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一、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论文文献综述)

梅建国[1](2019)在《猪瘟病毒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发热、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高,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该病尚无十分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采用品质优良的猪瘟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仍是当今猪瘟防控过程中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猪瘟疫苗质量优劣及其预防免疫效果,已成为决定猪瘟防疫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多年的免疫接种和市场应用效果来看,我国的HCLV株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表现十分优异,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猪瘟活疫苗标准毒株。一直以来,传统猪瘟疫苗以兔源组织苗(包括脾淋苗、乳兔苗)和原代细胞苗为主。其生产成本高、污染难以控制、动物需求量大、工艺过程难以监测等缺点,已成为猪瘟疫苗大规模生产中一时无法逾越的瓶颈难题。随着猪瘟ST传代细胞源活疫苗的成功开发与应用,这些技术难题便迎刃而解。由于传统转瓶细胞培养技术的长期普遍应用,疫苗批间差异大、质量稳定性差、抗原滴度低、免疫效果差、不良反应大等新的影响猪瘟疫苗质量的难题也随之而来。本课题采用自主研发的细胞培养微载体及其应用技术,结合细胞生物反应器大规模高密度悬浮培养ST细胞,制备稳定均一的CSFV抗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艺面临的各种难题。同时,通过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条件优化,有效提高病毒滴度,稳定病毒生产过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猪瘟病毒抗原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为制造稳定高效的猪瘟疫苗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ST细胞单层静置培养特性及CSFV转瓶培养工艺研究。通过对ST细胞株培养特性的研究,可以看出,该细胞株生长速度快,细胞状态好。细胞倍增时间(DT)为16.1 h,72 h转瓶ST细胞密度达7.6×105 cells/mL,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增能力。在细胞培养至48 h,按4%(v/v)接种量接种CSFV种子细胞毒。CSFV并不引起ST细胞产生特征性CPE。从细胞日糖耗量看,CSFV感染细胞糖耗水平略高于正常细胞。病毒收获从接毒后第5 d开始,共5收。除第1收外,各收次病毒滴度为5×105 RID/mL。结果表明,CSFV能在经人工选育的ST细胞株上正常增殖,为病毒的大规模培养准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第二部分:微载体细胞培养性能研究与微载体选择。本研究分别从细胞上球率、贴壁时间、最大细胞生长密度等多项指标上考察了Cephodex和CephodexD两款细胞微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对ST细胞的适应性。从细胞上球阶段培养效果来看,ST细胞在CephodexD微载体上的上球时间为2 h,上球率为92.7%,细胞在载体表面能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良好的铺展性。而ST细胞在Cephodex载体上的上球时间为6 h,上球率为62.3%,且细胞在载体表面的延展性较差。从最大细胞生长密度来看,ST细胞在CephodexD上72 h细胞密度为1.9×106cells/mL,而在Cephodex上为1.3×106cells/mL,两者相差约50%。在不更换培养液的条件下,ST细胞能在CephodexD微载体上维持存活7 d以上,而在Cephodex微载体上则存活不足5 d。一系列研究表明,CephodexD微载体在生物相容性、ST细胞适应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Cephodex载体,而且更能满足CSFV大规模培养的技术工艺要求。第三部分:CSFV微载体摇瓶培养及其放大工艺研究。本研究采用摇瓶培养法进行新型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工艺研究,主要从载体用法用量、细胞接种与微载体悬浮培养步骤方法以及糖耗测定与病毒效价测定等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条件探索。初步确定了4 g/L的微载体用量、细胞培养48 h的CSFV接种时间以及1:5的工艺放大比率。通过中间过程补料技术,可以达到1.86×106 cells/mL的最大细胞培养密度。选择ST细胞培养48 h进行病毒接种,可以使CSFV滴度达到7.5×105RID/mL,较转瓶工艺略有提升。按1:5的比率进行放大培养,既降低了种子制备的工作压力,又兼顾了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同时也保证了放大培养的终端规模。第四部分:CSFV微载体反应器悬浮培养及其放大工艺建立。本部分研究了采用细胞生物反应器和新型细胞微载体CephodexD进行ST细胞的大规模悬浮培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CSFV大规模生产技术工艺。参考摇瓶培养法的技术数据,完成了微载体悬浮培养从3 L到15 L反应器级联放大工艺过程。采用胰酶二步消化法,实现了细胞与微载体的完全分离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分散。反应器内ST细胞生长72 h,最大细胞密度可达2.93×106 cells/mL。ST细胞培养48 h后,按4%(v/v)接种CSFV种子细胞毒。从接毒后第4 d开始收毒,之后每3 d收获一次,共5收。病毒滴度为1×106 RID/mL,是转瓶工艺的2倍。整个收毒过程维持16 d,较转瓶工艺缩短5 d。研究表明,猪瘟病毒的新型微载体反应器悬浮培养技术较传统转瓶培养工艺,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很好地提高了病毒抗原的质量水平。这也为今后高质量猪瘟ST传代细胞源活疫苗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第五部分: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评价。本部分将新型微载体反应器工艺生产的CSFV接种试验猪,14 d后采血。ELISA试验测出试验猪血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CSFV抗体。采用IFA法,研究了反应器培养的CSFV的抗原特异性。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感染CSFV的ST细胞胞浆内有明显的颗粒状或弥散性荧光,且荧光反应主要集中于细胞浆中,而未感染的ST细胞则无荧光。这些研究表明,反应器培养的CSF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同时,将新工艺制备的CSFV接种试验组猪和对照组猪各5只。14 d后,进行CSFV强毒攻毒试验。观察16 d,免疫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无明显的发热反应,保护率达100%。对照组猪临床症状明显,有发热反应,全部死亡。结果表明,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制备的CSFV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胡哲[2](2019)在《丹东市某猪场流行性腹泻诊断及防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PED广泛流行,已成为制约全球养猪业发展的顽疾和难题。本课题通过丹东市某猪场2013-2017年度连续6次爆发流行性猪腹泻疫病发病规律、病原检测和防制措施的探索研究,为规模化猪场PED的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快速扑灭与有效防制提供重要思路、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本试验于2013-2017年度采用临床检查、发病统计、病理剖解、PEDV胶体金试纸条检查、PEDV的RT-PCR对954头病猪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本病流行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各种猪只都发病,但仔猪缺少抗体最易感,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治疗效果不尽理想;仔猪典型症状为拉黄白色或灰褐色水样粪便,迅速脱水衰竭而亡;特征病变为小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胃黏膜充血或出血、肾脏有出血点、脾脏边缘梗死;p H试纸检测为弱酸性,PED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564头为强阳性;RT-PCR检测PEDV为阳性,S1基因测序确诊为2011年PEDV流行毒株感染,与AJ1102同源率97.5%,KDGG13-2013同源率97.2%,与CH-LNC-2012S、USA2014、South Korea-2008同源率97.0%,与PEDV4-S-3同源率96.6%。本课题于2015年度进行仔猪药物治疗对比试验:将受试10日龄以内腹泻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头。1组为西药治疗组,2组为中药治疗组,3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组为补液盐+干扰素诱导剂治疗组,5组为致病不治疗对照组。结果4组效果最好,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56.7%、30%。于2016年度进行母猪返饲防制对比试验:试验分3个组,1组返饲对象是临产前15d以内的妊娠母猪,2组返饲对象是临产前15~30d的妊娠母猪,对照组母猪不作任何处理。结果试验2组效果最好,腹泻率和死淘率分别为43.77%、34.74%,均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进行综合防制改进方案实施效果对比试验:采用母猪返饲+自家组织苗接种+配套生物安全综合措施,母猪和仔猪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降低,抗体阳性率提高19%~34%,母猪产仔和仔猪成活数显着提升;仔猪腹泻发病率、死淘率分别降至4.7%、0.37%,有效防止了PED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快速科学诊断是防制PED的前提条件,(口服补液盐+干扰素诱导剂)+隔离消毒+母猪返饲+自家组织苗接种+配套生物安全综合措施是防制PED的有效措施。

耿晓蕊[3](2016)在《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CSF、PRRS和PR抗体的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规模化猪场长远发展是以猪群的健康稳定为前提,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则直接关系到猪群的健康稳定。猪瘟(CSF)、猪蓝耳病(PRRS)及猪伪狂犬病(PR)是当前严重危害猪场的三种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猪群感染后常产生高温、繁殖障碍等临床症状。猪群一旦感染发病严重危害猪场发展,常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免疫效果则可通过抗体检测进行评价。为了确定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蓝耳病及猪伪狂犬病的疫苗免疫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本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采集血清样本进行CSF、PRRS及PR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结果如下:1.猪瘟抗体检测结果:猪群抗体阳性率在72%100%,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6.34%。其中,种公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哺乳仔猪为91.67%,妊娠母猪、育肥猪及保育猪分别为87.49%、86.67%、85.71%,后备猪的猪瘟阳性率在群体中相对较低为72.00%。2.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猪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6.95%,其中,种公猪抗体阳性率为100%,育肥猪为93.33%,妊娠母猪为87.51%,哺乳仔猪为86.11%,保育猪为82.62%,后备猪阳性率最低为76.00%。3.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猪群抗体阳性率88.00%100%之间,抗体阳性率平均值为95.03%。其中种公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抗体阳性率为100%,妊娠母猪为92.51%,育肥猪为86.67%,后备猪为88.00%。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的CSF、PRRS及PR的免疫效果良好,抗体的阳性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后备猪的CSF抗体阳性率和PRRS抗体阳性率相对偏低,应该加强免疫,提高抗体水平。对该场2011年至2015年三种疫病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该场CSF、PRRS及PR的抗体阳性率均逐年在提高。

范子玲,周玉龙,夏成,吴凌,舒适,许楚楚,肖鑫焕,王刚,白云龙[4](2015)在《黑龙江省某猪场散发慢性猪瘟的诊断》文中指出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由于普遍采取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猪瘟流行形式发生了变化,呈散发性流行。2015年10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兽医院接到来自大庆某猪场的3头发病猪,根据发病情况、临床检查、剖检病理变化及RT-PCR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慢性猪瘟。

王红花[5](2013)在《非典型猪瘟及其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猪瘟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疾病,每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慢性猪瘟和亚临床性猪瘟,这两种猪瘟被统称为非典型猪瘟。本文描述了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探讨了猪瘟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非典型猪瘟的防治措施。

石晋虎,宁官保[6](2012)在《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文中提出猪瘟(Fever)又名猪霍乱(Hog Cholera,HC),它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广泛性小点出血,脾梗死。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为猪主要传染病之一,并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

吕惠序[7](2011)在《对猪瘟的再认识》文中指出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急性暴发式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并未被扑

李滋睿[8](2010)在《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大国,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畜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我国肉类出口量仅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动物疫病是影响着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动物疫病管理模式,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OIE认可为无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畜产品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实惠。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提出我国要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因此,从我国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入手,研究动物疫病区划,对于确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指导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动物疫病区划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划的方法体系。重点探讨了动物重大疫病区域划分和各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方面,研究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发展战略。首先,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疫体系建设情况和防疫技术措施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动物疫情还不断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提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地区防疫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贫困地区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其次,较系统地研究了动物疫病区划的目标、原则、分类体系、区划方法及区划程序。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呈现区域性特点,遵循自然分离规律。通过计算动物疫病流行指数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进行了区划。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区域分成五个等级,分别是洁净区、散发区、中度流行区、较重流行区和严重流行区。分析了各个区的地理分布和疫病流行特点。第三,研究提出了不同流行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策略。洁净区是消灭重大动物疫病和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首选区域,要严格采取扑杀措施防控和净化重大动物疫病;散发区动物疫病的防控策略是建立动物重大疫病隔离带,保证周边的动物疫情不传播到本区域内。同时,通过免疫等技术手段使散发区逐步转化为洁净区;中度流行区要适度发展畜牧业,严禁动物和畜禽产品外调和出口,控制疫病的发展和扩散;动物疫病较重区和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边界地区,国外疫病影响、经济落后、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大都市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往来是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地区的防疫工作要依靠国家来完成。第四,研究了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和猪蓝耳病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区域分布,总结了国外防制经验和消灭净化方法,提出了我国消灭这五种动物疫病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研究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发展战略。主要战略措施是调整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域,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建设“生物安全小区”;转变无疫区畜禽饲养管理模式,提高畜禽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程度;强无疫区动物疫病的监测能力,摸清疫病流行情况;建立和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工作;积极推进我国无疫区的国际认证和认可工作。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有尽快制定和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计划、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国家兽医官制度、进一步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

鲁德顺,熊芳[9](2010)在《勐腊县猪瘟流行现状与防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猪瘟是世界范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当前勐腊县的猪瘟发病状况呈多样性,流行呈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地拓宽,防疫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根据笔者的生产防制经验对猪瘟的流行现状和综合防制措施进行了综述。

李晓华[10](2010)在《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控制》文中提出猪瘟又称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本文通过对龙岩市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RT-PCR检测及免疫状况调查等,研究了该病在我市的流行特点,从而进一步制定规模化猪场猪瘟控制(净化)措施,以减少该病对我市养猪业的损失,提高养猪规模效益。主要结果如下:1、猪瘟流行现状调查:经过对龙岩市17个发病猪场进行发病情况及临诊调查、病理解剖,表明病猪可能感染猪瘟,进一步应用RT-PCR方法对猪瘟疑似病例进行猪瘟病原检测,结果12个猪场阳性,阳性率为70.59%,说明猪瘟仍然是危害我市养猪业重要传染病之一。2、猪瘟抗体水平检测:从2009年1-12月,选取覆盖龙岩7个县市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93个规模化猪场,随机采集血清4471份,其中母猪2161头份,公猪280头份,10-25日龄哺乳仔猪415头份,30-60日龄保育猪713头份,120-180日龄育肥猪946头份,应用酶标法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各阶段猪群的猪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母猪58.64%(1364/2161);公猪62.47%(176/280),哺乳仔猪42.16%(180/415),保育猪32.89%(307/713),育肥猪62.23%(699/946),检测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猪瘟免疫密度普遍较高,但猪瘟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仍不高,其中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明显偏低。3、猪瘟控制实践及成效:尝试应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一规模化种猪场,实施以净化种公、母猪为主的猪瘟控制(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水平低(阻断率≤50%)或异常高(阻断率>90%)的猪群,猪瘟带毒率较高,对阻断率<50%的母猪,重免猪瘟疫苗后,猪瘟抗体上升的种猪很少,表现为免疫抑制或免疫耐受。试验猪场通过培育健康无猪瘟带毒的种猪群和后备种猪群,定期检测,同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取得较好的成效。平均窝产活仔数略有提高(P=0.0983);各阶段猪群月成活率(产房、保育、育肥)均有提高,全程成活率提高了2%;母猪流产死胎率显着降低(P<0.01)。

二、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猪瘟病毒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猪瘟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1.1 猪瘟概述
        1.2 猪瘟疫苗研究与进展
    第2章 细胞微载体与悬浮培养技术
        2.1 细胞微载体的类型
        2.2 细胞微载体培养技术的应用
        2.3 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3章 ST细胞单层静置培养特性及CSFV转瓶培养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微载体细胞培养性能研究与微载体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CSFV微载体摇瓶培养及其放大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CSFV微载体反应器悬浮培养及其放大工艺建立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CSFV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
        7.3 讨论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2)丹东市某猪场流行性腹泻诊断及防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猪流行性腹泻病原学
    2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
    3 猪流行性腹泻传播途径
    4 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机理
    5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5.1 感观诊断与鉴别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6 猪流行性腹泻常规防制措施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发病猪场流行性腹泻的诊断
    1 材料
        1.1 目标猪场
        1.2 用品、药品及设施
        1.3 PEDV试剂与器材
        1.4 PEDV、RT-PCR样品
        1.5 PCR检测设备
    2 方法
        2.1 临床检查
        2.2 发病统计
        2.3 病理解剖
        2.4 PEDV胶体金试纸条检查
        2.5 PEDV的RT-PCR检查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
        3.2 发病情况(发病率、死淘率)
        3.3 剖检病理变化
        3.4 PEDV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
        3.5 RT-PCR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生猪抗体水平低是爆发PED的直接原因
        4.2 猪舍设施陈旧老化是爆发PED的客观原因
        4.3 生物安全体系缺失是爆发PED的主观原因
        4.4 人员和饲养管理不到位是爆发PED的重要原因
    5 小结
第三章 仔猪流行性腹泻防制方法研究
    1 材料
        1.1 仔猪药物治疗效果对比试验材料
        1.2 母猪人工返饲效果对比试验材料
        1.3 综合防制改进方案实施效果对比试验材料
    2 方法
        2.1 仔猪药物治疗效果对比试验方法
        2.2 母猪人工返饲预防效果对比试验方法
        2.3 综合防制改进方案实施效果对比试验方法
    3 结果
        3.1 仔猪药物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3.2 母猪人工返饲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3.3 综合防制改进方案实施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口服补液盐和干扰素诱导剂的治疗作用
        4.2 返饲母猪的选择对PEDV免疫抗体的影响
        4.3 病料选择、处理和使用对返饲效果的影响
        4.4 疫苗选择与接种对PEDV免疫效果的影响
        4.5 免疫抑制性疫病对PED免疫效果的影响
        4.6 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对防控PED至关重要
        4.7 霉变饲料饲喂母猪对PED发生的影响
    5 小结
        5.1 10日龄以内发病仔猪无特效药物
        5.2 临产前15~30d的妊娠母猪返饲好
        5.3 母猪返饲+自家组织苗接种效果好
        5.4 隔离消毒是防制PED的重要手段
        5.5 综合防制改进方案可有效防止PED发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3)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CSF、PRRS和PR抗体的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瘟、猪蓝耳病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研究概况
    1.1 猪瘟的防控研究概述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致病机理
    
1.1.4 临床表现
    
1.1.5 病理变化
    
1.1.6 诊断与防控
    1.2 猪蓝耳病的防控研究概况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致病机理
    
1.2.4 临床表现
    
1.2.5 病理变化
    
1.2.6 诊断与防控
    1.3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研究概况
    
1.3.1 病原特点
    
1.3.2 流行特点
    
1.3.3 致病机理
    
1.3.4 临床表现
    
1.3.5 病理变化
    
1.3.6 诊断与防控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CSF、PRRS和PR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猪瘟抗体的检测结果
    
2.2.2 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结果
    
2.2.3 猪伪狂犬病抗体检测结果
    2.3 三种疫病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2.4 2011年—2015年CSF、PRRS及PR抗体阳性率对比结果分析
    
2.4.1 2011年—2015年CSF抗体阳性率结果
    
2.4.2 2011年—2015年PRRS抗体阳性率结果
    
2.4.3 2011年—2015年PR抗体阳性率结果
    2.5 讨论
    
2.5.1 猪瘟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
    
2.5.2 猪蓝耳病抗体的检测分析
    
2.5.3 猪伪狂犬病抗体的检测分析
    
2.5.4 三种疫病抗体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2.5.5 2011—2015年三种疫病抗体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黑龙江省某猪场散发慢性猪瘟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病理剖检变化
4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5 诊断
6 分析讨论

(5)非典型猪瘟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1.1 慢性猪瘟的发病过程
    1.2 低毒力猪瘟的表现形式
        1.2.1 迟发性猪瘟
        1.2.2 慢性猪瘟
    1.3
2 病理变化
    2.1 急性猪瘟
    2.2 慢性猪瘟和迟发性猪瘟HC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
    3.2 实验室诊断
        3.2.1 动物接种
        3.2.2 猪瘟高免血清接种保护试验
        3.2.3 琼脂扩散试验
        3.2.4 免疫荧光试验 (IF)
        3.2.5 血清中和试验
        3.2.6 新城疫病毒强化法 (END)
        3.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3.2.8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PT~PCR)
4 现阶段猪瘟发生的原因探讨
5 防治措施
    5.1 猪瘟的控制
    5.2 猪瘟的全面控制

(6)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 剖检变化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培养
    3.2 夹心ELISA诊断
        3.2.1 器材
        3.2.2 材料
        3.2.3 试剂的准备
        3.2.4 操作步骤
        3.2.5 被检样品OD值的计算公式
        3.2.6 判断标准
        3.2.7 结果
4 实验结论
5 分析讨论
    5.1 病因
    5.2实验室诊断
    5.3 防治措施

(7)对猪瘟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2.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3 目前猪瘟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
3 致病机理
4 临床症状
    4.1 最急性型
    4.2 急性型
    4.3 亚急性型
    4.4 慢性型
    4.5 非典型型 (先天性型、温和型、迟发性猪瘟)
    4.6 繁殖障碍型 (又称带毒母猪综合征)
5 剖检变化
6 诊断
7 综合防制
    7.1 强化猪瘟防控意识, 将猪瘟防控放在第1位
    7.2 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做好经常性的兽医卫生防疫工作
    7.3 坚持预防接种制度,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7.4 淘汰带毒猪, 净化猪群
    7.5 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7.6 实施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
    7.7 重视猪场猪瘟的诊断与监测
    7.8 发生猪瘟后的防治措施

(8)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区域管理理论发展
1.2 农业区划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2.1 农业区划的主要理论
    1.2.2 农业区划的一般分区方法
1.3 国内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1.3.1 国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1.3.2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实践
    1.3.3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防制现状分析
2.1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2.1.1 我国动物疫病分类
    2.1.2 我国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2.1.3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原因分析
2.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2.2.1 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建设情况
    2.2.2 国家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2.3 我国动物防疫主要技术手段
    2.3.1 动物防疫的基本内容
    2.3.2 动物防疫主要技术手段
2.4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物疫病区划方法体系研究
3.1 动物疫病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3.1.1 动物疫病的分区依据
    3.1.2 动物疫病分区的原则
3.2 动物疫病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
    3.2.1 动物疫病区划方法
    3.2.2 动物疫病区划指标体系
    3.2.3 动物疫病流行指数
    3.2.4 动物疫病区划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区划
4.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指标的确定
4.2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
4.3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区划区域特征分析
    4.3.1 动物疫病洁净区
    4.3.2 动物疫病散发区
    4.3.3 动物疫病中度流行区
    4.3.4 动物疫病较重流行区和严重流行区
4.4 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主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划
5.1 口蹄疫防控区划
    5.1.1 口蹄疫概况
    5.1.2 国外口蹄疫流行及防制情况
    5.1.3 我国口蹄疫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1.4 我国口蹄疫区域化防控措施
    5.1.5 口蹄疫区域化扑灭计划
5.2 禽流感防控区划
    5.2.1 疫病基本情况
    5.2.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2.3 国内禽流感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2.4 我国禽流感区域化防控措施
    5.2.5 禽流感区域化扑灭计划
5.3 新城疫防控区划
    5.3.1 流行特点
    5.3.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3.3 我国新城疫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3.4 我国新城疫区域化防控措施
    5.3.5 新城疫区域化扑灭计划
5.4 猪瘟防控区划
    5.4.1 疫病基本情况
    5.4.2 国外流行及防治情况
    5.4.3 我国国猪瘟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4.4 我国猪瘟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5.4.5 猪瘟病区域化扑灭计划
5.5 猪蓝耳病防控区划
    5.5.1 疫病基本情况
    5.5.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5.3 我国猪蓝耳病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5.4 我国猪蓝耳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5.5.5 猪蓝耳病区域化扑灭计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
6.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1.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
    6.1.2 疫病区域化管理是促进动物性产品国际贸易的必然选择
    6.1.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6.1.4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6.2.1 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2 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3 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4 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5 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6 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3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政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猪瘟(CSF)的历史与分布
    2 猪瘟(CSFV)的抗原性与毒力
    3 当前猪瘟(CSF)的流行特点
    4 猪瘟(CSFV)持续存在的原因
    5 猪瘟的诊断方法
    6 猪瘟的防制现状
    7 猪瘟的控制(净化)
第二篇 研究内容
    前言
    第一章 龙岩市猪瘟流行现状调查
        1 猪场发病情况和临诊表现
        2 RT-PCR诊断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规模化猪场猪瘟控制(净化)的实践及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四、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猪瘟病毒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研究[D]. 梅建国. 吉林大学, 2019(02)
  • [2]丹东市某猪场流行性腹泻诊断及防制研究[D]. 胡哲.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3]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CSF、PRRS和PR抗体的检测与分析[D]. 耿晓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4]黑龙江省某猪场散发慢性猪瘟的诊断[J]. 范子玲,周玉龙,夏成,吴凌,舒适,许楚楚,肖鑫焕,王刚,白云龙. 现代畜牧兽医, 2015(12)
  • [5]非典型猪瘟及其防治措施[J]. 王红花.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7)
  • [6]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J]. 石晋虎,宁官保.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10)
  • [7]对猪瘟的再认识[J]. 吕惠序. 养猪, 2011(06)
  • [8]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D]. 李滋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9]勐腊县猪瘟流行现状与防制对策[J]. 鲁德顺,熊芳. 云南畜牧兽医, 2010(S1)
  • [10]龙岩市规模化猪场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控制[D]. 李晓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标签:;  ;  ;  ;  

慢性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