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冯晓鹏[1](2019)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不同于传统商业贸易,也不同于国内电子商务的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前沿性、新颖性、科技性的特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与政策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化对跨境电商领域的规律性、本质性、系统性认识,不断总结实务中出现的新业态、新动向,无论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具有前沿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跨境电商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界定,并对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按照跨境电商运营与合规两条主线分别对跨境电商所涉物流、税收、资金与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合规、走私风险应对相关法律和政策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然后分析了《电子商务法》实施后的跨境电商经营者监管法律制度。最后,综合全文的理论梳理和实务分析,结合笔者参与跨境电商立法及司法实务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未来政策走向和实务发展趋势的基本结论,并对跨境电商政策和立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判。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有不同版本的定义,但各种概念的核心涵摄并无争议,可以概括为分属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电子化通信手段促成交易(交易询价、谈判磋商、缔结合同、履行合同等),并以跨境物流或异地仓储的方式送达商品、提供服务、实现交易的跨境商务活动。广义上的跨境电商可以泛指在跨境交易的任一环节运用到电子商务技术的商业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分类,根据可以分为平台企业、平台内企业和自建平台经营的企业,根据商品流向分为跨境进口和跨境出口,根据交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零售。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个性化、碎片化、高频次和低货值的特征。近年来,跨境电商在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乘着一系列国家重要政策支持和一系列重要事件推动的东风,呈现在迅猛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且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新兴贸易业态驱动了科技创新、创造了就业机会、引领了消费潮流,将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世界跨境电商大会、《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审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政策红利取得进一步长足发展。我国海关法将通关监管对象分为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和进出境物品,而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的是进出境货物与进出境物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从用途来看,进出境货物具有贸易性质,货物进出境是为了销售;从数量来看,进出境货物数量较大;进出境物品以合理自用数量为限,超出数量限制则会被海关认定为进出境货物;从外汇来看,进出境货物是购进或售出的商品,因此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而进出境物品不属于贸易货物,因此没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从税收来看,进出境货物征税内容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进出境物品仅在进境环节征收进口税;从许可来看,国家对部分限制进出境货物进行许可证管理;除了出境携带的文物外,一般进出境的物品不涉及行政许可问题。对于跨境电商涉及的物流通关主要法律问题包括: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物品的区分界定;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的基本通关监管模式;1039市场采购模式;跨境电商的常用进出口模式以及对跨境电商通关政策的探讨解读。税收征管法律关系是货物和物品在进出关境时所涉及的重要法律关系,对于跨境电商而言也不例外。与一般的进出口货物和物品相比较,跨境电商商品的进出口税收征管以一般的进出口环节税款征收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为基础依据,但同时因为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特殊管理规定而又有重要区别。与国内电商不同,出口跨境电商需面对各地域法律、经济制度等规则差异以及电商平台、消费者、银行以及境内外支付机构等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常面临汇率波动、外汇管制、资金安全等难题。收款结算是否安全合规、流程是否简单顺畅直接关系到出口跨境电商的核心利益。出口跨境电商的收退款方式、不同报关模式的影响、收结汇及人民币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平台的合规风险等不同纬度的问题,均会跨境出口资金流的合规运作。电子商务法通过具体条文规定与《网络安全法》紧密衔接,不仅强调了全体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注意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更特别针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义务与责任。网络安全的防护,一方面是对技术的高要求,如建立信息防火墙等;另一方面是对法律合规风险认识要求的提高,这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对相关法规有充分的理解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跨境电商经营者而言,不仅要了解境内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同时要注意境外国家或地区对于信息安全保护的特殊要求。对于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合规问题而言,为了克服电商领域假冒、侵权的顽疾,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电商经营者,尤其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海关近年来也连续开展了“清风”、“龙腾”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此外,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和企业“拿捏”中国外贸企业的手段之一。因此,如何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避免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成为了跨境电商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走私犯罪作为典型的法定犯并不像杀人放火的自然犯一样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但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忽视由跨境电商和代购引发的新兴走私方式。“奢侈品平台走私案”、“跨境电商伪报贸易方式案”、“‘代购’被判10年案”等案例的出现说明走私风险离跨境电商并不遥远,跨境电商同样可能逃避海关监管,危害国家的税收监管和外贸秩序。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型的经济形式和新兴业态,从实质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自然应当适用电子商务相关的监管规则;同时因为又涉及到商品的进出口环节,因此也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进出口管制方面相关监管要求。跨境电商除了应当遵守电子商务的普遍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进出口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海关、税收、进出境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等管理制度。
乔雨,任海蓬,张峰[2](2019)在《进口商品入境验证制度改革初探》文中认为验证是国际贸易合格评定领域的一种常用的合格评定程序,在当前机构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入境验证制度,对于构建新的进口商品安全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验证和验证管理的定义、现状、不足以及其他WTO成员中的应用情况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对其在我国现行合格评定制度下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许昌市人民政府[3](2018)在《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文中提出许政[2018]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8]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
尹建丽,于得水[4](2017)在《关检并联通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入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打造更加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需要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将现行货物报关报检"串联"流程改为"并联",探索多环节合一、扁平化的口岸管理新模式。从我国口岸通关模式"通关单"的发展经历入手,结合当前欧美等国际成熟的通关制度做法,分析了当前我国关检并联通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安排,为创新口岸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提供政策研究和理论支持。
朱新荣[5](2017)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大潮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协商制定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贸易联合体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新趋势。中韩建交25年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由“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两国经济合作更是令世人瞩目,双方贸易额增长40倍,往返中韩两国的航班和轮船每天超过100班次,两国公费派遣留学生年约6万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完成双边贸易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日之间用了30年,中韩之间只用了13年。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典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为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中韩两国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区谈判,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将有力促进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区域的一体化。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地引入了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专家预计五年内双方的贸易规模就会突破4000亿美元。目前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中韩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同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今天的中韩关系已经不是20年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扩大对外开放而吸引“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兴工业国家”韩国的资本和技术输出那种简单的互利互惠关系,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两国经济互补空间不断缩小,经济竞争态势越发明显,因此,两国围绕历史、领土争端、捕鱼权、对待“脱北者”的态度以及跨境犯罪问题,加上美、俄、日、朝等国的牵制,近年来龃龉不断,从而给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趋于复杂化。中韩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投资不仅在山东威海十分顺利,在江苏苏州也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不断推进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符合中韩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为此,应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积聚区域经济合作经验;推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是韩国长期以来的国家战略,也是韩国朝野达成的共识。从李明博政府到朴槿惠政府,都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与中美两国同时交好,使韩国左右逢源,符合韩国的最大利益,也是中韩经济合作的最大动因。然而,2016年1月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在此前后还试射了一系列导弹,且放言,导弹试射的目标包括韩国领海和主要机场,韩国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朝鲜的不断挑衅终于耗尽了韩国的耐心,2016年6月,韩国宣布同意美国在其领土上部署威胁到中国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中国的强烈抗议和抵制,中韩关系急转直下。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破坏了中韩经济合作的基础,中韩经济合作面临严峻考验。
步培银,冷宇,周晨旭,许超[6](2016)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内陆口岸入境验证监管模式探究——以无锡综合保税区入境商品监管模式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入境验证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监管职能优化、提升执法把关效能、服务贸易便利化、推动区域一体化、维护国门安全的重要抓手。无锡检验检疫局探索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负面清单"为判定准绳、以统一信息化平台为技术依托,提出"风险监测、集中布控、口岸直放、属地监管"的口岸入境验证模式,推动口岸检验检疫业务创新,推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努力打造江苏特色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新模式,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工作提供有益的样本。
郑乐怡[7](2013)在《关检“协作执法”在民用商品入境验证领域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民用商品入境验证是指:国家对实行进口质量许可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民用商品,规定在入境通关时,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查其是否取得必需的证明文件,抽取一定比例批次的商品进行标志核查,并按照进口许可制度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检测。民用商品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因此,入境验证监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监管工作中,由于货物需要同时接受检验检疫机构和海关的监管,因此,双方在HS编码认定、商品名称审核、相关证书审核、货物查验等多项内容上可以进行"协作执法",进一步提高关检执法联动、信息共享水平,在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打击逃漏检行为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化解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的各类风险。
彭莉,朱军,董涵[8](2013)在《我国TBT领域的主要技术法规》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现有的技术性法律法规和WTO/《TBT协定》相关的紧密性程度,可将其分为两类:广义关联和狭义关联。本文分广义和狭义关联就我国符合WTO/TBT所指的技术法规特征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做了详细介绍。
曾凤丽[9](2008)在《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家涉外经济管理部门,提高检验检疫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性和贡献率,是检验检疫部门在新一轮经济国际发展中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随着沈阳出口加工区、干港、物流园区的不断建设,国际物流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检验检疫是国际物流重要的一个环节,检验检疫的工作效率决定国际物流的通关效率,检验检疫的体系布局规划是通关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沈阳现行的检验检疫体系布局已不适应沈阳经济的发展,不适应沈阳工业经济的整体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国际物流的阻碍和停滞,加大了国际物流成本。围绕沈阳市经济资源的整体布局,沈阳市检验检疫体系应重新合理布局。本课题与以往的国际物流研究不同,针对国际物流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检验检疫进行研究,并针对沈阳市物流的发展,从物流角度分析完善现有的检验检疫体系空间上的布局,给出沈阳市内陆口岸“区、点、园”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弥补了直接针对沈阳市的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的空白。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的调查,从现代物流角度分析和评价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现行的空间布局和当前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政策措施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的经验,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设计出适应沈阳物流发展的沈阳市内陆口岸“区、点、园”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的合理布局。根据沈阳市物流的发展规划,设计出适应沈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合理布局,增加通关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物流成本,服务于国际贸易,服务于进出口企业,提高进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并为检验检疫部门提供建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服务取向,为有效地做好把关服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海关总署政法司贸管处[10](2006)在《进出口贸易管制2006年新变化》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切实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做好入世后过渡期有关承诺工作,2006年,我国对进出口贸易管制措施进行了部分调整。
二、《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现状综述及反思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一)规范分析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 |
(二)本文的不足 |
第一章 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揭示与实践进路 |
第一节 跨境电子商务语义分析 |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类型涵摄 |
一、三类企业形态 |
二、双向货物流向 |
三、两种交易性质 |
第三节 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与演进趋势 |
第四节 中国跨境电商近年来的实践机遇 |
一、“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发展环境 |
二、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释放的发展红利 |
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二章 跨境电商物流通关法律与政策体系解构 |
第一节 进出口货物与进出境物品通关法律制度诠释 |
一、“货物”与“物品”的海关法释义 |
二、“货物”与“物品”的通关流程比对 |
三、“关检一体化”的规范解析 |
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业态解读 |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物流通关政策体系述评 |
一、跨境电商商品含义简述 |
二、跨境电商进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
三、跨境电商出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
四、市场采购模式的优势与风险述评 |
第三节 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方式基本样态检视 |
一、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选择比较研究 |
二、邮政小包通关政策实践原理提炼 |
三、三类快件通关监管政策扒梳 |
四、困境与出路:美国退出“万国邮联”的影响与对策 |
第四节 跨境电商特殊商品与特殊区域的通关政策解析 |
一、特殊进出口商品监管政策的价值定位 |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改革 |
第三章 跨境电商进出口税收征管法律与政策谱系 |
第一节 跨境电商商品关税征收法律制度规范分析 |
一、进出口货物关税法律制度概述 |
二、影响货物关税影响的三重因素 |
三、海关预裁定制度—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文本展开 |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口消费税征收法律与政策探析 |
一、进口消费税计征解析 |
二、进口消费税税率核算 |
第三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增值税征收法律与政策简析 |
第四节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演进与评析 |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监管的政策演进 |
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综合税率的形成与展现 |
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计税方法 |
四、“汇总征税”的制度建构与实践优势 |
五、“代收代缴义务人”的身份与责任 |
第五节 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定位与机制设置 |
第四章 跨境出口资金流运作政策规制与风险防范剖析 |
第一节 跨境电商出口收退款方式政策规制分析 |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主要方式评介 |
二、不同出口报关模式下跨境收款的政策推演 |
三、出口跨境电商退款资金风险及防范路径 |
第二节 现行政策框架下跨境收款风险研析与规避路径探寻 |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结汇风险分析 |
二、跨境收款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政策梳理与研判 |
三、跨境电商平台收款的资金沉淀风险及防范措施 |
第五章 跨境电商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比较研究与规范指引 |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与《刑法》的规制比较 |
一、《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分析 |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面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二节 域外制度镜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
一、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文本分析 |
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法律渊源定位 |
三、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与GDPR的异同比较 |
四、跨境电商领域信息安全典型案例评析 |
第三节 跨境电商合法收集用户信息规范指引 |
一、征得用户明示同意 |
二、保障用户信息权利 |
三、建构应急机制 |
四、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 |
第四节 海关行政监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
第六章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研究 |
第一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概论 |
一、国内外法律与政策概述 |
二、跨境电商海关执法案例与执法特征 |
三、跨境电商商品侵权特征归纳 |
第二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理论蕴含 |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法律适用认定阐析 |
二、海关执法对象认定的法律逻辑推演 |
三、行邮渠道海关监管实践的理论提炼 |
第三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规避进路 |
一、跨境电商避免侵权策略——基于《电子商务法》的要求 |
二、跨境电商避免被侵权策略——基于《商标法》的要求 |
第四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特殊法律问题研究——定牌加工(OEM)与平行进口的理论纷争 |
一、对定牌加工(OEM)司法实践的法理回应 |
二、平行进口问题的法律证成 |
第七章 跨境电商走私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第一节 跨境电商走私的司法实践背景 |
一、跨境电商走私类型与特征 |
二、跨境电商企业与平台走私动机审视 |
第二节 刑法走私构成理论之于跨境电商领域的适用 |
一、跨境电商走私犯罪构成要件的规范评析与理论重构 |
二、“化整为零”与“低报价格”的走私手段 |
三、偷逃应缴税额计核的理论争议与解构 |
四、跨境电商走私刑事责任考 |
第三节 跨境电商走私风险检视——从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为切入 |
一、电商平台“化整为零”包税进口走私案 |
二、电商企业伪报贸易方式走私案 |
三、超出“自用、合理数量”的代购走私案 |
第四节 实践视域下的跨境电商走私风险防范指引 |
一、电商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
二、电商平台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
三、代购转型建议 |
第八章 跨境电商“母体性”普适规则与跨境零售的特殊规制 |
第一节 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
一、跨境电商国内监管法律制度框架体系 |
二、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 |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一般监管规定梳理 |
一、市场主体登记要求 |
二、对外贸易和海关登记要求 |
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
四、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保障要求 |
五、亮照经营及终止公示义务 |
六、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
七、遵守进出口监管规定 |
八、其他义务 |
第三节 《电子商务法》中平台经营者的普适义务与责任 |
一、信息记录与留存义务 |
二、平台竞争的禁止性规定 |
三、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 |
四、平台审核和安保义务 |
五、平台先行赔付义务 |
六、其他义务 |
第四节 跨境零售进出口经营者的特殊监管要求 |
一、跨境零售进口平台监管制度 |
二、跨境零售进口平台内经营者监管制度 |
三、跨境零售进出口服务商监管制度 |
四、跨境零售进出口商品报关规定 |
五、跨境零售进出口作业场所监管要求 |
结论 |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研判 |
二、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政策研判 |
三、跨境电商法律与政策完善方向研判 |
四、走向全球:跨境电商国际标准中的中国经验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后记 |
(2)进口商品入境验证制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合格评定程序和验证 |
2.1 合格评定程序 |
2.2 验证与验证管理 |
3 入境验证制度现状 |
3.1 欧盟及美国的入境验证制度 |
3.2 我国入境验证制度现状 |
4 推动验证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4.1 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
4.2 实现权责统一的必然要求 |
4.3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建设的必然要求 |
5 验证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思路 |
5.1 验证范围 |
5.2 验证方式和内容 |
5.3 验证结果处置和后续管理 |
(4)关检并联通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边境机构的货物通关模式 |
二、欧美等国家通关制度简介 |
(一) 欧盟对外贸易法规和政策 |
(二) 欧盟的“入境验证”制度 |
(三) 美国的口岸边境执法简介 |
(四) 美欧货物通关制度的主要特点 |
1. 设置准入门槛, 强化源头管理。 |
2. 产品分类监管, 注重风险监控。 |
3. 利用社会力量, 实行管办分离。 |
4. 监管信息共享, 部门联动处置。 |
三、我国现行通关制度的弊端 |
(一) 与国际通行规则不符 |
(二) “通关单”通关模式扩大了上位法范围 |
(三) 影响通关速度和贸易便利化 |
四、打造更加高效的口岸通关模式 |
四、结语 |
(5)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概述 |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二节 相互依存论 |
一、相互依存论的定义 |
二、相互依存论的形成与发展 |
三、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地缘经济学 |
一、地缘经济学理论概述 |
二、地缘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
三、地缘经济学理论和缺陷与发展趋向 |
第二章 中韩经济合作及其成就与问题 |
第一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意义 |
一、中韩经济合作是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 |
二、中韩经济合作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源 |
三、中韩经济合作是分化美日韩同盟关系的重要选项 |
四、中韩经济合作是倒逼台湾与大陆相向而行的有效手段 |
五、中韩经济合作是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推动半岛和平统一的基础 |
第二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历程 |
一、中韩经济合作的萌芽阶段(1979--1984) |
二、中韩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1985--1991) |
三、中韩经济合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1992--1997) |
四、中韩经济合作的调整阶段(1998--2001) |
五、中韩经济合作的成熟阶段(2002--) |
第三节 中韩经济合作的成就和问题 |
一、双边贸易方面 |
二、相互投资方面 |
三、金融合作方面 |
四、旅游观光方面 |
五、产业合作方面 |
第四节 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与中韩自贸区的建立 |
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
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的谈判与缔结 |
三、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章 中韩经济合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政治外交良性互动 |
一、互相了解和探索 |
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三、构建并打造“新的中韩关系” |
四、“萨德”入韩的考验 |
第二节 经贸投资迅猛发展 |
一、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二、两国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逆差增大 |
三、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
四、中韩签署自贸协定 |
第三节 人文交流屡破新高 |
一、两国建交重启文化交流大门 |
二、“韩流”强劲,“汉风”渐起 |
三、人文交流进入常态化和制度化 |
第四节 军事合作不断深化 |
一、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推动军事合作 |
二、联合军演深化军事合作 |
三、韩国归还志愿军遗骸 |
第四章 深化中韩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领土争议 |
一、苏岩礁归属 |
二、黄海划界 |
三、东海划界 |
四、防空识别区划设 |
第二节 渔业纠纷 |
一、中韩渔业纠纷由来 |
二、中韩渔业纠纷频发的原因 |
第三节 企业非法撤资 |
一、韩国企业非法撤资情况 |
二、韩国企业非法撤资的原因 |
第四节 民族宗教历史认识差异 |
一、韩国狭隘民族主义作祟 |
二、韩国民间宗教团体在中国从事非法活动的问题 |
三、韩国历史认识混乱 |
第五节 国际因素 |
一、美国因素 |
二、俄罗斯因素 |
三、日本因素 |
四、朝鲜因素 |
五、“萨德”问题 |
第五章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的实践 |
第一节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的成功实践 |
一、贸易合作 |
二、投资合作 |
三、经济活动平台合作 |
第二节 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取得成功的原因 |
一、良好的投资环境 |
二、齐全的产业配套 |
三、睦邻友好的两国关系 |
四、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推动 |
第三节 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
一、中韩经济合作的苏州经验 |
二、中韩经济合作在苏州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推进中韩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积聚区域经济合作经验 |
一、加强政治互信,夯实深化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政治基础 |
二、减少贸易摩擦,构建高效便捷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
三、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中韩两国人民的互相认同 |
第二节 推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
一、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加强三国政治信任 |
二、充分认识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意义 |
三、完善磋商机制,缩小分歧形成共识 |
第三节 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
一、加快区域经济整合,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 |
二、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制度性保障 |
三、深耕人文社会交流,形成东亚认同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大韩民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
附录二 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 |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
附录四 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 |
后记 |
(6)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内陆口岸入境验证监管模式探究——以无锡综合保税区入境商品监管模式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原有入境验证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
1. 口岸现有客观条件存在较大局限 |
2. 通关效率提升受到明显制约 |
3. 入境验证和进口检验工作存在重叠和交叉 |
4. 口岸现场查验布控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 |
5. 行政执法难以有的放矢 |
三、入境验证监管模式改革是新形势下口岸与内地检验监管工作融合创新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
1. 制订“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口岸/属地一体化监管机制 |
2. 实施先用后验,建立并联式入境验证监管机制 |
3. 开展风险监测,健全差别化检验监管制度 |
4. 依托智慧平台,实现全程无纸化通关放行机制 |
5. 发挥信息化优势,完善“双随机”监管体系 |
(7)关检“协作执法”在民用商品入境验证领域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运单信息的“协作执法” |
二、基于查验结果的“协作执法” |
三、基于专业技术的“协作执法” |
四、基于科技手段的“协作执法” |
(8)我国TBT领域的主要技术法规(论文提纲范文)
一、 广义关联的主要技术法规 |
1) 强制性标准 |
2) 法律和行政法规 |
3)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
4)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企业标准或国外技术标准 |
二、 狭义关联的主要技术法规 |
(一)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
(二) 其他检验检疫管理规定 |
1)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
2) 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
3) 《 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 |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
5) 《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 |
(9)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有关概念的界定 |
1.2.1 口岸、港口及内陆口岸 |
1.2.2 出口加工区、干港及物流园区 |
1.2.3 检验检疫及体系布局 |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述评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6 本文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检验检疫理论概述 |
2.1 国际物流概述 |
2.2 检验检疫理论概述 |
2.3 检验检疫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
第三章 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现状的调查 |
3.1 沈阳市内陆口岸现行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的分析 |
3.1.1 沈阳市内陆口岸现行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 |
3.1.2 现行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 当前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政策措施的分析与评价 |
3.2.1 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对国际物流检验检疫的影响 |
3.2.2 现行检验检疫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国内外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经验的借鉴 |
4.1 国外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情况 |
4.2 国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情况 |
4.3 经验借鉴 |
第五章 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的改进设计 |
5.1 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5.2 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沈阳市国际物流检验检疫的需求 |
5.2.2 考虑与海关配合建成互联网 |
5.2.3 产业类型与物流量 |
5.2.4 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及方式分析 |
5.2.5 沈阳物流发展规划 |
5.2.6 沈阳市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
5.3 "区、点、园"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方案 |
5.3.1 沈阳的南部物流发展区 |
5.3.2 沈阳西部物流发展区 |
5.3.3 沈北物流发展区 |
5.3.4 沈东物流发展区 |
第六章 沈阳市内陆口岸"区点园"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的实施 |
6.1 沈阳市内陆口岸"区、点、园"检验检疫政策的探讨 |
6.2 检验检疫组织机构的协调与配置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D]. 冯晓鹏. 吉林大学, 2019(02)
- [2]进口商品入境验证制度改革初探[J]. 乔雨,任海蓬,张峰. 检验检疫学刊, 2019(01)
- [3]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J]. 许昌市人民政府. 许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
- [4]关检并联通关的贸易便利化制度研究[J]. 尹建丽,于得水. 对外经贸, 2017(11)
- [5]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韩经济合作研究[D]. 朱新荣. 苏州大学, 2017(04)
- [6]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内陆口岸入境验证监管模式探究——以无锡综合保税区入境商品监管模式研究为例[J]. 步培银,冷宇,周晨旭,许超. 商场现代化, 2016(15)
- [7]关检“协作执法”在民用商品入境验证领域的探析[J]. 郑乐怡. 中国检验检疫, 2013(11)
- [8]我国TBT领域的主要技术法规[J]. 彭莉,朱军,董涵. 中国标准导报, 2013(01)
- [9]沈阳市内陆口岸国际物流检验检疫体系布局设计研究[D]. 曾凤丽. 沈阳工业大学, 2008(09)
- [10]进出口贸易管制2006年新变化[J]. 海关总署政法司贸管处. 中国海关, 2006(03)
标签:国际物流论文; 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论文; 跨境电子商务论文; 跨境贸易论文; 中韩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