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医疗单位药品采购管理改革的几点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叶轲[1](2020)在《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中小微餐饮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食品原料变质过期等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平民百姓对中小微餐饮的食品安全也缺乏足够的认知。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两次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本文选取了乐清市这一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该市中小微餐饮业的现状和问题入手,结合当地餐饮主管部门乐清市市场监管局等的监管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现行监管,探索监管对策,为广大监管部门就如何做好中小微餐饮监管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帮助,解决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难点,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阐明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情况,并介绍研究的思路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特色创新。其次,阐述中小微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再次,介绍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的概况,归纳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并引申提出该行业的主要监管举措。然后,运用专家座谈等方式,罗列总结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困难,如监管未能全面覆盖、基层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等,并透过这一现象,从被监管对象、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分析背后的本质原因。最后,在上述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阐明单一地只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是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需求的,必须从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对照中小微餐饮业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监管,达到食品安全的最终目的。本文提出了适用于中小微餐饮业的五方面的监管对策,主要有明确市政府主导作用和多单位联合机制、充分发挥乐清市市场监管局的主体监管作用、调动第三方机构的协同作用、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吕薇[2](2020)在《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提出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关系着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4G技术的成熟,手机APP的普及,网络餐饮服务应运而生。伴随着其实惠、便利的优势,网络餐饮服务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然而,作为一种网络新生消费形式,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例如央视“3.15晚会”上曝出饿了么平台上有多个店家没有许可证没有营业执照违规经营、厨房卫生不达标、配送过程无监管、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已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新现象,对于网络餐饮服务任何细节的监管缺失,都可能引起食品安全事件,这不仅会影响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更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研究围绕着网络餐饮服务监管的现状、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对构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Q市餐饮服务行业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现状中分析出潜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提出保障办法。
巴桑玉珍[3](2019)在《基于财务视角分析西藏财税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受制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当前市场经济条件薄弱,缺乏市场自我调控能力,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因此,多年来中央一直给予西藏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助力当地与内地市场的融合。倾斜的财税优惠政策能够为资本注入西藏市场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于此同时,企业在政策的有利支持下保持较好的经营状况和研发积极性,是衡量政策有效落实和企业“反哺”能力的重要标准。藏医药企业以传承开发地域特色藏医药产品为主,是新时期西藏重点扶持的六大产业之一,基于此,本文深入挖掘政府财税优惠政策和藏医药企业经济社会贡献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对藏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财税政策的优化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优惠政策贡献分析的方法,以三家最具代表性的藏医药企业2015-2017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后的盈利和营运情况、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利润总额和研发投入的贡献,同时还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以探究企业对政策的“反哺”情况,最后,由于藏医药企业对西藏产业的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当前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财政补助具备周期短的特点,但该类补助属于事前补助,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依赖政策补助;但税收优惠具有“多盈利、多优惠”的特点,因此更能体现政策目标;第二、当前财税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绩效,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贡献并不显着;第三、当前西藏财税政策应注重对个人所得税和关税等税收的优惠、加大对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行业针对性,完善创新税收优惠体系建设。
闵佳琪[4](2019)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黑龙江省老干部队伍日益壮大,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对老干部队伍的服务管理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开展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满足黑龙江省老干部的需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在对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进行研究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的现状,发现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存在养老费用高、社会基础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尊重需求、缺乏自我实现平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报销制度不完善,老干部社会角色转变不适应,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黑龙江省老干部的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物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优化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为提高黑龙江省老干部的服务质量,满足黑龙江省老干部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使他们更好享受离退休生活。
黄燕[5](2018)在《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是高校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高校办公室行政职能的功能在不断延展,但其中行政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模式以及事务处理却未能进行有效革新。改革开放40年,高校办公室工作全面提升面临着更多挑战。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发展时代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却是传统模式下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处理效率不高和质量不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高校行政事务体系的视角出发,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和外包研究的相关成果,梳理了高校公共服务、高校行政事务、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及概念,分析了行政事务外包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国外高校行政事务服务管理模式外包实践的经验和启示,针对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以研究的实际需要选取了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为切入点,确定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在现代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厘清办公室行政事务的内容和性质,界定具备外包服务特质的行政事务,将目前高校办公室普遍具备的行政事务即校内车辆管理、收发业务、会议场馆管理、会议承办等四个事务进行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查找,最后提出用外包路径对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进行优化。文章认为,将办公室行政事务外包,以合适的制度框架来安排管理规则、合作模式和行为规范,能够提升办公室行政事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强化行政事务行为专业化,满足高校师生多元化行政事务服务需求。H大学办公室的行政事务外包可以作为高校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的有益尝试,也能成为高校办公室完善行政职能,创新事务服务的途径探索。
王涛[6](2018)在《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经济的持续提升,财务管理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变的尤为重要。在部分公司高管的思想中,财务就是记录账目以及处理账目,没有关注其对于策略制定产生的价值。过去财务工作的内容以及模式都很单一,在高速发展的市场里,公司的相关部门一方面需要为公司战略、资金筹募以及管理监控进行辅助,同时又必须促进公司整体体系工作的优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公司在工作流程上存在着诸多不足,制约着公司的后续发展。本文以A公司为例,对其财务管理流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财务管理流程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理论与业务流程优化理论,阐述了流程优化的基本途径;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法,对A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找出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根据财务管理流程的四个阶段,分别进行流程优化设计。最后提出顺利进行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田旭[7](2015)在《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最特殊的一个地区,受自身恶劣的高原自然环境、偏远的地理区位、经济、人口、历史和制度设计等因素的制约,西藏区内各地区市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状况异常突出,与全国平均水平乃至其他民族地区差距甚大,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将给西藏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西藏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是中央乃至西藏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所在。本文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西藏区情以及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客观现实,重点围绕“西藏区域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异究竟有多大?”以及“为什么不均等?”、“怎么办才能均等?”展开论证。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不能完全脱离区域自然条件、发展成本等诸多限制条件下探讨的概念和问题”这一基本观点,对基于地域特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进行了严谨界定;第二,明晰了西藏的地域特征以及宏观概况,并梳理了西藏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同时就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三,立足西藏区情剖析了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的特殊性,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特殊性和藏学专家意见构建了分别用于西藏区域内外比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量指标体系;第四,基于西藏地域特征分析了西藏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民族自治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真实差距。本文特别将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指标进行了投入成本消减前后的比较,发现差异很大,消减投入成本后西藏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与其他区域的差距大幅增加,而以往涉及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由于未作成本消减,显着高估了西藏的均等化水平;第五,运用变异系数法与泰尔指数法分析了西藏区域内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财力均等化的差异程度。研究发现,西藏区内基础教育相对较均等,公共医疗卫生相对不均等,社保就业较为不均等,公共投入不均等化差异最大;西藏藏中南、藏东南、藏西北各区域内的财力差异远远大于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为未来公共服务支出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第六,从独特的地域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制度设计缺陷、政府协作治理失效四个方面对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进行全面解析,并在综合各成因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计量模型对影响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可量化成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参照模型检验结果,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根本、关键、制度保障、合理选择和助推器等系统性政策建议,对于提升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区内各地市可持续协调发展,乃至提高西藏整体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赖继年[8](2012)在《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文中指出1877年3月,清政府向英国派出了海军留学生,中国近代留英教育正式起步。民国时期,留英人数增多,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海军留英”及“庚款留英”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制定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政策,许多留英生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回国。建国初期,因为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始终与美国一致,所以中国没有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之间也没有教育交流活动。1954年6月,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56年,中国向英国派出了3名留学生,新中国的留英教育正式起步。“文革”爆发后,留英教育工作中止。1972年3月,中英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留英教育得以恢复。这一年年底,中国向英国派出了16名留学生。此后,中国每年向英国派出少量留学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1979年4月17日,31名留学生赴英学习,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工作正式启动。此后,留英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0年代初,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也应时而生。“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运行十年,不但为中国培养了人才,而且也改善了中英关系。1986年,国家调整了留学政策,留英生的层次愈加高了,质量得到了保证。1990年代,国家继续向英国派遣留学生,并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这一时期,留英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英生越来越多,成为留英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赴英国学习相对应的是留英生回国。留英生回国后参与了社会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留英生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他们对传统的专业进行改造,并引进了新的专业,建立了新型实验室和研究所。在高校教学方面,他们编写了新教材,开设了新课程,并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不断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绩。一些留英生还担任了中国重点大学的校长,他们在各自的学校进行了改革。留英生还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科研条件较差,留英生开始了艰苦的科技创业。他们从组建实验室开始,将西方的先进知识引入中国,并发展之。中国的科技水平也逐渐恢复并有所提高。1990年代后,中国的科研条件有所改善,极大地方便了留英生的科技创业。留英生进一步引进新知识、新学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这一时期,中国科学院推出了“百人计划”,入选“百人计划”的留英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留英生还在“863”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技精英群体——留英院士群体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留英生一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留英生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他们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推动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自主创业的留英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980年代,一些留英生转变了观念,开始自主创业。1990年代,回国创业的留英生逐渐增多,他们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进入21世纪后,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政策不断完善,自主创业的留英生也越来越多。在政府的引导下,留英生创办了许多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留学生创业园。社会各界与政府部门对留英生的创业行为进行了评价。留英生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主要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自主创新环境问题、学术环境问题、创业园融资问题,创业园建设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留英生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刘小鲁[9](2011)在《管制、市场结构与中国医药分离的改革绩效》文中提出本文以公立医院垄断与医疗体系价格管制为背景,研究了中国医药分离的改革绩效。结果表明,在医药一体化下,单纯的诊疗费管制不会导致过度治疗,"以药养医"以及"以械养医"是政府对诊疗、药品销售以及医疗设备使用收费进行系统性价格管制的结果。医药分离改革的结果取决于改革后药品零售环节的市场结构和医药分离程度。当药品零售环节具有垄断特征时,随着医药分离程度的提高,医生会逐渐放弃"以药养医",但会相应提高"以械养医"程度。而如果改革能形成竞争性的药品零售市场,则无论医药分离程度如何,竞争将消除"以药养医",但会造成更大幅度的"以械养医"。由于改革中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未受影响,故医药分离不会改善患者的福利状况,反而会在医疗体系价格管制的基础上造成新的社会福利损失。
冯邦彦,李建国[10](2007)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疗改革价格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医疗相关主体优势信息的主导下,现实的医疗改革会产生大量的逆向选择问题,导致从药品生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的无效市场竞争,非但不能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反而会抬升价格。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应建立信号显示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一是深化国家发改委的调控机制;二是加强对药品品种的公示和管理;三是建立行业协会和公众监督机制,强化对医院及医生的声誉监督;四是建立权威公共检查机构,避免患者负担重复检查成本;五是健全制度,实行医药分离;六是改革医保报销制度,促进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的制衡动力;七是加大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投资力度,减少大医院对其的替代问题。
二、实行医疗单位药品采购管理改革的几点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医疗单位药品采购管理改革的几点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创新点 |
2 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主要概念 |
2.1.1 中小微餐饮单位 |
2.1.2 食品安全 |
2.1.3 安全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责任政府理论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2.2.3 回应性监管理论 |
3 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现状及其监管举措 |
3.1 中小微餐饮业的现状分析 |
3.1.1 餐饮服务行业及中小微餐饮业概况 |
3.1.2 中小微餐饮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
3.2 中小微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成效 |
3.2.1 中小微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划分及机构设置 |
3.2.2 中小微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举措 |
3.2.3 现有监管举措下取得的成绩 |
4 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监管未能全面覆盖 |
4.1.2 执法难落实到位 |
4.1.3 监管运转尚不流畅 |
4.1.4 基层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
4.2 造成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难题的原因 |
4.2.1 中小微餐饮业自身的特性 |
4.2.2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
4.2.3 机构融合过渡期影响监管工作落实 |
4.2.4 宣传培训工作滞后 |
4.2.5 社会监督力量不足 |
5 加强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
5.1 明确市政府主导作用和多单位联合机制 |
5.1.1 明确乐清市人民政府的核心地位 |
5.1.2 整合餐饮监管力量,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
5.1.3 乡镇街道有机融合 |
5.2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局的主体监管作用 |
5.2.1 优化准入机制,严格事后监管 |
5.2.2 打造执法平台,建立电子档案 |
5.2.3 搭建对接桥梁,加强业务指导 |
5.2.4 探索新型监管手段 |
5.3 调动第三方机构的协同作用 |
5.3.1 加强食品检测工作 |
5.3.2 制定专业培训制度 |
5.4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监管人才 |
5.4.1 增加人员配备 |
5.4.2 提升队伍凝聚力 |
5.4.3 开展业务培训 |
5.5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5.5.1 构建和谐的舆论风气 |
5.5.2 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
5.5.3 打造中小微餐饮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访谈记录表 |
致谢 |
(2)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1 相关概念 |
2.1.2 理论基础 |
2.2 Q市网络餐饮服务发展现状 |
2.2.1 Q市网络餐饮市场扩大的迅速性 |
2.2.2 Q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高爆发性 |
2.2.3 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
2.3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政策 |
2.4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
2.5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行措施 |
2.5.1 监管部门分工 |
2.5.2 监管方式网格化 |
2.5.3 投诉举报途径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Q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3.1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不完善 |
3.1.1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 |
3.1.2 组织内部缺乏协调配合 |
3.2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方式陈旧 |
3.2.1 第三方平台及网络餐饮商家准入门槛低 |
3.2.2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过程有盲点 |
3.2.3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技术落后 |
3.3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 |
3.3.1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风险预警体系尚未形成 |
3.3.2 第三方平台缺乏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
3.3.3 消费者维权机制不完善 |
3.4 政府引导社会共治不强 |
3.4.1 行业协会作用不明显 |
3.4.2 消费者参与度低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
4.1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目标 |
4.2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
4.2.1 调整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
4.2.2 成立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技术部门 |
4.3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方式 |
4.3.1 严格餐饮单位资质审查 |
4.3.2 加强餐饮单位食品原料监督 |
4.3.3 规范加工配送过程 |
4.3.4 强化事中事后管理 |
4.4 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
4.4.1 Q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
4.4.2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交换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运行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保障办法 |
5.1 加强监管干部队伍建设 |
5.1.1 重视监管干部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
5.1.2 建立有效奖惩及绩效考核机制 |
5.2 加大相应配套设备设施投入 |
5.2.1 升级监管部门执法设备设施 |
5.2.2 完善监管部门快速检验体系 |
5.3 提升消费者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意识 |
5.3.1 鼓励消费者参与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 |
5.3.2 提升消费者对有问题商家的抵制意识 |
5.4 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 |
5.4.1 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 |
5.4.2 守护消费者饮食安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Q 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访谈提纲 |
(3)基于财务视角分析西藏财税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财税政策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框架与创新 |
1.4.1 论文框架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西藏财税优惠政策及医药行业概述 |
2.1 西藏现行财金政策 |
2.1.1 西藏现行财政优惠政策 |
2.1.2 西藏现行金融优惠政策 |
2.2 西藏现行税收政策 |
2.3 藏医药行业现状 |
2.3.1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
2.3.2 医药行业的创新必要性 |
第3章 西藏财税政策对医药企业的贡献及政策问题分析 |
3.1 案例简介 |
3.1.1 企业概述 |
3.1.2 财务状况分析 |
3.2 财税优惠政策贡献分析 |
3.2.1 财政补助对利润总额的贡献 |
3.2.2 优惠所得税对利润总额的贡献 |
3.2.3 财税政策对研发投入的贡献 |
3.2.4 财税优惠政策与企业利润和创新的相关性 |
3.2.5 财税政策对社会责任的贡献 |
3.3 财金优惠政策问题分析 |
3.3.1 财政补助潜伏消极影响 |
3.3.2 财政扶持体系不健全 |
3.3.3 基建投资扶持过重 |
3.4 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分析 |
3.4.1 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 |
3.4.2 缺少进口税收激励政策 |
3.4.3 忽视个税的优惠效应 |
3.4.4 研发相关的激励政策不足 |
第4章 财税扶持与藏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
4.1 财税优惠政策的优化必要性 |
4.1.1 财税优惠促进医药企业研发积极性 |
4.1.2 财税政策吸引藏医药专业人才 |
4.2 财税政策优惠建议 |
4.2.1 金融扶持政策保障 |
4.2.2 创新税收优惠体系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现状研究 |
2.1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现状 |
2.1.1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统计 |
2.1.2 黑龙江省老干部管理机构及职能分工 |
2.1.3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成效 |
2.2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
2.2.1 老干部医疗需求难以满足 |
2.2.2 老干部社交需求难以满足 |
2.2.3 老干部尊重需求难以满足 |
2.2.4 老干部自我实现需求难以满足 |
2.3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1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
2.3.2 社交基础设施不足 |
2.3.3 对老干部精神需求不够重视 |
2.3.4 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平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省老干部需求层次分析 |
3.1 老干部的需求层次分析 |
3.1.1 物质需求 |
3.1.2 社交需求 |
3.1.3 尊重需求 |
3.1.4 自我实现需求 |
3.2 黑龙江省老干部需求问卷调查 |
3.2.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优化研究 |
4.1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优化目标 |
4.2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优化原则 |
4.3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构成 |
4.3.1 满足黑龙江省老干部物质需求的工作内容 |
4.3.2 满足黑龙江省老干部社交尊重需求的工作内容 |
4.3.3 满足黑龙江省老干部自我实现需求的工作内容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优化方案实施的对策 |
5.1 落实黑龙江省老干部政策待遇 |
5.1.1 落实政治待遇保障 |
5.1.2 完善医疗制度保障 |
5.1.3 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保障 |
5.1.4 建立法律保障援助及维权 |
5.2 营造敬老爱老社会环境 |
5.2.1 加强敬老爱老社会宣传教育 |
5.2.2 增加老干部活动场所 |
5.3 发挥老干部作用 |
5.3.1 建立老干部人才数据库 |
5.3.2 协同共管激励老干部发挥作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黑龙江省老干部问卷调查 |
(5)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高校行政事务的研究 |
1.2.2 国内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的研究 |
1.2.3 国内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外包的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定性分析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实地调查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 |
2.1.2 高校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 |
2.1.3 外包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治理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3章 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学校简介 |
3.2 学校服务简介 |
3.3 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现状 |
3.4 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存在的问题 |
3.4.1 核心工作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3.4.2 非核心行政事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4章 国外高校行政事务管理的启示 |
4.1 国外高校行政事务管理的经验 |
4.1.1 以外包为主的管理服务模式 |
4.1.2 多元的事务服务提供结构 |
4.1.3 学校与私营部门的伙伴关系 |
4.1.4 合约出租 |
4.2 国外高校行政事务管理的经验启示 |
4.2.1 高效优化的服务 |
4.2.2 成熟的外部环境 |
4.2.3 聚焦核心业务 |
第5章 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优化路径的建议 |
5.1 办公室非核心行政事务的改进对策 |
5.1.1 引入运输公司外包车辆 |
5.1.2 建立校内收发集成超市 |
5.1.3 专业团队外包报告场馆 |
5.1.4 会议承办项目方式外包 |
5.2 办公室核心行政工作的改进建议 |
5.2.1 加快行政事务管理科学化建设。 |
5.2.2 组建专业管理团队。 |
5.2.3 树立以服务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
5.2.4 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
5.3 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
5.3.1 建立执行监督问责制度。 |
5.3.2 建立规范的管理标准。 |
5.3.3 合理调整安置相关人员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回顾 |
2.1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
2.2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2.3 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理论的区别 |
2.4 流程优化的基本途径 |
2.5 财务管理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A公司简介 |
3.2 A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
3.2.1 A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
3.2.2 A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
3.3.1 财务管理总体内容 |
3.3.2 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四章 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
4.1 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
4.1.1 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设计 |
4.1.2 计划与预算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
4.1.3 资金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
4.1.4 投资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
4.2 其他模块优化措施补充 |
4.2.1 搭建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
4.2.2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渠道 |
4.2.3 设置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
第五章 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
5.1 组织架构调整 |
5.2 建立健全激励、考核与评价机制体系 |
5.3 人员优化及培训体系的建立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关于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问卷调查 |
(7)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研究 |
1.2.4 西藏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研究 |
1.2.5 简要评价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4.1 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不能脱离开限制条件探讨的概念 |
1.4.2 立足西藏区情剖析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的特殊性 |
1.4.3 运用指数分析法分析西藏区内各地区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异 |
1.4.4 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非均等化成因进行实证检验 |
第2章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区域 |
2.1.2 基本公共服务 |
2.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1.4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2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基础 |
2.2.1 庇古的思想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2.2 补偿原则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2.3 社会福利函数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2.4 阿玛蒂亚·森新福利观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2.5 次优理论及第三优理论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2.3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变迁 |
2.3.1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 |
2.3.2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在我国发展变迁的逻辑 |
第3章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
3.1 西藏自治区宏观概况 |
3.1.1 西藏自治区人文地理概况 |
3.1.2 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能力的总体状况 |
3.1.3 西藏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 |
3.2 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
3.2.1 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历程 |
3.2.2 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取得的成就 |
3.3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1 西藏区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距明显 |
3.3.2 西藏区内各地区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差异显着 |
3.3.3 西藏区域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民族地区 |
第4章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 |
4.1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的特殊性 |
4.1.1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域均指标需要考量 |
4.1.2 西藏财政公共支出指标具有特殊重要性 |
4.1.3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比性需要满足前提 |
4.2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及方法选择 |
4.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的参照 |
4.2.2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说明 |
4.2.3 评价方法选择 |
4.3 西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全国及其他民族自治地区平均水平差异测度 |
4.3.1 初中义务段教育资源配置相对有限 |
4.3.2 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最低 |
4.3.3 就业服务水平相对较好,社保覆盖差距大 |
4.3.4 道路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4.3.5 刨除区域发展成本后西藏人均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 |
4.4 西藏区内各地区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异分析 |
4.4.1 基础教育相对较均等 |
4.4.2 公共医疗卫生相对不均等 |
4.4.3 社保就业较为不均等 |
4.4.4 人均公共投入均等化差异最大 |
4.5 章末小结 |
第5章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解析 |
5.1 独特的地域条件加剧均等化供给难度 |
5.1.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加大均等化供给难度和费用 |
5.1.2 特殊的人口分布和城镇化水平加剧供给难度与不均 |
5.1.3 独特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俗导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难度迥异 |
5.2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导致均等化供给缺失 |
5.2.1 区域经济落后及发展不均衡导致均等化供给不足与不均 |
5.2.2 区域财力不足及分配不均制约均等化供给 |
5.2.3 区域发展成本差异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成效 |
5.3 制度设计缺陷导致均等化供给偏差 |
5.3.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横向均衡作用有限 |
5.3.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分割加剧各地区城乡非均衡供给 |
5.3.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的层级制减弱地方话语权 |
5.3.4 划区域对口支援策略缺乏统筹规划 |
5.4 政府协作治理失效导致均等化供给缺位 |
5.4.1 政府单一主体供给失灵 |
5.4.2 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缺位与错位 |
5.4.3 社会组织参与极其有限 |
5.4.4 区域内社会公共事务协作治理不善 |
5.5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成因的实证检验 |
5.5.1 指标选取与面板数据说明 |
5.5.2 模型构建与估计 |
5.5.3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成因的实证检验 |
第6章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
6.1 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做法 |
6.1.1 以人均财力均等化为基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6.1.2 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制度保障促进均等化 |
6.1.3 以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为目标推进均等化 |
6.2 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内实践 |
6.2.1 以制定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均等化 |
6.2.2 以区域分类指导为重点探索基本公共服务格局 |
6.2.3 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带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6.3 国内外经验对实现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借鉴 |
6.3.1 以稳定、健全的制度保障为基础 |
6.3.2 多元提供主体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基础 |
6.3.3 根据国情或者省情选择适合的均等化实现路径 |
6.3.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实践需要开创新路 |
第7章 推进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及政策建议 |
7.1 推进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思路 |
7.1.1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7.1.2 推进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遵循的原则 |
7.1.3 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步骤 |
7.2 推进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
7.2.1 维护西藏稳定团结、政府主动创新治理是前提 |
7.2.2 促进西藏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根本 |
7.2.3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关键 |
7.2.4 鼓励和调动多元主体参与供给是合理选择 |
7.2.5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
7.2.6 加速城镇化建设是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助推器 |
第8章 结论 |
8.1 基本观点认定层面 |
8.2 价值基础层面 |
8.3 区情分析层面 |
8.4 均等化水平差异衡量层面 |
8.5 成因分析层面 |
8.6 对策建议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
(8)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概念辨析与界定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 |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留英教育 |
一、 海军留英教育 |
二、 其他留英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留英教育 |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 |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 |
第三节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 |
一、 建国初期留英生回国 |
二、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三、 留英生群体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 |
第一节 留英教育工作的启动 |
一、 邓小平的指示及新时期留学工作的启动 |
二、 首批留英生的派遣 |
第二节 留学政策的演变 |
一、 中国公派留学政策的演变及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的演变 |
二、 英国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及吸引留学生的措施 |
第三节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一、 留英教育的演变 |
二、 留英学生统计 |
三、 留英生的学习与生活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执行——兼述典型的留英生群体 |
第一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 |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背景 |
二、 包玉刚与“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 |
第二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实施 |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留英生的选派 |
二、 留英生群体分析 |
三、 留英生的留学生涯 |
第三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影响 |
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提高了中国的科研水平,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留学教育模式(为以后留英教育提供了经验,加强了华人华侨的联系,发展了中英关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留英生与中国的高等教育 |
第一节 高等院校留英生群体分析 |
一、 高等院校留英生回国原因分析 |
二、 高等院校留英生情况介绍及其专业分析 |
三、 高等院校留英生的群体特征 |
第二节 留英生群体与高校发展 |
一、 留英生与学科建设 |
二、 留英生与高校教学 |
三、 留英生与学术研究 |
第三节 留英生与大学管理 |
一、 留英回国的大学领导 |
二、 留英校长与高校改革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留英生与中国科技 |
第一节 留英生群体的科技创业 |
一、 1980 年代的科技创业 |
二、 1990 年代以后的科技创业 |
第二节 留英生的重要科技角色 |
一、 留英生与“863”计划 |
二、 留英生与“973”计划 |
三、 留英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
第三节 两院院士中的留英生 |
一、 具有留英背景的院士群体统计 |
二、 留英院士的科技贡献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七章 留英生与人文社会科学 |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留英生 |
一、 留英生学科统计分析——以学科排名靠前的大学为中心 |
二、 部份优秀留英生分析 |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留英生的成就 |
一、 经济学与法学 |
二、 历史学与社会学 |
三、 哲学、文学及其它学科 |
四、 留英生与当代艺术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八章 留英生创业 |
第一节 留英生的创业轨迹 |
一、 留英生的早期创业 |
二、 留英生创业的新时期 |
第二节 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一、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二、 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三、 其它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第三节 三个典型的留英创业者 |
一、 张欣:优秀的留英创业人员 |
二、 沈锟:回国卖鸡的留英双硕士 |
三、 隋涛:一般的留英创业者 |
第四节 留英生创业的评价 |
一、 社会评价 |
二、 政府评价 |
第五节 小结 |
第九章 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一节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一、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策 |
二、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自主创新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
三、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学术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
第二节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一、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
二、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创业园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
第三节 留英生面临的其它重要问题及其对策 |
一、 留英生子女就学问题及其对策 |
二、 留英生待业问题及其对策 |
第四节 小结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10)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疗改革价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理论和文献的回顾 |
二、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性的表现 |
1.国家发改委和医疗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 |
2.药监局和医疗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 |
3.医生和患者的信息不对称 |
4.医生和医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5.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6.医保机构和医疗其他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 |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 |
1.制药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 |
2.药品品种的逆向选择问题 |
3.医院的逆向选择问题 |
4.医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
5.药品推销商的逆向选择问题 |
四、逆向选择导致医疗服务高价格 |
五、结论及对策 |
四、实行医疗单位药品采购管理改革的几点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乐清市中小微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 叶轲.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Q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 吕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基于财务视角分析西藏财税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D]. 巴桑玉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4]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研究[D]. 闵佳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5]H大学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燕.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6]A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 王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7]西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 田旭. 东北大学, 2015(06)
- [8]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D]. 赖继年. 南开大学, 2012(06)
- [9]管制、市场结构与中国医药分离的改革绩效[J]. 刘小鲁. 世界经济, 2011(12)
- [10]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疗改革价格问题研究[J]. 冯邦彦,李建国. 经济体制改革, 2007(01)
标签:食品安全论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食品安全监管论文; 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论文; 网络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