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国公司定价目标的博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浩[1](2020)在《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疾病的模式转变,加之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日益完善,医疗技术水准的迅速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为医疗卫生相关企业造就了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医疗保健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产业化也随之成型,日益清晰,不少企业也开始进入医用耗材产业,以期能够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随之在医用耗材企业的生产、运营、营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医用耗材定价就是其中毫无疑问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作为高值医用耗材企业的TY医疗公司,如果能够对医用耗材进行合理定价,无疑是其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一步。本文首先对医用耗材的含义、分类、市场概要和相关方状况展开阐述,进而对医用耗材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特点进行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之上,着重比对研究医用耗材定价模型,通过医用耗材成本和医用耗材价值评估确定医用耗材价格的上下限,从而对医用耗材价格进行合理设计。最后,根据这一模型,本文提出了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并以其医用耗材定价为例来对医用耗材定价做出一一说明分析。本文将经济价值估算理论应用到医用耗材定价中来,为确定医用耗材定价的上限提供了支持,为TY医疗公司深入研究医用耗材定价提供参考,对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的设计、实施和调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医用耗材领域,医用耗材定价问题一定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赢得市场竞争,仍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探讨之处。
邓林[2](2020)在《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营销市场细分和业务模块专业化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条件下,将企业整合为集团公司。为了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和规避经营风险,内部转移定价被许多集团作为应对企业组织形式变化的一种有效战略工具。而在制定转移定价策略时,既要分析外部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内部运营体制,做到内部转移定价模式与发展战略匹配。在转移定价实践中,面对各方的利益和制约条件,内部转移定价不仅要适应企业自身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又要尽可能避免不合理的转移定价所带来的弊端。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实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内部转移定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以卷烟包装行业的A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及行业的整体情况为基础,对产品成本计价、产品标价、内部转移定价的现有模式进行研究。而后通过实际走访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现行的内部转移定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定价流程无序不规范、信息化水平制约成本分配、内部转移定价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等。通过分析得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滞后、对内部转移定价的认识不清晰、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不明确、内部组织结构和监控体系的落后。最后,围绕企业在新形势下,价格策略如何匹配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费用分配、定价体系变化,从完善内部转移定价决策体系、提升A公司财务信息化水平,健全内部组织结构、优化相关制度程序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从多方面完善A公司目前的内部转移定价模式。本文研究结论:A公司应根据在经营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要充分考虑公司内部和外部一系列影响因素,解决目前内部转移定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内部转移定价模式,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曹鸣伟[3](2018)在《MPC公司产品定价机制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销售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起点,产品定价是销售的重中之重。为产品妥善定价,可以使企业战略与市场运营有效结合,促进企业利润目标顺利实现。而传统的定价研究更多集中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对工业品涉及不多。MPC公司是一家生产热塑性弹性体的制造型企业,上游面对国际化工商品巨头,下游是大型汽车零配件公司,如何通过合理的定价在产业链中获取更多利益对公司经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定价理论及方法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了 MPC公司工业产品定价的机制和方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关于工业品定价的一些观点和改善措施。作者从实践应用出发,对MPC公司定价机制进行梳理,在成本导向基础上,加入需求和竞争考量,建立模型,将定价相关要素量化,增强了定价过程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可操作性。
张鑫[4](2016)在《考虑广告投入的苹果公司产品定价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智能电子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其营销方式更多采用推动式营销,广告在智能电子产品营销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产品广告的投入对智能电子产品定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当前全球智能电子产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既有苹果、三星等具有超强竞争力的巨头,有华为、联想这些后起之秀,也有小米等品牌的异军突起,这使得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不得不考虑竞争者产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营销渠道的拓展,这使得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不得不与时俱进,考虑渠道影响因素。在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智能产品市场,苹果公司以其高价维持策略独领风骚,占据市场大部分利润,中国企业则以其低价策略,艰难占领市场,以销量获取低额利润。虽然中国智能电子产品企业已有发展,但是相比于苹果公司,在定价策略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苹果公司的定价策略对我国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营销学的产品定价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苹果公司的定价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基于微分博弈理论,考虑苹果公司当前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同时基于广告策略是应对竞争的重要手段及对定价具有重要影响的考虑,引入声誉模型,构建苹果公司考虑竞争及广告因素的定价决策的Stackelberg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分析,研究发现苹果公司想要尽力维持统一的双渠道定价策略是难以实现的;相对于渠道忠诚度,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品牌忠诚度,提高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是应对同行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品牌定价方面,苹果公司与零售商、运营商进行联合广告将更有利于企业利润的获得;持续的广告投入有利于提升品牌效应,培养忠诚消费者,从而在定价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之,本文基于定性研究和微分博弈理论的定量研究,分析了苹果公司的定价策略,建议我国电子智能产品企业加强渠道间合作;加强品牌建设,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增强企业自主定价权,以应对激烈竞争。
常悦[5](2014)在《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价格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扩散模式有多种,技术转让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技术转让模式下,技术创新扩散的创新源、潜在采纳者以及技术中介等参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决策才能使大家的利益达到均衡,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扩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这正是博弈方法研究的问题。近些年来,各国学者们针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博弈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缺乏对于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主体间价格谈判的分析研究,过于严格的假设条件使得研究成果与现实不相符合,不能满足技术创新扩散实践的需要。因此,研究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博弈十分必要。本文以非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以技术转让模式进行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根据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创新扩散源、潜在采纳者以及技术中介等参与人彼此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各参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以技术转让模式进行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属性的不同、参与人数量的不同都将影响技术创新扩散各参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博弈的过程和均衡结果。将这种思想与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研究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参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首先界定了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的本质,理清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均衡的影响因素,构建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在技术创新扩散源和潜在采纳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研究中,将讨价还价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假设条件和不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两种情况。在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根据基本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建立了博弈双方具有不对称心理压力时的博弈模型、博弈一方或双方存在外部选择时的博弈模型、博弈一方或双方存在内部选择时的博弈模型。在不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分别将假设博弈双方的保留价格为私人信息、假设双方讨价还价力为私人信息和假设存在掩饰行为作为引入不完全信息的条件,研究了博弈的均衡结果与不完全信息条件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过程和均衡结果与现实不符的问题。研究了技术创新扩散源、潜在采纳者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没有采用已有研究中介机构对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时所采用定性分析的做法,而是通过定量分析中介机构的参与引起的技术创新扩散源和潜在采纳者收益的变化来研究中介机构经济上存在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盈利性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扩散源和潜在采纳者之间的竞标博弈研究中,将博弈参与人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所具有的理性分为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两种情况。首先基于经典一级密封拍卖模型,建立了博弈参与人为完全理性的技术创新扩散竞标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潜在采纳者具有有限理性的假设,将潜在采纳者对技术创新的价值估计和其理想报价均假定为区间数而不是固定值,提出了不成交威胁反映因子的概念来对经典一级密封拍卖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了更加符合技术创新拍卖实际情况的最优报价模型,重点解决经典一级密封拍卖模型的均衡结果与现实的吻合性较差的问题。本文编制了仿真程序,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数据仿真,得到了一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在分析市场上多个技术创新扩散源和多个潜在采纳者的之间进行技术创新转让时彼此之间的博弈关系时,首先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源数量和潜在采纳者相同、技术创新扩散源数量多于潜在采纳者数量、技术创新扩散源数量少于潜在采纳者三种情况下博弈的过程和均衡结果,然后对三种情况的分析进行归纳,提出了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多方价格博弈的分析模型,最后针对该博弈模型进行了数据仿真。进行了价格模型的实证研究,明确了价格模型应用的思路,并利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A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B研究所和H大学、N大学及W大学之间关于引进某型舰船相关技术的实际谈判案例,检验了所提出价格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本文工作借鉴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基于博弈理论和价格理论系统提出了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参与人之间价格博弈的理论研究框架及其实现途径,构建了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参与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和竞标博弈模型,这使得本文不但在技术创新扩散博弈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在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价格谈判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珩[6](2013)在《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大型的企业集团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制定出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转移定价成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集团外部看,制定恰当的转移定价可以避免错误信息的传递,避免误导投资者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避免盈余操纵。从集团内部看,可以避免管理层因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可以提高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效率,激励部门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恰当的转移定价机制是企业集团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转移定价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本论文通过借鉴有关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集团转移定价机制的影响因素,其中,侧重分析企业集团在存在外部竞争时考虑到企业集团本身、竞争对手及消费者间的转移定价制定的策略,结合博弈论和相关需求理论的相关理论,借鉴Hotelling模型,得出存在外部竞争环境下的企业需求函数,并将此运用在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制定中,将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和竞争对手中间产品市场定价作为转移定价制定的因素,得出此种情况下企业集团最优定价策略。从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环境考虑,将企业集团组织环境结合现行的转移定价实践应用划分为四种类型,针对每种类型存在的外部竞争程度的高低提出适合的转移定价策略。最后根据理论分析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并提出合理制定转移定价策略的相关建议。
侯丽[7](2012)在《风险条件下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收费公路PPP项目是指政府和私人投资者以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前提,用某个公路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合作模式。它的实质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特许定价的合理性就成为收费公路PPP项目决策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的实践中,因为PPP项目特许定价不合理而导致项目失败,引发政府、项目公司、社会公众冲突的案例不胜枚举,同时说明现有的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理论无法与项目实践相适应。本文结合收费公路PPP项目的自身特点,对导致PPP项目定价难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在政府、项目公司和出行者之间寻求利益平衡点,深入探究实用性更强的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理论,目的是更好地推动我国公路基础的建设。在解决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的合理性把控难的问题时,提出两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如何衡量风险在收费公路PPP项目中的影响。在漫长的特许经营期内,PPP项目的运营状况受到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风险角度入手,分析风险对关键定价要素影响情况并给出概率分布假设,把风险对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问题的影响程度定量化。(2)如何根据PPP项目的自身特点建立特许定价模式。根据PPP项目融资模式中的利益相关者,政府、项目公司和出行者所要求的不同定价目标,把特许定价模式分为:控制特许期定价模式、控制特许收益定价模式和控制特许价格定价模式。本文从收费公路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识别和特许定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并指出当前的收费公路PPP项目定价理论日趋成熟,但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由于公路PPP项目的定价不准确产生的矛盾,主要局限性在于:当前的定价理论针对一般收费公路,缺乏一种有效适应收费公路PPP项目自身特点的定价理论。首先,本文针对PPP项目特点,分析出风险条件的变化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通过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方法,对PPP项目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利益相关群体分析并列出问题清单。研究风险对关键定价要素的影响途径,并根据风险变动情况,假设关键定价要素的概率分布,从而实现不确定性风险的量化分析。其次,本文对PPP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发现政府、项目公司和出行者由于角色不同拥有不同的定价目标,政府定价目标是在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项目公司的定价目标为追求项目利益最大化、出行者的定价目标为追求使用效用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特许期定价模式、控制特许收益定价模式、控制特许价格定价模式的三种不同定价模式。再次,本文从工程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对PPP项目特许定价理论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结合收费公路PPP项目分阶段的特点,分别从建设期、运营期、移交期三个阶段构建函数,其中包括:建设期成本函数、运营期收入函数、运营期支出函数、移交后期支出函数。并引用巴拉特定价模型,构建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决策模型。然后,依据收费公路PPP项目在实践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找出适用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决策模型的边界条件。风险的不确定性对项目所产生的影响最终都以交通量的变化趋势来反映,在特许定价调整模型中,从定性分析角度,对特许价格调整的原则和调整的周期进行了分析;从定量的角度,首先进行了交通量的变动分析、净现值变动分析、价格与交通量变动分析。最后,以个旧至大屯收费公路PPP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建立特许定价决策模型和特许定价调整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类型收费公路PPP项目的特许定价研究提供范本。
赵公业[8](2011)在《基于战略布局的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价格调整研究 ——以SIC公司BA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内的化工物流道路运输尤其是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市场方兴未艾,专业化分工的化工物流道路运输市场的细化管理和研究还比较少,化工物流道路运输运输服务的价格管理对初涉此行的年轻的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尤其是一项棘手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和研究内容。如何针对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和所运化工物资尤其是危险品物资的特殊性并保证安全、高效运输的前提下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积极的进行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营,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积极价格支持,并获取合理的利润,继续利用这些资源投入到进一步的管理改善之中,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价格形成化工物流道路运输公司的经营优势,以配合公司的布局战略,形成特色的运营路线,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本课题选取了国有大型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SIC化工物流道路运输有限公司BA项目的价格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研、企业访谈、文献检索、归纳演绎等方法,希望发现其中的定价管理问题,探求其中的定价规律,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价和调价模型,以有效的解决现阶段企业面临的价格问题,并利于公司长远经营和有效发展。本文的特色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在国内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运输服务的价格体系研究理论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本文考虑到目前国际和国内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的价格管理的现状,选取SIC国际化工物流道路运输的定价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是一个有益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二是全文采用SIC公司的国内道路运输服务的定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辅以大量的SIC公司价格制定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单据,这是使研究成果更可靠和贴近实际的有效方法。
李敏[9](2010)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的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选择及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在子公司内部贸易中更多地利用转移定价策略进行避税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在现实的经济中,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所在国的竞争性企业会对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行为做出反应,这些竞争性企业的反应有可能导致跨国公司转移定价行为不能达到预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由此现实背景,本文提出并试图解决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在供应链竞争的环境下,转移定价决策是否为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进行贸易的最优选择。第二,如果为最优选择,跨国公司应该如何根据不同的税收条件确定具体的最优转移价格。以跨国公司汽车产业链与中国本土汽车产业链竞争为具体背景,本文建立了跨国公司国际供应链与A国国内供应链进行链间竞争的两个博弈模型,分别为:跨国公司选择市场价格决策时的链间竞争模型和选择转移定价决策时的链间竞争模型。通过求解并比较两个模型中的跨国公司总体税后利润,可以得出究竟在哪种决策机制下跨国公司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也就解决了供应链竞争的环境下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是否为最优的问题。此外,通过模型具体的求解过程可以解决跨国公司根据不同税收条件选择具体的最优转移价格的问题。通过求解两个博弈模型,文章分别得出了供应链链间竞争的环境下跨国公司市场价格决策下的均衡税后利润和转移定价决策下的均衡税后利润,并得出了在A、B两国不同的税收条件下跨国公司具体的最优转移价格。模型假设两条供应链的产品总成本相同,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合理的参数取值后,比较跨国公司两种不同决策机制下的均衡税后利润,文章得出结论:第一,在两条供应链产品总成本相同时,跨国公司在供应链链间竞争的环境下进行内部贸易时转移定价决策为最优选择。第二,跨国公司可以根据两国不同的税收条件调整最优转移价格。第三,A、B两国税收满足一定的税收比例关系时,跨国公司不能通过调整转移价格最大化总体利润,转移价格失效。上述结论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蔡军[10](2010)在《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于规范市场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对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家电产品是国民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上有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家电市场及其营销,不仅对于家电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本文进行了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研究,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的博弈分析,家电产品市场预测以及家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提出了有重要价值的结论。论文在以下方面有创新。本文从进化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的演化模型,从而用数量化的方法揭示了各个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主体的认知结构、逻辑推理、信息接受和传播行为是如何影响着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的,这些研究为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组织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提供了研究框架与现实手段。本文建立了企业与消费者营销关系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双方的支付函数,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分析了企业与竞争者之间的博弈,揭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探索走出的途径;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家电企业营销策略。本文建立了家电产品市场组合预测模型,家电组合预测将各种家电单项预测看作代表或包含不同的信息片断,通过家电信息的集成分散了单个家电预测模型特有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总体的不确定性,避免了单种预测方法所可能造成的部分有用信息的丢失,得到一个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信息的协调解,增加了系统的预测性能,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论文以我国彩电为例进行了家电产品组合预测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家电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相关领域的市场研究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跨国公司定价目标的博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国公司定价目标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医用耗材及其定价相关理论分析 |
2.1 医用耗材的含义、分类、相关方和市场分析 |
2.1.1 医用耗材的含义 |
2.1.2 医用耗材的分类 |
2.1.3 医用耗材的相关方分析 |
2.1.4 医用耗材市场分析 |
2.2 医用耗材定价及相关理论 |
2.2.1 医用耗材价格 |
2.2.2 医用耗材定价原则 |
2.2.3 医用耗材定价影响因素 |
2.2.4 医疗耗材定价策略分析 |
2.3 高值医用耗材定价原则和定价特点 |
2.3.1 高值医用耗材定价原则 |
2.3.2 高值医用耗材定价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用耗材价格区间及价值评估 |
3.1 医用耗材价格区间分析 |
3.2 医用耗材成本分析 |
3.2.1 产品研发成本 |
3.2.2 渠道维护成本 |
3.2.3 企业运营成本 |
3.3 医用耗材价值评估 |
3.3.1 价值创造 |
3.3.2 价格结构 |
3.3.3 医用耗材价格和价值沟通 |
3.3.4 定价政策 |
3.3.5 价格水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Y公司医用耗材定价分析 |
4.1 TY公司医用耗材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医用耗材定价机制和流程问题 |
4.1.2 医用耗材定价策略问题 |
4.2 TY公司医用耗材定价改进建议 |
4.2.1 规范医用耗材定价流程 |
4.2.2 采用医用耗材定价模型合理定价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与创新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内部转移定价目标研究 |
1.2.2 内部转移定价影响因素研究 |
1.2.3 内部转移定价方法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转移定价内涵 |
2.1.1 内部转移定价的定义 |
2.1.2 内部转移定价主要方法 |
2.1.3 内部转移定价主要模式 |
2.2 内部转移定价相关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权变理论 |
2.2.4 纳什均衡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的现状 |
3.1 A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
3.1.1 行业基本情况 |
3.1.2 行业价值链分析 |
3.2 A公司背景介绍 |
3.2.1 A公司简介 |
3.2.2 A公司经营情况 |
3.2.3 A公司关联及关联交易简介 |
3.2.4 A公司组织管理模式 |
3.3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现状 |
3.3.1 价格体系的构成 |
3.3.2 内部转移定价的形成机制 |
3.3.3 内部转移定价的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4.1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定价流程无序不规范 |
4.1.2 信息化水平制约成本分配 |
4.1.3 定价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
4.2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主要问题的成因 |
4.2.1 A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滞后 |
4.2.2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认识模糊 |
4.2.3 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不明确 |
4.2.4 A公司价格策略监控体系滞后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完善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的对策 |
5.1 完善内部转移定价决策体系 |
5.1.1 严格遵行决策原则 |
5.1.2 改善内部转移定价管理机制 |
5.1.3 完善内部转移定价模式 |
5.2 提升A公司财务信息化水平 |
5.2.1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5.2.2 引进实时监控ERP系统 |
5.3 健全内部组织管控体系 |
5.3.1 调整组织结构 |
5.3.2 建立折衷型财务管理模式 |
5.4 优化相关制度程序 |
5.4.1 完善成本费用分配制度 |
5.4.2 健全异议处理程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MPC公司产品定价机制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定价相关基础理论 |
2.2 定价机制与方法文献综述 |
3 MPC公司现状及定价机制与方法概述 |
3.1 MPC公司及行业简介 |
3.2 MPC公司定价机制 |
3.2.1 MPC公司现阶段定价目标 |
3.2.2 定价相关职责和流程 |
3.2.3 销售折扣的运用机制 |
3.3 MPC公司定价方法 |
3.3.1 成本加成定价法 |
3.3.2 指数定价法 |
4 MPC公司定价机制方法问题分析 |
4.1 定价机制及方法背景分析 |
4.1.1 市场环境和趋势 |
4.1.2 行业竞争分析 |
4.2 定价机制问题分析 |
4.2.1 产品定价目标不清晰 |
4.2.2 定价决策随意性大 |
4.3 定价方法问题分析 |
4.3.1 单一的完全成本加成缺陷 |
4.3.2 指数定价法运用场景不明确 |
4.3.3 没有考虑需求和竞争因素 |
5 MPC公司定价机制和方法改善 |
5.1 定价机制的改进 |
5.1.1 明确销售部门和市场部门分工 |
5.1.2 实行对新产品定价流程标准化 |
5.1.3 针对产品和客户实行细分定价 |
5.1.4 建立价格追踪平台机制 |
5.2 定价方法的改进 |
5.2.1 对成本加成因素的考虑 |
5.2.2 对需求导向因素的考虑 |
5.2.3 对竞争导向因素的考虑 |
5.2.4 经销商和其他因素的考虑 |
5.3 定价机制及方法优化结合和运行效果 |
5.3.1 改进机制下MPC公司定价方法的选择 |
5.3.2 MPC综合定价模型的建立 |
5.3.3 产品初始定价的动态调整 |
5.3.4 目前MPC公司改善机制及方法的运行效果 |
6 总结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考虑广告投入的苹果公司产品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考虑竞争因素的定价策略研究综述 |
1.2.2 考虑广告因素的定价策略研究综述 |
1.2.3 现有研究不足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2.1 定价策略 |
2.2 波特五力模型与定价 |
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定价 |
2.4 广告对定价的影响机制 |
第3章 苹果公司产品定价策略现状分析 |
3.1 苹果公司概况 |
3.1.1 苹果公司简介 |
3.1.2 苹果公司销售业绩 |
3.2 苹果公司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苹果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2 苹果公司定价的内部环境分析 |
3.3 苹果公司产品的定价策略 |
3.3.1 营销渠道角度的价格维持策略 |
3.3.2 竞争角度的撇脂定价策略 |
3.3.3 品牌角度的声望定价策略 |
3.4 小结 |
第4章 基于微分博弈的苹果公司产品定价决策模型 |
4.1 问题描述 |
4.1.1 提出问题 |
4.1.2 供应链结构 |
4.2 考虑广告投入的定价决策Stackelberg模型 |
4.2.1 需求函数 |
4.2.2 声誉函数 |
4.2.3 利润函数 |
4.3 模型分析 |
4.3.1 均衡价格策略分析 |
4.3.2 广告与定价策略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苹果公司定价策略对我国智能电子产品行业的启示 |
5.1 构建合作型双渠道 |
5.2 加强广告的信号传递作用 |
5.3 提高产品用户忠诚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价格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关于技术创新扩散博弈理论的研究 |
1.2.2 关于技术价格理论的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的理论基础 |
2.1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技术创新 |
2.1.2 技术创新扩散 |
2.1.3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 |
2.1.4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价格博弈 |
2.2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的影响因素 |
2.2.1 技术创新属性 |
2.2.2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参与人数量 |
2.2.3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方式的分类 |
2.3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理论框架 |
2.3.1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讨价还价博弈 |
2.3.2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竞标博弈 |
2.3.3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多方博弈 |
2.3.4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的理论构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讨价还价博弈 |
3.1 基本讨价还价博弈模型 |
3.1.1 基本假设 |
3.1.2 基本模型 |
3.2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双方心理压力不对称的影响 |
3.2.2 存在外部选择时的影响 |
3.2.3 存在内部选择时的影响 |
3.3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保留价格为私人信息时的影响 |
3.3.2 讨价还价力为私人信息时的影响 |
3.3.3 存在掩饰行为时的影响 |
3.4 中介机构参与时的影响分析 |
3.4.1 假设条件 |
3.4.2 有中介机构参与的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博弈分析 |
3.4.3 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转让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竞标博弈 |
4.1 经典一级密封拍卖博弈模型 |
4.1.1 拍卖博弈基本假设 |
4.1.2 基本拍卖博弈模型 |
4.1.3 拍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与讨论 |
4.2 经典一级密封投标博弈模型 |
4.2.1 投标博弈基本假设 |
4.2.2 基本投标博弈模型 |
4.2.3 投标博弈模型均衡结果与讨论 |
4.3 考虑潜在采纳者有限理性时对拍卖博弈的影响 |
4.3.1 对技术创新价值判断准确的情况 |
4.3.2 对技术创新价值判断不准确的情况 |
4.4 基于创新扩散源有限理性假设的一级密封投标模型 |
4.4.1 假设条件 |
4.4.2 基本模型 |
4.4.3 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
4.5 技术创新扩散竞标博弈模型解释与应用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多方价格博弈 |
5.1 基本假设条件 |
5.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5.2.1 创新扩散源和潜在采纳者数量相同 |
5.2.2 创新扩散源数量多于潜在采纳者 |
5.2.3 创新扩散源数量少于潜在采纳者 |
5.2.4 任意数量对比的创新扩散源和潜在采纳者 |
5.3 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
5.4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多方价格博弈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价格博弈的实证研究 |
6.1 价格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思路 |
6.1.1 收集谈判信息 |
6.1.2 选择价格模型 |
6.1.3 应用价格模型 |
6.2 价格模型应用研究和实证分析 |
6.2.1 企业背景 |
6.2.2 竞标博弈模型的实证研究 |
6.2.3 技术创新转让扩散多方价格博弈模型的实证研究 |
6.3 实证研究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路径与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第2章 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相关理论 |
2.1 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概念及动机 |
2.1.1 转移定价的概念及特征 |
2.1.2 转移定价产生动机 |
2.1.3 转移定价的作用 |
2.2 企业集团转移定价机制产生的动因 |
2.2.1 产生的理论基础——内部化理论 |
2.2.2 产生的经济基础——分权化理论 |
2.3 转移定价机制的影响因素 |
2.3.1 内部影响因素 |
2.3.2 外部影响因素 |
2.4 博弈论相关理论知识 |
2.4.1 传统 Hotelling 价格模型 |
2.4.2 Hotelling 应用于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可行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博弈分析 |
3.1 目前常用的转移定价方法及评价 |
3.1.1 市场导向型转移定价方法 |
3.1.2 成本导向型转移定价方法 |
3.1.3 协商定价法 |
3.2 需求变化的影响及函数的构建 |
3.2.1 外部环境分析 |
3.2.2 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3 需求函数的构建 |
3.3 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3.3.1 模型的假设和建立 |
3.3.2 转移定价的博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策略分析 |
4.1 企业集团组织环境划分 |
4.2 转移定价策略分析 |
4.2.1 集中型企业集团 |
4.2.2 协作型企业集团 |
4.2.3 合作型企业集团 |
4.2.4 混合型企业集团 |
4.3 制定转移定价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企业集团背景——以 G 和 M 集团为例 |
5.2 企业集团组织环境分析 |
5.3 G 集团中间产品转移定价的决策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风险条件下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提出问题 |
1.2.1 PPP项目的问题案例 |
1.2.2 课题来源 |
1.2.3 研究意义 |
1.2.4 实践意义 |
1.2.5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PPP模式的文献研究 |
2.1.1 PPP模式概念界定 |
2.1.2 PPP项目特点 |
2.1.3 PPP定价理论基础 |
2.2 风险识别的文献研究 |
2.2.1 风险识别相关概念 |
2.2.2 风险对定价因素的影响 |
2.2.3 风险识别的方法 |
2.3 特许定价的文献研究 |
2.3.1 特许定价的方法 |
2.3.2 特许价格的调整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险分析 |
3.1 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风险分析 |
3.1.1 情景分析 |
3.1.2 利益相关群体分析 |
3.1.3 风险清单 |
3.2 关键定价要素的选择 |
3.2.1 识别关键定价要素 |
3.2.2 确定关键定价要素 |
3.2.3 关键定价要素的概率分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PP项目特许定价模式分析 |
4.1 定价目标 |
4.2 |
4.2.1 控制特许期定价模式 |
4.2.2 控制特许收益定价模式 |
4.2.3 控制特许价格定价模式 |
4.3 PPP项目特许经营权价格的确定 |
4.3.1 特许定价决策者的风险偏好 |
4.3.2 特许定价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特许定价决策模型的构建 |
5.1 PPP特许定价理论基础 |
5.1.1 PPP特许定价形成理论 |
5.1.2 PPP特许定价方法确定 |
5.1.3 PPP特许定价流程构建 |
5.2 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决策模型的构建 |
5.2.1 建设期成本函数构建 |
5.2.2 运营期收入函数构建 |
5.2.3 运营期支出函数构建 |
5.2.4 移交后期支出函数构建 |
5.2.5 特许定价决策模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特许定价调整模型 |
6.1 特许价格调整的依据 |
6.1.1 特许价格的调整原则 |
6.1.2 特许价格调整周期的确定 |
6.2 特许定价调整的分析 |
6.2.1 交通量变动分析 |
6.2.2 净现值率变动分析 |
6.2.3 价格与交通量变动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案例应用研究 |
7.1 项目的基本情况 |
7.2 数值模拟分析工具的选择 |
7.3 特许定价模型构建 |
7.3.1 建设期和建设成本模拟求解 |
7.3.2 运营期收入函数构建 |
7.3.3 运营期支出函数构建 |
7.3.4 移交后期支出函数构建 |
7.3.5 特许定价决策模型分析 |
7.4 特许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
7.4.1 交通量变动分析 |
7.4.2 净现值率变动分析 |
7.4.3 价格与交通量变动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评价 |
8.3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A.1 |
附录A.2 |
附录A.3 |
附录A.4 |
附录A.5 |
附录A.6 |
附录A.7 |
附录B |
附录B.1 |
附录B.2 |
(8)基于战略布局的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价格调整研究 ——以SIC公司BA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化工物流道路运输服务定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框架图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化工物流道路运输市场分析 |
2.1 运输服务定价基础理论 |
2.1.1 服务价格特点 |
2.1.2 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服务定价的影响因子 |
2.1.3 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企业服务定价的目标 |
2.1.4 化工物流道路运输服务价格制定的方法 |
2.2 市场机制运价定价理论 |
2.2.1 定价基本模型 |
2.2.2 传统经济定价方法的局限性 |
2.3 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供应市场分析及模型适用对象的选定 |
2.3.1 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市场的供应分析 |
2.3.2 调价模型所适用的道路运输公司及市场环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IC公司价格调整环境分析 |
3.1 SIC公司定价的宏观环境分析 |
3.1.1 SIC物流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1.2 SIC物流公司区位、资源、环境、政策背景分析 |
3.2 SIC公司道路运输的微观分析 |
3.2.1 SIC公司BA项目、产品及订单介绍 |
3.2.2 SIC-BA货量及货物流向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IC公司战略布局及战略布局下的价格调整 |
4.1 SIC公司战略布局 |
4.2 SIC公司战略布局指导下的价格调整方向和侧重点 |
4.2.1 SIC-BA项目价格体系简介 |
4.2.2 SIC公司年度道路运输订单结构分析 |
4.3 SIC公司战略布局指导下的价格调整方法及调价幅度确定模型 |
4.3.1 理论调价幅度的确定 |
4.3.2 运价幅度的修正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供应链竞争环境下的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选择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转移定价理论 |
1.2.2 转移定价选择的影响因素 |
1.2.3 转移定价的选择及具体方法 |
1.2.4 转移定价的绩效研究 |
1.3 文章内容与研究思路 |
1.4 文章的创新点 |
第2章 供应链竞争环境下跨国公司市场价格决策 |
2.1 问题描述与符号假设 |
2.2 供应链竞争环境的市场价格决策 |
2.2.1 模型简化及求解 |
2.2.2 均衡结果及经济意义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供应链竞争环境下跨国公司转移定价决策 |
3.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3.2 转移定价决策下的模型及求解 |
3.2.1 模型及简化 |
3.2.2 模型求解 |
3.3 均衡结果及经济意义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市场价格与转移定价决策机制绩效比较研究 |
4.1 比较方法 |
4.2 两种决策情况下跨国公司总体利润比较 |
0总体利润比较'>4.2.1 β -0.9α > 0总体利润比较 |
4.2.3 β - 0.9α = 0总体利润比较 |
4.3 结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10)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现状 |
1.3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研究 |
2.1 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演化模型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2.2 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演化建模的理论基础 |
2.3 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演化主体模型的构建 |
2.4 家电产品营销动态演化系统演化的多主体模型 |
第三章 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的博弈分析 |
3.1 营销博弈的理论基础 |
3.2 家电产品的营销博弈 |
3.3 家电企业的营销策略 |
第四章 家电产品市场预测研究 |
4.1 组合预测及其分类 |
4.2 组合预测中的常用单项预测方法分析 |
4.3 非最优正权组合预测模型权系数的确定 |
4.4 我国彩电年销量组合预测的实证研究 |
第五章 家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
5.1 家电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
5.2 家电企业的产品策略 |
5.3 企业价格策略 |
5.4 企业促销策略 |
5.5 企业分销渠道策略 |
第六章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致谢 |
四、跨国公司定价目标的博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TY医疗公司医用耗材定价问题研究[D]. 程浩.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2]A公司内部转移定价模式研究[D]. 邓林.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MPC公司产品定价机制与方法研究[D]. 曹鸣伟. 苏州大学, 2018(04)
- [4]考虑广告投入的苹果公司产品定价策略研究[D]. 张鑫. 湖南大学, 2016(04)
- [5]技术创新转让扩散的价格博弈研究[D]. 常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12)
- [6]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研究[D]. 孙珩.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7]风险条件下收费公路PPP项目特许定价研究[D]. 侯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12(11)
- [8]基于战略布局的第三方化工物流道路运输价格调整研究 ——以SIC公司BA项目为例[D]. 赵公业. 复旦大学, 2011(01)
- [9]供应链竞争环境下的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选择及绩效研究[D]. 李敏. 湖南大学, 2010(08)
- [10]家电产品市场营销研究[D]. 蔡军. 天津大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