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谱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蔚,陈美华,吴改,路思明,白莹[1](2022)在《高温高压处理对褐色CVD钻石谱学特征的影响》文中指出目前CVD法合成单晶钻石是超硬材料科学和宝石学关注的热点之一,该方法合成的单晶钻石常带有褐色调。通常采用高温高压法(HPHT)提高褐色CVD钻石的色级和透明度,在前期HPHT处理褐色CVD钻石实验基础上,选出颜色改善明显的三颗样品,对其处理前后谱学特征进行对比。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摇摆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色和深褐色样品褪色温度较高,处理后样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系数明显减小,透明度明显提高。样品中红外与近红外光谱显示,在1 332 cm-1处的吸收峰与N+中心有关,该中心是褐色CVD钻石常见特征。在3 124 cm-1处吸收峰与NVH0缺陷中心有关,该峰在CVD钻石和HPHT处理钻石中常见。另外在2 700~3 200 cm-1范围变化的一组吸收峰,与C—H键伸缩振动有关。高温对CVD钻石含H基团影响较大,在5~6 GPa压力下处理温度在1 500~1 700℃范围,会在近红外波段4 673, 6 352, 7 354, 7 540, 7 804和8 535 cm-1出现一组吸收峰,可指示样品经过较高温度处理。目前针对CVD钻石以及经过HPHT处理的CVD钻石近红外波段的论述较少,该研究可以为鉴定CVD钻石及HPHT处理CVD钻石提供依据。综合光致发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处理后样品NV-缺陷比例减小,SiV-中心缺陷比例增加。在5~6 GPa压力下,仅当处理温度高于1 500℃时,样品三维荧光光谱在λex/λem=500 nm/575 nm处荧光峰增强,在λex/λem=490 nm/550 nm处荧光峰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该峰位变化可指示样品经过较高温度处理。物相分析结果显示,HPHT处理后CVD钻石在1 332 cm-1处拉曼位移半高宽和XRD摇摆曲线半高宽均减小,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经HPHT处理的褐色CVD钻石结晶质量变优。
叶爽,陈美华,吴改,何爽[2](2022)在《改色处理紫红色钻石的光谱学特征及鉴定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市场上销售的国内改色紫红色圆刻面型钻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光谱学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此类紫红色改色处理钻石的鉴定。样品颜色呈现不同饱和度的紫红色,净水称重法测试比重为3.52,放大观察,样品DR-2与DR-3的部分刻面光泽较弱,显示了未被重新抛光的严重烧蚀区域,石墨化沿内应力断裂明显,其表面可能经过高温高压处理。365nm长波紫外下,均呈现蓝色、橙红色、黄色和绿色混合的白垩状荧光外观,无磷光现象,而天然紫红色钻石为蓝色荧光或无荧光。宽频诱导发光图像仪GV5000深紫外下均呈现橙红色和蓝色混合荧光,无磷光现象。红外光谱中红外区均显示集合体氮相关的A中心和B中心,归类为IaAB型,且具有H1a辐照退火相关的特征峰,红外光谱近红外区均显示H1b, H1c辐照退火相关的特征峰与H2中心的特征峰。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均显示明显的NV-中心,H2中心和806 nm吸收峰,400~460和570 nm宽带处反射率的变化分别与N3中心和NV0中心相关,明显的NV-中心在天然紫红色钻石中极少发现,H2中心指示可能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可见光范围内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较弱,所以呈现为紫红色外观。三维荧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均显示出N3, H3, H4, NV0,NV-相关的发光中心,N3贡献蓝色荧光,H3和H4贡献黄绿色荧光,NV0与NV-贡献橙红色荧光。综合分析,三颗样品均为天然成因的钻石,后期经过高温高压,辐照,退火等多重处理,其紫红色主要由N3中心,NV0中心与NV-中心共同贡献。
艾苏洁,王小清,曹敏,汪紫烟,王子豪[3](2021)在《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在无色宝石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会进行选择吸收,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利用这一特征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帮助判断物质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作为需要检测的项目也列入现行国家标准GB/T 16553-2017《珠宝玉石鉴定》,成为实验室目前常见的检测手段之一。许多无色宝石品种外观差异较小,肉眼很难区分,但因成分、结构等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因此,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是检测鉴定工作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具有无损、准确的特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对多种无色宝石样品测试,综合论述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天然无色宝石检测中的应用,如钻石、锆石、托帕石、水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鉴别合成宝石、处理宝石方面的应用,如合成钻石;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宝石研究方面的应用,如钻石结构类型判断、结构特征分析等。同时本文得到了多种无色宝石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丰富了光谱数据,为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戴正之,吕晓瑜,封卓然[4](2021)在《高温高压合成钻石常见宝石学鉴定特征》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常见的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进行宝石学及谱学分析研究,并与天然钻石以及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钻石的相应特征进行比对,发现含有金属催化剂残余包裹体、黑十字状或沙漏状生长特征是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典型特征,具有诊断意义;而对于缺乏上述特征的样品,观察分析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的荧光反应及样品晶格中的氮缺陷的红外光谱表征,是常规检测的必要手段;光致发光谱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对于有条件的实验室可深入研究应用。
杨池玉,陆太进,张健,宋中华,陈华,柯捷,何明跃[5](2021)在《河南产宝石级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谱学特征及电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快速鉴定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前人已开展了系统的发光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但对比性分析较少,且对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关注不多。本文结合常规宝石学观察、高精度谱学测试以及导电性和磁性测试,对49粒无色、黄色样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铁、钴、镍等金属元素的触媒残余是HPHT合成钻石的磁性来源,测试样品均能被磁强达到12000Gs的磁棒吸引。(2)无色HPHT合成钻石为Ⅱa+Ⅱb型钻石,硼元素的存在导致其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且随着硼含量的增多,导电能力逐渐增强;黄色样品为Ⅰb+ⅠaA型钻石,约三分之一的孤氮转化为A集合体,揭示合成钻石在生长完成后经过了高温退火处理。(3)硼元素的普遍存在,以及氮元素主要以孤氮原子和A集合体的方式存在,导致了HPHT合成钻石的特征红外光谱;HPHT合成钻石中常含有氮、镍、硅等杂质元素引起的晶格缺陷,导致了特征的光致发光光谱。(4)无色HPHT合成钻石具有强蓝绿色荧光和磷光,黄色HPHT合成钻石具有绿色荧光,可见明显的立方体-八面体分区现象。本研究表明:谱学特征和发光特征仍然是筛查鉴定HPHT合成钻石的重要依据。现生长技术下合成的HPHT合成钻石在导电性和磁性两方面也与天然钻石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快速鉴定合成钻石的辅助性依据。
何珊珊[6](2021)在《不同方法合成的同种宝石对比研究 ——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宝石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宝石的种类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不同方法合成宝石与其对应的天然宝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晶体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因此合成宝石的鉴别成为宝石学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本论文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不同方法合成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以及相对应的天然宝石进行常规测试和光谱测试,对其拉曼特征峰进行拟合,并对半高宽进行分析,分析得出:1、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荧光特征、紫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天然钻石长波下的荧光强于短波,合成钻石短波下的荧光强于长波;天然钻石存在415nm和478nm的吸收峰,合成钻石无此吸收峰;天然钻石的半高宽值比合成钻石的高;不同方法合成钻石的荧光特征、紫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基本一致。2、天然红宝石和合成红宝石常规宝石学特征基本一致,但紫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合成红宝石均具有320nm吸收宽带,天然红宝石无此特征;部分水热法合成红宝石部分样品在3231cm-1、3305cm-1、3478cm-1、3562cm-1附近存在由于Al-OH伸缩振动所致的弱吸收谱带;天然红宝石的半高宽值比合成红宝石的高;不同方法合成红宝石紫外光谱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拉法合成红宝石无478nm吸收;不同方法合成红宝石半高宽值无明显差异。3、天然蓝宝石和合成蓝宝石常规宝石学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但紫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天然蓝宝石存在387nm、452nm、566nm吸收峰,合成蓝宝石无明显吸收峰;天然蓝宝石的半高宽值比合成蓝宝石的高;不同方法合成蓝宝石的紫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无明显差异。4、天然祖母绿和合成祖母绿常规宝石学特征、中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但紫外光谱特征、近红外光谱特征、半高宽值存在差异,天然祖母绿和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仅在450nm、620nm附近存在宽吸收带,但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在370nm、683nm、956nm附近还有吸收峰;天然祖母绿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存在水的吸收峰,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无吸收;天然祖母绿的半高宽值比合成祖母绿的高;不同方法合成祖母绿的半高宽值无明显差异。
李建军,范澄兴,程佑法,刘雪松,王岳,山广祺,李婷,李桂华,丁秀云,赵潇雪,黄准,燕菲,杜冉[7](2021)在《金刚石UV-Vis-MIR光谱常见特征综述》文中指出金刚石分类体系经过上百年发展已趋于成熟。以光谱为基础的分类依据是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和中红外光谱(MIR),主要涉及氮、硼杂质元素,所识别的有关晶格缺陷模型已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但大量的晶格缺陷,包括跟氮有关的晶格缺陷研究尚不透彻,这将限制金刚石应用领域的开拓进程。本文汇集了金刚石紫外-可见光-红外光光谱中呈现的部分吸收特征,特别是对金刚石分类系统进行了完整地说明。除此以外,一些在光谱中较易识别的特征,也已经有了较为合理的理论解释和结构模型,总结汇总这些谱学特征以及其对应的结构模型,可以为金刚石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张传政[8](2020)在《经改色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某公司所生产的经改色处理为粉-红色的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的基础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一研究既可以为粉-红色系列合成钻石的检验提供依据,又可以为材料学及物理学领域合成钻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支持。本文主要采用宝石显微镜、珠宝发光分析仪、Diamond ViewTM、显微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6颗圆明亮型切工粉-红色HPHT合成钻石进行测试研究。研究表明,该批次钻石内部通常可见不透明的金属触媒包体呈针状、(短)柱状、点状及不规则状等。样品放大可见明显颜色分带现象,呈典型“沙漏状”或不规则状。在Diamond ViewTM下具明显的发光分区,部分样品从台面观察清晰可见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的发光分区,呈典型的“黑十字”现象;部分样品在台面仅见明显的发光分区现象而不可见“黑十字”现象,说明随钻石切磨方向不同观察到的发光分区图像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样品呈现红-橙红色荧光,荧光颜色与钻石晶格内部所含杂质或缺陷有关。所有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可见260nm吸收带,红外光谱中样品H-01~03存在1131和1344cm-1吸收峰,说明该批次样品属于Ⅰb型或近乎Ⅱa型的Ⅰb型。样品存在575nm处的(N-V)0缺陷或637nm处(N-V)—缺陷,741、595、384nm与辐照相关的吸收,1450cm-1处与辐照后退火处理相关的吸收。在PL光谱中同样也存在575、637nm峰值,这类缺陷为使钻石呈现粉-红色体色及红-橙红色荧光的主要原因。3H心、GR1心与588nm吸收/发光峰为辐照及退火处理的依据。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发现可知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中呈现Cu、Fe、Ni、Zn等元素的荧光峰。综合以上测试分析,样品为经辐照处理加退火处理复合工序处理的Ⅰb型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推断其呈色反应机制为:通过高温高压法合成的钻石,首先经过辐照处理产生呈电中性的空位(V0),随后经过约800~1000℃的中低温退火处理产生(N-V)0/—缺陷与其他缺陷共同致色,使钻石呈现粉-红色。
周宏,金绪广,黄文清,王磊[9](2020)在《钻石的红外光谱表征及其鉴定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合成(培育)钻石市场化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如何高效准确地鉴定钻石,对检验检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实验室中对钻石的鉴定,需要依靠多种光谱学仪器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红外光谱检测作为国家标准GB/T 16553中规定的珠宝玉石检测过程中需要鉴定的项目,对实验室中钻石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钻石中的缺陷出发,结合检验工作实践及缺陷的特性,探讨红外光谱仪在钻石鉴定领域的应用及其判定原理。
刘文君[10](2020)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检测合成、处理钻石》文中提出对近几年市场上出现较多的常见HTHP合成钻石、CVD合成钻石、HTHP处理钻石、辐照钻石的紫外可见光光谱进行整理总结、系统分析,从而指导珠宝质检站利用常规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快速鉴别。
二、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谱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谱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高压处理对褐色CVD钻石谱学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实验部分 |
1.1 样品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2.2 红外光谱 |
2.2.1 中红外光谱 |
2.2.2 近红外光谱 |
2.3 光致发光光谱 |
2.4 三维荧光光谱 |
2.5 结晶质量分析 |
3 结 论 |
(2)改色处理紫红色钻石的光谱学特征及鉴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实验部分 |
1.1 样品 |
1.2 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宝石学特征 |
2.2 光谱学特征 |
2.2.1 宽频诱导发光图像 |
2.2.2 红外光谱 |
2.2.3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 |
2.2.4 三维荧光光谱 |
2.2.5 光致发光光谱 |
3 结 论 |
(3)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在无色宝石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在无色宝石检测中的意义 |
2 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在无色宝石检测中的应用 |
2.1 辅助鉴定天然宝石 |
2.1.1 检测无色天然钻石 |
2.1.2 检测其他无色天然宝石 |
2.2 辅助鉴别人工宝石 |
2.2.1 检测无色合成钻石 |
2.2.2 检测其他无色人工宝石 |
2.3 辅助鉴定经处理的无色宝石 |
3 结论 |
(4)高温高压合成钻石常见宝石学鉴定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宝石学特征 |
1.1 HPHT合成钻石晶体特征 |
1.2 常见HPHT合成钻石的颜色及其成因[5] |
1.3 HPHT合成钻石内含物特征 |
1.4 HPHT合成钻石的消光现象 |
1.5 HPHT合成钻石发光特征 |
1.5.1 HPHT合成钻石紫外荧光特征 |
1.5.2 HPHT合成钻石磷光特征 |
1.5.3 HPHT合成钻石荧光图像 |
2 谱学特征 |
2.1 HPHT合成钻石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
2.2 HPHT合成钻石红外光谱特征 |
2.3 HPHT合成钻石的光致发光谱特征 |
3 结语 |
(5)河南产宝石级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谱学特征及电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研究样品 |
1.2 测试仪器及测试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HPHT合成钻石的表面形貌和内部特征 |
2.2 HPHT合成钻石的荧光特征及生长结构 |
2.3 HPHT合成钻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
2.4 激光拉曼光致发光光谱特征 |
(1)无色HPHT合成钻石: |
(2)无色HPHT合成钻石: |
(3)黄色HPHT合成钻石: |
2.4.1 与N相关发光峰 |
2.4.2 与Ni相关发光峰 |
2.4.3 其他杂质缺陷引起的发光峰 |
2.5 导电性测试分析 |
2.6 磁性测试分析 |
2.6.1 X射线能谱特征 |
2.6.2 手持磁铁测试 |
3 结论 |
(6)不同方法合成的同种宝石对比研究 ——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宝石基本概念 |
1.2 天然宝石概述 |
1.2.1 钻石 |
1.2.2 红、蓝宝石 |
1.2.3 祖母绿 |
1.3 合成宝石概述 |
1.3.1 高温高压法合成宝石晶体 |
1.3.2 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宝石晶体 |
1.3.3 焰熔法合成宝石晶体 |
1.3.4 提拉法合成宝石晶体 |
1.3.5 助熔剂法合成宝石晶体 |
1.3.6 水热法合成宝石晶体 |
1.3.7 泡生法合成宝石晶体 |
1.4 合成宝石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仪器原理与方法 |
2.1 常规宝石学仪器 |
2.1.1 折射仪 |
2.1.2 分光镜 |
2.1.3 紫外荧光灯 |
2.1.4 宝石显微镜 |
2.2 大型仪器 |
2.2.1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 |
2.2.2 红外光谱仪 |
2.2.3 激光拉曼光谱仪 |
第三章 常规宝石学分析 |
3.1 实验样品 |
3.2 常规宝石学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1 钻石 |
3.2.2 红、蓝宝石 |
3.2.3 祖母绿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
4.1 仪器及实验条件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1 钻石 |
4.2.2 红宝石 |
4.2.3 蓝宝石 |
4.2.4 祖母绿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红外光谱分析 |
5.1 仪器及实验条件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2.1 钻石 |
5.2.2 红宝石 |
5.2.3 蓝宝石 |
5.2.4 祖母绿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拉曼光谱分析 |
6.1 仪器及实验条件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2.1 钻石 |
6.2.2 红宝石 |
6.2.3 蓝宝石 |
6.2.4 祖母绿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金刚石UV-Vis-MIR光谱常见特征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金刚石按谱学进行的分类 |
1.1 金刚石经典分类法对应的谱学依据 |
1.2 金刚石分类基本谱图的解释 |
1.3 金刚石类型细分特征谱图 |
1.4 金刚石类型细分特征红外光谱图解释 |
2 金刚石吸收光谱中其他常见的特征峰 |
2.1 393.6 nm(3.150 eV)吸收 |
2.2 415.3 nm(2.985 eV)吸收 |
2.3 478 nm(2.598 eV)吸收 |
2.4 496.2 nm(2.498 eV) 吸收 |
2.5 503.3 nm(2.463 eV)吸收 |
2.6 503.6 nm(2.462 eV)吸收 |
2.7 575 nm(2.156 eV)及相关谱带 |
2.8 637 nm(1.945 eV)及相关谱带 |
2.9 666.5 nm(1.86 eV)吸收 |
2.10 737 nm(1.673 eV)吸收 |
2.11 741 nm(1.573 eV)吸收 |
2.12 883 nm(1.40 eV)吸收 |
2.13 986 nm(1.256 eV)吸收 |
2.14 5 171 cm-1(0.640 8 eV)即1 934 nm吸收 |
2.15 4 941 cm-1 (0.612 eV)即2 024 nm吸收 |
2.16 3 400~2 800 cm-1内多个吸收尖峰 |
2.17 1 450 cm-1(0.180 eV) 即6 888 nm吸收 |
3 结语与展望 |
(8)经改色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钻石的合成历史及研究现状 |
1.2.1 高温高压法(HPHT)合成钻石历史及研究现状 |
1.2.2 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历史及研究现状 |
1.3 钻石改色技术研究现状 |
1.3.1 钻石HPHT处理研究现状 |
1.3.2 钻石辐照处理研究现状 |
1.3.3 钻石LPHT处理研究现状 |
1.3.4 钻石复合工序处理研究现状 |
1.3.5 粉-红色钻石的成因分类 |
1.4 粉-红色钻石呈色机理研究现状 |
1.4.1 天然粉-红色钻石呈色机理研究现状 |
1.4.2 合成及处理粉-红色钻石呈色机理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样品特征及基础宝石学测试 |
2.1 样品特征描述 |
2.2 显微镜下观察 |
2.2.1 内含物特征 |
2.2.2 消光性 |
2.3 发光性 |
2.4 发光分区现象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谱学特征测试结果 |
3.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 |
3.1.1 测试仪器及条件 |
3.1.2 紫外-可见光测试结果 |
3.2 显微红外光谱测试 |
3.2.1 测试仪器及条件 |
3.2.2 显微红外光谱测试结果 |
3.3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 |
3.3.1 测试仪器及条件 |
3.3.2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 |
3.4 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 |
3.4.1 测试仪器及条件 |
3.4.2 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结果 |
第四章 实验样品的分类与归属 |
4.1 钻石分类与实验样品的分类 |
4.2 实验样品的谱学特征归属 |
4.2.1 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归属 |
4.2.2 红外光谱特征归属 |
4.2.3 光致发光光谱特征归属 |
4.2.4 X射线荧光光谱特征归属 |
4.2.5 光谱特征归属汇总 |
4.3 实验样品的宝石学鉴定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样品与天然及CVD合成粉-红色钻石对比分析 |
5.1 基础宝石学测试对比分析 |
5.1.1 不同成因钻石类型比较 |
5.1.2 显微特征 |
5.1.3 发光分区现象与发光性 |
5.2 谱学测试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样品的呈色机理探讨 |
6.1 实验样品的晶格缺陷探讨 |
6.2 实验样品的反应机制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钻石的红外光谱表征及其鉴定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红外吸收光谱 |
2 钻石晶格缺陷的红外光谱表征 |
2.1 钻石结构固有振动红外光谱 |
2.2 氮杂质相关缺陷的红外表征 |
2.2.1 C心(孤氮中心) |
2.2.2 A心(双原子氮) |
2.2.3 B心(多原子氮+空位) |
2.2.4 H1a、H1b、H1C缺陷 |
2.3 硼杂质相关缺陷的红外表征 |
2.4 氢杂质相关缺陷的红外表征 |
3 钻石红外光谱的鉴定意义 |
3.1 无色-近无色钻石的筛查 |
3.2 合成钻石的鉴定 |
3.3 辐照退火处理钻石的鉴定 |
4 结语 |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检测合成、处理钻石(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处理钻石原理 |
1.1 合成钻石 |
1.2 处理钻石 |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 |
4 结论 |
四、高温高压处理钻石的谱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高压处理对褐色CVD钻石谱学特征的影响[J]. 刘欣蔚,陈美华,吴改,路思明,白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01)
- [2]改色处理紫红色钻石的光谱学特征及鉴定方法[J]. 叶爽,陈美华,吴改,何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01)
- [3]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仪在无色宝石检测中的应用[J]. 艾苏洁,王小清,曹敏,汪紫烟,王子豪. 中国宝玉石, 2021(03)
- [4]高温高压合成钻石常见宝石学鉴定特征[J]. 戴正之,吕晓瑜,封卓然. 上海计量测试, 2021(02)
- [5]河南产宝石级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谱学特征及电磁性研究[J]. 杨池玉,陆太进,张健,宋中华,陈华,柯捷,何明跃. 岩矿测试, 2021(02)
- [6]不同方法合成的同种宝石对比研究 ——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为例[D]. 何珊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7]金刚石UV-Vis-MIR光谱常见特征综述[J]. 李建军,范澄兴,程佑法,刘雪松,王岳,山广祺,李婷,李桂华,丁秀云,赵潇雪,黄准,燕菲,杜冉. 人工晶体学报, 2021(01)
- [8]经改色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D]. 张传政.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9]钻石的红外光谱表征及其鉴定意义[J]. 周宏,金绪广,黄文清,王磊. 超硬材料工程, 2020(05)
-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检测合成、处理钻石[J]. 刘文君. 石河子科技,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