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02年载文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曾婷,王楷之[1](2021)在《湖北省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2016-2020年发文状况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调查湖北省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2016-2020年的发文状况,分析其发文特征,以期为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政策、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以湖北省10种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知网2016-2020年的发文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10种刊物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作者/机构共现图谱,统计其近五年的发文方向及其演化、核心作者和机构及其合作情况。结果显示,湖北省10种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发文方向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优势学科领域,且其依附程度与学校的科研实力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刊物五年间发文方向变化不大,对于学术热点的跟进稍显不足;发文作者和机构主要是本校作者和单位,对外合作不多。由此可见,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应立足本校优势学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多学科融合,促进校内作者和校外科研平台的合作,由点到面地逐步拓展优势学科方向,扩大刊物影响力。
郭伟,李伟[2](2020)在《普通高校学报办刊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全面调查我国普通高校学报办刊现状,解决基础数据不充足、不精准的问题,为制定普通高校学报发展政策、改革方案,以及开展高校学术期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中国知网、学报官方网站调查统计普通高校学报的数量、文种、出版地、出版周期、主办单位、刊名、学科属性、载文量变化趋势,并划分"双一流"高校、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3类主办单位层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5月26日,我国共有普通高校学报1257种(不含港澳台地区),819种为双月刊;"双一流"高校主办学报122种,普通本科高校主办992种,高职高专院校主办143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报457种,人文社会科学类456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混合型315种;近10年整体载文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普通高校学报是极具特色的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成员,"大综合"并不是普通高校学报的主体。建议增加期刊登记信息的发布数量,促进普通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内容建设。
梅娇[3](2020)在《基于跨学科研究视角的管理学知识交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26年有关跨学科研究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到如今跨学科研究已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管理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所包含的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向来与跨学科研究方法密不可分。管理学门类下各一级学科的发展也都离不开跨学科研究,通过跨学科研究视角来分析管理学门类下各一级学科研究现状十分有必要。国内跨学科研究多是对某个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进行分析,少见对多个学科进行分析、对比,而对学科大类进行分析对比可以使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学科发展状态,弥补不足。因此,本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介绍跨学科理论,将跨学科理论引入到管理学中,深入探讨跨学科研究对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运用引文分析法与共词分析法对管理学科与图情学科进行分析;最后,对管理学科与图情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现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就知识流动广度来说,图情学科的知识流入广度大于管理学科的知识流入广度,图情学科的知识流出广度与管理学科的知识流出广度相等;就知识流动强度来说,管理学科的知识流入强度与知识流出强度都要大于图情学科的知识流入强度与知识流出强度;就知识流动速度来说,管理学科的知识流入速度与知识流出速度都要大于图情学科的知识流入速度与知识流出速度;管理学科与图情学科的跨学科知识交流面都非常广泛;管理学科与图情学科的主要知识交流学科集中且稳定;管理学科的亲缘学科同时也是图情学科的亲缘学科;管理学科与图情学科趋向成熟,学科独立性增强。
张丽杰[4](2020)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无论是从学校机构数还是在校生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认真梳理、分析总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历程,凝练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特点,这对引导、促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和基础作用。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38166篇期刊论文和11455篇被引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样本办法,根据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相关重要政策文件,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历程,探索划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查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状况,总结凝练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发展特点,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展望。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5年是研究初步兴起时期;20062011年是研究迅猛发展时期;20122018年是研究质量提升时期。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并总结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的五大总体特征:一是从载文量看进展,经历“增-减-稳”三阶段。二是从核心期刊的形成看进展,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历程,期刊来源趋于稳定,主要集中于四种高职教育的核心期刊,但是其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从研究主体看进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发文作者群还未形成,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核心发文机构群已经形成。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主体之间联系较少,大多是独立研究,但主体合作有明显逐渐加强的趋势。四是从研究主题看进展,研究主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一直是研究的主题,彰显出人才培养一直是时代命题,校企合作研究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识显着增强。五是从知识基础看进展,知识基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知识基础研究内容逐渐趋于具体化。通过系统梳理21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本文探索尝试将研究进程划分为初步兴起、迅猛发展和质量提升三个时期。同时,将知识图谱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和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受时间、篇幅等限制,只收集CNKI和CSSCI数据库数据,未来还需拓展到多种数据库,进一步丰富研究数据,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文献全面覆盖,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
马少珍[5](2019)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年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社科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重要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农业研究和三农议题是农业高校学报关注的焦点。作为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紧跟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议题,灵活设置栏目,注重专题策划与高水平机构合作,提高文章质量和期刊影响力,走上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结合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以高校学报改革为背景,对《学报》2008-2017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学报》十年间的栏目设置进行了详细分析,体现出栏目建设的历时性变化及演变特征;其次,对载文及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综合考察《学报》发展状况;第三,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对《学报》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解析《学报》载文特征;第四,立足于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情境,展现《学报》数字化建设成果;最后,根据《学报》十年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特点,并提出几点建议。研究发现:(一)《学报》栏目建设已具有稳定格局,形成了以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土地问题、经济与管理成为常设栏目,不定期开始专题栏目,根据需求增设特约专稿的栏目设置方式;(二)《学报》坚持开放办刊理念,加强了对文章质量的把关,走精品发展路线,实现了从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的转变。载文量呈下降趋势,但基金论文比、下载量、被引量、影响因子等均呈现上升趋势。(三)在知识图谱分析中,《学报》高频作者以校内作者为主,作者合作网络密度低;来源机构以校内学院或研究团队为主,机构合作密度低;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显示,《学报》能根据学校优势、中央一号文件及社会热点议题进行选题策划,紧跟三农发展趋势,但关键词总体聚类效果及研究传承效果不佳。(四)《学报》微信公众号建立时间短、特色不突出;微博尚未开通,高校学报社科类微博建设整体状况堪忧。
蒋桐[6](2019)在《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文中指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之一,现已成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出版业》作为其在编辑出版研究领域的分支,凝聚了编辑出版研究领域的最前沿、高水平的科研精粹。对《出版业》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很好地了解刊物的发展情况,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编辑出版学科的发展。编辑出版学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发展进展、研究主客体、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人员的特征等都值得关注。通过使用文献计量研究法,对《出版业》载文的源刊物及区域分布、基金论文情况、作者个体特征及合着情况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合《出版业》的定位和栏目设置等对近五年《出版业》的载文特征和选稿取向做了分析;同时,结合当前的研究探讨了编辑出版学科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向。从载文信息来看,编辑出版领域近五年发文总量不断增加,《出版业》载文量却呈下降趋势,但是基金论文比和篇均基金有相应提升,由此可见《出版业》对优质论文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这些论文的来源刊物较为固定,以编辑出版领域的核心刊物为主,澳门理工学院学报是专业核心刊物之外的重要转载来源。论文的来源地区则较为分散,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上海、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区是重点来源区。通过对《出版业》的作者特征分析,发现结构较为合理,整体素质较高,来自学界、业界以及政府机构的作者分布合理,大多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但是科研产出水平偏低,作者合着规模和合着程度偏低,缺少核心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滞后,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较为滞后。关键词聚类数据显示,当前编辑出版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数字出版、期刊评价、编辑出版史、全民阅读以及体制改革五大主题展开,五年来研究不断聚焦和深入。但是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研究领域之间较为分散,虽然有较高频次的关键词,但是整体研究的集中度和深度都还较浅。呈现出应用导向的研究价值观,理论研究和史的研究较为薄弱,编辑出版领域的研究发展不均衡。
许力琴,顾黎,周英智,陈斌[7](2019)在《中文科技期刊载文量“瘦身”现象的调查与建议——基于71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中文科技期刊的载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调研部分期刊载文量减少的情况,深入分析期刊"瘦身"的原因和效果。【方法】统计包含41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71所高校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报2010—2017年的正刊载文量,针对载文量明显减少的部分期刊,进一步统计其年度总页码、基金论文比和影响因子,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瘦身"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专家访谈探讨载文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结果】在被统计的71种期刊中,16种期刊的载文量变化幅度较小,55种期刊的载文量明显减少,说明当前高校中文科技期刊的载文量"瘦身"现象比较普遍;相对而言,主办单位实力越强,期刊被收录的数据库越多,载文量的降幅越大;载文量"瘦身"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大多数"瘦身"未达到"健体"的目的。【结论】减少载文量未必能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合理设置载文量,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论文质量,打造期刊特色,才是提高期刊影响力,保证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林海涛[8](2019)在《庄蹻入滇与国家统一》文中提出春秋战国是古代中国从王国转向帝国的重要时期,中国在空间整合政治一统的同时,进入文化交融繁盛的新时期。“庄蹻入滇”历来被视为中原与西南边疆民族关系史的大事,素有“西南外徼,庄蹻首通”之说。然自唐代即有史家对其可信度提出质疑,延至当今,学界依旧论说纷纭、聚讼不休。随着时代推移,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愈放愈大,而历史真相愈加模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庄蹻入滇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作用做了新的探讨。提出个人浅见,以期对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边疆开发史、中国大一统发展史的研究有所裨益。庄蹻入滇是云南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史学家对庄蹻入滇历来存在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历史上确有庄蹻入滇一事。庄蹻不是农民起义领袖而是楚国将军,在此基础上对庄蹻入滇的历史背景、入滇原因、庄蹻在中国国家统一上的贡献诸问题,提出个人的研究心得。云南在汉朝以前堪称亚洲的泛第三极。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即有民间自发开通的“蜀身毒道”与印度等南亚诸国有经济、文化联系。秦国通过汉中、巴、蜀与西南夷相通;楚国通过黔中、牂舸与西南相连。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司马迁奉使西征。不辱使命,了解西南夷的社会历史,撰着可信可靠的《西南夷列传》等着述,故司马迁所着录的庄蹻入滇一事的应当可信。考订庄蹻入滇的原因。通过对战国后期,秦、楚相争,统一天下的背景,通过“庄蹻暴郢”和“楚子灭巴”相关文献及考古报告的综合分析,确定楚国面临秦国腹背夹击危险,于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为纵长遣将军庄蹻伐秦,灭枳巴。这是秦楚相争的关键一步,对天下一统影响极大。通过梳理文献,对巴黔中地、楚黔中郡、秦洞庭郡、汉武陵郡地望演变做了考订,依托考古报告由点及面研究,绘制出秦、楚黔中控制区域示意图,首次提出《华阳国志》与《后汉书》所述楚庄蹻溯沅水,“既灭夜郎,而秦夺楚地,无路得归”的记述存在着与庄蹻伐秦行经路线自相矛盾之处,因而不足为信。在对长江、清江、乌江及沅水流域的地理地貌和历史时期通航情况、夜郎地望及巴蜀入滇道路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出庄蹻率军离楚都郢循长江上或间走清江,可调集巫郡、黔中郡的驻军,水陆并进合力伐秦克枳。秦将司马错断庄蹻返郢归路后,庄蹻出符关,沿赤水河南下入夜郎地,渡乌江,远至滇池。通过对历史时期楚国的水陆交通线,及舟师、车辆、疫病等涉及后勤保障的因素进行考察。计算出:如庄蹻率军陆行,平均每日行军约为40里。每二万战斗人员日均所需2000石口粮,需十数倍的后勤保障人员和80辆运车方可运送。又行军沿途猛兽毒虫频出,且后勤保障很难通过就地筹集的方式获得,因此庄蹻远征大军必须借助水道以通粮。在长江流域雨季所形成的下泄水流来临前的五月,趁东亚夏季风对流层下层较强的偏南风,从楚郢都逆流而上。并调集峡江楚巫郡和酉水上游楚黔中郡的驻军,分别从长江、清江、乌江及间道,水陆并进攻占了位于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的枳,经符关,沿赤水河南下,进入夜郎地区,势力扩展到秦蜀郡。而沅水流域及巴蜀地区,总体上通航能力不强,且为蛮烟瘴雨之乡,大军通过极易爆发大规模的疫病。在考察汉承秦制推进天下一统,秦汉王朝与“西南夷”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历来被视为研究华夏与西南边疆民族关系史大事的庄蹻入滇的深远意义。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司马错率军阻断庄蹻从峡江退回楚故地归路后,庄蹻经符关,沿赤水河南下,进入今贵州黔西地区,南渡乌江进入黔中地区后南下,经黔西南入滇东南,拉开华夏王朝统一西南夷,开发云贵高原的序幕。庄蹻以兵威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楚人和滇人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为汉武帝招徕西南夷,将大一统的事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西南夷在楚、秦王国争夺天下,秦、汉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在与华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中,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为天下一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钟彩云[9](2018)在《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15)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提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从成立之初就旨在成为引领我国人文社会学科学术研究与理论攻关的重要阵地。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期以来汇聚了学科领域内的知名学者与专家,聚焦研究学科领域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对于教育学学科理论新生、教育实践工作理论指导突破都产生了功不可没的影响与作用。本研究以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至2015年间重大项目的申请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采用SPSS20.0作为分析软件,对十年间重大项目的年度数量变化、项目分布走向、项下发文的学生生产力与学术影响力、项目申请人发文合作情况与科研产出数量及科研产出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用统计分析数据,对作者群的基础构成及差异进行了深度描述,以期揭示教育学科十年来的理论研究走向及学科带头人构成形态。论文对十年间教育学科重大项目进行全样本分析,计量分析项目合计163项,作者179人,严格按照统计学的计量分析要求,聚焦论文研究目标与待答问题,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群体地域性分布明显,各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以重点研究基地所在的地区向周边散开,年龄主要集中于50、60年代以男性居多,学历结构单一博士为主;2、该群体发文合着率与绝对发文量、h指数之间并没有显着地相关性,与相对发文量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并且觉得部分研究人员都具备教育学科背景,并且同时拥有多学科背景;3、该群体发文量不仅项目之外还是项下发文量,质量都相对较高。
贺卫[10](2017)在《基于CNKI啦啦操(啦啦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文中指出啦啦操运动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是以一种在竞技比赛场中为运动员加油呐助威的活动形式存大,慢慢演变成一项专业性,欣赏性,竞技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2000年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引进啦啦操运动后,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也成为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以及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但啦啦操是一直是非奥运会项目,直到2016年底才成为奥组委承认的临时项目,啦啦操项目进入奥运会,一直以来都是全体啦啦操人梦魅以求的事情,也是中国啦啦操工作者一直在为之奋斗的事情,提高啦啦操竞技水平,对我国啦啦操相关科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2016年16年间CNKI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所有有关啦啦操(啦啦队)的1580篇文献资料及45篇核心期刊的引文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啦啦操文献总量为1580篇左右,其中核心期刊文献45篇,科研总量不大,且高价值,高创新的文章占比不高,基金课题数较少,以省级基金项目为主,科研信息传递速度较快。2、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啦啦操科研论文引文学科以体育学科为主,非体育类学科的引用率比较低,引文类型以期刊、图书,硕博论文为主,引文结构不够合理;引文语种比较单一,以中文为主,英语是主要的外文引用语种。3、我国啦啦操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多样,但相对比较集中,相比较严谨的实验法,SWOT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的使用较少。4、我国有关啦啦操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较少。5、我国从事啦啦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普遍年龄较低,文化水平较高,职称较高,但产出率较低,尤其在关键技术和专业特点反向的研究不够深入。6、我国有关啦啦操研究的工作者研究趋于严谨。研究的地域性较强,东西部分布严重不均衡。7、我国啦啦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主要集中在诸如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的体育类专业院校,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主要的科研人员有:马鸿韬、张中印、徐中秋、邱建刚、周燕、方熙嫦、周建社等。
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02年载文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02年载文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省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2016-2020年发文状况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
2 发文现状分析 |
2.1 基本信息 |
2.1.1 发文量 |
2.1.2 基金论文比 |
2.2 关键词共现分析 |
2.2.1 发文方向 |
2.2.2 发文方向的演化 |
2.3 作者和机构共现分析 |
3 结论及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2)普通高校学报办刊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普通高校学报基本情况 |
2.1.1 学报数量 |
2.1.2 出版地 |
2.1.3 出版周期 |
2.1.4 主办单位 |
2.1.5 刊名 |
2.2 载文情况 |
2.2.1 普通高校学报载文的学科大类 |
2.2.2 10年载文量变化趋势 |
3 小结与建议 |
3.1 小结 |
3.2 建议 |
4 结语 |
(3)基于跨学科研究视角的管理学知识交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有关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 |
1.1.2 国外有关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现状 |
1.1.3 国内外有关跨学科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跨学科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1 跨学科研究的概念 |
2.1.2 跨学科研究发展历程 |
2.1.3 跨学科研究的测度指标 |
2.2 引文分析法的相关理论 |
2.3 共词分析法的相关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跨学科研究视角的管理学科研究现状分析 |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3.3 数据分析 |
3.3.1 基于引文文献的管理学科知识输入能力分析 |
3.3.2 基于引文文献的管理学科跨学科知识输入态势分析 |
3.3.3 基于引文文献的管理学科知识输入的跨学科分布 |
3.3.4 基于施引文献的管理学科知识输出能力分析 |
3.3.5 基于施引文献的管理学科跨学科知识输出趋势分析 |
3.3.6 基于施引文献的管理学科知识输出的跨学科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跨学科研究视角的图情学科研究现状分析 |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4.3 数据分析 |
4.3.1 基于引文文献的图情学科知识输入能力分析 |
4.3.2 基于引文文献的图情学科跨学科知识输入态势分析 |
4.3.3 基于引文文献的图情学科知识输入的跨学科分布 |
4.3.4 基于施引文献的图情学科知识输出能力分析 |
4.3.5 基于施引文献的图情学科跨学科知识输出趋势分析 |
4.3.6 基于施引文献的图情学科知识输出的跨学科分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管理学科、图情学科的高频关键词、网络图谱分析 |
5.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5.2 数据采集与数据预处理 |
5.3 数据分析 |
5.3.1 高频共现关键词分析 |
5.3.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已发表论文 |
获奖情况 |
(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的回顾与反思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关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4.1 数据来源 |
1.4.2 研究工具 |
1.4.3 数据处理 |
1.4.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等职业教育 |
2.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2.1.3 知识图谱 |
2.1.4 研究主体 |
2.1.5 研究主题 |
2.1.6 知识基础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元教育学 |
2.2.2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
2.2.3 文献计量学 |
2.2.4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2.2.5 信息可视化 |
第3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概况:1998~2018 |
3.1 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
3.2 来源期刊分布 |
3.3 研究主体分析 |
3.3.1 研究作者分析 |
3.3.2 研究机构分析 |
3.4 研究主题分析 |
3.4.1 突出人才培养 |
3.4.2 关注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 |
3.4.3 强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
3.4.4 重视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 |
3.4.5 以学生为中心 |
3.5 知识基础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初步兴起:1998~2005 |
4.1 《教育与职业》载文量一枝独秀 |
4.2 研究主体数量较少,缺乏主体合作 |
4.2.1 研究作者分析 |
4.2.2 研究机构分析 |
4.3 研究主题分析 |
4.3.1 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热点 |
4.3.2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
4.3.3 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 |
4.3.4 重视毕业生就业 |
4.4 知识基础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迅猛发展:2006~2011 |
5.1 五大期刊载文量过千 |
5.2 研究主体数量增长明显,合作网络有所增大 |
5.2.1 研究作者分析 |
5.2.2 研究机构分析 |
5.3 研究主题分析 |
5.3.1 课程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 |
5.3.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样化的育人途径 |
5.3.3 重视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
5.4 知识基础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质量提升:2012~2018 |
6.1 四大高等职教核心期刊形成 |
6.2 研究主体较为稳定,日益重视合作 |
6.2.1 研究作者分析 |
6.2.2 研究机构分析 |
6.3 研究主题分析 |
6.3.1 人才培养研究备受关注 |
6.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
6.3.3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6.3.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受到更多重视 |
6.4 知识基础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三阶段划分 |
7.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阶段性特征 |
7.1.3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部分高职教育政策 |
附录2:科研成果 |
(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年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高校学报的研究 |
1.2.2 关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计量法 |
1.3.2 内容分析法 |
1.3.3 访谈法 |
1.4 数据来源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概况 |
2.1 发展历程 |
2.2 办刊宗旨 |
2.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色化建设背景 |
2.3.1 名刊工程与名栏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 |
2.3.2 农业大学学报的自身发展需要 |
3 栏目设置分析 |
3.1 栏目设置的基本情况 |
3.2 栏目总体概况 |
3.3 栏目类型分析 |
3.3.1 低频栏目分析 |
3.3.2 中高频栏目分析 |
3.4 栏目设置特点总结 |
3.4.1 转变发展思维,科学规划栏目建设 |
3.4.2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保证栏目稳定发展 |
3.4.3 反映学术前沿问题,把握时代发展脉络 |
3.4.4 多种栏目形式结合,提升《学报》竞争力 |
4 载文分析 |
4.1 载文量 |
4.1.1 载文量分析 |
4.1.2 稿件来源 |
4.2 基金论文 |
4.3 学科分布 |
4.4 下载量 |
4.5 小结 |
4.5.1 载文量变化明显,篇幅不断增长 |
4.5.2 稿件来源稳定,基金论文增长明显 |
4.5.3 学科聚集效果显着,特色栏目见成效 |
4.5.4 下载量逐年提升,网络传播优势突出 |
5 引文分析 |
5.1 被引分析 |
5.2 影响因子分析 |
5.3 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
5.4 小结 |
6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
6.1 作者分析 |
6.2 机构分析 |
6.3 关键词分析 |
6.3.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
6.3.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聚类分析 |
6.3.3 载文研究热点演变历程 |
6.4 小结 |
6.4.1 重视高频作者,培养作者团队 |
6.4.2 加强机构合作,促进研究纵深化发展 |
6.4.3 从学报特征出发,合理规划选稿 |
7 数字化转型下的发展实践分析 |
7.1 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7.1.1 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 |
7.1.2 高校学报发展的新动力 |
7.2 数字化实践分析 |
7.2.1 微信公众号 |
7.2.2 微博 |
7.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人物访谈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与思考 |
1.2.1 文献计量学概述及其应用研究 |
1.2.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及《出版业》研究 |
1.3 数据来源与方法 |
1.3.1 数据来源 |
1.3.2 研究方法 |
2 载文信息分析 |
2.1 载文时间分布 |
2.1.1 载文量年度分布 |
2.1.2 载文出版时滞 |
2.2 载文源刊物分析 |
2.2.1 载文源刊物分布 |
2.2.2 载文的地区分布 |
2.3 基金论文分析 |
2.3.1 基金论文数量概况 |
2.3.2 论文基金类别分布 |
3 作者信息分析 |
3.1 作者发文信息分析 |
3.1.1 作者发文量统计 |
3.1.2 核心作者群分析 |
3.2 作者个体结构分析 |
3.2.1 作者学历及职称分析 |
3.2.2 作者工作单位分析 |
3.3 作者合着情况分析 |
3.3.1 作者合着规模与合着程度 |
3.3.2 作者合着结构分析 |
4 载文关键词分析 |
4.1 研究热点分布 |
4.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
4.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4.2 研究发展脉络 |
4.2.1 历年研究重点分析 |
4.2.2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
5 栏目主题分析 |
5.1 栏目设置及载文概况 |
5.2 载文主题分析 |
6 从《出版业》看编辑出版学科 |
6.1 编辑出版学科研究现状 |
6.2 编辑出版学科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中文科技期刊载文量“瘦身”现象的调查与建议——基于71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双一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载文量调查 |
1.2 3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载文量调查 |
1.3 载文量和期刊分区的关系 |
1.4 载文量和页码的关系 |
1.5 调查结论 |
2 期刊“瘦身”的结果分析 |
3 讨论与建议 |
3.1 载文量“瘦身”的原因分析 |
3.2 载文量设置的有关建议 |
3.3 科学“瘦身”, 以达“强壮” |
4 结语 |
(8)庄蹻入滇与国家统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时空 |
三、研究综述 |
(一) 史籍中的庄蹻入滇 |
(二) 今人着述、研究论文中的庄蹻入滇 |
四、研究趣旨 |
第一章 金道锡行与司马迁经略西南夷 |
第一节 庄蹻入滇之前西南夷地区的交通概况 |
第二节 楚国与西南的交通往来 |
第三节 先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
第四节 司马迁经略西南夷始获庄蹻入滇一事 |
第二章 庄蹻入滇起因、时间考 |
第一节 秦、楚的崛起 |
第二节 秦夺巴蜀布局天下 |
第三节 楚国屡见欺于秦国 |
第四节 射猎者说与楚伐秦得枳 |
第五节 楚将军庄蹻领兵考 |
第六节 楚得枳而国亡 |
第七节 楚国复强与王翦灭楚 |
第三章 黔中地望与庄蹻归报无路考 |
第一节 巴黔中与楚黔中 |
第二节 秦、楚相争黔中 |
第三节 《华阳国志》所载庄蹻泝沅水路线考谬 |
第四章 庄蹻离郢伐秦克枳入滇路线分析 |
第一节 楚国在峡江地区的进退 |
第二节 历史时期长江、清江、乌江的通航 |
第三节 历史时期沅水流域的通航 |
第四节 庄蹻道塞不通出夜郎考 |
第五章 庄蹻率军远征后勤保障可行性探究 |
第一节 历史时期楚国的交通概况 |
第二节 庄蹻远征后勤物资陆运的可行性研究 |
第三节 疫病和猛兽对庄蹻远征的影响 |
第四节 庄蹻远征后勤物资的水运保障研究 |
第六章 庄蹻入滇与国家统一的探析 |
第一节 秦对中国统一及秦崩溃后的遗产 |
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汉之为汉 |
第三节 王朝与“西南夷” |
第四节 庄蹻入滇的深远意义 |
余论 庄蹻入滇与民族融合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对今后研究方向略作展望 |
致谢 |
(9)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15)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的需要 |
(二)教育学科研究内容不断更新的需要 |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作者群的研究 |
(二)关于人文社科成果的研究 |
(三)其他学科领域对作者群的研究 |
四、研究的相关内容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论文中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研究的方法 |
(一)论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六、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重大项目的计量学分析 |
一、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的历史背景 |
(一)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的时间及历史背景 |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 |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基本情况 |
(一)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科重大项目数量年度数量分析 |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所在高校科研机构分布情况 |
三、项下发文情况分析 |
(一)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术生产力分析 |
(二)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术影响力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申请人发文合作的计量学分析 |
一、作者群发文合作情况与科研产量数量之间的关系 |
(一)作者群总体合作趋势及合作特征分析 |
(二)合作率与科研产出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二、作者群发文合作情况与科研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
(一)合作率与科研产出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二)项目合作与作者群h指数之间的关系 |
三、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申请人发文情况的计量学分析 |
一、作者群在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地域分布上呈现的特征 |
(一)作者群年龄集中层的现象以及原因分析 |
(二)教育学科领域有影响力人群的性别规律 |
(三)作者群学历层现状描述 |
(四)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地域分布与作者群地域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
二、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科重大项目作者群发文情况分析 |
(一)教育学科重大项目作者群总发文量分析 |
(二)不同学历、学科、年龄、地域作者群发文情况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科重大项目(2006—2015) |
附录2-1:2006-2015教育部教育学科重大关项目论文被引情况 |
附录2-2: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者群学历基础表 |
附录3-1: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者群学校与地域分布交叉基础表(单位:人数) |
附录3-2:2006年至2015年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申请人发文合作情况总表 |
附录4-1:2006-2015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就基地重大项目论文产出情况 |
附录4-2:课题申请人项下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基于CNKI啦啦操(啦啦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
1.1.2 有关啦啦操运动的科学研究已逐渐深入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啦啦队 |
1.3.2 啦啦操 |
1.3.3 文献计量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体育科学研究中有关文献计量学分析的研究 |
1.4.2 有关啦啦操运动科学研究现状的研究 |
1.4.3 个人见解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数理分析法 |
2.2.4 文献计量学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啦啦操(啦啦队)文献资料总体概况分析 |
3.1.1 啦啦操(啦啦队)名字的变化简况 |
3.1.2 2000 -2016年CNKI(中国知网收录)啦啦操文献资料总体概况分析 |
3.1.3 啦啦操(啦啦队)期刊的年刊量变化分析 |
3.1.4 啦啦操(啦啦队)硕博论文年刊量变化分析 |
3.1.5 啦啦操(啦啦队)报纸及会议年刊量变化分析 |
3.2 啦啦操(啦啦队)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 |
3.3 啦啦操(啦啦队)文献的主题分布 |
3.3.1 技术动作方面的分布 |
3.3.2 竞赛规则方面的分布 |
3.3.3 基础学科方面的分布 |
3.3.4 运动员、教练员的分布 |
3.3.5 关于啦啦操(啦啦队)现状趋势的科研论文的分布 |
3.3.6 对啦啦操(啦啦队)竞赛的研究 |
3.3.7 其他方面的分布 |
3.4 啦啦操(啦啦队)论文的载文分析 |
3.4.1 普通期刊对啦啦操(啦啦队)论文的载文量前20 名分析 |
3.4.2 核心期刊对啦啦操(啦啦队)论文载文量情况分析 |
3.4.3 载文时滞的情况 |
3.4.4 载文的时间分布 |
3.5 啦啦操(啦啦队)期刊论文的引文分析 |
3.5.1 引文量的分析 |
3.5.2 引文类型的分布 |
3.5.3 引文语种的分布 |
3.5.4 引文学科分析 |
3.5.5 最大引文年限分析 |
3.5.6 单篇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 |
3.6 啦啦操(啦啦队)论文的作者及单位团体分析 |
3.6.1 期刊文献发表单位前40 名分析 |
3.6.2 期刊文献发文总量第一作者排名分析 |
3.6.3 核心期刊载文合着度与合着率分析 |
3.6.4 合着类型分析 |
3.6.5 核心期刊中啦啦操(啦啦队)论文作者群学历,年龄与性别分布 |
3.6.6 核心期刊中啦啦操(啦啦队)研究的单位团体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02年载文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高校综合类科技期刊2016-2020年发文状况可视化分析[J]. 曾婷,王楷之.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2]普通高校学报办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 郭伟,李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12)
- [3]基于跨学科研究视角的管理学知识交流发展研究[D]. 梅娇. 南昌大学, 2020(02)
- [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D]. 张丽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年发展研究[D]. 马少珍.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3)
- [6]2013-201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D]. 蒋桐.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7]中文科技期刊载文量“瘦身”现象的调查与建议——基于71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统计分析[J]. 许力琴,顾黎,周英智,陈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05)
- [8]庄蹻入滇与国家统一[D]. 林海涛. 云南大学, 2019(09)
- [9]教育部教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15)文献计量学分析[D]. 钟彩云. 云南大学, 2018(01)
- [10]基于CNKI啦啦操(啦啦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D]. 贺卫.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