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汤奎[1](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闵颖[2](2021)在《高二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和数学创造性思维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
刘洁[3](2021)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PISA2021首次将创造性思维纳入测评领域,考查学生生成多样化的想法、生成创造性的想法、评估和改进想法的能力。关注学生生成想法的数量以及灵活性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提出恰当的、与任务相关的且具有独创性的想法。从PISA2021对创造性思维的阐述可以发现,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指标。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由此可见,不论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还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都对问题提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多数学者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关注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及影响学生问题提出的因素等方面,鲜有学者关注教师问题提出的观念、态度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四川、新疆、西藏、云南、甘肃、青海6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的94名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编制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观念的开放式问卷,对小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适用于考察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问题情境方面,认同结构化情境的教师占比最大。在给定的三种情境中,教师认为先提供范例,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考察学生问题提出能力。通过范例学生对“问题提出”有了认识,可模仿,一方面学生循序渐进,便于知识间的迁移;另一方面,适用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2.学生在问题提出中的收获方面,认同数学素养提升与深度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师占比较大;学生在问题提出中的挑战方面,认为数学理解水平偏低的教师占比最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提出的理解有困难。3.开展问题提出教学的挑战方面,认为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占比较大。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实现问题提出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固化的教学经验和现行教学机制束缚教学设计,教学经验不足或受教学经验束缚而导致教师思维局限;兼顾众多学生提出的各种难度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4.绝大多数教师支持实施问题提出教学,但仍有部分教师持否定态度;绝大多数教师仅意识到问题提出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极少部分教师提及问题提出教学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根据本研究结论,主要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关注不同情境对问题提出教学的影响,基于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情境;2.教师应注重加深对问题提出教学的认识;3.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能力。
林毅[4](2021)在《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稳步推进和立德树人理念的持续深化,强调高阶思维技能已成为新时代课程的集中趋势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数学高阶思维是立足于数学学科背景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如何科学评判数学高阶思维,达成数学高阶思维培育目标,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议题。因而,本研究站位于数学学科背景,围绕着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路径这一核心问题,以初中生群体为对象,以能力视角剖析数学高阶思维的要素结构,并以数学学习策略为着手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遵循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思路,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从而构造合理的数学高阶思维培育蓝图。研究结论如下:(1)在结构要素研究方面:数学高阶思维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为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在测量工具研究方面:《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的各项效度指标、信度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是一个可靠、有效的心理学测量工具。(3)在现状差异研究方面:被试初中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子能力均在良好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民族、年级、数学成就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而在不同学校属性群体中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在总体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总体具有极高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子能力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主要子能力均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效应,且以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批判性思维为中介变量,存在6条正向的显着影响路径;在群体变量的调节作用方面,民族差异、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整体均不具有调节作用,而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具有显着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启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绘制了三条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分别为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闪海丽,赵洪涛[5](202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文中指出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教育不再只是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其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本身就较多,不仅包含了定理、公式,同时也有几何变化等知识点,学生要想真正形成良好把握自然需要自主分析、探索以及推理,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更是其中的重点,其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是有效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为此,本文则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展开了探究。
杨欢[6](2020)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创造性人才的显着特征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育中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问题解决被大多数教师理解为“纯粹的数学解题”,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导致学生创造力普遍低下。基于以上认识和现状,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首先,从数学教育的本质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阐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接着,在总结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理解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并阐述两者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此作为论文展开的基础。然后,以刘徽“割圆术”为案例依托,从问题解决的视角分析创造过程,得到问题解决中实现创造的思维启示,包括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想方法是创造的核心;类比、归纳、猜测是创造的重要方法;回顾反思是创造的必要环节;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的保证。最后,针对“割圆术”带来的启示,结合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提出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考;(2)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学会思考;(3)重视用于数学发现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意识;(5)激发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惯。
黄爱诗[7](2020)在《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湘潭市某中学的调查与实验》文中研究表明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主题,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的重要部分,是提升个人创造力的必备条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基础教育相融合。尤其是数学学科,对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这两种思维也恰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对于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早已有人提出,并做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现状进行一些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一些探讨。数学创造性思维应当是一种被全面普及的存在,而不是仅存于部分“优生”之中,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是以数学教学为载体,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研究中的调查部分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对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分别从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总结出六点影响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1)学生数学学习兴趣;(2)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数学思维定式;(4)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实现;(5)教师数学教学方法;(6)教师的数学教育思想。随后,结合当代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出六条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对策与措施。(1)合理导入,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2)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3)增强思维专题训练,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4)由概念图到思维导图,深化思维的创造性(5)追根溯源,促进知识再创造(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思维创造性。二是根据针对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测验设计的创造力测量量表,编制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根据测量结果,借助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效果的。
何盈[8](2020)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通渭县X高中为例》文中指出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不再单纯的以讲授为主,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故研究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愈发重要。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本文的研究内容有:第一,高二年级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第二,探究教学现状及数学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探讨数学探究能力的结构。数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选择与评估解决方法的能力。其次,利用教师问卷了解笔者所调查学校数学教师对探究理论的掌握情况、探究教学的实施现状以及影响探究教学的实施的因素;利用学生问卷调查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对其理论掌握也较充分,但是课堂的具体实施并不理想,所调查学校学生数学探究能力较弱。再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以“数列”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访谈学生对这节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实施探究教学,可以转变中等及偏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实施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逐渐提高。最后,本文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提出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些参考及建议。
刘娇[9](2020)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的热点,在我国素质教育中,为了突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了国家战略层面。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做了颇多的努力。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创新意识状况,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教学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提出本文中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其次根据数学创新意识的维度自编了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制订了评分标准,并在南宁市某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进一步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其数学成绩、智力成绩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探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与数学成绩、智力成绩的相关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个性差异非常显着,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差异比创新品质的个性差异相对更显着;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整体水平都不高,大部分人处于中等水平,只有少部分人处于低水平或高水平。(2)初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最好,初三年级次之,初一年级最差;在各维度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在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别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3)男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除了初二年级都比女生强;而在各个维度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创造性思维这个维度上女生都比男生高,而在创新品质这个维度上,除了初二年级,男生都比女生高。(4)数学成绩与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都有显着的正相关;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比创新品质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大。(5)好中差三类学生在数学创新意识总体上的差异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优等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平均分最高,其次是中等生,学困生最低。(6)学生的智力成绩与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造性思维都有显着的正相关,与创新品质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
张敏[10](2020)在《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的变化往往会带动教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成为国际教育界达成的共识.发展学生卓越的思维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与目标,笔者将“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作为论文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2.具备高层次数学思维的小学生的表现特征.3.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教学建议.笔者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网络访谈确定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座谈会归纳出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外在表现特征,结合教学案例分析给出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教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是指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认知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复杂的综合思维.它涵括了六种主要的思维成分,分别是数学迁移能力、批判性思维、数学思考力、创造性思维、数学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具备高层次数学思维的小学生在六大思维成分上有突出的外在表现特征.此外,在课程内容上表现为:有较好的数感,具备初步符号意识,能简单推理;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能力;拥有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思维开始萌芽等.3.发展小学生的高层次数学思维,宏观上需要加强对教师观念的引导,做精致的课堂设计,教学聚焦学生,采用多元评定方式等.从具体来看,建议从培育学生六大成分思维入手,形成思维合力,从而推动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稳步发展.
二、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学习障碍 |
2.2 数学学习障碍 |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
2.4 数学教学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
3.3 本章小结 |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3)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观念的现状 |
二、了解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提出观念上的差异 |
三、为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教学提供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问题提出 |
二、教师问题提出观念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一、问题提出的价值与意义 |
二、问题提出与问题情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
三、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 |
四、教师对问题提出教学认识的研究 |
五、影响教师问题提出观念的研究 |
第三节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一、已有研究的贡献 |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四节 论文创新性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编码框架 |
一、编码框架的形成过程 |
二、编码框架 |
三、编码过程实例 |
四、编码一致性检验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教师观念中适用于考察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情境及原因 |
一、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所面临困难的预测 |
二、教师认为适用于考察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情境及原因 |
第二节 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收获的认识 |
一、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收获的认识 |
二、不同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收获的认识 |
第三节 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面临挑战的认识 |
一、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教学活动中面临挑战的认识 |
二、不同教师对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面临挑战的认识 |
第四节 教师对自身开展问题提出教学面临挑战的认识 |
一、教师对自身开展问题提出教学面临挑战的认识 |
二、不同教师对自身开展问题提出活动面临挑战的认识 |
第五节 教师对问题提出教学的态度及原因 |
一、教师对问题提出教学的态度及原因 |
二、不同教师对问题提出教学的态度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适用于考察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问题情境方面,认同结构化情境的教师占比最大 |
二、学生在问题提出中的收获方面,认同数学素养提升与深度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师占比较大 |
三、学生在问题提出中的挑战方面,认为数学理解水平偏低的教师占比最大 |
四、开展问题提出教学的挑战方面,认为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占比较大 |
五、绝大多数教师支持实施问题提出教学,但仍有部分教师持否定态度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教师应关注不同情境对问题提出教学的影响,基于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情境 |
二、教师应注重加深对问题提出教学的认识 |
三、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能力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问题提出”的考查与测试开放式问卷 |
附录二 编码框架及编码参考点数 |
致谢 |
(4)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阶思维培养是21 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向 |
1.1.2 高阶思维匮乏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
1.1.3 学习策略选择是影响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与创新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创新 |
2 研究综述 |
2.1 数学高阶思维的研究 |
2.1.1 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2 数学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3 数学高阶思维的测量 |
2.2 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
2.2.1 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2.2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量 |
2.3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的关系研究 |
2.3.1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 |
2.3.2 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间的关系 |
2.4 研究假设 |
2.4.1 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假设 |
2.4.2 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路径假设 |
2.5 本章小结 |
3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问卷的编制 |
3.1 问卷项目的编制 |
3.2 样本选取与调查过程 |
3.3 问卷的预研究结果分析 |
3.3.1 项目分析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4 问卷的正式确定及结果分析 |
3.4.1 结构效度分析 |
3.4.2 校标效度分析 |
3.4.3 信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现状 |
4.1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总体分布 |
4.2 初中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群体差异比较 |
4.2.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2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3 不同民族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4 不同学校属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5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6 不同数学成绩排名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工具 |
5.2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5.2.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原理及分析步骤 |
5.2.2 结构模型假设 |
5.3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3.1 模型的参数估计 |
5.3.2 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
5.4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效应分析 |
5.4.1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整体的影响效应 |
5.4.2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的影响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6 学生群体特征变量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6.2 民族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3 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4 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讨论 |
7.2.1 数学高阶思维结构模型建构 |
7.2.2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现状概览 |
7.2.3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机制解析 |
8 研究建议与启示 |
8.1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 |
8.1.1 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 |
8.1.2 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 |
8.1.3 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
8.2 数学高阶思维的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预测问卷 |
附录2:《数学高阶思维与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
(一)改革教学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
(二)借助教学假设,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
(三)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
(四)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
(五)适当拓展,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认知 |
结束语 |
(6)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教育的本质 |
1.1.2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
1.2 研究概述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1.2.1 研究概述 |
1.2.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2 问题解决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
2.1 问题解决 |
2.1.1 问题解决的含义 |
2.1.2 问题解决与数学史发展 |
2.1.3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 |
2.1.4 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
2.2 数学创造性思维 |
2.2.1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
2.2.2 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育 |
2.2.3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创造性思维 |
2.3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关联 |
2.3.1 问题解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
2.3.2 创造性思维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 |
3 刘徽“割圆术”的教育资源价值分析及启示 |
3.1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割圆术” |
3.1.1 问题情境——“古率”观念深入人心 |
3.1.2 发现问题——批判“古率”粗糙 |
3.1.3 提出问题——求半径为 1 的圆的面积 |
3.1.4 分析问题——由已知推未知,化圆为方 |
3.1.5 解决问题——思维演绎,逻辑推理 |
3.1.6 问题回顾——获得更精确的圆周率 |
3.2 “割圆术”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
3.2.1 问题是创造的起点 |
3.2.2 思想方法是创造的核心 |
3.2.3 观察、归纳、直觉是创造的重要方法 |
3.2.4 回顾反思是创造的必要环节 |
3.2.5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的保证 |
4 问题解决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
4.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考 |
4.2 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
4.3 重视用于数学发现的一般方法 |
4.4 增强数学反思意识,提升反思能力 |
4.5 激发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湘潭市某中学的调查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现状 |
1.3.1 理论研究 |
1.3.2 测量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思维与数学思维 |
2.1.1 思维的概念与本质 |
2.1.2 数学思维的概念 |
2.2 创造性思维 |
2.2.1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
2.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
2.3 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
2.4 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 |
2.5 有关的理论基础 |
2.5.1 发现学习理论 |
2.5.2 吉尔福特的问题解决模型 |
第三章 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
3.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3.2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
3.3 数学思维定势 |
3.4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实现 |
3.5 教师数学教学方法 |
3.6 教师的数学教育思想 |
第四章 教学对策和措施 |
4.1 合理导入,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 |
4.2 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4.3 增强思维专题训练,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 |
4.4 由概念图到思维导图,深化思维的创造性 |
4.5 追根溯源,促进知识再创造 |
4.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思维创造性 |
第五章 实验调查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方法 |
5.1.2 对象选取 |
5.1.3 变量分析 |
5.1.4 实验材料 |
5.1.5 实验时间 |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2.1 前测 |
5.2.2 课堂教学实践 |
5.2.3 后测 |
5.3 分析与探讨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
附录 B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习惯调查 |
附录 C 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1 |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8)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通渭县X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探究能力 |
2.数学探究能力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调研 |
(一)高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1.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
2.数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二)高中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1.探究教学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2.教师对探究教学的了解状况调查分析 |
3.影响探究活动实施的因素调查分析 |
五、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案例及效果分析 |
(一)案例1——等比数列 |
(二)案例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
(三)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1.教学分析 |
2.教学结论 |
六、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1.设置悬念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
2.结合跨学科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
3.巧用趣味性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
4.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
5.设计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
6.引入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
2.引导学生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
3.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4.指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合作探究,加强探究效果 |
1.培养合作意识 |
2.训练合作技能 |
(四)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
1.引导学生以“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反思 |
2.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 |
2.1.1 有关创新意识概念的研究 |
2.1.2 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其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
2.2 创新意识的结构及培养研究 |
2.2.1 创新意识结构的相关研究 |
2.2.2 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
2.3 数学创新意识的研究 |
2.4 有关智力测验的研究 |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 |
3 研究的理论构想与设计 |
3.1 研究的理论构想 |
3.1.1 数学创新意识的概念界定 |
3.1.2 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思路 |
3.2.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的编制 |
3.3.1 问卷调查的维度 |
3.3.2 研究工具修改 |
3.3.3 数学创新意识的评价指标 |
3.3.4 数学创新意识水平的划分标准 |
3.3.5 信效度检验 |
4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被试的选择 |
4.2.2 研究工具 |
4.2.3 研究程序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1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水平现状调查的结果 |
4.3.2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差异 |
4.3.3 数学创新意识与性别的差异性 |
4.4 讨论 |
4.5 结论 |
5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被试的选择 |
5.2.2 研究工具 |
5.2.3 研究程序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3.1 学生数学成绩与其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 |
5.3.2 好中差三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差异性 |
5.3.3 学生智力成绩与其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 |
5.4 讨论 |
5.5 结论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的创意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预测问卷) |
附录2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正式问卷) |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关于高层次数学思维界定的综述 |
2.1.1 以布鲁姆目标分类为基础的界定 |
2.1.2 从特征的角度进行界定 |
2.1.3 从思维集合论的角度进行界定 |
2.1.4 划分思维层次进行界定 |
2.1.5 评述 |
2.2 关于高层次数学思维教学的综述 |
2.2.1 教育指导文件中的要求 |
2.2.2 高层次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及原则 |
2.2.3 高层次数学思维的教学载体 |
2.2.4 评述 |
2.3 关于高层次数学思维评价的综述 |
2.3.1 高层次数学思维评价的理论研究 |
2.3.2 高层次数学思维评价的实证研究 |
2.3.3 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调查研究 |
3.1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3.1.1 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实施过程 |
3.1.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2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访谈与结果分析 |
3.2.1 访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 |
3.2.2 访谈结果分析 |
3.3 调查结果 |
3.3.1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 |
3.3.2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外在表现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倒数》课堂实录分析 |
4.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堂实录分析 |
4.3 《简单的数据分析》课堂实录分析 |
4.4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课堂实录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教学建议 |
5.1 宏观上的教学建议 |
5.2 从六大思维成分上的教学建议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调查问卷 |
附录Ⅱ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调查问卷结果 |
附录Ⅲ 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研究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二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和数学创造性思维相关性研究[D]. 闵颖.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研究[D]. 刘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4]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D]. 林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闪海丽,赵洪涛. 高考, 2021(05)
- [6]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D]. 杨欢.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7]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基于湘潭市某中学的调查与实验[D]. 黄爱诗.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通渭县X高中为例[D]. 何盈.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 刘娇.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10]培养小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D]. 张敏.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