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季丽云[1](2021)在《从“儿童救济”“营养改善”到“食育” ——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日本是全球学校供餐计划实施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学校供餐是日本儿童健康状况领先全球的关键因素之一。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经历了“儿童救济”“营养改善”阶段,已经进入到“食育”的阶段。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日本学校供餐制度趋于成熟。从学校外部看,有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学校供餐的人、财、物的保障;从学校内部看,形成了基于学校供餐制度,符合地域、学校特点的、科学的学校“食育”课程与指导体系。日本学校供餐制度保障了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健康,而基于学校供餐制度的“食育”课程与指导体系又使青少年从小就能接受到体系化的食物、营养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与日本学校供餐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学校营养餐制度的存在问题有:1.学校营养餐制度尚不够完善;2.尚未形成以学校营养餐为基础的“食育”课程与指导体系。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学校营养餐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学校、社区、家庭等应明确自身定位与责任,形成合力;2.进一步完善学校营养餐的经费保障、卫生、营养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3.在营养餐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符合地区、学校特点的“食育”课程与指导体系。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与学校、社区、家庭等应对学校供餐有明确的定位认知和规划,使我国学校营养餐制度不再局限于扶贫济困、增加营养,而应该与营养健康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环境教育等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食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营养餐制度的育人作用,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的目标。
冯诗桐[2](2020)在《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利用高效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城市涌现人口聚集规模逐年扩大、小学适龄人数迅速增长的态势。加之城市规模扩大导致的人们上班工作距离拉长和交通拥堵现象,促使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让子女在校就餐。这不但增加了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间的占比,也让餐厅逐渐成为小学校园功能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小学餐厅的设计存在着功能单一、使用时间固定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餐厅的功能和空间有效利用的新需求。因此,对小学餐厅的功能和空间高效利用进行设计研究凸显必要。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分析结果,对小学餐厅功能开发和空间高效利用展开了研究,主要工作有:1)我国城市典型小学餐厅现状调研分析。选取国内多所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对餐厅后厨区、就餐区空间利用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完成了当前城市小学餐厅使用特性及空间利用现状的分析。根据餐厅空间现状问题总结出目前城市小学餐厅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餐厅空间集约化、就餐区空间复合化这两种高效化设计策略。2)通过案例解析完成了城市小学餐厅空间集约化设计的量化方法。对国内具有代表性城市小学餐厅后厨区与就餐区的相关案例进行解析,并对12班、24班及36班的餐厅规模进行功能构成优化、集约化尺度探讨以及空间组合布局探究,最终推算出后厨区与就餐区的面积指标,进而完成城市小学餐厅空间集约化设计的研究。3)完成了适合当前需求的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基于小学生餐后活动行为及空间需求的调查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解析,对餐厅就餐区α值接近0.36的情况进行空间复合化设计,提出餐厅适宜嵌入的功能并总结归纳出其空间组合布局模式,进而完成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
吾各力汗·吾甫尔[3](2020)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C市和T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例》文中提出农村地处偏远,人口居住分散,为了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困难,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和少年完成义务教育,以及为了更好地整合和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在多数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首先在民族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自我国建设寄宿制学校以来,寄宿制学校逐步成为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虽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通过集体生活的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农村学校受着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村学校与周围的医疗诊所较远,学生一旦生病就不能及时就诊,这给广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和对新疆C市和T市2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全体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校的卫生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与学校领导,主管卫生工作的领导、校医或者保健教师以及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学校在卫生管理方面的工作现状。再次,对当前学校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浮于表面,管理效果不显着,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认识不足。二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三是学校卫生管理资源匮乏。四是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内容有缺失。为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能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和稳定发展,笔者认为,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二是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卫生管理职责。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各类卫生规章制度。四是合理配置学校卫生管理资源。五是开展师生的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六是加强卫生保健的宣传工作。七是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卫生管理的作用。八是加强寄宿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九是学校要加强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廖文科[4](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学校卫生法规政策体系的发展》文中提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卫生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着的成就。在学校卫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学校卫生法规政策性文件,为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些学校卫生法规政策性文件是在长期的学校卫生工作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涉及学校卫生管理的各个方
章蕾[5](2019)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Y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的食品安全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时期,校园食品安全尤其如此。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我国已经逐渐从食物短缺的阶段步入食物相对剩余的阶段,甚至食品营养不均衡的阶段。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让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心。面对众多的学生和家长,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领域中的各个主体都在想方设法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食堂经历了从“全权管理-后勤社会化-后社会化”的阶段,经营权的变化带来管理上面的变化。学校在适应管理方式革新的同时,面对各方面给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施加的压力,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协同治理作为公共管理中的一种现代化的治理理念,适合于应对复杂性、系统性的治理问题。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环境当中,存在着内外多主体的共同治理的局面,“校长负责制”让学校处于整个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核心位置。学校要做好食堂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需要协同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协同治理。特别是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最为关心的学生和家长,他们其实很难真正参与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核心工作当中,将其纳入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当中,可以有效的缓解学校对于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压力,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增加一道防护屏。上海市Y中学通过定期举行食堂沟通会的方式,将学校、供应商、学生、家长都纳入到食堂食品安全治理当中,使各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局面。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上海市Y中学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个案研究,以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的方式,寻找上海市Y中学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可取之处,以及问题所在。主要是家长代表的选取和参与程度问题,以及家长代表与学校、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配合等。将家长纳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当中,有效的完善了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环境。基于此种治理模式,在借鉴国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做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使食堂从传统的监督管理走向“协同治理”。重构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下各主体的角色:学校成为食堂食品安全治理当中的协同者;供应商是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服务者;家长作为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学生成为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建议者;监管部门承担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监管者角色;教育局着手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调控者工作。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完善上海市公办高中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继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食品安全全流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家长参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搭建食堂沟通会实现校内的沟通平台;广泛协作实现学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
周艳芬[6](2019)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 ——基于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的实证调查》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以来,为提高办学效率,我国大幅度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生源稀疏地区的小学校被撤销或者合并,当地孩子被迫选择就读寄宿学校,在这种情形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寄宿办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儿童入学困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学习和生活的便利。然而,随着寄宿制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田野观察等调查方法对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寄宿生的课余生活及管理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饮食、住宿、卫生、课余活动等。研究在调查果珠中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时,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隐性课程理论等对其探析,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寄宿制初中课余生活及管理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果珠中学课余生活管理的问题是,一是饮食方面,餐饮服务人员不达标,人员管理不力、保障条件不佳等;二是住宿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不足,宿管力量薄弱,宿管老师素质普遍不高等;三是卫生方面,卫生健康教育不足、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卫生管理制度等;四是课余活动方面,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活动频率低、缺乏相关制度等。总体来看,果珠中学寄宿生的课余生活保持在相对初级的水平,基本保障了学生饮食起居方面的生理需要,但其他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发现,造成以上不足的原因是:认识不足、组织不力、缺少评价反馈机制等。从深层原因看,政府方面实行均一致的财政拨款体制,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错位等;家庭方面缺乏家庭教育氛围;教师方面,班主任忽略教育,班主任和宿管老师断层等;学生方面,学生自身的自制力低下,对零食无节制,对课余活动缺乏正确认识。最后针对课余生活管理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吴杰[7](2018)在《HACCP体系在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以东南大学梅园食堂为对象》文中研究指明学校食堂主要服务于在校学生,就餐人数多,食物需求量大,大多采用预先烹制、集中存放、自行选购和即购即食的供应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时间紧、加工过程繁忙,食物中毒风险较大。由于就餐者大部分是青少年和儿童,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社会敏感性强,因此学校食堂的餐饮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HACCP管理体系经国内外长期实践证明是一种控制食源性疾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将HACCP体系基本思想引入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管理中,可以提高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管理水平,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最理想的安全监测和控制方法。1.本文以南京市某高校食堂为研究对象,参照HACCP系统的七项基本原理,从危险性分析的角度出发,引进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思想,分析查找HACCP在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探索制定一套符合行业特点、单位特点、行之有效的HACCP计划,用于提高学校食堂自身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2.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对学校食堂进行了危害分析,将原料采购、烹调加工和餐具消毒三个环节设置为关键控制点,导入食堂的实际经营加工过程中,并进行反复验证和调整,最终制订出HACCP计划。3.通过问卷调查、卫生考核和微生物检测等方法,证明食堂卫生总体状况有了明显提高,食堂环境卫生和硬件设施得到了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员工个人卫生习惯明显好转,卫生意识有所加强,学生对学校食堂卫生满意度有所提高。4.CCP1原料采购,在实施索证制度后,感官性状合格率由94.0%提高到100.0%,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由96.3%提高到98.9%。5.CCP2烹调加工,菜肴中心温度加热至75℃以上,主食中心温度加热至100℃保持30min,成品菜中的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由96.7%提高到100.0%。6.CCP3餐具消毒,热力杀菌温度100℃以上30min,84液消毒浓度250PPM 5min,筷子中的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由84.0%提高到98.0%,餐盘中的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由76.0%提高到96.0%。7.通过实施HACCP,食堂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餐饮安全通过原料验收、烹调加工和餐具消毒三个HACCP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可能性较低。
和钧[8](2018)在《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保障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五华区的中小学校食堂及相关配餐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掌握学校食堂及配餐企业的食品安全基本情况,结合中小学生群体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特点,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导向,从政府、学校、社会等不同主体出发,分析政府监管、学校监管、食堂及配餐企业自身管理、家委会及社会监督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探讨建立融合国家、社会、家校的有效治理理论,摸索政府职能部门、中小学校、食品生产企业、家长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治理方法。实现从单一、自上而下的政府监管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整体性治理目的,全方位提高五华区中小学校园的食品安全水平。本文对国内外涉及学校食品监管方面的文献做了整理研究,对五华区29个中学食堂、8个小学食堂、10个区内及区外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检查项目涉及八个大项31个小项。根据调查结果与实地走访,总结出目前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政府层面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效率,教育部门加强教育与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加强周边整治;学校层面提出健全管理组织构架,创新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模式;学校食堂及配餐企业强化自我管理,规范标准化流程,采用“6T”管理、实施HACCP管理体系、同时引入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对家委会及社会提出建议,多渠道保障校外集体供餐安全,积极解决中小学生午休以及小饭桌问题,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加强防范。
董波[9](2018)在《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最有活力的年轻一族,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承担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饮食,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研究分析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收集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以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为例,依托问卷调查法,以小见大,梳理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分析其风险成因,对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上提出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主要有客观现实存在和主观意识上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社会大环境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高校食堂运营模式维持和改革中导致的管理体制不健全、餐饮场地硬件建设不完善或不合理等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客观现实存在;而领导不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主管部门分管人员不专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主体消费人群——大学生求新、求变、重口味、求实惠的饮食消费行为特征及其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等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主观因素。在客观现实和主观因素下,校园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中偶发性食品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生物性食物中毒、生物毒素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研究以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为指导,主要从提高管理者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和提升、餐饮场地设施完善和规范、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思想创新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总之,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是社会餐饮行业中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性餐饮服务代表,其偶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屡屡曝光,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研究、监督和防控体系建设和有效的实践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工作者和相关部门与时俱进,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娄昊[10](2016)在《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政策干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学校食堂等级量化分级管理为核心的“河南省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的政府学校食品安全政策干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改善河南省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状况和基础设施提供宏观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寄宿制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干预前后、经济较发达、中等发达及欠发达县,以及是否参与政策干预活动学校食堂的基本设施、卫生设施及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调查结果的比较,对学校食堂等级量化管理的宏观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15年学校食堂在完善功能分区、流程布局方面所占比例(56.4%,43.6%)较2008年(34.5%,22.0%)有明显的上升(P<0.05)。操作间有效的三防设施从2008年的19.8%增加到了2015年的49.5%(P<0.05);配备食品冷藏设备的食堂从2008年的70.0%增加到了2015年的87.3%(P<0.05);食堂采购食品原料时向经营单位索证索票的比例从2008年的36.7%增加到了2015年的65.1%(P<0.05)。由个体承包经营的学校食堂比例从2008年的60.8%降低到2015年的只有18.6%(P<0.05)。2015年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学校食堂进行功能分区布局设计的比例在5360%之间(P>0.05);操作间墙裙、排水沟设置、三防设施,以及食品库房、冷藏设施等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中肉、菜分池清洗的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P>0.05)。积极参与政策干预活动参评学校中,2010年后新建的食堂占49%,未参评的学校中2010年后新建食堂占51.9%。在全部18项食堂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管理指标比较中,参与政策干预活动的学校都优于未参与学校,其中有13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参与政策干预活动的学校中,校外人员个体承包经营学校食堂比例达到25.2%。结论在学校食堂基础条件方面,2015年比2008年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20102015年间积极参与“河南省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的学校,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有较明显的改善。2015年全省三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各项指标水平趋于近似。显示政策干预措施对经济欠发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要求,可使学校食堂各项管理指标更加明确、具体和有效,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从“儿童救济”“营养改善”到“食育” ——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设计 |
第一章 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从“儿童救济”到“营养改善” |
一、作为“儿童救济”的日本学校供餐制度 |
二、作为“营养改善”的日本学校供餐制度 |
第二节 作为“食育”基础的日本学校供餐制度 |
一、学校供餐制度基础上的“食育” |
二、学校营养教师制度的确立 |
第二章 日本学校供餐与“食育”法制与制度现状 |
第一节 学校供餐与“食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
一、日本《学校供餐法》的沿革与基本内容 |
二、日本《食育基本法》的沿革与基本内容 |
第二节 学校供餐的制度框架 |
一、政府责任 |
二、社会团体和家庭的配合完善 |
第三章 基于学校供餐制度的日本学校“食育”实践 |
第一节 保障“食育”实施的校内供餐管理体制 |
一、学校供餐的卫生管理 |
二、学校供餐的营养管理 |
第二节 日本学校的“食育”实施 |
一、学校“食育”组织体系 |
二、学校“食育”教学体系 |
第四章 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的分析与启示 |
第一节 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的经验 |
一、学校供餐制度不断优化 |
二、基于学校供餐制度的“食育”指导体系化 |
第二节 我国学校供餐制度及“食育”的现状及问题 |
一、我国学校供餐制度及“食育”的现状 |
二、我国学校供餐制度及“食育”的现存问题 |
第三节 启示 |
一、明确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在学校营养餐方面的责任 |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营养餐制度 |
三、探索构建在营养餐基础上的“食育”课程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日本学校供餐大事年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利用高效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范围限定 |
1.3 先行研究动态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注释 |
第2章 国内城市小学餐厅空间使用现状调查与发展趋势解析 |
2.1 国内城市小学餐厅调研简介 |
2.2 国内城市小学餐厅现状调研 |
2.3 国内小学餐厅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 |
2.4 小结 |
注释 |
第3章 空间利用高效化设计策略解析与相关案例探究 |
3.1 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利用高效化设计策略 |
3.2 国内小学餐厅后厨区案例分析 |
3.3 国内小学餐厅就餐区案例分析 |
3.4 小结 |
注释 |
第4章 城市小学餐厅空间集约化设计及量化 |
4.1 城市小学餐厅后厨区集约化设计探究 |
4.2 城市小学餐厅就餐区集约化设计探究 |
4.3 小结 |
注释 |
第5章 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复合化设计及策略 |
5.1 小学生餐后活动行为及空间需求 |
5.2 餐厅复合化的限制因素与基本原则 |
5.3 适宜嵌入餐厅的功能 |
5.4 餐厅空间复合化组合布局 |
5.5 小结 |
注释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待深化与扩展空间 |
调查用表 |
图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3)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C市和T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师生健康和学校稳定的需要 |
1.1.2 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
1.1.3 改善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农村寄宿制学校 |
1.4.2 学校卫生管理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外文献综述 |
1.5.2 国内文献综述 |
1.5.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思路 |
1.7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现状与问题透视 |
2.1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认识不足 |
2.2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
2.3 学校卫生管理资源匮乏 |
2.4 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内容缺失 |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的原因分析 |
3.1 对学校卫生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
3.2 学校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分工不明确、落实不细致 |
3.2.1 学校外部的卫生管理机构 |
3.2.2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职责分工 |
3.3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不到位 |
3.4 校医资质、聘用和编制核定缺失 |
3.5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监督指导匮乏 |
3.6 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合作有待加强 |
4 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对策分析 |
4.1 强化政策支持 |
4.1.1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法律规范 |
4.1.2 国家要加强校内外商店监督管理 |
4.1.3 重视中小学卫生保健人才的培养 |
4.1.4 人事部门应给学校设置卫生管理专职人员的编制 |
4.1.5 针对教师开展卫生工作方面的培训 |
4.2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卫生管理职责 |
4.3 建立健全学校各类卫生规章制度 |
4.3.1 完善学校卫生保健规章制度 |
4.3.2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考核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 |
4.3.3 加强学校对饮食卫生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
4.4 合理配置学校卫生管理资源 |
4.4.1 配齐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
4.4.2 卫生室的配备与管理 |
4.4.3 落实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
4.5 开展师生的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 |
4.5.1 开足开齐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课程 |
4.5.2 重视开展师生体育锻炼活动 |
4.6 加强卫生保健的宣传工作 |
4.7 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卫生管理的作用 |
4.8 加强寄宿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
4.9 学校要加强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改革开放40年中国学校卫生法规政策体系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与学校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法规性文件 |
2 学校卫生法规及法规性文件体系 |
2.1 学校卫生工作总要求 |
2.2 健康教育 |
2.3 健康体检与体质监测 |
2.4 营养干预 |
2.5 常见病防控 |
2.6 食品安全管理 |
2.7 传染病防控 |
2.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
2.9 机构建设与设施配备 |
2.10 督导评估与监督检查 |
3 完善学校卫生法规政策体系及依法管理学校卫生工作的思考 |
(5)协同治理视角下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选题的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食品安全 |
(二) 协同治理 |
(三) 后勤社会化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内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 |
(一) 国内学校食堂经营方式转变 |
(二) 近年来国内学校食品安全案例梳理 |
三、国外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 |
(一) 美国学校食品安全治理 |
(二) 日本学校食品安全治理 |
(三) 欧洲学校食品安全治理 |
(四) 其他学校食品安全治理 |
四、小结: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各方角色 |
(一) 政府初步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
(二) 学校随食堂经营权转变进行管理升级 |
(三) 家长在学校食品安全治理中被边缘化 |
(四)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食品安全带来挑战 |
第三章 上海市Y中学食品安全管理分析 |
一、上海市Y中学基本概况 |
(一) 上海市Y中学的学校管理 |
(二) 上海市Y中学的后勤管理 |
二、上海市Y中学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演变 |
(一) 上海市Y中学的食堂管理 |
(二) 上海市Y中学食堂管理发展阶段 |
(三) 上海市Y中学食堂引入的不同公司及其特征 |
三、上海市Y中学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一) 家长代表的实质性意义 |
(二) 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
(三) 供应商内部规范化管理 |
(四) 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意识 |
第四章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模式研究 |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构想 |
(一) 上海市Y中学的食堂沟通会 |
(二) 当前管理方式下有关各方的角色分析 |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
(一) 学校成为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协同者 |
(二) 供应商是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服务者 |
(三) 家长实现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参与者 |
(四) 学生作为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建议者 |
(五) 监管部门是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监管者 |
(六) 教育局是食堂食品安全治理的调控者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和展望 |
一、基本结论 |
二、完善上海市公办高中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
(一) 继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体系 |
(二) 食品安全全流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
(三) 规范家长参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 |
(四) 搭建食堂沟通会实现校内的沟通平台 |
(五) 广泛协作实现学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 |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一、访谈提纲 |
(一) 学校管理人员 |
(二) 食堂工作人员 |
(三) 学生 |
(四) 家长 |
二、调查问卷 |
(一) 学生问卷 |
(二) 教师问卷 |
(三) 家长问卷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英文文献 |
后记 |
(6)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 ——基于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综述 |
(一) 研究方法 |
1. 文献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访谈法 |
4. 观察法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评述 |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基本概念 |
1. 农村寄宿制初中 |
2. 课余生活 |
3. 管理 |
(二) 理论基础 |
1. 需求层次理论 |
2. 隐性课程 |
3. 人本管理理论 |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思路 |
(四) 调查样本相关情况 |
1. 样本情况 |
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3.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二部分 果珠中学概况 |
第三部份 果珠中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 |
一、饮食方面 |
(一) 食堂管理人员情况 |
(二) 食堂基础设施设置情况 |
(三) 饮食环境卫生情况 |
1. 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
2. 食品卫生情况 |
(四) 人员服务基本情况 |
1. 工作人员卫生习惯 |
2. 工作人员服务情况 |
(五) 就餐管理情况 |
1. 菜谱种类及更新频率 |
2. 秩序监督情况 |
二、宿舍方面 |
(一) 宿舍管理人员情况 |
(二) 宿舍文化管理情况 |
1. 物质文化 |
2. 制度文化 |
3. 行为文化 |
4. 精神文化 |
(三) 宿舍安全管理情况 |
三、卫生方面 |
(一) 学生个人卫生保健情况 |
(二)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情况 |
(三) 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情况 |
1. 厕所和浴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
2. 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
(四) 卫生管理人员及制度情况 |
四、课余活动方面 |
(一) 学生参加课余活动情况 |
1. 学生参加、组织课余活动的意愿及认识 |
2. 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动机、顾虑及满意度 |
3. 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内容和频率 |
(二) 学校实施课余活动的状况 |
1. 学校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组织和计划 |
2. 学校内开展课余活动的场地与器材 |
第四部分 果珠中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的问题分析 |
一、饮食方面 |
(一) 餐饮服务人员不达标 |
(二) 人员管理不力 |
1. 卫生标准不明、考核不够严格 |
2. 工作人员态度差 |
3. 值班人员缺勤,就餐秩序不乐观 |
(三) 保障条件不佳 |
1. 基础设施设置不足 |
2. 饮食质量不高 |
二、住宿方面 |
(一) 宿管力量薄弱,宿管老师素质普遍不高 |
(二) 宿舍文化创设不足 |
1. 基础设施设置不足 |
2. 宿舍卫生状况不佳 |
3. 墙壁语言文化设置只注重教育意义 |
4. 制度不全、管理不严 |
6. 就寝纪律差 |
7. 宿舍文化活动匮乏 |
三、卫生方面 |
(一) 卫生与健康教育不足 |
(二) 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 |
(三)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及卫生管理制度 |
四、课余活动方面 |
(一) 参加和组织课余活动的动机不正 |
(二) 课余活动时间少、活动次数少、形式单一 |
(三) 课余活动的组织混乱,缺少计划性 |
(四) 课余活动的器材不足,已有场地的利用率不高 |
第五部分 果珠中学寄宿学生课余生活及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
(一) 均一致的财政拨款制无法满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独特需求 |
(二) 教育部门的考核错位 |
(三) 政府督查不深入 |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
(一) 认识不足 |
(二) 组织不力 |
1. 食堂管理缺乏有效领导 |
2. 宿舍制度以“管”代教 |
3. 缺乏有关课余活动的规章制度 |
(三) 缺少评价反馈机制 |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
四、教师方面的原因 |
(一) 班主任忽略教育 |
(二)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深入教育者的心 |
(三) 班主任与宿管老师断层 |
五、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六部分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方面的对策 |
(一) 实行差异化的义务教育财政支持体制 |
(二) 改变考核学校的方式 |
(三) 促进政府部门科学督查 |
二、学校方面的对策 |
(一) 转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二) 提高组织效力 |
1. 提高自身餐饮管理水平 |
2. 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 |
3. 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 |
4. 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开展课余活动 |
(三) 引进评价反馈机制 |
三、家庭方面的对策 |
(一) 重视家庭教育,主动与学校沟通 |
(二) 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 |
四、教师方面的对策 |
(一) 提高宿管老师素质 |
(二) 班主任充分发挥作用,与宿舍管理员统一协调 |
(三) 提高自我意识的敏感性,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结束语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HACCP体系在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以东南大学梅园食堂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1.1 江苏省学校食堂经营现状 |
1.2 学校食堂餐饮安全存在问题 |
1.3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情况调查 |
2 HACCP简介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学校食堂HACC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步骤 |
3.1 成立HACCP小组 |
3.2 准备工作 |
3.3 食品及原辅料说明 |
3.4 生产工艺流程图 |
3.5 危害分析 |
3.6 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 |
3.7 建立验证程序 |
3.8 文件和记录 |
第三章 学校食堂HACCP体系的验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问卷调查与卫生考核 |
1.2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
1.3 微生物指标检测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食堂卫生总体状况 |
2.2 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
2.3 微生物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1 食堂卫生管理验证 |
3.2 关键控制点验证 |
3.3 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4.1 资料调查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实地调研法 |
第二章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
2.1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特点 |
2.1.1 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 |
2.1.2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
2.1.3 食品市场的外部效应 |
2.2 新时期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需求 |
2.2.1 学校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
2.2.2 食堂及配餐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必要性 |
2.2.3 家委会及社会环境对校园食品监管的必要性 |
2.3 整体性治理理论下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
2.3.1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2.3.2 整体性治理的优势与特点 |
2.3.3 以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
第三章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调查 |
3.1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
3.2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调查 |
3.2.1 调查对象特点 |
3.2.2 主要调查内容 |
3.2.3 调查结果汇总 |
3.3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监管调查结果分析 |
3.3.1 总体结果分析 |
3.3.2 关键项分析 |
第四章 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 传统政府监管模式存在弊端 |
4.1.1 缺乏量化指标和执行标准 |
4.1.2 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限制 |
4.1.3 监管资源不均衡与低效利用 |
4.2 学校对校园的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 |
4.2.1 未建立专职管理机构 |
4.2.2 未实行信息化管理 |
4.2.3 食品安全教育缺失 |
4.3 食堂及配餐企业自身管理不力 |
4.3.1 中学食堂人员职业培训缺失 |
4.3.2 小学食堂硬件及人员管理双缺位 |
4.3.3 配餐企业软件管理有待加强 |
4.4 家长及社会的第三方监管缺位 |
第五章 完善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
5.1 引入多元主体进行监管 |
5.1.1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
5.1.2 启动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良性互动 |
5.2 发挥不同主体的职能优势 |
5.2.1 地方政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建设 |
5.2.2 食品监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
5.2.3 教育部门加强教育与管理 |
5.2.4 其他部门配合加强周边整治 |
5.3 强化学校第一责任人责任 |
5.3.1 健全食品管理组织构架 |
5.3.2 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 |
5.4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自我管理 |
5.4.1 采用“6T”管理办法 |
5.4.2 实施HACCP管理体系 |
5.4.3 引入快速检测技术 |
5.5 家庭及社会的有效参与 |
5.5.1 多渠道保障校外集体供餐安全 |
5.5.2 积极解决中小学生在外就餐问题 |
5.5.3 发挥家长及社会共同监督作用 |
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高校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
1.2.2 高校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
1.3 选题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分析归纳法 |
1.3.4 系统分析法 |
1.4 选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食品安全 |
2.1.1 食品安全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
2.1.2 我国对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解 |
2.2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 |
2.2.1 大学生消费饮食行为 |
2.2.2 高校食堂的餐饮服务特点 |
2.2.3 高校食堂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
2.2.4 高校周围的餐饮服务 |
2.3 高校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方法 |
2.3.1 管理方法 |
2.3.2 体系基础及体系管理 |
第三章 高校食堂与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
3.1 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
3.1.1 社会大环境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
3.1.2 高校食堂运营模式维持和改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
3.1.3 餐饮场地硬件建设不合理或不完善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
3.1.4 学校内部监管不利 |
3.2 主观上存在的问题 |
3.2.1 学校主管负责部门不重视食品安全 |
3.2.2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
3.2.3 消费主体人群——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
3.2.4 校园周边餐馆的无证经营现象屡禁不止 |
3.3 偶发性食品安全事故 |
3.3.1 生物性食物中毒 |
3.3.2 生物毒素中毒 |
3.3.3 化学性食物中毒 |
第四章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
4.1 总则 |
4.2 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实施 |
4.2.1 人力资源管理 |
4.2.2 设施管理 |
4.2.3 制度管理 |
4.2.4 高效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其它方面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社会) |
附录B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学生) |
(10)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政策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基线调查 |
2.1.1 对象选择 |
2.1.2 现场调查 |
2.2 政策干预方法及措施 |
2.3 干预后调查 |
2.3.1 对象选择 |
2.3.2 现场调查 |
2.4 数据录入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2015 年与2008年学校食堂状况比较 |
3.2.1 学校食堂功能分区状况比较 |
3.2.2 学校食堂食品加工操作间及加工状况比较 |
3.2.3 学校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及冷藏状况比较 |
3.2.4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情况 |
3.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食堂状况比较 |
3.3.1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学校食堂的主要管理模式比较 |
3.3.2 学校食堂功能分区布局及操作间情况 |
3.3.3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学校食堂餐饮具提供及洗涤消毒情况 |
3.3.4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原料的单位类型及索证情况 |
3.3.5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贮存情况 |
3.3.6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情况 |
3.4 是否申请参与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学校间比较 |
3.4.1 一般情况 |
3.4.2 学校食堂功能分区状况 |
3.4.3 学校食堂操作间状况 |
3.4.4 不同评级及未参评学校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及保存冷藏状况 |
3.4.5 食堂用餐场所设备及卫生状况 |
3.4.6 不同评级及未参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情况 |
4 讨论 |
4.1 2015 年相对于2008年学校食堂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
4.2 2015 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校食堂设施条件趋于类似 |
4.3 是否申请参与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的学校食堂的多数指标状况不同 |
4.4 本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儿童救济”“营养改善”到“食育” ——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研究[D]. 季丽云.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城市小学餐厅空间利用高效化设计研究[D]. 冯诗桐.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3]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C市和T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例[D]. 吾各力汗·吾甫尔.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4]改革开放40年中国学校卫生法规政策体系的发展[J]. 廖文科. 中国学校卫生, 2019(08)
- [5]协同治理视角下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Y中学为例[D]. 章蕾.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 ——基于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中学的实证调查[D]. 周艳芬. 云南大学, 2019(03)
- [7]HACCP体系在学校食堂餐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以东南大学梅园食堂为对象[D]. 吴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8]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D]. 和钧. 云南大学, 2018(01)
- [9]高校食堂及周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董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10]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政策干预效果分析[D]. 娄昊. 郑州大学, 2016(02)
标签: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 食堂承包公司论文; 学校食堂论文; 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