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益,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

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益,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

一、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兰[1](2021)在《胡锦涛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

史春林,苏萍[2](2018)在《关于“三通”概念首次完整明确提出的考订》文中认为关于"三通"这一概念首次完整明确提出的时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二是在1979年元旦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三是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时明确提出的。据对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查证,197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在纪念台湾省人民"二·二八"起义三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完整明确提出"三通"这一概念。

毛浩然[3](2013)在《海峡两岸对话系统核心要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系统论和跨文化语用学为理论基础,以两岸对话系统的核心要素分析为主线,从系统论宏观视角和语用学微观视角,兼顾两岸官方与民间两个维度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对两岸对话进行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发现和创新点涵盖系统论、跨文化语用学和咨政对策三个层面:1)首次从系统论角度系统研究两岸对话,提出两岸对话系统论,部分推翻了前人有关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关系的论断;2)遴选出两岸对话系统的14个核心要素,通过典型例证和直观图示详尽分析其交互作用和运行规律;3)指出两岸对话是一种介于“文化内”和“跨文化”范畴的独特交流形态,不能生搬硬套现有的“文化内”或“跨文化”话语分析模式;4)指出官方话语不仅应关注如何“发声”,还应关注受众需求、体验与回应,让官方话语也能从单声道走向双声道甚至多声道。强调软实力能产生硬效果,应注重国家叙事修辞,提升国家软实力水平;5)提出两岸语言文字的抓大放小、渠成水到、扬长补短和系统研究四条求同路径,并发现对台政策的话语构建途径之一是通过对不同词汇的选择和协作使用来完成的;6)指出对台传播应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可遵循传统媒体数字化、团队打造本土化、拓宽思路多元化三个思路;7)提出防范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建立两岸互信和两岸认同、构建两岸共同利益平台的系列务实对策。本研究贴近当前话语研究的跨学科趋势,吻合加快海西建设的时局,可为两岸文宣策略提供建设性参考,也有望为话语研究中国化增添新视角。

刘惠媛[4](2012)在《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形成了齐鲁文化、楚越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台湾文化便是其中一种。也就是说,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分支。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不断,至今已30余年。本文重点研究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特点、问题、困境及举措等问题,努力探索两岸文化交流的规律,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2000年至2008年之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在民进党“台独”分裂政策制约下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交流的主要内容,并重点分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在逆境中持续发展的原因,如大陆对台政策积极、台湾大陆政策调整及两岸党际交流热络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梳理了前后两阶段的交流内容,总结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在交流内容、文化产业合作、制度性磋商三方面的新突破。第三部分则重点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两岸文化差异阻碍、政治分歧制约、“台独”势力掣肘、国际势力影响等因素导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困难重重,也因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两岸文化交流不平衡不对等、受众群体不够广泛、制度和机制保障缺失等等。第四部分阐述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和平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针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困境及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对策与措施:按照主体分析法,两岸政府应继续实施积极的两岸文化政策、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建设,两岸民间力量也应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两岸文化交流的事业中来;交流内容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应继续扩大文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交流原则上,两岸应始终坚持求同存异的交流原则。总之,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既而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两岸政府只有坚持“九二共识”,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施积极的文化政策,才能推进两岸文化交流持续深入发展。

胡浩祥[5](2011)在《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中,如同大陆和台湾的这种关系可以说绝无仅有。即便是台湾问题的些许推进都可以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的佐证。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实践每前进一步都值得历史记住。从建国以来截止公元二零一一年,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赢得了两岸目前发展的大好局面,两岸终于步入了和平发展的新轨道,究其关键在于正确地实施了对台政策,在实践中总结了经验。论文选取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这一段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记录并梳理这一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经验和启示。论文首先在引言中论述了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十六大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论文把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作了三个时期的划分: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首要内容(2002年—2004年)、把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2005年—2007年)、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框架(2008年以来)。每个时期分别从历史背景、对台工作的理论、对台工作的实践、对台工作的影响和成效的角度进行阐述。历史背景主要是选取时期内对两岸关系的走向具有影响意义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是对国际形势的概括;对台工作的理论要对时期内的重大理论进行概括,与其他政策理论相比较、分析其创新处;对台工作的实践着重记录实际工作中的重大成就;对台工作的影响和成效是对时期内理论与实践的总体评价。论文在第五部分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和启示进行总结: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愿望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加快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增强大陆经济和政治的吸引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才能最终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交流合作,大力开启政党交流的常态化;必须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要更加重视国际社会的力量。这六条经验和启示中有的是对以往解决台湾问题的继承,更值得关注的是新的经验和启示。

陈晓明[6](2011)在《“三通”实现以来两岸关系及未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12月25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的有关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三项协议正式生效,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三通”的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它不仅为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拓展了空间,而且对于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为起点,考察近两年来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交流情况,进而分析出目前两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进一步阐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背景,即“三通”实现的原因及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对2008年至2010年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事件,即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四个方面进行梳理,进而总结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第三部分,分析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两岸之间的分歧、台湾岛内的政局变化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第四部分,在对前三部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政治上继续增进互信,经济上夯实交流基础,文化上加大交流力度,“外交”上维持和平发展环境等。

张绪雄[7](2009)在《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突破》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着述已有很多,这些研究或从宏观上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或从微观上研究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对台政策。涉及对台政策的期刊也已不少。但已有研究因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新思路的还较缺乏。因此,进一步探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问题所作的重要突破,对实践工作必有所启发。

张绪雄[8](2009)在《浅析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试图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为解决台湾问题所做的努力做初步探讨,希望以此对实践工作有所启发。本文从五个方面予以论述:首先,提出先经济后政治的主张来把握两岸协商进程;其次,颁布《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反独;第三,积极务实推进两岸直接"三通"进程;第四,提高两岸交流层次,推动党际交流;最后,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来解决台湾问题。

仲尼[9](2008)在《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其中,《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将使两岸同胞渴望了30年之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变为现实,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合作开辟便捷的路径,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建立两岸空中双向直达新航路和两岸空管部门直接交接程序,开办两岸货运包机,增加客运包机航点、班次,将两岸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加强其他邮政业务合作。上述协议将于签署之日起40日内生效。

李松林[10](2008)在《试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文中研究表明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政治目标。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正式呼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尽早恢复两岸的对话与谈判、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等问题。

二、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论文提纲范文)

(3)海峡两岸对话系统核心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两岸对话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理论基础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四章 两岸对话系统核心要素的系统论宏观分析
    第一节 两岸对话系统结构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两岸对话系统行为的核心要素
    第三节 两岸对话系统环境的核心要素
    第四节 两岸对话系统动态平衡调控模式
    第五节 两岸对话经典案例的系统论分析
第五章 两岸对话系统核心要素的语用学微观分析
    第一节 两岸对话系统中的社会认知语境分析
    第二节 两岸语言文字的求同存异与意义建构
    第三节 大陆对台政策的话语秩序与词汇建构
    第四节 大陆官方媒体的话语模式与修辞权威
    第五节 两岸官方与民间的多元媒体话语通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发现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 两岸对话重要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台独”政策影响下两岸文化交流遭遇重大挑战
    (一) “台独”分裂政策倒行逆施
        1、挑战“一个中国”鼓吹“一边一国”
        2、推行“文化台独”实施“去中国化”
        3、设置障碍阻挠两岸直接“三通”
    (二) 两岸文化交流逆境发展
        1、内容不断丰富、领域逐渐拓宽
        2、规模日益扩大、层次不断提升
        3、形式趋向多样、渠道不断扩展
    (三) 两岸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原因
        1、大陆对台政策积极
        2、台湾大陆政策调整
        3、两岸政党交流热络
二、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文化交流迎来新契机
    (一) 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
        1、大陆对台政策务实灵活
        2、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
        3、两会恢复协商和谈判
        4、两岸直接“三通”实现
    (二) 两岸文化交流显现新特点
        1、文化交流内容更加深入
        2、文化产业合作蓬勃发展
        3、制度性磋商开始触碰
三、两岸文化交流的问题及困境分析
    (一) 两岸文化交流存在明显问题
        1、交流不平衡不对称
        2、受众群体不够广泛
        3、缺乏制度和机制保障
    (二) 两岸文化交流面临严重困境
        1、“台独”势力掣肘
        2、政治分歧制约
        3、文化差异阻碍
        4、国际势力影响
四、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及对策前瞻
    (一) 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
        1、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
        2、有利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 两岸文化交流的对策前瞻
        1、充分发挥两岸政府的主导作用
        2、鼓励支持民间力量开展文化交流
        3、主动创新两岸文化品牌活动
        4、始终坚持求同存异的交流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二、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首要内容(2002 年—2004 年)
    (一) 历史背景
        1. 国际形势的发展
        2. 台湾当局由“四不一没有”到“一边一国”
        3. 十六大召开, 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
    (二) 对台工作的理论
        1. 明确区分民进党成员
        2. 十六大对台工作的理论
        3. “前四点”与“江八点”
    (三) 对台工作的实践
        1. 在经济优势上吸引台商“登陆”
        2. 积极努力推进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3. 营造反对“台独”的国际环境
    (四) 对台工作的影响和成效
三、把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2005 年—2007 年)
    (一) 历史背景
        1. 台海局势的新变化
        2. 陈水扁谋求法理台独
        3. 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确立
    (二) 对台工作的理论
        1. 体现新意的论述:“胡四点”(后四点)
        2. 对台政策法律体系的重大完善:《反分裂国家法》
        3. 十七大报告中的台湾问题
    (三) 对台工作的实践
        1. 实现了台海政党间的大交流
        2.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持续推动两岸交流向前发展
        3. 从经济利益和民意上争取台湾民众的认同感
    (四) 对台工作的影响和成效
四、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框架(2008 年以来)
    (一) 历史背景
        1. 马英九上台,国民党重新执政
        2. 两会重启协商,两岸全面“三通”基本实现
        3. 北京奥运会召开,两岸齐聚盛会
    (二) 对台工作的理论
        1. “十六字方针”
        2.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 对台工作的实践
        1. 务实推出多项对台的政策法规
        2. 利用国共平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3. 两岸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多元化
        4.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签订
        5. 海西经济区:两岸交往的先行、先试区
    (四) 对台工作的影响和成效
五、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经验和启示
    (一) 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愿望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 加快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增强大陆经济和政治的吸引力
    (三) 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才能最终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四) 加强交流合作,大力开启政党交流的常态化
    (五) 必须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六) 要更加重视国际社会的力量
六、结语
七、参考文献
八、后记

(6)“三通”实现以来两岸关系及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本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本题的理论意义
        2. 本题的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1.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2. 台湾学者及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三) 研究方法及论文重难点及创新
        1. 本题的研究方法
        2. 本题的重难点
一、两岸关系新背景:"三通"实现的原因及意义
    (一) "三通"实现的原因
        1. 两岸政治互动的必然结果
        2. 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两岸同根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 两岸"三通"正式实现的意义
        1. 为两岸的和平发展构筑坚实政治基础
        2. 为两岸的经贸交流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3. 为两岸民众间的交流搭建真实的平台
二、"三通"实现以来的两岸关系发展
    (一) 两岸政治互信逐步建立
        1. 祖国大陆实行积极创新的两岸政策
        2. 台湾当局实行理性务实的大陆政策
        3. 两岸形成多种沟通机制
        4. 两岸两党高层互动增进
    (二) 两岸经贸往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1. 两岸经贸实现正常化、制度化
        2. 两岸经贸交流成果丰硕
        3. 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三) 两岸文化事业深入交流
        1. 两岸教育交流日趋活跃
        2. 两岸文化交流异彩纷呈
    (四) 两岸军事互动接触性运行
        1. 两岸军事探讨时机来临
        2. 两岸军事交流逐步展开
三、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两岸在敏感政治问题上仍有分歧
        1. "一个中国"及两岸关系定位的差异
        2. 两岸政治文化及价值观的差异
        3. 台湾国际生存空间问题
    (二) 台湾岛内政局发展及民意变化仍面临变数
        1. 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消极影响
        2. 台湾岛内政局变数仍在
        3. 台湾岛内主流民意走势复杂
    (三) 外部因素尤其美国与日本影响犹存
        1. 美国因素的影响
        2. 台日关系的影响
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
    (一) 政治方面,继续增进政治互信
        1. 坚持共识暂时搁置争议
        2. 适时启动两岸政治对话
    (二) 经济方面,夯实两岸发展基础
        1. 深化两岸经济制度化发展
        2. 陆资入岛问题进入新阶段
    (三) 文化方面,继续加深相互了解
        1. 发扬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纽带作用
        2. 积极争取台湾民众民意
    (四) 外交方面,维持和平发展环境
        1. 妥善处理与美、日的关系
        2. 妥善解决台湾国际空间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7)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一贯性、连续性, 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
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以柔克刚”——“以法反独”
三、求真务实, 加快推进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四、推动党际交流, 开启两岸政党直接交流的新篇章
五、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0)试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论文提纲范文)

必须“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进一步完善党际交流的新机制, 开辟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途径
尽早达成和平协议,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全面实现三通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四、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论文参考文献)

  • [1]胡锦涛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研究[D]. 李青兰. 南昌大学, 2021
  • [2]关于“三通”概念首次完整明确提出的考订[J]. 史春林,苏萍.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8(03)
  • [3]海峡两岸对话系统核心要素研究[D]. 毛浩然.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 [4]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究[D]. 刘惠媛.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3)
  • [5]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D]. 胡浩祥.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 [6]“三通”实现以来两岸关系及未来展望[D]. 陈晓明.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8)
  • [7]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突破[J]. 张绪雄.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3)
  • [8]浅析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路[J]. 张绪雄.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4)
  • [9]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J]. 仲尼.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8(11)
  • [10]试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J]. 李松林. 新视野, 2008(06)

标签:;  ;  ;  ;  ;  

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益,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