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食品保鲜十项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希[1](2021)在《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可食用膜因其环境友好的优点,成为了食品包装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将海藻酸钠作为主要原料,向其中加入阻水剂巴西棕榈蜡,增塑剂甘油以改善其阻隔及机械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优化配方。同时,探究了抗氧化剂抗坏血酸钙对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成膜配方中各组成成分对可食用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探究各成分相容性及复合膜成膜机理。最后,将研制得到的可食用复合膜应用到鲜切苹果涂膜保鲜上,测定经涂膜处理后的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各项生理生化变化,探究可食用膜的保鲜效果,以期为可食用膜的深入研究及鲜切水果保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配方优化:以海藻酸钠、巴西棕榈蜡、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复合膜优化配方:海藻酸钠浓度1.01%,巴西棕榈蜡添加量0.32%,甘油添加量0.20%,结合实际操作性,在海藻酸钠浓度1.00%,巴西棕榈蜡添加量0.30%,甘油添加量0.20%这一条件下测得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79 g?mm/(cm2?d?k Pa),抗拉强度401.15 MPa,断裂伸长率为18.54%,基本与预测值一致。(2)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性能及结构表征:将抗坏血酸钙加入到上述复合膜中,比较分析得到当抗坏血酸钙添加量为0.40%时,复合膜性能得到提高。同时,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的分析表明:各组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海藻酸钠与巴西棕榈蜡、抗坏血酸钙产生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了复合膜的稳定性,改善了复合膜的阻水和机械性能。(3)将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应用于鲜切苹果保鲜:利用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对鲜切苹果进行涂膜处理并在4℃下贮藏,测定了贮藏期间内鲜切苹果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保持贮藏期间鲜切苹果的色泽、硬度,降低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抑制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菌落总数上升,在鲜切水果保鲜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王玮昕[2](2020)在《基于TBCI的食品制造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想要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就必须制定策略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财务分析是企业价值分析的经典方法,它利用各项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研究企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但随着市场从短缺到过剩的转变,消费者的选择才是企业产品价值的最终体现,此时,品牌无疑成为了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本文基于品牌经济学视角,利用TBCI模型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对食品制造行业中后来居上的企业进行品牌信用分析,证明品牌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并为食品制造企业品牌建设和价值提升提供建议。本文首先梳理企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品牌价值及两者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突出了品牌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包括财务、非财务和品牌在内的各项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和品牌信用度测算奠定理论基础。再次,选取我国食品制造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良好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治理水平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本等因素对食品制造上市企业的价值有显着的正向推动作用。最后,利用TBCI模型对天润乳业进行品牌信用评估,分析其迅速崛起的原因以证明品牌价值对企业价值的重要影响,并为其评分较低的指标提出改进建议。结果显示,天润乳业的品牌信用度为A级,品牌溢价率为137%,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综合两种分析方法的结论,本文为食品制造企业价值提升提出如下建议:注重市场需求,精准把握目标顾客;突出单一利益承诺,打造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品牌经理制,提升品牌建设专业性;注重自身平衡发展,提升经营效率;控制资本结构,保证企业价值理性增长;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加强质量监管,重视食品安全;披露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每个行业均存在占先者和后来者,后来者如何突破占先者的壁垒,实现后来居上,便成为研究企业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对追随性企业进行投资的依据。天润乳业是我国食品制造行业中典型的后来者,作为偏远地区的新兴企业,它克服了乳制品对新鲜度、运输渠道、运输距离等要求极高的条件阻碍,在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乳品市场上抢占到一定份额,成功打破了传统乳品三巨头的优势地位。天润乳业能够异军突起势必有其独到的力量,仅从财务视角无法全面分析其崛起原因。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TBCI模型,测算其品牌信用度,证明品牌对企业价值的正向推动作用,总结经验并为其品牌建设提供建议。这对新兴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并与在为企业形成良性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金恩焘[3](2020)在《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数字乡村”这一新的理念;2019年,中央又进一步制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助推乡村振兴的计划”。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在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为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能而内生的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使农业规模化、生态环保、生鲜电商、自媒体公众参与、用户消费体验等市场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农产品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对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涉及流通市场主体、流通商业模式、流通基础设施、品质溯源监督以及流通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是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构建适应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求,成为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目标。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枢的分散-集中-分散模式,主要以线下面对面大宗交易、极低冷链率的常温存储运输为主,存在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效率低、成本高、腐损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弊端,导致农户手上新鲜优质农产品售价低与居民采购价格高、质量差的矛盾。结合理论学习和文献综述,通过对江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考察与实践,本论文从农业生态包容、农业生产效率、城乡福祉差距、公众网络参与等视角,分析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外部环境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紧扣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两个核心维度,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模型;引入自媒体舆情分析、监控、引导等新方法,探讨农产品安全治理的营销引导动力机制;以农村电商模式创新为提升流通效率起点,以冷链物流体系创新为提升流通质量突破口,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工具,完成生鲜电商平台设计与实践,探索构建新时代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路线。历经四年时间对国内多个省份及江西省内60多个县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实地考察,深入掌握传统农产品流通弊端以及创新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对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绘制知识图谱,数据显示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补充和梳理,为系统了解农产品流通领域实情捕捉可靠数据,避免了传统归纳文献方法的主观性。在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围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两个研究突破口,设计了以网络舆情为农产品流通安全治理的营销引导动力机制,以农村电商、生鲜电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途径,以冷链物流为骨干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流通质量提升的平台,构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研究路线。第二、通过宏观环境演变格局的多视角分析,创新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价值导向概念模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必须宏观把握流通两端的外部环境演变格局。本论文重点从农业生产端的农业生态包容、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需求端的城乡福祉差距、公众网络参与等环境要素入手,创新构建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价值导向概念模型。在农业生产端,以粮食生产区为例研究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空间包容性,确定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支撑下实现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导向;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演变及驱动因素,发现在农业规模化、土地托管、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化、资本化等三农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迅速、区域差异演变加快,但农业规模效率提升明显高于农业技术效率提升,这种失衡的演变规律暴露出比较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导致的土地板结严重及催熟剂、增甜剂滥用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消费端对农产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和监督权,无法通过现有的流通体系传导到生产端。在城乡需求端,通过城乡福祉差异时空分异与政策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福祉差距持续缩小,对健康食品、优质食品、特色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通过对新媒体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研究,分析网络典型案例发生发酵及平息发展过程,以及与意见领袖深度访谈,提出两个舆论场及话语融合平衡模型,探究了消费者需求意见更广泛、低成本和较迅速的表达方式,推进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有效社会监督。第三、通过农村电商商业模式迭代创新过程,探究农产品电商企业组织体系创新。在对农村电商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案例企业四年的跟踪研究,案例企业通过混合制改革创新商业模式并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实现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耦合,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经过混合制改革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X+1”农村电商商业模式,聚焦整合工业品服务下行、农业生产资料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的仓、运、网点等综合城乡共同配送资源,不仅保留了企业商业模式原有驱动因素,还获得了企业合法性和与国有企业资源优势融合的驱动因素,补充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理论,丰富农产品电商企业组织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的研究视角,为现代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电商企业组织体系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板。第四、通过推动政策实施为导向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质量体系。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一个硬短板,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列入补短板工程。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是真正解决农产品流通质量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以推动政策实施为导向,从政策顶层设计、行业总体规划的视角,在第四方物流和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以江西为例,依托供销合作社构建全省冷链骨干网,以图改善、解决冷链流通率较低、流通方式落后,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规模偏小、冷链物流没有形成网络等现实问题,为实现农产品高质量流通提供保障,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缩短了农产品流通周期,从政策实践上推动了 115亿元的冷链流通体系的建设。第五、通过引入舆情处理机制,探索数字乡村战略下新媒体舆情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数字乡村战略使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日益趋向于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的崛起,也使得农产品安全更易受到舆论的监督。构建大数据舆情衍生规律模型,利用食品安全舆情倒逼农产品流通体系做出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率,通过用户反馈,寻找整个流通体系的问题症结,倒逼企业不断完善流通体系。针对网络舆情中网民行为分析,基于社会网络下新媒体舆情用户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微博大V等新媒体代表人士,对于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Pajek软件,根据大数据环境下意见领袖相关特征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以此识别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代表人物。新媒体舆情的宏观环境演变为现代农产品流通营销引导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农产品流通电商平台和信息化系统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第六、通过前期理论研究,指导完成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生鲜电商平台的建设实践。综合考虑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价值导向,基于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冷链流通基础设施、舆情监督与溯源体系等综合设计理念,采取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四点一面设计模型,完成生鲜电商平台系统要素分析、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系统反馈基摸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符合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生鲜电商平台,并跟踪平台运营一年以上,初步实现预期效果。综上所述,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流通中间环节少、流通效率高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商业模式以及冷链物流骨干网创新,避免了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弊端,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损耗、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对数字乡村战略下推进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三个外部宏观环境演变格局视角,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入农产品电商商业模式迭代创新、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自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等创新要素,围绕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创新设计新型农产品流通生鲜电商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价值。整个研究过程中,分别采取了扎根理论、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等方法,工具上采用了 Citespace、Noteexpress、Pajek、Vensim、Xmind等,较好地将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有效应用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问题研究中,对该领域其他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累计发表了一篇一区SCI、四篇CSSCI和一篇中文核心,两份对策性建议报告获得省领导批示,获得十项企业联合研发的软件着作权。研究不足在于相关内容选择跨度较大,对多维度有机融合的整体性研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研究可以将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网络舆情压力传导机制等多维度深度融合,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深入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升级建设。
韩晓磊,刘阳,段传胜,肖珂,王龙泉,李高阳[4](2018)在《硝普钠、葡甘聚糖及复合处理在宽皮柑橘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综述我国宽皮柑橘目前的保鲜技术进展,初步研究外源硝普钠(SNP)作为一氧化氮供体进行浸泡、天然魔芋葡甘聚糖(KMG)进行表面涂膜后在宽皮柑橘保鲜上的使用效果,探讨SNP、KMG及复合使用对宽皮柑橘后期贮藏保鲜应用的可行性,分析SNP、KMG及复合使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李霞[5](2018)在《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农业新常态下,赣州脐橙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措施、成功经验和不足,为促进以脐橙为代表的赣州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内容:本文以赣州脐橙产业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概述赣州脐橙产业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现状、效果,研究其他省市农特产品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对比赣州不同年间科技创新的不足,针对相应问题提出科学性对策。结果:本文首先总结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技术创新周期理论、技术创新转移与扩散理论、农业技术变迁理论、公共品供给理论、技术传播理论、农业科技推广规律、制度变迁理论、科技资源配置理论等。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现状优势明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及赣州脐橙产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的效率还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赣州脐橙品牌营销效果欠佳,品牌保护措施落后;脐橙保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物流运输不足;脐橙种植品种单一;脐橙深加工模式和脐橙产业链尚未形成;推广体系不健全等。根据赣州脐橙转化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拓展脐橙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加大品牌宣传,扩大赣南脐橙影响力;开展果品质量安全教育,保证果品质量;拓宽果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产业效益;推广预防病虫害和保鲜的新技术;引导农户大胆尝试新品种新技术,推进脐橙果园升级和标准化建设,培育农业高科技企业;加强脐橙产业链延伸;政府完善脐橙产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结论:在我国政府引导农业技术改革和创新的环境下,赣州脐橙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也在不断进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颇多成就,并已经促使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了赣州脐橙的品牌价值和农民收入。赣州市在脐橙产业的农业创新中有成功的探索,也存在不足之处,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穆大伟[6](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谢晶,蓝蔚青[7](2017)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水产品作为人类获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一类重要食物来源,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和品质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安全、高效的保鲜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冷藏、微冻等传统保鲜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如新型冰的应用;回顾了新型保鲜技术在水产品流通方面的研究现状,如高压前处理技术、酶保鲜技术等,并分析其优、缺点。针对水产品保鲜技术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多种保鲜技术联合使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获得更有效的保鲜效果。
李拔飞[8](2017)在《高州市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特色果业为例》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乃百业之母。形成和发展特色农业,乃解决“三农”问题必由之路。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反复多次提出了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探索、研究特色农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热潮。在特色农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禀赋方面,高州市拥有水、土、光、热以及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潜力巨大。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高州市特色农业尤其是特色果业取得一定成就,从中积累了一系列值得推广的经验。这使该市成为全国知名的“水果之乡”、农业大市。特色果业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53%,约占农业总产值32%。2016年,全市特色果业种植总面积达131万亩,总产量达88万吨,总产值达34.02亿元。现阶段,尽管高州市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初具雏形,但是,在特色农业产业链上的两头和中间环节,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致使高州市特色农业从总体上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农业由“供给驱动发展”向“需求驱动发展”转型的新常态下,高州市如何推动特色农业克服“大而不强”的问题,调整优化特色农产品供给侧结构,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高州市特色农业为题开展研究。在总结一些专家、学者对特色农业的研究成果和一些国家、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农业推广等相关专业的学科理论,采用文献研究、学科交叉研究、规范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就特色农业这一课题进行探讨。目前,高州市在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存在“初”、“粗”、“弱”问题和科技供给不足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未能发挥带动作用、特色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体系发育不全、农业人才缺乏以及农技推广工作陷入困境等方面。有必要实施“依托科技推广,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市场体系”的战略,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推行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植一批农业企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落实农业人才全免费培养政策,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路遥,程朝辉,刘长虹,董炎炎,马霞[9](2016)在《鲜切水果品质控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鲜切水果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综述了鲜切水果品质控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水果加工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保鲜方法的利弊,对其发展趋势和商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赵喜亭,周颖媛,邵换娟[10](2013)在《果蔬贮藏辐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果蔬贮藏辐照保鲜技术是一项利用电离辐射抑制果蔬的某些生理活动从而延长其贮存期的一种保鲜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对果蔬进行杀虫灭菌,防止腐烂变质,而且还能抑制一些休眠块根块茎类蔬菜的发芽。与传统方法相比,它有着能耗低、无毒物残留、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国际上常用的一种保鲜方法。该文对其历史发展、保鲜原理、应用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国外食品保鲜十项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食品保鲜十项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可食用膜研究进展 |
1.1.1 可食用膜简介 |
1.1.2 可食用膜分类 |
1.1.3 可食用膜在食品中的应用 |
1.2 主要成膜材料 |
1.2.1 海藻酸钠 |
1.2.2 巴西棕榈蜡 |
1.2.3 甘油 |
1.2.4 抗坏血酸钙 |
1.3 鲜切水果保鲜研究进展 |
1.3.1 鲜切水果简介 |
1.3.2 鲜切水果保鲜技术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配方优化 |
2.1 材料和仪器 |
2.1.1 材料及试剂 |
2.1.2 仪器及设备 |
2.2 方法 |
2.2.1 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
2.2.2 膜厚的测定 |
2.2.3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
2.2.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2.2.5 单因素试验 |
2.2.6 响应面设计试验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海藻酸钠浓度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2.3.2 巴西棕榈蜡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2.3.3 甘油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2.3.4 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 |
2.4 小结 |
第三章 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性能及结构特性研究 |
3.1 材料和仪器 |
3.1.1 材料及试剂 |
3.1.2 仪器及设备 |
3.2 方法 |
3.2.1 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 |
3.2.2 膜厚的测定 |
3.2.3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
3.2.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3.2.5 水溶性的测定 |
3.2.6 水分含量的测定 |
3.2.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3.2.8 X射线衍射 |
3.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抗坏血酸钙添加量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 |
3.3.2 各组分对复合膜膜厚的影响 |
3.3.3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 |
3.3.4 各组分对复合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
3.3.5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溶性的影响 |
3.3.6 各组分对复合膜水分含量的影响 |
3.3.7 各组分对复合膜表面形态的影响 |
3.3.8 各组分对复合膜晶体结构的影响 |
3.3.9 各组分对复合膜化学键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可食用复合膜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
4.1 材料和仪器方法 |
4.1.1 材料及试剂 |
4.1.2 仪器及设备 |
4.2 方法 |
4.2.1 膜液的制备 |
4.2.2 鲜切苹果的处理 |
4.2.3 硬度的测定 |
4.2.4 色度的测定 |
4.2.5 失重率的测定 |
4.2.6 可滴定酸的测定 |
4.2.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4.2.8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4.2.9 菌落总数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的影响 |
4.3.2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色度的影响 |
4.3.3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
4.3.4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的影响 |
4.3.5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4.3.6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7 涂膜处理对鲜切苹果菌落总数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TBCI的食品制造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价值内涵 |
2.2 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2.2.1 财务因素 |
2.2.2 非财务因素 |
2.2.3 食品制造企业的特殊因素 |
2.3 品牌价值相关研究 |
2.3.1 品牌的内涵 |
2.3.2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2.3.3 品牌溢价相关研究 |
2.3.4 品牌建设相关研究 |
2.4 品牌价值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3.1 食品制造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3.2 品牌溢价分析 |
3.2.1 品牌经济学相关定义 |
3.2.2 基于品牌的企业价值评估原理 |
3.2.3 品牌信用模型(TBCI)构建 |
3.3 TBCI模型较传统分析方法的优势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及变量选取 |
4.1.1 研究假设 |
4.1.2 变量的选取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研究模型的构建 |
4.4 实证过程及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相关性分析 |
4.4.3 回归模型的选择 |
4.4.4 回归分析 |
4.4.5 稳健性检验 |
4.5 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天润乳业简介 |
5.2 天润乳业品牌信用评估 |
5.2.1 天润乳业目标顾客精确性测试 |
5.2.2 天润乳业利益承诺单一性测试 |
5.2.3 天润乳业单一利益对立性测试 |
5.2.4 天润乳业品牌建设岗位性测试 |
5.2.5 天润乳业单一利益持久性测试 |
5.2.6 天润乳业终端建设稳定性测试 |
5.2.7 天润乳业品牌需求敏感性测试 |
5.2.8 天润乳业注册商标单义性测试 |
5.2.9 天润乳业媒体传播公信性测试 |
5.2.10 天润乳业质量信息透明性测试 |
5.3 天润乳业品牌信用分析 |
5.4 天润乳业品牌建设策略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学术背景 |
1.1.3 团队背景 |
1.2 问题界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问题界定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3 研究难点、重点及拟解决的办法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
2.1.1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文献数量分析 |
2.1.2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
2.1.3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与研究机构分析 |
2.1.4 农产品流通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
2.1.5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演化路径分析 |
2.1.6 研究启示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2.2.1 网络舆情衍生规律研究 |
2.2.2 大数据与舆情治理研究范畴 |
2.2.3 农业生产效率 |
2.2.4 城乡福祉差距 |
2.2.5 农村电商 |
2.2.6 数字乡村战略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外部环境演变分析 |
3.1 农产品流通体系外部宏观环境供需两端现状分析 |
3.2 农业生产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驱动因素 |
3.2.1 研究方法 |
3.2.2 结果分析 |
3.2.3 主要结论 |
3.3 城乡消费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驱动因素 |
3.3.1 研究方法 |
3.3.2 结果分析 |
3.3.3 主要结论 |
3.4 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价值导向概念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商业模式与组织体系创新研究 |
4.1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五维模型分析 |
4.2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 |
4.3 我国农村电商治理对策:机制、模式、路径 |
4.4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农村电商模式迭代创新的实证研究 |
4.4.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4.4.2 案例分析 |
4.4.3 研究发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创新研究 |
5.1 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
5.1.1 冷链物流服务的重要意义 |
5.1.2 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积极因素 |
5.2 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关键问题分析 |
5.3 科学构建江西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
5.3.1 总体空间布局构建 |
5.3.2 详细建设方案设计 |
5.4 江西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运营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新媒体舆情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 |
6.1 两个舆论场的提出 |
6.2 两个舆论场新平衡背景下农产品安全治理困境分析 |
6.3 新媒体环境下关键节点代表人士识别与治理研究 |
6.3.1 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以江西为例 |
6.3.2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
6.3.3 基于新媒体舆情治理策略 |
6.4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大数据舆情衍生规律模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生鲜电商平台设计与实践 |
7.1 现状简述 |
7.2 “四点一面”模式的系统要素分析 |
7.3 基于实际调研确定流位流率系 |
7.4 “四点一面”战略模式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
7.5 “四点一面”模式的系统反基模以及反馈环分析 |
7.6 “四点一面”战略模式的系统反基模分析 |
7.6.1 公司销售额与其它因素的相互制约发展基模 |
7.6.2 客户数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增强关系 |
7.6.3 农产品供给量与好评率的相互制约关系 |
7.6.4 投资量与好评率的相互增强关系 |
7.7 系统设计部分 |
7.7.1 系统分析 |
7.7.2 系统设计 |
7.7.3 关键技术 |
7.7.4 系统实现和运营效果 |
7.8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4)硝普钠、葡甘聚糖及复合处理在宽皮柑橘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柑橘新鲜果品中主要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 柑橘新鲜果品中主要几种保鲜技术 |
1.2 柑橘新鲜果品保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 外源硝普钠 (SNP) 在宽皮柑橘保鲜中的应用 |
3 魔芋葡甘聚糖 (KMG) 在宽皮柑橘保鲜中的应用 |
4 外源SNP浸泡及KMG涂膜复合处理在宽皮柑橘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5 外源SNP浸泡及KMG涂膜复合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进展 |
6 讨论与展望 |
(5)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6 研究方法 |
2.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的举措与成绩 |
2.1 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农业科技创新 |
2.1.2 技术创新理论 |
2.2 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的举措 |
2.2.1 专利的申请和使用 |
2.2.2 产学研用体系 |
2.2.3 脐橙国家标准与制度建设 |
2.3 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的特色与成功经验 |
2.3.1 政府的领导与监督 |
2.3.2 树立典型模范作用 |
2.3.3 鼓励科技创新活动 |
2.3.4 鼓励新品种种植 |
3.赣州脐橙农业科技推广的举措与成绩 |
3.1 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
3.1.1 农业科技推广相关概念 |
3.1.2 科技推广的基本理论 |
3.2 赣州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的举措 |
3.2.1 推广优良脐橙品种 |
3.2.2 宣传科学管理的技术要点 |
3.2.3 推广体系需要各部门间合作 |
3.2.4 多种途径共同推广 |
3.3 农业科技推广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
3.3.1 积极与其他省市地区交流 |
3.3.2 通过先进的网络途径宣传推广 |
4.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存在的问题 |
4.1 营销推广效果欠佳 |
4.2 脐橙保鲜技术欠缺 |
4.3 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足 |
4.4 脐橙种植品种单一 |
4.5 脐橙深加工模式和脐橙产业链尚未形成 |
4.6 脐橙品牌保护措施落后 |
5.改进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建议 |
5.1 加大品牌宣传,扩大赣南脐橙影响力 |
5.2 开展果品质量安全教育,保证果品质量 |
5.3 推广预防病虫害和保鲜的新模式 |
5.4 引导农户大胆尝试新品种新技术 |
5.5 加强脐橙产业链延伸 |
5.6 完善脐橙产业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
6.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访谈提纲 |
(6)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都市农业 |
1.2.2 设施农业 |
1.2.3 立体绿化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
2.1 有农建筑 |
2.1.1 垂直农场 |
2.1.2 有农建筑 |
2.2 产能建筑 |
2.2.1 被动房 |
2.2.2 产能房 |
2.3 生产型建筑 |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2 材料与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3 讨论 |
3.2.4 结论 |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与分析 |
4.3.3 讨论 |
4.3.4 结论 |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
5.1.1 覆土种植 |
5.1.2 栽培槽 |
5.1.3 栽培块 |
5.1.4 栽培箱 |
5.1.5 水培 |
5.1.6 栽培基质 |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
5.2.5 砂栽培的特点 |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
5.3.1 研究现状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讨论与结论 |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
6.1 品种选择原则 |
6.1.1 研究现状 |
6.1.2 品种选择原则 |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
7.1 温室 |
7.1.1 日光温室 |
7.1.2 现代温室 |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
7.2.1 研究现状 |
7.2.2 农业光伏电池 |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
7.2.4 光伏温室设计 |
7.2.5 实践案例 |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
7.3.1 材料与方法 |
7.3.2 结果与分析 |
7.3.3 结论 |
7.4 屋顶温室 |
7.4.1 研究现状 |
7.4.2 实践案例 |
7.4.3 屋顶温室类型 |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
7.5.2 屋顶日光温室 |
7.5.3 屋顶现代温室 |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
7.6.4 自给率分析 |
7.6.5 结果与讨论 |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
7.7.2 建筑能耗模型 |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
7.7.5 能耗模拟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水产品流通过程中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保鲜技术及其发展 |
1.1 冷、冰藏保鲜 |
1.2 微冻保鲜 |
1.3 冰温保鲜 |
1.4 冷海水冷却保鲜 |
1.5 冻结保鲜 |
2 新型保鲜技术 |
2.1 高压保鲜 |
2.2 辐照保鲜 |
2.3 酶法保鲜 |
2.4 生物保鲜 |
2.5 气调保鲜 |
2.6 活性包装保鲜 |
2.7 智能包装保鲜 |
3 存在问题 |
4 展望 |
(8)高州市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特色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内容 |
2 特色农业理论分析 |
2.1 特色与特色经济 |
2.2 特色农业内涵与特点 |
2.3 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关系 |
2.4 特色农业发展经济学基础 |
2.4.1 比较优势理论 |
2.4.2 竞争优势理论 |
2.4.3 技术创新理论 |
2.5 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 |
2.5.1 影响因素 |
2.5.2 模式 |
2.5.3 原则 |
3 高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3.1 发展成就 |
3.2 发展条件 |
3.2.1 自然资源条件 |
3.2.2 区位和交通条件 |
3.2.3 文化和历史条件 |
3.3 发展实践 |
3.3.1 紧扣新时期精准扶贫发展特色农业 |
3.3.2 紧扣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特色农业 |
3.3.3 紧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 |
4 高州市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
4.1 面临的问题 |
4.1.1 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
4.1.2 农业科技供给不足 |
4.2 主要原因分析 |
4.2.1 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作用偏弱 |
4.2.2 特色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 |
4.2.3 市场体系发育不全 |
4.2.4 农业人才缺乏 |
4.3 香蕉产业面临问题的案例分析 |
4.3.1 面临的问题 |
4.3.2 问题的原因 |
5 高州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
5.1 政府扶持和宏观调控 |
5.1.1 调动群众积极性 |
5.1.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
5.1.3 财政资金扶持 |
5.1.4 做好市场监控 |
5.1.5 唱响特色水果文化品牌 |
5.2 实施适度规模经营 |
5.3 培育扶植农业企业 |
5.3.1 扶持农业企业投资 |
5.3.2 企业与农户利益两者兼顾 |
5.3.3 延伸产业链 |
5.4 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 |
5.5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
5.5.1 解决好品种和关键技术问题 |
5.5.2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
5.5.3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 |
5.6 落实农业人才全免费培养政策 |
5.6.1 对当地农民学习兴趣调查 |
5.6.2 统筹好农业人才全免费培养 |
5.7 经济与生态效益同时并举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州市特色农业调查问卷 |
(9)鲜切水果品质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鲜切水果加工工艺 |
1.1 果品的选择 |
1.2 清洗与消毒 |
1.3 切分与修整 |
1.4 漂洗护色 |
1.5 包装贮藏 |
2 鲜切水果保鲜技术 |
2.1 物理保鲜法 |
2.1.1 臭氧法 |
2.1.2 辐射法 |
2.1.3 高压静电法 |
2.1.4 气调包装法 |
2.2 化学保鲜法 |
2.3 生物保鲜法 |
2.4 涂膜保鲜法 |
3 结语 |
(10)果蔬贮藏辐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辐照保鲜技术的历史发展 |
2 辐照保鲜技术的原理 |
3 辐照保鲜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国内外应用 |
3.1 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衰老 |
3.2 灭菌及杀虫 |
3.3 抑芽 |
4 辐照果蔬的卫生安全性及前景展望 |
四、国外食品保鲜十项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鲜切水果中的应用[D]. 郭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TBCI的食品制造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研究[D]. 王玮昕. 山东大学, 2020(10)
- [3]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D]. 金恩焘. 南昌大学, 2020(01)
- [4]硝普钠、葡甘聚糖及复合处理在宽皮柑橘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韩晓磊,刘阳,段传胜,肖珂,王龙泉,李高阳. 食品安全导刊, 2018(21)
- [5]赣州脐橙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研究[D]. 李霞.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7]水产品流通过程中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谢晶,蓝蔚青.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7)
- [8]高州市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特色果业为例[D]. 李拔飞.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鲜切水果品质控制研究进展[J]. 李路遥,程朝辉,刘长虹,董炎炎,马霞. 食品工业, 2016(07)
- [10]果蔬贮藏辐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赵喜亭,周颖媛,邵换娟. 北方园艺,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