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机热备份控制系统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何炜,颉建斌[1](2020)在《一种实现MA灯光控制系统双机热备份的方法》文中认为在电视节目的直播、录制以及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中,为了确保直播或者演出顺利完成,常常需要对演出中使用的灯光控制设备进行双机热备份。本文将以广西广播电视台600平方米演播室的MA灯光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一种在DMX512信号传输基础下,仅通过增加解码器和网络交换机来实现双机热备份的简易方法。
曲春旭,乔惠君[2](2018)在《简述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监视雷达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场监视是机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机场监视需求以及各种先进技术,设计一套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监视雷达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的控制、引导以及监视机场飞机与车辆实际移动状态,保持机场的有序、畅通运行。基于此,结合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监视雷达系统概述,细化研究该系统的设计,并探究可维修系统可靠性,为提升机场监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戚远航,蔡延光,陈厚仁,刘尚武[3](2017)在《基于双机热备份的视频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防止视频信息的丢失和实现高精度的视频回放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机热备份的视频存储系统。该系统采用了防止磁盘碎片产生的存储技术进行视频存储,引入双机热备份和恢复数据同步备份机制以防止视频信息的丢失,使用精确定位回放技术回放存储文件。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视频存储信息的完全备份,有效防止了视频信息的丢失;系统实现了帧级的精确定位回放,满足高性能、高精度的监控要求。
赵楠[4](2017)在《柴油机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设计与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电子调速器是柴油机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数字式电子调速器,可靠性是评价电子调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提高可靠性的方法有排错和容错,实现容错最常用的方法是冗余,即通过给控制系统添加一些“冗余”部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双机容错因设计成本低,实现方法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冗余技术应用最多的实现方式。双机热备份又是双机容错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提高柴油机电子调速器可靠性,改善电子调速器在典型故障情况下的可用性,研究开发了双机热备份柴油机电子调速器。设计部件级冗余的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硬件包括主、辅两个控制器,双线圈电磁铁执行器、两只转速传感器以及双CAN冗余总线通信。设计双机运行与故障切换控制策略,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设计故障切换过程中控制算法,确保切换前后以及切换过程中执行器位置连续稳定,切换过程中发动机运行稳定,实现发动机在电子调速器典型故障情况下连续、稳定运行。基于潍柴26170柴油机进行配机试验,模拟转速传感器断线故障验证切换控制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双机控制权切换过程中切换调速率小于2.5%,切换稳定时间小于2.2s,提升了电子调速器在典型故障情况下的可用性。
王义灿[5](2016)在《Portal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接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网络的安全运营也逐渐成为网络提供商关注的重点。用户接入认证是网络运营和管理的基础,为此,网络供应商提供了多种接入服务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其中,Portal认证因其无需安装客户端而被广泛应用。用户接入网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用户能否顺利接入网络,接入设备作为其中的关键节点,一旦发生单点故障将导致整个用户接入网络瘫痪。因此,必须确保接入设备正常工作以提高用户接入网的可靠性。本文在研究Portal认证技术和双机热备份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Portal认证的双机热备份方案。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传统热备份方案的不足后,提出了面向Portal业务的双机热备份方案。其核心是双机协同工作和用户备份,其中以VRRP协议与业务模块双重协商的方式可确保双机间工作关系的可靠,以加性增、乘性减算法为基础的备份报文速率控制机制能够保证用户备份的高效,具有双机切换迅速、备份效率高的特性。2、以提出的面向Portal业务的双机热备份方案为基础,在H3C的Comware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系统由双机协同工作、用户认证、用户备份、用户业务恢复等部分构成,以VRRP技术为基础结合Portal业务,实现了Portal认证的双机热备份。3、对实现的Portal双机热备份原型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了面向Portal业务的双机热备份方案的有效性。原型系统解决了Portal认证系统易出现的单点故障问题,保证了用户接入网的高可靠性。
王焕义,项国富[6](2016)在《IP城域网BRAS双机热备份中的路由控制方法》文中提出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IP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各种业务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宽带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了运营商重点保障的范畴。介绍了BRAS热备份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既能在网络运营商网络上实现主、备BRAS之间的无缝切换,又能有效控制BRAS的路由发布范围。优化路由以降低主、备BRAS间互联电路的业务流量,提高电路的有效利用率。
曾成,赵艳玲[7](2013)在《模块式电源监控系统双机热备份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满足模块式电源对可靠性的严格要求,提出了具有容错控制的双机热备份机制。研究分析了双机热备份的设计需求,完成了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模块式电源监控系统双机热备份的设计。本文在CAN总线通信协议设计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在双机热备份实现过程中监控系统的状态诊断方法、实时数据同步策略以及切换控制,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和实现。
孙福山[8](2012)在《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导航系统的升级,对现有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防止因为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故障造成导航数据无法向外系统发送的情况。本课题通过双机热备份技术来提高现有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可靠性,满足现实需要。双机热备份技术是容错技术的一种,采用双机相同的硬件结构,备份模块与主模块同步工作,随时准备替换主模块进行工作。我国已经设计出具有容错功能的设备,但相对于国际水平仍具有一定差距。本课题在对现有双机容错技术的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双机热备份系统的特点,并且提出了对应用软件独立开发的余度管理系统的需求。同时对余度管理系统的接口功能进行分析,给出了通过余度管理系统设计双机热备份应用软件系统的3种通用结构。双机并联系统的优点是通过双机比较发现相对故障容易,通过N版本技术开发,可以对软件故障进行容错。双机并联方式软件结构对现有系统的软件结构改变最小,即使双机都采用相同的软件结构,也可以形成双机热备份系统,一旦将来第二种版本软件开发成功,可立即投入双机系统中实现新老版本程序共同使用,可降低新版本未经全面测试的潜在故障对系统的影响,非常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因此,本课题在最终的实现上,也采用了这种双机并联方式的热备份结构。本课题设计的余度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双机热备份的功能,可以针对同一类型的双机热备份系统重复使用,还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开发的需要,对已经实现的余度管理系统进行扩展,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余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上本课题考虑了平台的通用性,只要在VxWorks5.5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下,拥有反射内存卡的所有硬件环境中皆可以应用,即使用户使用的反射内存卡型号与设计中的不一样,只要对余度管理系统的硬件驱动部分进行修改即可以使用。课题详细地分析了余度管理系统结合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通用原理,对应用余度管理系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提供了指导思想。在对已有的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简化的基础之上,设计了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显控装置,该装置具备了现有综合导航装置的一般特点,可以在实际开发设备时,把双机热备份功能设计作为一个参考。最后,对实现的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双机系统的性能与单机系统相同,并且在各单机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一个运行周期之内发现并且屏蔽故障,显着地提高了显控设备的可靠性。
唐智[9](2011)在《基于双机热备份技术的RNC后台控制平台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怎么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系统提供的服务不中断已成为当今很多企业信息建设所关注的重点技术之一。特别是像金融、通信行业,需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该方面的工作者追求服务的永不中断,于是容灾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以IBM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容灾解决方案,并且商用效果显着,为数据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容灾技术,主要包括冗余技术、双机热备份、三机表决、磁盘阵列技术和集群技术等,其中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双机热备份技术,包括了双机热备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许多关键技术要点,论文首先研究了单一系统映像技术、数据复制技术和故障检测技术等等,然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的后台控制平台OMU(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Unit),以及该平台采用双机热备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给出各功能模块划分,最后重点分析介绍了初始数据同步、实时数据同步和文件同步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案。目前开发的RNC 6.0版本已经进入商用阶段,中国移动很多已成熟的局点也升级到了该版本,其中新开发的OMU平台在系统稳定性、可用性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论文最后一部分测试了双机模式下,当主用OMU出现故障(通过关机来模拟)时整个系统恢复正常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备OMU故障时主OMU的反应,对比单机模式,用数据来证明双机热备技术的商用价值,并提出了该系统在技术上有待改进的地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黄鑫[10](2011)在《测控计算机系统双机热备份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该文主要阐述通常测控计算机系统双机热备份方法,依此提出双机热备份方法的改进设计,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说明,并论述了其关键技术的实现途径。
二、双机热备份控制系统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机热备份控制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实现MA灯光控制系统双机热备份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未备份前的灯光控制系统 |
1. 系统介绍 |
2. 存在的问题 |
二实现MA灯光控制系统双机热备份的方法 |
1. 备份方法的理论基础 |
2. 备份方法的具体实现 |
三此双机热备份方法的优点 |
(2)简述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监视雷达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监视雷达系统概述 |
3 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坚实雷达系统设计 |
3.1 双机热备份系统设计 |
3.1.1 双机热备份系统组成 |
3.1.2 设计分系统 |
3.1.2. 1 设计发射机分系统。 |
3.1.2. 2 设计接收机以及频综分系统。 |
3.1.2. 3 设计信号处理分系统。 |
3.1.2. 4 设计天线驱动控制分系统。 |
3.1.2. 5 设计终端、控制与监视分系统。 |
3.2 可维修系统可靠性探究 |
结束语 |
(3)基于双机热备份的视频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设计 |
1.1 系统结构 |
1.2 系统功能模块图 |
(1) 存储模块 |
(2) 备份模块 |
(3) 回放模块 |
2 核心算法与关键技术 |
2.1 视频存储 |
2.2 双机热备份 |
2.3 恢复数据同步备份 |
2.4 精确回放 |
3 系统实现与测试 |
3.1 系统相关环境 |
(1) 硬件环境 |
(2) 软件环境 |
3.2 系统实现与测试 |
4 结束语 |
(4)柴油机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柴油机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 |
1.2.1 柴油机电子调速器发展及现状 |
1.2.2 双机热备份发展及现状 |
1.2.3 柴油机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发展及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总体设计 |
2.1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的技术要求及关键技术 |
2.1.1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工作原理 |
2.1.2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关键技术研究 |
2.2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硬件设计 |
2.2.1 微控制单元选型 |
2.2.2 双机热备份通信方式选取 |
2.2.3 执行器选择及驱动电路设计 |
2.2.4 主要传感器选择及相关电路设计 |
2.2.5 电源模块及看门狗复位电路设计 |
2.3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软件设计 |
2.3.1 双机运行状态控制 |
2.3.2 双机初始化状态确定 |
2.3.3 双控制器信息共享 |
2.3.4 调速控制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故障诊断及切换控制策略 |
3.1 柴油机电子调速器典型故障诊断 |
3.1.1 电子调速器典型故障的分析 |
3.1.2 故障信息的判别和处理 |
3.1.3 典型故障影响分析与故障分级 |
3.2 切换控制策略 |
3.2.1 切换控制 |
3.2.2 切换控制算法 |
3.3 CAN通信的故障诊断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实验验证 |
4.1 实验台架介绍 |
4.1.1 柴油机具体参数 |
4.1.2 实验装置 |
4.2 一级故障模拟实验 |
4.2.1 转速传感器故障模拟实验 |
4.2.2 位移传感器故障模拟试验 |
4.2.3 执行器故障模拟实验 |
4.2.4 电源故障模拟实验 |
4.3 配机试验 |
4.4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Portal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接入认证技术 |
1.2.2 双机热备份技术 |
1.3 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2.1 Portal认证技术的研究 |
2.1.1 Portal认证系统组成 |
2.1.2 Portal协议 |
2.1.3 Portal认证流程 |
2.2 热备份相关技术的研究 |
2.2.1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
2.2.2 热备份技术基本原理 |
2.3 现有双机热备份方案的分析 |
2.3.1 现有热备份方案介绍 |
2.3.2 现有热备份方案的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3.1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 |
3.1.2 性能需求 |
3.2 Portal双机热备份方案的设计 |
3.2.1 Portal双机热备份方案概述 |
3.2.2 双机组网设计 |
3.2.3 双机协同工作设计 |
3.2.4 用户认证设计 |
3.2.5 用户备份设计 |
3.2.6 备份速率控制机制 |
3.2.7 双机数据一致性保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总体框架 |
4.1.1 接口模块 |
4.1.2 用户模块 |
4.1.3 规则模块 |
4.1.4 报文模块 |
4.2 双机协同工作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接口状态机 |
4.2.2 双机通道 |
4.2.3 双机状态机 |
4.3 用户认证的设计与实现 |
4.3.1 Portal认证流程 |
4.3.2 认证状态机 |
4.3.3 用户状态机 |
4.4 用户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
4.4.1 用户批量备份 |
4.4.2 用户实时备份 |
4.4.3 用户流量更新与备份 |
4.4.4 备份报文速率控制 |
4.5 用户业务恢复的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法与工具 |
5.2.1 测试方法 |
5.2.2 测试工具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用户上下线测试 |
5.3.2 备机透传报文测试 |
5.3.3 用户批量备份测试 |
5.3.4 流量备份测试 |
5.3.5 主备切换测试 |
5.4 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
5.4.1 大量用户并发上线测试 |
5.4.2 最大在线用户数量测试 |
5.4.3 主备切换速率测试 |
5.4.4 系统稳定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IP城域网BRAS双机热备份中的路由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BRAS双机热备份技术原理简介 |
2.1 双机热备份关键技术点 |
2.1.1 业务信息的备份 |
2.1.2 设备的主备决策 |
2.1.3 业务的转发控制 |
2.2 双机热备份技术方案 |
2.2.1 BRAS双机热备份的相关业务规划 |
2.2.2 设备端口及链路的热备份部署 |
3 BRAS双机热备份中的路由控制技术方案 |
3.1 IP网络中主流路由控制技术 |
3.1.1 路由策略 |
3.1.2 前缀列表 |
3.2 BRAS双机热备份采用的路由控制技术 |
3.2.1 主、备BRAS对称发布 |
3.2.2 主、备BRAS非对称单边发布 |
3.2.3 主、备非对称双边发布 |
3.3 BRAS双机热备份相关问题思考 |
4 结束语 |
(7)模块式电源监控系统双机热备份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双机热备份方案的研究 |
2 模块式电源监控系统双机热备份组成原理 |
3 双机热备份的实现 |
3.1 监控系统的高层协议设计 |
(1)ID10和ID9表示数据帧的类型,按照帧标示符的二进制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的标准进行分配: |
(2)ID8~ID7用来标示信息的来源: |
3.2 监控系统的状态诊断 |
3.3 实时数据同步设计 |
3.4 监控系统主备控制 |
4 双机热备份的软件设计 |
4.1 主备用监控系统控制切换程序流程 |
4.2 主备用监控系统工作流程 |
5 结束语 |
(8)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容错技术简介 |
1.2.1 时间冗余和空间冗余 |
1.2.2 软件冗余和硬件冗余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双机热备份系统方案设计 |
2.1 双机热备份系统总体要求 |
2.1.1 双机热备份系统特点 |
2.1.2 现有综合导航显控装置及常见故障分析 |
2.1.3 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装置基本要求 |
2.2 双机热备份系统实现原理 |
2.3 余度管理系统接口功能设计 |
2.3.1 余度管理系统内核操作选项 |
2.3.2 余度管理系统接口函数 |
2.4 双机热备份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余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余度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
3.1.1 余度管理系统内部任务设计 |
3.1.2 余度管理系统内部模块设计 |
3.2 初始化模块 |
3.2.1 余度管理系统入口函数 |
3.2.2 建立双机心跳信息通信 |
3.2.3 主从身份确认 |
3.2.4 建立双机系统时钟同步 |
3.2.5 建立双机系统时间同步 |
3.3 用户信息存储模块 |
3.3.1 用户信息结构体 |
3.3.2 余度管理系统附加信息 |
3.4 用户信息存储模块读写函数 |
3.5 信息注册函数 |
3.6 信息写入函数 |
3.7 信息读取函数 |
3.8 回调函数调度模块 |
3.8.1 实时更新函数的调度 |
3.8.2 故障下实时更新函数的调度 |
3.8.3 故障恢复函数的调度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热备份实验方案设计 |
4.1 综合导航显控装置软件方案设计 |
4.1.1 单机系统软件方案 |
4.1.2 双机系统软件方案 |
4.2 实时信息热备份原理 |
4.2.1 实时信息冗余热备份方式 |
4.2.2 实时信息比较热备份方式 |
4.3 双机同步响应原理 |
4.4 双机信息同步原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实现 |
5.1 信息输入模块 |
5.1.1 输入信息初始化模块 |
5.1.2 信息输入任务 |
5.1.3 输入信息故障下实时更新函数 |
5.1.4 输入信息实时更新函数 |
5.2 操作响应模块 |
5.2.1 操作响应信息初始化模块 |
5.2.2 用户操作信息接收任务 |
5.2.3 用户操作响应信息实时更新函数 |
5.3 双机信息同步模块 |
5.3.1 双机同步信息初始化模块 |
5.3.2 双机同步信息申请模块 |
5.3.3 双机同步信息实时更新函数 |
5.4 定时解算模块 |
5.4.1 解算输出信息初始化模块 |
5.4.2 定时解算任务 |
5.4.3 定时解算信息故障下实时更新函数 |
5.4.4 定时解算信息故障处理函数 |
5.5 定时输出模块 |
5.6 双机热备份系统的性能测试 |
5.6.1 测试方案的设计 |
5.6.2 测试环境的建立 |
5.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双机热备份技术的RNC后台控制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3 双机容灾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3.1 容灾技术的发展历史 |
1.3.2 双机容灾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容灾技术介绍 |
2.1 系统衡量标准 |
2.2 容灾的基本概念 |
2.3 数据备份介绍 |
2.3.1 冷备份与热备份 |
2.3.2 数据备份策略 |
2.4 容灾的分类与等级划分 |
2.5 容灾系统实现技术 |
2.5.1 冗余技术 |
2.5.2 双机热备份 |
2.5.3 三机表决系统 |
2.5.4 磁盘阵列技术 |
2.5.5 集群技术 |
2.5.6 时间冗余和信息冗余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机热备份系统的研究 |
3.1 双机热备份系统介绍 |
3.2 双机热备份系统工作模式 |
3.2.1 同步双工模式 |
3.2.2 负荷分担方式 |
3.2.3 主备用方式 |
3.2.4 三种方式的比较 |
3.3 双机热备份关键技术介绍 |
3.3.1 单一系统映像 |
3.3.2 数据复制技术 |
3.3.3 故障检测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双机容灾的RNC 控制平台的设计 |
4.1 RNC 介绍 |
4.2 OMU 在RNC 中的位置 |
4.2.1 OMU 的桥梁地位 |
4.2.2 采用双机热备的必要性 |
4.2.3 OMU 的物理结构与功能介绍 |
4.3 OMU 的模块设计 |
4.3.1 整体架构 |
4.3.2 monitor 模块介绍 |
4.3.3 二级监控的实现 |
4.3.4 双机实现 |
4.3.4.1 虚拟IP 映射 |
4.3.4.2 心跳机制与双机状态设计 |
4.4 数据表数据同步的实现 |
4.4.1 数据表数据同步概述 |
4.4.2 数据同步状态设计 |
4.4.3 初始数据同步的实现 |
4.4.4 实时数据同步的实现 |
4.4.5 数据同步的相关命令 |
4.5 文件同步的实现 |
4.5.1 触发同步的条件 |
4.5.2 同步框架结构 |
4.5.3 同步内容 |
4.5.4 同步的基本流程 |
4.5.4.1 主备倒换触发式同步流程 |
4.5.4.2 定时触发式同步流程 |
4.5.5 文件同步相关命令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过程与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测控计算机系统双机热备份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通用方法及不足 |
1.1 硬件双工控制台模式 |
1.2 纯软件控制模式 |
2 改进方案设计 |
3 主要关键技术 |
3.1 双机心跳协议 |
3.2 主备机转换技术 |
4 结束语 |
四、双机热备份控制系统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实现MA灯光控制系统双机热备份的方法[J]. 何炜,颉建斌. 现代电视技术, 2020(04)
- [2]简述高可靠性双机热备份机场监视雷达系统设计[J]. 曲春旭,乔惠君.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8)
- [3]基于双机热备份的视频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J]. 戚远航,蔡延光,陈厚仁,刘尚武.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7(12)
- [4]柴油机双机热备份电子调速器设计与开发研究[D]. 赵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5]Portal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义灿. 东南大学, 2016(02)
- [6]IP城域网BRAS双机热备份中的路由控制方法[J]. 王焕义,项国富. 电信科学, 2016(01)
- [7]模块式电源监控系统双机热备份的设计[J]. 曾成,赵艳玲. 电测与仪表, 2013(10)
- [8]双机热备份综合导航显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孙福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9]基于双机热备份技术的RNC后台控制平台的设计[D]. 唐智.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10]测控计算机系统双机热备份方法研究[J]. 黄鑫.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