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GC/MS测定饮用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

固相萃取-GC/MS测定饮用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

一、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文献综述)

姚铭栋,王志强,王余萍,徐燕,姚秀娟[1](2021)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3种农药残留》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饮用水中23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GC-MS/MS)方法。方法取水样1 L加抗坏血酸去除余氯,加盐酸调节pH值<2,采用全自动大体积固相萃取仪,C18固相萃取柱萃取,依次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氮吹浓缩后定容至1.00 mL,用HP-5MS色谱柱分离,质谱法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23种被测农药残留组分在0.010~0.200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75),平均回收率74.0%~115.0%,RSD为3.5%~10.6%,方法的检出限为0.00 005~0.0 052μg/L。结论该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准确可靠,适合日常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

林野,方志青[2](2020)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7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大体积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17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方法。方法:取2 L水样加入抗坏血酸以去除余氯,盐酸调节pH<2,加入甲醇混匀,过活化后的C18固相萃取柱富集,洗脱,氮吹浓缩,GC-MS外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7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分离良好,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均为0.9926以上,加标回收率为76.6%~115%,精密度RSD(n=6)均<9%,检出限为0.04~0.54μg/L。结论: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单、能够满足饮用水中17种SVOCs的痕量测定。

依力哈木·扎依尔,杨艳伟,朱英,胡小键,陆一夫[3](2020)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6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出一种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6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 1 L水样中加入5 m L甲醇,通过自动固相萃取装置使用LC-Florisil固相萃取柱对水样进行富集,再分别用5 m L二氯甲烷和5 m L乙酸乙酯洗脱,氮吹浓缩定容至1 m L,进样分析。结果 6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在(0. 1254. 00)μg/L的含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其相关系数均≥0. 99,方法检出限为(0. 0020. 06)μg/L,检测限为(0. 010. 26)μg/L,回收率范围70. 8%129%,精密度(RSD)范围0. 2%21. 5%。结论该方法实现了前处理过程自动化,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和溶剂使用量少等优点,适用于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6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

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4](2019)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分别从水源、水厂及管网取水样10份,每份水样装满2L棕色玻璃瓶,各加亚硫酸钠100mg去除残余氯,于4℃保存,此水样可保存14d,每升样品中加入20mg·L-1苊-d10和屈艹-d12的混合内标溶液100μL。按国家标准GB/T 5750-2006所述方法进行固相萃取,所得洗脱液经脱水、蒸缩,并用丙酮定容至1.0 mL。选用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在55~310℃区间按程序升温模式使此溶液中的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得到分离并进行质谱测定。选择了电子轰击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为主要质谱条件。各组分的线性范围除五氯酚为1.00~50mg·L-1外,其他均为0.20~10mg·L-1,其检出限(3s)在0.03~0.18μg·L-1之间。以阴性样品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5.5%~12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1%~16%之间。在所取10份样品中均未检出上述各组分,说明水源及水厂(包括经管网输送至用户的水)均符合国家标准中有关半挥发有机物允许最高存在量的相关要求。

倪韵晨[5](2019)在《茶叶、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及浸出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QuEChERS预处理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GC-MS/MS)测定茶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添加氟虫腈-13C2,15N2同位素内标后,用水浸润后乙腈提取,氯化钠(NaCl)、无水硫酸镁(MgSO4)盐析脱水,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41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定量限(LOQs)均为1.00μg/kg,在四个添加水平(1、5、20、200μg/kg)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6.72%96.53%,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4.76%13.07%。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冲泡后茶叶渣中残留的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便捷、灵敏、准确,适用于茶叶、茶渣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快速定量测定,方法灵敏度满足日本、欧盟残留限量要求。同时基于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液-液萃取法与固相萃取法,对茶汤中的氟虫腈及其代谢物进行定量检测。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GC-MS/MS)测定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其中液-液萃取法是在样品中添加氟虫腈-13C2,15N2同位素内标,用二氯甲烷进行液-液萃取三次,无水硫酸镁(MgSO4)盐析脱水并去除乳化层,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41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定量限(LOQs)均为0.02μg/L,在三个添加水平(0.10、0.40、4.00μg/kg)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1.72%95.76%,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4.05%10.30%;固相萃取法是在样品中添加氟虫腈-13C2,15N2同位素内标后,用经过二氯甲烷、甲醇、水预洗的C18柱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富集净化,再用二氯甲烷进行洗脱,氮吹后定容,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081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定量限(LOQs)均为0.48 ng/L,在三个添加水平(0.02、0.80、8.00μg/kg)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5.25%119.75%,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24%6.34%。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快速定量测定。将上述方法在茶叶-茶汤冲泡过程中应用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浸出率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6次冲泡的总浸出率均小于52.4%,而对应浸出率下含量最高的阳性样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不超过31μg/kg。计算得人体最大摄入量为0.00369μg/kg﹒d﹒bw,该值仅为氟虫腈每日允许摄入量(ADI)0.0002 mg/kg﹒d﹒bw的1.85%。说明该浓度下的茶叶理论上对饮茶者而言也是比较安全的。

赵丽,师真,梁志坚,赵勇[6](2019)在《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中空纤维膜萃取和固相膜萃取等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对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分析的相关方法,并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提供一定参考。

康娜[7](2019)在《自来水中典型异味物质的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消费者普遍反映自来水存在异味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对自来水异味的投诉。自来水异味是复杂的混合体,不仅包含残余的氯或氯消毒的副产物,还含有一些未被彻底消除的异味有机物。本文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气相色谱法(Sensory-GC),对水中的典型异味物质及其气味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自来水中八种典型的异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几种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在优化方法条件下,八种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方法检出限为0.765.86n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14.96%。探究一倍量去除自来水中余氯可有效提高加标回收率,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7.0%128.9%。该研究显示此方法实用且有效,可用于自来水样中异味物质的检测。在自来水中这八种物质的风险系数低于安全值,对各年龄阶段不会形成健康损害。利用GC-MS对自来水样本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以Sensory-GC分析确定各异味物质气味强度和气味特性,确定各物质对自来水整体气味的贡献水平。自来水中挥发异味物质对整体气味的贡献水平也可采用检测频率法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确定。结果表明苯乙酮、壬醛和癸醛对自来水异味具有较大的贡献水平,呈现为甜橙味、杏仁味和玫瑰香。对不同供水单位的不同终端处的水样进行GC-MS分析,比较不同供水单位的挥发性物质的不同,比较物质的来源。实验发现香料、食品添加剂、增塑剂和微生物自身产生的化合物是对自来水中的气味产生影响的主要物质。

赵健全,曹倩,陈霞,廖婵娟[8](2019)在《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为出发点,将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类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和有机锡化合物。分类概述了五类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五类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为未来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邵海洋[9](2018)在《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水平、来源分析和风险评估》文中认为近年来,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高速发展导致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作为人类集中的聚居地区,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的SVOCs污染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SVOCs的污染水平和特征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通常包括农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类、苯胺类、多氯联苯类和苯酚类等,在环境空气和水中普遍存在,其理化性质不一,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十分复杂。很多的SVOCs化合物已经被美国环保署(USEPA)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本研究对上海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典型SVOC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组成特征、污染来源和潜在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析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典型SVOCs的污染状况和潜在风险,为上海地区不同环境介质间SVOCs的迁移转化提供数据基础,也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痕量SVOCs的检测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90种SVOCs的固相膜萃取条件和加速溶剂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固相膜萃取选择HLB固相萃取膜,体积比为1:1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作为洗脱溶剂;加速溶剂萃取萃取温度选择100℃,萃取溶剂选择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并将优化后的SPME法和LLE法,ASE法和SE法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SPME法和ASE法作为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2)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SVOCs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SVOCs在上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典型几类SVOCs都有检出。水相中SVOCs总量变化范围为1.47μg/L-19.5μg/L,沉积物中SVOCs总量变化范围为2.38-9.48 mg/kg。四条河域水体和沉积物中SVOCs总污染水平处于同一数量级,浓度水平整体不高,淀山湖相对较低。(1)水体中Σ20OCPs的总浓度范围在0.049-0.274μg/L之间,平均浓度为0.123μg/L。所有的点位中OCPs主要组成成分都为HCH,一些点位HCHs总量占到总OCPs浓度50%以上,其中α-HCH和β-HCH是HCHs的主要组成;Σ19PAHs的总浓度范围为0.216-0.992μg/L,平均浓度为0.516μg/L。2-3环的低环PAHs是19种PAHs的主要成分,整体上呈现PAHs含量以2环>4环>3环>5环>6环的顺序递减;Σ6PAEs总量变化范围为0.425-16.4μg/L,三条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淀山湖中PAEs浓度水平较低,6种PAEs的平均浓度按照DBP>BBP>DOP>DEP>DMP>DNOP的顺序递减。(2)沉积物中Σ20OCPs的总浓度范围在4.82-24.7μg/kg之间,平均浓度为11.6μg/kg,占Σ90SVOC总浓度的0.229%,所有点位中OCPs主要组成成分为DDTs、甲氧氯、HCHs,分别占到Σ20OCPs总浓度的28.9%、21.7%、17.1%;Σ19PAHs含量范围是0.477 mg/kg-3.65 mg/kg,平均值是1.76 mg/kg,2-3环的低环PAHs和4-6环的高环PAHs所占比例相差不多,6环PAHs含量最低;Σ6PAEs总量变化范围为0.302-2.93 mg/kg,Σ6PAEs总浓度占Σ90SVOCs总浓度22.2%。其中,DBP所占比例最高,其总浓度占6种PAEs总浓度为54.8%,6种PAEs的平均浓度按照DBP>BBP>DOP>DEP>DMP>DNOP的顺序递减。(3)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SVOCs的来源分析。(1)水体中DDT为DDTs的主要成分,新近使用还没有降解的DDT农药占主导,水体中HCHs部分来自于工业HCHs,部分来自于林丹,γ-氯丹在所有采样点均未检出,环氧七氯和七氯的检出率以及残留浓度大体一致,说明OCPs来源于“旧”源;水体中的Flu/(Flu+Pyr)比值变化范围为0.038-0.707,均值为0.298,Ant/(Ant+Phe)比值变化范围为0-0.294,均值为0.088,可知水体中的PAHs污染主要来源为石油;水体中6种母体PAEs共提取2类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PC1)包括DBP、DMP和DNOP,方差贡献率为54.4%,这三种PAEs中DBP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认为第一主成分反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第二主成分(PC2)因子载荷较高的有DOP、BBP和DEP,BBP和DOP占主要成分,其中浓度大小BBP>DOP>DEP,主成分二反映了工农业对PAEs的贡献。(2)表层沉积物中(DDD+DDE)/DDT的浓度比值大多大于1,可见DDTs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γ-HCH/α-HCH的值在0-5.83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734,同时沉积物中检测到较高含量的甲氧氯、狄氏剂、艾氏剂和β-硫丹,表明上海市沉积物中的OCPs污染主要来自于历史应用导致的残留;沉积物中Flu/(Flu+Pyr)比值变化范围为0.235-0.614,均值为0.442;Ant/(Ant+Phe)比值变化范围为0.094-0.562,均值为0.292,说明上海市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主要来自于燃烧;沉积物中6种母体PAEs共提取2类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PC1)包括DBP、DEP、BBP和DOP,方差贡献率为53.9%,反映了工业污水的排放来源;第二主成分(PC2)因子载荷较高的有DBP、DMP和DNOP,方差贡献率为19.5%,认为第二主成分反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业中塑料用品的雨水冲刷。(4)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主要SVOCs的风险评价。(1)上海市水体中OCPs、PAHs和PAEs饮水途径的风险值远远高于洗浴途径,女性健康风险值高于男性,受到OCPs污染的危害更大。所有监测点位水体中OCPs引起的引起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不明显;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要高于其他种类多环芳烃1-2数量级,其健康风险不容忽视;DBP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要高于其他种类PAEs,其健康风险值得关注。(2)上海市水体表层沉积物中所有OCPs暂不具有持续生态风险,只具有偶尔的生态风险,狄氏剂在30个点位的所有检出浓度均处于ERL和ERM之间,产生的生态风险概率最高;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整体上暂不具有持续生态风险,低环多环芳烃大于高环多环芳烃,芴和苊烯超过ERL的点位比例最高,其生态风险值得关注;DMP、DEP和DBP的对于水环境中三种不同的物种均不具有生态风险,而BBP的RQ值均有点位超过1,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肖洋,王新娟,韩伟,崔静,刘建国[10](2016)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机物指标检测分析方法整合》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8项有机指标分析方法的不足,概述其分析方法整合优化的研究现状,并归纳总结目前地表水中68项有机指标的最新分析方法,结合经典分析方法,将68项有机指标的分析方法由40余种整合为20种。

二、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提纲范文)

(1)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3种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水样保存
        1.2.2 混合标准系列溶液
        1.2.3 仪器条件
2 结 果
    2.1 质谱参数、线性方程及检出限
    2.2 精密度和回收率
3 讨 论

(2)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7种半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样品前处理
    1.3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1.4 空白干扰及排除
2 结 果
    2.1 17种SVOCs的总离子流图
    2.2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2.3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
    2.4 样品测定
3 结 论

(3)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6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1.2 标准溶液及标准系列配制
    1.3 仪器条件
        1.3.1 色谱条件
        1.3.2 质谱条件
    1.4 样品前处理
    1.5 定量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1.1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2.1.2 洗脱溶剂的选择
        2.1.3 样品富集时流速的选择
    2.2 回归方程、线性范围、检出限和检测限
    2.3 精密度和回收率
    2.4 实际样品测定
3 小结

(4)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行为
    2.2 待测组分及溶剂的选择
    2.3 色谱条件的选择
        2.3.1 色谱柱
        2.3.2 柱升温程序
    2.4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2.5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2.6 样品分析

(5)茶叶、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及浸出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农药的基本概念
        1.1.2 农药残留与危害
        1.1.3 最大残留限量和再残留限量
        1.1.4 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
        1.1.5 茶叶感官评价
    1.2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究及分析技术
        1.2.2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仪器技术
    1.3 茶叶中农药残留浸出相关研究及其规律与氟虫腈简介
        1.3.1 茶叶中农药残留浸出相关研究
        1.3.2 茶叶中农残浸出规律及原理
        1.3.3 氟虫腈及其代谢物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QuEChERS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茶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和色谱条件
        2.2.3 基质匹配校准曲线
        2.2.4 样品预处理
        2.2.5 数据统计及图表绘制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2.3.2 内标离子的选择
        2.3.3 基质效应
        2.3.4 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
        2.3.5 精密度与回收率
        2.3.6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液-液萃取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和色谱条件
        3.2.3 基质匹配校准曲线
        3.2.4 样品预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3.3.2 基质效应
        3.3.3 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
        3.3.4 精密度与回收率
    3.4 小结
第四章 固相萃取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测定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和色谱条件
        4.2.3 基质匹配校准曲线
        4.2.4 样品预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4.3.2 基质效应
        4.3.3 线性范围与定量下限
        4.3.4 精密度与回收率
        4.3.5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茶叶-茶汤冲泡过程的浸出率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和色谱条件
        5.2.3 基质匹配校准曲线
        5.2.4 样品预处理
        5.2.5 数据统计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铁网过滤后的浸出率
        5.3.2 滤纸过滤后的浸出率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作者简历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的前处理
    1.1 液液萃取 (LLE)
    1.2 液液微萃取 (LLME)
    1.3 中空纤维膜萃取
    1.4 固相萃取 (SPE)
    1.5 固相微萃取 (SPME)
    1.6 固相膜萃取
2 测定方法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2.2 气相色谱法 (GC)
    2.3 联用分析法
3 展望

(7)自来水中典型异味物质的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自来水异味的研究背景
    1.2 自来水异味的来源
    1.3 挥发性物质的前处理技术
        1.3.1 溶剂萃取技术
        1.3.1.1 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
        1.3.1.2 同时蒸馏萃取
        1.3.1.3 超声波萃取
        1.3.2 顶空技术
        1.3.2.1 静态顶空技术
        1.3.2.2 动态顶空技术
        1.3.3 固相微萃取
    1.4 挥发性物质的分析鉴定
    1.5 异味物质的鉴别
        1.5.1 感官分析法
        1.5.2 电子鼻技术
        1.5.3 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GC-Olfactometry)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HS-SPME/GC-MS对自来水中典型异味物质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 GC-MS条件
        2.2.4 HS-SPME条件优化
        2.2.4.1 萃取温度
        2.2.4.2 萃取时间
        2.2.4.3 离子强度
        2.2.4.4 样品体积
        2.2.4.5 解析温度
        2.2.4.6 解析时间
        2.2.5 余氯的影响
        2.2.6 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
        2.2.7 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GC/MS条件的优化
        2.3.2 HS-SPME参数优化
        2.3.2.1 萃取温度的选择
        2.3.2.2 萃取时间的选择
        2.3.2.3 离子强度的选择
        2.3.2.4 样品体积的选择
        2.3.2.5 解析温度的选择
        2.3.2.6 解析时间的选择
        2.3.3 去除余氯的选择
        2.3.4 方法评价
        2.3.4.1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2.3.4.2 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2.4 实际样品分析
    2.5 健康风险评价
    2.6 小结
3 感官-气相色谱法(Sensory-GC)测定自来水中的异味物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2.2 嗅闻人员的培训
        3.2.3 HS-SPME条件
        3.2.4 GC-MS条件
        3.2.5 Sensory-GC系统
        3.2.6 频率检测法
        3.2.7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嗅闻时间的稳定性
        3.3.2 GC-MS分析结果
        3.3.3 Sensory-GC分析结果
        3.3.4 频率检测法结果
        3.3.5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结果
    3.4 小结
4 自来水中异味物质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4.2.2 HS-SPME条件
        4.2.3 GC-MS条件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以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
2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2.1 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技术
    2.2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2.3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2.4 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技术
    2.5 抗生素的检测技术
3 结束语

(9)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水平、来源分析和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半挥发性有机物概述
        1.1.1 有机氯农药类(OCPs)
        1.1.2 多环芳烃类(PAHs)
        1.1.3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
        1.1.4 苯胺类酚类(Anilines、phenols;phenoliccompounds)
        1.1.5 苯系物类(BTEX)
    1.2 环境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归趋
    1.3 环境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环境中SVOCs的分析方法
        1.4.1 前处理方法
        1.4.2 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
    1.5 课题来源、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方案
    2.1 样品的采集
        2.1.1 采样区域
        2.1.2 样品采集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样品前处理
        2.2.4 仪器分析方法
    2.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2.3.1 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2.3.2 空白试验、平行试验和加标试验
        2.3.3 其他质量控制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检测数据处理
        2.4.2 源解析方法和风险评估模型
第三章 水体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
    3.1 引言
    3.2 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3.2.1 固相膜萃取萃取条件的确定
        3.2.2 固相膜萃取和其他萃取方式的比较
    3.3 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
        3.3.1 水体中OCP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3.3.2 水体中PAH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3.3.3 水体中PAE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3.3.4 水体中苯胺、苯酚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3.3.5 水体中苯系物和其他SVOCs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
    3.4 水体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解析
        3.4.1 水体中OCPs的来源解析
        3.4.2 水体中PAHs的来源解析
        3.4.3 水体中PAEs的来源解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沉积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
    4.1 引言
    4.2 沉积物中半挥发有机物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4.2.1 加速溶剂萃取条件的确定
        4.2.2 加速溶剂萃取和传统萃取方式的比较
    4.3 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4.3.1 沉积物中OCP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4.3.2 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4.3.3 沉积物中PAEs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4.3.4 沉积物中苯胺、苯酚的分布和组成特征
        4.3.5 沉积物中苯系物和其他SVOCs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
    4.4 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解析
        4.4.1 沉积物中OCPs的来源解析
        4.4.2 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解析
        4.4.3 沉积物中PAEs的来源解析
    4.5 沉积物中SVOCs和TOC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体及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性和风险评价
    5.1 前言
    5.2 水体和沉积物中SVOCs浓度的对比研究
    5.3 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比较
        5.3.1 水体和沉积物中OCPs的国内外浓度水平比较
        5.3.2 水体和沉积物中PAHs的国内外浓度水平比较
        5.3.3 水体和沉积物中PAEs的国内外浓度水平比较
    5.4 上海水体和沉积物中典型SVOCs的风险评价
        5.4.1 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OCPs的风险评价
        5.4.2 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
        5.4.3 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PAEs的风险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文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参加课题与科研成果
致谢-2018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机物指标检测分析方法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现状
3 方法优化
4 结语

四、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论文参考文献)

  • [1]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23种农药残留[J]. 姚铭栋,王志强,王余萍,徐燕,姚秀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1(02)
  • [2]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7种半挥发性有机物[J]. 林野,方志青.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04)
  • [3]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6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J]. 依力哈木·扎依尔,杨艳伟,朱英,胡小键,陆一夫.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01)
  • [4]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J]. 张玉美,张明洪,李红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9(10)
  • [5]茶叶、茶汤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及浸出率研究[D]. 倪韵晨.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6]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J]. 赵丽,师真,梁志坚,赵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8)
  • [7]自来水中典型异味物质的检测研究[D]. 康娜.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赵健全,曹倩,陈霞,廖婵娟. 应用化工, 2019(01)
  • [9]上海市水体和沉积物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水平、来源分析和风险评估[D]. 邵海洋. 上海大学, 2018(06)
  •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机物指标检测分析方法整合[J]. 肖洋,王新娟,韩伟,崔静,刘建国.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6(02)

标签:;  ;  ;  ;  ;  

固相萃取-GC/MS测定饮用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