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中的应用

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中的应用

一、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依帆,顾颜婷[1](2021)在《抗菌材料在医疗办公家具上的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大量病人涌入医院,医护人员也成了病毒侵犯的对象。因病毒的强感染性,短短几个月,全国确诊的医务人员病例已达上千例。医院作为一个感染源相对密集的特殊场所,其医疗设备和患者接触过的医疗家具,都有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传播的载体,医务工作者常与这些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物品接触,身体不免会受到感染。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一工作群体的身体健康,从医务人员办公所接触的各类家具材料入手,通过分析各种抗菌剂的特点和抗菌家具材料的生产制备方法,进一步探讨适合应用在医疗办公区间的抗菌家具材料,为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医疗办公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梅佳林[2](2021)在《芳樟醇/聚己内酯抗菌膜的制备及其在三文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时间三文鱼的菌相关系,并分离、纯化、鉴定出一株4℃贮藏三文鱼优势腐败菌——莓实假单胞菌MS 02(Pseudomonas fragi MS 02)。随后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芳樟醇/聚己内酯(linalool/polycaprolactone,LL/PCL)抗菌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再以分离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靶标菌,深入探究芳樟醇及抗菌膜对其抑菌机理。最后,将抗菌膜制备成活性抗菌垫片应用于三文鱼保鲜实验中。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冷藏三文鱼的菌相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整个贮藏期间三文鱼细菌总类别为210,从0 d到12 d的样品观察到的细菌类别分别为121、104、125、135、128。发光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细菌在三文鱼贮藏中占主要地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大,而莓实假单胞菌是三文鱼在贮藏期间增长速率最快的菌种。最终成功从腐败三文鱼中分离鉴定出一株P.fragi MS 02。2.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LL/PCL纳米纤维膜。研究表明,LL/PCL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良好,纤维表面光滑且粗细均匀。无芯材的PCL膜纤维直径为113.92±23.74nm,与之对比,添加了芳樟醇的同轴纳米纤维膜直径增大,含20%和40%浓度芳樟醇的LL/PCL膜的纤维直径分别为220.62±44.01 nm和232.22±56.27 nm,且疏水性和水蒸气透过率得到加强,但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微有些下降,而热稳定性无较大差异。缓释实验表明LL/PCL同轴纤维膜能长时间释放芳樟醇到反应体系中。3.以分离鉴定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作用对象,研究芳樟醇和LL/PCL同轴纤维膜的抗菌性能及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芳樟醇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LL/PCL同轴纤维膜中的芳樟醇能被释放到反应体系中,发挥其抑菌作用,SEM结果表明芳樟醇能使细菌细胞膜产生凹陷褶皱,而电导率、膜电位、OD260 nm值、二乙酸荧光素荧光强度和AKP、ATP酶活实验则证明了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影响细菌细胞内正常能量代谢,导致菌体死亡。4.以LL/PCL同轴纤维膜制备出活性抗菌垫片,并将其应用于4℃贮藏三文鱼保鲜实验中。对三文鱼片的感官评价、菌落总数、p H、TBA、TVB-N、水分分布、质构特性以及电子鼻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食品锡纸和PCL垫片对三文鱼的新鲜度无明显影响,在贮藏第8 d时已达到不可食用的临界点,在贮藏第12 d时已完全腐败;而含有芳樟醇的芳樟醇/PCL静电纺丝抗菌垫片则能通过释放芳樟醇减缓三文鱼的腐败速度,在贮藏第12 d时才接近不可食用的临界点,而完全腐败的时期也相较延后,说明抗菌垫片能有效地延长三文鱼的货架期。

郭志荣[3](2021)在《新型铜基金属氧化物纳米抗菌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杀灭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食品工业产值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发生。在各类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占比最高。同时,因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导致的疾病也已成为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严格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传统杀菌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杀菌技术、辐照杀菌技术、臭氧杀菌技术、脉冲电场杀菌、超声波杀菌技术。但这些传统的杀菌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国内食品超高压处理技术尚不成熟,未大规模投入食品工业生产;辐照杀菌成本较高、不方便操作、影响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系统的造价非常昂贵以及超声波杀菌技术面临适用范围窄、消毒不彻底、影响因素较多的问题。因此,研发新型高效的杀菌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锰酸铜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对致病菌杀灭活性研究采用水热以及超声辅助剥离的方法制备了锰酸铜纳米片(Cu Mn O2 NFs)抗菌剂,通过TEM、EDS、XRD、XPS、AFM等表征手段证实了Cu Mn O2 NFs的成功制备,TMB催化氧化实验以及荧光试验均证明该种新型纳米片抗菌剂拥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引入近红外光后,溶液温度迅速升高,证明了该纳米抗菌剂可以充当良好的光热剂。通过平板涂布实验表明该纳米抗菌剂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均有优异的杀灭效果。活死细菌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揭示抗菌机理是该纳米抗菌剂催化低浓度的H2O2产生细胞毒性的羟基自由基(·OH)对细胞膜产生氧化应激,进而破坏细胞膜,引入近红外光后,近红外光照产生的热量可协同·OH诱导细菌细胞膜破裂、内容物释放,最终使细菌灭活。Cu Mn O2NFs纳米抗菌剂的研发不仅能够高效杀灭食源性致病菌,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对于开发新型的食品器械杀菌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2.血红蛋白功能化铁酸铜纳米抗菌剂的制备及对致病菌杀灭活性研究通过简单的水热合成路线制备了一种基于血红蛋白修饰的多功能铁酸铜(Hb-CFNPs)纳米抗菌剂,SEM、TEM、FTIR、XRD、TGA、XPS和UV-vis等表征方法证实了Hb-CFNPs的成功制备,Hb-CFNPs的磁滞回线图证实了Hb-CFNPs很强的磁性。MB降解试验以及TMB显色试验证明了该纳米抗菌剂优良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Hb-CFNPs可以催化低浓度的H2O2产生大量的·OH,相较于未作任何修饰的CFNPs以及BSA-CFNPs,Hb的引入一方面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该纳米抗菌剂整体的催化活性。同时,该纳米抗菌剂拥有优良的近红外光热转换性能。此外,由于Hb-CFNPs具有优异的磁性,通过磁富集可以将光热效率提高约20倍,因此在很低的实验剂量(20μg/m L)下便可实现优异的杀菌效果。E.coli和S.aureus的抗菌试验表明,在光热以及芬顿催化反应产生的·OH的协同的作用下,Hb-CFNPs对两种细菌均表现出优异的杀灭效果。活死细菌染色、SEM技术以及GSH测定结果揭示抗菌机理是该纳米抗菌剂在低浓度的H2O2以及近红外光的照射下,细胞膜遭到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流,以及细菌细胞内的GSH被消耗从而导致防御机制遭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Hb-CFNPs抗菌剂在应用于食品杀菌之后可以通过磁富集作用及时从食品体系分离出来,并不会造成食品基质的污染,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倩[4](2021)在《三氧化钨/聚乙烯醇光热抗菌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具有抗菌活性的薄膜和通过颜色响应监测食物新鲜度的薄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仍然需要开发多功能的抗菌剂和比色剂。本文通过在聚乙烯醇(PVA)基体中掺入三氧化钨(WO3)纳米棒,开发了一种具有近红外(NIR808 nm)光热抗菌活性和新鲜度监测能力的新型复合膜。利用一步水热法,通过pH的调控制备出纯度较高、形貌较好的棒状WO3纳米棒,长度约为2μm,直径大约在20-80 nm。该纳米棒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WO3对H2S气体的敏感性以及对猪肉的新鲜度监测结果证实WO3对H2S具有比色响应能力,同时,对人类结肠癌HT-29模型细胞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通过WO3与PVA的共混复合制备出具有抗菌活性和新鲜度监测能力的WO3/PVA复合膜,其中WO3纳米棒与PVA之间以氢键键合。与PVA薄膜相比,WO3纳米棒的引入显着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特别是(WO3/PVA)4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52.7%,杨氏模量提高了400.0%,氧气透过率降低了72.4%,水蒸汽透过率降低了66.9%。在NIR808 nm的照射下,物理损伤、氧化应激和温度升高的协同作用显着提高了(WO3/PVA)4的抗菌活性,对E.coli的抗菌效率达90%,对S.aureus的抗菌效率超过90%。同时,(WO3/PVA)4膜对H2S具有比色反应能力,能够有效监测猪肉新鲜度。综上所述,WO3/PVA复合膜在光热抗菌和食品新鲜度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智能包装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陈珊,吴园[5](2020)在《抗菌钢板作为健康材料在冰箱(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消费者对健康家居环境关注度的空前提高,在家电产品设计中,健康材料的设计越来越重要。挖掘产品、材料和技术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以应对不断涌现的全球健康危机,满足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成为冰箱材料设计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钢板作为冰箱中大量使用的外观金属材料,其表面增加抗菌功能可以大大提高产品作为健康家电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冰箱中使用的钢板表面处理工艺,钢板增加抗菌功能的实施技术路径,优选抗菌行业中目前适宜于冰箱表面增加抗菌功能的实施方法、适宜于冰箱使用环境要求的抗菌剂类型、适宜于抗菌钢板的色彩及装饰纹理实施工艺,就推进抗菌钢板作为健康材料在冰箱中的推广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许宝坪[6](2020)在《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冰箱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居民的死因构成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所占比例由76.5%上升到88%,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对人们的健康形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和便利已经成为全新的消费标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注重家电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家电领域由此迎来了健康升级风暴。同时,日益庞大的单身群体,让城市单身族成为目前家电消费群体中新的主力军之一,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的家电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冰箱作为集中体现生活方式的家电产品,也是城市单身族生活必需品,能否通过更好的冰箱设计给用户带来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冰箱产品创新的重大突破口,因而生活方式研究成为以健康为导向的冰箱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论文主要内容是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以劝导式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研究城市单身族的饮食生活方式,挖掘可介入劝导式设计的机会点,分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冰箱设计的劝导模型与机制,结合冰箱产品的设计实践,为以健康为需求的冰箱用户提供一种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健康家电创新设计。首先,对劝导式设计理论进行阐述与总结,得到劝导式设计的劝导方式。接着从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冰箱设计理论角度,对冰箱和饮食生活内容进行了概述,同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文献研究与系统方法论归纳出冰箱相关的健康饮食生活内容及特征,并对城市单身族的饮食生活进行调研,结合定性及定量的调研与分析得到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需求,再构建劝导模型。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进行冰箱产品的设计实践,再通过劝导模型进行设计方向的发散,从中选择部分设计点进行以冰箱产品、冰箱端的智能应用交互,手机端的智能应用服务三部分组成的产品系统设计,并根据健康饮食生活方式要素进行方案评估。

田孟齐[7](2019)在《可见光下冰箱抗菌用ABS/Nano-ZnO/CC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冰箱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食品腐坏和营养流失。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冰箱杀菌装置是利用紫外线和臭氧杀菌,这两种杀菌方式不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加速冰箱塑料零部件的老化。因此,开发一种可见光下健康的冰箱杀菌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ABS为基体,Nano-ZnO为抗菌剂,熔融共混制备了ABS/Nano-ZnO复合抗菌材料,采用贴膜法探索其接触抗菌性能;其次,利用叶绿素铜酸(CCA)吸收-传递可见光的原理,提高Nano-ZnO的光催化抗菌效率,制备了ABS/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配合冰箱内可见光灯和风循环系统探索其非接触抗菌性能;最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Nano-ZnO进行接枝改性,制备ABS/G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活化指数等对改性后的Nano-ZnO表征。通过对上述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微观形貌和EDS进行研究,探索了Nano-ZnO含量、CCA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Nano-ZnO含量为0.2~1.0 wt%的ABS/Nano-ZnO复合抗菌材料,研究了Nano-ZnO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接触抗菌结果表明,当Nano-ZnO含量为0.2wt%时,ABS/Nano-ZnO复合材料的抗菌率仅有8.7.1%,不具备抗菌效果;当Nano-ZnO含量在0.4~0.6 wt%时,复合材料的抗菌率在90~99%之间,即复合材料具备抗菌性但没有达到强抗菌效果;当Nano-ZnO含量为0.8 wt%时,复合材料抗菌率为99.2%,达到强抗菌效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Nano-ZnO的含量在0.2-1.0 wt%时,对ABS/Nano-ZnO复合抗菌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性能影响不大。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分解温度稍有提高。(2)在ABS/Nano-ZnO研究基础上,按照质量比m(Nano-ZnO):m(CCA)=3:1加入CCA,制得Nano-ZnO含量为0.2~1.0 wt%和2.5~10.0 wt%的ABS/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可知,Nano-ZnO和CCA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对Nano-ZnO含量在0.2~1.0 wt%的复合材料测其接触抗菌性能,Nano-ZnO含量在2.5~10.0 wt%的复合材料在冰箱内可见光下测其非接触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加入CCA后,复合材料的接触抗菌性大大提高,当Nano-ZnO含量为0.2 wt%时,复合材料已经达到99%以上的强抗菌效果;非接触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风循环系统、抗菌栅格板面积和Nano-ZnO含量会影响材料的抗菌效果。当115 L的冷藏空间下,抗菌板面积为576cm2、风循环比较均匀且Nano-ZnO含量在5.0 wt%及以上时,非接触性抗菌率可达到99%以上的强抗菌效果。力学性能表明,Nano-ZnO含量在2.5~10.0wt%时,拉伸强度变化不大,弯曲性能有所提高。TGA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升高,达到402℃。(3)采用硅烷偶联剂含量为1~5%的KH550对Nano-ZnO改性,获得不同改性剂含量的ABS/G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对其综合性能分析可知,当偶联剂用量为2%时,材料性能最好。采用含量为2%的偶联剂对Nano-ZnO改性,制备接枝改性Nano-ZnO含量为2.5~10.0wt%的ABS/G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结果表明,当GNano-ZnO含量为2.5wt%时,非接触抗菌率提高。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提高。Zn元素分布图表明,Nano-ZnO表面改性后可以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流变行为表明,随着GNano-ZnO含量的增加,复合抗菌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随之增大。

李泽国,阳文,崔辉仙,李毕忠[8](2012)在《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抗菌塑料材料和杀菌灭菌装置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抗菌家电系列国标的主要技术要求。指出抗菌家电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并结合本公司产品阐述家电用塑料的抗菌防霉性能和安全性要求。

李泽国,阳文,崔辉仙,李毕忠[9](2012)在《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国家标准GB/T 215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的颁布并实施之际,本文介绍了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抗菌塑料材料和杀菌灭菌装置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抗菌家电系列国标的主要技术要求。指出抗菌家电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而崇高纳米不仅有系列化抗菌剂和抗菌母粒产品可以很好地满足国标GB21551对家电用塑料的抗菌防霉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而且还继续开发除菌装置等新的抗菌技术和抗菌产品,为我国抗菌家电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10](2008)在《纳米抗菌剂的概况》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综述了两种纳米抗菌剂—银系和光催化型的抗菌机理、特性及生产研发现状,并提出将来的发展应该是研究综合型的、全方位的、更高效快速、更经济的纳米抗菌剂,不仅能广谱抗菌,更能高效杀灭病毒,使之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之中。

二、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抗菌材料在医疗办公家具上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材料的发展概况及不同抗菌剂的特点分类
    1.1 天然抗菌剂
    1.2 有机抗菌剂
    1.3 无机抗菌剂
    1.4 高分子抗菌剂
2 抗菌家具的发展来源
3 抗菌材料在医用办公家具上的应用
    3.1 抗菌人造板
    3.2 抗菌塑料
    3.3 抗菌涂料
    3.4 抗菌织物
    3.5 抗菌不锈钢
4 结语

(2)芳樟醇/聚己内酯抗菌膜的制备及其在三文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活性食品包装概述
        1.1.1 活性食品包装的简述
        1.1.2 活性食品包装的分类
        1.1.3 活性食品包装的制备方法
    1.2 静电纺丝概述
        1.2.1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
        1.2.2 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2.3 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
        1.2.4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
    1.3 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冷藏三文鱼片的菌相分析及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的制备
        2.3.2 高通量测序
        2.3.3 三文鱼优势腐败菌的分离、纯化
        2.3.4 三文鱼优势腐败菌的鉴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α-多样性分析
        2.4.2 Venn图分析
        2.4.3 不同水平的细菌相对丰度分析
        2.4.4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的分析
        2.4.5 优势物种分类树图的分析
        2.4.6 β-多样性分析
        2.4.7 莓实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芳樟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纺丝液的制备
        3.3.2 静电纺丝
        3.3.3 微观形貌的测定
        3.3.4 红外光谱的测定
        3.3.5 热稳定性测定
        3.3.6 热失重测定
        3.3.7 水接触角的测定
        3.3.8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3.3.9 机械性能的测定
        3.3.10 缓释性能测定
        3.3.11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微观结构分析
        3.4.2 红外光谱分析
        3.4.3 DSC分析
        3.4.4 热重分析
        3.4.5 纤维膜理化性质分析
        3.4.6 纤维膜释放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芳樟醇及抗菌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4.3.2 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
        4.3.3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4.3.4 细菌形态观察
        4.3.5 电导率的测定
        4.3.6 膜电位的测定
        4.3.7 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4.3.8 细胞膜完整性测定
        4.3.9 AKP活性测定
        4.3.10 Na~+K~+-ATP酶活性测定
        4.3.11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芳樟醇的抑菌活性分析
        4.4.2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4.4.3 细菌微观形貌分析
        4.4.4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电导率的影响
        4.4.5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膜电位的影响
        4.4.6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4.7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4.4.8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的AKP的影响
        4.4.9 芳樟醇及LL/PCL纤维膜对莓实假单胞菌的ATP酶活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芳樟醇/PCL纳米纤维膜在冷藏三文鱼保鲜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和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前处理
        5.3.2 感官评价
        5.3.3 菌落计数
        5.3.4 pH的测定
        5.3.5 TVB-N的测定
        5.3.6 TBA的测定
        5.3.7 质构的测定
        5.3.8 水分分布的测定
        5.3.9 电子鼻的测定
        5.3.10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感官评价分析
        5.4.2 菌落总数分析
        5.4.3 pH分析
        5.4.4 TVB-N分析
        5.4.5 TBA分析
        5.4.6 质构分析
        5.4.7 水分分布变化分析
        5.4.8 电子鼻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新型铜基金属氧化物纳米抗菌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杀灭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源性致病菌概述
        1.1.1 大肠杆菌及其危害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危害
        1.1.3 感染致病菌引起的皮肤脓肿
    1.2 食源性致病菌杀菌技术
        1.2.1 超高压杀菌技术
        1.2.2 臭氧杀菌技术
        1.2.3 辐照杀菌技术
        1.2.4 超声波杀菌技术
        1.2.5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
        1.2.6 热杀菌技术
        1.2.7 生物防腐技术
    1.3 纳米杀菌技术
        1.3.1 纳米杀菌技术机理
        1.3.2 纳米材料光热杀菌
        1.3.3 纳米材料模拟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锰酸铜纳米抗菌剂对致病菌的杀灭活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CuMnO_2 NFs的制备
        2.2.2 CuMnO_2 NFs的表征
        2.2.3 CuMnO_2 NFs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
        2.2.4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2.2.5 CuMnO_2 NFs光热性能
        2.2.6 食源性致病菌菌株培养
        2.2.7 CuMnO_2 NFs抗菌活性
        2.2.8 荧光活死细菌染色试验
        2.2.9 细菌形态学观察试验
        2.2.10 细胞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uMnO_2 NFs的制备与表征
        2.3.2 CuMnO_2 NFs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评价
        2.3.3 CuMnO_2 NFs近红外光热性能评价
        2.3.4 CuMnO_2 NFs抗菌活性评价
        2.3.5 CuMn O_2 NFs光热杀菌机理探究
        2.3.6 生物相容性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血红蛋白功能化铁酸铜纳米抗菌剂对致病菌的杀灭活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试剂和耗材
        3.1.2 试验设备
        3.1.3 溶液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Hb-CFNPs的制备
        3.2.2 Hb-CFNPs的表征
        3.2.3 Hb-CFNPs的光热性能
        3.2.4 羟基自由基产生分析
        3.2.5 谷胱甘肽消耗
        3.2.6 抗菌性能实验
        3.2.7 细菌形貌表征
        3.2.8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3.2.9 溶血试验
        3.2.10 体内抗菌活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Hb-CFNPs的制备与表征
        3.3.2 Hb-CFNPs的近红外光热性能
        3.3.3 Hb-CFNPs的催化性能
        3.3.4 Hb-CFNPs对谷胱甘肽的消耗
        3.3.5 Hb-CFNPs抗菌性能评价
        3.3.6 细菌细胞形态学观察
        3.3.7 Hb-CFNPs在牛奶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3.3.8 细胞毒性和溶血试验
        3.3.9 Hb-CFNPs体内抗菌活性评价
        3.3.10 体内生物安全性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三氧化钨/聚乙烯醇光热抗菌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包装材料
        1.1.1 包装材料的概述
        1.1.2 活性包装的分类与应用
        1.1.3 智能包装的分类与应用
    1.2 纳米材料
        1.2.1 纳米材料的简介
        1.2.2 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
    1.3 三氧化钨
        1.3.1 三氧化钨的概述
        1.3.2 三氧化钨/近红外光的研究
        1.3.3 三氧化钨的制备方法
    1.4 聚乙烯醇
        1.4.1 聚乙烯醇的概述
        1.4.2 聚乙烯醇在食品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
        1.4.3 聚乙烯醇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氧化钨纳米棒的制备及性能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内容
        2.2.1 三氧化钨纳米棒的制备
        2.2.2 形貌和结构表征
        2.2.3 红外升温实验
        2.2.4 抗菌实验
        2.2.5 三氧化钨对硫化氢气体的比色响应
        2.2.6 三氧化钨在猪肉新鲜度监测上的应用
        2.2.7 毒理性实验
        2.2.8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形貌和结构表征
        2.3.2 红外升温分析
        2.3.3 抑菌活性分析
        2.3.4 硫化氢气体比色响应分析与猪肉新鲜度监测
        2.3.5 毒理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氧化钨/聚乙烯醇功能复合膜在近红外光的协助下的抗菌活性与监测猪肉新鲜度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内容
        3.2.1 三氧化钨分散液的制备
        3.2.2 复合膜的制备
        3.2.3 复合膜的形态结构研究
        3.2.4 紫外-可见光谱和表面颜色分析
        3.2.5 复合膜的热稳定性
        3.2.6 膜的厚度、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
        3.2.7 光热转换性能
        3.2.8 抗菌性能
        3.2.9 活/死细菌染色实验
        3.2.10 活性氧检测
        3.2.11 硫化氢气体的颜色响应
        3.2.12 猪肉新鲜度监测
        3.2.13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形态和结构研究
        3.3.2 紫外可见光谱和颜色分析
        3.3.3 复合膜的热稳定性
        3.3.4 复合膜的机械性能
        3.3.5 复合膜的的厚度和气体阻隔性能分析
        3.3.6 红外升温特性
        3.3.7 复合膜的抗菌活性
        3.3.8 活死细菌染色实验分析
        3.3.9 活性氧分析
        3.3.10 复合膜的抗菌机理
        3.3.11 比色指示膜对硫化氢气体的颜色响应分析
        3.3.12 比色指示膜在猪肉新鲜度监测上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抗菌钢板作为健康材料在冰箱(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冰箱(柜)对抗菌钢板的应用需求
3 冰箱(柜)抗菌钢板的评价要求
4 冰箱(柜)抗菌钢板的实施工艺路径分析
5 冰箱(柜)抗菌钢板使用抗菌剂的选用
6 冰箱柜抗菌涂层类钢板使用寿命
7 结论

(6)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冰箱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单身经济
        1.1.2 健康工业设计的机遇
        1.1.3 冰箱产品同质化严重
    1.2 课题领域研究现状
        1.2.1 劝导式设计研究现状
        1.2.2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研究现状
        1.2.3 冰箱产品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社会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4.3 实践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架构
第二章 劝导式设计理论与应用
    2.1 劝导与劝导技术
        2.1.1 劝导理论
        2.1.2 劝导技术
    2.2 劝导式设计
        2.2.1 劝导式设计的概念
        2.2.2 行为表格
        2.2.3 行为模型
        2.2.4 Stephen Wendel的行为改变设计
    2.3 劝导式设计的劝导方式研究
        2.3.1 劝导式设计案例分析
        2.3.2 劝导式设计的劝导方式
        2.3.3 劝导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冰箱产品与饮食生活方式
    3.1 冰箱产品的概述
        3.1.1 冰箱的发展历程
        3.1.2 冰箱市场信息调研
    3.2 饮食生活方式的概述
        3.2.1 饮食生活方式概念
        3.2.2 饮食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
        3.2.3 饮食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概述
    3.3 饮食生活方式与冰箱产品的关系研究
        3.3.1 饮食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与冰箱产品的发展演变
        3.3.2 饮食生活方式与冰箱产品的关系综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的劝导式设计
    4.1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
        4.1.1 健康的概念
        4.1.2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内容
        4.1.3 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的特征
    4.2 城市单身族饮食生活方式分析
        4.2.1 研究目的及内容
        4.2.2 目标群体定位
        4.2.3 用户访谈
        4.2.4 用户问卷调研
        4.2.5 人物角色创建
        4.2.6 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需求总结
    4.3 针对冰箱产品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劝导模型构建
        4.3.1 目标成果与目标行为
        4.3.2 劝导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冰箱产品设计实践与评估
    5.1 冰箱产品系统
        5.1.1 产品系统构成
        5.1.2 设计定义
        5.1.3 设计方向分析
    5.2 冰箱产品方案设计
        5.2.1 应用技术分析
        5.2.2 冰箱智能化功能模式分析
        5.2.3 冰箱人机尺度分析
        5.2.4 冰箱设计初始方案
        5.2.5 冰箱设计改进方案
        5.2.6 冰箱CMF设计
        5.2.7 冰箱产品功能说明
        5.2.8 冰箱端食物智能管理界面设计
    5.3 手机应用关键功能界面设计
        5.3.1 现有智能冰箱应用APP分析
        5.3.2 信息架构图
        5.3.3 界面设计
        5.3.4 部分应用情景演示
    5.4 设计方案评估
        5.4.1 冰箱产品系统劝导设计评估
        5.4.2 设计改进意见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内容及入户调研情况记录
附录三 :问卷
附录四 :评估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可见光下冰箱抗菌用ABS/Nano-ZnO/CC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
        1.1.1 ABS简介
        1.1.2 ABS的应用
        1.1.3 ABS的改性
    1.2 ABS/无机抗菌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无机抗菌剂概述
        1.2.2 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2.3 ABS/无机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冰箱抗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叶绿素的研究及应用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ABS/Nano-ZnO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ABS/Nano-ZnO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
        2.1.4 分析与表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接触抗菌性能分析
        2.2.2 力学性能分析
        2.2.3 形貌分析
        2.2.4 流变性能分析
        2.2.5 热性能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可见光下冰箱抗菌用ABS/Nano-ZnO/CCA复合材料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和设备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 ABS/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
        3.1.4 分析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CCA的结构分析
        3.2.2 Nano-ZnO和CCA的相互作用分析
        3.2.3 接触抗菌性能分析
        3.2.4 非接触抗菌性能分析
        3.2.5 力学性能分析
        3.2.6 形貌分析
        3.2.7 流变性能分析
        3.2.8 热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偶联剂对ABS/Nano-ZnO/CCA复合抗菌材料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和设备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3 偶联剂对Nano-ZnO的表面改性
        4.1.4 ABS/GNano-ZnO/GCA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
        4.1.5 分析与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改性Nano-ZnO红外光谱分析
        4.2.2 改性Nano-ZnO活化指数
        4.2.3 接触抗菌性能分析
        4.2.4 力学性能分析
        4.2.5 EDS分析
    4.3 可见光下冰箱抗菌用ABS/GNano-ZnO/CCA复合材料
        4.3.1 ABS/Gano-ZnO/CCA复合材料的制备
        4.3.2 ABS/Gano-ZnO/CCA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力学性能分析
        4.4.2 非接触抗菌性能分析
        4.4.3 EDS分析
        4.4.4 流变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抗菌技术在家电材料 (抗菌塑料) 上的应用现状
    2.1 国内外抗菌塑料的技术研究情况[3][4]
    2.2 抗菌塑料的制备技术
3 抗菌技术在家电装置设计上应用的发展现状
    3.1 银杀菌
    3.2 臭氧杀菌
    3.3 紫外线杀菌
    3.4 高温杀菌
    3.5 光触媒杀菌
    3.6 电解水杀菌
    3.7 多种方式组合杀菌除菌
4 家电抗菌除菌净化功能国家标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1]
5 崇高纳米公司针对抗菌家电的产品介绍
6 抗菌家电发展前景广阔

四、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菌材料在医疗办公家具上的发展与应用[J]. 徐依帆,顾颜婷. 林业和草原机械, 2021
  • [2]芳樟醇/聚己内酯抗菌膜的制备及其在三文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 梅佳林. 渤海大学, 2021(09)
  • [3]新型铜基金属氧化物纳米抗菌剂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杀灭活性研究[D]. 郭志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三氧化钨/聚乙烯醇光热抗菌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D]. 王倩.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抗菌钢板作为健康材料在冰箱(柜)中的应用[J]. 陈珊,吴园. 家电科技, 2020(S1)
  • [6]基于劝导式设计的城市单身族健康饮食冰箱设计研究[D]. 许宝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可见光下冰箱抗菌用ABS/Nano-ZnO/CC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 田孟齐. 郑州大学, 2019(09)
  • [8]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李泽国,阳文,崔辉仙,李毕忠. 家电科技, 2012(07)
  • [9]抗菌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A]. 李泽国,阳文,崔辉仙,李毕忠. 2012第八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2
  • [10]纳米抗菌剂的概况[J]. 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3)

标签:;  ;  ;  

纳米抗菌技术在冰箱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