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的协整研究

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的协整研究

一、我国财政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国萍,郭雅娴[1](2021)在《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选取吉林省1998-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吉林省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展开讨论财政农业支出对哪些来源的农民收入产生作用。经过分析吉林省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转变财政支农方式等发展建议。

白慧宁[2](2021)在《城市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文中认为

张玉红[3](2021)在《中外财政收支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董雪[4](2021)在《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兼顾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2019年、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相继提出要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结构性减税等积极的财政收入政策。可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现行税收结构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在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部出口大幅下降、内部结构亟需调整的内外双重压力,合理有效的税收调控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尤为重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必然之举。有鉴于此,探究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了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效应与非对称影响效应,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层面探究了我国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首先,本文在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借助时变协整模型考察了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协整关系,并运用分位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随后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SV-TVP-FAVAR)模型分别考察了宏观税负与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时变协整关系与长期负向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仅表现为税收政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从总量视角来看,宏观税负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着的负向抑制效应;从结构视角来看,增加商品税主要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增加所得税能够显着促进经济增长,但增加财产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抑制效应。其次,本文从短期视角出发,基于贝叶斯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探究了不同经济周期下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随后从长期视角出发,利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检验了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结果发现:从短期视角来看,在经济衰退期,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主要产生了微弱的正向冲击效应;在经济扩张期,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主要产生了负向冲击效应。从长期视角来看,我国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着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非对称效应,税收的负向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弱于其正向波动所带来的抑制效应。再次,本文在理论分析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机制基础上,运用带有潜在门限变量的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LT-TVP-VAR)模型考察了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时期及经济新常态时期我国税收结构对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供给的动态影响,试图厘清税收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探究不同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合理税收结构。结果发现:在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税收结构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动力水平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效应,而对技术进步则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效应;除了劳动力水平,税收结构对其他三类要素供给的时变影响效应均在经济复苏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较强,在经济危机时期较弱,而税收结构对劳动力水平的影响效应在三个时期内均较强;在响应的持续期方面,除劳动力水平外,税收结构对其他三个要素供给均具有短期影响效应,长期内影响效应基本不存在,而对劳动力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具有显着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基于税收经济效应理论分析了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需求传导渠道,并采用一个Metropolis-Hastings(MH)抽样规则下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系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MH-TVP-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与税收结构冲击对消费和投资的时变影响效应,随后基于时变方差分解思想探究了税收政策冲击对消费和投资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发现:宏观税负对消费产生了负向影响,税收结构中商品税和所得税对消费产生了负向影响,而财产税对消费产生了正向影响;宏观税负对投资产生了负向影响,税收结构中商品税对投资产生了正向影响,所得税和财产税对投资产生了负向影响;时变方差分解显示了不同时期我国税收政策对消费与投资变化的贡献程度存在着显着的异质性。本文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我国税收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着的时变性影响和非对称性影响,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外部环境下我国税收政策对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要素供给、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因此,总量驱动与结构优化的双轮调控税收政策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根据不同经济目标适时调整税收结构,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要素供给及经济内需侧重充分发挥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刘馨[5](2019)在《云南省地区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发展增速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结合云南省的情况,其16个州市的财政收支额差距较大,有的地区财政收入远大于财政支出,有的则入不敷出,并且各个地区的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非总是相同,这样分地区研究更能突出各州市间的差异。为此,本文研究云南省各地区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挖掘出各州市间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原因,这将对减少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具有指导作用,对促进云南省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本文首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和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云南省19952017年16个州市的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各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云南省地区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建模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对对数化的各地区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三者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2)通过模型最佳滞后阶数的选取及其稳定性检验,建立了稳定的面板VAR(1)模型;(3)为了验证内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着的因果关系,运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之间、财政收支之间是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4)为进一步分析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的动态冲击效果,不难发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于财政支出的影响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作用较大,长期作用较小,对于财政收入还是具有一定正向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经济增长对于财政支出并不立即同期产生影响,也是具有滞后性的,但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在短期内是有一个正向作用的。最后,实证结果发现,省内各地区财政收支、经济增长的差距较大;对数化的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短期内作用较大,长期内作用较小;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同样具有滞后性,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在短期内是有一个正向作用的。基于本文的结论,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制定适合云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以缩小各地区间的差异;二、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潜力产业,以缩小地区财政收支差距。

宁彤云[6](2019)在《中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收支运行的核心内容,也是以往历次中央和省级财政体制改革的重难点。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断趋缓,而支出增长仍保持刚性,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地方财政支出增长的刚性约束下,地方财政可持续问题的首要与本质就是收支之间的匹配与平衡调节。本文使用我国1996-2017年30省级地方政府的面板数据,将地方财政收入划分为地方税收收入、中央补助和地方非税收入3类,使得省级财政数据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现实运行与背后政府主体行为的逻辑更趋一致,有助于理清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轮廓、结构与调节逻辑及其区域间的异质性。同时,基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计量的基准模型,分全样本和区域样本分别协整检验地方税收收入、中央补助和地方非税收入3类地方财政收入口径与支出之间的匹配平衡关系,即使用面板协整检验明确收支协整关系,并使用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估计长期协整系数。最后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分别对全样本和分区域样本进行地方财政收支因果关系检验,初步明确出不同区域地方财政收支之间可持续的异质性调节平衡机制。本文协整检验及长期协整系数估计的实证结果显示,首先我国省级地方财政整体呈现相对较强长期可持续,其基本形态是以“地方税收收入和中央补助为主体,地方非税收入为平衡”的地方财政收入,来保障吃饭、运转和基本民生3项刚性地方财政支出。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可持续性存在明显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是内源式自主可持续,中部是内源外源并重式可持续,而西部和东北地区是外源式可持续形态。同时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呈现出以地方非税收入为主的逆向地方财政可持续调节机制,中部地区地方财政可持续机制是中央补助为主自身为辅的调节机制,西部地区是依赖中央补助且没有自主性的调节机制,而东北地区的调节机制还不清晰。本文上述主要研究结论与观点是现有文献还没有明确提出的,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李翠兰[7](2018)在《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年平均约9.63%的速度增长,在全球经济体中居世界第二的水平。在社会生活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总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提升。在2017年“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一方面肯定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则说明当前在我国存在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区域、城乡)的现状,使得人们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本质上就是旺盛的需求与供给的不足和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居民的消费能力总体在提升,消费结构随之升级,但与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相匹配的供给却不足;特别是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不均衡使居民无法得到满足。如何化解这一供需矛盾成为我国当前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财政的基本职能决定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和重要的支柱作用。在“促增长,保民生”的发展思路引导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调整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与行业的发展,引导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弥补当前产品供给的不足,满足当前居民消费的需求;可以通过采用倾斜性财政支出政策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来弥补城乡间与区域间的不均衡现状,提高农村及落后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可以通过扩大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的投入来减少居民预期不确定性支出;可以通过政府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共同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得以满足,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以满足和实现。多年来,我国主要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扩大内需作为基本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启动4万亿的投资驱动,主要包括增加民生建设支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环境保护建设投资等,通过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来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015年后,我国改变经济改革思路是在需求管理的基础上,从供给方面(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入手,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通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最终达到全方位地促进居民消费的目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二十年间,财政支出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是否促进居民消费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一直存在(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两种不同流派的争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抑或挤入效应之争没有统一的结论。同时在实务界财政支出的扩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际效果没有一致的定论。因此在我国“新常态”时期的背景下,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当下,本文基于当前居民消费的现状,结合我国多年来财政支出的发展与现状,从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角度考察和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和效果,为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提出财政支出的建议与对策。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主要理论,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入手,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然后介绍了我国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再次,通过多年来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对居民消费实际影响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冲击程度和动态及空间影响大小,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促进居民消费的经验,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优化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介绍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理论和理论杠架,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现状的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居民消费现状与财政支出的现状。前者主要从居民消费水平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城乡居民与不同区域间居民消费的差异,最后归纳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对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分析时,分别将近三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描述与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立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整体水平与城乡、区域差异,从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分别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分析。在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中,首先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方法检验了 1978-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对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与影响程度;接着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1998-2015年的地方财政支出与东、中、西部居民和城乡居民消费进行空间动态影响实证分析。在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时,选用1978-2006年的数据,采用VAR方法实证检验了全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再运用动态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 2007-2015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东、中、西部居民消费的影响。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结论。第一,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影响结果来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以下几组关系: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是互为格兰杰原因,他们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口和利率都会产生影响,证明乘数效应、利率效应在我国是有效的。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也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与影响。第二,从脉冲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的结果看出,居民消费对自身产生了最大的正向冲击影响,消费习惯和上期收入对居民消费起重要影响。第三,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来看,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从总体上来看是产生了挤入效应,但存在城乡差异,财政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产生了挤入作用,农村居民消费受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不显着。第四,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还存在显着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受财政支出规模影响作用为显着的正向作用,财政支出有利于东部居民消费的提升,财政支出以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对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还产生了负向作用。第五,从空间计量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外溢作用,财政支出不仅作用于本地区居民消费,同时还会影响邻近地区居民消费;从作用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来看,直接效应作用还是更为明显,效果更好。第七,无论是从动态面板模型还是空间模型分析出的结果得出居民消费水平决定于当期居民收入和前期居民消费,这两个作用效果特别的明显。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研究结论。第一、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冲击影响的结果是,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都是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消费是呈负相关,维持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关系。第二,从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中看出,仅居民消费和维持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正向的冲击,经济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并不明显,社会性支出则有负向的冲击作用。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的消费都存在滞后影响,同时消费习惯是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影响是最大的因素,维持性支出的影响程度也较大,贡献率最小的是经济性支出。第三,从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的结果看,维持性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抑制着居民消费,而经济性支出与社会性支出都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具有促进作用。从其他控制变量可以看出,居民收入,税负,抚养比和预期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都有显着的影响,其中居民收入的影响作用最大。第四,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来看,维持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都产生了挤出作用,而社会性支出则对城乡居民都产生了挤入作用。经济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用有所不同,它对城镇居民消费作用为负,且不显着,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第五,从区域差异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维持性支出都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社会性支出对各地区的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有所不同的是,经济性支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作用为负,仅对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第四,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维持性支出与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但是经济性支出更多有益于本地区居民消费的增加。基于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对比的基础上,借鉴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财政支出促进居民消费的经验,带给我国的启示包括如下几点:加大对社会性支出的投入,增强居民消费的信心;控制经济性支出规模,这类支出的效果作用时间短,不具备可持续性;注重对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引导,使产业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相匹配;注重地区间与城乡间的平衡发展,采用倾斜发展模型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最后一部分是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提出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主要从政策建议与优化途径两个方面提出。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立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之间)和当前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提出财政支出政策的优化应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分别做好需求的提振与供给的调整,由此共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在具体的优化途径方面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合理的安排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优化维持性支出的结构,调整经济性支出结构和增加对社会性支出投入,以期达到促进居民消费的目的。

石芳琦[8](2018)在《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如何通过调整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是山东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本文以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收入为研究对象,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展开分析。首先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的财政支农支出及农民收入的逻辑关系,其次全面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及农民收入总体现状和内部结构,进而基于的充分的现实基础,选取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和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两者内部各自相关指标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数据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析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得出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中的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积极的推动效应,对农民收入中的家庭经营收入也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但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通过财政农业支出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建议措施。

王伟强[9](2017)在《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与可持续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关于财政政策效应在宏观经济领域一直饱受争议,凯恩斯学派与古典学派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始终持有不同观点。自Giavazzi和Pagano(1990)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具有非凯恩斯效应以来,传统凯恩斯理论便受到极大挑战,同时促使一些学者开始从非线性视角解读财政政策效应产生分歧的根源。研究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有助于政府准确把握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或阶段的效应类型与作用力度,并依据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及时制定恰当的财政政策,进而提高财政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政府通常会实施赤字财政政策,而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持续攀升易于诱发财政风险,甚至导致财政政策不可持续。鉴于财政政策可持续性是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论证财政政策存在非线性效应的同时,亦有必要从非线性视角重新考察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研究了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形成机制、财政政策冲击效应的非线性特征以及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三方面内容。首先,本文从消费者异质性和经济周期波动视角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微观与宏观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居民划分为李嘉图式消费者和拇指规则型消费者两种类型,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DSGE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与居民消费异质性的关联作用。经过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的作用取决于消费者结构,随着居民中李嘉图式消费者比重的上升,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的影响会逐渐由凯恩斯效应向非凯恩斯效应转变,从而产生了非线性效应;在不同消费者结构下,政府支出对产出始终保持正向影响,符合凯恩斯效应;但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负向影响,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考虑到财政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经济衰退时期和经济扩张时期)通常会发生显着差异,本文基于ST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了非线性效应,但政府支出对产出和私人消费并不存在非线性效应。当经济衰退时,政府税收对产出、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作用方向在短期和长期恰好相反,但作用强度明显大于经济扩张时期,并且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税收对产出和私人消费具有非线性效应。政府消费对产出、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作用动态与政府总体支出的冲击响应较为类似,但政府投资对产出、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动态影响与政府消费差别较大。其次,在探究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微观与宏观形成机制基础上,本文又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对财政政策冲击效应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从国民经济多个部门广泛选取变量,构建tvp-sv-favar模型对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政策冲击效应具有显着的时变特征,但财政政策对产出只有短期影响,没有长期影响,其中政府支出对产出表现为凯恩斯效应,而政府税收对产出产生了非线性效应。财政政策对私人需求同时具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其中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存在非线性效应,而政府税收对私人消费具有非线性效应,对私人投资仅有凯恩斯效应。与此同时,利用地方政府规模作为转换变量,通过构建pstr模型对地方政府支出与其产出增长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具有显着的门限效应,在政府规模达到16.841%前后,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的凯恩斯效应会逐渐弱化。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规模仍然处于合理区间,政府规模过度膨胀的省区基本分布在西部地区。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随着政府规模的变化,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的影响会在凯恩斯效应与非凯恩斯效应之间发生转换,在西部地区,政府支出与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与全国整体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就政府支出类型而言,政府消费对产出增长同样存在显着的非线性效应,当政府规模逐步扩大时,政府消费对产出增长的影响会从凯恩斯效应变为非凯恩斯效应,但政府投资对产出增长始终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最后,鉴于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真实存在,这意味着财政收支的调整过程同样具有非线性特征,继续采用传统的线性协整方法展开研究,便不能深刻揭示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实际状况。为此,本文在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理论框架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基于非线性协整方法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门限协整模型相比,时变协整模型能够更加精准的捕捉到变量协整系数的时变特征,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协整模型对我国财政收支协整关系检验后发现,我国财政政策具有弱可持续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不但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协整系数始终介于0到1之间。根据时变协整系数的变化特征,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时变协整系数曾出现大幅下跌,表明财政收支关系受到过强烈冲击;而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和经济“新常态”时期,时变协整系数表现平稳,基本维持在0.9以上,财政收支关系并未受到显着影响。在从全国层面考察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结构突变与截面相关面板协整模型研究了我国地方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在考虑面板数据结构突变和截面相关性特征情况下,地方财政政策仍然具有弱可持续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显着的协整关系,同时基于dols方法得到财政收支的协整系数估计值为0.444。根据各地区财政收支关系结构突变时点估计结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关系存在广泛影响。此外,非参数granger和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均显示,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都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收支关系符合“财政同步假说”,为了保障我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当政府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时,应同时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入手采取对策,将财政失衡逐步调整至财政均衡。综合上述研究,本文首先从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形成机制出发,分别基于微观和宏观视角探究了消费者异质性和经济周期波动与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关联性;然后从全国和地区层面,依次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冲击效应存在的时变特征和门限特征;最后在证实我国财政政策具有非线性效应的前提下,进一步考察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李建强[10](2012)在《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际上,投资是消费的一种引致需求,如果没有消费支撑,那么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净出口更是一种不足以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求,它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伙伴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和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困扰。因此,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恰恰相反,我国是一种“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消费严重不足。为了应对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政府推出总额高达4万亿元公共投资计划,用以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不过,人们对于这类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都怀有一些疑虑:财政支出的增加是否会挤出居民消费呢?如果不是,财政支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居民消费呢?于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从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以及不确定性三个层面上,考察和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成为本文写作的初衷。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理论分析上,回顾和评述历史上主要经济学派的居民消费理论和思想主张,并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数值模拟研究;在实证研究上,利用前沿面板计量经济方法,以我国改革开放后数据为样本,较为系统的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以及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结论:第一,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这说明现阶段财政支出的扩张并不会挤出居民消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挤入了居民消费,肯定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动内需的有效性。第二,政府规模扩张不会降低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税收规模和债务规模的增加,将减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这意味着政府为稳定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会被为之增加的税收或债务所抵消,从而降低扩大内需的有效性。第三,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着的持续性挤入效应,并且它对城乡居民消费、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说明我国公共福利资源配置不均,社会性支出差异已引起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第四,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路径为:经济转型带来的公共福利制度不确定性→居民对政府在公共福利领域财政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加和预期流动性约束增加→居民当期消费减少,得到我国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的支持。当然,我们不仅要对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支出政策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总结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支出政策的经验教训,发现当前财政支出政策的不足,为将来财政支出政策进一步的完善献计献策。因此,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六点对策和建议:(1)合理控制政府消费支出规模,稳定当前经济形势;(2)进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凸显民生理念和巩固民生成果;(3)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方向,缩小城乡和地区居民消费差距;(4)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目标人群,加大政策操作灵活性;(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打消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6)加强改善公共治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诚然,鉴于个人学术修养的限制,研究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为此,本文在最后部分对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明确。

二、我国财政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财政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实证分析
        1. 平稳性检验。
        2. Johansen协整检验。
        3. 误差修正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发展建议

(4)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税收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1.2.2 税收政策的消费效应研究
        1.2.3 税收政策的投资效应研究
    1.3 相关概念、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目标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2.1 基于税收的经济增长理论
        2.1.1 索洛-斯旺模型
        2.1.2 卡斯-库普曼斯模型
        2.1.3 AK模型
        2.1.4 人力资本模型
        2.1.5 生产性公共资本增长模型
    2.2 最优税收理论
        2.2.1 最优商品税理论
        2.2.2 最优所得税理论
    2.3 税收乘数效应理论
        2.3.1 定量税税收乘数效应
        2.3.2 比例税税收乘数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检验
    3.1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3.1.1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3.1.2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3.2 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时变协整关系检验
        3.2.1 时变协整模型
        3.2.2 时变协整关系检验
        3.2.3 分位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3 不同时期宏观税负与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
        3.3.1 SV-TVP-FAVAR模型设定
        3.3.2 变量选取与共同因子提取
        3.3.3 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分析
        3.3.4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检验
    4.1 非对称计量模型设定
        4.1.1 ST-BVAR模型原理
        4.1.2 NARDL模型原理
    4.2 不同经济周期下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非对称冲击效应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4.2.2 经济波动区制识别
        4.2.3 非对称冲击效应分析
        4.2.4 稳健性检验
    4.3 税收政策的正负向累积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
        4.3.1 变量选取与模型参数估计
        4.3.2 累积动态乘数效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机制分析
    5.1 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驱动机理
        5.1.1 基本分析框架
        5.1.2 税收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
    5.2 LT-TVP-VAR模型原理
    5.3 税收结构对要素供给的时变影响效应分析
        5.3.1 变量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5.3.2 脉冲响应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需拉动机制分析
    6.1 税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需拉动机理
    6.2 SV-MH-TVP-SVAR模型原理
    6.3 税收政策对消费的动态冲击效应
        6.3.1 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
        6.3.2 脉冲响应分析
        6.3.3 时变方差分解
        6.3.4 稳健性检验
        6.3.5 税收政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
    6.4 税收政策对投资的动态冲击效应
        6.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6.4.2 滞后阶数选择、先验设定与参数估计
        6.4.3 脉冲响应分析
        6.4.4 时变方差分解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所获奖项
致谢

(5)云南省地区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
        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三、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四、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财政理论
        一、财政收支的基本概念
        二、财政收支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
        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章 计量模型与方法介绍
    第一节 面板数据
        一、面板数据的定义
        二、面板数据的分类
    第二节 面板协整
        一、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第三节 面板VAR模型
        一、面板VAR模型
        二、GMM估计
        三、滞后阶数的选取
        四、脉冲响应函数
        五、方差分解
        六、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四章 云南省地区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二、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
    第二节 面板协整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第三节 面板VAR模型
        一、滞后阶数的选取
        二、面板回归估计
        三、稳定性检验
        四、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
    第四节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一、脉冲响应分析
        二、方差分解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制定适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以缩小各地区经济的差异
        二、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潜力产业,以缩小财政收支差距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6)中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2.1 论文结构
        1.2.2 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财政可持续性含义
        2.1.1 财政可持续性债务角度定义
        2.1.2 财政可持续性收支平衡角度定义
    2.2 财政可持续性指标
    2.3 现值预算约束理论
    2.4 财政可持续性实证研究
        2.4.1 财政可持续性平稳性检验
        2.4.2 财政可持续性协整性检验
    2.5 现有文献评述
3 中国地方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3.1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分析
        3.1.1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整体情况分析
        3.1.2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3.1.3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分区域分析
    3.2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3.2.1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整体情况分析
        3.2.2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3.2.3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分区域分析
4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4.1 模型设定
    4.2 数据说明
        4.2.1 数据的挑战
        4.2.2 数据的处理
5 实证分析
    5.1 省级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5.2 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5.2.1 口径1的面板协整检验
        5.2.2 口径2的面板协整检验
        5.2.3 口径3的面板协整检验
    5.3 省级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5.3.1 口径1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5.3.2 口径2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5.3.3 口径3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6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7)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念范畴的界定
        一、财政支出的相关概念界定
        二、居民消费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依据
        一、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基础理论
        二、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财政支出作用于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维持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
        二、经济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
        三、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居民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第一节 居民消费水平总体特征
        一、居民消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低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
        三、居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四、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相差明显
        五、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低于东部地区
    第二节 居民消费的结构特征
        一、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
        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显着
        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
    第三节 形成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收入水平
        二、预期的不确定性
        三、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水平
        四、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
        五、消费环境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规模现状分析
        一、财政规模总量的衡量指标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规模持续增加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量呈U型变化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一、维持性支出变动波动大
        二、经济性支出随经济变化而波动
        三、社会性支出逐渐增多
第四章 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分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的选择与介绍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居民消费的空间动态分析
        一、理论模型
        二、模型介绍与设定
        三、变量选择与说明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设定
        二、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三、实证结果与证明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空间动态影响
        一、模型设定
        二、模型的变量设定与数据处理
        三、实证分析与基本结论
第六章 财政支出对促进居民消费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占比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其他国家差异明显
        三、我国居民消费率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处于较低层次
    第二节 对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的国际借鉴
        一、美国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政策及成效
        二、德国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政策及成效
        三、日本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政策及成效
    第三节 国外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经验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
        二、给我国的启示
第七章 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总体结论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结论
        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政策
        一、增加居民消费的能力与意愿
        二、提高产品的有效供给
    第三节 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优化途径
        一、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有效促进居民消费
        二、优化维持性支出结构,奠定居民消费的良好基础
        三、调整经济性支出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四、加大社会性支出投入以减少居民预期支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财政支农支出的概念
        2.1.2 农民收入的概念
        2.1.3 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逻辑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舒尔茨的经济增长与农业理论
        2.2.2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第3章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的整体情况分析
    3.1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现状分析
        3.1.1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总量规模分析
        3.1.2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
        3.1.3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政策分析
    3.2 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情况
        3.2.1 山东省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特征
        3.2.2 山东省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动
第4章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
    4.2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4.3 实证检验及分析
    4.4 结果讨论: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农民收入效应分析
第5章 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加效应的对策
    5.1 加大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投入
    5.2 突出财政支农投入结构重点
    5.3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5.4 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实施力度
第6章 结论及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与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1.2.1 基本概念
        1.2.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2.1.1 财政政策的凯恩斯效应
        2.1.2 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
        2.1.3 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2.2 财政政策效应与可持续性相关理论
        2.2.1 IS-LM模型与AD-AS模型
        2.2.2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理性预期理论
        2.2.3 阀值效应模型与劳工市场效应模型
        2.2.4 政府跨期预算约束理论与财政可持续性指标
第3章 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微观形成机制研究
    3.1 DSGE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3.1.1 居民行为
        3.1.2 厂商行为
        3.1.3 政府行为
        3.1.4 市场出清
        3.1.5 对数线性化均衡条件
    3.2 DSGE模型的参数校准及数值模拟
        3.2.1 参数校准
        3.2.2 不同消费者结构下政府支出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宏观形成机制研究
    4.1 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模型
        4.1.1 STVAR模型的基本形式
        4.1.2 STVAR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4.2 财政政策效应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分析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4.2.2 STVAR模型的设定与检验
        4.2.3 各变量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2.4 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冲击的动态响应分析
        4.2.5 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冲击的动态响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财政政策冲击效应的时变特征检验
    5.1 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
        5.1.1 TVP-SV-FAVAR模型的基本框架
        5.1.2 TVP-SV-FAVAR模型的先验信息与贝叶斯估计
    5.2 基于TVP-SV-FAVAR模型的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分析
        5.2.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2.2 共同因子的提取
        5.2.3 时点脉冲响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方财政政策产出效应的门限特征检验
    6.1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6.1.1 PSTR模型的设定
        6.1.2 PSTR模型的线性检验与剩余非线性检验
        6.1.3 PSTR模型的初值搜索与参数估计
    6.2 地方财政支出与产出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6.2.1 政府支出与产出增长关系的两区制PSTR模型构建
        6.2.2 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6.2.3 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非线性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6.2.4 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对产出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时变协整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研究
    7.1 时变协整模型
        7.1.1 时变协整模型的VECM表示
        7.1.2 时变协整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7.1.3 时变协整模型的LR统计量构建
    7.2 财政收支协整关系的时变特征检验
        7.2.1 财政收支的变化趋势与序列平稳性检验
        7.2.2 财政收支的协整检验与可持续性分析
    7.3 财政收支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结构突变与截面相关面板协整模型的地方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研究
    8.1 结构突变与截面相关的面板协整模型
        8.1.1 模型的形式与假设条件
        8.1.2 模型统计量的构建及其渐近性质
    8.2 地方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面板协整分析
        8.2.1 财政收支的动态特征与变量平稳性检验
        8.2.2 考虑结构突变与截面相关的面板协整检验结果分析
        8.2.3 面板协整系数的DOLS估计
    8.3 地方财政收支的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8.3.1 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原理
        8.3.2 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研究概述
        1.2.2 文献评析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关键问题的解决
        1.3.1 主要概念的界定
        1.3.2 关键问题的解决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结构安排与可能创新
        1.5.1 结构安排
        1.5.2 可能创新
第2章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基本理论
    2.1 AS-AD 框架下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分析
        2.1.1 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
        2.1.2 巴罗—格罗斯曼模型
    2.2 跨期最优选择下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分析
        2.2.1 跨期最优消费
        2.2.2 动态最优规划
    2.3 随机游走假说下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分析
        2.3.1 理性预期假说
        2.3.2 随机游走假说的拓展
    2.4 λ假说下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分析
        2.4.1 过度敏感性与过度平滑性
        2.4.2 λ假说的拓展
    2.5 动态均衡框架下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分析
        2.5.1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即期影响
        2.5.2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跨期影响
第3章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数值模拟
    3.1 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
        3.1.1 典型事实的计量描述
        3.1.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应用
    3.2 基本模型:含有不可分劳动供给和消费习惯的 DSGE 模型
        3.2.1 模型设定与求解
        3.2.2 参数校准
        3.2.3 数值模拟
    3.3 拓展模型Ⅰ:引入财政支出结构的 DSGE 模型
        3.3.1 模型设定与求解
        3.3.2 参数极大似然估计
        3.3.3 数值模拟
    3.4 拓展模型Ⅱ:引入居民异质性的 DSGE 模型
        3.4.1 模型设定与求解
        3.4.2 参数贝叶斯估计
        3.4.3 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财政支出规模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4.1 相关概念的口径界定与比较
        4.1.1 不同财政支出口径的界定
        4.1.2 不同居民消费指标的比较
        4.1.3 相关统计指标的比较
    4.2 大口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最优消费欧拉方程与有效消费函数结合
        4.2.1 理论模型
        4.2.2 实证分析
        4.2.3 基本结论
    4.3 小口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期内替代弹性与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分析
        4.3.1 理论模型
        4.3.2 实证分析
        4.3.3 基本结论
    4.4 关键因素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移回归估计的非线性分析
        4.4.1 理论模型
        4.4.2 实证分析
        4.4.3 基本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5.1 财政支出结构的划分与相关统计分析
        5.1.1 财政支出结构的划分
        5.1.2 非参数相关性检验
        5.1.3 灰色关联度分析
    5.2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滞后影响
        5.2.1 理论模型
        5.2.2 实证分析
        5.2.3 基本结论
    5.3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
        5.3.1 理论阐述
        5.3.2 实证分析
        5.3.3 基本结论
    5.4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异质影响
        5.4.1 理论模型
        5.4.2 实证分析
        5.4.3 基本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6.1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概念的定义与测算
        6.1.1 概念的提出
        6.1.2 测算的方法
    6.2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机理分析
        6.2.1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与居民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关系
        6.2.2 经济理论阐释
        6.2.3 特征事实描述
    6.3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关系
        6.3.1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关系
        6.3.2 经验计量模型的构建
        6.3.3 模型估计与结果解释
    6.4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预期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关系
        6.4.1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与预期流动性约束的关系
        6.4.2 经验计量模型的构建
        6.4.3 模型估计与结果解释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2 政策建议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的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四、我国财政支出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 杨国萍,郭雅娴. 北方经贸, 2021(11)
  • [2]城市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D]. 白慧宁.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3]中外财政收支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比较研究[D]. 张玉红. 燕山大学, 2021
  • [4]我国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 董雪. 吉林大学, 2021(01)
  • [5]云南省地区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刘馨.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6]中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研究[D]. 宁彤云. 浙江大学, 2019(03)
  • [7]促进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研究[D]. 李翠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8]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效应研究[D]. 石芳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我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与可持续性研究[D]. 王伟强. 吉林大学, 2017(09)
  • [10]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李建强. 苏州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的协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