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董向阳[1](2021)在《肺动脉环缩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肺动脉环缩术(PAB)应用于≥6月龄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组分为<6月龄组(45例),≥6月龄组(62例),均采用PAB手术治疗,对比两组SPAP、SpO2等指标,≥6月龄组中术前用药与未用药患儿及Ⅱ期矫治患儿的SPAP、SpO2变化,并记录术后死亡情况。结果 <6月龄组和≥6月龄组术后SPAP、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组中术前用药、术前未用药患儿在PAB术后的SP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组死亡率为2.22%,≥6月龄组死亡率为3.23%(P>0.05)。Ⅱ期矫治患儿中单心室矫治和双心室矫治患儿的SP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月龄患儿在术前通过给氧、药物靶向治疗以降低SPAP,为PAB手术治疗提供机会,不影响术后肺动脉压力及饱和度,且可对Ⅱ期矫治手术提供术前保障。
吕瑛,李小兵,黄建成,李志杰,张会军,王军[2](2020)在《低体重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文中提出目的评估低体重(≤5 kg)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手术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心外科低体重(≤5 kg)危重先心病110例,所有患儿根据术前肺部情况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64例,非感染组46例。研究低体重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外科手术矫治的早期结果,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儿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二次插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械通气时间(≥48 h)例数、机械通气时间(≥48 h),正性肌力药物时间、ICU时间(≥72 h),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原菌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先升高后降低至正常水平。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心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病情危重,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非感染组高,但早期手术效果良好,治疗的关键在于加强心肌和肺脏保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抗感染,术后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
李康明[3](2020)在《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体重5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治疗的近期结果;研究分析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体重低于5kg的先心病患儿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体重低于5kg的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556例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心脏畸形类型、术前血管活性药物史、术前机械通气史、术前ICU住院史、手术方式(根治、姑息)、手术类型(平诊、急诊/亚急诊)、RACHS-1(先心病手术风险评估)分级、CPB(体外循环)时间、ACC(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556例患儿中,503例(90.48%)成功实施手术并存活出院,53例患儿在术中或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9.53%。存活组患儿平均年龄3.44±1.97月,体重4.20±0.57kg,CPB时间109.17±48.26分钟,ACC时间50.32±25.57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89.02±100.19分钟,术后ICU住院时间146.49±144.14分钟;死亡组患儿平均年龄2.15±1.67月,平均体重3.81±0.71kg,CPB时间244.94±117.46分钟,ACC时间96.17±50.03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7.03±104.48分钟,术后ICU住院时间73.58±199.95分钟,术后死亡时间2.23±6.79天。复杂先心病患儿死亡42例(17.14%),简单先心病患儿死亡11例(3.54%);RACHS-1≤2的患儿死亡18例(4.96%),RACHS-1≥3的患儿死亡35例(18.13%)。急诊/亚急诊手术共209例,死亡41例(19.62%),共126例患儿因诊断及治疗的延误而处于危重状态,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4例患儿死亡。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5.1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机械通气史、姑息手术、RACHS-1分级≥3、CPB时间、术后合并低心排综合征为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患儿术后恢复而言,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的简单先心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与术后ICU住院时间均高于平诊手术(P<0.05),而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的复杂先心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ICU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率均高于平诊手术(P<0.05)。年龄≤1月的简单先心患儿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年龄>1月的简单先心患儿高(P<0.05),而复杂先心患儿各年龄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5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手术总体死亡率便高,需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治疗,提高体外循环、麻醉、手术等相关技术水平。2.5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机械通气史、姑息手术、RACHS-1分级≥3、CPB时间、术后合并低心排综合征。3.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对有手术指征的先心病患儿主张尽早手术,以避免部分患儿因治疗的延误而处于危重状态,减少急诊/亚急诊手术的发生率。
王道斌[4](2018)在《机器人与全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i)和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5例接受机器人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行三尖瓣成型术7例,肺动脉狭窄矫治术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建立外周体外循环;经右胸4个小孔(0.8-2.5cmm)下完成手术。对比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的35例全胸腔镜,经右胸3个2cm左右微创切口,行不停跳房缺修补术患者,其中6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2例同期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毕食道超声评估两组患者心内畸形均成功矫治,无术式转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上较全腔镜组明显延长(P<0.05),在术后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引流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全部患者原增大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两组患者间右心改善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手术方式无关。出院后随访复查1-6个月,无伤口愈合不良、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心功能(NYHA)均为I级。机器人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显着增加(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考虑机器人使用费为独立项目后,差异更为显着(P<0.0001)。结论:机器人和全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可重复性高,疗效满意,微创效果佳,机器人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心脏手术。
韦杰,邹弘麟,李亚雄,赵斌,孙小林[5](2017)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后的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复杂性心脏病姑息手术的术后管理要点。方法:自2005年3月—2012年2月对23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姑息手术,其中双向腔肺分流术13例,改良体肺分流术6例,肺动脉环缩术4例,术后根据不同手术特点,采取积极循环支持,适当容量补充,平衡体肺血流及不同的机械通气策略等综合处理方法。结果:早期死亡3例,20例患儿顺利出院,死亡率13.0%。死亡原因分别为上腔静脉梗阻,心跳骤停及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6月1年,除1例改良体肺分流术后患儿不明原因猝死外,其余无远期死亡,术后一般情况改善,氧饱和度分别为(90.2±2.17),(88.5±4.2),(83.9±3.1),心功能分级Ⅰ级2例,Ⅱ级16例,Ⅲ级1例,部分患儿行二期根治手术。结论:姑息手术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及病理生理特点,采用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金丽娟[6](2016)在《先心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先心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对50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的患儿予以呼吸辅助机的护理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结果:50例患儿全部出院,未发生先心伴肺动脉高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施行呼吸道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韩晶晶[7](2016)在《不同缺损大小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与BMPR2基因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缺损大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同BMPR2基因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4年3月20日至2014年10月2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7号手术室行心内直视术的50例先心病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隔膜缺损面积分为大缺损组及小缺损组。分别抽取两组病例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BMPR2基因1-13号外显子并测序寻找变异点。结果:小缺损组发现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BMPR2基因10号外显子发生G→T、G→A杂合子错义突变(c.1317 G>T;c.1318 G>A),该位置变异将会导致BMPR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即: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蛋白质空间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构象改变。大缺损组未发现任何纯合子或杂合子有义突变。其次,共发现5例患儿发生BMPR2基因12号外显子1225位碱基发生G>A的单核苷酸多肽性改变。其中小缺损组3例,大缺损组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4例,轻度肺动脉高压1例。结论:1、BMPR2基因突变可能是小缺损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致病因素;2、携带BMPR2基因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于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
徐鹏,丁汀,朱学敏,彭渝[8](2015)在《低体质量婴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体质量小于5 kg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呼吸治疗策略。方法针对低体质量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特点,给予优化机械通气方式、特殊的呼吸道管理计划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结果本组28例体质量小于5 kg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患儿中顺利拔管24例,再次插管3例,非呼吸系统原因死亡1例。结论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的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非常重要,运用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方案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提高此类重症患儿围术期的治愈率。
杨延平,毛文凯,祁国荣,王黎明,路霖,曲毅[9](2015)在《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分期复合治疗》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加择期外科手术分期复合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SP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5年3月—2011年6月,对11例PDA合并VSD并发SPA患者进行了先经导管介入封堵PDA,(34)个月后择期行开胸VSD修补的分期复合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先期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后,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动脉平均压均下降明显,分别为(101.2±11.4)mm Hg vs(66.5±10.7)mm Hg,P=0.019及(61.3±10.4)mmHg vs(40.4±5.9)mm Hg,P=0.001,全肺动脉阻力下降(10.3±3.2)wood vs(6.7±2.9)wood,P=0.027,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的比值(Qp/Qs)上升(2.25±0.89)vs(3.23±0.81),P=0.045。二期VSD修补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动脉平均压进一步下降(50.4±19.7)mm Hg vs(40.1±16.7)mm Hg,P=0.037及(35.3±16.9)mm Hg vs(28.3±14.5)mmHg,P=0.041。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右心衰竭和死亡。结论:PDA合并VSD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者经导管介入封堵加择期外科手术的分期复合治疗安全、有效。
李瑞海,崔玉清,牛志伟,林杰,刘南生,赵霞,路倩[10](2015)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管控方法,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2007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87例行右心导管检查(RHC),对UCG和RHC检查结果、围术期是否服用降低肺动脉压药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43例中多数经过介入导管科会诊,认为肺动脉高压不适合介入封堵治疗,其中5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介入封堵治疗失败后转来手术的患者,故此组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了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矫治手术,围术期死亡10例(其中术中死亡2例,术后12 d内死亡8例),术后半年内死亡2例,病死率8.39%,失访12例,随访119例存活。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如满足以下条件:体循环血流量与肺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1.5,全肺阻力≤800 dynes·s/cm5(10 Wood),氧分压≥70 mm Hg,末梢氧饱和度(Sp O2)≥96%,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必要时术后早期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以降低右心做功而维护右心功能,明显提高血管扩张性休克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肺动脉环缩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
2.2≥6月龄组中术前用药与未用药患儿各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儿术后死亡情况 |
2.4 Ⅱ期手术患儿各指标比较 |
3 讨论 |
(2)低体重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 料 与 方 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围术期一般治疗 |
1.2.1 术前 |
1.2.2 术中 |
1.2.3 术后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术中与术后各指标与并发症比较 |
2.2 术后病原学比较 |
2.3 2组围手术期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 |
3 讨 论 |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
3.2 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
3.3 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 |
(3)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2.3 手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2.4 不同手术类型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
2.5 不同年龄组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
3 讨论 |
4 局限与不足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机器人与全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后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及手术选择 |
1.2 临床经过 |
2 结果 |
3 讨论 |
(6)先心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通气间的呼吸道管理 |
1.2.2 吸痰护理 |
1.2.3 肺高压危象的预防 |
1.2.4 胃管的护理 |
1.2.5 呼吸机拔管护理 |
1.2.6 拔管准备 |
1.2.7 拔管后的护理 |
1.2.8 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不同缺损大小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与BMPR2基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实验结果及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8)低体质量婴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 1临床资料 |
1. 2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 1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 |
3. 2撤机后的呼吸道管理 |
3. 3有效镇静 |
3. 4胃管的护理 |
(10)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肺动脉环缩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分析[J]. 董向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02)
- [2]低体重婴幼儿危重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J]. 吕瑛,李小兵,黄建成,李志杰,张会军,王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12)
- [3]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D]. 李康明.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机器人与全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比分析[D]. 王道斌.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5]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姑息手术后的管理[J]. 韦杰,邹弘麟,李亚雄,赵斌,孙小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8)
- [6]先心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分析[J]. 金丽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6(25)
- [7]不同缺损大小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与BMPR2基因的临床观察[D]. 韩晶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8]低体质量婴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J]. 徐鹏,丁汀,朱学敏,彭渝.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05)
- [9]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分期复合治疗[J]. 杨延平,毛文凯,祁国荣,王黎明,路霖,曲毅. 高原医学杂志, 2015(03)
- [10]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管理[J]. 李瑞海,崔玉清,牛志伟,林杰,刘南生,赵霞,路倩.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