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港口搬迁

集装箱港口搬迁

一、集装箱港口的外移(论文文献综述)

许利枝,严旭阳[1](2020)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系统“四环”研究框架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TEI@I方法论》文中指出本文借鉴汪寿阳教授2009年提出的"四环"集装箱港口系统的研究框架,以"一环"中国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系统预测研究为例,具体介绍了基于该理论框架进行预测和分析集装箱港口系统货运需求的实证过程。实证研究表明,基于"四环"研究框架,从经济贸易、地理等不同维度来分析"一环"珠三角港口群系统,归纳和总结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系统的发展现象和演化规律,识别影响集装箱货运需求的关键定量指标,结合并匹配TEI@I方法论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科学地刻画了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系统发展的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显着地提高了集装箱港口系统的分析与预测能力。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四环"集装箱港口系统的研究框架,提供了解决全球各大集装箱港口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范式。

刘然,杜柏松,蔡龙浩,顾晓霞[2](2020)在《宁波舟山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港口的发展方向,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宁波舟山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港口功能的日益完善,其在加速上海港口转型升级、巩固国际集装箱枢纽地位、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同时,也确立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的地位。本文根据世界航运贸易发展的方向,通过分析宁波舟山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其对上海国际中心的主要作用。

欧电[3](2020)在《基于博弈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再次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为避免各港口重复建设、功能同构和生产结构趋同等同质化竞争问题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需要找准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与重点突破方向,进一步统筹优化区域内港口群资源配置,整体完善国际航运功能,高效促进港口群的科学协同发展。本文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博弈论理论及其在港口博弈策略中的应用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使得整个港口群在内部竞争条件下整体与个体收益达到最优,引入博弈论中的定量分析,构建了基于博弈论的港口群博弈模型。然后,假设大湾区港口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应用于博弈模型,同时,以竞争力评价指标对港口群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拓展港口群辐射范围、合作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集群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体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以及港口竞争力、港口竞合关系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界定了港口群、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内涵与特征,并对博弈论及其在港口博弈策略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对港口博弈策略及港口合作博弈可行性等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博弈论的港口博弈模型,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阐述了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态势,假设大湾区港口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应用于博弈模型。第五部分,以竞争力评价指标定性地对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问题。第六部分,从拓展港口群辐射范围、合作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集群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梳理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探讨。

许斯雅[4](2020)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快速,集装箱航运模式以运费低、便捷、安全等优点,在港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国际贸易摩擦升级、集装箱航运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下,各大集装箱码头集团公司该如何通过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调整,突破公司发展过程瓶颈,推动集装箱航运业务高质量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为此,本文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来展开本文的研究。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是厦门港地区的龙头集装箱企业,承担了厦门港大约80%集装箱吞吐量。但受限于厦门港腹地经济支撑力不足;货物种类、流向失衡;岛内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集装箱港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集运输体系薄弱;集装箱航运联盟以及船舶大型化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导致航线布局弱化,发展受限。本文认为应当从市场营销策略的角度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研究首先分析公司的内外部市场营销环境。外部营销环境分析,本文运用PEST分析宏观环境,运用五力模型分析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内部环境分析则从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展开分析。其中,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方面展开分析。所具备的能力则主要是从公司服务能力、岸电技术、远程操控系统、信息交互全程电子化平台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接下来,本文运用SWOT分析公司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研究提出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应当制定扩展性发展战略。最后,本文结合上述分析对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当前的营销策略组合进行优化,包括具体的品牌和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和选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等,并提出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来保障所提出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得以落实。希望通过本文所研究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能够提升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规范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准则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梁爱梅[5](2019)在《2007-2016年中国港口格局变化的偏离-份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在梳理中国港口规划及建设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2016年吞吐量达到亿吨以上的主要港口作为研究对象,以主要港口的分货类吞吐量及吞吐总量为分析指标,采取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港口区位商指数、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主要港口在分货类运输体系中的格局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挖掘中国港口格局变化的特征。港口格局的集中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港口在2007-2016年十年间呈分散趋势。分货类运输体系中的港口区位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港口在油品、金属矿石、煤炭及其制品、集装箱四个货类的港口区位商指数的变动幅度较小,而矿建材料货类的港口区位商指数变动较大。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在沿海主要港口群中,东南沿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内部的港口在主要货类吞吐量上的发展较为均衡,在分货类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变动不大。而辽宁沿海港口群、津冀沿海港口群、山东沿海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五个港口群内部的港口竞争较为激烈,是导致区域乃至全国相关货类运输体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我国沿海港口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分货类运输体系,但沿海港口的分货类运输体系正处于结构调整中,区域性港口如唐山港、营口港、苏州港、黄骅港、丹东港、泰州港等港口在某一货类或多个货类中的吞吐量增长较为强劲,在相关货类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潘坤友,曹有挥,魏鸿雁[6](2018)在《长三角地区集装箱航运网络演化与效应》文中指出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区,选择74家知名船公司,应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偏移—分享和港口枢纽度模型,分析了1996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航运网络演化过程及其效应。研究表明:近20年来长三角地区航线空间结构趋于集中;远洋航线、近洋航线一直集中于上海、宁波港,但宁波港的增速是上海港的3倍,近年来呈现出由上海港向宁波港转移的趋势;太仓港在沿海航线、长江支线方面增速最快,与南京港一起成为长江沿岸的枢纽港;港口间航线的争夺一直很激烈。最后,文章探析了航运网络演化对长三角地区港口地位、港口等级、港区设施的影响。

王成金,张梦天,程佳佳[7](2016)在《离岸枢纽港口的发展模式与机理——以洋山深水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离岸枢纽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离岸枢纽港的发展模式与机制。首先着眼于理论分析,界定了离岸枢纽的概念内涵,解析了其发展特征,总结离岸枢纽的基本空间模式,对比分析了其差异;然后以轴辐式离岸枢纽为主,着眼于实证研究,选择长江三角洲的洋山深水港作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洋山港的建设过程、吞吐量增长和航线网络拓展,从城市转型与港口功能转型的角度论述了其产生机理,并从港口建设管制、航运网络与货箱喂给、经济自组织等角度,深入揭示了离岸枢纽的发展机制与空间运营模式。

李云华[8](2016)在《集成场视角的陆港发展演化机理及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陆港建设也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国已建及在建的陆港已达近百个。陆港的发展对促进内陆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自身也得以逐步发展壮大。但随着我国陆港建设的快速发展,陆港的经营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陆港未来如何发展,很多陆港经营单位缺乏必要的认识。本文在研究国外陆港发展的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陆港发展现状做了深入调查,并从集成场理论的视角,解析中国陆港发展演化过程,探索我国陆港发展演化路径,以及陆港的发展模式,以期为陆港经营单位拓展经营和管理的价值空间提供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支持。论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从概念、特征上对陆港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中国陆港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陆港基核作用的发挥不仅在物流企业的集聚,更重要的是通过陆港集成引力的发挥创造生产制造业、商贸业与金融业的集聚。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运用集成场理论及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理论对陆港演化机理进行分析,指出陆港的发展演化主要是陆港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个基核间协同演化的结果,突破了以往将陆港局限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演化的局限,从而从更开阔的视野去考察陆港发展的演化机理。(3)从功能、空间、经济等三维立体角度分析了中国陆港演化路径,从功能上看陆港将经历揽箱中心—揽货中心—口岸功能的物流基地—具有口岸产业区的国际商贸物流园区—新城区的演化规律;从空间演化维度来看,陆港将通过从点到线,从线到网,从网到面,从面到链式的发展结构,最终形成国际国内业务与市场的服务链体系。从经济维度来看,陆港将从仅为港口提供货源支持维护港口利益,在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中仅提供物流服务到独立发展、成为能为城市经济发展中提供物流、商贸与金融服务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最终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极。(4)根据陆港发展的演化规律,提出了陆港业务发展模式,即平台发展模式、物流商贸联动模式和港-产-城联动发展模式,并以德州陆港为例就行了验证。

温文华[9](2016)在《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特殊的资源禀赋,其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维持城市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港口城市虽然数量很少,但却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2013年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8个为沿海港口城市,6个为内河港口城市。“以港兴市,港城共荣”已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港口城市发展规律的一致总结,“以港立市”、“以港兴市”、“以港强市”也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港口城市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基础。但是,从全国港口城市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有些港口并未能够对城市发挥出战略制定者所预期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港口与城市未能实现协调、同步的发展,阻碍了港口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特别对于土地、岸线资源稀缺的港口城市,迫切需要探究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规律或机理。本文第1章通过总结国内外大量关于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航运中心演化、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系、港口与城市空间布局演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章,通过对伦敦、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国内外典型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港城协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港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第3章,基于自组织理论及协同学原理构建港城协同演化及协同度模型,并利用2003年~2012年这9大港口城市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度和城市GDP的历史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港城发展的协同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第4章,建立国际航运中心自组织演化的Logisti c模型,阐述国际航运中心演化过程的混沌性。第5章,构建了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因果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深圳为例研究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及路径,结果表明船舶大型化对深圳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广州南沙深水港的竞争对深圳市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第6章,首先在考虑港口土地、岸线资源占用的前提下,构建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因果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次,从集装箱港口生产运行流程出发,上构建集装箱港口低碳绿色化发展目标。第7章,在前面章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大多数港口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唐沙沙[10](2015)在《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集装箱港口效率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开拓,我国集装箱港口在国际集装箱市场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7亿TEU,在2005年0.76亿TEU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32.89%,年均增幅达两位数以上。大幅上涨的集装箱吞吐量对我国集装箱港口技术效率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集装箱港口在管理方式上仍然较为粗放,存在片面追求港口吞吐量和规模的现象,且资源、环境的约束对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影响越来越明显,制约其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深入探讨提升集装箱港口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向,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本文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集装箱港口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要素研究(NO.10YJC630039)”的资助下完成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本文整理了中国72家集装箱港口2005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基于时变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中国集装箱港口的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探讨了港口设备、泊位、人力、航线等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并基于效率损失模型进一步度量了港口所有权结构、经营规模、外航线比例、人才比例、港口所在地外贸发展程度等外生性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中国集装箱港口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各分解要素的总体及区域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集装箱港口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保持在0.6左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西南沿海区域与东南沿海区域技术效率水平相比其他区域差距较大,技术效率水平仅保持在0.5左右。设备投入对港口效率的提升作用为正,且明显高于其他投入要素;港口所有权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表现为港口技术效率随港口私有化程度增大而提高,私有化程度到达一定比例时,港口技术效率则随港口私有化程度增大而降低,最优所有制结构点介于国内合资型港口与中外合资型港口之间;港口规模大小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表现为港口技术效率随港口规模增大而减小,港口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时,港口技术效率则随港口规模的增大而提高,分界点介于小型港口与中型港口之间;外生性因素中外贸依存度与外航线比例对港口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从0.156下降到0.105,全要素生产率的三大组成部分(TPC、TEC、SEC)从总体到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同时规模报酬指数均小于1,产出增加比例低于投入增加比例。

二、集装箱港口的外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装箱港口的外移(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集装箱港口系统“四环”研究框架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TEI@I方法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全球集装箱港口系统“四环”研究分析框架
    1、从地理、经济贸易维度上研究集装箱港口系统
    2、从“四环”研究设计维度上研究集装箱港口系统
基于TEI@I方法论的港口系统集成预测研究方法框架
“一环”中国珠三角集装箱港口研究例证
    1、基于“四环”研究分析框架分析研究“一环”珠三角港口群系统
    2、数据源及评价指标
    3、TEI@I模型构建及三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与分析
结束语

(2)宁波舟山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完善航运服务业体系以形成更高效的港航服务中心
三、宁波舟山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空间载体的可行性分析
    1. 宁波舟山港概况
    2. 建设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外移港口
四、宁波舟山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促进性作用分析
    1. 打造国际贸易的信息化平台
    2. 推动航运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3. 助力寻找第二经济增长点
    4. 提高港口服务的辐射地区
五、结论

(3)基于博弈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港口竞争力研究
        1.2.2 港口竞合关系研究
        1.2.3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
    2.1 港口群概念
        2.1.1 港口群内涵与特征
        2.1.2 港口群的布局与类型
    2.2 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2.2.1 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内涵
        2.2.2 港口群国际竞争力评价
    2.3 博弈论及博弈模型
        2.3.1 博弈论有关概念与理论
        2.3.2 博弈的分类
        2.3.3 博弈模型
        2.3.4 博弈论理论应用分析
第三章 港口群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3.1 港口博弈策略基础
    3.2 港口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
        3.2.1 基本假设
        3.2.2 港口博弈模型收益分析
        3.2.3 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3.2.4 模型均衡解分析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博弈模型应用
    4.1 大湾区港口群发展态势
        4.1.1 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情况
        4.1.2 大湾区港口群当前发展格局
        4.1.3 港口群集装箱码头发展特点
    4.2 大湾区港口群博弈模型应用及分析
        4.2.1 模型参数假设
        4.2.2 模型计算
        4.2.3 大湾区港口群博弈策略应用分析
第五章 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分析
    5.1 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分析
        5.1.1 港口群条件
        5.1.2 航运服务
        5.1.3 综合服务
        5.1.4 发展潜力
    5.2 大湾区港口群发展使命与存在问题
        5.2.1 大湾区港口群发展使命
        5.2.2 大湾区港口发展存在问题
第六章 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6.1 拓展大湾区港口群辐射范围
        6.1.1 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参与度
        6.1.2 推进与沿海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6.1.3 强化海上门户枢纽功能
        6.1.4 优化港口群发展格局
    6.2 合作提升港口群服务效能
        6.2.1 推动港口群合作发展
        6.2.2 提高港口装备水平
        6.2.3 构建智慧型港口群
        6.2.4 提升港口运营管理国际化水平
    6.3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集群
        6.3.1 提升口岸通关国际化水平
        6.3.2 打造自由贸易港试点
        6.3.3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6.3.4 夯实航运要素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市场营销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
    2.1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1.1 产品策略
        2.1.2 定价策略
        2.1.3 渠道策略
        2.1.4 促销策略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法
        2.2.2 五力模型分析
        2.2.3 SWOT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司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市场营销现状
        3.2.1 现行发展思路
        3.2.2 业务发展现状
        3.2.3 业务营销现状
    3.3 公司市场营销面临的问题
        3.3.1 腹地经济支撑力不足
        3.3.2 货物种类、流向失衡
        3.3.3 岛内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3.3.4 集装箱港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
        3.3.5 集疏运体系薄弱
        3.3.6 集装箱航运联盟及船舶大型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4.1.1 PEST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2.1 拥有的资源分析
        4.2.2 具备的能力分析
    4.3 SWOT分析
        4.3.1 机会分析
        4.3.2 威胁分析
        4.3.3 优势分析
        4.3.4 劣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5.1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
        5.1.1 产品策略
        5.1.2 价格策略
        5.1.3 渠道策略
        5.1.4 促销策略
    5.2 公司市场营销策略落实保障
        5.2.1 政府层面
        5.2.2 企业层面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2007-2016年中国港口格局变化的偏离-份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港口格局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图
2 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港口发展相关理论
        2.1.1 港口与腹地关系理论
        2.1.2 港口演化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2.2.2 港口区位商指数
        2.2.3 偏离-份额模型
3 中国港口发展趋势分析
    3.1 中国港口发展概况
        3.1.1 中国港口规划及建设情况
        3.1.2 中国港口吞吐量变化情况
    3.2 中国港口集中度分析
    3.3 中国港口专业化分工情况
4 中国港口分货类运输格局变化分析
    4.1 中国沿海港口群分货类的格局变化分析
    4.2 中国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的分货类格局变化分析
        4.2.1 环渤海港口群分货类的格局变化分析
        4.2.2 长三角港口群分货类的格局变化分析
        4.2.3 东南港口群分货类的格局变化分析
        4.2.4 珠三角港口群分货类的格局变化分析
        4.2.5 西南港口群分货类的格局变化分析
5 结论及发展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港口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离岸枢纽港口的发展模式与机理——以洋山深水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岸枢纽港的概念内涵与空间模式
    1.1 离岸枢纽的概念内涵
    1.2 离岸枢纽港的空间模式
2 洋山离岸枢纽港的发展演化过程
    2.1 建设拓展过程
    2.2 吞吐量增长与航运网络扩张
3 洋山离岸枢纽港的产生机理
    3.1 城市转型与港口功能转型
    3.2 技术进步与本地约束
4 洋山离岸枢纽港的运行模式
    4.1 港口建设管制模式
    4.2 航运网络与货箱喂给模式
    4.3 经济自组织体模式
5 结论

(8)集成场视角的陆港发展演化机理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基本概念
        2.1.2 特征分析
        2.1.3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
    2.2 相关理论
        2.2.1 物流集成场理论
        2.2.2 复杂系统理论
        2.2.3 协同学理论
        2.2.4 共生理论
    2.3 小结
第三章 陆港发展演化动因及机理
    3.1 陆港发展演化动因
    3.2 陆港发展演化机理
        3.2.1 复杂系统演化机理
        3.2.2 陆港发展演化的自组织机理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陆港发展演化路径
    4.1 陆港发展现状
    4.2 陆港发展演化模型
    4.3 陆港功能演化路径
        4.3.1 港口功能演化路径启示
        4.3.2 从揽箱中心到揽货中心
        4.3.3 从揽货中心到口岸物流中心
        4.3.4 从口岸物流中心到具有口岸产业区的国际商贸物流园区
        4.3.5 从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到新城区
    4.4 陆港空间组织演化路径
        4.4.1 陆港发展布局现状
        4.4.2 陆港点结构向线结构的演化
        4.4.3 陆港线结构向网结构演化
        4.4.4 陆港网结构向面结构演变
        4.4.5 陆港面结构向链结构演化
    4.5 陆港经济演化路径
        4.5.1 港口经济演变进程
        4.5.2 由低功能的集装箱货运中心向多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的演变
        4.5.3.由多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向城市增长引擎的演变
    4.6 集成场视角的陆港演化特征
    4.7 小结
第五章 陆港发展模式
    5.1 物流集成场视角的陆港
    5.2 物流集成体平台发展模式
        5.2.1 物流集成体平台模式的核心功能
        5.2.2 物流集成体平台模式的辅助功能
        5.2.3 物流平台集成体平台的综合发展功能
    5.3 物流商贸联动发展模式
        5.3.1 物流商贸联动发展的意义
        5.3.2 发展内贸物流推动内贸经济
    5.4 港-产-城联动发展模式
        5.4.1 联动模型的构建
        5.4.2 联动模式的初始阶段
        5.4.3 联动模式的成长阶段
        5.4.4 联动模式的成熟阶段
    5.5 小结
第六章 案例:德州陆港的实践
    6.1 德州陆港简介
    6.2 德州陆港发展演化
        6.2.1 德州陆港功能演化路径
        6.2.2 德州陆港的空间演化路径
        6.2.3 德州陆港经济演化路径
    6.3 德州陆港发展模式
        6.3.1 德州陆港发展定位
        6.3.2 德州陆港发展模式
    6.4 综合分析
    6.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本文的结论
    2.本文的创新点
    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9)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港口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
        1.2.2 航运中心演化研究
        1.2.3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2.4 港城空间联系研究
        1.2.5 港口与城市环境关系研究
        1.2.6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港口与城市发展关系分析
    2.1 港城关系及其协同发展
        2.1.1 港城关系
        2.1.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
    2.2 国内外典型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1 伦敦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2 新加坡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3 香港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4 上海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2.5 深圳港口与城市发展历程分析
    2.3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我国港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3.1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3.2 我国港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城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3.1 港城复合系统内涵及演化分析
        3.1.1 港城复合系统构成
        3.1.2 港城复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3.2 确定港城复合系统演化的序参量
        3.2.1 港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的构建
        3.2.2 港城复合系统的协同演化的实证分析
    3.3 港城复合系统协发展研究
        3.3.1 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建立
        3.3.2 港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3.4 港城协同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3.4.1 Panel Data模型的选取
        3.4.2 模型检验
        3.4.3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航运中心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其演化机理
    4.1 国际航运中心成因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1.1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条件分析
        4.1.2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4.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分析
        4.2.1 国际航运中心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特性
        4.2.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演化模型
        4.2.3 国际航运中心的混沌性分析
    4.3 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仿真研究
    5.1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历程及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5.1.1 船舶大型化发展历程
        5.1.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5.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2.1 系统动力学概述
        5.2.2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分析
        5.2.3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流图构建
        5.2.4 船舶大型化与深圳经济发展系统方程建立
    5.3 船舶大型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以深圳为例
        5.3.1 数据获取、处理与应用
        5.3.2 模型仿真
        5.3.3 政策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港口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6.1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联系及空间演化机理
        6.1.1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联系
        6.1.2 港口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考虑土地资源占用的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分析
        6.2.1 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与特征
        6.2.2 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因果关系图及反馈回路分析
        6.2.3 港口空间-城市经济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构建
        6.2.4 实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6.3 低碳绿色港口的构建
        6.3.1 集装箱港口生产运行流程
        6.3.2 低碳绿色集装箱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
        6.3.3 低碳绿色集装箱港口的构建目标
        6.3.4 集装箱港口低碳绿色化改进对策及政策保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7.2.1 拓展高端港航物流产业
        7.2.2 充分预留港口资源,迎接船舶大型化
        7.2.3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整港口服务功能结构
        7.2.4 构建低碳绿色港口,促进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10)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集装箱港口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
    1.4 研究问题及研究特点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介绍
    2.1 生产前沿面与技术效率
    2.2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2.2.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概述
        2.2.2 时不变与时变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2.3 全要素生产率
    2.4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3 中国集装箱港口随机前沿效率评价模型
    3.1 测度模型
        3.1.1 效率测度模型
        3.1.2 效率损失模型
    3.2 数据来源及数据结构
    3.3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3.4 投入数据多重共线问题验证
    3.5 外生性影响因素选取
    3.6 测度模型检验
4 中国集装箱港口效率测度结果分析
    4.1 测度结果及可靠性分析
    4.2 中国集装箱港口技术效率
        4.2.1 投入要素分析
        4.2.2 外生性因素分析
    4.3 中国集装箱港口全要素生产率
        4.3.1 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概况分析
        4.3.2 全要素生产率区域性分析
    4.4 小结及对策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论文相关数据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集装箱港口的外移(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集装箱港口系统“四环”研究框架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TEI@I方法论[J]. 许利枝,严旭阳. 管理评论, 2020(07)
  • [2]宁波舟山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研究[J]. 刘然,杜柏松,蔡龙浩,顾晓霞. 特区经济, 2020(07)
  • [3]基于博弈论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 欧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4]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许斯雅. 华侨大学, 2020(01)
  • [5]2007-2016年中国港口格局变化的偏离-份额研究[D]. 梁爱梅.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6]长三角地区集装箱航运网络演化与效应[J]. 潘坤友,曹有挥,魏鸿雁. 经济地理, 2018(02)
  • [7]离岸枢纽港口的发展模式与机理——以洋山深水港为例[J]. 王成金,张梦天,程佳佳. 经济地理, 2016(06)
  • [8]集成场视角的陆港发展演化机理及模式研究[D]. 李云华. 长安大学, 2016(02)
  • [9]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机理研究[D]. 温文华.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5)
  • [10]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集装箱港口效率研究[D]. 唐沙沙. 重庆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集装箱港口搬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