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经营住宅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黄奔奔[1](2020)在《GY集团I03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研究》文中指出房地产项目策划是将科学规范的方法应用于房地产项目的策划行为,能使房地产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企业做出错误决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以温州市属国有企业GY集团的一个存量土地I03项目为例,从以下几个步骤和方面较为完整地研究了商业房地产项目策划的过程。首先本文从I03项目的情况本身及周边环境着手调研分析,再从温州经济情况、房地产政策情况、住宅市场情况、LOFT公寓市场等不同层面逐级进行分析,再主要针对LOFT公寓购买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目标客群及细分市场分类,最终通过SWOT分析归纳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其次,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项目情况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商业店铺和上部办公楼的开发模式分类进行了定位和策划研究,并且从三个不同的目标细分市场的角度进行了产品定价推导。再次,提出了 I03项目的营销策略、营销推广渠道的选择、不同营销阶段的划分。最后,通过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初步确定了本项目的财务数据,并从项目的政策、市场、财务、管理四个方面罗列了看你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通过I03房地产项目的策划的研究,不仅力求解决I03项目的开发难题,帮助GY集团对项目本身的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更通过客观地分析市场情况,预测市场走势,使企业在房地产领域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更进一步提升,对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艳猛[2](2020)在《LS公司济南A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不断完善,城镇化进行的加快,城镇化率的提升,房地产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之,近年来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对房地产企业的回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政策环境与市场变革的双重影响下,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抓住客户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提升营销管理能力,实现销售快速回款,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地域影响较大,本文以LS公司济南A住宅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搜集法、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搜集和调查LS公司基本情况和营销现状,研究房地产相关营销概念和理论,提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首先,在综合研究国内外营销理论基础上,详细分析了LS公司的营销环境,先是运用PEST分析法,具体分析LS公司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的外部营销环境,再从土地市场、住宅市场、成交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中观营销环境,又从竞争者、客户、供货方、营销中介四个角度分析微观营销环境。其次,介绍了LS公司基本情况与营销现状,并查找了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先是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LS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评价判断LS公司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分析评价基础上,运用STP理论,完成济南A住宅项目市场细分、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最后,运用4P营销组合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济南A住宅项目营销组合策略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LS公司虽然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济南城市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空间较大,市场需求增幅明显,LS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补齐短板弱项,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会,明确市场定位,充足挖掘济南市场需求潜力,创新营销策略,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制定符合济南A住宅项目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也为LS公司整体营销管理能力的改进提升提供借鉴。
黄晓玲[3](2020)在《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仿真及政策优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用现浇方式建造的传统房屋,因建筑物的生产及消费上下游关联产业带来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己不符合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相关统计,建筑能耗占世界终端能耗总量的35%,是最大的终端用能部门。与此同时,装配式生产方式的优势逐渐明显,我国政府将装配式建筑视为减少建筑阶段碳排放的对策,不断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程。不同省市也积极结合国家的政策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差异,不同区域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也有区别。西安作为关中城市群的领导者,也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陕西省的省会,在诸如西部大开发等叠加政策的基础上,还迎来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因此,借助系统动力学对装配式住宅市场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系统化的政策策略组合对现行政策进行优化,将对低碳视角下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支持政策影响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低碳的视角下,梳理国内外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以及借助系统动力学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的研究,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阐述政策激励机制、经济外部性和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装配式住宅市场政策仿真研究的指导作用。其次,基于传统建筑市场的仿真系统,将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系统细分化经济技术、社会人口、建筑碳排放、政府决策、市场供给和需求子系统,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机理,绘制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再次,对研究区西安市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其缺乏相关政策来激励市场结构主体,构建并检验低碳视角下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准情形下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现状进行模拟预测,考察金融、税收、容积率和财政补贴等四类政策的灵敏度。进而依照所识别的四项灵敏政策提出两种综合政策方案,分别对住宅碳排放、装配式住宅市场供给和需求进行仿真分析,进而确定了低碳视角下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政策组合方案。最后,结合装配式住宅市场政策仿真结论,提出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发展的政策优化策略。
王一翔[4](2020)在《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大量人口随升学、工作迁移到城市,城市商品住宅需求急剧攀升。商品住宅消费支出在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所占据的比例日益加大。商品住宅行业产业链长,和其他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密切,在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新时代,维护商品住宅市场健康发展是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对未来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谈及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因素时,货币政策因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贝壳研究院2018年的购房者调查显示,当年有90%的首套房购买者使用了贷款,贷款月供占月收入的42.9%,商品住宅购置对贷款的依赖性较以往更强。而商品住宅开发企业的整体负债率普遍在70%以上。因此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和贷款利率的调整会使商品住宅市场的发展走向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从货币政策的发展形势来看,运用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精准调控某些特定产业的趋势愈加明显。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造成的具体影响,以期为运用货币政策定向精准调控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货币政策作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商品住宅市场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及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分析了货币政策作用于商品住宅市场的具体途径,为本次的研究提供基础。之后将2006-2018年间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与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进行对比,初步发现其中关联与差异后,运用实证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研究部分选取了2006-2018年具体作用于山西省当地的货币政策变量,并使用当地商品住宅市场供给、需求、价格情况数据进行研究,变量选取具有地域针对性。本文将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划分为供给、需求和价格三个维度,构建VAR计量模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及具体的影响效果,研究领域细分至省级层面,发现了许多符合山西省当地实际情况的研究结果。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运用具体数据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并从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供给、需求、价格、预期引导、市场监管、住房保障等方面就运用货币政策定向精准调控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刘洁[5](2020)在《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对比》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房地产业的高关联性和强带动性,它的稳定有序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越来越大,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房地产包含的子类别众多,不同类型的房地产产品有着不同的自身定位、受众对象,同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区别。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市场供需协调和供需均衡问题一直以来是关系房地产业能否长足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常的市场供需协调关系是保证房地产业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是房地产业的两个重要分支,因此,明晰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发展运行状况,探究二者市场的供需协调程度是否正常,不仅有利于及时对它们进行引导和监控,避免其市场危机的出现,而且对保障安徽省房地产业总体均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为研究对象,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二者的市场供需协调度进行对比研究。文章包含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概括房地产市场发展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为供需分析,分别对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加以详细阐述,对影响二者供给和需求的因素逐一列举分析;第三章为现状对比,在这一章中选取反映市场供需状况的几个主要指标,结合安徽省2008年至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辅以图表对比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市场供给情况和需求情况,直观的反映二者的供需状况;第四章为模型实证研究部分,本章介绍了供需协调度概念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分别确定影响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二者近十一年的供需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为供需协调度评价部分,本章对供需协调度评价结果讨论研究,同时结合分析结果针对现有问题对安徽省房地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提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统计年限内安徽省住宅地产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均为供不应求状态。住宅地产在2008年至2010年间供需协调指数处于较高值区间,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不足;2011年至2015年间,住宅地产供需协调指数值处于较低值区间,但市场仍表现为供不应求;2016年至2018年间,住宅地产市场供需协调指数大幅激增,市场供需协调度有异常趋势,需要对此予以重视。商业地产在2009年至2010年间市场供需协调指数值较高,市场对商业地产的需求较大,供给缺口明显;在统计年限内其余年份商业地产市场供需协调指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保持正常,表明安徽省商业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平稳。
翁雷[6](2020)在《T地产公司产品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及优化策略》文中指出随着住宅市场的调控趋于长久,大型地产公司土地储备、销售收入逐年提升,土地市场竞争愈发越激烈,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住宅市场的差异化愈发明显,对房地产公司的门槛越来越高,规模化效应成为房企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克尔瑞、中指研究院等多家权威调研机构的数据表明,2020年后房企的年度销售额在150亿以下的企业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的工业化要求也随之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房地产企业既要提升产品的品质,又要扩大开发规模,提高销售去化能力,就需要全面提升标准化能力,由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构建完善的产品标准化体系,是房地产企业迈向精细化管理,升级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以T地产公司的产品标准化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从标杆企业中提炼出成熟产品的标准化内容,分析该公司的产品标准化和成熟体系之间存在的差距,再结合和行业领先指标的对比,论证产品标准化体系在房企扩大规模、提升周转率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给出改进和优化的策略,使标准化发挥更大的价值。论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住宅产品标准化的定义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加以评述和归纳,厘清住宅产品标准化的核心框架,并以标杆企业的住宅产品标准化体系为导向,归纳出成熟房企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第三部分研究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现状,通过和成熟的产品标准化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了T公司当下的优势和不足;第四部分,通过和行业标杆的关键指标对比,分析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应从哪些地方加以改进,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经营;第五部分,详细分析了优化和策略;最后,总结应如何正确认识住宅产品标准化,通过对T公司的研究和分析,对其他正处于改革中的房企以启示,对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迎合客户日益提升的住房需求,作出积极的展望。本文可能有以下创新之处:至今国内房产界并无统一的产品标准化定论,和以往强调产品和设计理念不同,首次提出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共同构建成熟的产品标准化。通过借鉴标杆企业的产品标准化,有针对性地对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进行优化,为该企业的项目加快开发速率、提高周转率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作用。
宋聪瑧[7](2019)在《绵阳CB项目前期策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作为开发环节的工作基准与指导纲领,将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因此,制定符合项目自身特点的前期策划方案,对提高房地产项目的成功率及利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房地产策划的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绵阳市CB房地产项目实例,对该项目进行了项目市场分析、项目分析、项目定位分析、项目营销策划分析和项目财务分析,以此构建合理的开发策略。本文开篇介绍了房地产项目策划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根据PEST分析、绵阳市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动态分析、项目的竞争分析等三个方面的市场分析,论证绵阳市高新区房地产市场对于CB项目的生存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对项目进行了市场细分,初步定位了项目的目标市场;第三部分内容包括目标市场选择的合理性、市场细分理论下的项目定位以及营销方案策划的路径,本文对CB项目进行了SWOT分析、AHP分析,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论证了目标市场选择的合理性以及AHP和SWOT市场分析模型在该项目中的适用性,进而达到了该项目客户、产品、形象、价格精准定位以及该项目顺利营销推广的目的;最后,通过该项目各种财务数据的估算,对项目的各类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析,论证了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以及抗风险能力。本研究不仅能为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对其他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策划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万超[8](2019)在《跨国企业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外资电梯品牌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建厂,电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内电梯市场也逐渐形成了外资跨国电梯品牌公司与国内电梯品牌公司相对抗的二元局面,而外资跨国电梯品牌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获取了中国电梯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同以及各大外资品牌对于中国电梯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当前各个外资跨国电梯品牌公司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运用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及市场营销策略工具,为外资跨国电梯品牌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指明方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国内电梯行业中八大品牌中的跨国企业T电梯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及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之后对T电梯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目前在中国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相关理论,通过波特五力模型、PEST模型、SWOT工具对T电梯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做出分析,从而对T电梯公司的市场营销提供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产品创新、品牌营销、营销渠道、企业文化及管理这四个营销策略,并对这四个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具体建议和保障措施。
王礼瀚[9](2019)在《基于标准成本法的高层住宅建安成本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土地公开竞价、商品房限价限购的严峻地产大环境下,房企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人民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环保的严格导致房屋建筑的原材料价格飞涨,房屋建安成本水涨船高,房企的总体盈利空间逐渐压缩。面对以上形势,如何控制好高层住宅业态的建安成本,提高房企成本竞争力,为业主提供性价比较高的房屋,同时又减少住宅建筑材料生产能源的消耗即碳排放,提高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摆在房企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论文选择目前住宅市场占比最大的高层住宅业态、造价占比最高的建安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了NC地区的高层住宅建安成本,并计算出NC地区的高层住宅建安成本数学期望,然后确定出该地区高层住宅的市场标准建安成本,并建立了标准建安成本差异分析模型。在差异分析基础上,提出采用限额指标法、供应商价值链、作业成本法、层次分析法、价值工程等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建安成本与市场标准建安成本之间的差异负贡献,以达到建安成本控制的目标。最后以MD公司HWC项目公司实际工程为案例,进行该项目工程方案版建安成本与市场标准建安成本的比较和差异分析,并针对不同差异负贡献的类型,分别采用限额指标法、供应商价值链、作业成本法、层次分析法、价值工程等,提出相应的差异负贡献解决途径以及成本控制措施,使初版方案目标版建安成本的下降了7%,相比拿地测算时下降了1.4%,达到了公司拿地阶段的经营目标。
申雯[10](2019)在《西安市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居是人民幸福和美好生活需要最基本的体现之一。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商品住宅的建设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住房严重短缺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缓解。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6.9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居住水平显着提升,居民对商品住宅的诉求也逐步转向对居住品质的需求。然而商品住宅品质尚存在许多问题,提升住宅品质已成为商品住宅建设的最紧要任务之一。本文以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矛盾转化理论和供给侧改革理论为基础,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6个一级指标及43个二级指标对西安市商品住宅的现状做了统计,并结合相关行业的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权重,对西安市商品住宅的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的商品住宅建设虽然取得了显着成就,但住宅品质仍然存在着突出问题:住宅的建筑设计、智能化技术装备和适老性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小区的文化建设和物业服务意识差强人意;住房保障制度、市场秩序和购房经济负担等市场环境因素亟待改善;城市的宜居环境提升缓慢、公共配套设施供需矛盾愈加突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住宅品质的技术标准建设缺乏系统性、城市住宅区规划缺乏综合性全面考虑、市场管理及其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多渠道住房供应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城市的宜居水平继续快速提升。根据西安市商品住宅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了更新建筑设计理念、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适老化与智能化设备及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路径建议。
二、目标经营住宅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目标经营住宅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GY集团I03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问卷调查法 |
1.4.2 二手数据法 |
1.4.3 可行性研究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房地产项目策划相关理论 |
2.1.1 房地产项目策划的内容 |
2.1.2 房地产项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
2.2 关于商业地产的研究 |
2.3 国内外对写字楼的研究 |
2.3.1 写字楼的概念 |
2.3.2 写字楼市场的特点 |
2.4 LOFT相关研究 |
2.4.1 LOFT概念 |
2.4.2 LOFT形式 |
2.5 市场营销策略 |
2.5.1 房地产全程策划DSTP理论 |
2.5.2 4P营销理论 |
2.5.3 房地产市场细分 |
3 项目相关情况介绍及分析 |
3.1 GY集团情况简介 |
3.2 项目基本条件及分析 |
3.2.1 商服用地规划指标解释 |
3.2.2 区位分析 |
3.2.3 项目周边商业现状调研分析 |
3.3 市场分析 |
3.3.1 温州经济分析 |
3.3.2 房地产政策分析 |
3.3.3 住宅市场分析 |
3.3.4 LOFT市场分析 |
3.4 LOFT细分市场调研 |
3.4.1 LOFT细分市场问卷调查 |
3.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4.3 LOFT公寓目标细分市场分类 |
3.5 项目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STRENGTH) |
3.5.2 劣势分析(WEAKNESS) |
3.5.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3.5.4 威胁分析(THREATS) |
3.5.5 项目SWOT分析结论 |
3.6 市场分析小结 |
4 I03项目业态策划研究 |
4.1 商业店铺开发模式定位及业态 |
4.2 商业店铺产品开发策划 |
4.2.1 商业店铺产品的几种设计思路 |
4.2.2 一层商业店铺业态的选择 |
4.2.3 二层商业店铺业态的选择 |
4.3 上部办公楼开发模式定位 |
4.4 LOFT公寓产品策划 |
4.4.1 层高 |
4.4.2 户型及布局 |
4.5 定价策略 |
4.5.1 周边类单身公寓产品售价推算 |
4.5.2 租金倒推计算售价 |
4.5.3 其他竞品权值打分测算 |
4.5.4 LOFT销售均价 |
4.5.5 商业店铺定价 |
5 I03项目营销策划研究 |
5.1 营销策略 |
5.1.1 总体策略 |
5.1.2 价值点挖掘及宣传策略 |
5.1.3 促销策略 |
5.2 营销渠道策划 |
5.2.1 线上媒体渠道 |
5.2.2 线下推广渠道 |
5.3 营销阶段划分的策划 |
6 I03项目投资估算及评价 |
6.1 项目财务分析 |
6.1.1 项目成本估算 |
6.1.2 项目收入估算 |
6.1.3 项目效益分析 |
6.2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6.2.1 净现值 |
6.2.2 内部收益率 |
6.2.3 项目盈亏平衡测算 |
6.2.4 项目财务评价 |
6.3 项目风险分析 |
6.3.1 政策风险 |
6.3.2 市场风险 |
6.3.3 财务风险 |
6.3.4 管理风险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意义与不足之处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LS公司济南A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主要营销理论研究 |
1.2.2 国内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 |
1.2.3 国内房地产营销模式研究 |
1.2.4 研究不足与创新点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架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架构 |
第2章 相关营销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营销概念 |
2.1.1 市场营销 |
2.1.2 房地产市场营销 |
2.2 理论基础 |
2.2.1 4P理论 |
2.2.2 4C理论 |
2.2.3 4R理论 |
2.3 战略分析理论 |
2.3.1 PEST分析 |
2.3.2 SWOT分析 |
2.3.3 STP理论 |
第3章 LS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营销环境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中观营销环境 |
3.2.1 土地市场 |
3.2.2 住宅市场 |
3.2.3 成交结构 |
3.3 微观营销环境 |
3.3.1 竞争者 |
3.3.2 客户 |
3.3.3 供应商 |
3.3.4 营销中介 |
第4章 LS公司营销现状与问题 |
4.1 LS公司基本情况 |
4.1.1 公司简介 |
4.1.2 组织架构 |
4.1.3 人员结构 |
4.1.4 土地储备 |
4.2 LS公司的营销现状 |
4.2.1 品牌形象 |
4.2.2 价格制定 |
4.2.3 营销渠道 |
4.2.4 促销方式 |
4.2.5 营销管理 |
4.3 LS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4.3.1 产品质量问题,客户满意度低 |
4.3.2 产品定位偏差,销售难度增大 |
4.3.3 定价方案单一,脱离客户需求 |
4.3.4 营销观念保守,渠道策略简单 |
4.3.5 线上线下脱节,促销不够精准 |
第5章 济南A住宅项目市场选择与定位 |
5.1 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会 |
5.1.4 威胁 |
5.2 济南A住宅项目客户市场细分 |
5.2.1 地理细分 |
5.2.2 人口细分 |
5.2.3 心理细分 |
5.2.4 行为细分 |
5.3 济南A住宅项目市场选择 |
5.3.1 目标市场评估 |
5.3.2 目标市场选择 |
5.4 济南A住宅项目市场定位 |
5.4.1 市场定位 |
5.4.2 客户定位 |
5.4.3 产品定位 |
5.4.4 价格定位 |
5.4.5 功能定位 |
第6章 济南A住宅项目营销策略制定 |
6.1 整体营销策略 |
6.2 产品策略 |
6.2.1 创新产品功能 |
6.2.2 提升产品质量 |
6.2.3 提高定位能力 |
6.2.4 完善项目配套 |
6.3 价格策略 |
6.3.1 科学分析影响定价的因素 |
6.3.2 客户定价与成本定价组合 |
6.3.3 市场定价与增值定价组合 |
6.3.4 差异定价与促销定价组合 |
6.4 渠道策略 |
6.4.1 拓展营销渠道 |
6.4.2 布局商场巡展 |
6.4.3 提高活动策划 |
6.5 促销策略 |
6.5.1 培养客户关系 |
6.5.2 增强现场展示 |
6.5.3 注重新媒体 |
6.6 保障措施 |
6.6.1 优化营销组织架构 |
6.6.2 充实营销团队力量 |
6.6.3 制定激励与惩罚措施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仿真及政策优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成果 |
1.3.2 国内研究成果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装配式住宅 |
2.1.2 低碳经济 |
2.2 政府激励机制 |
2.2.1 政府激励机制的内涵 |
2.2.2 政府激励机制的原则 |
2.3 经济外部性理论 |
2.3.1 经济外部性的内涵 |
2.3.2 经济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
2.4.1 系统动力学原理 |
2.4.2 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 |
2.4.3 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系统结构分析 |
3.1 系统建模的总体结构 |
3.1.1 系统构建的目的 |
3.1.2 系统边界与假设 |
3.2 子系统分析 |
3.2.1 经济技术子系统 |
3.2.2 社会人口子系统 |
3.2.3 市场供给子系统 |
3.2.4 市场需求子系统 |
3.2.5 建筑碳排放子系统 |
3.2.6 政府决策子系统 |
3.3 因果回路图绘制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低碳视角下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模型构建 |
4.1 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及政策梳理 |
4.1.1 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发展现状 |
4.1.2 西安市装配式住宅的碳排放现状 |
4.1.3 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政策梳理 |
4.2 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系统模型的建立 |
4.3 模型方程的确定 |
4.3.1 模型变量的确定方法 |
4.3.2 主要变量方程设定 |
4.3.3 模型方程 |
4.4 模型检验 |
4.4.1 真实性检验 |
4.4.2 稳定性检验 |
4.4.3 敏感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5 低碳视角下西安市装配式住宅市场政策仿真分析 |
5.1 基准情形下装配式住宅市场现状仿真 |
5.2 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调控政策的设置与筛选 |
5.2.1 调控政策的初选 |
5.2.2 筛选灵敏性政策 |
5.3 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综合调控方案的设置与分析 |
5.3.1 政策综合调控方案设置 |
5.3.2 政策综合调控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4.1 主要工作 |
1.4.2 本文的创新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货币政策对商品住宅市场影响的相关理论 |
2.1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与目标 |
2.1.1 货币政策及其类型 |
2.1.2 货币政策工具 |
2.1.3 货币政策目标 |
2.1.4 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间的关系 |
2.2 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要素 |
2.2.1 商品住宅市场供给的影响要素 |
2.2.2 商品住宅市场需求的影响要素 |
2.2.3 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要素 |
2.3 货币政策对商品住宅市场造成影响的理论途径 |
2.3.1 货币信贷途径对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 |
2.3.2 利率途径对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 |
2.3.3 资产替代效应途径对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 |
2.3.4 资产价格途径对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 |
2.3.5 预期效应途径对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及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状况分析 |
3.1 我国货币政策及其中介目标的实现情况 |
3.1.1 货币政策频繁调整时期 |
3.1.2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时期 |
3.1.3 货币政策稳健适中时期 |
3.1.4 货币政策调结构去杠杆时期 |
3.1.5 货币政策实施情况总结 |
3.2 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情况分析 |
3.2.1 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供给情况 |
3.2.2 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交易情况 |
3.2.3 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价格情况 |
3.3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发展状况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
3.3.1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供给的描述性分析 |
3.3.2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交易的描述性分析 |
3.3.3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的描述性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和变量的选取 |
4.1.1 模型的选取 |
4.1.2 变量数据的选取 |
4.2 模型的估计 |
4.2.1 平稳性检验 |
4.2.2 协整检验 |
4.2.3 最佳滞后阶数选取 |
4.2.4 模型稳定性检验 |
4.3 模型分析结果 |
4.3.1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3.2 脉冲响应函数 |
4.4 实证分析结论与解释 |
4.4.1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供给的影响 |
4.4.2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需求的影响 |
4.4.3 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调控作用的建议 |
5.1 定向精准调控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供给 |
5.2 满足山西省居民基本居住需求 |
5.3 引导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需求合理增长 |
5.4 多措并举提升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的调控作用 |
5.5 正确发挥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的预期指示作用 |
5.6 加强山西省市场监管力度维护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
5.7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5)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房地产业研究现状 |
1.3.1 住宅地产研究现状 |
1.3.2 商业地产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住宅地产市场及商业地产市场供需分析 |
2.1 房地产的分类 |
2.1.1 住宅地产 |
2.1.2 商业地产 |
2.1.3 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区别与联系 |
2.2 住宅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分析 |
2.2.1 住宅地产市场供给概念和需求概念 |
2.2.2 住宅地产市场供给特征和需求特征 |
2.2.3 住宅地产市场供给影响因素和需求影响因素 |
2.3 商业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分析 |
2.3.1 商业地产市场供给概念和需求概念 |
2.3.2 商业地产市场供给影响因素和需求影响因素 |
2.4 住宅地产供需均衡理论和商业地产供需均衡理论 |
第三章 安徽省住宅地产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对比 |
3.1 住宅地产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供给情况对比 |
3.1.1 完成投资额 |
3.1.2 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 |
3.1.3 1-3年空置量 |
3.2 住宅地产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需求情况对比 |
3.2.1 销售面积 |
3.2.2 销售额和价格 |
3.2.3 住宅地产均价增长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3.2.4 商业地产均价增长率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3.3 对比结论 |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供需协调度计算模型 |
4.1 供需协调度 |
4.2 主成分分析法 |
4.2.1 主成分分析法概念 |
4.2.2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
4.2.3 主成分分析法步骤 |
4.2.4 设定评价区间范围 |
4.3 安徽省住宅地产市场供需协调度 |
4.3.1 指标选取 |
4.3.2 住宅地产市场原始数据统计 |
4.3.3 住宅地产市场原始指标数据转换 |
4.3.4 指标数据主成分分析 |
4.4 安徽省商业地产市场供需协调度 |
4.4.1 指标选取 |
4.4.2 商业地产市场原始数据统计 |
4.4.3 商业地产市场原始指标数据转换 |
4.4.4 指标数据主成分分析 |
第五章 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评价及对比 |
5.1 住宅地产市场供需协调度评价 |
5.1.1 评价区间 |
5.1.2 结果分析 |
5.2 商业地产市场供需协调度评价 |
5.2.1 评价区间 |
5.2.2 结果分析 |
5.3 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对比分析 |
5.4 基于对比分析的相关建议 |
5.4.1 住宅地产市场相关建议 |
5.4.2 商业地产市场相关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T地产公司产品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及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我国住宅标准化的发展情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以T公司为对象的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框架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住宅产品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
第一节 住宅产品标准化概述 |
一、住宅产品标准化的相关理论 |
二、产品标准化在住房中的运用 |
第二节 住宅产品标准化的理论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产品标准化层次研究 |
第三节 标杆企业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研究 |
一、万科的产品标准化体系 |
二、其他成熟房企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简要归纳 |
三、借鉴成熟房企归纳的产品标准化体系 |
第三章 T公司产品标准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发展历程 |
一、T公司标准化发展历程 |
第二节T公司产品标准化现状分析 |
一、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体系简述 |
二、对T公司产品标准化体系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房地产企业构建产品标准化的误区分析 |
第四章 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
第一节 产品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的评价原则 |
一、产品标准化评价指标的基本特征 |
二、产品标准化指标的评价原则 |
三、产品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的主流评价指标 |
第二节 实施标准化后的效果分析 |
一、内部关键性指标分析 |
二、外部关键性指标分析 |
第三节 产品标准化体系对比的评价小结 |
一、T公司的产品标准化体系和成熟的产品标准化体系对比 |
第五章 T公司产品标准化体系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影响产品标准化的关键因素 |
一、技术因素 |
二、管理因素 |
第二节 产品标准化体系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
一、技术方面 |
二、管理方面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产品标准化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
一、产品标准化的积极意义 |
二、产品标准化的消极意义 |
第三节 对住宅产品标准化体系迭代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绵阳CB项目前期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房地产前期策划国外研究现状 |
1.3.2 房地产前期策划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房地产前期策划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策划相关理论基础 |
2.1 策划概述 |
2.1.1 策划的概念 |
2.1.2 策划的重要性 |
2.1.3 策划的分类 |
2.2 房地产项目策划 |
2.2.1 房地产项目策划的定义 |
2.2.2 房地产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 |
2.2.3 房地产项目策划的流程 |
2.2.4 房地产项目策划特征 |
3 绵阳市CB项目市场分析 |
3.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技术环境 |
3.1.4 社会环境 |
3.1.5 PEST宏观环境分析结论 |
3.2 绵阳市房地产供给市场分析 |
3.2.1 绵阳市房地产市场未来规划方向 |
3.2.2 绵阳市土地市场分析 |
3.2.3 主城区住宅量价走势分析 |
3.2.4 高新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
3.2.5 绵阳市房地产供给市场分析结论 |
3.3 绵阳市房地产需求市场分析 |
3.4 绵阳市CB项目分析 |
3.4.1 绵阳市CB项目简介 |
3.4.2 绵阳市CB项目市场细分 |
3.4.3 细分要素分析 |
3.4.4 细分市场要素选择汇总 |
3.5 绵阳市CB项目分析总结 |
4 绵阳市CB项目市场定位 |
4.1 绵阳市CB项目SWOT分析 |
4.1.1 SWOT因素分析 |
4.1.2 SWOT分析总结 |
4.2 绵阳市CB项目AHP分析 |
4.2.1 目标市场影响因素汇总分析 |
4.2.2 目标市场选择的AHP法原理及应用 |
4.3 绵阳市CB项目市场定位 |
4.3.1 客户定位 |
4.3.2 产品定位 |
4.3.3 形象定位 |
4.3.4 价格定位 |
4.3.5 项目市场定位总结 |
5 项目营销策划分析 |
5.1 该项目的亮点 |
5.2 营销策略 |
5.3 营销推广手段 |
5.4 营销推广步骤 |
6 项目财务分析 |
6.1 项目财务数据的估算 |
6.1.1 项目投资与总成本费用估算 |
6.1.2 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
6.1.3 税金估算 |
6.1.4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
6.1.5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
6.2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
6.2.1 现金流量表与动态盈利分析 |
6.2.2 项目利润表与静态盈利指标 |
6.2.3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
6.3 不确定性分析 |
6.3.1 盈亏平衡分析 |
6.3.2 敏感性分析 |
6.4 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项目周边竞争楼盘调查表 |
附录2 专家打分法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8)跨国企业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1.4.1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跨国电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理论基础 |
2.1 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及分析 |
2.1.1 STP理论及其相关分析 |
2.1.2 4P理论及其相关分析 |
2.2 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分析 |
2.2.1 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
2.2.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
2.3 企业战略管理与分析方法 |
2.3.1 波特五力模型 |
2.3.2 SWOT工具 |
2.3.3 PEST模型 |
第三章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的营销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3.1 T电梯公司简介 |
3.1.1 T电梯公司发展的历史简介 |
3.1.2 T电梯公司的产品特点 |
3.2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状况 |
3.2.1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总体状况 |
3.2.2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 |
3.2.3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客户需求及特点 |
3.2.4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4P分析 |
3.3 T电梯公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1 近几年销售收入增长较慢 |
3.3.2 经销商体系不够健全 |
3.3.3 安装及维护保养价格较高 |
3.3.4 缺乏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新产品 |
第四章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策略的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PEST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
4.2.1 潜在进入者 |
4.2.2 替代品 |
4.2.3 供应者 |
4.2.4 购买方 |
4.2.5 行业内的竞争者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T电梯公司内部营销资源分析 |
4.3.2 IFE内部营销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第五章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 |
5.1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遇 |
5.1.4 威胁 |
5.1.5 SWOT矩阵 |
5.2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策略选择 |
5.2.1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定位及总体战略目标 |
5.2.2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策略选择 |
第六章 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思路 |
6.1 增加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能力 |
6.2 加强品牌市场认知度和提升品牌形象 |
6.3 完善营销渠道 |
6.3.1 加强经销商的管理 |
6.3.2 加强战略客户的支持 |
6.3.3 跨文化营销 |
6.4 推进业务流程改进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标准成本法的高层住宅建安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进展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未来发展趋势 |
1.3.4 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
1.4 高层住宅建安成本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高层住宅建安成本研究思路 |
1.6 创新点 |
第2章 高层住宅建安成本控制基础理论 |
2.1 高层住宅建安成本理论基础 |
2.2 成本控制发展理论及成本控制阶段 |
2.2.1 成本控制研究基础 |
2.2.2 成本控制阶段划分 |
2.3 成本控制研究理论方法 |
2.3.1 数理统计法 |
2.3.2 标准成本法 |
2.3.3 价值链理论 |
2.3.4 ABC-AHP-VE法 |
第3章 高层住宅市场标准建安成本的确定 |
3.1 开发产品业态及建安成本组成及科目划分 |
3.2 高层住宅建安成本抽样调查表设计 |
3.3 高层住宅市场标准建安成本建立 |
第4章 高层住宅市场标准建安成本差异分析及方法 |
4.1 高层住宅市场标准建安成本差异分析 |
4.2 高层住宅建安成本差异控制方法 |
4.2.1 含量差异控制方法 |
4.2.2 价格差异控制方法 |
4.2.3 混合差异控制方法 |
第5章 案例应用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成本现状 |
5.3 项目成本差异分析 |
5.4 项目成本差异控制措施 |
5.4.1 针对含量差异负贡献控制措施 |
5.4.2 针对价格差异负贡献控制措施 |
5.4.3 针对混合差异负贡献控制措施 |
5.5 项目成本控制效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西安市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居住品质的内涵的研究 |
1.3.2 关于住房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
1.3.3 商品住宅市场的供需研究 |
1.3.4 商品住宅品质研究方法回顾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2 与商品住宅品质提升的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商品房与商品住宅 |
2.1.2 商品住宅品质 |
2.2 商品住宅品质提升的意义 |
2.3 商品住宅品质标准及其建立的原则 |
2.3.1 商品住宅的品质标准 |
2.3.2 商品住宅品质标准的建立原则 |
2.4 居住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架 |
3 与本研究相关理论政策依据 |
3.1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
3.1.1 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实质是供求平衡 |
3.1.2 供求总量平衡 |
3.1.3 供求结构平衡 |
3.2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 |
3.3 供给侧改革理论 |
4 西安市商品住宅品质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
4.2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 |
4.3 专家对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4.3.1 专家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3.2 专家权重系数计算 |
4.3.3 居民居住品质评价值的计算 |
4.4 居民对商品住宅品质的总体评价 |
4.5 居民对商品住宅品质分项评价 |
4.5.1 住宅的建筑设计落后于需求变化 |
4.5.2 住宅的智能化技术装备配套明显滞后 |
4.5.3 小区软件建设是小区环境的软肋 |
4.5.4 养老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住宅适老性要求 |
4.5.5 市场环境是住宅品质提升的最大短板 |
4.5.6 城市环境拖累城市宜居程度 |
5 西安市商品住宅品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1 住宅的建筑设计 |
5.1.1 厨卫面积、布局和设施及洗衣空间不合理 |
5.1.2 住宅建筑面积总体偏小 |
5.1.3 居民对住宅建筑风格和外观的满意度偏低 |
5.2 住宅的智能化技术装备 |
5.2.1 老旧住宅智能化技术装备滞后 |
5.2.2 忽视老年人对住宅智能化技术装备的需求 |
5.3 小区环境 |
5.3.1 社区文化建设是小区服务的最薄弱环节 |
5.3.2 物业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
5.3.3 部分小区设施配套不到位 |
5.4 住宅适老性滞后于发展需要 |
5.5 商品住宅市场环境 |
5.5.1 购房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 |
5.5.2 房地产市场管理有待加强 |
5.5.3 住房保障制度实施尚需加强 |
5.6 城市环境 |
5.6.1 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亟待提升 |
5.6.2 路状和生活成本是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因素 |
5.6.3 教育和公共医疗配套供需矛盾较大 |
6 西安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路径建议 |
6.1 更新商品住宅设计理念,提升建筑居住品质 |
6.2 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便利程度 |
6.3 建立住宅适老化设计标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 |
6.4 抑制房价非理性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
6.5 规范房地产市场,营造诚信市场环境 |
6.6 加强社区软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和谐小区 |
6.7 完善智能化设施,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
6.8 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目标经营住宅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GY集团I03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研究[D]. 黄奔奔.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2]LS公司济南A住宅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 李艳猛. 青岛大学, 2020(02)
- [3]低碳视角下装配式住宅市场仿真及政策优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黄晓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货币政策对山西省商品住宅市场的影响研究[D]. 王一翔. 山西财经大学, 2020(11)
- [5]安徽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供需协调度对比[D]. 刘洁.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6]T地产公司产品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及优化策略[D]. 翁雷.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7]绵阳CB项目前期策划研究[D]. 宋聪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8]跨国企业T电梯公司在华市场营销的策略研究[D]. 万超. 东南大学, 2019(01)
- [9]基于标准成本法的高层住宅建安成本控制[D]. 王礼瀚. 南昌大学, 2019(02)
- [10]西安市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问题研究[D]. 申雯.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