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邓晓琴,张慧锋[1](2021)在《刺五加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对人的记忆与认知能力造成影响。中药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具有改善神经系统、免疫调节、抗氧化、抗应激等药理活性,目前多被制成注射剂、片剂应用于临床,制成保健品用于改善神经衰退。
刘冲冲[2](2020)在《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耐药性癫痫的主要治疗困境是患者对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耐药,如何减少或抑制患者对AEDs的耐药是国内外学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能够提高西药抗痫作用,前期基础实验结果显示其抗痫机制可能与抑制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l,Mdrl)及编码的P-糖蛋白(P-giycoprotein,P-gp)有关,而调节P-gp的途径与炎症信号通路相关。本次临床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本次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海人酸(KainicAcid,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以进一步了解其在复方中的抗耐药机制及其贡献度。[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柴贝止痫汤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炎症抗体芯片观察耐药性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方法]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由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两部分组成,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的患者84例,治疗组在原有抗痫西药的基础上添加柴贝止痫汤治疗,对照组在原有抗痫西药的基础上添加安慰剂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主要疗效指标包括月发作频次、无发作率、50%应答率(Response Rate,RR);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癫痫发作程度的变化、中医证候变化、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epileptic patients-89,QOLIE-89)、癫痫伴发抑郁筛查量表(Neurological Disorders Depression Inventory For Epilepsy,NDDI-E)、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安全性评价。通过对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各采取血清一次,利用炎症抗体芯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抗痫作用。动物实验:采用侧脑室注射KA的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将癫痫大鼠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组、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β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贝母素乙+CBZ组,并设假手术组。连续灌胃60天后,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海马P-gp、Mdrla/b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海马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脑内 CBZ 及其代谢产物 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10,11-epoxidation of carbamazepine,CBZE)的含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临床试验一(1)基础资料:共纳入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84例,入组前两组在两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基线资料基本一致。(2)主要疗效指标:治疗3个月后两组月发作频次及无发作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50%应答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3)次要疗效指标:治疗3个月后两组发作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及情绪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总评分,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单项比较,二者在疼痛、精力/疲乏、注意力、发作恐惧、社会支持等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P<0.01,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SD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在观察期内未发现与柴贝止痫汤添加有关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临床研究二(1)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下调血清中 IL-1β、IL-4、IL-17、IL-1α、IL-15、IL-6、IL-11、1-309、MIG、GCSF、GM-CSF炎症因子的趋势。(2)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中1-309、IL-11、MIG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下调IL-1β、1-309、IL-1α、IL-15、IL-8、IL-17、IL-6、IL-11、IL-16、MIG、IL-1ra、GCSF、BCL、MIP-1β、MIP-1α、IL-12P40 炎性因子的趋势。(3)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6个月后可能具有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其KEGG通路可能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及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P-g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BZ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及柴贝止痫汤+CBZ组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与CBZ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β细辛醚+CBZ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与柴贝止痫汤+CBZ组相比,模型组、CBZ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各组大鼠海马组织Mdrla/b mRNA表达:与假于术组相比,模型组、CBZ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贝母素乙+CBZ组Mdrla mRNA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BZ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海马Mdrla/b m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5;P<0.01,P<0.01),β细辛醚+CBZ 组 Mdrla mRN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海马组织中Iba-1及GFAP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CBZ组Iba-1及GFAP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β细辛醚+CBZ组Iba-1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贝母素乙+CBZ组Iba-1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5)。(4)各组大鼠右脑CBZ、CBZE含量:右脑CBZ含量比较: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右脑CBZE含量比较:与CBZ组相比,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右脑内CBZE的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与柴贝止痫汤+CBZ组相比,CBZ组含量降低,贝母素甲+CBZ组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与贝母素甲+CBZ组相比,CBZ组、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β细辛醚+CBZ组、贝母素乙+CBZ组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1,P<0.01)。(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尼氏染色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急剧减少,排列紊乱,胶质细胞的增生,尼氏小体降解明显。CBZ组神经元细胞较模型组增多,胶质细胞增生较多,尼氏小体较少。柴贝止痫汤+CBZ组、α细辛醚+CBZ组、贝母素甲+CBZ组可见神经元丰富,尼氏小体丰富,少量胶质细胞,β细辛醚+CBZ组和贝母素乙+CBZ组可见神经元丰富,尼氏小体数目较少,空泡病变比较明显。[结论]1.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安全、有效,可以减少癫痫发作频次、降低发作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自身抑郁状况。2.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有降低耐药性癫痫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趋势,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患者血清中Ⅰ-309、IL-11、MIG水平降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柴贝止痫汤添加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逐渐明显。3.柴贝止痫汤及入血成分α细辛醚、贝母素甲分别联合CBZ可能具有促进KA致痫大鼠脑内CBZE含量增加、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P-gp、Mdrla/b mRNA表达、抑制海马Iba-1激活有关。
徐耀,肖璐,沈雪,易琼,陈应柱,顾永健,包仕尧[3](2013)在《刺五加皂甙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刺五加皂甙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干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全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刺五加皂甙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刺五加皂甙组大鼠分别按剂量25 mg/kg、50 mg/kg、100 mg/kg刺五加皂甙腹腔注射,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法分析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透射电镜下海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海马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刺五加皂甙组大鼠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海马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刺五加皂甙可通过抑制VEGF表达显着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呈剂量依赖性。
陈翔,顾永健[4](2012)在《预防性使用刺五加皂甙对海马伞切割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刺五加皂甙(ASS)对切割海马伞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ASS预防组、AS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在行右侧海马伞切割后,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100 g,ASS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ASS 100 mg/kg(共6周);ASS预防组连续2周每天预先腹腔注射ASS 100 mg/kg后行右侧海马伞切割术,术后继续注射4周。切割海马伞术后第7、8周,分别进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术后第9周取大鼠切割海马伞侧隔区切片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面积和周径。结果 ASS预防组大鼠在避暗回避试验中的探索次数和滞留时间,在跳台试验中的主动回避阳性率及总回避阳性率均优于ASS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治疗组大鼠避暗回避试验中的滞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ASS预防组大鼠切割侧隔区的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面积及周径均显着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ASS治疗组大鼠切割侧隔区的NOS和ChAT阳性神经元面积和周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ASS对切割海马伞大鼠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而实现的。
钟佩[5](2010)在《刺五加皂苷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目的:探讨刺五加皂苷(Acantbepanax senticosus saponin,ASS)是否对持续性高眼压导致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层(RGCL)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6只为正常用药组(每日ASS200mg/kg),其余38只采用烧烙法,烙闭大鼠右眼3条浅层巩膜上静脉,制作大鼠持续性高眼压模型。从中选出眼压稳定在实验要求(眼压>26 mmHg)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生理盐水组每日每只一次性灌胃2ml生理盐水,治疗组按ASS浓度分为A、B、C、D组,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mg/kg,每组各6只。治疗时间为一个月,实验期满后处死大鼠摘取眼球,制作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其中以视网膜的内界膜至节细胞层的外界(X1) ,内丛状层和内核层(X2) ,外丛状层内界和色素上皮层外界(X3)三段为待测距离。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正常用药组实验眼(右眼)视网膜中内界膜至节细胞层的外界(X1)厚度计数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各浓度ASS治疗组实验眼X1段厚度计数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浓度ASS治疗组实验眼与其自身对照眼(左眼)X1段厚度计数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与D组实验眼X1段厚度计数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生理盐水组及各ASS浓度组实验眼内丛状层至内核层(X2)及外丛状层内界至色素上皮层外界(X3)存在逐渐变薄的趋势,但较对照眼和正常眼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照眼与正常对照眼各层厚度比较差异亦无显着性(P>0.05)。结论:1.单独使用ASS对正常大鼠视网膜无影响。2.一定浓度的ASS可对持续性高眼压导致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损伤提供部分保护作用。第二部分目的:探讨刺五加皂苷(Acantbepanax senticosus saponin,ASS)对持续性高眼压导致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活性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20只,6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余采用烧烙法,制作大鼠持续性高眼压模型,从中选出眼压稳定在实验要求(眼压>26 mmHg)的大鼠1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和用药组(B组)。A组每日每只一次性灌胃2ml生理盐水,B组予ASS200mg/kg进行灌胃治疗,一个月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制作眼球标本,常规石蜡切片,AgNOR染色观察RGCs细胞核内的银染颗粒;TUNEL法检测RGCs调亡。结果:1. A、B两组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内银染颗粒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TUNEL阳性细胞数从高到低依次是A组、B组、正常组。三组之间两辆比较差异都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采用烧烙法,烙闭大鼠右眼上巩膜静脉,制作大鼠持续性高眼压模型可导致RGCs细胞核内银染颗粒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增加。2.ASS对大鼠持续性高眼压损伤的RGCs活性可提供部分保护作用。
周纯,顾永健,姜正林,刘春风[6](2009)在《刺五加皂甙对PC1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刺五加皂甙(ASS)对PC1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缺血缺氧脑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模型组加入终浓度为125μmol/L的CoCl2共同作用4 h;ASS组先用终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ASS预处理24 h,再加入终浓度为125μmol/L的CoCl2共同作用4 h。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PC12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模型组、ASS组细胞活性OD值分别为0.538±0.027、0.320±0.045、0.615±0.039;HIF-1α表达灰度比值分别为0.085±0.033、0.782±0.050、0.976±0.070。各组间相比,P均<0.01。结论ASS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HIF-1α表达有关。
杜立建,冯胜格,周冀杭[7](2009)在《中医药对脊髓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婷婷[8](2009)在《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成分筛选及优化配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出刺五加治疗PD病的有效组分,进行优化配比。方法:利用AB-8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出不同乙醇洗脱部位,结合体内药效学实验筛选出刺五加治疗PD病的有效部位;对有效部位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出其有效组分;利用体外药效学实验结合L9(34)正交设计表,优化配比其有效成分。结果:体内药效学实验筛选出刺五加治疗PD病的有效部位为50%乙醇洗脱组:对50%乙醇洗脱组硅胶柱层析,分离出其神经营养作用的成分,主要含有四种成分,即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D、X、Y。其最佳配比为:1∶2∶8∶8。结论:本实验证明了中药成分的研究只有与药理、药效学相互渗透、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体现其多组分、多靶点的独特优势,才更有意义。
黄海潮[9](2008)在《KIAA0280在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脑动脉阻塞引起的中风和脑梗死,因其在老年人中致残高和易引起智能缺陷,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世界性难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遭受这种疾病的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最近,人们对局部缺血引起脑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基础药理的动物实验中报道了很多具有很强的大脑保护作用、颇有治疗前景的药物。然而,目前,针对脑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药物仍然有限。在近几年的实验研究中,人们相继阐明由谷氨酸、Ca2+、局部脑缺血的基因差异表达、凋亡引起的神经元死亡,脑局部缺血后的炎症反应等介导的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机制。Kitagawa等于1990年报道了短暂缺血预处理能诱导缺血性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的臧林泉等人研究发现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与非缺血组织中存在基因差异表达,克隆出与脑缺血相关的基因KIAA0280,其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中明显上调表达,该基因的功能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其显着地差异表达提示其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证实,缺血性神经元的死亡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细胞凋亡的机制来实现。细胞凋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和蛋白的表达,caspase,bcl-2等等,并在凋亡发生过程中会有新的物质来对凋亡作出调控。为此,我们研究KIAA0280在不同因素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将有助于明确其在凋亡中功能作用,为研究其在凋亡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丰富细胞凋亡学说的内容,为临床治疗脑中风,心肌梗死,肾衰等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目的通过建立原代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技术和不同因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研究KIAA0280在不同因素诱导诱导神经元凋亡中表达情况;研究KIAA0280被特异性沉默后,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沉默KIAA0280后,对凋亡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建立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技术(2)将神经元放置于一密闭容器,然后抽真空,再充以95%N2,5%CO2,放入37℃培养箱中,分别缺氧不同时间,用Hoechst33258法,乳酸脱氢酶法, SRB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建立缺氧诱导细胞凋亡模型(3)建立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模型,用Hoechst33258法、乳酸脱氢酶法、SRB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建立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模型。(4)建立过氧化氢诱导神经元凋亡模型,用Hoechst33258法、乳酸脱氢酶法、SRB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建立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5)用RT-PCR特异性扩增出不同神经元凋亡模型中KIAA0280在神经元中的表达,观察不同因素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中KIAA0280的表达变化。(6)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KIAA0280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进神经元,观察转染前后神经元的生长变化,以及转染前后,凋亡神经元变化情况。结果(1)本实验成功建立原代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技术,分离成功率高,神经元生长良好,存活率高,可存活30天以上。(2)用密闭容器抽真空的方法建立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模型。LDH,SRB的检测结果(P<0.05)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细胞凋亡模型是成功的。RT-PCR结果表明在缺氧神经元中KIAA0280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采用RNAi沉默KIAA0280的表达后,神经元的凋亡加重。(3)用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复制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细胞模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模型成功;RT-PCR结果显示,KIAA0280在谷氨酸诱导的凋亡神经元中没见明显表达,Hoechst33258和LDH结果显示,在转染KIAA0280特异性siRNA后,凋亡神经元的变化不明显。(4)用H2O2诱导神经元凋亡,复制脑缺血再灌氧自由基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结果显示,H2O2诱导神经元凋亡模型成功;RT-PCR结果显示,KIAA0280在H2O2诱导的凋亡神经元中没有明显的表达,Hoechst33258和LDH结果显示,在转染KIAA0280特异性siRNA后,凋亡神经元的变化不明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原代神经元分离培养方法,建立不同因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从Hoechst33258、LDH、SRB以及RT-PCR结果,说明KIAA0280沉默后能促进缺氧引起的神经元凋亡,而在谷氨酸以及H2O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模型中没有作用,提示KIAA0280跟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
赵智明,蔡辉[10](2008)在《中药对一氧化氮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二、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刺五加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刺五加的抗氧化作用 |
2 刺五加对淀粉样前体蛋白酶解通路的保护作用 |
3 刺五加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4 刺五加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
(2)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癫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概述 |
1 癫痫的常见病因病机 |
2 癫痫的治法分述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单味中药及其单体成分抗痫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
1 疏肝理气药 |
2 平肝熄风药 |
3 活血化瘀药 |
4 补虚药 |
5 开窍药 |
6 淡渗利湿药 |
7 安神定志药 |
8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 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临床研究二 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对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柴贝止痫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创新性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1 癫痫发作程度表 |
附录2 痫病痰气郁滞证中医证候评定量表 |
附录3-1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9项 |
附录3-2 生活质量量表各分项题目分值表 |
附录3-3 生活质量量表各项得分权重分值 |
附录4 NDDI-E量表(中文版) |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6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 |
附录7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4项(HAMD-24) |
(3)刺五加皂甙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及干预 |
1.3 行为学测试 |
1.4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测定 |
1.5 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学超微结构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刺五加皂甙干预前后大鼠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
2.2 刺五加皂甙干预前后海马VEGF表达的比较 |
2.3 刺五加皂甙干预前后海马超微结构的比较 |
3 讨论 |
(4)预防性使用刺五加皂甙对海马伞切割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分组 |
1.2 模型制备 |
1.3 行为学检测 |
1.4 神经元形态学观察 |
1.5 图像处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大鼠行为学测试结果 |
2.1.1 避暗回避试验 |
2.1.2 跳台试验 |
2.2 神经元形态学检测结果 |
2.2.1 NADPH-d组织化学染色 |
2.2.2 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 讨 论 |
(5)刺五加皂苷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刺五加皂苷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层损伤的保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刺五加皂苷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刺五加皂甙对PC1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细胞分组与处理 |
1.2.2 PC12细胞活性检测 |
1.2.3 PC12细胞HIF-1α检测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胞活性比较 |
2.2 细胞HIF-1α表达比较 |
3 讨论 |
(7)中医药对脊髓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方法 |
2.1 中医药治疗方法 |
2.1.1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
2.1.2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
2.1.3 对生化改变的影响 |
2.1.4 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的产生 |
2.1.5 抑制炎症反应 |
2.1.6 诱导干细胞分化 |
2.2 针灸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8)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成分筛选及优化配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
二、帕金森病治疗方法的演变 |
三、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概况 |
四、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体内药效学筛选刺五加有效部位 |
实验二 PD体外细胞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
实验三 刺五加有效成分的优化重组 |
(一) 刺五加治疗PD病有效成分的纯化分离 |
(二) MTT法测定各单一成分的剂量水平 |
(三) L_9(3~4)正交设计法优化配比各有效成分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个人简介 |
(9)KIAA0280在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脑中风的发病机制 |
1.2 脑缺血性损伤的细胞基础 |
1.3 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 |
1.3.1 热休克蛋白基因 |
1.3.2 Notch 基因 |
1.3.3 P38 与脑缺血细胞凋亡 |
1.3.4 Caspase 与神经元凋亡 |
1.3.5 Bcl-2 与神经元凋亡 |
1.3.6 C-myc 与神经元凋亡 |
1.3.7 P53 与神经元凋亡 |
1.3.8 造血细胞因子 |
1.3.9 CED 与神经元凋亡 |
1.3.10 Fas 与神经元凋亡 |
1.4 凋亡诱导因子与神经元凋亡 |
1.4.1 凋亡诱导因子 |
1.4.2 凋亡诱导因子诱导凋亡的机制 |
1.4.3 凋亡诱导因子对大脑神经元的凋亡作用 |
1.5 缺氧诱导因子与神经元凋亡 |
1.5.1 HIF-1 |
1.5.2 HIF-2 |
1.5.3 HIF-3 |
1.6 新的基因产物 |
1.7 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 |
1.7.1 反义技术 |
1.7.2 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 |
1.7.3 RNA 干扰 |
1.7.4 微阵列分析 |
1.7.5 基因诱捕技术 |
1.7.6 基因转导的方法 |
第二章 神经元的体外培养 |
摘要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仪器与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神经元的分离 |
2.2.2 神经元培养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神经元的形态学鉴定 |
2.3.2 神经元的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 |
第三章 KIAA0280 在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
摘要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仪器与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神经元的分离与培养 |
3.2.2 神经元体外缺氧模型的建立 |
3.2.3 神经元体外转染siRNA 模型的建立 |
3.2.4 设计KIAA0280 特异性PCR 引物 |
3.2.5 RT-PCR 判断KIAA0280 在缺氧诱导的凋亡神经元中的表达 |
3.3 统计学处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法检测缺氧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3.4.2 LDH 漏出检测缺氧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3.4.3 SRB 法检测缺氧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3.4.4 转染试剂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
3.4.5 RT-PCR 检测KIAA0280 在缺氧诱导的凋亡神经元中的表达 |
3.4.6 转染KIAA0280 特异性siRNA 后神经元LDH 漏出结果 |
3.4.7 KIAA0280 被特异性沉默后对神经元的影响 |
第四章 KIAA0280 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
摘要 |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仪器与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神经元的分离与培养 |
4.2.2 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模型的建立 |
4.2.3 RT-PCR 判断KIAA0280 在谷氨酸诱导凋亡神经元中的表达 |
4.3 统计学处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LDH 漏出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4.4.2 SRB 法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4.4.3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谷氨酸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4.4.4 转染KIAA0280 特异性siRNA 后对凋亡神经元的影响 |
4.4.5 RT-PCR 检测KIAA0280 在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 |
4.4.6 转染KIAA0280 特异性siRNA 后对凋亡神经元LDH 漏出的影响 |
第五章 KIAA0280 在H_2O_2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
摘要 |
引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动物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仪器与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神经元的分离与培养 |
5.2.2 H_2O_2 诱导神经元凋亡模型的建立 |
5.2.3 RT-PCR 判断 KIAA0280 在 H_2O_2 诱导凋亡神经元中的表达 |
5.3 统计学处理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LDH 漏出检测 H_2O_2 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5.4.2 SRB 法检测 H_2O_2 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5.4.3 Hoechst33258 染色检测 H_2O_2 诱导的凋亡神经元 |
5.4.4 转染 KIAA0280 特异性 siRNA 后对凋亡神经元的影响 |
5.4.5 RT-PCR 检测 KIAA0280 在 H_2O_2 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 |
5.4.6 转染 KIAA0280 特异性 siRNA 后对凋亡神经元 LDH 漏出的影响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附录二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四、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刺五加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吴迪,邓晓琴,张慧锋.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06)
- [2]柴贝止痫汤添加治疗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其主要入血成分对KA致痫大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D]. 刘冲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刺五加皂甙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 徐耀,肖璐,沈雪,易琼,陈应柱,顾永健,包仕尧. 中华全科医学, 2013(12)
- [4]预防性使用刺五加皂甙对海马伞切割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J]. 陈翔,顾永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12)
- [5]刺五加皂苷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钟佩. 南华大学, 2010(05)
- [6]刺五加皂甙对PC1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J]. 周纯,顾永健,姜正林,刘春风. 山东医药, 2009(47)
- [7]中医药对脊髓损伤的研究[J]. 杜立建,冯胜格,周冀杭. 河北中医, 2009(09)
- [8]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成分筛选及优化配比研究[D]. 杨婷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KIAA0280在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 黄海潮. 广东药学院, 2008(01)
- [10]中药对一氧化氮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赵智明,蔡辉.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