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物质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谈钰蒙[1](2021)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糖尿病形势严峻,患病率正持续快速攀升。临床上我们发现,单纯用西药控制血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该病时立足于整体,标本兼顾,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但很多T2DM患者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消渴病症状,且肥胖超重者居多,在中医证型分类上寒热错杂证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以中焦寒热错杂证居多,治疗上首选半夏泻心汤。该方体现了调和胃肠的中医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降糖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胰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激素,尤其是GLP-1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594),总结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诊疗特征,明确调和胃肠法干预T2DM的临床疗效,探索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的相关作用机制,在中医药治疗T2DM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分析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模式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数据,总结中医诊疗特征。2.评价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探究并预测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半夏泻心汤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通过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近六年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吸烟饮酒史、T2DM病程、变异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诊断、中医治疗方案、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疗效评价。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采用开放性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条件的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82人,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半夏泻心汤颗粒和格列美脲,疗程12周。观察两组间受试者基线指标(性别、年龄、腰围、腰臀比)的均衡性。比较受试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GLP-1水平,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实验前后寒热错杂证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比较受试者的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血糖代谢水平(HbA1c、FPG、2hP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胃肠激素指标(GIP、Gas、MLT、SS)、血脂、血压、BMI。此外,分别统计两组受试者呼吸,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不良事件/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找筛选出半夏泻心汤中各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上述活性成分关联的靶标,按照整方和亚组进行中药靶标的整合。同时,在TTD、Genecards、HPO数据库查找T2DM的作用靶标。分别取半夏泻心汤整方和各亚组中药靶标与T2DM靶标的交集。再运用String平台形成PPI网络,用Cytoscape建立网络图(活性成分-疾病-靶标)。最后用Bioconductor和R project对各组靶标交集进行富集分析,以完成生物功能注释,包括GO和KEGG通路两部分内容。结果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1.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的150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当(1:1.14),汉族人为主,以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其中有吸烟史者共52人,有饮酒史者共43人。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6.528±4.629kg/m2,68%的患者体重指数≥24kg/m2。T2DM病程以十年以上者居多,占38.7%。16名患者由于各种变异退出路径。各项并发症中DPN的患病率最高,合并病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7±1.787%,主要集中在7%-9%范围内,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血脂异常。2.T2DM寒热错杂证的证治特征如下:(1)证候特征:中医兼证证型统计显示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在寒热错杂证的相关症状中乏力、胃脘痞满、反酸嘈杂出现频率最高。舌象上,多见暗红舌,薄白苔,黄、白腻苔。脉象上,弦滑脉出现频率最高。(2)中医治疗特征: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半夏泻心汤。中药功效的频数统计显示,补益药和清热药分别位列前两位;中药的性味统计表明,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发现了 16条关联性较强,可信度高的中药组合规律,“半夏=>干姜”、“半夏=>干姜-黄芩”、“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其中第1类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的中药组合,结合关联分析可将其作为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的主方。因子分析共得到了 9对高频中药组合,分别体现了针对T2DM寒热错杂证及相关兼证的对应治法。此外,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也是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3.疗效评价:完成路径治疗的134名患者,经自身前后对照,空腹血糖、血压、证候积分水平均有改善,且差异显着。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1.在中医证候疗效上,半夏泻心汤能降低患者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77.78%,显着优于对照组。2.在GLP-1水平上,半夏泻心汤在改善早时相的GLP-1分泌上优于对照组。3.在血糖代谢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糖,但在血糖疗效的有效率上格列美脲组更高。4.在胰岛功能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后HOMA-β水平未发生显着性变化,但HOMA-IR水平出现下降趋势。5.在其他胃肠激素方面,半夏泻心汤能降低Gas和MTL水平,GIP和SS水平在治疗后呈升高趋势。6.在血脂血压和BMI方面,半夏泻心汤能纠正血脂紊乱、减低体重,且作用优于格列美脲,但不具有显着改善血压的作用。7.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1.靶标预测:分别得到BXXXT全方活性成分的靶标386个,辛开组靶标130个,苦降组257个,甘和组333个,T2DM相关靶标351个。药物与疾病靶标映射后,得到BXXXT和T2DM交集靶标58个,三个亚组药物与T2DM的交集靶标分别为:辛开组20个、苦降组46个、甘和组57个。2.网络预测:BXXXT治疗T2DM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基因有 PTGS2、AR、PTGS1、NOS2、PPARG、DPP4。PPI 网络预测的核心靶蛋白主要有IL-6、AKT1等。3.富集分析结果:靶标在GO功能上集中在核受体活动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BXXXT全方的交集靶标主要富集于AGE-RAGE信号通路,该通路富集了 16个靶基因,BXXXT可通过Akt调节NFκB,参与细胞凋亡。而抑制AGE-RAGE通路可减少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降低血糖。辛开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松弛素通路。苦降组、甘和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AGE-RAGE 通路。结论1.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主方为半夏泻心汤,基本中药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同时可配伍使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燥湿运脾、滋阴清热、活血益气等治法的中药组合。2.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安全有效,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还有利于GLP-1的分泌,改善中医证候,缓解胰岛素抵抗,调节胃肠激素(GIP、Gas、MLT、SS)的紊乱,增强胃动力,纠正脂代谢的异常、减轻体重,为中医调和胃肠法治疗T2DM提供客观依据。3.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BXXXT治疗T2DM涉及潜在作用靶标之一为DDP4,主要信号通路为AGE-RAGE,推测BXXXT可作用于PI3K/Akt/NFκB抑制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王璐[2](2021)在《玉液汤通过AGEs/RAGE对T2DM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检测T2DM大鼠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及AGEs/RAGE表达的影响,揭示玉液汤对T2DM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及与AGEs/RAGE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选用10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玉液汤高剂量组、玉液汤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取预留同周龄同批次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分笼饲养,正常进水,除正常组外均持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w。每日固定时间灌胃治疗,每周定期检测体重、血糖。治疗8w后处死大鼠并检测相关指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RAGE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GE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RAGE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体重、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体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出现气球样变,间质内出现炎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核溶解,胞浆变红。玉液汤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均有明显改善;3.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AGEs含量和RAG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玉液汤能够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降低T2DM大鼠肾组织中AGEs含量及RAGE表达。玉液汤对T2DM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中AGEs-RAGE信号通路有关。
王婷婷[3](2021)在《海参肽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源性生物活性多肽因其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易消化吸收以及活性多样等特点,逐渐成为健康功能因子开发的研究热点。糖尿病是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会导致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或酶解产物的相关研究较少,降血糖肽的体外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理仍不完善。本论文着重于从海洋资源海参中,定向制备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肽,用T2DM动物模型深入研究海参肽降血糖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而对活性肽进行鉴定和合成,并研究合成的活性肽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以及对MES13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所述:(1)探究了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这6种蛋白酶对海参酶解产物的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抗氧化活性及Hep G2-IR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木瓜蛋白酶与其它五种蛋白酶进行1:1双酶复配后,木瓜与复合蛋白酶复配的酶解产物的Hep G2-IR细胞葡萄糖摄取量最高,具有最强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在上述加酶方式的基础上,对加酶量和酶解时间进行进一步探究,筛选得出海参的酶解制备工艺为:木瓜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1:1进行复配,总加酶量为1%,酶解时间为4h,酶解温度55°C,p H 7。(2)通过STZ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研究了海参酶解物(Sea cucumber hydrolysates,SCH)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SCH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量、血脂代谢、肝功能和肾功能。而且,与模型组相比,SCH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降低了40.39%和33.96%。此外,采用UPLC-q TOF-MS/MS对SCH进行鉴定得到242条肽。SCH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可能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疏水氨基酸和脂肪族氨基酸肽。通过Peptideranker评分和峰强度筛选得到30条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肽。(3)为了探究SCH在STZ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T2DM大鼠中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我们测定了大鼠体内血脂代谢、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依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SCH能够改善T2DM大鼠血糖水平、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SCH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调节GLUTs和GSK-3β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原合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对242个鉴定肽的进一步分析,认为SCH的抗糖尿病作用与低分子量的肽有关,这些肽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脂肪族氨基酸和一些具有潜在的胰岛素增敏作用的特异性氨基酸,例如Pro、Phe、Leu/Ile和Ala。(4)为了鉴定SCH中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活性肽,采用高糖和软脂酸(PA)联合诱导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R-Hep G2),评价海参肽对Hep G2细胞的促进葡萄糖摄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并阐明其保护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SPA能够促进IR-Hep G2细胞葡萄糖摄取,分子机制表明SPA提高了IR-Hep G2细胞中GLUT2、p-GSK-3β、GS、IRS1、PI3K和p-Akt的表达,并且降低GSK-3β、p-GS和p-IRS1表达。综上所述,SPA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胰岛素依赖性通路,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转运及糖原合成,从而改善IR-Hep G2细胞的糖代谢。(5)为了评价SCH对糖尿病肾病并发症(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影响,我们对T2DM大鼠肾脏组织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SCH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CH能显着减轻小鼠尿微量白蛋白,且SCH可通过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和降低MDA的累积来减轻氧化应激。此外,SCH可降低IL-1β、TGF-β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组织学观察还表明,SCH治疗可显着改善肾脏损伤,保护肾脏免受高血糖介导的氧化和炎症损伤。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SCH通过触发Akt/Nrf2信号通路和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改善肾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对糖尿病大鼠的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为了探究海参肽的肾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通路,采用高糖诱导的MES13细胞损伤模型评价海参肽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Nrf2和NF-κB通路下海参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WWGP和APGY的抗氧化作用与疏水性(Tyr、Pro和Ala)和芳香性氨基酸(Tyr、Trp和Phe)有关,潜在分子机制表明WWGP和APGY可能通过促进Nrf2的核转位减轻了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分子对接结果表明,WWGP和APGY可能直接与Keap1结合,干扰Keap1-Nrf2相互作用,从而调节Akt/Nrf2途径。另一方面,ALGP和WWGP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疏水性(Pro、Ala和Trp)、芳香性氨基酸(Tyr、Trp和Phe)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特异性氨基酸如甘氨酸(Gly)等有关。潜在分子机制表明ALGP和WWGP通过阻止NF-κB的核移位减轻了一系列炎症反应。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LGP和WWGP可能直接与TLR4结合,干扰IκBα-NF-κB的相互作用,抑制NF-κB的积累和核转位,从而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
雷镇瑜[4](2020)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这一复合证型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的临床差异,从而进一步观察针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发挥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弥补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局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在糖尿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安全性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内分泌科导师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以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本试验共纳入64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受试者均给与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对照组施予单纯西药治疗: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磷酸西格列汀片,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在相同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本试验每个疗程有4周,共有8周。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每周进行2-3次血糖监测,有不良反应随时向研究者反馈。待试验结束时,将试验前后相关检测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整理,予以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益气养阴活血方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FBG、治疗前2hBG、治疗前HbA1C、治疗前空腹CP、治疗前空腹INS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数据可以进行比较。2.经治疗后试验组受试者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56.67%,提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对比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综合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更优。3.两组受试者FBG、2hB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两组受试者2hBG经对比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FBG、HbA1C经对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在2hBG方面降糖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改善FBG、HbA1C方面优势不明显。4.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空腹C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两组受试者空腹C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经对比均提示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在改善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上无明显优势。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的两组受试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统计学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试验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候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对各中医单项症状改善均有优势,其中改善效果最好的中医单项症状为乏力倦怠、气短、口干咽燥、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联合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较单纯西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磷酸西格列汀片)降糖治疗在餐后2h血糖及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方面优势不明显。综合而言,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更有利于改善餐后血糖和一系列相关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本次临床观察研究中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即益气养阴活血方用药安全。
邵晓娜[5](2017)在《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者易引发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其发病机制主要有糖脂代谢紊乱、细胞外基质积聚、氧化应激损伤、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及偶联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异常等。micro RNA是一种由1925个核苷酸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能够在m RNA的翻译过程中负向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cro RNA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NOX4(NADPH oxidase 4,NOX4)是NADPH氧化酶在肾脏中的主要活性亚基,它的异常激活能够引发氧化应激损伤,另外,NOX4/PKC/Rho A/ROCK形成了相互循环的作用机制,共同调节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活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具有横向分化、旁分泌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二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但APS联合HUCMSCs共同干预治疗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研究尚未见有国内外文献报道。目的:本研究以APS联合HUCMSCs共同干预治疗糖尿病大鼠,观察并检测其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肾功能、氧化应激及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善作用,并从micro RNA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DN组,APS组(APS 12.5g/kg,1次/d),MSCs组(HUCMSCs 2×106个/只,1次/2 w),A+M组(APS 12.5g/kg,1次/d;HUCMSCs 2×106个/只,1次/2 w),Gli组(格列本脲1.5mg/kg,1次/d),Bena组(贝那普利12mg/kg,1次/d),另设Con组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2 w。通过对各组大鼠的糖脂代谢、肾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检测(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另外,采用micro RNA芯片技术获得Con、DN及A+M组大鼠肾组织micro 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各组间特异性表达的micro RNAs,并以real-time PCR检测其相对表达量。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cro RNA靶基因并行功能分析,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靶蛋白及偶联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研究APS联合HUCMSCs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DN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值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尿BUN、UAER、UAlb及血清BUN水平明显升高,CCR水平明显降低,血脂T-CHO、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表明DN组大鼠的糖脂代谢及肾功能出现紊乱。治疗组以上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A+M组大鼠的血糖、UAER、UAlb、血清BUN、CCR及T-CHO、TG、LDL-C较其他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提示APS联合HUCMSCs能显着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及肾功能,并优于单独给予APS和HUCMSCs治疗组。2、DN组大鼠的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T-SOD、T-AOC、CAT及GSH-PX水平较Con组显着降低,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表明DN组大鼠出现氧化应激损伤。治疗组大鼠以上氧化应激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A+M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匀浆中以上指标改善最为明显,优于单独给予APS和HUCMSCs治疗组。3、DN组大鼠肾脏组织切片呈现出明显的病理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糖原阳性染色区域增多,细胞外基质积聚,FN和Col IV表达量升高。各治疗组中A+M组肾脏形态学改善最为显着,优于单独给予APS和HUCMSCs治疗组,肾小球未见明显肥大,系膜细胞未见明显增生,基底膜未见明显增厚,糖原表达降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FN、Col IV的表达量无明显增多。4、micro RNA芯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N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别有15/6个micro RNAs表达上调/下调;与DN组相比,A+M组大鼠的肾组织中分别有21/19个micro RNAs表达上调/下调。real-time PCR结果表明rno-mi R-208a-3p、rno-mi R-363-5p在DN组中表达明显高于Con组,与DN组相比A+M治疗组表达显着降低(P<0.01)。靶基因预测发现与rno-mi R-208a-3p相关的基因有146个,与rno-mi R-363-5p相关的基因有678个。5、发现NOX4作为rno-mi R-363-5p的靶基因之一,介导了NOX4/PKC/Rho A/ROCK信号通路。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X4、PKCβ、Rho A、ROCK1在DN组肾脏中表达量显着升高,在A+M组中表达明显低于DN组。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APS联合HUCMSCs能够显着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肾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肾脏病理改变,且效果优于单独给予APS和HUCMSCs。2.APS联合HUCMSCs能够调节糖尿病大鼠肾脏rno-mi R-208a-3p及rno-mi R-363-5p的表达。3.APS联合HUCMSCs能够抑制肾组织中NOX4活性,调节NOX4/PKC/Rho A/ROCK信号通路,且其作用优于单独给予APS和HUCMSCs。4.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或部分通过调节肾脏中rno-mi R-363-5p的表达,抑制NOX4活性进而抑制NOX4/PKC/Rho A/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实现的。创新点:本研究首次观察了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并从micro RNA角度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发现APS联合HUCMSCs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rno-mi R-363-5p的表达,抑制靶基因NOX4活性,抑制肾小球细胞中PKCβ表达,阻碍Rho A/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变。
欧锐[6](2017)在《锁阳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治疗药物主要以西药为主。西药降糖效果显着、针对性强、降糖机制比较明确,但在降糖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副作用。因此开发降糖效果确切,副作用小的植物多糖类新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首先通过普通饲料喂养联合不同浓度链脲佐菌素的方法、高脂高糖喂养联合低剂量STZ的方法分别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检测体重、饮水饮食、血糖、胰岛素和成模率,从中筛选最佳建模方法。其次,采用热水浸提法从锁阳中提取锁阳多糖,并检测多糖含量。采用最佳建模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时分为阳性对照组、锁阳多糖(200 mg/kg)治疗组、格列苯脲(100 mg/kg)治疗组,分别以生理盐水、锁阳多糖、格列苯脲灌胃25 d,并设立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研究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饮水饮食、血糖、血清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estero,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I)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锁阳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具体结果如下:1)在普通饲料喂养联合不同浓度STZ(20、15 mg/kg)、STZ(20、25 mg/kg)、STZ(30、20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过程中,STZ组(30、20 mg/kg)大鼠的体重15 d后体重开始显着降低,饮水量在注射10 d后开始增加,饮食量在15 d后显着增加;三个STZ注射组的血糖浓度在10d后均显着升高;STZ(30、20 mg/kg)组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着降低(P<0.05);STZ组(20、15 mg/kg)的大鼠的成模率为10%,STZ(20、25 mg/kg)组为40%,STZ(30、20 mg/kg)为30%,STZ(30、20 mg/kg)组的大鼠,死亡14只,其余组无死亡。2)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不同浓度STZ(20、15 mg/kg)、STZ(20、25 mg/kg)、STZ(30、20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过程中,STZ组(20、15 mg/kg)大鼠在15 d后体重显着降低(P<0.05),STZ组(20、25 mg/kg)大鼠在20 d后体重显着降低,STZ组(30、20 mg/kg)大鼠在注射10 d后体重显着降低(P<0.05);三个STZ注射组的饮水、饮食量和血糖均在5 d后显着增加;三个STZ注射组的胰岛素水平均显着降低;STZ(20、15 mg/kg)、STZ(20、25 mg/kg)、STZ(30、20 mg/kg)三组2型糖尿病大鼠的成模率依次为30%,90%,50%,STZ(30、20 mg/kg)组死亡10只,其余组无死亡。3)灌胃锁阳多糖25 d后,发现锁阳多糖显着增高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P<0.01),降血糖药物格列本脲也有类似效果;锁阳多糖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P<0.01),且降糖效果同格列苯脲无显着差异;锁阳多糖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且在改善多食的效果上显着优于格列苯脲(P<0.01);锁阳多糖显着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C、TG、HDL的含量(P<0.05,P<0.01),显着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LDL的含量,格列本脲也有类似效果(P<0.05)。锁阳多糖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的水平(P<0.05),格列苯脲也有类似效果;锁阳多糖显着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INSR、IRS-1蛋白的表达(P<0.01),与格列本脲的作用相比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相比其它诱导方法,高脂高糖喂养联合STZ(20、25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成模率高,且无死亡,可以采用。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可明显缓解糖尿病大鼠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减轻,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INSR、IRS-1蛋白的表达,其主要降糖机制可能为:1)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胰岛细胞的氧化损伤,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和结构,保护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细胞,促进受损胰岛细胞的修复,从而促进血清胰岛素的分泌,发挥其降血糖作用;2)锁阳多糖通过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INSR、IRS-1蛋白的表达,保护2型糖尿病大鼠脏器来发挥其对糖尿病大鼠的整体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锁阳多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保健品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对推动锁阳多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孟祥云,郭树明,杨丽霞[7](2017)在《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关键。目前,防治2型糖尿病,已经从降糖为主发展到利用胰岛素抵抗为靶点的综合治疗策略。中药多糖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相比,中药多糖具有安全、疗效好、价格低的优势。但对其作用机制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纳。本文应用计算机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关键词"2型糖尿病,多糖,胰岛素抵抗",纳入全部有关中药植物多糖治疗糖尿病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目的对中药多糖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今后有关中药植物多糖种类、中药剂量以及服用时间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开发出服用更便捷,疗效更好,更安全的新制剂。
郝明芬[8](2016)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交互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考察中药黄芪与葛根配伍前后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和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脂联素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交互效应,探讨黄芪、葛根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干预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6只,按照血糖因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金芪降糖片)组、黄芪组、葛根组和黄芪葛根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46 mg?kg-1,诱导糖尿病模型。本实验中,模型组、黄芪组、葛根组和黄芪葛根组按2×2析因设计方案实施实验。给药30d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清CHO、TG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INS)、脂联素(ADPN)、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5(IL-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Q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和脂联素受体1(Adipo 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 RNA表达水平。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糖显着升高;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血糖显着降低;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2.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水平显着升高;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血清CHO、TG显着降低。在调节血清CHO时,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对血清TG,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比单一用药作用显着。3.模型组大鼠胰腺INS、ADPN、GLUT4的含量均明显降低。(1)对INS的影响:黄芪组和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INS含量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2)对ADPN的影响:黄芪组和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ADPN含量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3)对GLUT4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GLUT4含量均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4.模型组大鼠胰腺IL-12、IL-15、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IL-12、IL-15、TNFα含量均显着下降;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均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5.模型组大鼠胰腺IRS2、PI3K、Akt2 m RNA表达均显着下降。(1)对IRS2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IRS2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2)对PI3K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PI3K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3)对Akt2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Akt2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6.模型组大鼠胰腺Adipo R1、AMPK m RNA表达均显着下降。(1)对Adipo R1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Adipo R1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2)对AMPK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AMPK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比单一用药作用显着。结论:1.黄芪、葛根及其配伍均可降低DM大鼠血糖、血脂,且合用下调血清TG效果更佳。2.黄芪葛根配伍降低血糖、血脂,可能与其调节炎性因子和INS/IRS2/PI3K/Akt2及ADPN/Adipo R1/AMPK信号通路有关。3.黄芪与葛根在调节DM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相关靶点方面各有侧重,黄芪较葛根及其配伍更具优势。
王晓琳[9](2016)在《黄芪多糖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一种以血糖持续高水平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持续较高水平的血糖可导致一系列器官或组织的损害,如脂肪代谢紊乱、肾脏、心脏、眼、神经功能损害等。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echarides,APS),目前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防止脂质过氧化以及改善肾功能等作用。本文通过观察APS对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改善血脂及肾脏功能的作用,进而分析APS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目的通过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方式,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密切观察给予不同干预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以及相关肝肾脏指标变化,进一步探讨分析黄芪多糖在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6周龄Wistar大鼠共90只,雄性,体重为180±15g,均由新乡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相同环境下分笼饲养,自由光照,充足饮食,各组进食量无明显差异。饲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3±2℃,湿度维持在41%±15%。实验开始前,随机抽取60只分为B组和C组,将B组和C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饲养6周,之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通过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以及高脂高糖饲养方式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过程中,T2DM组大鼠13.3%动物死亡(8/60),52只存活大鼠中4只血糖不达标,予以剔除,最终成模48只。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和APS组(C组);余30只中随机抽取24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C组大鼠给予APS 400 mg/kg/d灌胃,A、C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0、2、4、6周分别自各组随机抓取6只大鼠,代谢笼法收集24小时尿液;禁食12小时,晨起取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16.7mmol/l则表示造模成功。然后给予相同饲料喂养,于进食后0.5、1.0、1.5以及2.0小时再次分别检测血糖值。活体心脏采血5ml,制备血清,检测tc、tg、alt、ast、sod以及mda水平。另分别取肝、肾组织,制备石蜡切片或透射电镜切片,染色观察。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3组实验动物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腹血糖水平:随实验时间延长,b组大鼠glu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c组大鼠glu水平则自第2周始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b组第4、6周时glu水平与第0周无显着差异(p>0.05),而c组相同时间点glu水平则显着低于第0周(p<0.05)。组间比较:第0、2周时,c组glu水平显着高于a组(p<0.05),但与b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第4、6周时,c组glu水平显着高于a组(p<0.05),且低于b组(p<0.05)。2.血脂水平的比较:第2、4、6周时,b、c组大鼠tc、tg水平均较a组明显上升(p<0.05)。组内比较:第4、6周时,b、c大鼠tc、tg水平均显着高于第0周(p<0.05)。组间比较:第2周时,c组大鼠tc、tg水平均高于a组(p<0.05),但与b组无显着差异(p>0.05);第4、6周时,c组大鼠tc、tg水平均高于a组(p<0.05),且低于b组(p<0.05)。3.肾功能指标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试验期间a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变化,b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缓慢上升,而c组大鼠各时间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且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发现,c组大鼠第2、4、6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着高于a组(p<0.05),但低于b组(p<0.05)。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实验第2周时,三组大鼠肾脏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第4周时,b、c组大鼠肾脏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可见轻微肾小管损伤,局部炎症表现。第6周时,b组大鼠肾小管囊腔出现增大表现,形态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炎性肿大。c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轻微炎症表现,局部肾小管内可见较为少量蛋白聚集。A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4.肝脏指标比较:血清学指标:第0、2周时B、C组大鼠ALT、AST、SOD以及MDA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第4、6周时,C组大鼠ALT、AST以及MDA水平均高于A组,但低于B组;而SOD水平低于A组,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第2、4周时,三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第0、2、4周时各组大鼠肝索排列规则,肝细胞结构完整,肝小叶结构显示清楚,肝窦存在,镜下未见肝细胞变性、坏死性病变。第6周时,B组大鼠肝组织局部肝细胞肿胀明显,细胞核变小,深染,胞内可见轻度空泡变性;部分肝小叶轮廓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肝窦明显变窄,部分甚至消失不见,小叶间及汇管区可见血管扩张淤血。C组大鼠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轻度肿大,未见明显的肝细胞空泡样变性;肝小叶结构较为清晰,肝窦较前变窄,小叶间以及汇管区血管可见轻度扩张。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第2、4周时,B组和C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细胞器完整,各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等丰富,糖原轻度减少,基质轻度肿胀,脂滴明显可见。第6周时,B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形,线粒体减少且明显肿胀,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化,膜、嵴均有溶解,断裂现象;粗面内质网扩张、断裂,膜结构损坏。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糖原显着减少。C组大鼠损伤程度较B组为轻。A组大鼠肝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排列整齐,核糖体较多且分布均匀。线粒体结构完整。结论1.黄芪多糖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2.黄芪多糖可降低TC、TG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代谢紊乱状态。3.APS可增加肝细胞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减少肝细胞损伤。4.黄芪多糖可减轻肝脏、肾脏组织损伤,改善肝、肾组织细胞形态和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进而改善肝、肾功能。
彭晓珊,唐映红[10](2014)在《黄芪多糖抗糖尿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Ast)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可"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是治疗糖尿病(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常用中药。黄芪多糖(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表明APS具有降低血糖、调节免疫、保护心
二、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物质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物质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肠促胰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1 肠促胰素在调节血糖稳态中的生理作用 |
2 T2DM患者肠促胰素效应的临床特点 |
3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T2DM中的应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基于肠促胰素效应中药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有效成分 |
2 中药复方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
1 现代药理研究 |
2 现代临床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2)玉液汤通过AGEs/RAGE对T2DM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2型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病名研究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1.3 辩证论治 |
1.4 中医治疗方法 |
2 2型糖尿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2.2 西医治疗方法 |
3 问题与展望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建立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2.3 实验动物给药 |
2.4 标本处理 |
2.5 指标检测及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玉液汤对T2DM大鼠体重的影响 |
3.3 玉液汤对T2DM大鼠血糖的影响 |
3.4 玉液汤对T2DM大鼠血脂的影响 |
3.5 玉液汤对T2DM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3.6 玉液汤对T2DM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3.7 玉液汤对T2DM大鼠肾组织中AGEs含量的影响 |
3.8 玉液汤对T2DM大鼠肾组织中RAGE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2 模型制备及阳性药物的选择 |
3 组方原则及配伍意义 |
4. 指标选择与意义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海参肽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中重要名词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
1.2.1 糖尿病的分类 |
1.2.2 糖尿病的并发症 |
1.2.3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
1.2.4 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
1.3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
1.3.1 发病机理 |
1.3.2 糖尿病肾病治疗进展 |
1.4 海参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1.4.1 海参概述 |
1.4.2 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立题依据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海参酶解产物抗氧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功效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海参氨基酸组成 |
2.3.2 海参酶解蛋白酶筛选及酶解工艺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海参酶解物调节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研究及活性肽鉴定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海参酶解物的组成分析 |
3.3.2 海参酶解物的鉴定和表征 |
3.3.3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3.3.4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的影响 |
3.3.5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
3.3.6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脏器指数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海参酶解物调节Ⅱ糖尿病大鼠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
4.3.2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4.3.3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组织病理的影响 |
4.3.4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和骨骼肌糖原含量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参酶解物中胰岛素增敏肽对软脂酸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2.3 数据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海参酶解物的潜在活性肽对软脂酸诱导HepG2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
5.3.2 不同浓度的AAE、SPA和ALGP对软脂酸诱导HepG2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
5.3.3 SPA对GLUTs和GSK-3的影响 |
5.3.4 SPA对PI3K/Akt通路调控的影响 |
5.3.5 SPA在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中的稳定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海参酶解物改善Ⅱ糖尿病大鼠肾病并发症作用机制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方法 |
6.2.3 数据分析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
6.3.2 海参酶解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GSH-px、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6.3.3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因子的影响 |
6.3.4 组织病理学分析 |
6.3.5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Akt/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 |
6.3.6 海参酶解物对糖尿病大鼠TLR4/NF-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海参酶解物中抗炎肽及抗氧化肽对高糖诱导的MES13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实验材料 |
7.2.2 实验方法 |
7.2.3 数据分析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WWGP和APGY对高糖诱导MES13 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
7.3.2 WWGP和APGY对Akt/Nrf2通路调控的影响 |
7.3.3 Keap1与抗氧化肽的分子对接 |
7.3.4 ALGP和WWGP对MES13 细胞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
7.3.5 ALGP和WWGP对TLR4/NF-κB通路调控的影响 |
7.3.6 TLR4 与抗炎肽的分子对接 |
7.3.7 ALGP、WWGP和APGY在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中的稳定性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和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及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经过 |
2.1 技术路线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案 |
2.4 资料整理 |
2.5 疗效性评估 |
2.6 安全性判定 |
2.7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对比 |
3.2 治疗前疗效观察指标资料对比 |
3.3 疗效观察指标资料治疗前后对比 |
3.4 治疗后综合疗效对比 |
3.5 安全性指标观察 |
讨论 |
1.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
1.1 西方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2.糖尿病“气阴两虚”和“血瘀”的关系探究 |
2.1 “气阴两虚”是基础 |
2.2 “血瘀”是发展趋势 |
3.“益气养阴活血方”的由来 |
4.“益气养阴活血方”方药分析 |
4.1 组方分析 |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型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表 |
附录三 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中医症状积分表 |
附录四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致谢 |
(5)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
1.2 APS与糖尿病肾病 |
1.3 HUCMSCs与糖尿病肾病 |
第2章 实验一: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实验二:APS联合HUCMSCs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机制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第4章 结论及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 |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6)锁阳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引言 |
1.1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1.1.1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
1.1.2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 中药多糖降血糖作用研究 |
1.2.1 中药多糖简介 |
1.2.2 中药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1.3 锁阳多糖研究概况 |
1.3.1 锁阳简介 |
1.3.2 锁阳多糖的的药理作用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构建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2.1.2 实验动物及处理 |
2.1.3 检测指标 |
2.1.3.1 体质量、饮水饮食、血糖测量 |
2.1.3.2 血清胰岛素检测 |
2.1.3.3 血脂检测 |
2.1.3.4 行为学观察 |
2.1.4 数据统计 |
2.2 结果 |
2.2.1 普通饲料喂养联合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2.2.1.1 建模过程中大鼠体重变化 |
2.2.1.2 建模过程中大鼠的饮食饮水变化 |
2.2.1.3 建模过程中大鼠血糖变化 |
2.2.1.4 建模过程中大鼠胰岛素变化 |
2.2.1.52 型糖尿病大鼠的成模率 |
2.2.2 高脂高糖饲料联合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2.2.2.1 建模过程中大鼠体重的变化 |
2.2.2.2 建模过程中大鼠饮水饮食的变化 |
2.2.2.3 建模过程中大鼠血糖的变化 |
2.2.2.4 建模过程中大鼠胰岛素的变化 |
2.2.2.5 大鼠成模率 |
2.2.3 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变化 |
2.2.4 2型糖尿病大鼠的行为表现 |
2.3 讨论 |
第三部分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药品及仪器 |
3.1.2 实验动物及处理 |
3.1.3 检测指标 |
3.1.3.1 体质量、饮水饮食、血糖测量 |
3.1.3.2 血清胰岛素检测 |
3.1.3.3 血脂检测 |
3.1.4 Western-blotting观察INSR、IRS-1 蛋白的表达 |
3.1.4.1 组织总蛋白提取及含量测定 |
3.1.4.2 Western-blotting检测 |
3.1.5 数据统计 |
3.2 结果 |
3.2.1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影响 |
3.2.2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饮水、饮食的影响 |
3.2.3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
3.2.4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
3.2.5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
3.2.5.1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总胆固醇的影响 |
3.2.5.2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甘油三酯的影响 |
3.2.5.3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
3.2.5.4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高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
3.2.6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INSR、IRS-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血糖、胰岛素的影响 |
3.3.2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
3.3.3 锁阳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INRS、IRS-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植物多糖的结构与功能 |
2 中药植物多糖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
2.1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 |
2.2 中药植物多糖对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
2.3 中药植物多糖对脂肪组织内分泌的调节 |
2.3.1 TNF-α |
2.3.2 LP |
2.3.3 ADPN |
2.3.4 抵抗素(resistin) |
2.3.5 IL-6 |
3 展望 |
(8)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交互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黄芪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葛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黄芪多糖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黄芪多糖抗糖尿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降低血糖作用 |
2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3 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 |
4 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5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
四、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物质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D]. 谈钰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玉液汤通过AGEs/RAGE对T2DM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研究[D]. 王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海参肽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活性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婷婷. 广西大学, 2021(01)
- [4]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雷镇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APS联合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邵晓娜. 吉林大学, 2017(09)
- [6]锁阳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欧锐.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6)
- [7]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孟祥云,郭树明,杨丽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8)
- [8]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交互效应[D]. 郝明芬.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3)
- [9]黄芪多糖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实验研究[D]. 王晓琳.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10]黄芪多糖抗糖尿病研究进展[J]. 彭晓珊,唐映红. 湖南中医杂志,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