,但无论是政府代管还是物业代修,业主均无法免除最终责任后果。其次,从区分所有权理论、政府逐步退出微观管理事务的改革、业主自管模式改革的可行性等各方面讲,业主自管模式都具有现实可行性。再次,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如何激励业主履行积极管理义务。为此,在理论上需要改革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为业主的小区共有权确定权利边界;在制度上则需要通过业主组织、业主公约、参与表决机制、救济机制的改革,建立业主为共有利益而担责的制度基础。第三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的政府监管本章主要回答业主自管模式是否需要政府监管、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政府如何监管业主自管专项维修资金的行为等问题。首先,业主自管行为存在权利滥用的风险,同时容易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些弊病都决定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但政府监管行为亦存在其必要的干预限度,应当确立政府监管的法定原则、有限干预和顺势而为的原则、服务与扶助的原则等。政府监管不是制约与限制,而是以合法性监督为前提,扶持不具有治理能力的自管主体,同时对资金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有效模式进行优化。在监管的过程中注重监管目标、时机、监管对象等监管具体规则的选择,较为完善的监管法治体系应当涵盖业主自管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资金的归集与续筹、资金的使用和工程维修等各方面。第四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组织的法律构建业主大会是最核心的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组织。健全而良好运行的业主大会制度及业主委员会职责的依法行使,是专项维修资金能够实现业主自管的关键。本章从我国小区治理的现实出发,论证从物业服务企业所主导的垄断式小区商业治理结构向业主组织主导的小区公共治理结构转型是历史必然。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考虑我国住宅小区大型化的现状及对外联络的便利性,规范政府机构的指导行为,设置楼宇业主委员会制度、建立有关业主委员会的规则监督体系,保障业主知情权。制度建构中着重强调两个方面,其一,应注重小区规约立法机构的设立,以小区的法治化治理实现对业主组织的监督。其二,业主自管组织的法人化对于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管理、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但同时应吸取各国经验,有效解决业主自管组织的对外责任承担问题。第五章,自管模式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与续筹归集与续筹是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前提。现行立法采政府强制归集代管模式,业主组织没有自主归集权,未来要建立业主自治归集模式,必须首先完善小区控制权的转移制度,在确立业主组织法人地位基础上建立适合于住宅小区的业主强制归集义务制度和业主成员责任制度。在其他方面,首先,立法应放松不必要的监管,保障业主对于专户管理银行的选择权;除设置业主账户外,应根据“受益原则”设置共有统筹账户。其次,现行立法在归集依据、归集主体确定、老旧小区专项维修资金补建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疏漏,亟需改进;再次,续筹问题除着重于法律规则的完善,也应根据我国住宅小区业主共有收益来源广泛的特点,建立小区公共收益补充专项维修资金的具体制度规则。第六章,自管模式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法律问题支出使用问题是专项维修资金的核心问题,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支出程序本质上是小区业主的公共管理与决策过程,立法理念上应注重财产安全性与支出效益性的结合。首先,对于支出使用的一般程序,需设立详尽的预算决策程序;在具体的使用表决规则上,应注重业主对于维修问题科学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表决的民主性相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保障业主参与权、监督权提供了便利,立法应当充分重视其在解决传统表决决策规则难题上的意义。其次,应急维修特殊使用决策规则并非权益之计,其核心理念在于业主“适足住房权”的保障,立法应信任并授权业主组织相应处置权利,并给予必要的政府救助。再次,住宅维修和保养是业主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工程招投标、维修施工过程中均存在资金使用风险,需加强立法监督,维护资金安全。第七章,自管模式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金融化治理该部分在于解决专项维修资金闲置中的保值增值理念与制度设计。本章认为,专项维修资金的保值增值,目标不在于金融投资以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而在于小区财产的安全与小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构建以专项维修资金购买小区公共财产保险的法律制度,既能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又有利于减轻业主赔付责任,减少小区共有部分更新的资金压力,应当成为业主的首要选择。在投资其他理财产品时,立法应注重资金安全监管的程序设计。最后是结论与展望部分。本部分首先阐释了在住宅小区治理转型背景下,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的理想模式,这一治理模式是以业主自管责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治的有机治理整体。同时,本部分认为,合理的自管模式的架构,为业主自管能力的养成与习得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业主自管能力的提升,又从本质上塑造了业主的公共参与精神和责任意识,从而有助于形成以财产权为基础的社会自主管理体制,实现真正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曹东忠[7](2015)在《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文中指出小区的和平稳定与物业管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将从传统的"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及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型"进行分析。

陈小芳,邓福康,王鹏[8](2014)在《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文中指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物业管理模式逐渐向"管理型"模式转变。本文将以物业管理模式的概述和现状作为切入点,简要阐述"一体化"管理模式含义、特点和问题,并分析"管理型"模式的特点和形式,从中了解我国管理模式转变的动因。

苏守备[9](2012)在《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其发展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阐述了物业服务企业将从"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向"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转变;"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将会出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变革既是物业服务企业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多元化物业服务需求,提升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需要。

胡明礼,孙舰[10](2011)在《我国实行注册物业经理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业管理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职业经理人功不可没。但是物业管理高级人才的短缺是目前制约我国物管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物业管理经理人才的缺乏。本文首先对我国物业管理定义以及注册物业师制度进行了解释,并列举了美国注册物业经理的类别,然后对我国实行注册物业经理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实施这一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推行注册物业经理制度的相应措施。

二、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去家族化与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财务绩效
        2.1.2 家族企业
        2.1.3 去家族化
        2.1.4 职业经理人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公司治理理论
        2.2.3 企业产权理论
        2.2.4 剩余控制权理论
        2.2.5 托宾Q值理论
第3章 恒大集团去家族化案例介绍
    3.1 恒大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3.1.1 恒大集团简介
        3.1.2 恒大集团的经营状况
    3.2 恒大集团去家族化背景分析
    3.3 恒大集团去家族化路径
        3.3.1 招募副手,协助经营
        3.3.2 总裁交替
        3.3.3 集团上市,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3.4 恒大集团去家族化后发展状况
第4章 恒大集团去家族化的案例分析
    4.1 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动因分析
        4.1.1 企业产业升级需要
        4.1.2 企业人才的迭代升级
        4.1.3 企业上市
    4.2 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风险分析
        4.2.1 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不足
        4.2.2 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
        4.2.3 职业经理人激励不足
        4.2.4 信任不足
    4.3 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4.3.1 盈利能力分析
        4.3.2 偿债能力分析
        4.3.3 营运能力分析
        4.3.4 成长能力分析
第5章 建议措施
    5.1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5.2 家族企业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时机
    5.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G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混合所有制研究现状
        1.3.2 国外混合所有制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产权理论
        1.4.2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1.4.3 公司治理理论
    1.5 国企混改实践经验综述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案例分析法
        1.6.3 访谈法
        1.6.4 问卷调查法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G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
    2.1 G公司的战略目标
    2.2 G公司的基本情况
    2.3 G公司混改的必要性和目的
        2.3.1 G公司混改的必要性
        2.3.2 G公司混改的目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案例分析及关联比较
    3.1 相关案例分析
        3.1.1 中国建材
        3.1.2 东航物流
        3.1.3 特发物业
    3.2 与案例企业关联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公司混改模式选择
    4.1 相关理论在G公司混改中的运用
        4.1.1 产权理论
        4.1.2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4.1.3 法人治理理论
    4.2 企业混改常用的几种模式
        4.2.1 上市模式
        4.2.2 引资引智模式
        4.2.3 员工持股模式
    4.3 确定G公司混改的模式
        4.3.1 对G公司个别访谈的基本情况
        4.3.2 对G公司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4.3.3 确定G公司混改的模式
        4.3.4 引入战略投资者
        4.3.5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4.3.6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4.4 G公司实施混改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4.4.1 股权比例的设置
        4.4.2 员工安置
        4.4.3 债权债务的处理
        4.4.4 激励机制的建立
        4.4.5 党建工作的加强
        4.4.6 混改绩效的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公司混改方案设计
    5.1 G公司混改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
        5.1.1 G公司混改的基本原则
        5.1.2 G公司混改的整体思路
    5.2 G公司混改后的股权结构设置
    5.3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条件与定价
        5.3.1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条件
        5.3.2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定价
    5.4 设计员工持股方案
        5.4.1 实施员工持股方案的目的
        5.4.2 员工持股的对象范围
        5.4.3 员工持股的比例
        5.4.4 员工持股的股权分配
        5.4.5 入股价格与资金来源
        5.4.6 持股方式及流转退出机制
    5.5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5.1 董事会建设
        5.5.2 经理层建设
        5.5.3 党组织建设
    5.6 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5.6.1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
        5.6.2 制定操作细则
        5.6.3 落实改革工作任务
        5.6.4 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5.6.5 人员安置问题
        5.6.6 程序规范性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G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问卷调查
附录2 G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问卷调查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与股权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控制权概念
        1.2.2 控制权争夺动因
        1.2.3 股权结构对控制权的影响
        1.2.4 反收购策略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控制权
        2.1.2 控制权争夺
        2.1.3 一致行动人
        2.1.4 累积投票制
        2.1.5 要约收购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股权结构理论
        2.2.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案例概述
    3.1 控制权争夺双方基本信息
        3.1.1 金科股份简介
        3.1.2 融创中国简介
    3.2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过程
        3.2.1 战略融资,金科定增方案留下“豁口”
        3.2.2 奇袭入局,融创持续定增直指控制权
        3.2.3 防守反击,金科多措并举维护控制权
        3.2.4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过程小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案例分析
    4.1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动因
        4.1.1 外部原因
        4.1.2 内部原因
    4.2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后果
        4.2.1 短期股价波动
        4.2.2 经营业绩增长
        4.2.3 公司治理完善
    4.3 金科股份股权结构研究
        4.3.1 金科股份股权结构历史分析
        4.3.2 万科公司股权结构简介
        4.3.3 金科股份股权结构优化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案例启示
    5.1 创始人对企业发展的目光需要放长远
    5.2 设置好公司章程中的控制权防御条款
    5.3 吸引优质投资者,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5.4 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合理配置
    5.5 强化信息披露,避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研究 ——以F投发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概念内涵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概念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类型特点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功能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财政投融资理论
第三章 投融资平台发展概况
    第一节 投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92 年至1997 年)
        二、曲折发展阶段(1998 年至2008 年上半年)
        三、蓬勃发展阶段(2008 年下半年至2013 年)
        四、治理转型阶段(2014 年至今)
    第二节 F投发集团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
        二、组织规模
        三、经营现状
        四、财务状况
    第三节 F投发集团转型动因、目标与进展
        一、转型动因
        二、转型目标
        三、转型进展
第四章 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政府管理问题
        一、对投融资平台定位不准
        二、融资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三、项目建设缺乏制度约束
        四、偿债资金来源单一
    第二节 债务与融资问题
        一、高额债务难化解
        二、融资渠道单一
    第三节 投资经营问题
        一、资产运营效率低
        二、盈利性业务少
        三、资产质量低
    第四节 内部管理问题
        一、公司与政府关系不明晰
        二、体制机制僵化
        三、缺乏专业人才
第五章 国内其它投融资平台转型经验
    第一节 债务化解模式
        一、江苏镇江的债务置换模式
        二、湖南的控增量+平台重组+债务合规化模式
        三、山西交控的资产+债务的整合重组模式
    第二节 引入战略投资者
        一、杭州城投引入浙江华视
        二、天津城投引入华润置地
        三、哈尔滨城投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
    第三节 经营相关经验
        一、多元化开发经营性业务
        二、成为市场化的经营实体
    第四节 管理相关经验
        一、注入优质资产
        二、子公司分类管理考核
        三、引进职业经理人
第六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对策
    第一节 政府管理对策
        一、明晰政企关系
        二、加大优质资产注入
        三、政府层面推动债务化解
        四、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力度
    第二节 债务化解与融资对策
        一、积极化解存量债务
        二、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
    第三节 投资经营对策
        一、多元化开发盈利业务板块
        二、引入战略投资者
        三、合规承接政府项目
    第四节 内部管理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控
        二、明确分工,分类考核
        三、推进人事改革,强化人才队伍
        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的立法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聚焦
    二、国际与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五、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的历史演进与域外考察
    第一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模式的立法与沿革
        一、单位体制下关于住宅维修管理的法律探索
        二、“维修基金”概念的形成及其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三、“专项维修资金”法律制度中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定性争论与反思
        一、有关“专项维修资金”的定性争论与评述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法律特性评价
        三、从“维修基金”到“维修资金”——我国立法变革的深入反思
    第三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
        一、欧美国家有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立法经验
        二、亚太国家和地区有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国际立法经验”的中国借鉴
第二章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业主自管责任
    第一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代管中的业主责任转移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下专项维修资金的定性分析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责任的现行立法思路
        三、政府法定代管模式难以维护业主权益
        四、物业服务企业代管维修事务的业主监督困境
    第二节 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责任及其立法缺陷
        一、住宅小区业主的专项维修资金自管责任
        二、业主自管责任立法理念的缺陷及其转型
        三、我国香港地区关于业主积极管理责任的立法及评价
    第三节 业主积极履行自管责任的立法激励
        一、明确共有权利边界,实现小区一体化维护
        二、保障业主知情权,建立自管的认知共识
        三、设立业主组织,降低谈判联络成本
        四、构建互利合作、沟通互信的参与表决机制
        五、构建业主共同利益的救济维护机制
第三章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的政府监管
    第一节 政府对业主自管模式进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下政府监管的正当性基础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府监管的理论阐释
        三、我国香港地区老旧楼宇维修监管的启示
    第二节 政府对业主自管模式实施监管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政府对业主自管模式实施监管的原则定位
        二、业主自管组织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监管责任
        三、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和续筹中的政府监管
        四、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政府监管
        五、专项维修资金金融参与中的政府监管
第四章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组织的法律构建
    第一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组织的困境
        一、我国住宅小区的垄断式商业治理模式
        二、业主自管组织运行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组织的构建逻辑
        一、住宅小区治理模式转型的现实需求
        二、住宅小区业主自管组织的重构逻辑
    第三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组织的法人化
        一、业主自管组织法人化的立法与实践困境
        二、业主自管组织法人化的中国实践与国际考察
        三、业主自管组织法人化对于专项维修资金的意义
第五章 自管模式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与续筹
    第一节 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前提:专户管理银行的选定
        一、专项维修资金专户管理银行的市场准入与业主选择
        二、专项维修资金账户设置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方式的立法争议
        二、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依据的立法确定
        三、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主体的立法确定
        四、老旧小区的维修资金补建补缴法律问题
    第三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治归集模式的创建
        一、美国共同权益小区维修准备金归集制度的立法考察
        二、美国共同权益小区维修准备金归集制度的立法评述
        三、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治归集制度的立法构建
    第四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法律问题探究
        一、续筹资金的重要来源:小区公共收益
        二、专项维修资金续筹法律规则的完善
第六章 自管模式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法律问题
    第一节 专项维修资金支出使用程序的立法理论
        一、专项维修资金支出使用程序的法律原则
        二、专项维修资金支出使用程序中主体权利义务的法律架构
    第二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预算法律程序的构建
        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预算法律程序设立的必要性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预算法律程序的设立原则
        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预算法律程序的立法规则
    第三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决策规则的立法改进
        一、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表决规则的反思与完善
        二、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表决新方法的法律问题
        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使用决策中的运用及其法律问题
    第四节 应急维修特殊使用决策规则的法律问题
        一、适足住房权——应急维修特殊使用决策规则的核心理念
        二、应急维修特殊使用决策规则中的业主权利保障
    第五节 工程维修中的专项维修资金支出监督
        一、构建工程维修中的专项维修资金支出监督法律制度
        二、招投标过程中的专项维修资金风险监督
        三、施工过程中的专项维修资金风险监督
第七章 自管模式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金融化治理
    第一节 房屋维修保险的中国模式与美国经验
        一、房屋维修保险“泰州模式”的深度剖析与反思
        二、美国共有公寓保险制度对我国维修资金“金融化”的立法启示
    第二节 专项维修资金金融化的法律模式设计
        一、“维修资金使用中引入商业保险”的模式设计——以电梯维修更新为例
        二、专项维修资金“金融参与”风险的立法控制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的“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
二、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型”
    1.“管理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2. 职业经理人制度
    3. 业主自主管理模式
三、结语

(9)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其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传统的“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
三、物业服务企业从“一体化”管理模式向“管理型”模式转变
四、“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
五、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将会出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六、其它一些探索型的物业管理模式
七、结语

四、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恒大集团引入职业经理人去家族化与财务绩效研究[D]. 杨宗林.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G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研究[D]. 刘恒.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ZH非地产央企内物业公司外部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 张禹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4]金科股份控制权争夺与股权结构优化研究[D]. 叶筱舟.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研究 ——以F投发集团为例[D]. 朱少辉.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6]“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业主自管模式”的立法构建研究[D]. 施润. 西南政法大学, 2017(08)
  • [7]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J]. 曹东忠. 中外企业家, 2015(35)
  • [8]我国物业管理模式转变及其动因分析[J]. 陈小芳,邓福康,王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1)
  • [9]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及其发展思路[J]. 苏守备. 现代经济信息, 2012(02)
  • [10]我国实行注册物业经理制度的研究[A]. 胡明礼,孙舰.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SME 2011)(Volume 4), 2011

标签:;  ;  ;  ;  ;  

建立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