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源性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游离钙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芳[1](2021)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口服加味固冲汤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宫血停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止血疗效(开始服药至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Ca2+含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疗效,但加味固冲汤组疾病疗效较宫血停颗粒组疗效更佳。2.证候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证候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但加味固冲汤组的作用优于宫血停颗粒组。3.观测指标变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RBC、HGB、血清钙离子均提高(P<0.05),PT、APTT、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上述观察指标,但加味固冲汤组均较宫血停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止血时间: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所需止血天数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止血效果好。5.安全性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固冲汤能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促进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增加血清Ca2+水平,缩短凝血时间促凝血,纠正贫血,缩短所需止血天数,止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施洋,候宝林,吴胜利,向蔚婷,朱玉婧,樊登峰[2](2019)在《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天然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中药种类很多,目前发现的活性单体成分主要包括四大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及二苯乙烯类。植物雌激素因具有与动物雌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和功效,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雌激素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的作用。动物雌激素对妇科癌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一系列严重副作用;而植物雌激素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植物雌激素的来源、化学成分、信号通路、药理作用等方面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为其深入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奚玲,李璐,张日华,黄琼,刘梦兰,刘云[3](2016)在《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脂质代谢及血糖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SD大鼠脂质代谢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40只7周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Con组);2假手术组(sham组);3去卵巢组(OVX组);4去卵巢+雌激素替代组(OVX+E2组)。术后定期记录体重,给予相应处理,20周龄时测量空腹血糖并进行糖耐量试验,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取腹部脂肪称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VX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腹部脂肪重量增加,血浆中TC、TG和LDL-C含量明显增加,空腹血糖无异常改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糖耐量异常。OVX+E2组使用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明显减轻,腹部脂肪重量减轻,血脂无异常改变。结论:雌激素水平与体重呈负相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补充雌激素后上述异常得到改善。
金洁[4](2014)在《固冲止血汤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固冲止血汤(自拟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止血机理。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无排卵型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固冲止血汤)及对照组(30例,口服妇良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止血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前后变化,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Hb)、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APTT)等指标的变化。并对药物疗效、安全性等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治疗组疗效确切,其中止血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速效率为66.67%,显效率为2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速效率为20.00%,显效率为13.33%,两者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在止血疗效、中医证候、症状积分、血红蛋白(Hb)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APTT)的变化,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对止血疗效没有影响。结论:固冲止血汤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期的患者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袁丽超[5](2012)在《二仙汤对小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二仙汤对小鼠生殖内分泌和免疫两大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雌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香菇多糖10.4mg/kg灌胃;模型组(免疫低下模型):第1-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粉针剂100mg/kg,给药浓度10mg/ml,1次/天,同时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免疫低下+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同模型组,香菇多糖10.4mg/kg灌胃;免疫低下+二仙汤组:环磷酰胺同模型组,二仙汤11.3g/kg灌胃。除环磷酰胺外,其余药物均给药7天。①在动物饲养及给药过程中,观察、记录、比较各实验组动物的一般生活状态;②给药结束后取子宫、卵巢、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脏器指数=脏器重量/体重;③给药结束后取动物的胸腺、卵巢,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法处理,显微镜下观察;④给药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水平;⑤给药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α水平;⑥给药结束后取胸腺、脾脏、卵巢、子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⑦给药结束后,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细胞周期。结果①动物的一般生活状态观察可见,与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比较,其余各组小鼠均于注射环磷酰胺后第1天开始出现精神委靡、体毛蓬松、反应迟钝、体重下降等表现。在实验过程中并无小鼠死亡:②脏器指数测定统计可知,模型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子宫指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两治疗组子宫指数均显着高于模型组,但两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两治疗组子宫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模型组卵巢指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两治疗组卵巢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但两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两治疗组卵巢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模型组胸腺指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二仙汤治疗组显着高于模型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脾脏指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二仙汤治疗组显着高于模型组,且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③对卵巢、胸腺的形态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卵泡形状不规则,原始卵泡明显减少,闭锁卵泡增多。二仙汤治疗组卵泡形态正常,可见多个原始卵泡和生长卵泡,偶见闭锁卵泡,未见成熟卵泡。正常对照组小鼠胸腺饱满肥大,皮质层较薄,髓质较厚,含有丰富的生发中心;模型组胸腺狭长细小,髓质明显萎缩,皮质层较厚,生发中心明显减少。这些现象用药后均有一定改善,其中二仙汤效果更为明显;④血清E2水平模型组显着低于正常组,二仙汤给药组显着高于模型组,二仙汤组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⑤模型组血清IL-1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低于正常组;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可见,正常组卵巢中IL-1R分布均匀,形状饱满,范围广泛,多分布于间质中。模型组分布杂乱无章,形状萎缩,范围明显缩小。二仙汤治疗组改善明显。子宫中IL-IR分布正常组分布较少,子宫壁可见少量均匀分布。模型组未见分布。二仙汤治疗组可见子宫壁少量分布。正常组胸腺中ER分布均匀广泛,多分布于间质中。模型组分布明显杂乱,形状萎缩多呈细长条状,多分布于皮质中。两治疗组均有一定改善。脾脏中ER分布正常组均匀广泛,多呈颗粒状,形状饱满;模型组ER分布欠均匀,形态萎缩,范围较广。两治疗组改善不明显;⑦脾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G1期比例正常组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别;S期比例模型组显着低于正常组,二仙汤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G2期细胞比例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细胞凋亡率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二仙汤治疗组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二仙汤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和调节生殖内分泌的作用,两大系统间可能存在着相互的网络状调节。
甘庆雷[6](2012)在《虚燥更平散对更年期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虚燥更平散对更年期高血压大鼠进行干预,观察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的变化及其对神经递质指标(CA、NPY、NT)和内分泌指标(E2、FSH、LH)的影响,探讨虚燥更平散降低血压、减少BPV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摘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卵巢的方法建立更年期高血压大鼠复合实验动物模型,对造模大鼠行阴道涂片细胞学检查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进行造模评价。随机分组:更年期高血压中药组、更年期高血压西药组、更年期高血压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SHR组,另设Wistar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予更年期高血压中药组灌服虚燥更平散、更年期高血压西药组灌服缬沙坦,其余各实验组均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血压、BPV的变化,比较血清CA、NPY、NT和血清E2、FSH、LH指标水平。结果:(1)更年期高血压大鼠复合实验动物模型造模评价:去势大鼠已无原有动情周期生理性变化,去势彻底,符合更年期特征。与假手术组、SHR组比较,更年期高血压大鼠血清E2、T、P水平明显下调,FSH、LH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SHR组比较,更年期高血压大鼠血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在5天-60天同一时间点各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压变异性:与更年期高血压空白对照组比较,更年期高血压中药组、更年期高血压西药组BP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递质指标:与更年期高血压空白对照组比较,更年期高血压中药组、更年期高血压西药组CA、NPY、NT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内分泌指标:与更年期高血压空白对照组比较,更年期高血压中药组E2水平下调,FSH、LH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用摘除SHR大鼠卵巢的方法建立符合更年期高血压病的实验动物模型。(2)虚燥更平散能降低更年期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调节更年期高血压大鼠的BPV。(3)虚燥更平散可以改善更年期高血压大鼠内环境,调节神经递质及内分泌指标,可能是有效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机制。
岳明明[7](2012)在《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性别差异及性激素脂肪因子对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不同性别尿酸水平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现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性别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环境因素,糖代谢、脂代谢、血压、肥胖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PT)、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APN),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在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发病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其防治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我国血尿酸调查结果确定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调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乌鲁木齐两所三甲医院体检人群中年龄在20~70岁的汉族、维吾尔族进行高尿酸血症现患状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整群抽取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病例971例,随机选出匹配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各指标均值、检出率的比较,根据两两比较结果进行非条件的Logistic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身体一般指标、饮食生活习惯、糖脂代谢指标、亲属患病史、性激素相关因素等变量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例原发高尿酸血症患者,计207例,平均年龄50.33±12.38岁,男性109例,女性98例,选取与患者相匹配的对照组200例,平均年龄49.58±11.88岁,男性104例,女性96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放免法检测E2、T、LPT、APN、TNF-a、IL-6、CRP,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被调查人群中共调查42467人,检出高尿酸血症6033人,总检出率14.2%。调查人群中汉族38108人,检出高尿酸血症5610人,检出率14.7%。维吾尔族4359人,检出高尿酸血症472人,检出率10.8%。汉族、维吾尔族男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11.5~22.5%)在20~60岁年龄段都远高于汉族、维吾尔族女性检出率(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大于60年龄段不同性别检出率趋于一致。汉族男性高尿酸检出率(22.1~22.5%)在20~50岁之间检出率均高于维吾尔族男性(11.5~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女性与维吾尔族女性各年龄段检出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男性在20~50岁之间高尿酸检出率无明显变化(P>0.05),大于50岁之后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维吾尔族男性在20~50年龄段随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升高,到60岁之后检出率呈下降(P<0.01)。汉族女性、维吾尔族女性20~50岁之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维持在低水平,除中间30岁年龄段略低,各年龄段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0岁之后各年龄段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尿酸血症与对照组两两比较结果筛选出有差异的因素作为可疑因素,在此基础上以是否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为因变量,以上述筛选出的可疑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2hPBG)、亲属患高血压,患高血压这些因素增加男性和女性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男1.053、女1.039,男1.681、女1.579,男1.975、女2.579,男6.292、女2.816)。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OR值男0.344、女0.317)。不同性别危险因素保护因素不同,男性还有甘油三酯、腰臀比肥胖标准判定为肥胖,经常吃肉类,患高血脂增加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049、11.936、2.534、2.898);经常吃蔬菜水果、经常吃乳制品则减少发病风险(OR值为0.361)。(P均<0.05)。而女性与男性不同,胆固醇、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肥胖标准判定为肥胖、经常喝肉汤、绝经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15、3.611、3.298、2.797);3)男性SHBG、APN、T高尿酸血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NF-a、IL-6高尿酸血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SHBG、APN、E2/T高尿酸血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NF-a、LPT、IL-6高尿酸血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BG、T为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保护因素(P<0.01),IL-6为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SHBG为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绝经、LPT、IL-6为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LPT与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甘油三酯、CRP与空腹血糖,IL-6与腰围,T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APN与甘油三酯,SHBG与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T与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E2/T与空腹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LPT与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IL-6与空腹血糖,E2与高密度脂蛋白,E2/T与高密度脂蛋白,T与腰臀比WHR、胆固醇TC呈正相关(P<0.05)。APN与甘油三酯,SHBG与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E2与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E2/T与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呈负相关(P<0.05)。结论:1)调查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呈现出明显性别差异,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尿酸水平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分别高于汉族,维吾尔族女性。汉族男性、汉族维吾尔族女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随年龄变化不同,与不同性别性激素的改变及饮食习惯可能有关;2)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嘌呤的饮食与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都密切相关,男性可能腰臀比能更好的区分出腹型肥胖,而女性则为腰围。高尿酸血症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生的影响大于对血压的维持,饮食生活习惯男性发病作用较女性显着,脂代谢中胆固醇对女性作用更显着,而甘油三酯对男性作用显着;3)E2、T在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作用不同,男性以T为主,女性则以T,E2两者共同作用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性激素及脂肪因子可能都是通过影响脂肪分布,糖脂代谢的紊乱而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的。脂肪因子中SHBG、IL-6与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病密切相关,女性还与LPT水平相关;炎性因子中除了IL-6,TNF-a,也与高尿酸血症发病有一定关系。
陈艳春[8](2012)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tosis,POP)的影响因素,探讨常见的老年疾病与POP的关系,为老年人群POP的防治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新医大一附院住院经双能X线诊断为骨质疏松,符合本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POP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病例组,从本院随机抽取120例同期住院与病例组相匹配的非POP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人口学基本特征、月经史、孕育史、生活方式等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老年性POP的相关因素;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见老年病病史回顾,探讨其与POP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Z检验、t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高龄、女性、维吾尔民族、家族骨折史、吸烟、饮茶、饮咖啡是POP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文化程度、高体重指数、补钙、饮奶是POP的保护因素(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在两组之间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P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①高龄、女性、多孕、维吾尔族、骨折家族史、吸烟、饮茶、饮咖啡是POP的危险因素;②高文化程度、高体重指数、服用雌激素、补钙、饮奶是POP的保护因素;③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陶仕英[9](2011)在《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 PE)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一类的化合物,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效应,发挥哪种效应取决于内源性雌激素的水平和组织类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有益的作用,如心血管疾病、围绝经期综合症以及与雌激素相关的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然而,研究中也发现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自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中药复方作为中医治病用药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及复方在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仙汤具有温肾益精、滋阴泻火、调理冲任和平衡阴阳之功效,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典方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发现二仙汤具有调整生殖/内分泌,调节免疫功能和自由基代谢,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二仙汤及方中淫羊藿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但对于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靶点、作用途径和机理缺乏深入分析和探讨。因此,本实验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二仙汤及组方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二研究方法和结果1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子宫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子宫增重实验观察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子宫系数的影响;检测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HE染色观察不同药物对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和上皮高度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α和ERβ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情况,评价二仙汤及组方中药的雌激素样作用。结果:已烯雌酚组、二仙汤组、淫羊藿组和仙茅组子宫系数与正常组对比增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已烯雌酚组E2增高。HE染色发现已烯雌酚组子宫内膜厚度和上皮高度明显增加,并且局部增生,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已烯雌酚组ERα和ERβ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二仙汤组、淫羊藿组和仙茅组的ERα和ERβ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β-谷甾醇和仙茅苷对T47D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二仙汤方剂中六味中药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仙茅的主要活性成分仙茅苷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检测它们对体外培养的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它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 780对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探讨β-谷甾醇和仙茅苷的植物雌激素样活性。结果:高浓度(10-5 mol·L-1和10-6 mol·L-1)仙茅苷作用类似于雌二醇,随着浓度的降低仙茅苷对T47D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降低,10-7 mol·L-1和10-8 mol·L-1仙茅苷的促增殖作用仅持续48h,其增殖作用能够被ICI182 780所抑制;高浓度(10-5 mol·L-1和10-6 mol·L-1β-谷甾醇可以抑制T47D细胞增殖,且ICI182 780不能完全拮抗其对T47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β-谷甾醇可促进T47D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以10-7 mol·L-1和10-8 mol·L-1β-谷甾醇作用最强,ICI182,780可完全拮抗其促增殖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雌二醇使T47D细胞G。/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减低,而S期细胞的比例则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的仙茅苷刺激T47D细胞,随着浓度的升高,G0/G1期细胞的比例降低,而S期细胞的比例则明显升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升高;T47D细胞在高浓度β-谷甾醇作用下,G0/G1期细胞的比例升高,S期细胞的比例下降,细胞分裂增殖指数降低,而低浓度β-谷甾醇使T47D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降低,S期细胞的比例升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升高。3报告基因方法对β-谷甾醇和仙茅苷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研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方法探索二仙汤中两种活性成分β-谷甾醇和仙茅苷是否通过ERα和ERβ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结果:β-谷甾醇可诱导ERE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且在10-7 mol·L-1和10-8 mol·L-1浓度下诱导作用最明显。对比β-谷甾醇通过ERα和ERβ的诱导作用发现,不同浓度β-谷甾醇通过ERβ诱导报告基因表达倍数更高,提示β-谷甾醇可能对ERβ有更高的激活效应。仙茅苷可通过ERα或ERβ诱导ERE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转录,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而低浓度仙茅苷(10’-8mol·L-1)只能通过ERβ激活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转录,而对过表达ERα的HEK-293细胞则没有明显的作用,提示仙茅苷对ERβ具有更高的激活效应。4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β-谷甾醇及在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 780干预下,对ER及下游基因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β-谷甾醇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T47D细胞以ERα蛋白表达占优势,ERβ蛋白低表达,10-7 mol·L-1β-谷甾醇可诱导T47D细胞ERα、ERβ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可以被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 780抑制。5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PS2和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观察β-谷甾醇对ER及其下游基因如PS2、cyclin DlmRNA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探讨β-谷甾醇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β-谷甾醇可上调ERα和ERβ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与雌二醇相比,上调ERβ表达更显着,约为溶剂对照组的7倍左右。可诱导PS2和cyclinD1mRNA表达,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并且ICI182 780能够抑制β-谷甾醇对下游基因的诱导作用。三研究结论1整体动物实验显示:二仙汤及其方中温肾药(淫羊藿、仙茅)通过调节ERα和ERβ在子宫中的表达而发挥植物雌激素的功能。2β-谷甾醇对T47D细胞增殖作用与浓度关系密切:高浓度β-谷甾醇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而低浓度β-谷甾醇通过ER介导可促进T47D细胞增殖。不同浓度仙茅苷能够通过ER介导促进T47D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仙茅苷和低浓度β-谷甾醇具有促T47D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3β-谷甾醇和仙茅苷能够通过ERα和ERβ诱导ERE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强度明显低于E2,且对ERβ具有更明显的激活效应。4β-谷甾醇通过ER介导上调下游基因cyclin D1蛋白与mRNA水平的表达,诱导下游基因PS2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李琦[10](2010)在《绝经后早期女性体脂分布的特点及其与雄激素水平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文中认为背景肥胖是绝经后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经历绝经阶段后,通常可以观察到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显着增加。而目前国内对绝经后女性体脂分布特点尚缺乏系统性的流行病学研究。绝经后脂肪分布的情况对骨密度的影响,各家说法不一。近年来发现,女性在绝经过渡期存在“相对雄激素过多”的状态;推测绝经期雄激素水平与绝经相关体脂分布的改变可能存在相关。目的本研究通过了解绝经后早期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女性循环内性激素的水平及体脂分布的特点,初步探讨绝经后早期体脂分布与雄激素水平、骨密度及物质代谢等指标的相关性。为绝经后女性雄激素变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自然绝经后早期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BMI分为两组:正常体重组(BMI<24kg/m2)、超重肥胖组(BMI≥24kg/m2),每组各36人。研究对象于受试当天登记姓名、出生年月、末次月经时间等一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DEXA测定各组体脂分布情况及髋关节、腰椎骨密度。每位研究对象于严格空腹10-12小时后,抽取静脉血10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于-20℃保存,待同批测定: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apoA-I、apoB; FSH、LH、E2、SHBG、T、DHEAS;雌酮(E1)、骨钙素(BGP)、脂联素(ADP)的含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男性脂肪比例、女性脂肪比例、躯干脂肪比例、躯干比下肢脂肪比例(T/L)、载脂蛋白A-I/B比值(apoA-I/apoB).游离睾酮指数(FAI)、雌二醇/雌酮比值(E2/E1)、雌二醇/睾酮比值(E2/T)。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并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组内各项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各指标比较情况超重肥胖组在体重、BMI、腰围、臀围、WHR方面均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两组年龄及血压无显着性差异,但超重肥胖组绝经时间较正常体重组长(P=0.014).DEXA对两组研究对象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测量结果均未见显着性差异。身体成分分析显示,两组的矿物质含量无显着性差异。超重肥胖组的总脂肪量、总脂肪百分含量、总肌肉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但超重肥胖组总肌肉百分含量显着低于正常体重组(P<0.001)。脂肪分布方面,超重肥胖组的躯干脂肪量、躯干脂肪百分含量及躯干脂肪与总脂肪量的比值、躯干比下肢脂肪比例(T/L)、男性脂肪比例均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而女性脂肪比例则反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代谢结果显示,超重肥胖组apoA-I/apoB显着低于正常体重组(P=0.003)。两组研究对象其他糖脂代谢指标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两组研究对象血清FSH、LH、E1、E2水平均未见显着性差异;而超重肥胖组E2/E1显着低于正常体重组(P=0.048)。两组间T.DHEAS水平亦无显着性差异;但超重肥胖组SHBG水平显着低于正常体重组(P<0.001),且超重肥胖组FAI显着高于正常体重组(P=0.023)。两组BPG及ADP水平未见显着性差异。2.两组研究对象体脂分布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正常体重组体年龄与脂分布的向心性程度呈负相关;绝经时间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均与总肌肉量呈显着正相关。超重肥胖组则无上述相关性。正常体重组apoA-I/apoB比值与总脂肪量及体脂分布的向心性程度均呈显着负相关,但该相关性不存在于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的血清性激素、促性腺激素与脂肪量和脂肪分布方面均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超重肥胖组仅FAI一项与脂肪分布情况显着相关。两组E1水平与BGP水平均显着正相关。血清ADP水平仅在超重肥胖组与脂肪量及脂肪百分含量显着负相关;而在正常体重组ADP水平与血清T水平呈显着负相关。结论绝经后早期女性普遍存在体内脂肪过度累积的情况,且脂肪分布均为上半身型分布,这在超重肥胖的女性更加显着。绝经后早期超重肥胖的女性其较高的男性脂肪比例、T/L值,及apoA-I/apoB值的下降均提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体重的女性显着升高。脂肪含量及其分布与绝经后早期女性的骨密度均不相关;而在正常体重组,肌肉总含量与腰椎及髋关节的骨密度正相关。无论是否超重肥胖,E1与BGP水平均显着正相关。超重肥胖的绝经后早期女性具有较高的外周转化雌激素比例;因E1水平与体脂肪含量相关,故推测脂肪含量的增加可能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在绝经后早期,超重肥胖的女性较正常体重的女性并不具有更高的雌激素水平,且雌激素的水平与体脂分布亦不相关。而超重肥胖组的SHB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FAI值升高,提示超重肥胖的女性体内雄激素活性较高。且在超重肥胖组FAI的升高与脂肪的不良分布相关。在绝经后早期女性,ADP仅在超重或肥胖出现后才显示与脂肪累积显着负相关,而绝经后早期睾酮的升高有可能是ADP下降的始动因素。
二、外源性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游离钙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源性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游离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
2. 加味固冲汤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
3. 加味固冲汤止血机制的探讨 |
4. 疗效评价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B 综述 中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雌激素的分类 |
1.1 黄酮类 |
1.2 香豆素类 |
1.3 木脂素类 |
1.4 二苯乙烯类 |
2 植物雌激素的药理作用 |
2.1 植物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2.2 植物雌激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
2.3 植物雌激素的抗肿瘤作用 |
2.4 植物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
2.5 植物雌激素的抗炎作用 |
2.6 其他药理作用 |
3 结语 |
(3)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脂质代谢及血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分组及造模 |
1.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雌激素对体重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
2.2 雌激素对血脂的影响 |
2.3 雌激素对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影响 |
3 讨论 |
(4)固冲止血汤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四) 中医症状轻重评分标准 |
(五) 一般资料 |
二、 临床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案 |
(二) 观察指标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四) 统计学方法 |
三、 治疗结果与分析 |
(一)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二)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
四、 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 祖国医学对围绝经期功血的认识 |
二、 固冲止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理论依据 |
(一) 脾虚气损,统摄无权,贯穿始终 |
(二) 瘀阻冲任,经血失固,血不循经 |
(三) 气虚血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
三、 治法探讨 |
(一) 益气健脾以固冲摄血 |
(二) 活血化瘀以祛瘀止血 |
(三) 益气健脾与活血化瘀相得益彰 |
四、 组方分析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
(一) 组方分析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五、 临床疗效分析 |
六、 固冲止血汤止血机制的探讨 |
(一) 改善凝血的功能 |
(二) 提高血小板生物活性 |
(三) 抗炎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5)二仙汤对小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植物雌激素的概念与分类 |
1.1 雌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
1.2 植物雌激素的概念和分类 |
2 中药在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中的雌激素效应性作用 |
2.1 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作用 |
2.2 激活雌激素受体表达作用 |
2.3 间接的雌激素效应性作用 |
2.4 雌激素效应性中药对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
3 中药在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3.1 对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
3.2 对巨噬细胞、NK细胞的调节作用 |
3.3 对细胞因子、抗体及某些激素的调节作用 |
3.4 对辐射所致免疫损伤的调节作用 |
3.5 宏观所见的免疫调节作用 |
4 雌激素效应中药作用于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动物一般生活情况及脏器指数测定 |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2 卵巢、胸腺形态学观察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 血清E2、IL-1α水平测定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 卵巢、子宫组织中IL-1R表达及胸腺、脾脏组织中ER表达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 脾脏细胞周期测定 |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虚燥更平散对更年期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模型制备 |
2.3 给药方法 |
2.4 观察指标和测定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性别差异及性激素脂肪因子对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乌鲁木齐不同性别汉族、维吾尔族居民血尿酸水平及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现况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处理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2.结果分析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二部分 汉族维吾尔族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各项指标检测 |
1.3 问卷调查 |
1.4 诊断标准 |
1.5 统计处理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部分 性激素与相关脂肪因子在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
1.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 各项指标测定 |
1.3 脂肪因子的检测分析 |
1.4 睾酮雌二醇测定 |
1.5 统计处理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结论 |
本课题创新点 |
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尿酸血症调查问卷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内容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2.1 调查内容 |
2.2 调查方式 |
2.3 暴露指标及定义 |
3 统计学处理 |
3.1 质量控制 |
3.2 数据的收集,整理 |
3.3 样本量确定 |
3.4 数据的分析 |
3.5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二仙汤研究现状及有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淫羊藿等六味中药研究现状及有关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植物雌激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子宫作用的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β-谷甾醇和仙茅苷对T47D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报告基因方法对β-谷甾醇和仙茅苷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PS2和cyclin D1 mRNA表达影响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图版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绝经后早期女性体脂分布的特点及其与雄激素水平和骨密度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完成情况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外源性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女性血游离钙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王芳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植物雌激素的研究进展[J]. 施洋,候宝林,吴胜利,向蔚婷,朱玉婧,樊登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19(11)
- [3]雌激素对雌性大鼠脂质代谢及血糖影响的研究[J]. 奚玲,李璐,张日华,黄琼,刘梦兰,刘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4]固冲止血汤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金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二仙汤对小鼠生殖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D]. 袁丽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虚燥更平散对更年期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甘庆雷.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7]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性别差异及性激素脂肪因子对其作用的研究[D]. 岳明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5)
- [8]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陈艳春.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D]. 陶仕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绝经后早期女性体脂分布的特点及其与雄激素水平和骨密度的相关性[D]. 李琦. 复旦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