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艾琳[1](2020)在《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恰恰符合情景教学法的内涵。情景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重点在于在课堂上创设有效情景,使学习变得更简单,更有趣。关于创建情境,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方式。多媒体网络辅助外语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创建更加真实的场景,为学生们带来多感官的学习刺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效果更是明显。由此,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外语情景教学就成为了研究的必要。本研究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定义、发展及应用研究开始,在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相关二语习得理论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多媒体辅助下的情景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出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方法并加以实例研究。为了验证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级初一年级的2位英语老师及197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生英语能力方面有何影响?2.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有何影响?3.教师对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反馈如何?针对以上研究问题,笔者以外研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为载体,以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与同事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为依托,确定其中两个为实验班,另两个为对照班。实验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多媒体辅助情景教学法教学,对照班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模式。笔者采用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课堂观察表等工具,悉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研究多媒体辅助下的情景教学的实效性。经研究发现,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情景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大课程容量,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英语综合成绩有所提高。同时,由于多媒体网络所设计的特定教学情景,有助于改善沉闷的英语学习课堂,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与学好英语的信心均有所提高。此外,授课教师对此种教学方式的反馈较为满意。因此,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初中英语课堂教与学的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张欢[2](2020)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Y市X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英语学科要充分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教学呈现形式的最优化的具体要求。就目前农村地区的英语学科教学而言,落实这样的要求最便捷与有效的手段就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来拓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途径。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能够让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的容易,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情景创设、听读辅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对于很多的英语教师来说,多媒体课件成为了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支持手段与工具。但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因为存在着意识、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进度都相对滞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中这样的问题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文选取了Y市X中学这一农村初中英语学科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应用情况为切入点,从农村初中英语学科教师的角度,以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状为具体的对象,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研究Y市X中学初一、初二共48位初中英语教师,共48节课的英语课件,访谈了8位英语教师。针对该学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实施、开展教学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问题有:(1)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现状如何?(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哪些问题?(3)基于现状的调查及问题的分析,得出问题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目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课件制作与应用形式较为单一、课件制作存在较大困难;二、多媒体课件与英语学科的融合存在一定困难;三、教师缺乏足够有效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这三个方面。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在问题和成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加深教师信息化了解、集中强化教师的培训与学习;促进课件呈现信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徐小振[3](2020)在《基于学习心理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 ——以邯郸农村地区小学中段教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国家教育部提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本论文以邯郸东部农村地区多媒体教学应用为研究范畴,从阐述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充分分析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论述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进而分析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教学关系,寻找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策略,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把“双刃剑”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学信息化趋势越来越重视。依托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有能力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充足的多媒体硬件设备,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强化师资技能培训,为教育信息化夯实了基础,但在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问题和乱象。第二章主要从影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诸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描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中的运用现状,阐述了基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优势和弊端。第三章探索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首先,分析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各学段、各题材、各环节中的应用效果;然后,探讨多媒体教学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最后,以四年级课文《鸟的天堂》课堂教学为例,展示多媒体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技巧。充分研究和寻找基于小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是本论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成果已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在线教育、空中课堂等教学模式应用实际,笔者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及未来智能化课堂作了进一步思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界给与了充分的关注,但还未形成统一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策略,探索多媒体应用之路,是从事教育事业人士共同的使命。
于宜谦[4](2020)在《“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古诗词的内容对于留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容易理解,使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留学生学习古诗词基本也是学一些流于表面的内容。古诗词中含有大量的中国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历史、节日节气、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而且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美也是独具中国特色。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古诗词变得易于理解与接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留学生们一定会爱上学习古诗词的。经研究发现“体演文化”教学法刚好适用于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身临其境体会诗中内容、感受诗人的感受、通过各种体演对古诗词进行应用。如此一来,古诗词的学习就会变得既简单又有趣。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且对前人在“体演文化”教学法、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罗列,最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交代了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的优势,分别从古诗词的内容理解方面、古诗词的应用方面、古诗词中的相关文化知识学习方面进行论证;对课堂内容的呈现、学生练习、教师授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第二章直接讲解了“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中时具体的教学模式。分别阐释了知识讲解课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估与总结的具体方法。其中知识讲解课主要是对生词、注释等基础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学习后可适当结合一些操练活动;实践课是学生进行反复体演的课堂,本文将其分为古诗词内容体演和拓展文化体演两部分进行举例阐述;评估与总结部分具体介绍了“体演文化”教学法课程评估及体演评估的方式与标准。第三章以《水调歌头》的教学为例,展示了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第四章根据教学案例进行效果分析,探讨总结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中的优点与局限性。本文主要是对“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古诗词的教学起到启发与推进性作用。
陶莉[5](2020)在《微课辅助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玉溪八中初三学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新的教育技术和资源整合来辅助英语教学变得非常普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通过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和移动终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逐渐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运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课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根据《初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本研究将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操作化为英语听力成绩和口语成绩。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微课是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产生积极影响?2.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对学生英语听说兴趣有何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准实验,辅以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研究对象为玉溪八中初三年级(5)班和(6)班两个平行班级的84名学生。初三(5)班为实验班,(6)班为对照班。(5)班42名同学进行微课辅助教学,主要在课前,学生在家使用微课对目标词汇和句型进行听说练习;在课堂,教师使用微课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后,学生在家使用微课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扩展听说训练。对照班(6)班42名同学进行正常的英语教学,不使用微课辅助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根据听力前后测和口语前后测结果发现:1.英语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显着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2.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结果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度有了提高。
程明喜[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认为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刘盾[7](2018)在《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独特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沿革使得香港地区既受东方文明的影响,也受西方文明的作用,两种文明互不相同却又彼此渗透,铸就了香港地区十分特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是衔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关键,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发展水平。关于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却十分匮乏,本研究以此为切入,设绪论及七章主要内容。第一章为香港地区教育概况,简述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机构的形成,探讨了新世纪香港的中等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特征。第二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梳理了各高校由仅为英文中学毕业生设立升学考试到中英文中学兼顾、由单独招生走向联合招生的历程。第三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以部分科目为例,对中学文凭考试的甲类核心科目、甲类选修科目、乙类应用学习科目、丙类其他语言科目等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为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对校本评核的设计理念、实践操作、分数调整、各方职责等进行深入探索,并作理论反思。第五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对香港地区的大学、专上学院的招生方式进行分类总结。第六章是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分别研究英国、台湾、澳门的高校招考制度,并与港作比较。第七章是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整体而言,研究发现的核心要点如下所示:第一,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为考生提供甲乙丙三类可供选择的科目,类型十分多元、范围十分宽泛,有利于考生的自主选择、兴趣发展、特长发挥。考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复杂、多向思维,以及综合、比较、批判、反思等能力。其中,通识教育科目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角度、综合性地探究当代的、跨学科的重要议题。乙类应用学习科目则联系六大学习范畴,引导学生认识与职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概念知识、运用基本技能。第二,为确保中学文凭考试成绩公正、准确、与国际接轨,各科成绩评定依据“等级描述”、采用“水平参照”。在操作过程中,依据临界分数划分由1至5的五个等级,第1级最低、第5级最高,第5级又分5、5*、5**,以区别高低水平。评级程序与等级设定办法十分周密,过程中程序步骤环环相扣,并综合运用专家小组判断与统计模型计算的处理办法。第三,中学文凭考试除统一考试之外,还设校本评核。校本评核由各校任课教师负责,有利于全面评核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为确保评核成绩在各校之间的可比性、维持校本评核的公平与公正,香港考评局还实行分数调整方案,对各校给出成绩进行调整。香港的教育局、考评局以及由其委任的监督员、统筹员等也会尽心尽力地参与到校本评核中来,以此保障校本评核的质量水准、促进校本评核的顺利实施。第四,香港考评局设有严密的拟题、审题、阅卷、复核机制,并实行海外审查试卷与答卷、试卷质量审核、试后检讨、内部审核及风险监察等,以确保考试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同时,积极推进本地中学文凭考试与美、英、德、澳、加、法等其他国家高校入学考试的互认衔接,并与英国A-Level考试、雅思英语考试等构建了成绩换算机制。此外,与内地及台湾地区形成了考试互认方案。第五,在高校招生方面,一般要求考生参加中学文凭考试的4门核心科目(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以及2到3门选修科目的考试并提交相应成绩。各校不同专业会对考生的选修科目及成绩等级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还会在此基础上增设其他一些条件。香港地区的“大学联招办法”会综合考虑每位考生的“活动经验与比赛成绩”证明。此外,设立了“校长推荐计划”、“残障人士招生”等其他升学渠道。基于此,为内地未来深化高考改革提出系列建议,包括:丰富科目类型、优化命题设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分数调整方案;科学汲取域外经验、优化等级赋分模式;密切结合专业所需、合理设置招生科目;促进高考域外衔接、扩大一流大学国际招生;凸显公平正义理念、完善残疾考生招考办法等。
宫盛花[8](2005)在《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弊端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辨证地分析了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并提出了促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的建议,使多媒体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朴太荣[10](2020)在《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韩国汉语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以大学为中心的初期教育形态扩展为多种公共教育、私人教育形式。随之而来的是,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对象也在逐渐向下扩展。对少儿汉语教育的关注,可以看作是这种发展的一个过程。二十一世纪教育市场从第四次产业革命开始,正在从模拟和基于线下的教育体系向数字技术融合教育转变,这使得汉语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智能手机开展教学也成为了汉语教育的必要要素。汉语教育APP凭借这种教育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少儿汉语APP资源也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在快速发展。韩国市场上少儿汉语教学APP尽管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总体质量并不是很高,韩国汉语教学机构和研发公司对少儿汉语教学APP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知识。此外,很少有专家学者对韩国区域的少儿汉语APP进行充分调研并展开深入研究。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标分析法及访谈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展开研究。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同时介绍研究工具、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理论基础等。第二章从少儿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少儿汉语教学APP相关研究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获取对相关领域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三章广泛地调查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并从中选出十三款有影响力的少儿汉语教学APP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第四章借鉴韩国的KERIS《E-learning质量指导方针:初、中等教育领域》的评价标准,对筛选的四款有代表性的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进行深度分析,以便深入了解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优势和缺点。第五章通过与多位汉语教师、少儿线上教育机构管理者、汉语教学课程研发者的访谈调查,更深入地了解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向。第六章为结论与思考,从韩国人的视角思考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理念,并对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提出建议和思考。本文的研究领域较为新颖,目前尚未见到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此外,本文在研究工具方面使用了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最新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希望可以通过对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研究,完善少儿汉语教学APP的建设,为推进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试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
2.1.1 情景教学法的概念 |
2.1.2 国内外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2 多媒体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 |
2.2.1 多媒体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的概念 |
2.2.2 国内外对多媒体网络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 |
2.3 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的研究 |
2.3.1 多媒体网络辅助情景教学的概念 |
2.3.2 国内外对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情景教学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相关二语习得理论 |
3.2.1 Krashen的“输入假说” |
3.2.2 输入强化 |
3.3 心理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学生调查问卷 |
4.3.2 教师课堂观察表 |
4.3.3 前、后测试卷 |
4.4 研究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实验数据分析 |
5.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5.1.3 访谈结果 |
5.2 研究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生关于多媒体网络辅助情景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课堂观察表 |
附录3 典型教学设计 |
致谢 |
(2)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Y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 |
(二)Y市X中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
(二)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
(三)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
二、国外多媒体课件应用研究现状 |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
(二)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三、国内多媒体课件应用研究现状 |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
(二)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四、国内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
(一)农村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问题研究 |
(二)农村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五、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 |
二、多模态理论 |
(一)多模态理论 |
(二)多模态理论与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 |
第四章 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题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调查过程 |
(一)调查前准备 |
(二)调查阶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结果分析 |
(一)问卷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三)观察结果分析 |
二、调查结果讨论 |
(一)农村初中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 |
(二)农村初中英语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三)问题成因 |
第六章 Y市X中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建议 |
一、优化信息化软硬件应用条件 |
二、集中强化对教师课件制作与应用技能方面的培训 |
三、深化对英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支持 |
四、做好学科知识点与软件应用的整合 |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二、对教学的启示 |
三、研究不足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学习心理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 ——以邯郸农村地区小学中段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情况 |
(二)国内研究情况 |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 |
(一)多媒体教学 |
(二)学习心理 |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概述 |
第一节 电教设备及现代师资在小学教育中的配备 |
一、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 |
二、专业化师资的培养 |
三、河北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趋势及乱象 |
一、多媒体技术在当下农村地区教学中的应用趋势 |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乱象 |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乱象分析 |
第二章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一、小学生的认知心理 |
二、小学生的非认知心理 |
第二节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 |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弊端 |
第三章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学段中的应用 |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各体裁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 |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三节 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高效课堂 |
一、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
二、课堂纪律的维持 |
三、课堂实例分析——以《鸟的天堂》课堂教学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概述 |
(一)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概述 |
(二)“体演文化”教学法文化教学研究概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优势及教学要求 |
第一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优势 |
一、深化理解古诗词内容 |
二、提高交际能力 |
三、构建文化框架 |
四、建构文化记忆 |
第二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的教学要求 |
一、情境再现与演示体演相结合 |
二、知识讲解与体演实践相结合 |
三、学生为中心与教师为引导相结合 |
第二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中的教学模式 |
第一节 知识讲解课 |
一、设置情境讲解生词、注释 |
二、课堂操练 |
第二节 实践课 |
一、古诗词内容体演 |
二、扩展文化体演 |
第三节 评估与总结 |
一、学生评价 |
二、教师评估 |
第三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水调歌头》教学总体设计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学对象 |
三、教学目标 |
四、学习重难点 |
五、教学时间 |
六、教具 |
第二节 《水调歌头》教学具体案例设计 |
一、第一课时 |
二、第二课时 |
第四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留学生古诗词教学效果分析 |
第一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留学生古诗词教学的优点 |
一、提高古诗词可应用性 |
二、使学习者更有“中国味儿” |
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第二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留学生古诗词教学的局限性 |
一、对学生有一定要求 |
二、对教师的要求过高 |
三、只适用于中小班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微课辅助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玉溪八中初三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目标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微课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微课的概念 |
(二)微课的应用研究 |
(三)国内外对英语听说能力的相关研究 |
(四)微课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视听教学理论 |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
第三章 方法论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听力测试卷 |
(二)口语测试题 |
(三)调查问卷 |
(四)访谈提纲 |
四、研究过程 |
(一)前测 |
(二)实验处理 |
(三)后测 |
(四)问卷和访谈实施 |
(五)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一、微课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 |
(一)对听力成绩的影响 |
(二)对口语成绩的影响 |
二、微课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产生影响的方面 |
(一)微课辅助英语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
(二)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影响 |
三、讨论 |
(一)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听说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
(二)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兴趣产生积极影响 |
(三)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英语听说教学参与度产生积极影响 |
(四)微课辅助教学的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一)微课辅助英语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有较大积极影响 |
(二)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 |
(三)教学启示 |
二、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微课辅助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微课应用于听说教学效果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 听力前测试卷 |
附录 D 听力后测试卷 |
附录 E 听力前测成绩 |
附录 F 听力后测成绩 |
附录 G 微课教学实验计划表 |
附录 H 英语口语前测试卷(学生卷) |
附录 I 英语口语前测试卷(教师用卷) |
附录 J 英语口语测试评分表 |
附录 K 口语测试评分标准 |
附录 L 英语口语后测试卷(学生卷) |
附录 M 英语口语后测试卷(教师用卷) |
附录 N 英语口语前测成绩 |
附录 O 英语口语后测成绩 |
附录 P 微课辅助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问卷调查原始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
二、课程设计 |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现实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
二、教师培训课程 |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
一、培训背景 |
二、培训使命 |
三、课程资源建设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一、社会学的视角 |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香港地区教育概况 |
第一节 香港地区教育发展概述 |
第二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中等教育改革 |
第三节 新世纪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特征 |
第二章 香港地区高校演进与招考制度变迁 |
第一节 香港地区高校的形成与演变 |
第二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变迁 |
第三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考核模式:中学文凭考试 |
第一节 核心与选修并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甲类科目 |
第二节 应用与语言兼具: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之乙、丙类科目 |
第四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色机制:校本评核 |
第一节 校本评核科目例证及分数调整 |
第二节 校本评核综合探讨及理论透视 |
第五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招生方式 |
第一节 多元性与开放性:香港地区大学招生方式探究 |
第二节 广泛性与包容性:香港地区专上学院招生方式解析 |
第三节 香港地区高校招生方式之理论探究 |
第六章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之比较 |
第一节 英国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二节 台湾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三节 澳门高校招考制度及与港比较 |
第四节 英台澳港高校招考制度比较之小结 |
第七章 香港地区高校招考制度之特征总结与启思借鉴 |
第一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之理论省思 |
第二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的特色 |
第三节 香港高校招考制度对内地高考改革的启思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成果 |
(8)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弊端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
二、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使用中存在的弊端 |
1. 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
(1)有的教师误认为只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才算得上是现代化的教学法。 |
(2)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大多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教材中的素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视听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作用。 |
(3)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有意偷懒 |
2. 割裂了多媒体投影屏幕与黑板的联系 |
(1)用显示屏完全代替黑板,忽视了黑板的功能 |
(2)将多媒体当作黑板使用,弱化了多媒体功能 |
(3)运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量过多,重难点不突出 |
(4)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现代教学媒体的灌输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5)多媒体教学缺少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6] |
(6)多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容易干扰学习,并抑制人的个性发展 |
(7)课前对设备调整的准备不充分,浪费了正常授课时间 |
(8)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过度,师生互动减弱 |
三、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 |
1. 端正思想,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全面认识 |
(1)辨证地对待多媒体课件 |
(2)先进的技术要与人文关怀并重,不断地引入人文思想教育因素 |
(3)加强管理,克服教师懒散工作作风 |
2.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升华人格魅力 |
(1)信息素养 |
(2)专业素养 |
①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
②必须具有宽泛的文化素养 |
③人格素养 |
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育学、心理学整合 |
(1)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
(2)课件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细推敲 |
(3)课件设计不宜包括所有教学内容,而是突破重难点 |
(4)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5)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认知与情感的互动 |
(6)注重各类媒体的结合使用,达到强化学习的目的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10)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全球汉语教学迅速发展 |
二、韩国少儿汉语教育全面发展 |
三、科技的发展为汉语教育市场带来生机 |
四、科技的发展为韩国少儿汉语教育市场带来生机 |
五、研究者的个人因素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为韩国汉语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
二、为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研发机构提供一些借鉴 |
三、为少儿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内容分析法 |
(三) 对比分析法 |
(四) 图表分析法 |
(五) 访谈调查法 |
二、研究工具 |
(一) 系统需求 |
(二) 教学设计 |
(三) 学习内容 |
(四) 学习策略 |
(五) 互动方式 |
(六) 评价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第六节 本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
一、智能学习 |
(一) 智能学习定义 |
(二) 智能学习的特性 |
(三) 教学APP |
二、少儿教学特性 |
(一) 神经生理特性 |
(二) 社会心理特性 |
(三) 认知特性 |
三、关键概念界定 |
(一) 少儿 |
(二) APP |
第七节 本文的独创性 |
一、研究领域新颖 |
二、测量评价工具新颖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少儿汉语教学研究 |
一、少儿汉语教学特点 |
二、韩国少儿汉语教学研究 |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学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研究 |
一、国际汉语教学与科技发展研究 |
二、少儿汉语教学与科技发展研究 |
第三节 少儿汉语教学APP研究 |
一、少儿教学类APP相关研究 |
二、少儿教育APP评价标准及相关研究 |
(一) 少儿教学APP具体评价标准 |
1. Haugland/Shade幼儿教学APP评价标注 |
2. Buckleitner幼儿教学APP评价标准 |
(二) 少儿教学APP评价标准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十三款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总体现况调查 |
一、iOS应用商店APP调查 |
(一) 以“少儿汉语”为关键词搜索到的APP |
(二) 以其他相关词语为关键词搜索到的APP |
二、安卓应用商店APP调查 |
第二节 十三款有影响力的少儿汉语教学APP分析 |
一、Sticker Puzzle(幼儿早教贴纸拼图) |
二、(?)(魔法汉语) |
三、(?)(儿童中国成语入门) |
四、Chinese Skill(汉语技巧) |
五、LuvLingua(学习汉语) |
六、TicTic(?)(TicTic:学汉语) |
七、(?)(儿童普通话) |
八、(?)(学习中文词汇-童装) |
九、(?)(学汉语:常用汉语会话) |
十、Fun Chinese(快乐中文) |
十一、Little Fox Chinese(小狐狸汉语) |
十二、Hello Chinese(你好汉语) |
十三、(?)(碰碰狐!123数字游戏) |
第三节 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类型分析 |
一、学习技能和学习内容 |
(一) 学习技能 |
(二) 学习内容分析 |
(三) 学习技能和学习内容统计 |
二、教学方法及课程分级 |
第四章 四款韩国少儿汉语PP分析 |
第一节 Fun Chinese(快乐中文)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二节 Hello Chinese(你好汉语)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三节 Little fox Chinese(小狐狸汉语)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四节 (?)(碰碰狐!123数字游戏)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关于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访谈与分析 |
第一节 访谈设计的基本情况 |
一、访谈对象设计 |
二、访谈问题设计 |
第二节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Q1访谈调查 |
二、Q2访谈调查 |
三、Q3访谈调查 |
四、Q4访谈调查 |
五、Q5访谈调查 |
六、Q6访谈调查 |
第六章 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对韩国的少儿汉语教学APP的思考 |
一、现有少儿汉语教学APP数量较少 |
二、现有少儿汉语教学APP内容需要调整 |
三、现有少儿汉语教学APP质量有待提高 |
第二节 对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建议 |
一、在学习环节学习过程方面应更为便利 |
二、在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方面应更为明确 |
三、在学习方式方面应更符合少儿学习者特点 |
四、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更加全 |
第三节 结语 |
对本文研究不足的分析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绩列表 |
四、试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性研究[D]. 艾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2]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Y市X中学为例[D]. 张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3]基于学习心理的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探究 ——以邯郸农村地区小学中段教学为例[D]. 徐小振.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体演文化”教学法在中高级留学生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于宜谦.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微课辅助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玉溪八中初三学生为例[D]. 陶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7]香港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刘盾. 厦门大学, 2018(07)
- [8]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弊端及对策分析[J]. 宫盛花. 中国电力教育, 2005(S3)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调查与思考[D]. 朴太荣.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