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桉树组培苗容器培育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源澄,李华娟,陆素君,韦继文,赵遥遥,陈振生[1](2020)在《容器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将桉树组培生根瓶苗移栽到装有培养基(椰糖∶泥炭土=7∶3)的BCC65胶杯、无纺布,纸杯等3种容器中培养,于60 d调查苗木的高度、地径、一级根条数、二级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结果表明:胶杯苗最高,为29.47 cm,与无纺布苗、纸杯苗差异显着,无纺布苗高25.36 cm,纸杯苗高24.81 cm,两者差异不显着。胶杯苗地径0.25 cm,无纺布苗地径0.25 cm,两者差异不显着,与纸杯苗差异显着,纸杯苗地径0.24 cm。无纺布苗一级根数最多,为6.0条,与胶杯苗、纸杯苗差异显着,胶杯苗一级根3.9条,纸杯苗一级根4.1条,两者间差异不显着。无纺布苗二级根条数最多,为39.7条,胶杯苗二级根条数25.7条,纸杯苗二级根条数31.4条,胶杯苗与无纺布苗差异显着,纸杯苗与胶杯苗、无纺布苗差异不显着。纸杯苗根鲜重最重,为0.95 g,无纺苗布根鲜重为0.78 g,胶杯苗根鲜重为0.68 g,三者间差异显着。胶杯苗根干重最重,为0.24 g,与无纺布苗、纸杯苗差异显着,无纺苗布根干重为0.18 g,纸杯苗根干重为0.19 g,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3种容器育苗各有优缺点,总体上,无纺布苗根数量多,吸收水肥能力强,工效高,成本低,是最优选择。
余玉珠,刘正兴,吴香丽[2](2020)在《桉树新型容器杯育苗技术及育苗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选用当前常用的无纺布袋育苗做桉树苗木生长对比试验,结果发现:使用新型容器杯育苗苗木生长快、长势好,但与无纺布袋育苗差异不明显,且育苗成本最低。生产上可根据育苗季节和客户需求,选用两种育苗容器交叉育苗。
张炎[3](2019)在《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文中指出枫香属(Liquidambar spp.)树种是世界性重要林业资源,特别是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北美枫香(L.styraciflua),二者具有的较高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目前我国枫香属的遗传改良相对较少,急需培育新种质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多倍体育种是创制新种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在枫香属中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北美枫香为母本,枫香为父本,在控制授粉获得的杂交枫香种子的基础上建立杂交枫香组培再生体系;并以杂交枫香离体叶片和叶柄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并通过直接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对混倍体进行纯化;针对苗期的根茎变异开展转录组分析,解析四倍体再生植株变异原因。开展上述研究对实现枫香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突破、解析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变异机制和提高繁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适宜多基因型杂交枫香生根和分化的组织培养体系,为下一步进行离体染色体加倍奠定了基础。吲哚丁酸(IBA)浓度显着影响杂交枫香离体植株的生根率、根数量和株高。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WPM基本培养基添加IBA2.0 mg/L、萘乙酸(NAA)0.1 mg/L、蔗糖30 g/L、琼脂2 g/L和倍力凝4 g/L,pH值调节为5.8~5.9,生根率达到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85.1%,大田移栽成活率75.0%。噻苯隆(TDZ)浓度显着影响叶片和叶柄不定芽分化率和诱导率。叶片和叶柄最优分化培养基均为WPM基本培养基添加TDZ 0.2 mg/L、BA0.8 mg/L、NAA0.1 mg/L,最高分化率分别为86.6%和90%。研究发现高浓度TDZ促进不定芽横向生长,不利于不定芽伸长,导致大量畸形芽产生。添加BA 0.4 mg/L和NAA 0.1 mg/L的WPM培养基最有利于叶片和叶柄不定芽伸长,最高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58.33%和68.33%,最高平均不定芽个数分别为3.55和2.39个。(2)首次提出了一种在杂交枫香离体器官再生过程中施加秋水仙碱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并提出一种利用器官离体再生对混倍体进行纯化以获得四倍体的技术。叶片与叶柄切口周围的愈伤组织发育状态显着影响染色体加倍的效率,当叶脉切口和叶柄两端切口开始膨大、出现少量愈伤、并且愈伤组织内部出现大量分生组织时,是进行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最适宜时期。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诱导率受到基因型、预培养时间、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其中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时间对叶片和叶柄的外植体存活率和加倍效率影响最大。叶片和叶柄的最佳预培养时间分别为8 d和6 d,最优处理条件都为在200 mg/L秋水仙碱下处理3 d。杂交枫香叶柄的加倍效率要高于叶片,四倍体诱导率分别可达18%。绝大多数基因型伤口周围的愈伤组织在预培养前期发育速度相对一致,预培养时间可以作为判别染色体加倍最优时期的有效指标。此外,将秋水仙碱浓度提高到350 mg/L时,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8.33%,同时获得最高为13.30%的混倍体诱导率。利用直接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倍体的纯化,基因型显着影响混倍体纯化效率,混倍体再生植株中四倍体最高的比率为20.18%。本研究共检测出7个基因型四倍体、8个基因型混倍体,共计15份枫香属新种质。(3)观察发现了染色体多倍体化会导致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尤其是根和茎的伸长能力与二倍体存在显着差异。生根培养25-50 d时,而四倍体仅增长1.93 mm,而二倍体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平均株高增加了 16.94 mm。四倍体叶片和叶脉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根的表皮和皮层的厚度显着大于二倍体,但茎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厚度与二倍体没有显着差异。大多数四倍体在50 d时顶芽开始休眠,70 d时顶芽完全休眠,具有芽鳞结构。比较生长50 d的根结构发现,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出现的畸形根细胞宽度增加,形状更加不规则,并且根分生区长度减少,未见明显的中柱鞘和完整的中柱结构。但是,四倍体再生植株的木质部细胞、上和下表皮细胞、皮层细胞、髓细胞、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细胞横切面积都大于二倍体。并且,一年生四倍体植株表现出矮化的特点,其中二倍体的平均株高49.13 cm,是四倍体的2.26倍,四倍体平均高度仅为21.74 cm。(4)总结了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再生植株在表型差异显着时期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糖和淀粉代谢、细胞周期等与再生植株器官伸长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对器官伸长起正调控作用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等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如YUCCA、TAA1、GH3、AUX1、SAUR、CPS、KO、KAO、GA20ox、GA3ox、BAS1、CYCD3等大多数为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四倍体再生植株根和茎伸长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5)证明了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内源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的含量差异与基因表达量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通过添加外源激素GA3和IAA可以显着提高四倍体再生植株的株高和根长。研究表明,四倍体根和茎中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含量显着低于二倍体。在初始阶段,施加外源GA3和IAA可以显着促进四倍体再生植株茎段和根系的伸长。
武鹏,赵明,邹瑜,何海旺,龙芳[4](2016)在《无纺布育苗袋在香蕉组培苗二级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通过苗圃假植及田间种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无纺布育苗袋与塑料育苗杯两种育苗容器在香蕉组培苗二级苗培育以及在大田定植时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育苗袋比塑料育苗杯培育的二级苗根数及根长均增加,栽后恢复生长期明显缩短25d,田间种植假茎高度增高,基茎围增粗,同时期收获率提高,有利于规避春植蕉挂果期可能遭受的寒害。
曾雷,何春梅,徐巧林,张弘,王洪峰[5](2014)在《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桉树组培苗移栽中开展不同育苗容器、基质和根系处理的试验,三因子的各个处理间的苗高均存在极显着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塑料袋或无纺布育苗容器、轻基质和假植后剪根移栽为移栽的最优条件,可获得最大苗高的桉树组培苗。采用直接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出现根系逆向生长和卷曲的几率则明显大于通过剪根处理培育的桉树组培苗。
杨兴[6](2013)在《桉树种苗产业发展动态与预测分析 ——以广东湛江市示例》文中认为广东省湛江市是我国桉树(Eucalyptus)最早引种地区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落户湛江通过其引领示范及产业集聚优势该地区的桉树相关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加上湛江地区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该地区一跃成为全国桉树种苗培育的中心湛江地区年育桉树种苗数量一直占全国的70%以上。该地区桉树种苗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国桉树种苗产业。因此研究湛江地区桉树种苗产业发展动态并以此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对科学发展桉树种苗产业很有现实指导意义。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根据市场结构分析,湛江市桉树种苗产业属于低寡占型市场结构,产业化程度高,育苗已经工厂化;组培育苗是桉树种苗产业当前主要育苗方式;桉树种苗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低,但苗木生产量及企业的生产能力逐年增长,企业之间的生产能力存在显着差异;桉树苗木销售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苗木销售价格;组培轻基质苗>组培泥袋苗>甁苗,销售价格年际变化不明显;桉树苗木普遍质量高,主要销售品种是广林9号、DH32-29。根据调查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湛江市桉树甁苗、桉树组培泥袋苗、桉树组培轻基质苗销售额预测模型;通过SWOT法,分析了湛江市桉树种苗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及发展对策;通过评价矩阵,认为湛江市桉树种苗产业能积极应对内外部的挑战。
刘春梅,黎礼[7](2013)在《桉树组培苗培育技术》文中认为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查阅大量文献,选出了适宜的桉树组培苗基质。进而,从桉树组培苗的移栽、移栽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桉树组培苗快速培育的技术,以期为桉树组培苗的快速培育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赵安然,韦继文,陈琴[8](2013)在《探索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是,环境也因此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倡议。植树造林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其在改善自然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桉树是当前世界上生长最快的一类树种,而且很少会遭受到大面积的病虫害,因此,其非常适合人工造林。近几年,我国广西地区已经成为桉树的最大生产基地。以广西某国有林场林科所桉树育苗基地为例,对桉树组培苗生产等业务的生产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进行分析。
张沛健,方良,张国武[9](2012)在《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工厂化育苗技术在桉树育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组培苗的移栽、培育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组培苗育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组培苗、移栽操作、苗期管理、出圃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简述,为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邓力,吴朝学,蒋凡,董民利,唐健,蒋媚,王劲松[10](2012)在《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组培厂为例,在年产500万株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生产情况下,对组培苗生产、轻基质制作、炼苗及成苗等三个业务分部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并分析其成本的控制。结果表明:组培苗生产分部占总成本的42.721%,轻基质制作分部占总成本的27.941%;炼苗及成苗分部占总成本的15.902%;其他占总成本的13.436%。桉树轻基质组培苗主要在操作员工和管理人员方面进行成本控制。
二、桉树组培苗容器培育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桉树组培苗容器培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容器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试验材料。 |
(2)试验方法。 |
(3)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1)不同容器对苗高生长的影响。 |
(2)不同容器对地径生长的影响。 |
(3)不同容器对一级根条数的影响。 |
(4)不同容器对二级根条数的影响。 |
(5)不同容器对根鲜重的影响。 |
(6)不同容器对根干重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2)桉树新型容器杯育苗技术及育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生长量测定 |
1.2.3 数据统计分析 |
2 技术实施 |
2.1 基质装杯 |
2.2 种苗移栽 |
2.3 移栽后的管理 |
2.3.1 水肥管理 |
2.3.2 病虫害管理 |
2.4 炼苗和出圃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育苗容器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
3.2 不同育苗容器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
3.3 不同育苗容器的生产成本概算 |
4 结语 |
(3)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枫香属概述 |
1.1.1 枫香生物学特性 |
1.1.2 枫香属的用途 |
1.1.2.1 经济价值 |
1.1.2.2 观赏价值 |
1.1.2.3 医用价值 |
1.1.2.4 生态价值 |
1.2 枫香育种研究进展 |
1.2.1 种源试验 |
1.2.2 枫香选择育种 |
1.2.3 枫香引种 |
1.2.4 枫香杂交育种 |
1.2.5 枫香分子育种 |
1.2.5.1 分子辅助育种 |
1.2.5.2 枫香基因的克隆遗传转化 |
1.3 枫香繁殖方法 |
1.3.1 有性繁殖 |
1.3.2 无性繁殖 |
1.3.2.1 扦插和嫁接 |
1.3.2.2 组培离体快繁 |
1.4 植物多倍体育种 |
1.4.1 多倍体概述 |
1.4.2 多倍化引起的表型和生理变化 |
1.4.2.1 器官巨大性 |
1.4.2.2 适应能力强 |
1.4.2.3 代谢产物含量增强 |
1.4.2.4 可育性降低 |
1.4.2.5 其他优点 |
1.4.2.6 多倍体的生殖和生长劣势 |
1.4.3 植物多倍体的获得方法 |
1.4.3.1 有性加倍 |
1.4.3.2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
1.4.3.2.1 活体体细胞加倍 |
1.4.3.2.2 离体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
1.4.3.3 加倍新途径 |
1.4.3.4 多倍体鉴定方法 |
1.5 植物多倍化的基因表达变化 |
1.5.1 转录水平变化 |
1.5.2 植物基因组结构改变造成表达变化 |
1.5.3 表观遗传变异造成表达变化 |
1.5.3.1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
1.5.3.2 小RNA调控 |
1.6 植物器官伸长研究进展 |
1.6.1 光强 |
1.6.2 光质 |
1.6.3 植物生长调节剂 |
1.6.4 琼脂浓度 |
1.6.5 其他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1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1.7.2.1 枫香种间杂交和组织培养体系建立 |
1.7.2.2 杂交枫香四倍体诱导 |
1.7.2.3 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变异观测 |
1.7.2.4 杂交枫香四倍体离体根和茎变异的转录组分析和代谢物验证 |
2. 杂交枫香的获得及组培体系建立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2.1 花枝采集和花粉收集保存 |
2.1.2.2 树上杂交 |
2.1.2.3 杂交枫香无菌苗制备 |
2.1.2.4 不同浓度IBA对离体植株生根和生长影响 |
2.1.2.5 驯化和移栽 |
2.1.2.6 不定芽伸长条件筛选 |
2.1.2.7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北美枫香授粉时期生物学特征和结实差异比较 |
2.2.2 杂交枫香生根培养基筛选与移栽 |
2.2.3 TDZ浓度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
2.3 小结 |
3. 离体诱导杂交枫香四倍体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2.1 离体叶片和叶柄切口处组织发育进程观察 |
3.1.2.2 染色体加倍处理 |
3.1.2.3 染色体加倍体系优化 |
3.1.2.4 流式细胞检测 |
3.1.2.5 染色体计数法 |
3.1.2.6 混倍体分离 |
3.1.2.7 移栽 |
3.1.2.8 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外植体早期发育形态观测与加倍时期的初步研究 |
3.2.2 杂交枫香染色体加倍条件优化研究 |
3.2.2.1 不同处理条件对外植体存活率的影响 |
3.2.2.2 正交试验结果和验证研究 |
3.2.2.3 不同培养时间切口处发育状态观察与评价 |
3.2.2.4 秋水仙碱浓度对染色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
3.2.3 混倍体纯化获得四倍体的离体再生的方法研究 |
3.3 小结 |
4. 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变异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2.1 杂交枫香四倍体组培苗表型测定 |
4.1.2.2 组织解剖学观察 |
4.1.2.3 杂交枫香四倍体移栽苗表型测定 |
4.1.2.4 数据统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发育时期四倍体组培苗表型差异研究 |
4.2.2 再生植株叶片表型和组织细胞学观察 |
4.2.3 再生植株茎组织细胞学观察 |
4.2.4 再生植株根组织细胞学观察 |
4.2.5 杂交枫香四倍体移栽苗生长表型差异观测 |
4.3 小结 |
5. 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根茎的转录组分析和重要代谢物验证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1.2.1 总RNA提取 |
5.1.2.2 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 |
5.1.2.3 RNA-Seq数据分析 |
5.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5.1.2.5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
5.1.2.6 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测定 |
5.1.2.7 外源激素的添加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杂交枫香四倍体和二倍体茎和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5.2.1.1 转录组测序和组装 |
5.2.1.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5.2.2 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茎DEGs的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5.2.3 杂交枫香四倍体和二倍体根DEGs的GO及通路富集分析 |
5.2.4 四倍体与二倍体茎伸长相关调控通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5.2.4.1 四倍体与二倍体茎中参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DEGs |
5.2.4.2 四倍体与二倍体参与茎伸长的其他相关DEGs分析 |
5.2.5 四倍体与二倍体根与伸长相关调控通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5.2.5.1 四倍体与二倍体根中参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DEGs |
5.2.5.2 四倍体与二倍体参与根伸长的其他相关DEGs分析 |
5.2.6 杂交枫香四倍体和二倍体的DEGs相关重要代谢产物验证 |
5.2.6.1 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根和茎激素和糖含量分析 |
5.2.6.2 激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 |
5.3 小结 |
6 讨论 |
6.1 远缘杂交创制新种质与亲本选择研究 |
6.2 影响杂种枫香叶片和叶柄再生的分析 |
6.3 影响杂种枫香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分析 |
6.4 杂种枫香四倍体离体表型和细胞学变异特点 |
6.5 植物激素对杂种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伸长的作用 |
6.6 杂种枫香四倍体离体伸长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特点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1 |
导师简介2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4)无纺布育苗袋在香蕉组培苗二级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香蕉组培二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
2.2 对香蕉组培苗成活情况的影响 |
2.3 对组培苗田间生长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5)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过程 |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移栽苗木生长情况 |
2.2 组培苗高度方差分析 |
2.3 试验因子多重比较分析 |
2.4 根系形态 |
3 结论与讨论 |
(6)桉树种苗产业发展动态与预测分析 ——以广东湛江市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桉树的概况 |
1.1.2 全国桉树种苗产业的概况 |
1.1.3 湛江市桉树种苗的概况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影响桉树种苗产业发展的因素 |
1.2.3.1 政策因素 |
1.2.3.2 市场因素 |
1.2.3.3 科技因素 |
1.2.3.4 其他因素 |
1.2.4 产业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查询法 |
2.2.2 调查法 |
2.2.3 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生产利用率分析 |
3.1 市场结构分析 |
3.2 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市场需求动态分析 |
4.1 湛江桉树种苗销售变化趋势分析 |
4.1.1 桉树种苗销售的月变化趋势 |
4.1.2 桉树种苗销售的年变化趋势 |
4.2 主要桉树种苗企业生产生产能力分析 |
4.3 桉树苗木主要销售地区 |
4.4 小结 |
第五章 桉树种苗价格动态分析 |
5.1 桉树种苗销售价格的动态分析 |
5.2 组培泥袋苗销售价格动态分析 |
5.3 组培轻基质销售价格动态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桉树种苗生产技术与质量分析 |
6.1 种苗出圃率分析 |
6.2 技术与质量管理差异 |
6.3 小结 |
第七章 主要品种与培育方式分析 |
7.1 培育方式 |
7.2 主要桉树种苗品种 |
7.3 小结 |
第八章 桉树种苗产业预测分析 |
8.1 甁苗销售额预测分析 |
8.2 组培泥袋苗年销售额预测分析 |
8.3 组培轻基质苗销售额回归预测 |
第九章 湛江市桉树种苗产业分析 |
9.1 湛江市桉树种苗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9.1.1 桉树种苗发展的优势分析 |
9.1.2 桉树种苗发展的机遇分析 |
9.1.3 桉树种苗产业发展的劣势及不足分析 |
9.1.4 桉树种苗产业发展的对策 |
9.2 湛江市桉树种产业综合评价分析 |
9.3 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
10.1 结论 |
10.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7)桉树组培苗培育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质选用 |
2 移栽 |
2.1 清洗与消毒处理 |
2.2 组培根苗移栽 |
3 移栽后管理 |
3.1 移栽后第1阶段 |
3.2 移栽后第2阶段 |
3.3 移栽后第3阶段 |
(8)探索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培厂概述 |
2 年产500万株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生产成本 |
2.1 固定资产投入 |
2.2 无形资产主要指桉树组培技术。 |
2.3 消耗性材料开支 |
2.4 用工及一般管理人员成本 |
3 育苗成本分析及控制 |
3.1 成本分析通过桉树轻基质育苗成本计算得到每株桉树组培苗是0.450元。 |
3.2 成本控制 |
4 结论 |
(9)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培网袋苗的特点与优势 |
2 移栽的前期准备 |
2.1 组培苗 |
2.2 育苗容器 |
2.3 基质 |
3 移栽 |
3.1 生根瓶苗的处理 |
3.2 移苗上袋 |
4 苗期管理 |
4.1 温湿度 |
4.2 施肥 |
4.3 病虫害 |
4.4 苗圃周围环境 |
4.5 苗木分级 |
5 苗木出圃 |
6 结语 |
(10)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维都林场组培厂概况 |
2 年产500万株桉树轻基质组培 |
2.1 固定资产投入 |
2.1.1 组培苗生产分部设备设施 |
2.1.2 轻基质制作分部设备设施 |
2.1.3 炼苗及成苗分部设施 |
2.1.4 其他 |
2.2 无形资产 |
2.3 消耗性材料开支 |
2.3.1 生产分部 |
2.3.2 制作分部 |
2.3.3 炼苗及成苗分部 |
2.3.4 其他 |
2.4 用工及一般管理人员成本 |
2.4.1 生产分部 |
2.4.2 制作分部 |
2.4.3 炼苗及成苗分部 |
2.4.4 其他 |
3 育苗成本分析及控制 |
3.1 成本分析 |
3.1.1 各项资产成本分析 |
3.1.2 各分部成本控制 |
3.2 成本控制 |
3.2.1 各项资产成本控制 |
3.2.2 各分部成本控制 |
3.2.3 优化技术, 降低成本 |
4 结论 |
四、桉树组培苗容器培育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容器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刘源澄,李华娟,陆素君,韦继文,赵遥遥,陈振生. 湖北林业科技, 2020(05)
- [2]桉树新型容器杯育苗技术及育苗效果的研究[J]. 余玉珠,刘正兴,吴香丽. 桉树科技, 2020(01)
- [3]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D]. 张炎. 北京林业大学, 2019(12)
- [4]无纺布育苗袋在香蕉组培苗二级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武鹏,赵明,邹瑜,何海旺,龙芳.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3)
- [5]不同栽培方法对桉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曾雷,何春梅,徐巧林,张弘,王洪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4)
- [6]桉树种苗产业发展动态与预测分析 ——以广东湛江市示例[D]. 杨兴.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7]桉树组培苗培育技术[J]. 刘春梅,黎礼.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3)
- [8]探索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J]. 赵安然,韦继文,陈琴. 北京农业, 2013(03)
- [9]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J]. 张沛健,方良,张国武. 桉树科技, 2012(04)
- [10]桉树轻基质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J]. 邓力,吴朝学,蒋凡,董民利,唐健,蒋媚,王劲松. 桉树科技,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