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哲[1](2011)在《奇峰公司碳纤维产业发展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属于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是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物资,是发展先进武器装置,特别是战略导弹和歼击机所急需的高性能纤维之一,也是制造卫星、航空和航天飞行器、核能设备及隐形武器等迫切需要的结构及功能材料的主要增强材料.国内大多数碳纤维项目的技术和设备及产品水平属国际中下等,创新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是提高我国碳纤维工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之一,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碳纤维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吉林奇峰化纤有限公司自1995年引进意大利蒙特公司腈纶纤维工艺技术装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年生产腈纶纤维已达26.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多年来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从生产经验到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为碳纤生产提供实力保证。而碳纤维原丝就是差别腈纶纤维的一个品种,所以,在腈纶纤维生产公司发展碳纤原丝从理论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吉林奇峰化纤有限公司必将成为国内碳纤维原丝的最大基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碳纤维工业正处于调整阶段。,碳纤维产业也直接经受着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优秀服务的竞争。论文阐述了国内外碳纤维工业的发展现状,并从规模、产量、生产技术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综合分析了中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差距。最后,从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及文化理念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碳纤维工业的发展策略,进而塑造中国碳纤维工业的核心优势。
吴式瑜[2](2009)在《中国选煤发展三十年》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a来,我国选煤业经过起步、快速发展和大发展三个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一选煤大国;截止2007年,选煤厂已增至1300座,原煤入选能力达到12.50亿t/a以上,原煤入洗量达到11亿t,原煤入选比例达到43.6%;每年选煤带来的效益为:节约煤炭1.1~1.65亿t,节约运力1188亿t·km,减排SO2约520万t,煤炭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约300亿元。
马守刚[3](2006)在《泰安起重机械厂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泰安起重机械厂始建于1972年,是国家定点生产汽车起重机的专业骨干厂。该厂是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核心层企业之一,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员工1500余人,年营业收入3亿多元,是典型的中型工程机械企业。该厂在国内起重机行业中排名第四位,在行业中曾经有过较好的表现,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了一些贡献,见证了我国汽车起重机行业发展中的辉煌以及困顿。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间的行业市场低迷,使该厂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近几年由于国家投资拉动,行业得以恢复增长,将陷入困顿的企业解脱出来。但多年来的历史欠债和包袱、资金的匮乏、生产装备的落后,特别是管理的低水平和发展思路的不清晰,使得该厂增长乏力,效益较低。因此从长远看,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所作为,从企业的战略上加以思索和探讨,以谋求企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本文结合泰安起重机械厂的实际情况,采用SWOT分析、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线性回归、杜邦财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全面审核和评价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而研究制定企业战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指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并且对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做了介绍;第二部分是泰起宏观环境分析,对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做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泰起行业环境分析,首先对工程机械和工程起重机行业做了历史回顾并介绍行业现状,然后对行业市场规模做了分析和预测,最后归纳行业经济特性,应用“五力模型”重点对行业竞争状况做了分析;第四部分是泰起内部条件分析,在介绍企业历史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做了分析;第五部分是泰起战略因素的综合评估,
张毅[4](2004)在《吉林石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石油化学工业正在进行第三次结构调整,许多国外大石化公司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合并,吉林石化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吉林石化在国内原有的市场和竞争优势将面临着国外大石化公司的挑战。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战略。 文章在调查研究吉林石化基本情况,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石化的优势与劣势,剖析了吉林石化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国家化学工业“十五”规划中确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了“全面提高企业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把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建成中油最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全面调整产品结构”的战略重点,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制定了吉林石化整体发展战略,提出了“成本领先战略和创新战略”,形成了吉林石化的整体发展战略框架。 文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战略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实践,对吉林石化的产品结构调整、内部改革、企业管理和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南剑飞[5](2003)在《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顾客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在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和石油机械制造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新形势下,由于产品的日趋同质化,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化和挑剔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残酷化,继续指望依靠传统的经营思维、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恐怕越来越难以奏效。 因此,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顾客、面向未来,树立CS经营战略观,以顾客满意度为自己的经营指针,站在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眼光来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通过定期、全面、科学、客观、持续的顾客满意度测评,从而整合和优化内外资源,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等一体地为顾客服务,实现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实现我国石油机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CS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不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不仅是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不断地把市场做大、做强、做久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应用到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从内外顾客两个角度出发,在前言和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概论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顾客满意度模型研究、顾客满意度指数研究和顾客满意度实施研究。首先,在综述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并结合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特点,通过对用户的识别与特征分析,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用户满意度模型,并对其用户忠诚度做了一定的分析。其次,在对员工满意度分析之上,结合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实际,构建了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模型,并对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员工忠诚度做了一定的分析。接着,在传统的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研究文献之上,结合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行业、产品、用户、员工的特点,构建了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分析了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的实施问题,制定了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战略,确定了其实施策略体系,并指出了实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最后,得出了论文的研究结论。
孙慎宏[6](2002)在《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稳定质量是四厂降本增效的手段 ,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捷径 ,从质量入手也是加快结构调整 ,从严治厂的有效办法。
孙慎宏[7](2002)在《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文中认为稳定质量是川投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钢厂降本增效的特殊手段 ,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捷径 ,从质量入手也是加快结构调整 ,从严治厂的有效办法。
朱楚华[8](2002)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战略要素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以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和发展为立足点,研究企业战略要素的作用机制和要素组合效能。论文从对体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过程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入手,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了企业市场竞争状况,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产品加工率低、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小,高、精、深加工企业不多;农产品品质差,加工档次低,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缺乏战略思想,不能提高企业长期竞争力。文章认为企业文化、顾客、政府、竞争者、农产品供应者是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五大战略要素,并论述了各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过程。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分别阐述了各要素单独作用和组合作用的效能,各战略要素单独和共同对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作用都存在理论上的最优均衡,但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要素的作用规律不断变化,很成功的战略要素组合也只是接近理想的最优。文章分析几种适合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期竞争的战略要素组合模式: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以顾客为核心、以政府政策为核心、以竞争者为核心等四种。文章说明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如何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处境选择合理的战略要素组合,论述了企业创业阶段的战略要素组合、企业成熟阶段的战略要素组合、维持战略要素组合的特点、战略任务和战略要点。
李雷[9](2002)在《三强纺织有限公司阶段发展的管理创新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改革不仅要注重从技术改革、产品创新等方面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还应注意把握世界管理发展的新动态,并将其及时运用于企业的变革中去。一家有着优良的生产设备及产品设计但管理模式陈旧落后的企业,就如同一个身着西装脚穿旅游鞋的人,不仅让别人看着不和谐、别扭,自己运作起来也会有诸多问题和不便。于是管理创新的要求便应运而生。 三强公司于99年重组,从而抛弃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并且公司准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但公司仍然面临着诸如交通不便、质量等多方面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在观念和制度上落后于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中国入世,公司将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进行管理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本论文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管理创新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纺织发展趋势和三强公司具体实力,提出一系列管理创新方案,强调以人为本、信息化、电子化、质量基础的重要性,并把学习型组织引入培训机制,把客户关系管理(CRM)引入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中,根据企业的人员组成及薪酬状况提出了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薪水过渡制度,以使该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王基铭[10](1999)在《以质量品种效益为中心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市场竞争力》文中提出介绍了1998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1999年面临的形势以及主要任务和措施。
二、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论文提纲范文)
(1)奇峰公司碳纤维产业发展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碳纤维是关系国防安全的战略物资 |
1.1.2 美、日等发达国家极为重视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
1.1.3 美、日等国家限制对我国出口碳纤维 |
1.1.4 我国碳纤维产业化进展缓慢,亟待加快发展 |
1.2 论文研究目的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碳纤维工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
2.1 平均规模和生产能力 |
2.1.1 国际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
2.1.2 国内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
2.2 奇峰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 |
2.2.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研发平台建设规划 |
2.2.2 市场竞争情况及我公司的优势 |
2.2.3 国内外主要产品、技术对比情况 |
2.2.4 下一步工作计划(产业发展规划) |
2.2.5 碳纤维行业国际发展动态 |
2.3 差别化碳纤维的现状 |
2.3.1 纳米碳纤维 |
2.4 世界碳纤维市场分析 |
2.4.1 碳纤维的用途 |
2.4.2 世界世界碳纤维生产概况 |
2.4.3 国内碳纤维生产与市场需求预测 |
2.5 奇峰化纤公司碳纤维市场分析与预测 |
2.5.1 碳纤维市场分析 |
2.5.2 碳纤维研发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总体思路、原则等相关联情况 |
2.5.3 不同品种及级别碳纤维性能及国内生产单位 |
第3章 吉林奇峰公司碳纤维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碳纤维产品质量问题分析 |
3.2 碳纤维工业效率分析 |
3.3 入世对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影响 |
3.3.1 非关税措施将逐步降低直至取消 |
3.3.2 关税将逐步降低 |
3.3.3 纺织业的发展将扩大碳纤维的需求 |
3.4 替代产品对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影响 |
第4章 奇峰公司发展碳纤维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
4.1 奇峰公司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对策 |
4.1.1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
4.1.2 提高市场竞争力 |
4.1.3 管理创新对策 |
4.1.4 企业文化建设 |
4.2 奇峰公司碳纤维工业发展的措施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泰安起重机械厂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论文选题意义 |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泰起宏观环境分析 |
2.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2.2 经济环境分析 |
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2.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章 泰起行业环境分析 |
3.1 工程机械和工程起重机行业历史简介 |
3.1.1 国际发展史简介 |
3.1.2 国内发展史简介 |
3.2 工程机械和工程起重机行业现状 |
3.3 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
3.3.1 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
3.3.2 移动式起重机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
3.4 行业经济特性 |
3.4.1 行业主要的经济特性 |
3.4.2 行业演变的驱动因素 |
3.4.3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
3.4.4 行业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
3.5 行业竞争分析 |
3.5.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3.5.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5.3 替代品分析 |
3.5.4 供应商压力分析 |
3.5.5 顾客压力分析 |
第4章 泰起内部条件分析 |
4.1 泰起历史简介 |
4.2 泰起目前的经营现状 |
4.3 泰起目前的治理结构 |
4.4 泰起资源能力分析 |
4.4.1 泰起营销能力分析 |
4.4.2 泰起财务能力分析 |
4.4.3 泰起研发能力分析 |
4.4.4 泰起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4.4.5 泰起生产能力分析 |
第5章 泰起战略因素的综合评估 |
5.1 泰起现有的使命和评价 |
5.2 业务组合分析 |
5.3 SWOT分析 |
5.3.1 定性分析 |
5.3.2 定量分析 |
第6章 泰起战略的设计与选择 |
6.1 战略指导思想 |
6.1.1 企业远景和使命 |
6.1.2 企业发展总体指导思想 |
6.2 企业战略目标的设计 |
6.2.1 泰起未来市场预测 |
6.2.2 战略目标确立的指导原则 |
6.2.3 战略目标的确立 |
6.3 企业总体战略的设计与选择 |
6.3.1 集中发展战略 |
6.3.2 战略联盟 |
6.3.3 国际化战略 |
6.4 企业一般竞争战略的选择 |
6.4.1 差异化战略 |
6.4.2 集中战略 |
第7章 泰起战略的实施策略 |
7.1 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调整 |
7.1.1 公司治理 |
7.1.2 组织结构调整 |
7.2 市场营销策略 |
7.2.1 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 |
7.2.2 营销体系和网络建设 |
7.2.3 产品促销策略 |
7.3 产品和技术开发策略 |
7.3.1 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
7.3.2 加强试验研究和产品技术经济研究 |
7.4 生产运营策略 |
7.4.1 生产运营宗旨 |
7.4.2 生产经营目标 |
7.4.3 质量管理 |
7.4.4 供应链管理 |
7.4.5 生产计划与管理 |
7.5 财务及资本运营策略 |
7.5.1 财务运营目标 |
7.5.2 财务管理举措 |
7.6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
7.6.1 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
7.6.2 员工供需配置以及关键员工的培养 |
7.6.3 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制度的探索和改革 |
第8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吉林石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1.4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
1.4.1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1.4.2 竞争国际化的需要 |
1.4.3 技术革新的需要 |
1.4.4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1.5 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战略依据 |
1.5.1 制定和选择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
1.5.2 制定战略的依据 |
第2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 石油化工行业环境分析 |
2.2.1 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状况 |
2.2.2 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市场状况及趋势 |
2.2.3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状况 |
2.2.4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状况及趋势 |
2.2.5 加入WTO对吉林石化的影响 |
2.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2.3.1 利用波特模型进行基本竞争分析 |
2.3.2 竞争对手分析 |
第3章 内部条件分析 |
3.1 公司现状 |
3.1.1 公司组织结构 |
3.1.2 人力资源分析 |
3.1.3 财务分析 |
3.1.4 生产运营分析 |
3.1.5 研究开发体系分析 |
3.1.6 营销体系分析 |
3.1.7 企业文化分析 |
3.2 吉林石化核心能力分析 |
3.3 吉林石化SWOT分析 |
3.3.1 企业优势 |
3.3.2 企业劣势 |
3.3.3 机遇 |
3.3.4 威胁 |
3.3.5 总结 |
第4章 吉林石化发展战略 |
4.1 吉林石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
4.2 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形成 |
4.2.1 企业竞争优势 |
4.2.2 三种基本战略 |
4.2.3 吉林石化基本战略的选择 |
第5章 吉林石化发展战略部署 |
5.1 成本领先战略 |
5.2 产品和市场战略 |
5.3 创新战略 |
5.4 企业文化建设 |
5.5 战略实施的步骤 |
第6章 构建企业战略的评价与控制体系 |
6.1 战略实施中的评价与控制体系 |
6.1.1 确定评价内容 |
6.1.2 建立业绩标准 |
6.1.3 衡量实际业绩 |
6.1.4 比较实际业绩与标准要求 |
6.1.5 采取校正行动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
6.2 战略评价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5)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顾客满意度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不足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 |
2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概述 |
2.1 顾客满意度CSD概述 |
2.2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CSD现状 |
2.3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CSD研究基本框架 |
3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用户满意度模型研究 |
3.1 用户满意度新概念模型建立 |
3.2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用户满意度CSD模型构建 |
3.3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用户忠诚度CLD研究 |
4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模型研究 |
4.1 员工满意度概述 |
4.2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ESD模型研究 |
4.3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忠诚度ELD分析研究 |
5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研究 |
5.1 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概述 |
5.2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研究 |
5.3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研究 |
5.4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指数ESI研究 |
5.5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CSI实证分析 |
6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CSD实施研究 |
6.1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CS战略 |
6.2 实施体系 |
6.3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用户满意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6.4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7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战略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市场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 |
1.1 现代营销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1.2 现代市场竞争战略理论的形成及流派特点 |
1.3 现代市场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发展 |
2 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研究方法的突破 |
2.1 非数理博弈论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
2.2 微观计量学的新发展在市场竞争分析中的应用的研究 |
3 有关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状况的理论研究 |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概念及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征的研究 |
3.2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研究 |
4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探索 |
4.1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及政策取向的研究 |
4.2 生产、加工、销售“三链环”的战略理论 |
4.3 以合作的方式组建大型农产品加工品零售集团 |
4.4 家族制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 |
5 结语 |
正文 |
0 引言 |
1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
1.1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界定 |
1.2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特点 |
1.3 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市场供求状况 |
1.4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形势 |
2 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主要战略要素的分析 |
2.1 企业内部营销管理 |
2.2 顾客要素 |
2.3 政府组织要素 |
2.4 竞争者要素 |
2.5 农产品供给要素 |
2.6 企业竞争战略要素是有机互动的整体 |
3 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战略要素作用的均衡与变化 |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战略要素作用的均衡 |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战略要素作用的变化和动态均衡 |
3.3 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战略要素作用的组合模式 |
4 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战略要素组合的选择 |
4.1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阶段的竞争战略要素组合 |
4.2 农产品加工企业成熟阶段的竞争战略要素组合 |
4.3 农产品加工企业维持阶段的竞争战略要素组合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9)三强纺织有限公司阶段发展的管理创新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世纪世界和我国纺织的发展趋势 |
一、 新世纪世界纺织的发展趋势 |
(一) 二十一世纪世界纺织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 |
(二) 二十一世纪世界纺织业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 |
(三) 二十一世纪世界纺织业的竞争将是市场的竞争 |
二、 新世纪中国纺织的发展趋势 |
三、 纺织品消费需求展望 |
(一) 世界纺织品消费需求展望 |
(二) 我国纺织品消费需求展望 |
四、 纺织品流行趋势 |
第二部分: 三强公司的实力分析 |
一、 国内着名纺织企业现状 |
(一) 德州一棉有限公司 |
(二) 厦门华纶纺织有限公司 |
(三) 武汉一棉 |
(四) 优秀上市纺织企业 |
二、 三强公司实力分析 |
(一) 三强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二) 三强公司产量现状分析 |
(三) 三强公司产品质量及创新现状分析 |
(四) 三强公司产品的市场分布状况分析 |
(五) 二强公司市场营销组织、手段和策略分析 |
三、 三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
(一) 三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优势 |
(二) 三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劣势 |
第三部分: 三强公司阶段发展的管理创新方案 |
一、 强化人本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
(一) 现有人才的发现、使用和外部人才的引用 |
(二) 人才的培训 |
(三) 人才的考核和激励 |
(四)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后的预期效果 |
二、 确立依据信息决策理念的信息管理方案 |
(一) 更新理念 |
(二) 确定正确的信息源 |
(三) 优化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法 |
(四) 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和稳定的交流渠道 |
(五) 采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手段 |
(六) 建立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 |
三、 树立“以质取胜”大理念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方案 |
(一) 三强公司阶段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案 |
(二) 三强公司阶段发展的技术创新方案 |
四、 加强多元化经营理念的市场营销方案 |
(一) 加强广告宣传 |
(二) 走进CRM(客户关系管理)营销 |
(三) 完善激励机制 |
五、 确立电子化理念的发展电子商务方案 |
(一) 公司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期准备 |
(二) 公司实施电子商务的架构 |
(三) 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后的预期效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四、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奇峰公司碳纤维产业发展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D]. 刘明哲. 吉林大学, 2011(05)
- [2]中国选煤发展三十年[J]. 吴式瑜.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9(01)
- [3]泰安起重机械厂战略研究[D]. 马守刚. 山东大学, 2006(05)
- [4]吉林石化发展战略研究[D]. 张毅.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4)
- [5]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D]. 南剑飞. 西南石油学院, 2003(04)
- [6]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J]. 孙慎宏. 四川冶金, 2002(06)
- [7]提高和稳定质量是扭亏解困的基本保证[J]. 孙慎宏. 特钢技术, 2002(02)
- [8]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战略要素研究[D]. 朱楚华.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9]三强纺织有限公司阶段发展的管理创新方案研究[D]. 李雷. 天津工业大学, 2002(02)
- [10]以质量品种效益为中心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市场竞争力[J]. 王基铭. 石油化工动态,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