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务稽查的主攻方向应向税务管理延伸(论文文献综述)
宋子昕[1](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秦榕[2](2020)在《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机构改革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施由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管与省、自治区(县、市)政府组成的双重领导管理体系。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对法制和税法的更高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企业面临的各种税收风险问题越来越明显,对于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人来说,国地税合并省级及省级以下税务机关《三定方案》的确定,对于税收风险管理既是机遇又面临挑战。税收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以组织收入为主要目标的日常税收征管中,由于诸如征管流程设计不科学、税收征管系统存在漏洞、税收执法人员基于自由裁量权的弹性执法等而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纳税遵从度降低、税收收入流失的风险。国地税合并成为加速推进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的催化剂,国地税合并以后,在省级、市级层面分别新设立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税收风险管理局,负责本级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税务机关如何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进一步做好纳税人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环节准确识别税收风险工作,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的税收风险管理研究人员更注重建立行业税收风险模型及各类税收风险分析指标,而税收风险管理机构实体化后,对如何利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指导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缺乏广泛而深入的探析,同时对处理好与大企业部门的风险管理的关系也缺乏理论探索,本文着重论述内蒙古税务局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的征管实践,分析日常税收基础征管和税收风险管理融合发展的相关做法,阐明目前税收风险存在的制度保障力度不足,人力资源匮乏,数据综合应用率低等问题,并从强化风险管理制度保障提升数据利用水平及注重风险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措施。
李航[3](2019)在《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是国家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规则和标准,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并且以政治权力为依托,无偿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税收的本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截止2018年,我国税收收入比1994年增加了30倍,占到全国GDP的17%,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建设和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RS县位于中国西部某省农业大县,离省会城市仅80公里,距离新国际机场仅30公里。随着省会城市向南快速发展,两条高速和两条快速通道的大力建设,RS县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RS县税务局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征收机关,虽然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在征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税收风险管理方面有诸多的问题,税收风险较高,征管难度较大。因此,本文选择“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论题,以RS县税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公共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税收征管外部环境开展研究。本文首先对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现状及管理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分别对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外在税收征管环境和内部管理堵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分析了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辩证的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目标和战略规划。最后为保障RS县税务局构建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从转变理念、加强宣传税法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税收文化宣传和广泛技术运用等五个方面对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管理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针对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不仅有对RS县税务局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征管效率带来便利,而且也对基层税务机关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侯树仁[4](2019)在《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两大核心业务。不断提升两大核心业务的工作质效,既是我国税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是各级税务机关长期关注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审视和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的主要窗口。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我国税务机关特别是省级及以下基层税务机关,对两大核心业务之间的关系缺乏科学的思考判断和配套的工作设计,习惯于对两大核心业务进行分而治之,导致围绕税收征管或纳税服务出台的工作措施在政策取向上各有所求、甚至相互抵触,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掣肘,造成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目标与纳税人的纳税服务需求无法在具体的税收行政措施中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得到满足,因而使税收工作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的投入产出比和纳税人的满意度。本文以省级税务机关工作者的视角,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的解决方案,从福建税务系统的实践案例入手,归纳提出其基本概念、特征和理论依据,然后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详细分析阐述其理念形成、实践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果,分析现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在系统整体性原理、集成管理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税收遵从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提出下一步的优化改进方案,以期形成一套优化税务机关两大核心业务工作质效的系统性方案,供国内各级税务机关参考借鉴。
王尾[5](2019)在《新时代税收治理模式研究:共建共治共享的导向》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已步入新时代,新时代下国家税收治理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探寻新的管理模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往只作为经济支柱的税收,现已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上升至国家治理范畴,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对我国税收治理提出了新方案,“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着力解决税收环境不够优、全社会诚信纳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①。多主体税收共治格局对当前税收治理所面临困境进行有力回应,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出的稳健一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税收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向。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改革顺民心、表民意,是税收共治在新时代下的成功实践案例。本文旨在新时代下,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国家治理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治理观为指导,探究税收治理的新模式——共建共治共享导向下的税收共同治理模式,在对共建共治共享税收治理的理论蕴含与运行机制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寻求税收治理更好迈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具体措施,在历史新定位的新时代中谱写税收新篇章。
田晓钰[6](2018)在《基层税务机关提高税收遵从的研究 ——以天津市J区为例》文中认为要发挥好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就必须坚持“四个坚决”原则,即坚决依法收好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落实减免税,坚决打击偷逃税。在长期的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一直在探索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以期通过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和满意度,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税收收入,最终实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发挥税收的各项职能。但同时,仍然存在着税收遵从意识不强、维护成本过高、整体税收遵从不均衡等诸多问题,亟待税务部门解决。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市J区为例,以该区税收基本情况和所辖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现状为例,探究基层税务机关在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税收实践中的税收征管和纳税人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有以下五个部分:一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二是税收遵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主要包括税收遵从的定义,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的表现形式、税收遵从理论以及税收不遵从的原因,通过理论研究提供支撑;三是以天津市J区为例重点分析了J区当前税收遵从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通过实践调研为途径探究提供基础参考;四是国内外当前税收遵从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提高税收遵从对策建议的研究提供借鉴;最后从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管工作的体制机制、征管基础和纳税服务各方面和纳税人直接参与税收业务办理的各环节两个维度提出了基层税务机关提高税收遵从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探讨,旨在为基层税务机关提高征管水平、提高税收遵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广西地方税务局课题组,黎海君,陆绍康[7](2018)在《税务稽查案源管理研究——以广西地税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一、案源管理的政策背景及其内涵(一)政策背景案源管理相关规定出台以前,《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在选案环节将案源信息分为八种类型,规定了检举类案源信息的四种处理方式,但对案源信息收集、处理等流程的描述过于简单,规范性不足,案源管理的重要性未得以充分体现。随着依法治税的推进,原本的简单案源处理已无法满足稽查工作的新需求。一方面,案源管理不到位导致选案标准不够统一、程序不够规范、信息化程度偏低,税务稽查的"随意性"受到公众质疑;另
朱斌[8](2018)在《“营改增”实施后税收征管改进研究 ——以苏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在过去都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以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大流转税为基础的两税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经济健康稳定运行过程中曾发挥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自由竞争不断扩大、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内外市场不断接轨背景下,通过“营改增”税制改革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税收征管模式应该与税收制度相互作用,一方面税收制度从根本上决定税收征管模式,另一方面税收征管模式可以反作用于税收制度,两者在长时间里此消彼长,不断磨合适应,从而达到一种与税制相适应的征管模式最优化。因此,随着以“营改增”改革为序章的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对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也对税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对征管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分析“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税收负担影响、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且总结分析“营改增”之前和之后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税款征收、风险应对等税收征管方面的现状和发生的变化。“营改增”减轻了苏州地区大部分企业的流转税负担、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分析“营改增”实施后税收征管的现状和给税务机关带来征管上的变化。总结出“营改增”改革背景下税收征收管理中突出的三大问题并分析原因:一是征管资源配置不均衡,二是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三是信息共享与协作不充分。文章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具体应用了新型政商关系理论和提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并且研习、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模式,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具体提出“营改增”背景下税收征管改进的建议:一是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明晰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权利义务边界,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二是完善税收征管的制度设计,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订进程,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国地税合作保障机制;三是改进现有税收业务组织框架,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强化税务稽查力度和威慑力;四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国地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税收协同治理、提高共享数据增值利用水平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
郭静[9](2017)在《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纳税遵从的根本途径。在我国,从2009年的全国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到2010年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再到2011年的“十二五”时期税收征管工作规划将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税收征管的过程中。税收风险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税收风险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理念意识不足、缺乏高质量涉税信息、风险分析识别能力不足、风险应对不够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建构不成熟等。本文从风险管理理论入手,密切结合吕梁地税税收风险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从流程角度展开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五证合一、国地税合作等工作进展,对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梳理,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吕梁地税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通过各章分析后,获得以下主要观点: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必须按“风险管理为导向”,从上到下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为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二是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加快推进法制建设,让税务机关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降低风险;三是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转变提升理念意识,只有树立整体、科学、专业、信息化等全面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税收风险管理健康、全面地发展;四是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按风险管理的流程,从上到下建立需求、分析和应对专业团队,为风险管理工作运行提供有效的组织与人力保障。通过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为税务部门依托于信息化平台,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推动征管资源的有效化配置,进而达到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分级的可控性、内部税务干部主观努力程度可量化的目的,推动税收征管体制良好发展。
王堃[10](2016)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5月1日,营业税彻底退出税收历史舞台后,个人所得税成为地方税务机关的更为主要的税种,其在增加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经历了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2,人均可支配收入额度大幅增长,在此期间,自然人主体间的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作为直接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个人所得税在这一特殊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领域的研究较为普遍,并且国家已经在税制上酝酿顶层总体设计,所以本文重点综合考虑在当前税制和未来分类与综合税制改革的前提下,侧重从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质效提升的角度,研究探讨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方法论层面的课题。本文的基本观点在于,无论实施怎样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的有效监控都是最基本和核心的内容,是彰显制度价值的根本所在和重要基石。通过进行背景解读、理论基础阐述、税源监控的经济影响分析、税源监控的形成机理综述、税源监控当前存在问题的总结、监控制度比较,本文提出了完善制度保障、实施源泉扣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税收宣传和服务多元的总体监控实施模式,并按照工资薪金类所得、劳动者的劳务报酬所得、知识着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所得、各类经营所得、资产财产类所得、偶然所得、高收入个人所得等7大类别,分别给出具体的"制度+科技""源泉管控+过程监督""日常评估+专项检查""注重实效+动态完善"的闭环监控对策,让未来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本篇论文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主线,力求在党中央作出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深化财税制度体系改革、推进国税、地税部门征管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现状、不足和今后改进方法方向进行系统的思考探究,并给出有理论基础、有实践操作性的具体应对举措。实用性是本论文的基本目标和重要特色,这种实用性体现在既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又重点考虑在特定个人所得税税制下的具体税源有效监控措施办法。全文从导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个人所得税税源的形成机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比较、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改革设计等六个章节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一章为导论,共用5节的篇幅,分别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框架结构、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从总体上对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文章的结构体系、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估。第二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的各种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本章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强化税源监控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逻辑分析。其中税收法定理论是研究所有税种的基础理论,是设计税制理论,研究税源监控,改进缺陷不足的根本理论依据。该理论起始于英国,现已被各国承认并遵循,其基本精神在各国宪法或税法中都有体现,具体内容包括税种、税收要素、程序法定3方面核心内容。我国个人所得税同样遵循了这一法定原则。而税收遵从理论的提出,源于美国对"地下经济"引发税收大量流失现象的系统性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国税局在对不缴税经济活动进行前期统计时,研究发现国际社会对纳税人遵从的相应数据及对此的理论研究相当缺乏。1983年,美国国税局对税收遵从问题实施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显示仅1981年美国由于纳税人不遵从联邦所得税法,致使逾900亿美元税款流失。可当立法机关和税收管理机关试图解决这一现象时,无奈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肤浅。因纳税人遵从度具有较高潜在的研究意义,所以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税收遵从的分析研究。税收博弈是税收征纳双方基于税收这一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制衡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与决策均衡问题。税收博奕理论最早由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73)提出,他在《博弃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分析和阐述了税收博奕的动态与静态两个模型,得出了纳税人的逃税行为概率与税务机关的涉税检查成本成正比,与纳税人的应纳税款额度和税务机关的惩罚力度成反比;税务机关涉税检查的执行概率与应纳税款额度成正比,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罚款金额成反比的结论。自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至今已有7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密切相关。其中,特别是普林斯顿大学约翰·纳什(J.Nash)的"纳什均衡"和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税源征管领域被国内财经专家学者所广泛讨论和研究。总体看,经济控制论是控制论的一个分支,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研究经济系统的控制与协调的原理与方法,为宏观与微观经济决策服务的学科。该学科源自经济学与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的融合,是后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以经济系统或经济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经济过程概念研究的数量及质量上的发展,以及经济数学的模型化、经济学分析的系统化、经济计算和参数深入处理的计算机化,是催生这一学科诞生的主要推动力量。着名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和原苏联经济学家涅姆钦诺夫以及英国学者比拉等对之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作者的论作初步阐述了这一学科的整体轮廓,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经济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以及信息论之间的联系。经济控制论从根本上用系统的而非割裂的观点研究经济、经济的结构、经济的功能及其管理原理。税源监控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具体化管控,这种管控体现在税务部门,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赋予的权限,对税源的变动情况,特别是从潜在税源变为实际税收过程的有效管控。第三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形成机理,讲述的是个人所得税及其税源从无到有,个人所得税税制从初创到健全再到继续完善的过程,力图在这样一个定性的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中,真正了解个人所得税机制及某一机制下个人所得税税源的存在特点及规律,个人所得税具体的机制状态与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的关系。并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的预测,进一步找准个人所得税税源的沿革变动轨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税源监控的演进变化。第四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包含税源监控要素的内涵、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这部分进入了本篇论文的核心。首先,该部分从税源监控构成要素、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构成要素、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过程3方面分步对税源监控是什么,包括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作出了回答。第二,该部分从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整体现状、法律现状、主要特点等方面的评估评价,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试图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置于历史的维度进行纵向考察,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待和审视现如今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第三,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存在着监控力量不足、监控手段缺失、监控效果低下、税负明显不公等问题,本论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初探,初步查摆了法律制度缺失、监控依据受限,信息传递不畅、监控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高、监控力量不强,税源隐蔽分散,监控方法缺失等四个方面的现实原因,为进一步提出改进监控质效举措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五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比较,重点以美国、英国、日本等3个发达国家不同税制下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和具体方法为参照对象和研究样本,对综合税制下的税源监控、分类税制下的税源监控以及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税制下的税源监控理论和行为进行了横向的纵深研究,初步得出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由于具有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税制和监控理论的最终结论。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承认了上述几个国家具有典型性的税源监控具体做法具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并据此启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设计完善。第六章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设计,该部分是全文的研究重点和最终目的,是此次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最后一章的第一节首先提出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任何一种监控路径的选择都要在特定的监控制度的顶层设计下进行确定。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作为税收管理的核心内容,最终目标与税收征管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全面有效贯彻落实税制,促进纳税人依法、足额纳税,实现个人所得税的应收尽收,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因此,我们提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加强源头控管,对个人收入实行全网络化覆盖,纳税宣传与服务多元化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第二节侧重分析预测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原则,制度是管长远的,只有长远的制度改革原则明确下来,研究具体的监控方法才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文具体抛出了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要遵循依法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效率的四个方面具体原则,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具体化研究明确了方向和标准。最后一章的第三节则从具体的税目谈起,逐个分析具体税目税源的特点属性,并尝试性地给出有针对性的监控举措建议,使得整篇论文找到了落脚点。总之,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强化,要求税务部门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因此必须首先系统全面客观认识个人所得税税源。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研究步骤,得出个人所得税税源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市场消费的社会功能呈现弱化的的结论。纳税人利用现行税制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目的的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随着经济的快速开放式发展,社会个体取得收入的形式不断扩展更新,一些新的收入形式具有新特点和新规律,已经不能用以往的课税科目归纳和涵盖。而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方式存在法律制度缺失、信息传递不畅、征管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认为,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监控只有在一定的税制基础上,在不断修正完善中,找准具体税源的分布,深刻分析税源属性,分类施策管理,才能在具体的监控管理中,实现应收尽收、公平税负的征管目的。通过纵观国外、国内个人所得税发展史,特别是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历程,进一步获取了我国在强化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方面的有益启示。在法律制度方面,应强化税收法律制度建设。比如建立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税务代码制度,通过立法推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通过立法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不实的法律惩罚力度,建立全社会义务协税的法律制度。在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信息传导,加强计算机在纳税评估领域的应用,改造管理信息系统,落实纳税人全员全额进行网上申报。在征管层面。大力落实双向申报制度,强化日常辖区内的税源调查工作,加大对偷逃税的查处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源监控队伍。在隐蔽税源的监控方面。加强现金管理,使隐性收入显性化。建立全国性的个税税源监控的信息集中平台,加强税源全方位监控,加强高收入者的重点税源监控,建立纳税黑名单系统,将纳税信用与个人社会信用相关联。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必须既要考虑当下全面施行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也应全面考虑个人所得税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结合方向改革的总体趋势。所以本文将完善监控、强化征管的方向放在了分类制下进行逐一研究分析,但同时又对税制改革、监控方法进行了拓展式涉猎。
二、税务稽查的主攻方向应向税务管理延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税务稽查的主攻方向应向税务管理延伸(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
二、学术回顾 |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
一、沐浴的文明化 |
二、沐浴的知识化 |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
小结 |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
一、电力与通讯 |
二、毛巾与肥皂 |
三、燃料 |
四、自来水 |
五、铺底与房租 |
六、纳税与认捐 |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
小结 |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
小结 |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
小结 |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
一、晕堂 |
二、火灾与触电 |
三、建筑安全 |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
小结 |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文献检索查阅法 |
2.案例分析法 |
3.比较分析和理论研究 |
4.实地研究法 |
(四)本文创新与不足 |
1.本文的创新之处 |
2.本文不足之处 |
一、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一)风险相关基础概念 |
1.风险管理的概念分析 |
(1)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2)风险管理的内容 |
(二)税收风险理论分析 |
1.税收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
2.税收风险的特征 |
3.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理论探析 |
(三)税收风险任务应对策略 |
二、内蒙古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探索 |
(一)内蒙古税务局对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探索 |
(二)常规征管和风险管理一体化运行的实践 |
三、内蒙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工作缺乏制度保障 |
(二)税务干部缺乏对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认识 |
(三)税收数据综合利用程度低 |
(四)税收风险管理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
(五)税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 |
四、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启示 |
(一)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经验 |
1.美国税务局收风险管理经验 |
2.韩国税务局收风险管理经验 |
(二)国内先进地区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1.湖北省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2.江苏省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三)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的启示 |
1.优化结构职能,赋予风险管理机构人力保障 |
2.注重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管税能力 |
五、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
(一)给予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制度保障 |
1.完善和优化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
2.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扎口”制度 |
(二)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思维 |
1.打破原来税收管理员固定管户的旧模式思维 |
2.加大政策宣传培训,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 |
(三)提高税收数据综合利用率 |
1.加强第三方信息运用,打造协同治税平台 |
2.构建科学有效的税收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
(四)加强优质人才储备 |
1.优化岗位人力资源配置 |
2.建立“人才交流”机制 |
3.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
(五)完善风险应对工作机制 |
1.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应对机制 |
2.健全税收风险绩效考核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风险 |
2.1.2 税收风险 |
2.1.3 税收风险管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纳税遵从理论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
3.1 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全流程和现状 |
3.1.1 全流程和制度 |
3.1.2 税收风险管理目标规划 |
3.1.3 数据的来源与采集 |
3.1.4 税收风险识别和评价 |
3.1.5 税收风险应对处理 |
3.1.6 税收风险管理评价反馈 |
3.2 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调查问卷 |
3.2.1 问卷调查对象、目的和问卷内容 |
3.2.2 问卷调查分析统计 |
第4章 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税收风险预警系统不够完善 |
4.1.2 基层管理岗人员工作任务太重 |
4.1.3 RS县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偏低导致税收管理风险高 |
4.1.4 RS税收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
4.1.5 RS县税务局第三方信息数据采集渠道狭窄 |
4.1.6 RS县局的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考评机制有缺陷 |
4.2 原因分析 |
4.2.1 经济结构发展和税制结构不均衡 |
4.2.2 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和执法不规范 |
4.2.3 管理理念方面的落后 |
4.2.4 管理模式单一导致效率低风险高 |
4.2.5 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应对人员紧缺 |
4.2.6 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有缺陷 |
第5章 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先进经验 |
5.1 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
5.1.1 美国—完善的数据共享体系 |
5.1.2 澳大利亚—良好的税企合作的关系 |
5.1.3 OECD—科学化、标准化纳税遵从和防控体系 |
5.2 国内部分地区先进经验 |
5.2.1 宁波市税务局—构建多边合作三维体系 |
5.2.2 成都市税务局—分析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规模 |
第6章 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
6.1 转变税收征管理念 |
6.2 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
6.3 充实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减轻工作压力 |
6.4 拓宽信息渠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
6.5 提高本地居民纳税遵从度 |
6.6 完善服务方式简化办税流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 RS 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调查问卷被调查者—RS 县税务局税收工作人员 |
附录2 关于 RS 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调查问卷被调查者—RS 县纳税人 |
(4)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方案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基本概念 |
二、主要特征 |
三、与国内其他省市税务机关同类工作比较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系统整体性原理 |
二、集成管理理论 |
三、流程再造理论 |
四、税收遵从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基本路径的概括和梳理 |
第二节 工作理念的转变和确立 |
一、国内税务机关对两大核心业务的认识发展历程 |
二、新工作理念在我国税务系统的萌发 |
三、新工作理念在福建税务的确立 |
第三节 工作实践的探索和深入 |
一、以局部探索为主的阶段 |
二、迅速拓展和深入的阶段 |
第四节 工作成效的累积和显现 |
一、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 |
二、提高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满意度 |
三、衍生多种社会经济效益 |
四、改善税务机关外部形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新工作理念的推广普及举步维艰 |
一、新工作理念推广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组织架构的重塑后继乏力 |
一、组织架构重塑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业务流程的变革滞后于核心业务发展 |
一、业务流程变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节 信息化手段的创新趋于纷乱无序状态 |
一、信息化手段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加快新工作理念的确立和推广普及 |
一、加快新工作理念代替传统理念的进程 |
二、运用自上而下方式加快新工作理念的推广普及 |
第二节 加大组织架构重塑的力度 |
一、从顶层设计上探索寻求正式机构设置的突破 |
二、巩固拓展临时性统筹协调机构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
第三节 加强新建业务流程的能力 |
一、针对纳税服务新需求建立“大征集”工作机制 |
二、针对征集到的新需求开展深度分析 |
三、多方参与联合研究制定“一体化”措施 |
第四节 加快信息化手段的创新方式升级和整合集成 |
一、加强自主研发从源头提升信息化手段创新水平 |
二、加强统筹规划与产品的整合集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新时代税收治理模式研究:共建共治共享的导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思路、创新与不足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思路 |
3. 创新与不足 |
二、税收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渊源和指导理论 |
(一)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
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
2. 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 |
3.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二) 指导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 |
1.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
2. 习近平的共同治理观 |
三、税收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蕴涵与运行机制 |
(一) 税收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蕴涵 |
1. 税收治理共建的理论蕴涵 |
2. 税收治理共治的理论蕴涵 |
3. 税收治理共享的理论蕴涵 |
4. 税收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内在逻辑 |
(二) 税收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运行机制 |
四、案例分析:共建共治共享导向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治理 |
(一) 案例背景:在利益平衡中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 |
(二) 案例研究:共建共治共享导向的个税改革 |
1.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治理的共建 |
2.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治理的共治 |
3.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治理的共享 |
4.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之间的逻辑关联 |
五、新时代税收治理迈向共建共治共享的措施 |
(一) 税收治理迈向共建的措施 |
1. 推进税收制度共建 |
2. 推进信息平台共建 |
3. 推进税收组织共建 |
(二) 税收治理迈向共治的措施 |
1. 推进司法保障共治 |
2. 推进税收征管共治 |
3. 推进税收服务共治 |
(三) 税收治理迈向共享的措施 |
1. 推进税收信息共享 |
2. 推进创新价值共享 |
3. 推进成长价值共享 |
六、结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层税务机关提高税收遵从的研究 ——以天津市J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税收遵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税收遵从的定义 |
2.1.1 税收遵从与税收遵从度 |
2.1.2 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的表现形式 |
2.2 税收遵从的一般理论 |
2.2.1 基于预期效用理论的税收遵从A-S模型 |
2.2.2 基于公平理论的税收遵从 |
2.2.3 基于新公共管理主义的税收遵从 |
2.2.4 基于遵从模型的税收遵从 |
第3章 天津市J区税收遵从现状和存在问题 |
3.1 天津市J区税收遵从现状 |
3.1.1 天津市J区税收管理基本情况 |
3.1.2 天津市J区税务机关税收遵从管理实践 |
3.1.3 天津市J区税收遵从特点 |
3.2 天津市J区税收遵从存在问题 |
3.2.1 个别类型纳税人税收遵从度较低 |
3.2.2 个别环节纳税人税收遵从有待加强 |
3.2.3 税收遵从的意识有待提高 |
3.2.4 税收遵从的维持成本较高 |
3.2.5 税收遵从受税收改革冲击较大 |
3.3 从管理实践反映的税收遵从问题成因 |
3.3.1 机制不够健全 |
3.3.2 征管不够科学 |
3.3.3 服务不够优化 |
第4章 国内外税收遵从管理经验借鉴 |
4.1 国外部分地区税收遵从管理经验借鉴 |
4.1.1 管理与服务并举推动大企业税收遵从 |
4.1.2 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强化税收征管 |
4.1.3 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税收遵从 |
4.2 国内部分地区税收遵从管理经验借鉴 |
4.2.1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实现税收遵从提高 |
4.2.2 运用第三方数据提高税收遵从管理水平 |
4.2.3 基于“金字塔”模型提升税收遵从 |
第5章 基层税务机关提高税收遵从的对策建议 |
5.1 “三个方位”齐发力提高税收遵从 |
5.1.1 完善体制机制提供遵从保障 |
5.1.2 夯实征管基础完善遵从载体 |
5.1.3 优化纳税服务营造遵从氛围 |
5.2 七个环节严把关提高税收遵从 |
5.2.1 通过税务登记代码建立信息监控机制 |
5.2.2 多措并举减轻申报缴税遵从厌恶感 |
5.2.3 从以票控税转向以信息流控税 |
5.2.4 通过纳税评估提供“改过自新”机会 |
5.2.5 加大稽查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和失信惩戒 |
5.2.6 加强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和结果运用 |
5.2.7 强化减免税备案管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税务稽查案源管理研究——以广西地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源管理的政策背景及其内涵 |
(一) 政策背景 |
(二) 案源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
二、广西地税案源管理工作实践 |
(一) 案源的归口管理和主要类型 |
(二) 工作流程 |
三、当前广西地税案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对案源管理重视不够 |
1. 对案源管理认识不到位。 |
2. 成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
3. 下级稽查部门工作依赖思想严重。 |
(二) 案源信息来源渠道不健全, 掌握有效信息资料不足 |
1. 信息收集体系不健全, 传递不通畅。 |
2. 案源数据匮乏, 有效性不足。 |
(三) 信息加工应用能力不强, 利用水平不高 |
1. 综合分析方法缺乏, 分析水平不高。 |
2. 复合型人才缺乏, 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
(四) 案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
1. 征管系统不完善。 |
2. 系统稽查功能不匹配。 |
(五) 部门协作配合有待加强 |
1. 稽查征管衔接不够顺畅。 |
2. 外部门协作力度有待加强。 |
(六) 风险闭环式管理尚不成熟 |
1. 风险导向意识不足。 |
2. 稽查成果的增值运用有待提升。 |
四、加强税务稽查案源管理的建议 |
(一) 转变观念, 提高对案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
1. 加强对案源管理的认识。 |
2. 建立案源管理考评机制。 |
3. 提高案源管理工作积极性。 |
(二) 拓展案源信息渠道, 构建大数据工作格局 |
1. 建立多元化税收信息采集网络, 扩展信息渠道。 |
2. 依托网络平台, 广泛采集信息。 |
3. 加强审核完善, 提高信息准确性。 |
(三) 加强信息加工应用能力, 把“死数据”变“活信息” |
1. 加强案源数据的分析利用。 |
2. 加强案源信息分析人才的培养。 |
(四) 提高信息化水平, 完善选案机制 |
1. 完善系统数据。 |
2. 完善稽查功能。 |
(五) 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案源管理良性互动 |
1. 完善征管与稽查协作制度。 |
2. 加强与国税部门的合作。 |
3. 推进部门协作配合规范化建设。 |
(六) 加强风险管理, 促进成果运用 |
1. 坚持风险导向, 完善闭环管理。 |
2. 加强成果增值应用, 推动社会综合治理。 |
(8)“营改增”实施后税收征管改进研究 ——以苏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工具 |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 |
二、税收征管模式 |
三、新型政商关系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二章 税收征管模式的演变与评判税收征管模式优劣的标准 |
一、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演进 |
二、评判税收征管模式优劣的主要标准 |
(一)以税收成本控制为标准 |
(二)以税收流失规模控制为标准 |
(三)以权利监督制衡机制为标准 |
(四)以征纳环境和谐程度为标准 |
第三章 “营改增”实施后对苏州税收征管的影响 |
一、“营改增”对苏州企业的减税效应逐步体现 |
二、“营改增”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
(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
三、“营改增”加大了基层税收征收管理难度 |
第四章 “营改增”实施后苏州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一、“营改增”实施后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征管资源配置不均衡 |
(二)征管质量和效率较低 |
(三)税收征纳成本大 |
二、“营改增”实施后苏州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
(二)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 |
(三)信息共享与协作不充分 |
第五章 税收征管改进国际经验与启示 |
一、美国的税收征管模式 |
二、日本的税收征管模式 |
三、欧盟国家的税收征管模式 |
四、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模式的经验借鉴 |
(一)确立价值导向“顾客化”的理念 |
(二)搭建征管组织扁平化的结构 |
(三)确定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基础 |
(四)强调税务稽查的威慑力作用 |
(五)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征管效率 |
第六章 改进苏州税收征管的对策与建议 |
一、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 |
(一)确定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 |
(二)明晰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权利义务边界 |
(三)提供以需求导向的纳税服务 |
二、改善税收征管的制度设计 |
(一)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订进程 |
(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三)加强国地税合作保障机制 |
三、完善现有税收业务组织框架 |
(一)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 |
(二)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
(三)提高纳税评估专业性,强化税务稽查威慑力 |
四、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
(一)促进国地税信息数据的深度融合 |
(二)强化税收协同治理和数据增值利用 |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难点 |
1.4.2 创新之处 |
2 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
2.1 风险的概述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构成要素 |
2.1.3 风险的特征 |
2.2 风险管理 |
2.2.1 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2 风险管理的方法 |
2.3 税收风险管理 |
2.3.1 税收风险的概念及内容 |
2.3.2 税收风险管理的内涵 |
2.3.3 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 |
2.3.4 税收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
3 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及启示 |
3.1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及启示 |
3.1.1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 |
3.1.2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启示 |
3.2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及启示 |
3.2.1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 |
3.2.2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启示 |
4 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
4.1 税收征管基本状况 |
4.2 税收风险管理的提出 |
4.3 税收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
4.4 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 |
4.4.1 制定目标规划 |
4.4.2 涉税信息的采集 |
4.4.3 税收风险识别 |
4.4.4 税收风险排序及推送 |
4.4.5 税收风险应对 |
4.4.6 税收风险评价反馈 |
5 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5.1.1 内部未能形成长效联动机制 |
5.1.2 未能理顺风险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关系 |
5.2 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
5.2.1 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 |
5.2.2 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知误区 |
5.3 涉税信息质量不高 |
5.3.1 内部涉税信息质量不高 |
5.3.2 外部涉税信息采集难度大 |
5.4 风险分析识别体系不健全 |
5.4.1 风险识别分析团队人力资源不足 |
5.4.2 风险识别分析指标的科学性不高 |
5.5 风险应对措施不够完善 |
5.5.1 风险任务分配不均 |
5.5.2 风险应对理念陈旧 |
5.5.3 风险应对管理方式滞后 |
5.6 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
5.6.1 风险评价反馈数据不全面 |
5.6.2 风险跟踪考核方法不科学 |
5.6.3 风险评价模型不成熟 |
6 完善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6.1 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
6.1.1 加快税收风险管理相关法律立法进程 |
6.1.2 构建完整的组织领导机构 |
6.1.3 理顺风险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关系 |
6.2 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意识 |
6.2.1 树立全面税收风险管理理念 |
6.2.2 加强税法宣传力度 |
6.2.3 提升纳税服务品质 |
6.3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
6.3.1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人才库 |
6.3.2 不断提升税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
6.3.3 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激励机制 |
6.4 强化税收风险涉税信息管理 |
6.4.1 拓展风险信息采集渠道 |
6.4.2 突出数据统计分析 |
6.4.3 优化风险管理软件和数据环境 |
6.4.4 持续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
6.5 完善税收风险评价机制 |
6.5.1 完善风险评估模型 |
6.5.2 健全风险管理考评机制 |
6.5.3 应用系统开展风险应对 |
6.6 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 |
6.6.1 构建风险防范格局 |
6.6.2 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
6.6.3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 框架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 |
1.3.1 框架结构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个人所得税税源内涵 |
2.1.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内涵 |
2.1.3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源分类特征 |
2.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理论依据 |
2.2.1 税收法定理论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2.3 税收博奕理论 |
2.2.4 控制论 |
2.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经济影响 |
2.3.1 促进公平分配 |
2.3.2 增加财政收入 |
2.3.3 促进市场消费 |
2.4 加强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现实意义 |
2.4.1 配合税制改革的需要 |
2.4.2 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 |
2.4.3 提高征管效率的需要 |
2.4.4 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 |
2.4.5 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
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形成机理 |
3.1 形成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属性要求 |
3.1.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合法性 |
3.1.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合理性 |
3.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要素分析 |
3.2.1 税源监控构成要素 |
3.2.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构成要素 |
3.2.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发展过程 |
4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制度及制度执行领域存在问题 |
4.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现状 |
4.1.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法律现状 |
4.1.3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执行现状 |
4.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法律制度缺失,监控依据受限 |
4.2.2 信息传递不畅,监控手段落后 |
4.2.3 征管质量较低,监控力度不大 |
4.2.4 税源隐蔽分散,监控方法缺失 |
4.2.5 社会诚信失范,监控道德环境恶劣 |
5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比较 |
5.1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 |
5.1.1 美国等国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的税源监控制度 |
5.1.2 英国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的税源监控 |
5.1.3 日本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税源监控 |
5.2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的经验启示 |
5.2.1 加强税收法律制度建设 |
5.2.2 加强税源监控信息化建设 |
5.2.3 加强征管层面建设 |
5.2.4 加强隐蔽税源监控 |
6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设计 |
6.1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
6.1.1 完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
6.1.2 普遍采用源泉扣缴制度 |
6.1.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6.1.4 实现纳税宣传与服务多元化 |
6.2 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制度改革的原则 |
6.2.1 明确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主体 |
6.2.2 界定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责任 |
6.2.3 明确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客体 |
6.2.4 创新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方法 |
6.3 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的对策建议 |
6.3.1 细化对工资薪金所得监控 |
6.3.2 动态化监控自由职业者的劳务报酬所得 |
6.3.3 强化对知识着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所得的监控 |
6.3.4 全程监控各类经营性质所得 |
6.3.5 加大对资产、财产类监控 |
6.3.6 加强偶然所得监控 |
6.3.7 重点开展高收入个人所得监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税务稽查的主攻方向应向税务管理延伸(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系统为例[D]. 秦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RS县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4]福建税务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一体化建设研究[D]. 侯树仁.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新时代税收治理模式研究:共建共治共享的导向[D]. 王尾. 厦门大学, 2019(08)
- [6]基层税务机关提高税收遵从的研究 ——以天津市J区为例[D]. 田晓钰. 天津大学, 2018(07)
- [7]税务稽查案源管理研究——以广西地税为例[J]. 广西地方税务局课题组,黎海君,陆绍康. 经济研究参考, 2018(17)
- [8]“营改增”实施后税收征管改进研究 ——以苏州为例[D]. 朱斌. 苏州大学, 2018(01)
- [9]吕梁市地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郭静.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2)
- [10]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研究[D]. 王堃.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