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甲基嘧磺隆下1,8-萘二甲酸酐对玉米的解毒作用

高浓度甲基嘧磺隆下1,8-萘二甲酸酐对玉米的解毒作用

一、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文娜[1](2019)在《针对精异丙甲草胺药害的新型安全剂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属于酰胺类除草剂,主要防治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以及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田间用量大,药害明显。解草啶是嘧啶类安全剂,化学结构简单、易于进行结构改造,但用量大,结构中含有对哺乳动物有轻微毒性的氯原子,存在环境隐患。天然产物山椒素类化合物具有安全剂活性,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环境友好。因此,就当今现状而言,针对精异丙甲草胺药害,对解草啶和山椒素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开发出环境友好、效果理想的新型除草剂安全剂迫在眉睫。基于商品化肟醚类除草剂安全剂结构中含醚键,便以醚键代替解草啶的氯原子,设计了第Ⅰ系列化合物,4-氯-6-(取代苯氧基)-2-苯基嘧啶类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用能调节植物生长的活性片段(-C=NNH-)替代解草啶的氯原子,设计了第Ⅱ系列化合物,(E)-4-(2-苄亚肼基)-6-氯-2-苯基嘧啶类化合物。依据天然产物山椒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设计了第Ⅲ系列化合物,N-烷基与N-烯基取代酰胺类化合物。共计86个化合物。对第Ⅰ,Ⅱ,Ⅲ系列化合物进行安全活性试验,除草剂安全剂活性试验,或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 mg/L的Ⅰ、Ⅱ以及浓度为8 mg/L的Ⅲ系列化合物均对水稻生长几乎无抑制作用。第Ⅰ、Ⅱ和Ⅲ系列中90.70%的化合物针对精异丙甲草胺对水稻药害有解毒作用,具有安全剂活性。Ⅰ-05、Ⅰ-08、Ⅱ-09、Ⅱ-20、Ⅲ-06和Ⅲ-28被筛选为高活性化合物。对这6个化合物进行了降低浓度试验,得出以下结论:Ⅰ-05、Ⅱ-09、Ⅱ-20、Ⅲ-06和Ⅲ-28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解毒能力分别在0.05 mg/L、0.5 mg/L、0.025 mg/L、0.25 mg/L和1 mg/L达到最佳。Ⅰ-05在最佳浓度时,解毒能力远优于解草啶;其它4个化合物(Ⅱ-09、Ⅱ-20、Ⅲ-06和Ⅲ-28)在最佳浓度下解毒能力接近解草啶的解毒能力。Ⅰ-08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解毒能力在浓度为0.025 mg/L和0.05 mg/L时与解草啶相近,但无法准确判断哪个为最佳浓度。这6个化合物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合成且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可作绿色新型除草剂安全剂候选化合物。在50 mg/L浓度下,第Ⅰ和Ⅱ系列目标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西瓜枯萎病和水稻纹枯病病原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结构是活性抑菌结构。

付春伶,张国宾[2](2018)在《烟田残留除草剂药害治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烟草是一类对除草剂较为敏感的叶类经济作物,随着除草剂的广泛应用,烟田除草剂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烟草植株矮化、发育迟缓、生长畸形和老叶黄化等药害症状发生,严重影响烟草质量和产量。综述了烟田土壤影响除草剂降解的环境因素、常见残留除草剂诱发的典型药害症状和烟田除草剂残留药害治理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烟草除草剂残留药害修复的常用传统方法(土壤翻耕、合理混配施药、灌水-排水法、酸碱中和法、喷药补救法、动物修复法)、除草剂安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抗性基因培育以及微生物降解菌的开发利用等多种方法,旨在深入研究烟田除草剂残留药害的解决方法同时为今后烟田除草剂残留药害治理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鞠光秀[3](2017)在《萘酰亚胺、吡啶、苯基脲类化合物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萘酰亚胺和吡啶基团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在有机合成及农药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萘乙酸、肉桂酸等有机酸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也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开发高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分别将萘酰亚胺和吡啶基团作为良好的药效团引入有机酸中,设计合成了萘酰亚胺衍生物和吡啶衍生物两个系列共35个化合物。基于苯基脲类和嘌呤类细胞分裂素的优异活性,设计合成了5个苯基脲类化合物和1个嘌呤类化合物。对所有化合物采用NMR、MS进行了结构表征。系统地考察了三类化合物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于高活性的化合物开发了适宜的制剂配方,继而进行盆栽土培试验考察化合物对苗期小麦、大豆、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了筛选出的化合物在小麦、苹果及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为新型高效化合物的研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以1,8-萘二甲酸酐和有机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21个萘酰亚胺衍生物,其中17个未见文献报道。采用浸种法考察了化合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25oC下浸种7 h可有效保证小麦种子较高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在6.25125 mg/L浓度范围内,除Ⅱ4q和Ⅱ4r外,其他化合物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随着浸种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目标化合物通过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来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通过促进主根、侧根和茎的生长和提高幼苗的鲜重来促进幼苗的生长。在12.5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子叶生根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植物生长调节活性较高的化合物有:Ⅱ4a、Ⅱ4b、Ⅱ4d、Ⅱ4h、Ⅱ4i、Ⅱ4l、Ⅱ4m、Ⅱ4n和Ⅱ4u。在125 mg/L浓度下,Ⅱ4a、Ⅱ4b、Ⅱ4d、Ⅱ4h和Ⅱ4i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2.以2-乙醇吡啶或2-氨甲基吡啶和有机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4个吡啶类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文献报道。参照调吡脲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5个苯基脲类化合物,其中3个未见文献报道;作为对照,以6-氯嘌呤为先导,合成了1个嘌呤类新化合物。采用14个吡啶类化合物在1060 mg/L浓度范围内以及6个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在6.25125 mg/L浓度范围内浸种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随着浸种浓度的增大,目标化合物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主根长、侧根长、茎高和鲜重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2.5 mg/L浓度下,Ⅳ3a、Ⅳ3b、Ⅳ3e和Ⅳ3f具有较高的细胞分裂素活性。植物生长调节活性较高的化合物有:Ⅲ3a、Ⅲ3b、Ⅲ3d、Ⅲ3g、Ⅲ3h、Ⅲ3i、Ⅲ3j、Ⅲ3l、Ⅳ3a、Ⅳ3b、Ⅳ3e和Ⅳ3f。在125 mg/L浓度下,化合物Ⅳ3e和Ⅳ3f表现出优异的杀菌活性,尤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的防效达91.4%和75.6%。3.开发了稳定的Ⅱ4a、Ⅱ4b、Ⅱ4d、Ⅱ4h、Ⅱ4i、Ⅱ4l、Ⅱ4m、Ⅱ4n、Ⅱ4u、Ⅳ3a、Ⅳ3b、Ⅳ3e和Ⅳ3f的50 g/L悬浮剂配方,Ⅲ3g、Ⅲ3i、Ⅲ3j和Ⅲ3l的60 g/L悬浮剂配方。获得了稳定的Ⅲ3a、Ⅲ3b、Ⅲ3d和Ⅲ3h的60 g/L水剂配方。初步探讨了50 g/L Ⅱ4a SC体系的稳定机理。复合分散剂SC-6吸附于Ⅱ4a颗粒表面,提供了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保证体系有较小的粒度、较高的Zeta电位绝对值和适中的粘度,有效地阻止了颗粒间的相互聚结以及颗粒的沉降。4.盆栽土培试验结果显示:以Ⅱ4a(25 mg/L)、Ⅱ4b(25 mg/L)、Ⅱ4d(25 mg/L)、Ⅱ4u(25 mg/L)、Ⅲ3a(30 mg/L)、Ⅲ3b(30 mg/L)、Ⅲ3d(30 mg/L)、Ⅲ3g(30 mg/L)、Ⅲ3h(30 mg/L)、Ⅳ3a(12.5 mg/L)、Ⅳ3e(25 mg/L)和Ⅳ3f(25 mg/L)浸种及叶面喷雾处理,显着促进了苗期小麦、大豆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小麦和大豆的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空白有显着提高。应用于生菜上,以上新化合物处理显着促进了生菜生物量的积累,提升了生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品质,其中Ⅲ3g处理后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76.6%。5.首次将Ⅱ4a、Ⅱ4b、Ⅱ4d、Ⅱ4u、Ⅲ3a、Ⅲ3b、Ⅲ3d和Ⅲ3g应用于大田小麦上。新化合物通过增大小麦旗叶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有效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着增加了小麦的产量,产量增幅为8.1%18.6%,Ⅲ3b处理增幅最大。首次将新化合物Ⅱ4a、Ⅲ3a、Ⅲ3h、Ⅳ3a、Ⅳ3e和Ⅳ3f应用于苹果树上,苹果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大;产量方面,单果重增幅为11.0%24.8%,Ⅳ3f处理增幅最大;同时苹果品质得到改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首次将新化合物Ⅱ4b、Ⅲ3b、Ⅲ3g、Ⅳ3e和Ⅳ3f应用于大田马铃薯上,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大,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单株薯重增幅在18.9%30.2%;品质方面,淀粉含量增幅为3.7%16.4%,Vc含量增幅为10.3%16.0%。

张彬,金燕,张自常,董立尧[4](2014)在《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为揭示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解草啶浸种对水稻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施用30 mg/L解草啶浸种能提高水稻GST活性,但对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单独施用不同剂量(56.25g/hm2、112.50 g/hm2、225.00 g/hm2)丙草胺后,低剂量丙草胺对GST活性有促进作用,高剂量丙草胺对GST活性有抑制作用;不同剂量丙草胺对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抑制作用。通过30 mg/L解草啶浸种再施用不同剂量丙草胺,解草啶均能减轻丙草胺对水稻GST活性、α-淀粉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抑制作用。

孙兰兰[5](2017)在《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烟嘧磺隆是玉米田苗后主要除草剂之一,烟嘧磺隆使用面积的大幅度上升,其药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除草剂安全剂是解决除草剂药害的一个有效方法。本研究选用五种新型的除草剂安全剂进行试验,筛选出一个既能缓解烟嘧磺隆药害又不降低除草活性的安全剂,通过田间和温室盆栽试验确定安全剂效果。本文从靶标酶及解毒酶角度研究了安全剂提高不同玉米耐药性的机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烟嘧磺隆代谢途径中解毒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期从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揭示安全剂提高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盆栽生测法比较了五种不同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效果及对烟嘧磺隆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苯恶唑酸和环丙磺酰胺缓解效果最好;解草酯仅能缓解低剂量烟嘧磺隆的药害;解草唑、吡唑解草酯对烟嘧磺隆药害几乎没有缓解作用。采用整株生测法测定安全剂、马拉硫磷对烟嘧磺隆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苯恶唑酸和环丙磺酰胺能够显着提高烟嘧磺隆对稗草和马唐的除草活性。马拉硫磷对烟嘧磺隆对稗草的除草活性无显着影响,而马拉硫磷、双苯恶唑酸和烟嘧磺隆混用显着提高烟嘧磺隆对稗草的除草活性。双苯恶唑酸对烟嘧磺隆的增效效果优于环丙磺酰胺。2.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双苯恶唑酸或环丙磺酰胺与烟嘧磺隆混用效果,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对玉米的药害级别为2-3级,而添加双苯恶唑酸或环丙磺酰胺后,玉米的药害级别降为0级,表明两种安全剂均可有效缓解烟嘧磺隆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同时还能缓解烟嘧磺隆与马拉硫磷混用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对玉米田各类一年生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总体杂草防效均能达到7~9级。3.室内对玉米整株活性及靶标ALS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整株水平上,烟嘧磺隆对普通玉米郑单958和糯玉米郑黄糯2号的株高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8.87 mg L-1、24.80 mg L-1;添加双苯恶唑酸后,提高了这两种玉米品种的耐药性,烟嘧磺隆对二者的EC50值分别为249.28 mg L-1、275.51 mg L-1,分别提高了 13倍和11倍。郑单958与郑黄糯2号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离体ALS酶活性测定表明,烟嘧磺隆对郑单958和郑黄糯2号离体ALS酶的I50分别为15.46μmolL-1、0.57μmol L-1,双苯恶唑酸与烟嘧磺隆混用后,二者的I50值分别提高为34.11μmolL-1、2.17μmolL-1。以上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对两种玉米ALS酶活性抑制作用差异巨大,但对两种玉米生长抑制作用差异不大,故推断ALS酶不是造成玉米耐药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亦不是安全剂解毒的主要靶标。4.室内对双苯恶唑酸对玉米解毒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整株活性测定表明,P450单加氧酶抑制剂PBO、ABT或者马拉硫磷显着加重了烟嘧磺隆对两种玉米的药害,推测P450单加氧酶参与了烟嘧磺隆在玉米体内的代谢。添加了双苯恶唑酸之后,能够显着缓解PBO、ABT或者马拉硫磷对烟嘧磺隆玉米药害的影响,其药害程度明显低于烟嘧磺隆单独使用对玉米的药害。通过以上结果推断,双苯恶唑酸可能通过提高P450单加氧酶活性来提高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但亦有可能通过不被PBO、ABT、马拉硫磷所抑制的P450单加氧酶途径来提高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双苯恶唑酸对两种玉米体内的GSH含量均无诱导作用,但可显着提高其GST活性,且对GST诱导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双苯恶唑酸处理4h郑黄糯2号的GST活性达到最高,而郑单958在处理12h达到最高,这说明双苯恶唑酸对郑黄糯2号的GST活性诱导更快,对郑单958的诱导滞后。双苯恶唑酸的水解酸对玉米GST活性同样具有诱导作用,且与双苯恶唑酸具有同样的功效。GST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双苯恶唑酸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作用机制之一。双苯恶唑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着影响。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双苯恶唑酸对玉米相关GS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候选基因在郑单958和郑黄糯2号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GSTIV、GST6、GST3 基因在郑单958中表达水平高于郑黄糯2号,而郑黄糯2号中表达水平较高仅为GST12基因。双苯恶唑酸处理后两种玉米体内表达量上调的基因相同,分别是GSZIV、GST6、GST31、MRP1。而在烟嘧磺隆+双苯恶唑酸处理后,郑黄糯2号体内上调表达的基因为GSTI、GSTIV、GST6、GSTT1、MRP1;郑单958体内上调表达的基因为 GSTI、GSTIV、GST5、GST6、GST31、MRP1。在上述处理中,GSTIF、GST6、GST31、MRP1均存在表达量受双苯恶唑酸诱导而提高,所以推断GSTIV、GST6、GST31、MRP1基因可能是双苯恶唑酸提高两种玉米对烟嘧磺隆耐药性的核心GST基因,是双苯恶唑酸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作用机制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双苯恶唑酸、环丙磺酰胺能够减轻烟嘧磺隆对玉米的药害,提高施药时玉米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证实了双苯恶唑酸能够缓解烟嘧磺隆与马拉硫磷混用对玉米的药害,解决了烟嘧磺隆与有机磷农药混用的技术难题。双苯恶唑酸可能通过提高P450单加氧酶活性来提高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但亦有可能通过不被PBO、ABT、马拉硫磷所抑制的P450单加氧酶途径来提高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GSTIV、GSTI、GST31、MRP1基因表达量升高和GST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双苯恶唑酸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作用机制。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朴德万,叶非[6](2014)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和解毒机理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以油菜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用量下对油菜有较重药害,可使油菜苗的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明显降低。用种子重量0.5%的萘二甲酐(NA)湿润拌种处理油菜种子能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的药害。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油菜苗株高和鲜重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油菜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并对GSH含量和GST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16种氨基酸含量升高,只有脯氨酸含量降低,氨基酸总量升高;GSH含量略有增加,但GST活力有显着提高。可以认为提高油菜苗氨基酸含量和GST的活力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解毒的重要途径。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朴德万,叶非[7](2014)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试验方法,以向日葵为生测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土壤残留药害的解毒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用量为有效成份25g(a.i.)/hm2对向日葵有一定的药害。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药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向日葵株高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25g(a.i.)/hm2处理,而株鲜重却明显降低。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向日葵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与咪唑乙烟酸25g(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3种氨基酸含量比咪唑乙烟酸处理增加,2种氨基酸含量降低,12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没有变化,可以认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因素之一。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共同作用可使向日葵苗体内GSH含量显着增加,而GSTs活力却有较大幅度降低。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朴德万,叶非[8](2013)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方法]以高粱为生测试材,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方法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安全剂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在咪唑乙烟酸25 g a.i./hm2用量下,对高粱苗有较重药害,高粱苗的株高和鲜质量均明显低于不施药空白对照。萘二甲酐可以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的影响,表现为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高粱苗株高和鲜质量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高粱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的解毒因素之一。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后,高粱苗的GSH含量高于空白对照,低于咪唑乙烟酸处理;GSTs活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萘二甲酐可以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的药害;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机理是使高粱植株体内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和激发高粱苗的GSTs活力。

许明媛[9](2012)在《1,8-萘二甲酸及叠氮桥联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文中认为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已成为化学和材料领域非常活跃且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识别、磁性材料、新型传感器、超导材料、非对称催化及多相催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三部分:1、基于芳香羧酸配体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热稳定性,在本论文中我们选择具有丰富配位模式的1,8-萘二甲酸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林作为共配体,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溶剂比例,合成了如下4种系列锰(II)配合物:(1)[Mn(1,8-nap)(1,10-phen)2](ClO4)(H2O)2(1)(2)[Mn(1,8-nap)(1,10-phen)(H2O)2](2)(3)[Mn2(1,8-nap)2(1,10-phen)2(H2O)4](CH3OH)(3)(4)[Mn(1,8-nap)(1,10-phen)2(H2O)](CH3OH)(H2O)(4)这四种配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1和3是双核结构单元,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1的分子构筑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氢键和分子间弱作用力(C-H···C)将配合物3的分子构筑成了二维结构;2是六核结构单元,两种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2的分子构筑成了二维层状结构;4是一个单核锰结构。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磁性的研究。2、以1,8-萘二甲酸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林作为共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种与六核锰结构相同的锌配合物[Zn(1,8-nap)(1,10-phen)(H2O)2](CH3OH)(H2O),并对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方面的研究。3、以叠氮离子(N3-)作为连接桥,利用其丰富的桥联模式和磁性传递特性,辅之以4,4′-偶氮联吡啶(azpy)作为有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个μ-1,3叠氮桥联的二维Cu(II)配位聚合物[Cu(azpy)(N3)2]n(1),一个μ-1,1叠氮桥联的一维Zn(II)配位聚合物{[Zn(azpy)2(N3)(H2O)](ClO4)(0.5azpy)}n(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及性质研究。

郭玉莲[10](2011)在《保护剂减轻氯嘧磺隆对玉米残留药害的作用机理》文中指出采用沙培方法,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及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保护剂HN对玉米ALS、GSTs活性及GSTs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剂对6个玉米品种的ALS、GSTs均具有诱导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诱导增加百分率却不同。对氯嘧磺隆敏感的玉米东甜3号的GSTs诱导增加百分率达到59.18,对其ALS的诱导倍数为叶部1.29倍,根部2.30倍;对氯嘧磺隆耐性较高的玉米屯玉88GSTs诱导增加百分率为19.26,其ALS的诱导倍数为叶部1.07倍,根部2.07倍。氯嘧磺隆和保护剂均可以诱导玉米GSTs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增加,保护剂的诱导作用更强。

二、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针对精异丙甲草胺药害的新型安全剂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
        1.1.1 精异丙甲草胺的来源
        1.1.2 精异丙甲草胺的作用
    1.2 安全剂的研究进展
        1.2.1 安全剂的种类及应用
        1.2.2 安全剂作用机制
        1.2.3 部分安全剂及其衍生物具有抑菌活性
    1.3 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背景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Ⅰ系列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2.1 前言
    2.2 试验部分
        2.2.1 目标化合物Ⅰ的合成
        2.2.2 目标化合物Ⅰ生物活性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目标化合物Ⅰ结构表征与图谱分析
        2.3.2 目标化合物Ⅰ生物活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Ⅱ系列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部分
        3.2.1 目标化合物Ⅱ的合成
        3.2.2 目标化合物Ⅱ生物活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目标化合物Ⅱ结构表征与图谱分析
        3.3.2 目标化合物Ⅱ生物活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Ⅲ系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部分
        4.2.1 目标化合物Ⅲ的合成
        4.2.2 目标化合物Ⅲ生物活性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目标化合物Ⅲ结构表征与图谱分析
        4.3.2 目标化合物Ⅲ生物活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烟田残留除草剂药害治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中除草剂降解的影响因素
    1.1 除草剂性质
    1.2 光照
    1.3 土壤环境
        1.3.1 温湿度
        1.3.2 有机质
        1.3.3 微生物
        1.3.4 p H值
    1.4 其他因素
2 常见除草剂残留药害症状类型
    2.1 有机磷类
    2.2 苯甲酸类和苯氧羧酸类
    2.3 喹啉羧酸类
    2.4 酰胺类
    2.5 磺酰脲类
    2.6 咪唑啉酮类
    2.7 三氮苯类
    2.8 二苯醚类
    2.9 联吡啶类除草剂
3 烟田除草剂残留药害修复方法
    3.1 传统方法
        3.1.1 土壤翻耕
        3.1.2 合理混配施药
        3.1.3 灌水-排水法
        3.1.4 酸碱中和法
        3.1.5 喷药补救法
        3.1.6 动物修复法
    3.2 使用安全剂
    3.3 应用微生物降解菌
        3.3.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降解
        3.3.2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降解
        3.3.3 三氮苯类除草剂的降解
        3.3.4 二苯醚类除草剂的降解
        3.3.5 其他类除草剂的降解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5 基因技术应用
    3.6 其他方法
4 展望

(3)萘酰亚胺、吡啶、苯基脲类化合物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使用的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概述
        1.1.1 定义及分类
        1.1.2 作用机理
        1.1.3 应用研究进展
    1.2 萘酰亚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2.1 1,8-萘二甲酸酐概述
        1.2.2 1,8-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概述
        1.2.3 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
    1.3 吡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具有杀虫活性的吡啶类化合物
        1.3.2 具有杀菌活性的吡啶类化合物
        1.3.3 具有除草活性的吡啶类化合物
        1.3.4 具有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吡啶类化合物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室内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2.4 初步制剂配方的开发
        2.2.5 生物活性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合物的合成
        2.3.2 初步制剂配方
        2.3.3 种子萌发活性
        2.3.4 幼苗生长活性
        2.3.5 杀菌活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室内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2.4 初步制剂配方的开发
        3.2.5 生物活性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化合物的合成
        3.3.2 初步制剂配方
        3.3.3 种子萌发活性
        3.3.4 幼苗生长活性
    3.4 小结
第四章 苯基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室内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4.2.4 初步制剂配方的开发
        4.2.5 生物活性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化合物的合成
        4.3.2 初步制剂配方
        4.3.3 室内生物活性
    4.4 小结
第五章 制剂配方研制及盆栽试验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材料
        5.2.3 供试化合物
        5.2.4 悬浮剂制剂配方开发方法
        5.2.5 盆栽土培试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悬浮剂配方
        5.3.2 悬浮剂的稳定机理
        5.3.3 水剂配方
        5.3.4 目标化合物对盆栽小麦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5.3.5 目标化合物对盆栽大豆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5.3.6 目标化合物对盆栽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田间药效试验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2.3 测定项目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新化合物对田间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3.2 新化合物对苹果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6.3.3 新化合物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GST活性影响的测定
        1.2.2解草啶浸种对水稻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测定
        1.2.3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蛋白质含量影响的测定
        1.2.4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 活性的影响
    2.2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3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4 解草啶浸种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5)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玉米田杂草发生及防除
        1.1.1 玉米种植概况
        1.1.2 玉米田主要杂草及危害
        1.1.3 玉米田除草剂品种及应用现状
    1.2 烟嘧磺隆研究进展
        1.2.1 烟嘧磺隆理化性质
        1.2.2 烟嘧磺隆的作用机理
        1.2.3 烟嘧磺隆的残留与降解
        1.2.4 烟嘧磺隆应用概况
        1.2.5 烟嘧磺隆产生药害的原因
    1.3 安全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1.3.1 安全剂的种类
        1.3.2 安全剂的研究与应用
        1.3.3 安全剂的作用机制
    1.4 植物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解毒机理研究
        1.4.1 植物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功能
        1.4.2 植物GST在不同组织的分布
        1.4.3 GST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及特点
        1.4.4 玉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烟嘧磺隆安全剂对玉米药害缓解效果及杂草活性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安全剂的缓解效果
        2.2.2 双苯恶唑酸与环丙磺酰胺对烟嘧磺隆除草活性的影响
        2.2.3 烟嘧磺隆与双苯恶唑酸或环丙磺酰胺混用对玉米的安全性
    2.3 小结
第三章 双苯恶唑酸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生理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双苯恶唑酸对玉米的敏感性
        3.1.3 双苯恶唑酸对烟嘧磺隆靶标酶ALS的敏感性
        3.1.4 双苯恶唑酸对玉米解毒酶系的影响
        3.1.5 双苯恶唑酸对玉米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
        3.1.6 数据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双苯恶唑酸对玉米的敏感性
        3.2.2 双苯恶唑酸对烟嘧磺隆靶标酶ALS的影响
        3.2.3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抑制剂对双苯恶唑酸解毒作用的影响
        3.2.4 双苯恶唑酸对不同玉米GSH含量及GST活性诱导的差异
        3.2.5 不同浓度的双苯恶唑酸对GST活性的诱导
        3.2.6 双苯恶唑酸对GST活性的诱导方式
        3.2.7 双苯恶唑酸及水解酸对GST活性的诱导
        3.2.8 双苯恶唑酸对部分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双苯恶唑酸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分子机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4.1.3 玉米叶片RNA提取
        4.1.4 逆转录合成cDNA
        4.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4.1.6 Real Time PCR反应
        4.1.7 扩增效率研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玉米叶片总RNA的提取
        4.2.2 内参基因与候选基因的溶解曲线和扩增效率
        4.2.3 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
        4.2.4 不同处理下GSTs基因在玉米郑单958和郑黄糯2号中的表达量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烟嘧磺隆存在问题及分析
        5.1.2 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作用及烟嘧磺隆除草活性的影响
        5.1.3 双苯恶唑酸缓解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作用机制
    5.2 结论
    5.3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论文图表统计

(6)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和解毒机理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药土制备方法
    1.3 萘二甲酐拌种
    1.4 播种及管理
    1.5 调查记载项目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药害的效果
        2.2.1 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2.2 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GSH含量的影响
        2.2.3 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GST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7)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 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8)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
        1.1.2 供试作物
        1.1.3 试验土壤
    1.2 试验方法
        1.2.1 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模拟方法
        1.2.2 安全剂处理方法
        1.2.3 播种及管理
    1.3 调查记载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咪唑乙烟酸对高粱的药害
    2.2 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
    2.3 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机理
        2.3.1 萘二甲酐对高粱苗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3.2 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
        2.3.3 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苗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的影响
3 结论

(9)1,8-萘二甲酸及叠氮桥联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配合物的研究概况及研究意义
    1.2 芳香羧酸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1.2.1 羧酸类配体简介
        1.2.2 芳香羧酸类配合物简介
        1.2.3 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1.3 叠氮桥联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列锰(II)的 1,8-萘二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试剂
        2.1.2 系列 Mn(II)配合物的合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合成部分
        2.2.2 系列 Mn(II)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
    2.3 系列 Mn(II)配合物的性质研究
        2.3.1 系列 Mn(II)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性质
        2.3.2 系列 Mn(II)配合物的磁性性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8-萘二甲酸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3.1 [Zn_6(1,8-nap)_6(phen)_6(H_2O)_(12)](CH_3OH)(H_2O)(5)的合成
    3.2 [Zn_6(1,8-nap)_6(phen)_6(H_2O)_(12)](CH_3OH)(H_2O)(5)的晶体结构分析
    3.3 [Zn_6(1,8-nap)_6(phen)_6(H_2O)_(12)](CH_3OH)(H_2O)(5)的性质研究
        3.3.1 [Zn_6(1,8-nap)_6(phen)_6(H_2O)_(12)](CH_3OH)(H_2O)(5)的红外光谱
        3.3.2 [Zn_6(1,8-nap)_6(phen)_6(H_2O)_(12)](CH_3OH)(H_2O)(5)的荧光光谱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叠氮桥联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4.1 配合物[Cu(azpy)(N3)2]_n(6)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4.1.1 配合物[Cu(azpy)(N3)2]_n(6)的合成
        4.1.2 配合物[Cu(azpy)(N3)2]_n(6)的晶体结构
        4.1.3 配合物[Cu(azpy)(N3)2]_n(6)的性质
    4.2 配合物{[Zn(azpy)_2(N_3)(H_2O)](ClO_4)(0.5azpy)}_n(7)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4.2.1 配合物{[Zn(azpy)_2(N_3)(H_2O)](ClO_4)(0.5azpy)}_n(7)的合成
        4.2.2 配合物{[Zn(azpy)_2(N_3)(H_2O)](ClO_4)(0.5azpy)}_n(7)的晶体结构
        4.2.3 配合物{[Zn(azpy)_2(N_3)(H_2O)](ClO_4)(0.5azpy)}_n(7)的性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仪器和测量方法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保护剂减轻氯嘧磺隆对玉米残留药害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玉米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 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1.3.2 玉米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的提取及活体ALS活性的测定
        1.3.3 氯嘧磺隆和保护剂对玉米不同品种GSTs mRNA含量的影响
    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保护剂对玉米GSTs活性的影响
    2.2 保护剂对玉米ALS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品种玉米GSTs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
    2.4 除草剂和保护剂对玉米GSTs mRNA表达的作用
3 结论

四、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对精异丙甲草胺药害的新型安全剂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 郑文娜. 湖南大学, 2019(06)
  • [2]烟田残留除草剂药害治理研究进展[J]. 付春伶,张国宾. 广东农业科学, 2018(08)
  • [3]萘酰亚胺、吡啶、苯基脲类化合物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鞠光秀.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4]解草啶浸种减轻丙草胺对水稻药害的机制[J]. 张彬,金燕,张自常,董立尧. 江苏农业学报, 2014(06)
  • [5]安全剂对玉米烟嘧磺隆药害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孙兰兰.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8)
  • [6]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和解毒机理初报[J].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朴德万,叶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03)
  • [7]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向日葵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研究[J].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朴德万,叶非.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03)
  • [8]萘二甲酐减轻咪唑乙烟酸对高粱药害的解毒效果及解毒机理[J]. 黄春艳,王宇,李静,黄元炬,丛林,朴德万,叶非. 农药, 2013(10)
  • [9]1,8-萘二甲酸及叠氮桥联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 许明媛. 天津大学, 2012(05)
  • [10]保护剂减轻氯嘧磺隆对玉米残留药害的作用机理[J]. 郭玉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4)

标签:;  ;  ;  ;  ;  

高浓度甲基嘧磺隆下1,8-萘二甲酸酐对玉米的解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