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话务量引发呼叫困难的案例分析与网络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承谕[1](2019)在《移网隐私号(M-CTD)产品构架以及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移网隐私号(Mobile-Click to Dialogue,M-CTD)是指由手机客户端发起、以移动网手机号作为隐私号承接主被叫的通话业务。M-CTD业务的特点:1)通过号码解析技术,屏蔽隐藏用户号码信息,使得企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客户信息的泄露,保护用户隐私,避免两者直接冲突;2)移网号码更加灵活,可信度更高,可以提供更高的接通率;3)通过在客服统一平台进行服务,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语音、短信等企业运营数据作为服务质检的数据支撑,为客户服务提供支持,优化客户体验;4)M-CTD创新性的在语音业务中融合了短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隐私号进行短信互发,在语音隐私的基础上,实现了短信隐私。本文根据社会需求,结合江苏联通M-CTD实践案例,采取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和掌握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结合通信运营商最新产品方向,阐述了M-CTD的设计原理、产品模式及未来的衍生方向。首先,介绍了运营商移动网网络知识,通话、短信的实现原理以及M-CTD基于运营商网络的实现原理。其次,根据市场调查,从客户需求分析,模式设计,实际案例,适配性分析,模式存在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M-CTD产品在同城配送和网约车等行业、房产中介和汽车销售行业、大型电商平台、呼叫中心模式类行业等垂直行业的应用,论证得出M-CTD产品的先进性以及行业竞争力。接着,通过M-CTD的收支分析,并结合实际的企业经营分析报告,论证出M-CTD产品确实可以成为新的收入“爆点”,帮助江苏联通实现“换道超车”。最后,从实际运营角度出发,总结日常运营中出现问题,通过问题的分析可以在未来的产品运营过程中更好的避免问题以及规避风险,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产品。通过本文对M-CTD产品应用分析,表明改产品正在切实的保护乘客出行安全,在隐私保护领域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为企业规划其发展战略及相应的具体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懋林[2](2019)在《混合组网下的VoLTE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国内LTE网络建设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部分先进省市的LTE网络已较为完善。然而国内各个运营商VoLTE进展不一,目前中国移动已初步商用VoLTE,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尚未全面商用VoLTE。随着LTE业务的不断快速发展,2G网维护成本日益升高,国内运营商开始考虑将2G优质频谱资源重耕给LTE。VoLTE网络将逐步取代原有的2/3G网络成为主流成熟的语音承载网,在混合组网期间VoLTE网络如何优化就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用户语音感知为切入点,对4G中VoLTE的原理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分析LTE时期的几种语音解决方案;随后以中国移动为例研判目前运营商无线网络运营的现状,探讨当前2G/3G/4G混合组网下的网络优化基本策略,重点研究了系统间互操作的实施技术、优化策略;接着对4G网络部署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制定了混合组网期间的网络协同优化模型。论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某地市移动的VoLTE优化过程中主要影响,VoLTE质量的若干类问题:接通类、掉话类、时延类进行定位,依托制定的网络协同优化模型,总结VoLTE网络中优化问题的分析步骤,梳理优化思路,同时整理部分VoLTE网络优化案例,其优化策略对于后续的混合组网以及全VoLTE模式网络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祖宏亮[3](2019)在《4G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具有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TD-LTE在4G时代迅猛发展,随着无线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4G网络技术得到普遍应用。4G网络的语音实现相比2G和3G网络更加复杂,而在实际网络建设中,很难保证在理想化的规划地点建设无线网络通信基站,往往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建设在规划地点,采用其他灵活的次优方案解决网络覆盖。即便能够按照规划建设基站,也会因附近新建高层楼宇的遮挡,导致无线网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另外,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楼宇的墙体较厚,而4G的频率更高,需要更密集的建设无线网络。以上这些因素都无法保证4G网络设备建设入网后,能够一直达到令人满意的4G网络语音服务水平,需要运营商持续不断的开展系统化的网络优化工作。本次研究的设想是结合实际工作,研究TD-LTE的网络优化技术方法,达到提升网络指标至目标值的目的。首先梳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介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包括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网络架构、关键技术,针对无线网络建设现状,总结出无线网络优化的覆盖、干扰、故障、接通、掉话、切换、质量七个方面问题。以哈尔滨特定区域的指标现状作为研究依据,制定无线网络指标优化工作的目标值。针对覆盖问题,梳理并核查标准参数和场景参数,着重对典型场景进行优化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排除了因参数标准设置问题导致的网络质量问题,达到提升典型场景覆盖指标的效果。针对各网元设备的故障,以及干扰问题,梳理通信过程中各网元设备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各网元的障碍解决和干扰排查,降低了因故障和干扰问题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达到降低用户投诉的效果。针对语音通话过程中的VoLTE接通问题、VoLTE掉话问题、eSRVCC问题、语音质量问题等四个典型问题,梳理并实施端到端的优化方法和流程,通过以上典型问题的批量解决,达到提升特定区域整体网络质量的效果,达到指定的优化目标值。最后,对本次论文研究的效果进行总结,并展望后续的无线网络优化方向。
刘红瑞[4](2018)在《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思维模式开启,虚拟运营商的进入、微信类平台快速发展、OTT内容和应用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使得消费者信息服务需求更加丰富、广泛、多元,中国移动基于此,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作为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建设的作用得到凸显,成为企业应对问题与挑战的有生力量,利用量化薪酬管理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科学化的薪酬管理会提升员工立足于岗位工作的积极性,而科学化的薪酬管理体系会促使员工产生高绩效。本课题研究时,以与客户距离最近的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为研究对象,从其基层职工(集团职工与话务员)入手,通过应用文献阅读、调查与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诸多研究方式方法,对该中心目前实施的量化薪酬制度作了深入探讨,查找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基于此在运用现代绩效与薪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现有量化薪酬制度,对制度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从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原则、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的设计、一线员工岗位工作分析、一线员工绩效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案。
朱建华[5](2015)在《LTE不同场景下资源调度分析》文中认为LTE系统正越来越成为无线宽带网的主流,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是LTE实现功能、提供业务的核心;对于高速通信网络,系统的目标就是获得极限速率和最小延迟,不同数量用户的场景,着重点不同,目标也不同;但就目前网络来说,资源调度策略没有侧重点,统一处理,使网络性能和业务提供不能实现最佳。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场景下LTE调度的特点和难点,针对PUCCH、PDCCH等信令资源开销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的策略;针对功率配比固化的问题,提出了场景化设置的方法;针对单用户场景极限吞吐率的需求,提出了资源压缩、先降MCS后缩RB及优化HARQ收敛值的优化;针对多用户场景下用户调度平衡的需求,提出公平调度和水桶原理相结合的调度策略;针对大话务场景下开销快速增加和频谱利用问题,提出适当拉长各类定时器减少信令开销和适当调度大包的策略。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突破了原先资源调度思维定式,在LTE资源分配优化、性能提升、场景合理化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增益;通过仿真系统对于这些策略效果与基线进行比较,上下行性能、小区吞吐率、系统稳定性或者无线利用率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林伟英[6](2013)在《MSC IN POOL动态容灾方案实现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通信市场及通信网络的规不断地扩大,传统的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复用)交换局已经不能满足现网业务的发展,软交换大容量局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大容量核心网设备在提高了网络处理能力、设备配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给现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更严重的风险,一旦大容量设备发生瘫痪,将会使所覆盖区域下的用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用户网络瘫痪。因此核心网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网络平安畅通的必要条件,为此,各类核心网的应急手段也随着产生。本文将进行研究现网软交换核心网设备的MSC IN POOL动态容灾备份方案与实际的应用。即MSC汇聚于一起,实现各MSC的资源共享,互为补充,共同完成比单个MSC服务区更大的区域的集中控制的功能。可以实现同一个服务区POOL内的MSCServer的容量共享,话务均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重要的功能是能实现网络级的冗余保护机制,即当用户所在的MSC停止服务后,可以由POOL内其它的MSC接管用户的所有业务,在故障发生后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侧对故障的感知。本文以SG移动的网络的MSC IN POOL的改造作为研究对象。论文通过对韶关移动历年的核心网容灾手段的利弊进行比较,提出当前的容灾手段存在的弊端,同时对国内外现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创新的核心网应急技术:核心网设备入POOL的容灾方案。SG移动的MSC POOL方案与传统POOL方案的最大亮点与不同之处在于,故障发生后POOL的容灾能实现,用户被叫业务能立即恢复而不用等待一个位置更新的周期后才恢复用户的被叫功能,在主叫业务的恢复方面,能实现第一次业务呼叫成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对业务故障的感知。通过组POOL的改造的实施,并对改造后的业务运行情况、容灾效果的验证,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葛建鹏[7](2012)在《淄博移动GSM扩容规划与优化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GSM数字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GSM网络移动用户激增,GSM网络规模日趋壮大。随着用户的增长以及网络扩容的实施,GSM无线网络质量面临较大的挑战,网络优化工作日显重要,而且客户对于网络质量的满意度要求越来越高,网络质量是移动运营商的生命线,是决定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各个移动运营商愈加重视网络质量的提升。而优质的网络质量又与合理的规划和精细化的优化是密不可分的。合理的网络规划是提升网络质量前提,而网络优化则是对于网络规划及工程建设后对于提高移动网络质量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网络优化中的无线优化部分是整个网络优化中最重要、最繁琐的内容。论文对GSM网络规划和无线网络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对于网络规划和无线网络优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针对研究对象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发展现状、系统基本构成、各个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各组成实体的各自作用,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网络规划相关内容和工作方法,阐述了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的相关工作流程。课题重点结合工作实践中的GSM网络规划和GSM网络优化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网络规划以前期网络情况为基础,从基站建设需求、网络资源需求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最终的规划建设方案。网络优化从加强深度网络覆盖提升客户满意度、网络结构性优化改善城区语音质量以及提升高速铁路网络质量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跟踪评估网络优化效果,做出后续的改善方案。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说明,将GSM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的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从事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的同行起到了借鉴指导作用。课题最后对于整个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希望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对今后的GSM网络质量提升工作有所帮助。
朱震[8](2012)在《网络优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目前全球固定电话网络的发展进入到了缓慢下滑的阶段,由于受到通讯新技术的不断冲击,固定电话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尽管如此,固定电话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优化就是在全面深入分析网络现状和业务模型的前提下,从网络结构、承载业务和运营调度等多个方面,提出新建网络的规划方案或现有网络的优化改造方案,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安全性能等目标,满足新兴业务发展的各项需求。宜昌铁通西陵分局的交换设备到现在已经有较长的运营历史,面临着网络规划不合理、数据传输速率缓慢、难以实现新型业务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华为C&C08交换设备网络改造优化方案,协同湖北铁通宜昌分公司建设新型本地网络。本文重点讨论了程控交换网络优化改造的方法和设计实现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优化改造项目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程控交换网络优化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理论研究、网络安全理论研究以及网络优化相关算法研究等。(2)针对系统的网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组网方案、系统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完成相关配置指标的计算以及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网络优化改造的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4)在网络优化方案实施之后,通过多项性能指标的直观显示,评估整个网络优化的实际效果。本文所论述的内容已经应用到宜昌铁通公司的程控交换网络优化改造项目中,目前该网络已经通过多方面的测试,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管仲夫[9](2012)在《小区室内覆盖多组网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在城市里话务密集程度和覆盖要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在那些建设规模大、质量好、分布密集的建筑物对移动手机信号起到了屏蔽作用。在建筑物底层中有很多地下商场、办公室、停车场等。由于移动信号较弱导致手机通讯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手机通话的阴影区或者盲区;在建筑物中间楼层,来自不同周围基站的重叠信号形成了乒乓效应,手机切换频繁,偶尔会产生掉话现象,影响了客户正常的手机使用;在建筑物高层中,由于基站天线覆盖高度及角度的限制导致无法达到全面覆盖,这样也形成了移动通话的盲区。在规模大的建筑物内部,由于手机用户密度大,导致基站的话务量很高,容易形成信道拥挤,导致手机上线困难。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容量、覆盖效果是运营商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竞争力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室内无线微蜂窝覆盖。这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本论通过对室内覆盖技术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对国内外不同运营商不同要求进行分析,理论结合实际,提出适合各运营商及城市室内分布发展趋势的解决方案。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设计思路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场景不同运营商的分析,获得整体室内方案设计——包括系统功能的设计,容量信息评估;室内设计方案的验证——以某运营商为例,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以及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优化。
唐子民[10](2012)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在GSM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异常迅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高通信网络质量,树立自己的网络服务品牌是提高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网络优化对各大运营商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所谓网络优化,是指对即将投入运行或运行中的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参数采集、数据分析和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参数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系统性能得到逐步改善,达到在现有系统配置下可能提供的最优服务质量,使网络达到最佳允许状态,同时也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本文主要是对现实网络优化方法的探讨。本文将讨论三种当代网络优化工作方法:路测分析法、信令分析法和话务统计分析法,主要是在自己深入学习、理解三大网络优化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在现实工作中的网络优化经验,详述各种优化手段如何分析网络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定位网络问题的根源和如何给出合理的网络优化建议,并且将各式网络问题归纳分类,给出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再辅助以工作中具体的网络优化案例加以论证。论文的最后,在前面分析归纳的基础之上,阐述三大网络优化方法之间的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自己对网络优化未来的展望。
二、大话务量引发呼叫困难的案例分析与网络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话务量引发呼叫困难的案例分析与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移网隐私号(M-CTD)产品构架以及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M-CTD产品架构分析 |
2.1 移动核心网组网架构 |
2.2 移动通信信令传输流程 |
2.2.1 主叫信令流程 |
2.2.2 被叫信令流程 |
2.2.3 断开部分 |
2.2.4 鉴权原理和操作机制 |
2.2.5 位置更新 |
2.2.6 短消息流程 |
2.2.7 呼叫重建和定向重试流程 |
2.3 M-CTD实现原理 |
2.3.1 M-CTD平台简介 |
2.3.2 基于虚拟VLR模拟漫游实现的隐私号码保护方案 |
2.3.3 业务实现逻辑 |
2.3.4 方案实现难点 |
2.4 技术创新性总结 |
2.4.1 新建网元并接入大网 |
2.4.2 更适用企业对接的SIP技术 |
2.4.3 融合短信功能,实现通讯全隐私 |
2.4.4 自主计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CTD产品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分析 |
3.1 市场调研结果 |
3.2 同城配送、网约车等行业 |
3.2.1 客户需求分析 |
3.2.2 模式设计 |
3.2.3 实际案例 |
3.2.4 适配性分析 |
3.3 房产中介、汽车销售行业 |
3.3.1 客户需求分析 |
3.3.2 模式设计 |
3.3.3 实际案例 |
3.3.4 适配性分析 |
3.4 大型电商平台 |
3.4.1 客户需求分析 |
3.4.2 模式设计 |
3.4.3 实际案例 |
3.4.4 适配性分析 |
3.5 呼叫中心模式类行业 |
3.5.1 客户需求分析 |
3.5.2 模式设计 |
3.5.3 模式演进设计--智能呼叫中心 |
3.5.4 实际案例 |
3.5.5 适配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CTD产品对联通收入提升情况分析 |
4.1 江苏联通市场情况分析 |
4.1.1 全国横向对比:江苏联通营收水平与江苏经济地位严重不符 |
4.1.2 省内横向对比:江苏联通创新业务占比较高 |
4.1.3 江苏联通市场情况总结 |
4.2 M-CTD产品收支分析以及商务模式归纳 |
4.2.1 M-CTD成本核算 |
4.2.2 M-CTD利润分析 |
4.2.3 M-CTD商务模式归纳 |
4.3 M-CTD产品带来的收入拉升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CTD产品存在的风险探讨 |
5.1 结算风险(漫游) |
5.2 实名制风险 |
5.3 骚扰电话风险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混合组网下的VoLTE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
1.1.1 LTE语音业务发展背景 |
1.1.2 4G语音业务需求及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
1.1.3 VoLTE的发展现状 |
1.2 论文研究意义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VoLTE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
2.1 LTE时代语音解决方案演进 |
2.1.1 SVLTE多模多待技术 |
2.1.2 CSFB回落技术 |
2.1.3 SRVCC切换技术 |
2.1.4 VoLTE技术 |
2.2 VoLTE背景及架构 |
2.3 VoLTE无线关键技术 |
2.3.1 IP包头压缩技术 |
2.3.2 半持续调度技术 |
2.3.3 无线承载QoS等级标识 |
2.3.4 TTI Bundling |
2.3.5 上行RLC分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运营商无线网络部署分析 |
3.1 运营商无线网络发展情况 |
3.1.1 无线通信发展历程 |
3.1.2 LTE网络通信发展 |
3.2 5G发展趋势 |
3.2.1 5G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3.2.2 5G布局情况 |
3.3 运营商无线网络部署、运营情况 |
3.3.1 某地市无线网络部署现状 |
3.3.2 无线网络部署中存在的不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制式混合组网下网络优化策略 |
4.1 移动2G/3G/4G网络定位 |
4.1.1 GSM/TD-SCDMA网络情况分析 |
4.1.2 LTE网络情况分析 |
4.1.3 中国移动三张网络定位分析 |
4.2 4G至2G系统互操作实现方式 |
4.2.1 4G到2G系统的小区重选 |
4.2.2 4G到2G系统的重定向 |
4.2.3 4G到2G系统的切换 |
4.3 2G至4G系统间互操作实现方式 |
4.3.1 2G到4G系统的重选 |
4.3.2 2G到4G系统的切换 |
4.4 混合组网下的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o LTE优化策略实施及验证 |
5.1 VoLTE优化思路 |
5.1.1 VoLTE优化思路 |
5.1.2 VoLTE优化特点 |
5.2 VoLTE优化提升 |
5.2.1 接通类问题优化 |
5.2.2 掉话类问题优化 |
5.2.3 时延类问题优化 |
5.3 eSRVCC优化提升 |
5.3.1 eSRVCC切换准备时延长问题优化 |
5.3.2 eSRVCC用户面中断时延长问题优化 |
5.3.3 eSRVCC测量参数配置建议 |
5.3.4 4G至2G邻区配置建议 |
5.4 混合组网下的优化案例 |
5.4.1 大话务场景下频繁发生未接通案例 |
5.4.2 2G丢包导致eSRVCC成功率劣化案例 |
5.4.3 邻区漏配导致VoLTE起呼失败发生CSFB案例 |
5.4.4 质差场景冗余外部邻区导致e SRVCC失败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下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程序清单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4G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4G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4G网络架构 |
2.3 4G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网络优化的参数设置研究 |
3.1 引言 |
3.2 分场景VOLTE参数设置核查 |
3.2.1 标准参数 |
3.2.2 场景参数 |
3.2.3 覆盖能力测算 |
3.3 语数协同的参数优化分析 |
3.3.1 语音和数据业务QoS差异分析 |
3.3.2 分QCI参数设置(业务) |
3.3.3 VoLTE语音优先(容量) |
3.3.4 VoLTE语音增强(质量) |
3.4 典型场景的VOLTE无线网优化 |
3.4.1 典型场景——“点” |
3.4.2 典型场景——“线” |
3.4.3 典型场景——“面” |
3.5 优化效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元问题的排查分析 |
4.1 引言 |
4.2 核查步骤 |
4.3 排查终端侧影响 |
4.4 基站小区状态核查 |
4.5 干扰排查 |
4.6 承载网核查 |
4.7 核心网优化 |
4.8 核查结果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典型问题的端到端优化方法 |
5.1 引言 |
5.2 质量标准 |
5.3 VoLTE接通问题 |
5.4 VoLTE掉话问题 |
5.5 eSRVCC问题 |
5.6 语音质量问题 |
5.7 优化效果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 |
2.1 一线员工 |
2.2 量化薪酬管理的定义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2.3.3 相关文献综述小结 |
2.4 量化薪酬管理实现途径 |
2.4.1 量化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
2.4.2 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 |
2.5 量化薪酬管理目的及意义 |
2.5.1 量化薪酬管理目的 |
2.5.2 量化薪酬管理意义 |
3 案例研究----以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量化薪酬为例 |
3.1 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量化薪酬管理现状 |
3.1.1 公司现有岗薪设置和构成的要义 |
3.1.2 公司现有岗薪标准 |
3.1.3 公司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办法 |
3.1.4 公司一线员工量化薪酬调查分析 |
3.1.5 同行业一线员工量化薪酬调查 |
3.2 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存在问题 |
3.2.1 绩效量化计划制定的量化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 |
3.2.2 绩效量化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员工参与 |
3.2.3 绩效量化考评阶段的方法应用缺失 |
3.2.4 面谈反馈中缺少员工申诉渠道 |
3.3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3.3.1 量化薪酬管理有效性意识薄弱 |
3.3.2 对人力资源构成的特殊性缺少清醒认知 |
3.3.3 薪酬水平不具备竞争力,职工归属感及满意均降低 |
3.3.4 薪酬政策落实不到位 |
4 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优化方案 |
4.1 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优化的战略目标和原则 |
4.1.1 一线员工量化薪酬战略目标 |
4.1.2 量化薪酬管理优化的组织原则 |
4.2 一线员工绩效优化环节 |
4.2.1 绩效量化制定阶段的薪酬管理制定优化 |
4.2.2 绩效量化执行阶段的薪酬管理实施优化 |
4.2.3 绩效量化考评阶段的薪酬管理考评与评价优化 |
4.3 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的设计优化要点 |
4.3.1 定期开展薪酬调查 |
4.3.2 一线员工岗位工作分析优化 |
4.3.3 加强一线人员人工成本管理 |
4.4 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的设计优化方案 |
4.4.1 薪酬结构 |
4.4.2 绩效奖金 |
5 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优化方案实施保障 |
5.1 新旧量化薪酬体系过渡 |
5.1.1 薪酬体系优化后的工资确定原则 |
5.1.2 员工收入测算比较 |
5.2 新体系的组织沟通 |
5.2.1 提高员工参与度 |
5.2.2 促进互动与沟通 |
5.3 一线人员的培训及制度保障 |
5.4 加强量化薪酬体系运行管理 |
6 结语及展望 |
6.1 结语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LTE不同场景下资源调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LTE概述及应用 |
1.1 LTE产生背景 |
1.2 关键技术和架构 |
1.3 应用中的问题 |
1.4 主要贡献 |
1.5 章节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LTE的无线资源管理与调度 |
2.1 无线资源管理 |
2.2 调度模块实现 |
2.3 LTE的调度器 |
2.4 LTE调度实现 |
2.5 LTE调度方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TE调度算法研究和性能比较 |
3.1 调度的评估方法 |
3.2 QOS的新要求 |
3.3 典型调度算法及其比较 |
3.4 调度算法的极端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度算法的性能优化 |
4.1 公共资源的分配优化 |
4.2 功率资源的有效分配 |
4.3 单用户场景的极致调度 |
4.4 多用户场景的调度平衡 |
4.5 大话务场景的调度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调度算法的实际应用和验证 |
5.1 预期效果 |
5.2 验证方法和结果 |
5.3 进一步考虑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6)MSC IN POOL动态容灾方案实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调查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MSC IN POOL 的原理 |
2.1 MSC IN POOL 的基本原理 |
2.1.1 MSC IN POOL 的负荷分担原理 |
2.1.2 用户迁移原理 |
2.1.3 A 口 TDM 电路共享原理 |
2.1.4 MSC IN POOL 的业务流程原理 |
2.2 MSC IN POOL 的关键技术 |
2.2.1 NRI 技术 |
2.2.2 NNSF 技术 |
2.2.3 Buddy MSC 技术 |
2.2.4 Proxy MSC 技术 |
2.2.5 主叫恢复技术 |
2.2.6 被叫恢复技术 |
2.2.7 切换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G 移动 MSC IN POOL 容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3.1 业务需求分析 |
3.2 MSC POOL 容灾方案的规划 |
3.2.1 厂家设备支持能力分析 |
3.2.2 SG 移动 MSC POOL 规则 |
3.2.3 MSC IN POOL 的组网方案 |
3.2.4 MSC IN POOL 的主被叫恢复方案 |
3.2.5 MSC POOL 和非 MSC POOL 间的组网关系 |
3.3 MSC POOL 对现有网络的影响 |
3.3.1 呼叫关系分析 |
3.3.2 Pool 对计费的影响 |
3.3.3 Pool 对 OSS 的要求及对统计的影响 |
3.3.4 MSC Pool 对网络设计的影响 |
3.4 MSC POOL 引入参数的设计 |
3.4.1 POOL 内均衡系数 |
3.4.2 POOL 内容灾率 |
3.4.3 容灾资源容量 |
3.4.4 NRI 参数设计 |
3.4.5 NNSF 用户分发值设定 |
3.4.6 MSCID 设计 |
3.4.7 Location Area 和 Paging 参数设定 |
3.5 MSC IN POOL 组网方案的实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SC IN POOL 方案的效果评估分析 |
4.1 均衡性能评估 |
4.1.1 均衡系数评估标准 |
4.1.2 评估过程 |
4.1.3 评估总结 |
4.2 网络性能指标评估 |
4.2.1 网络性能指标评估的标准 |
4.2.2 网络性能指标评估过程 |
4.2.3 评估总结 |
4.3 容灾效果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淄博移动GSM扩容规划与优化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淄博移动GSM网络介绍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GSM网络扩容规划与优化的基础知识 |
2.1 GSM网络基础知识 |
2.1.1 交换子系统(SS) |
2.1.2 基站子系统(BSS) |
2.1.3 操作与支持子系统(OSS) |
2.2 GSM网络扩容规划概念 |
2.3 GSM网络规划内容 |
2.3.1 需求分析 |
2.3.2 基站初始布局、站址选择与勘察 |
2.3.3 容量规划 |
2.3.4 覆盖预测与规划 |
2.3.5 LAC区规划原则 |
2.3.6 频率规划及干扰预测 |
2.3.7 GSM新建站方案确定 |
2.3.8 工程实施后评估 |
2.4 GSM网络优化概念 |
2.4.1 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
2.4.2 无线网络优化的内容 |
2.4.3 几个重要指标的优化流程 |
第三章 淄博移动第X期GSM网络扩容规划 |
3.1 淄博GSM网络情况介绍 |
3.2 无线基站建设需求说明 |
3.2.1 基站用户密度分析 |
3.2.2 基站话务密度分析 |
3.2.3 基站密度分析 |
3.2.4 客户满意度分析 |
3.2.5 客户投诉分析 |
3.2.6 淄博高配置小区比例分析 |
3.2.7 扩容结论 |
3.3 无线网扩容资源需求说明 |
3.3.1 淄博无线利用率情况分析 |
3.3.2 市场用户发展资源需求分析 |
3.4 核心网扩容调查 |
3.4.1 核心网端局扩容需求分析 |
3.4.2 核心网HLR扩容需求分析 |
3.4.3 关口局扩容需求分析 |
3.5 淄博移动第X期GSM工程规划汇总及预期目标 |
第四章 淄博移动GSM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
4.1 加强深度覆盖,改善客户满意度 |
4.1.1 背景介绍 |
4.1.2 周村区普利艾伦庄园GRRU拉远覆盖案例 |
4.1.3 应用场景延伸 |
4.2 网络结构性优化,提升语音质量 |
4.2.1 淄博移动城区语音质量提升方案 |
4.2.2 城区测试网格专项优化内容 |
4.2.3 优化效果分析 |
4.2.4 问题分析及后续解决方案 |
4.3 高速铁路专项优化 |
4.3.1 项目背景 |
4.3.2 胶济铁路淄博段GSM扩容建设原则 |
4.3.3 胶济铁路淄博段GSM扩容建设情况 |
4.3.4 胶济铁路淄博段GSM扩容前后覆盖效果评估 |
4.3.5 胶济铁路淄博段GSM扩容后的专项优化 |
4.3.6 遗留问题与后续解决计划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GSM网络规划与优化总结 |
5.2 挑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网络优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网络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
2.1 网络拓扑结构理论研究 |
2.1.1 拓扑结构基础理论 |
2.1.2 交换网络组网结构 |
2.2 网络安全理论研究 |
2.2.1 电信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
2.2.2 电信网络安全应对策略 |
2.3 网络优化相关算法研究 |
2.3.1 电信网络可靠性理论 |
2.3.2 电信网络排队理论 |
2.3.3 电信网络话务量估算 |
第3章 总体方案设计与系统配置 |
3.1 网络改造方案分析 |
3.1.1 下一代网络改造方案 |
3.1.2 基于现有网络的改造方案 |
3.1.3 两种方案的对比 |
3.2 系统设备选型分析 |
3.2.1 设备选定原则 |
3.2.2 设备性能比较 |
3.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3.1 组网方案设计 |
3.3.2 选路方案设计 |
3.3.3 局址方案设计 |
3.3.4 割接方案设计 |
3.4 相关配置指标计算 |
3.4.1 话务量计算 |
3.4.2 带宽计算 |
第4章 网络优化方案实施 |
4.1 中继资源扩容 |
4.2 话务资源重组 |
4.4 安全性能改造 |
4.5 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章 网络优化效果评估 |
5.1 网络性能测试 |
5.2 系统话务量评估 |
5.3 设备故障率评估 |
5.4 网络接通率评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小区室内覆盖多组网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3 本人主要工作 |
1.4 主要内容和文章思路 |
第2章 室内覆盖设计思路 |
2.1 室内覆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2.2 室内覆盖趋势和挑战 |
2.2.1 覆盖分区依据 |
2.2.2 覆盖分区原则 |
2.2.3 覆盖分区 |
2.3 小区室内覆盖 |
2.3.1 小区建筑特点 |
2.3.2 小区场景特点 |
2.3.3 小区覆盖思路 |
2.3.4 解决方案比较 |
第3章 室内覆盖设计 |
3.1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和容量估算 |
3.1.1 WCDMA室内分布系统链路预算 |
3.1.1.1 室内传播模型的选择 |
3.1.1.2 室内边缘场强及天线发射功率的估算 |
3.1.1.3 室内穿透损耗测试统计参考值 |
3.1.2 直放站对室内分布系统的影响 |
3.1.2.1 直放站的优缺点及其使用建议 |
3.1.2.2 直放站对施主基站底噪抬升的影响 |
3.2 设计方案分析 |
3.2.1 概述 |
3.2.2 建筑物情况描述 |
3.2.2.1 地址、用途 |
3.2.2.2 建筑面积、层数与高度 |
3.2.2.3 建筑物地理位置图 |
3.2.2.4 建筑周边基站分布情况图 |
3.2.2.5 小区划分及邻区关系 |
3.2.2.6 各楼层功能和面积 |
3.2.3 设计方案描述 |
3.2.3.1 CQT测试 |
3.2.3.2 DT测试 |
3.2.3.3 GSM 网络路测结果分析 |
3.2.3.4 TD-SCDMA 路测 |
3.2.4 覆盖目的 |
3.2.5 本室内覆盖系统覆盖的面积 |
3.2.6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思路分析 |
3.2.7 系统原理图 |
第4章 室内分布仿真 |
4.1 概述 |
4.2 IBWAVE与WINPROP对比 |
4.3 仿真案例分析 |
第5章 室内分布优化 |
5.1 概述 |
5.2 室内分布优化评估 |
5.2.1 方案分析 |
5.3 室分RF优化 |
5.3.1 直放站设备优化 |
5.4 弱覆盖及扩容问题优化 |
5.4.1 弱覆盖优化 |
5.4.2 扩容优化分析 |
5.4.3 邻区问题优化 |
5.4.4 软切换优化案例分析 |
5.4.5 导频污染问题优化 |
5.4.5.1 原因分析 |
5.4.5.2 导频污染问题优化方法 |
5.4.5.3 导频污染优化案例分析 |
5.4.6 上下行平衡问题优化 |
5.4.6.1 原因分析 |
5.4.6.2 优化方法 |
5.4.6.3 案例分析 |
5.4.7 干扰问题优化 |
5.4.7.1 干扰确认 |
5.4.7.2 干扰判定 |
5.4.7.3 案例分析 |
5.5 业务性能优化 |
5.5.1 优化目标 |
5.5.2 业务测试 |
5.5.2.1 测试工具准备 |
5.5.2.2 测试数据采集 |
5.5.3 结果输出 |
5.5.3.1 业务优化阶段的输入包括 |
5.5.3.2 业务优化阶段的输出包括 |
5.6 业务性能问题优化 |
5.6.1 上行RTWP问题优化 |
5.6.1.1 RTWP监控 |
5.6.1.2 级联RRU的RTWP解决方法 |
5.6.1.3 案例分析 |
5.6.2 室内外协同覆盖问题优化 |
5.6.2.1 室分软切换问题优化 |
5.6.2.2 切换案例分析 |
5.6.2.3 2G/3G异系统切换问题 |
5.6.2.4 2G/3G切换优化内容 |
5.6.2.5 2G/3G异系统切换问题案例分析 |
5.6.2.6 外泄问题优化 |
5.6.3 掉话问题优化 |
1. 覆盖差 |
2. 干扰导致的掉话 |
3. 案例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缩略语与术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在GSM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GSM网络概述 |
1.1 GSM网络发展简史 |
1.1.1 欧洲GSM网络发展简述 |
1.1.2 我国GSM网络发展简述 |
1.2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
1.2.1 GSM系统结构 |
1.2.2 MS(移动台) |
1.2.3 BSS(基站子系统) |
1.2.4 NSS(网络子系统) |
1.2.5 操作支持子系统(OSS) |
1.3 GSM网络接口 |
1.3.1 基站子系统接口 |
1.3.2 网络子系统接口 |
1.4 GSM逻辑信道 |
1.4.1 业务信道 |
1.4.2 控制信道 |
第二章 网络优化概述 |
2.1 网络优化概念 |
2.2 网络优化流程 |
2.2.1 需求分析 |
2.2.2 优化准备 |
2.2.3 设备检查 |
2.2.4 数据采集 |
2.2.5 数据分析 |
2.2.6 网络调整方案 |
2.2.7 调整结果验证 |
2.2.8 项目验收和总结 |
2.3 GSM网络优化日常工作 |
2.3.1 网络监测 |
2.3.2 BSS参数调整 |
2.3.3 射频优化 |
第三章 DT&CQT原理及工程应用 |
3.1 DT&CQT概述 |
3.1.1 DT概述 |
3.1.2 CQT概述 |
3.2 网络优化路测工具 |
3.2.1 路测空中接口监测内容 |
3.2.2 路测仪表分类 |
3.2.3 TEMS路测工具配置实例 |
3.3 路测的路线选择 |
3.4 路测采集的数据内容 |
3.5 路测中常见问题解析 |
3.5.1 连接建立失败 |
3.5.2 掉话 |
3.5.3 切换失败 |
第四章 OMC网管平台统计原理及工程应用 |
4.1 OMC-R概述 |
4.1.1 OMC-R系统 |
4.1.2 OMC-R统计功能 |
4.2 OMC-R网络优化关键指标 |
4.2.1 TCH拥塞率和掉话率 |
4.2.2 SDCCH拥塞率和掉话率 |
4.2.3 切换成功率 |
4.2.4 话务掉话比 |
4.2.5 无线接通率 |
4.2.6 最坏小区比例 |
4.3 OMC网络评估与检查 |
4.3.1 网络评估与检查前准备 |
4.3.2 网络评估与检查整体思路 |
4.3.3 网络评估与检查常见问题 |
4.4 OMC话统常见问题分析思路 |
4.4.1 掉话率高 |
4.4.2 TCH拥塞 |
4.4.3 SDCCH拥塞 |
4.4.4 切换成功率低 |
4.5 OMC话统案例分析 |
4.5.1 SDCCH掉话 |
4.5.2 TCH掉话 |
4.5.3 SDCCH拥塞 |
4.5.4 TCH拥塞 |
4.5.5 切换成功率低 |
第五章 信令测试的原理及工程应用 |
5.1 BSS系统信令模型 |
5.1.1 物理层 |
5.1.2 数据链路层 |
5.1.3 网络层 |
5.2 BSS系统各层信令应用 |
5.2.1 无线资源层(RR) |
5.2.2 移动管理层(MM) |
5.2.3 连接管理层(CM) |
5.3 信令分析软件 |
5.3.1 信令优化设备概述 |
5.3.2 信令优化设备功能简介 |
5.4 信令工程经典案例解析 |
5.4.1 KPI指标案例分析 |
5.4.2 用户投诉案例分析 |
5.4.3 专题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网络优化方法总结 |
6.1 三种网络优化方法对比 |
6.2 三种网络优化方法综合分析 |
6.3 综合分析案例解析 |
6.3.1 OMC指标发现掉话问题 |
6.3.2 信令软件分析网络问题 |
6.3.3 路测验证优化成果 |
6.4 网络优化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大话务量引发呼叫困难的案例分析与网络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移网隐私号(M-CTD)产品构架以及应用分析[D]. 吴承谕.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2]混合组网下的VoLTE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D]. 李懋林.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3]4G网络语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施[D]. 祖宏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4]中国移动云南呼叫中心一线员工量化薪酬管理研究[D]. 刘红瑞. 云南大学, 2018(01)
- [5]LTE不同场景下资源调度分析[D]. 朱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6]MSC IN POOL动态容灾方案实现与应用[D]. 林伟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7]淄博移动GSM扩容规划与优化的实践[D]. 葛建鹏. 山东大学, 2012(05)
- [8]网络优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震.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9]小区室内覆盖多组网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D]. 管仲夫.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10]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在GSM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唐子民.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