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新经济的管理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张运波,郑文,张红[1](2021)在《面向新经济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本科自动化专业为例,依据"新工科"内涵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面向新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由基础层、控制层和系统层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和由"三个技术模块""三个实践能力培养层次"和"九个训练类别"组成的分层次开放式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详细介绍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各类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的作用。
董武娟[2](2021)在《面向新经济的城乡规划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教学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经济背景下,为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培养更多能够满足新经济、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文章对于新经济下城乡规划专业改造路径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对校、企、经济联动形势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新途径的影响制度、对新经济下城乡规划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企业发展中优秀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了解,根据各个角度分析提出了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王红雨,于张娜,闫广芬[3](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调整、布局及衍生机制——基于33所代表性高校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工科"时代的到来赋予工程教育新的使命,工科专业调整是新工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是验证新工科建设是否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以新工科建设中的33所重点综合性院校、工科优势高校和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科专业调整与布局进行全面资料搜集与分类处理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工科专业调整主要包括外生新兴专业与内生新型专业相结合的专业新建、内部转型升级与外部跨界沟通并存的专业调整与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专业退出三种基本路径,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可归纳为基础类工科专业支撑、主干类工科专业引领与特色类工科专业差异化发展三种基本模式。工科专业的调整方式与布局模式之所以呈现出如上形态,既是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等教育外部因素的驱动结果,也是工程教育转型、工科院校办学传统与师资力量等教育内部因素的必然生成,这为日后"新工科"建设之专业转型提供了一定有益启示。
范青青,孙锐[4](2021)在《近期我国地方人才工作创新趋势追踪》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各地方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招才引智矩阵、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力度、加大人才安居落户保障、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等。地方人才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效能,促进发展红利释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卢乔森,武梅,高德友,李婧萍[5](2021)在《一流大学建设融入区域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四川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四川大学不断探索一流大学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路径,通过完善校地合作顶层设计,构建校地合作长效对接机制,创新校地合作模式等举措,主动对接服务四川省、成都市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助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都未来医学城建设,助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举措,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需求,为探索一流综合性大学建设融入区域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川大模式"。
陆清茹,王晓蔚,陈德斌,许立峰[6](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行业融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论证,针对"新工科"的要求,确立了以产业为引导,面向新经济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目标。借助母体学校及合作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上升到多方协同育人模式,从课程、教学、评估、管理、教师、学生多方面和行业接轨,实施了一系列面向新经济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措施,开展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董兆伟,柳天恩[7](2021)在《“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财经"教育改革是"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关键在于构建财经教育发展"新布局"、优化财经学科专业"新结构"、总结提炼财经领域"新理论"、探索财经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科研教学"新方法"和打造高等财经教育"新质量"。河北经贸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新财经"教育改革理念,并在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学科整合、专业优化、人才培养、课堂革命、教育评价、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
祝志川,蒋犇[8](2021)在《面向大数据的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全面把握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剖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设计包括基本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教师教学方法、毕业指导情况等四个维度的调查问卷对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影响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面向大数据的经济统计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参考性建议。
韩栋,陈亚斌[9](2021)在《面向新经济的博览空间新模式及营造策略——基于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WIEE)场址规划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新经济的发展正全方位推动城市演进升级,受新经济驱动,博览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高频使用空间。因此,合理可行的博览空间新模式成为面向新经济的重要课题。研究基于新经济内涵,阐述新经济背景下城市空间营造导向,并聚焦高度契合新经济主体诉求的博览空间,着重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以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WIEE)为例,详细解析了新经济背景下面向创新创业主体的博览空间设计理念、营造策略及实践方案,以期能为博览空间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参考。
于肖[10](2021)在《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只有利用优秀的营销手段,才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效带动企业的进步,特别是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变革过程中,企业更加需要积极顺应市场需求,提出创新性的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提升竞争力。本文探讨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才能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面向新经济的管理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新经济的管理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新经济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三、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
四、结束语 |
(2)面向新经济的城乡规划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概述 |
3 新经济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计划产生的影响 |
3.1 增加大数据有关课程比重 |
3.2 补充大尺度空间规划设计课程 |
3.3 革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教育内容 |
3.4 注重农村规划和课程设计 |
3.5 需增加城市空间规划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课程 |
4 新经济环境下城乡规划企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 |
5 结论 |
(3)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调整、布局及衍生机制——基于33所代表性高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
三、 动态变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专业之调整方式 |
(一) 工科专业的新建:外生新兴专业与内生新型专业的生成 |
(二) 工科专业的转型:内部转型升级与外部跨界沟通并存 |
1. 传统工科专业的内部改造升级 |
(1) “工科+新方向”,主动对接新经济。 |
(2) “工科+新理念”,努力更新专业培养理念。 |
(3) “工科+新课程”,深度优化课程体系: |
(4) “工科+新项目”,大力增加专业实践项目: |
2. 传统工科专业的外部跨界沟通 |
(三) 工科专业的退出:教育内外部因素的同频淘汰 |
四、 静态结果: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专业之布局模式 |
(一) 基础类工科专业支撑发展模式 |
(二) 趋势类工科专业引领发展模式 |
(三) 特色类工科专业差异发展模式 |
五、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科专业调整与布局之生成机理 |
(一) 外部因素驱动:产业经济新要求与顶层政策支持的联合发力 |
1. 产业经济新要求的倒逼,市场发展的适应性需要 |
2. 顶层政策的支持,“新工科”建设战略的宏观引领 |
(二) 内部因素需求:基于工程教育内化的新发展 |
1. 教育规律的驱动,工程教育转型的内在需求 |
2. 高校的自我变革,不同高校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 |
六、 结语 |
(4)近期我国地方人才工作创新趋势追踪(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招才引智矩阵 |
1.1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
1.2 创新招才引智模式 |
1.3 加强人才安居落户保障 |
2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
2.1 创新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
2.2 注重大数据人才培养开发 |
2.3 加强急需紧缺金融人才培养 |
2.4 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
3 创新职业职称管理 |
3.1 推动职称和工作许可跨地区互认 |
3.2 改革境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
3.3 创新职称评审管理 |
3.4 制定大数据产业人才职业技能标准 |
4 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力度 |
4.1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
4.2 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 |
4.3 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 |
4.4 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5)一流大学建设融入区域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四川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持续完善校地融合顶层设计,聚焦成渝区域加强战略布局 |
2 以省市校全面战略合作为引领,推动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
3 主要举措 |
3.1 设立专门机构,构建长效对接机制 |
3.2 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深化与四川市州合作 |
3.3 深入推进城校一体发展,支撑成都极核主干功能 |
3.3.1 打造文工医科市校合作平台,助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
3.3.2 以学科集群创新发展对接成渝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需求 |
3.3.3 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 |
(1)共建一批面向“5+5+1”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 |
(2)共建环川大成果转化区。 |
3.4 全面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3.4.1 积极加强与重庆交流互动 |
3.4.2 助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
3.4.3 助力未来医学城建设 |
3.4.4 助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
4 思考 |
4.1 合作目标存在错位,合作成效难达预期 |
4.2 合作机制还不健全,项目落地渠道不畅 |
4.2.1 协同联动推进机制不健全 |
4.2.2 重大项目推进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 |
4.2.3 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
4.2.4 影响落地的不确定因素多 |
5 小结与建议 |
5.1 进一步加强校地双方需求匹配 |
5.2 着力强化学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作用 |
5.3 着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 |
5.4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氛围 |
(6)“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行业融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分析与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及改革措施 |
三、改革成效 |
四、结语 |
(7)“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时代价值 |
(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迫切要求 |
(二)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的必然选择 |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 |
(四)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 |
(五)坚定“四个自信”的关键支撑 |
(六)推进“新文科”分类发展的本质要求 |
二、“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
(一)构建财经教育发展“新布局” |
(二)优化财经学科专业“新结构” |
(三)总结提炼财经领域“新理论” |
(四)探索财经人才培养“新模式” |
(五)创新科研教学“新方法” |
(六)打造高等财经教育“新质量” |
三、河北经贸大学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 |
(一)强化顶层设计 |
(二)加强理论研究 |
(三)实施学科整合 |
(四)优化专业结构 |
(五)创新人才培养 |
(六)推进课堂革命 |
(七)完善评价体系 |
(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8)面向大数据的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卷概况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回收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课程设置情况 |
1、课程满意度调查 |
2、课程兴趣度调查 |
3、竞赛情况调查 |
(二)教师教学方法 |
1、授课方式调查 |
2、答疑方式调查 |
(三)毕业指导调查 |
1、就业规划指导 |
2、毕业设计指导 |
三、对策和建议 |
(一)建立系统的培养方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深厚的基础 |
(二)建立“多渠道”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实践平台 |
(三)进行多样化教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多元的授课方式 |
四、结语 |
(9)面向新经济的博览空间新模式及营造策略——基于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WIEE)场址规划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空间营造导向 |
1.1 新经济内涵 |
1.2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空间演进趋势 |
2 新经济背景下博览空间发展趋势 |
2.1 博览空间迭代历程[5-7] |
2.2 新经济背景下博览空间发展导向 |
3 面向新经济的博览空间新模式 |
3.1 新经济主体初创阶段对博览空间的诉求[8,9] |
3.2 面向新经济初创企业的博览空间营造理念 |
理念1:精准化的场址选择 |
理念2:低成本的营造技术 |
理念3:高效率的体验媒介 |
理念4:激发性的交流空间[10,11] |
4 新经济博览空间营造策略——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WIEE)场址实践 |
4.1 创博会场址规划方案 |
4.1.1 规划原则 |
4.1.2 功能结构 |
4.1.3 总体布局 |
4.2 创博会空间规划特色 |
特色1:博览空间与校园空间深度融合 |
特色2:低碳营造方式满足定制空间需求 |
特色3:线上+线下多元交互体验方式 |
特色4:复合街区式展陈空间 |
5 结语 |
(10)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经济时代与企业市场营销 |
1.1 内涵 |
1.2 特征 |
1.2.1 网络化 |
1.2.2 知识型 |
2 市场营销策略在新经济影响下的变革 |
2.1 战略布局以及营销模式 |
2.2 产品多元化、服务个性化 |
2.3 消费者理念 |
2.4 经营理念 |
3 新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的实施 |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 |
3.2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 |
3.3 增强服务意识 |
3.4 市场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化 |
3.5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营销 |
4 总结 |
四、面向新经济的管理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新经济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张运波,郑文,张红.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面向新经济的城乡规划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教学模式分析[J]. 董武娟. 安徽建筑, 2021(11)
- [3]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调整、布局及衍生机制——基于33所代表性高校的分析[J]. 王红雨,于张娜,闫广芬.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06)
- [4]近期我国地方人才工作创新趋势追踪[J]. 范青青,孙锐. 中国科技人才, 2021(05)
- [5]一流大学建设融入区域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四川大学为例[J]. 卢乔森,武梅,高德友,李婧萍. 科技经济市场, 2021(10)
- [6]“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与行业融合性研究[J]. 陆清茹,王晓蔚,陈德斌,许立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19)
- [7]“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 董兆伟,柳天恩.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1(03)
- [8]面向大数据的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J]. 祝志川,蒋犇. 统计与管理, 2021(11)
- [9]面向新经济的博览空间新模式及营造策略——基于首届世界创新创业博览会(WIEE)场址规划的实践[A]. 韩栋,陈亚斌.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 2021
- [10]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 于肖.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