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精神障碍的调节作用

运动对精神障碍的调节作用

一、运动对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宁[1](2021)在《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模型建构及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物依赖已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不仅能引发各种生理疾病,还会增加犯罪风险,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危害。在我国,药物依赖在摧残个体健康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已有研究发现,长期滥用药物会导致药物依赖者的身心功能受损,并患有精神和心理障碍。然而目前我国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测评系统仍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测量工具,尤其是影响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家庭功能和锻炼态度等)对药物渴求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将基于前期研究结果,编制适用于我国药物依赖戒断者的心理健康测量问卷,构建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模型,并通过运动干预研究对心理健康模型进行检验。研究一编制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测量工具。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对药物依赖戒断者发放问卷,基于药物依赖行为的多个维度,初步编制我国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二基于研究一的测量工具,对我国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研究2a主要测试了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2b则考察了药物依赖戒断者家庭功能与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研究一的测量工具,进一步揭示药物依赖戒断者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研究四在随机条件下,将被试分成有氧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测试,考察10周有氧运动对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运动干预过程中毒品渴求对毒品强迫性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五采取每周4次的有氧运动,考察16周后,对药物依赖戒断者运动前后的情绪状态和情绪注意偏向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四和研究五,研究六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进行10周康复操和功率自行车两种运动干预方式,考察不同有氧运动方式对药物依赖戒断者食物奖赏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一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剔除了《强迫性药物使用问卷》中3个条目,并对SCL-90心理症状量表、药物渴求问卷和锻炼态度问卷进行调整,最终形成的《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研究2a调查发现,我国药物依赖戒断者普遍年龄在26~35周岁之间,多呈现文化水平较低,使用药物长达5年以上,首次使用年龄较小等特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水平之间心理症状存在显着差异,抑郁和焦虑症状是影响药物渴求的重要因素;(3)研究2b中,已婚药物依赖戒断者的锻炼态度和家庭功能优于单身药物依赖戒断者和其他组的戒断者,家庭的“沟通”功能是可以调节锻炼态度的重要因素;(4)研究三中,发现心理症状是影响药物依赖和强迫性行为的主要成因,药物依赖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锻炼态度可调节药物渴求和强迫性行为之间的关系;(5)研究四中,通过运动干预,药物依赖戒断人群的心理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药物渴求和强迫性药物使用明显降低;同时,多层线性模型发现运动干预对药物渴求(获得性渴求)和强迫性药物使用(强迫性渴求)具有调节效用;(6)研究五中,有氧运动干预后,药物依赖戒断者的焦虑状态、焦虑特质、抑郁程度均有显着降低,且对毒品和极负图片的注意力也明显下降;(7)研究六中,相比于舞蹈康复运动,功率自行车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药物依赖者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水平,从而有利于恢复其对食物等自然奖赏物的敏感性。研究结论:(1)《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问卷》共84题,包含药物渴求、药物强迫性使用、锻炼态度、心理症状四个部分,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建立了我国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中介调节效应模型,其中,药物渴求在心理症状对强迫性药物使用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而锻炼态度在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中起调节作用;(3)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药物戒断者的负性心理症状、降低药物渴求和强迫性药物使用;并且通过减少戒断者对极度负性情绪和药物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增强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非药物奖赏(食物)的认知加工,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雍娴婷[2](2021)在《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现状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调查,获取新疆煤矿工人健康现状及肌肉骨骼损伤情况,并且研究身心健康、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探讨心理因素与肌肉骨骼损伤的相关性,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效果,最终为煤矿工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与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新疆9家煤矿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此次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4460份,回收率93%,剔除不合格及填写内容少于80%的问卷,有效问卷4409份,问卷有效率98.8%;2)采用工作要求-工作自主量表(JDC)、职业倦怠量表(MBI)、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障碍情况调查;3)随机抽取1199名煤矿工人健康体检资料,血压、生理生化指标、特殊检查(肺功能、胸片、和心电图检查),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心理特征对生理健康的影响;4)采用国内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倾向性评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心理因素对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性;5)随机抽取440名煤矿工人进行心理健康、肌肉骨骼损伤健康干预,干预分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干预(220人)和常规干预(220人),实施7个月后使用JDC、MBI、SCL-90、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认知评估量表、国内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煤矿工人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73%。维吾尔族、年龄50岁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月收入(元)<6000元、饮酒、工龄≥30年、掘进工、三班两倒的煤矿工人职业紧张检出率高。对职业紧张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民族、工种、工龄、学历、倒班情况是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P<0.05);2)煤矿工人职业倦怠情况,零倦怠688(15.60%),轻度倦怠1450(32.89%),中度倦怠1891(42.89%),重度倦怠380(8.62%)。年龄≥5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丧偶、工龄20~29年、固定夜班、工作要求高、社会支持低的煤矿工人职业倦怠检出率高。对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工龄、倒班情况、工作要求、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3)新疆煤矿工人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2.43%,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男性、工龄≥30年、电钳工、工作要求高、社会支持低、重度倦怠的煤矿工人心理障碍检出率高,对心理障碍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工龄、工作要求、社会支持、职业倦怠是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随机抽取1199名煤矿工人的健康体检资料,血脂异常检出率29.20%,血压异常检出率28.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2.50%,职业体检结果显示,听力异常检出率14.30%;5)人口学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的比较发现:男性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50岁以上煤矿工人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不同行为学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发现,吸烟、饮酒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不同职业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发现,固定夜班的煤矿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高,工龄30年以上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高。移架工、四班三倒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不同心理特征在健康体检异常检出率的比较,职业紧张的煤矿工人听力异常、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血糖异常检出率高。重度倦怠的煤矿工人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中度倦怠的煤矿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心理障碍阳性的煤矿工人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检出率高。6)对听力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紧张是听力异常的危险因素。对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工种、倒班情况、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心理障碍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7)对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可知,肌肉骨骼损伤年患病率高达58.70%,近一年出现3个部位以上肌肉骨骼损伤患病率为59.60%,好发的部位为:腰部、颈部、肩部、背部。近一年因肌肉骨骼损伤缺勤率高达27.42%,其中,因腰部患病导致的缺勤率最高(37.2%),年龄30岁以下、月收入(元)<6000、工龄20~29年、安全检查员、固定夜班的煤矿工人因MSDs缺勤率高;8)对煤矿工人MSDs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小学及以下学历、大专学历、月收入(元)<6000元、工龄≥30年、维修工、固定夜班、静态负荷因素、动态负荷因素、体力负荷因素、环境工效学因素、振动因素、重复性操作因素、劳动组织因素的煤矿工人MSDs患病率高。9)利用倾向性评分分析心理因素(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障碍)对肌肉骨骼损伤影响可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的煤矿工人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高,多因素分析可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是MSDs的危险因素;1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对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职业紧张正向影响MSDs(P<0.001,非标准化路径系数=0.144),职业紧张正向影响职业倦怠(P<0.001,非标准化路径系数=1.164),职业倦怠正向影响MSDs(P<0.001,非标准化路径系数=0.125),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中介)分别为0.289、0.144、0.145,中介占比约为50.1%。11)不同干预组间职业紧张、职业倦怠、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生活质量、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自我效能感、缺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生活质量、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自我效能感、缺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倦怠、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生活质量、防护态度、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血压异常、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听力异常、肌肉骨骼损伤检出率高,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状况值得关注。2)心理健康水平可影响生理健康状况及肌肉骨骼损伤情况,因此,在煤矿工人疾病预防时,应考虑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3)对心理因素与MSDs相关性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与MSDs间发挥中介作用,为肌肉骨骼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水平及肌肉骨骼损伤认知情况,为今后提高煤矿工人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廖杰[3](2021)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日常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的调节作用 ——基于多层分析的追踪研究》文中指出现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应激事件也随之增加。根据Lazarus的观点,当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超出自身的应对范围或产生负面评价时,个体会产生压力的体验并且也会伴随负性情绪增加。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调节大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迄今,有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调节方式对心理健康和个体情绪都有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先前研究多数采用横向研究,追踪研究相对有限,忽略了个体内水平的变化;并且目前研究还未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追踪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追踪设计,探讨个体内水平大学生日常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以及个体间水平体育锻炼对日常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从而为该领域在日常生活中的追踪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上海某高校选取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连续进行12天(4周)的追踪测量,使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余暇体育锻炼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最终收集709个有效数据点。对于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25.0、HLM8.0软件,结果如下:1.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处于中等偏低;负性情绪也处于中等偏低;而体育锻炼水平处于中等偏上。2.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在性别、专业与生源地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心理压力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心理压力在专业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理工科>文科生;体育锻炼水平在专业和生源地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男生>女生。3.大学生日常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三者之间存在两两相关;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存在显着正相关;体育锻炼与负性情绪存在显着负相关,与心理压力存在负相关。4.在12次的追踪调查中,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不会随时间的推移呈线性变化,而是随心理压力的变化发现改变,其中心理压力能正向预测负性情绪。5.体育锻炼各维度能显着的负向预测个体的基线负性情绪水平,在追踪过程中,中高MET在追踪过程中能调节心理压力对负性情绪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心理压力所带来的负性情绪。本研究揭示了心理压力是影响负性情绪的内部原因,并且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调节因素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杨奕群[4](2020)在《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个体差异 ——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在特定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中,对外贸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这与中国是外贸大国、外贸从业人员众多的实际是相脱节的。本文基于354份外贸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的总体特征及个体差异,并探讨以中美贸易战为代表的职业相关社会事件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为未来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提供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我国贸易事业的发展背景,引出研究问题和假设。其次,对已有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内涵、维度、方法、量表,以及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和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再次,统计分析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特征,在外贸从业人员个体层面上,研究心理健康水平在被调查者社会经济属性中的分异特征,心理健康与大五人格、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三方面心理特征因素的关系。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检验宏观社会层面上,被调查者对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心理特征-心理健康关系上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与全国常模(1986年、2015年)比较,当前我国外贸从业人员SCL-90总分比全国常模高出近1倍,各因子平均得分也都高于全国常模,预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普通人平均水平,需要引起重视。(2)经样本分组和对均值的统计检验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的性别、年龄、学历、从事外贸行业时长,工作单位特征方面的单位所在城市、业务类型均与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相关关系,样本中男性、年轻、低学历、行业从事时间短、单位位于广深两市、业务类型复杂多样的被调查者症状相对较强,心理健康水平低。(3)外贸从业人员个体心理特征因素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显着相关,大五人格维度中,宜人性、外倾性、责任意识为积极关系,神经质、开放性为消极关系,神经质是核心维度;在心理弹性维度中,能力为消极关系,接受变化、控制为积极关系,接受变化是核心维度;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中,POS、DES、ANG均为积极关系,ANG是核心维度。(4)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存在“大五人格→贸易战主观感受→心理健康”,“心理弹性→贸易战主观感受→心理健康”的显着中介路径。(5)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分别起到调节效应。依据上述结果,本文建议,未来可以从关注外贸行业重大社会事件影响、建立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心理健康知识宣讲、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等方面提升外贸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孙丽俊[5](2020)在《正念训练对身心障碍的影响效应 ——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正念训练以其缓解压力,降低疾病发病率,改善心理健康程度,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本研究选择问卷调查与实验干预的方法,探究正念训练对身心障碍的影响效应。研究一通过调查问卷,对368名大学生被试施测《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简版SCL-37》、《生活方式自评量表》,考察被试正念水平、身体疾病、心理障碍和生活方式指数的现状并探讨彼此之间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四个变量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最后通过实验干预的方法,随机分配40名被试到正念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四周,每周两次的正念训练,干预前后分别施测《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简版SCL-37》、《生活方式自评量表》,考察正念对身心障碍和生活方式的干预作用与其干预效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五因素正念得分在性别维度上存在差异;简版SCL-37得分在是否独生维度上存在差异;五因素正念、康奈尔医学指数、简版SCL-37和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得分在健康程度维度上存在差异。(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正念对生活方式指数有直接正向影响,正念和生活方式指数对身体疾病、心理障碍都有直接负向影响。生活方式指数在正念对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都有间接负向影响。最终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路径系数、载荷系数及其他参数估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正念训练能显着提高被试正念水平。训练不仅对身心障碍干预有效,同时对生活方式指数的干预也是有效的。

李卫卿[6](2020)在《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以K基地新兵跳伞为例》文中认为在军事训练的管理教育中,军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已被纳入《空降兵新兵训练大纲》的必训课目,是部队战斗力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降兵作为机动作战部队,以伞降方式执行作战任务是其基本的空降方式,跳伞是空降兵部队官兵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但跳伞训练带有较高的危险性,风险高、强度大,官兵在心理上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或多或少的会表现出心理障碍:如厌倦、恐惧、焦虑等。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跳伞伤的发生率很难控制。本研究以空降兵某基地2019年9月入伍的300名新兵为例,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结合跳伞实践,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构建跳伞训练中心理障碍干预策略的基本框架,探讨心理障碍的现象和发生的原因,分析心理障碍与人格特点的关系,进而对心理障碍的干预提出指导性建议。本研究中主要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其它量表作为辅助。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验法,采集四个时间点(开始训练的第一阶段结束、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后、第一次跳伞前两天、最一次跳伞后)分别对300名新兵作全面测量,对比观察整体跳伞员的心理状态。研究观察发现:1.首次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在第一阶段训练完后,经过测试表现出心理障碍的新兵有209人,我们通过心理干预训练,在第二次测试中有130人,人数有大幅度的下降,新兵的训练积极性和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我们的干预训练是有效的。2.干预效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第三次测试中(跳伞前2天)新兵的不良心理反映整体上又有所提升,这说明我们的心理干预措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有一个保质期,在外界新的应激源或真正“临战”时,个别同志的心理状态就会反弹。这个现象就要求我们的班长骨干及伞训教员掌握这个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有备无患。3.跳伞员跳伞结束后的心理健康同样要引起重视。虽然测量结果中,新兵的总体心理状态趋势良好,但通过观察,个别新兵的心理状态还不能很好的调整过来,尤其是发生过跳伞特殊情况的跳伞员,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应对方式,指导他们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对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征兵层面,空降新兵征召时注重心理素质的测试;2.军校教育管理层面,对空降新兵的心理训练策略要体系化、具体化、细化;3.军校教官的层面,要拓展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障碍干预的技能;4.新兵的自我教育层面,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心理障碍;5.基础教育层面,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6.官兵人际关系教育层面,要营造平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友爱的人际氛围”控制不良心理。

臧刚顺[7](2020)在《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机制及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这对消防员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国内外的调查研究都显示,直接处置灾害事故的消防员是创伤后应激反应的高发人群。然而,多数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实证研究关注于各类灾害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对处置灾害事故的消防员的研究严重不足。目前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关注在创伤事件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而对消防员内在的心理因素缺乏研究。鲜见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管理对策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经典理论,采用从问卷调查到实验室实验的研究方法,按照从危险因素到保护因素的研究思路,围绕人格和情绪调节策略这两类影响因素,相继探索了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发生和调节的心理机制,并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管理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基于自我隐瞒的工作模型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直接处置灾害事故的消防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了自我隐瞒的人格特质、经验回避和反刍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确认了自我隐瞒的人格特质、经验回避和反刍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危险因素,以及经验回避和反刍在自我隐瞒影响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中的中介作用。其次,基于有益健康模型,以直接处置灾害事故的消防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了心理一致感的人格特质、积极应对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确认了心理一致感的人格特质、积极应对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保护因素,以及积极应对在心理一致感影响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中的中介作用。此外,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并确认了上述心理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独立预测作用。然后,基于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以处置灾害事故后出现严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消防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在负性刺激下的负性情绪反应的减弱作用,确认实验室指导下的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的负性情绪具有减弱效应,并且积极重评比分离重评具有更强的负性情绪减弱效应。再次,基于情绪调节过程模型,以处置灾害事故后出现严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消防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和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积极重评和融入重评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在正性刺激下的正性情绪反应的增强作用,确认实验室指导下的积极重评和融入重评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的正性情绪具有增强效应,并且融入重评比积极重评具有更强的正性情绪增强效应。最后,结合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在群体健康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7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管理对策,包括:优化消防员招录人格测试的内容;开展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积极应对和去污名化教育;进行消防员情绪调节能力专项训练;加强对直接处置灾害事故消防员的心理健康监测和服务;开展循证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团体心理干预;去除消防员心理障碍治疗的阻碍因素;选用开发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的移动应用程序。

潘雪[8](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查阅、整理国内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文献,并通过对PCOS与心理应激相关性的分析阐释,为临床诊治PCOS提供参考依据及新思路。2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PCO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慢性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对各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PCOS中医各证型与慢性心理应激的关系,明确“肾虚肝郁”在PCOS中的重要病机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基础。3应用来曲唑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法建立动物模型证实慢性心理应激对PCOS的重要影响;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殖与心理应激方面指标,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以内质网应激(ERS)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通路PERK-ATF4-CHOP为研究新靶点,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PCOS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对309例PCOS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采集及整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证型PCOS患者在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虚肝郁型PCOS与发病相关因素、焦虑抑郁情况及人格特征的依存关系。2实验研究以CUMS方法模拟慢性心理应激,以来曲唑构建PCOS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慢性应激组(CUMS)、PCOS组、PCOS合并慢性应激组(PCOS+CUMS)。以行为学、卵巢组织病理学、血清性激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等为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及评价。应用PCOS+CUMS动物模型进行疗效机制研究。除正常组外,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英-35组、单纯补肾(即补肾)组、补肾解郁调冲(即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行为学检测,测定各组大鼠卵巢体积、卵巢质量;以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LH、FSH、FT水平;HPLC-ECD测定海马组织中NE、5-HT 及 5-HIAA 水平。选取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中疗效较佳的组别与其余各组进行疗效机制研究,以Tunel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CHOP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HOP、GRP78、PERK、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1)本研究有效病例为309例,27-33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5.34%),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91.26%),脑力劳动者居多(75.4%);肥胖患者占比为36.89%,67.96%的患者无运动习惯,月经紊乱者占比为95.47%,有不孕病史者占29.13%,其中原发性不孕者占不孕症患者的64.44%,继发性不孕者为35.56%;(2)309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占比最高(37.22%),其次为痰瘀互结证(23.30%)、脾虚痰湿证(20.39%)、肾虚血瘀证(19.09%);(3)不同证型间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存在差异(p<0.05);大专及以上者在肾虚肝郁证中占比最高(95.65%);脑力劳动者在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中占比较高,分别为80.95%、80.87%;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PCOS患者BMI高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4)在SF-36方面,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活力(VT)维度得分较低;存在焦虑状态者占PCOS患者总人数的28.8%,抑郁状态者占40.13%;(5)不同中医证型在VT及MH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VT维度及MH维度得分低于脾虚痰湿证(p<0.05);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SF-36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其余3个证型,SAS及SDS评分高于其余3个证型(p<0.05);(6)各中医证型间EPQ-RSC中E、N、P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证的E维度得分最高,肾虚肝郁证最低;肾虚肝郁证的N、P维度得分最高,脾虚痰湿证最低;(7)进一步对中医证型占比最高之肾虚肝郁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抑郁情况、神经质N与肾虚肝郁证有关(p<0.05)。年龄偏小(以34-40岁为参照)、体重偏低(以超重、肥胖为参照)、抑郁状态与肾虚肝郁证呈正相关;高中及中专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参照)、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无业参照)、情绪稳定或人格为神经质中间型(以情绪不稳定者为参照)与肾虚肝郁证呈负相关。2实验一PCOS组、PCOS+CUMS组大鼠体质量、血清FT水平、LH/FSH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PCOS+CUMS组较PCOS组卵巢组织多囊样改变更加明显;CUMS组、-PCOS+CUMS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及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5-HIAA含量、5-HIAA/5-HT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3实验二(1)体质量、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明显减小(p<0.05);(2)卵巢组织病理学:模型组可见多个囊状扩张卵泡,颗粒细胞排列松散,层数减少;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可见正常形态的卵泡及黄体,囊性扩张卵泡少见,颗粒细胞排列整齐,层数较模型组增多;(3)性激素:模型组大鼠LH、FT水平及LH/FSH比值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F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大鼠LH水平、LH/FSH比值明显降低(p<0.05);补肾组在LH水平方面较模型组降低(p<0.05);4实验三(1)行为学:模型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及蔗糖偏嗜度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虽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补肾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蔗糖偏嗜度升高幅度最大;(2)神经递质:模型组大鼠NE、5-HT含量较正常组降低,5-HIAA含量升高(p<0.05),而5-HIAA/5-HT比值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各剂量组NE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5-HT、5-HIAA含量及5-HIAA/5-HT比值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5-HT含量最高,补肾解郁高剂量组5-HIAA含量最低;5实验四(1)颗粒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卵巢颗粒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卵泡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2)GRP78、CHOP、PERK、ATF4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GRP78、CHOP蛋白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RP78、CHOP、ATF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模型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GRP78、AT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文献综述,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心理应激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CO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结合心理应激因素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及优势。2临床研究证实,肾虚肝郁证是PCOS常见的中医证型;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存在更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且易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人格倾向,“肾虚肝郁”与PCOS患者的慢性心理应激状态具有密切关联;年龄偏小、体重偏低、存在抑郁状态、情绪不稳定者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可能性更大,临证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3来曲唑联合CUMS诱导的PCOS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动物模型较传统PCOS模型大鼠卵巢病理改变、内分泌及行为学变化、神经递质方面更贴近临床,可作为研究PCOS合并心理应激的病理及药效学机制的可靠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证实了慢性心理应激与PCOS相互影响。4补肾解郁调冲方可促进模型大鼠体内生殖内分泌环境恢复平衡,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改善行为学表现;该方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下调GRP78表达,进而延缓ERS介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有关。

孙卓尔[9](2020)在《军事部署人员的情绪状态 ——基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文中认为军事部署任务性质非常特殊,相比于日常驻军和平民的驻外派遣工作,参与军事部署人员会面临数量更多,更加复杂的应激因素。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军事部署对于执行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会造成很多的不利影响。情绪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负性情绪是心理障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部署期间人员的情绪状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改善部署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军参与部署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取样法和传统心理测量方法实施,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部署期间情绪状态变化规律,探究情绪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个体差异性分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部署期间情绪状态的影响因素,包括部署任务类型、人口学变量、人格因素、思维游移和活动情况对情绪状态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研究部署期间情绪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特别是情绪状态对于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主要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潜在类别增长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部署人员在部署期间情绪状态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评分向负性方向移动),而且存在日内的波动,下午和晚上时间段的情绪状态要显着优于早上和中午时间段的情绪状态。部署人员的情绪状态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并分化出5种类别,分别为积极乐观组、积极稳定组、积极敏感组、韧性组和低韧性组。情绪状态的个体间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部署任务类型方面,部署任务中有更多应激因素的人员情绪状态更差,并且部署期间情绪状态下降得更快;在人格因素方面,神经质越低、宜人性越高、责任心越高的群体,其情绪状态的评分会越高,宜人性更高、责任心更高的个体的情绪变化特征更有可能归属于积极乐观组,而责任心更低、神经质水平更高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归属于低韧性组;在人口学资料方面,人员的年龄也会影响部署期间的情绪状态,年龄更大,情绪状态更好;另外,思维游移和从事的活动情况也会影响情绪状态评分,自我报告产生负性思维游移和所从事更强的任务性活动的个体,同一次观测中其情绪的状态评分都更低。部署人员的情绪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部署期间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的水平,较好的情绪状态会导致更少的PTSD症状和更高的生存质量,这一点在PTSD症状的警觉性增高维度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王菲[10](2020)在《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以山东D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显着的提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斗升,社会对高科技人才质量要求提高,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建设了国家文件中要求的心理教育咨询中心,配备了专业的管理教师,但没有满足学生本质的心理需求,心理危机事件依然频繁爆出。本文基于大学生直接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查阅现有资料、翻阅大量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在了解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基础上,选取山东D学院为案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院的40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学校心理管理的教师从组织设置、制度、队伍、管理模式方面进行深度访谈,找到存在的问题,用公共管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有助于指导以山东D学院为例的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解决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明确今后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新建本科院校心理教育管理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接着介绍了国外关于高校心理教育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关于心理教育管理的研究现状。后面叙述了研究这个主题用到的四种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研究的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文章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接下来介绍了研究用到的理论知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新建本科院校心理管理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现状,通过了解现状后进行深入调研,介绍了选取山东D学院作为案例调查的依据、调查设计和调查样本情况,分析了调查数据得到调查发现。第三章,通过调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心理管理中存在保障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专业人员匮乏、宣传不到位、宣传内容不符合学生口味、学生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问题并结合理论,进行原因的分析,有思想认识不清晰、缺乏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不足、师资水平影响、支持力度不足和社会观念的影响的六个方面的原因。文章第三部分通过对美国、日本心理管理的经验特点进行梳理,总结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生心理管理中可以借鉴国外把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作为目标、构建专业规范的培训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三条核心内容。第四部分为研究的对策。结合理论提出五方面的对策。从政府的角度,要引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推动管理队伍培训规范化;从学校角度,要逐步落实更新现代心理教育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从家庭角度配合学校搞好管理,学习心理教育有关知识、营造温馨的家庭教养氛围、采用激励教养方式、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从辅导员角度,要对学生心理管理进行主动预防、干预和加大工作力度来增加教育职责。学生角度,大学生自身要培养吃苦抗压受挫能力、学会排遣消极情绪、加强对心理健康管理的认识。

二、运动对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对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模型建构及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
        2.1.1 药物依赖戒断者药物渴求的特点
        2.1.2 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症状特征
        2.1.3 药物依赖戒断者家庭功能特征
    2.2 运动锻炼对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运动锻炼促进药物依赖者心理健康效益
        2.2.2 运动锻炼改善药物依赖者家庭功能的作用
        2.2.3 运动锻炼促进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的大脑神经基础
        2.2.4 运动改善药物依赖者的注意偏向
    2.3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2.3.1 健康促进理论
        2.3.2 计划行为理论
    2.4 心理健康测评技术应用
        2.4.1 心理测量量表在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测评中的作用
        2.4.2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测评中的应用
3 问题提出
4 研究框架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内容的框架
5 研究内容
    5.1 研究一: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研制
        5.1.1 研究目的
        5.1.2 调查对象
        5.1.3 问卷编制
        5.1.3.1 药物依赖维度
        5.1.3.2 锻炼态度维度
        5.1.3.3 心理健康维度
        5.1.4 统计分析
        5.1.5 研究结果
        5.1.5.1 药物依赖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
        5.1.5.2 锻炼态度探索性因子分析
        5.1.5.4 心理症状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
        5.1.6 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
        5.1.6.1 药物依赖问卷验证性因子分析
        5.1.6.2 锻炼态度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5.1.7 讨论
        5.1.8 小结
    5.2 .研究二: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5.2.1 研究2a: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
        5.2.1.1 研究目的
        5.2.1.2 调查对象
        5.2.1.3 数据处理方法
        5.2.1.4 研究结果
        5.2.1.5 讨论
        5.2.1.6 小结
        5.2.2 研究2b:药物依赖戒断者家庭功能与锻炼态度的关系
        5.2.2.1 研究目的
        5.2.2.2 研究对象
        5.2.2.3 测量工具
        5.2.2.4 测量程序
        5.2.2.5 数据分析
        5.2.2.6 研究结果
        5.2.2.7 讨论
        5.2.2.8 小结
    5.3 研究三: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模型的建构与检验
        5.3.1 研究目的
        5.3.2 研究对象
        5.3.3 测量工具
        5.3.4 统计方法
        5.3.5 模型建构
        5.3.6 研究结果
        5.3.6.1 心理症状与毒品渴求的交叉滞后模型分析
        5.3.6.2 毒品渴求的中介效应模型
        5.3.6.3 锻炼态度的调节作用
        5.3.7 讨论
        5.3.8 小结
    5.4 研究四:有氧运动促进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效益检验
        5.4.1 研究对象
        5.4.2 运动干预方案
        5.4.3 测量工具与统计分析
        5.4.4 研究结果
        5.4.4.1 有氧运动对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毒品渴求和强迫性行为的影响
        5.4.4.2 运动干预中毒品渴求对毒品强迫性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
        5.4.5 讨论
        5.4.6 小结
    5.5 研究五:有氧运动对药物依赖戒断者情绪注意偏向调控作用
        5.5.1 研究对象
        5.5.2 运动干预方案
        5.5.3 实验设计
        5.5.4 实验材料
        5.5.5 实验任务
        5.5.6 数据采集及处理
        5.5.7 研究结果
        5.5.8 讨论
        5.5.9 小结
    5.6 研究六:有氧运动对药物依赖戒断者食物奖赏功能的改善作用
        5.6.1 实验对象
        5.6.2 实验任务
        5.6.3 运动干预和实验流程
        5.6.4 数据分析与统计
        5.6.5 研究结果
        5.6.5.1 运动干预对MA依赖者食物偏好的影响
        5.6.5.2 运动干预对MA依赖者大脑奖赏系统功能的影响
        5.6.6 讨论
        5.6.7 小结
6 总讨论
    6.1 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有效特点
    6.2 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模型的检验
    6.3 有氧运动促进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提升的效果
7 结论
8 创新与展望
    8.1 创新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本信息
附录二 家庭功能量表
附录三 贝克自评量表
附录四 特质、状态焦虑量表
致谢
科研经历

(2)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现状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煤矿工人生理健康及肌肉骨骼损伤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生理健康检查
        1.3 肌肉骨骼损伤情况调查
        1.4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调查实施与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煤矿工人心理健康、肌肉骨骼损伤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计算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1.4 干预方法
        1.5 健康干预的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肉骨骼损伤与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日常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的调节作用 ——基于多层分析的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心理压力
        2.1.1 心理压力的界定
        2.1.2 心理压力的测量
        2.1.3 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2.2 负性情绪
        2.2.1 负性情绪的界定
        2.2.2 负性情绪的测量
        2.2.3 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的研究
    2.3 体育锻炼
        2.3.1 体育锻炼的界定
        2.3.2 体育锻炼的测量
        2.3.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2.3.3.1 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2.3.3.2 体育锻炼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2.4 多层线性模型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施测程序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定量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
        3.4.1 心理压力
        3.4.2 负性情绪
        3.4.3 体育锻炼水平
    3.5 数据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描述性统计
        4.2.1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
        4.2.2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4.2.2.1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在性别上的差异
        4.2.2.2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在专业的差异
        4.2.2.3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在生源地的差异
    4.3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系数
    4.4 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分析
        4.4.1 零模型
        4.4.2 随机效应模型
        4.4.3 完整模型:低MET的调节作用
        4.4.4 完整模型:中高MET的调节作用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5.1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的总体特征
    5.2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和体育锻炼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分析
        5.2.1 心理压力在性别、专业与生源地的差异
        5.2.2 负性情绪在性别、专业与生源地的差异
        5.2.3 体育锻炼在性别、专业与生源地的差异
        5.2.4 大学生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
    5.3 心理压力、负性情绪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5.3.1 心理压力与时间对负性情绪的预测作用
        5.3.2 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个体差异 ——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方法
        1.6.1 大数据法
        1.6.2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心理健康的内涵
    2.2 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
        2.2.1 国外研究成果
        2.2.2 国内研究成果
    2.3 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一些量表介绍
        2.3.1 症状自评量表
        2.3.2 大五量表
        2.3.3 心理弹性量表
        2.3.4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
        2.3.5 汉密顿焦虑量表
        2.3.6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2.4 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
        2.4.1 人格特质
        2.4.2 社会事件
        2.4.3 生活事件
        2.4.4 心理弹性
        2.4.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2.4.6 性别
        2.4.7 年龄
        2.4.8 其他影响因素
    2.5 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2.5.1 学生
        2.5.2 教师
        2.5.3 公务员
        2.5.4 医护人员
        2.5.5 民航飞行员
        2.5.6 其他特殊群体
    2.6 文献评述
        2.6.1 研究的群体还未能充分拓展
        2.6.2 研究还缺乏社会事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机制探讨
第3章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特征
    3.1 研究对象与目标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
        3.2.1 方法
        3.2.2 数据
    3.3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
        3.3.1 外贸从业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3.3.2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3.4 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异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婚姻状况
        3.4.4 学历
        3.4.5 收入
        3.4.6 从事外贸行业时长
    3.5 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单位特征分异
        3.5.1 工作单位所在城市
        3.5.2 工作单位业务类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贸从业人员个人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1 研究对象与目标
    4.2 研究数据
    4.3 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4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5.1 研究对象与目标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
        5.2.1 方法
        5.2.2 数据
    5.3 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大五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5.4 贸易战主观感受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5.5 贸易战主观感受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对策
        6.1.1 研究结论
        6.1.2 对策建议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3.1
        附录3.2
        附录3.3
        附录3.4
        附录3.5
致谢

(5)正念训练对身心障碍的影响效应 ——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身心障碍
        2.1.1 身心障碍的定义
        2.1.2. 身心障碍的影响因素
        2.1.3. 身心障碍的测量
    2.2 正念
        2.2.1 正念的定义
        2.2.2 正念训练的方法
        2.2.3 正念训练的测量
        2.2.4 正念训练对身心障碍的相关研究
    2.3 生活方式
        2.3.1 生活方式的定义
        2.3.2 生活方式的测量
        2.3.3 生活方式与身心障碍的相关研究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2.1 理论意义
        3.2.2 现实意义
4 研究一 正念对身心障碍、生活方式指数的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对象
    4.5 数据分析
    4.6 结果与分析
        4.6.1 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4.6.2 各变量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4.6.3 各变量在健康程度上的差异
        4.6.4 各变量间相关关系
    4.7 讨论
5 正念对身心障碍的模型建构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5.4.2 模型拟合度检验
        5.4.3 结构方程模型的解释
    5.5 讨论
6 研究二 正念对身心障碍、生活方式的干预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对象
    6.4 研究工具
    6.5 干预设计
    6.6 数据统计与分析
    6.7 结果
        6.7.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6.7.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6.7.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差异比较
    6.8 讨论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以K基地新兵跳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内容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空降兵
        2.跳伞训练
        3.心理障碍
        4.军事素质
        5.心理素质
        6.个性心理特征
    (二)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理论基础
        1.心理防护理论
        2.心理干预理论
        3.心理应激理论
三、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基本情况调查表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辅助量表
    (三)跳伞训练中新兵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
        1.恐高心理
        2.厌倦心理
        3.焦虑心理
        4.怀疑心理
        5.自卑心理
        6.过度紧张心理
        7.余悸心理
    (四)跳伞训练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高空跳伞环境因素
        2.长时间跳伞因素
        3.跳伞环境体验不真实因素
        4.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因素
        5.外部环境因素
四、心理障碍干预的实施过程
    (一)计划
    (二)行动
        1.入伍评估
        2.建立心理档案
        3.对照筛选
        4.“对症下药”——干预策略的实施
    (三)观察
        1.首次心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2.发生跳伞心理障碍与不同气质特征的关系
        3.缺乏空中尤其是高空行为体验是导致跳伞过程中心理反应强烈的主要原因
        4.集体效应在实际跳伞过程中对新兵心理的支持作用巨大
    (四)反思
        1.心理干预的效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2.在某些特殊时期新兵的心理状态无法掌控
        3.注重培养新兵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心理障碍干预策略的优化及管理建议
    (一)政府征兵层面,空降新兵征召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测试
    (二)军校教育管理层面,对空降新兵的心理训练策略要体系化、具体化、细化
        1.跳伞地面训练阶段
        2.跳伞实施阶段
        3.跳伞结束阶段
    (三)军校教官的层面,要拓展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障碍干预的技能
    (四)空降新兵自我教育层面,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缓解心理障碍
        1.放松入静法
        2.调整呼吸法
        3.暗示训练法
    (五)基础教育层面,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官兵人际关系教育层面,要营造平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友爱的人际氛围”控制不良心理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心理测量量表
附录2 :跳伞观测手记
致谢

(7)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机制及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创伤后应激反应相关概念
        2.1.2 人格相关概念
        2.1.3 情绪调节相关概念
        2.1.4 健康管理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人格相关理论
        2.2.2 情绪调节相关理论
        2.2.3 群体健康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危险因素及其影响路径
    3.1 研究假设
        3.1.1 自我隐瞒是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格危险因素
        3.1.2 经验回避和反刍是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情绪调节策略危险因素
        3.1.3 经验回避和反刍中介自我隐瞒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3.2 调查材料与方法
        3.2.1 调查问卷
        3.2.2 调查对象
        3.2.3 统计方法
    3.3 调查结果
        3.3.1 研究被试的基本状况与心理健康管理需求的结果
        3.3.2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危险因素
        3.3.3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心理危险因素的影响路径
    3.4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保护因素及其影响路径
    4.1 研究假设
        4.1.1 心理一致感是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格保护因素
        4.1.2 积极应对是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情绪调节策略保护因素
        4.1.3 积极应对中介心理一致感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4.1.4 心理危险和保护因素独立预测消防员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4.2 调查材料与方法
        4.2.1 调查问卷
        4.2.2 调查对象
        4.2.3 统计方法
    4.3 调查结果
        4.3.1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保护因素
        4.3.2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心理保护因素的影响路径
        4.3.3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心理危险和保护因素的独立预测作用
    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积极和分离重评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的负性情绪减弱效应
    5.1 研究假设
        5.1.1 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减弱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的负性情绪
        5.1.2 积极重评比分离重评有更强的负性情绪减弱效应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用调查问卷
        5.2.2 实验被试
        5.2.3 中性和负性情绪刺激材料
        5.2.4 负性情绪减弱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5.2.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5.3 负性情绪减弱实验的结果
        5.3.1 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
        5.3.2 情绪愉快度和唤醒度自评报告的结果
    5.4 负性情绪减弱实验的结果分析
        5.4.1 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分析
        5.4.2 情绪愉快度和唤醒度自评报告的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积极和融入重评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的正性情绪增强效应
    6.1 研究假设
        6.1.1 积极重评和融入重评增强创伤后应激反应消防员的正性情绪
        6.1.2 融入重评比积极重评有更强的正性情绪增强效应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用调查问卷
        6.2.2 实验被试
        6.2.3 中性和正性情绪刺激材料
        6.2.4 正性情绪增强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6.2.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6.3 正性情绪增强实验的结果
        6.3.1 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
        6.3.2 情绪愉快度和唤醒度自评报告的结果
    6.4 正性情绪增强实验的结果分析
        6.4.1 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分析
        6.4.2 情绪愉快度和唤醒度自评报告的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管理对策
    7.1 面向消防救援队伍全员实施创伤后应激反应预防性管理措施
        7.1.1 优化消防员招录人格测试的内容
        7.1.2 开展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积极应对和去污名化教育
        7.1.3 进行消防员情绪调节能力专项训练
    7.2 针对直接处置灾害事故消防员开展早期干预性管理措施
        7.2.1 加强对直接处置灾害事故消防员的心理健康监测和服务
        7.2.2 开展循证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团体心理干预
    7.3 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消防员提供治疗性管理措施
        7.3.1 去除消防员心理障碍治疗的阻碍因素
        7.3.2 选用开发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的移动应用程序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患病情况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并发症
        6 诊断标准
        7 治疗
        8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 病名源流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PCOS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2 PCOS患者的心理特征
        3 心理应激与PCOS之间的内分泌关联
        4 心理障碍是PCOS的重要并发症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补肾解郁调冲方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军事部署人员的情绪状态 ——基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不同人群的情绪变化特征研究
    1.4 情绪变化与认知特征的关系
    1.5 人格特质造成情绪状态特征的差异
    1.6 情绪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7 心理健康的代表性领域
        1.7.1 PTSD
        1.7.2 生存质量
    1.8 关键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部署期间情绪状态变化规律
    2.1 方法
        2.1.1 样本及程序
        2.1.2 研究工具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情绪状态的总体特征
        2.2.2 情绪状态的个体差异
        2.2.3 情绪状态的类别规律
第三部分 部署期间情绪状态的影响因素
    3.1 方法
        3.1.1 样本及程序
        3.1.2 研究工具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部署任务类型的影响
        3.2.2 思维游移和活动情况的影响
        3.2.3 各情绪状态变化类型的特征
第四部分 部署期间情绪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4.1 方法
        4.1.1 样本及程序
        4.1.2 研究工具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心理健康水平与情绪状态间的HLM分析
        4.2.2 各情绪状态变化类别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征
第五部分 讨论
    5.1 部署人员情绪状态的时间变化规律
        5.1.1 取样时间段的情绪变化规律
        5.1.2 部署时间段的情绪变化规律
    5.2 情绪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
        5.2.1 人口学变量
        5.2.2 人格因素
        5.2.3 思维游移
        5.2.4 部署类型
    5.3 部署期间情绪状态与心理健康
第六部分 结论、局限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军事部署官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维护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以山东D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对比分析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建本科院校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系统管理理论
第二章 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及调查
    第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组织结构现状
        二、管理制度现状
        三、管理模式现状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的调查
        一、案例设计
        二、案例调查发现
第三章 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的心理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体系不完善
        二、制度不健全
        三、专业人员匮乏
        四、宣传不到位
        五、宣传内容不符合学生口味
        六、学生认识不足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心理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清晰
        二、缺乏顶层设计
        三、经费投入不足
        四、师资水平影响
        五、支持力度不足
        六、社会观念的影响
第四章 国外心理教育管理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大学心理教育管理的特点
        一、柔性管理的发展模式
        二、行业驱动的专业化
        三、综合性的服务范围
        四、完备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二节 日本高校心理教育管理的特点
        一、目标的明确性
        二、管理形式的丰富性
    第三节 借鉴国外经验启示
        一、把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作为目标
        二、构建专业规范的培训体系
        三、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第五章 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心理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第一节 政府积极引导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心理健康资金投入
        三、推进队伍培训规范化
    第二节 学校逐步落实
        一、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现代观
        二、加强顶层设计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节 家庭积极配合
        一、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教养氛围
        三、运用恰当的激励教养方式
        四、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第四节 辅导员加强职责
        一、主动预防
        二、积极干预
        三、加大工作力度
    第五节 学生加强管理
        一、培养吃苦受挫能力
        二、积极排遣消极情绪
        三、提高自身认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四、运动对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物依赖戒断者心理健康模型建构及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D]. 刘佳宁.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新疆煤矿工人身心健康现状与肌肉骨骼损伤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D]. 雍娴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日常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的调节作用 ——基于多层分析的追踪研究[D]. 廖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外贸从业人员心理健康及个体差异 ——中美贸易战主观感受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D]. 杨奕群. 中山大学, 2020(09)
  • [5]正念训练对身心障碍的影响效应 ——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D]. 孙丽俊. 苏州大学, 2020(03)
  • [6]空降兵跳伞训练心理障碍干预的研究 ——以K基地新兵跳伞为例[D]. 李卫卿.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机制及管理对策研究[D]. 臧刚顺. 燕山大学, 2020(01)
  • [8]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D]. 潘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军事部署人员的情绪状态 ——基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D]. 孙卓尔.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10]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以山东D学院为例[D]. 王菲.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运动对精神障碍的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