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徐蕾诗媛,江剑平[1](2021)在《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文中认为近年来,代孕问题日益严重,代孕行为的普遍发生和代孕需求飞速递增的态势使代孕逐渐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安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急需严肃对待。基于此,本文选取从未成年人角度切入,分别从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分类、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未成年人代孕的危害等几个方面,初步归纳出未成年人实施非法代孕行为的基本成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通过实施践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尽可能减少或尽量避免未成年人参与或从事非法代孕活动,从而肃清社会风气。
杨贤[2](2021)在《新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关注已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向"更加好"转变,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下降趋势,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受到精准打击,但相关形势仍然严峻。新时代如何教育好未成年人正确把握人生方向,预防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已成为当前人们需要重视和思考的一大课题。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分析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走势,调研重点地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新时代完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国务院[3](202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国发[202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8日
肖姗姗[4](2021)在《新时代中小学“多元共教”预防犯罪教育体系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是预防犯罪教育的黄金阶段。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当结合犯罪预防理论,将传统的犯罪控制转向罪前预防。在此基础上,明确预防犯罪教育对象,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犯罪教育中的责任,丰富预防犯罪教育形式,建构"多元共教"的中小学预防犯罪教育体系。
吕笑增,王鑫[5](2021)在《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以大数据视域下特种行业的阵地控制为例》文中指出面对旅馆业经营场所内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态势,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公安部的最新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如何有效预防、打击与治理旅馆场所发生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当前警务工作中特种行业管理的新问题。以公安机关在大数据背景下警务理念的创新和警务科技的革新为契机,加强大情报战略下特种行业的新型阵地控制成为防控治理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路径。在进行特种行业阵地控制的过程中,要以提升公安机关的犯罪预防能力和犯罪打击能力为归旨,同时兼顾被害未成年人的身心保护,在对犯罪的治理过程中做到对未成年人更加有效的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
崔海英[6](2019)在《铁路安全三级犯罪防控体系构建设想》文中指出对铁路常见犯罪的打击常常面临诸多困境。若囿于铁路常见刑事案件去探讨犯罪预防,未免视野狭窄;当我们定位于铁路安全,则可放眼全社会,提出更加宏观和全面的防控对策。本文拟提出构建我国铁路安全的三级犯罪防控体系的设想:第一层次是情境预防;第二层次是多机构协作的一体化预防;第三层次是社会预防。本文拟从铁路常见具体犯罪类型和情境预防的五大策略两个方面探讨铁路常见犯罪的情境预防设计。在一体化预防中,全路公安要携手作战,发挥预防主导作用;全国铁路系统要依托行业,下好全国预防一盘棋;路地要密切合作,构建大公安格局;警方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民政部门、基层组织等的多机构协作。社会预防则从司法机关层面与政府和国家层面分别进行具体探讨。
王国祥,林安民[7](2021)在《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文中提出未成年人犯罪近两年数量增加,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中家庭教养与未成年人犯罪联系紧密。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亲子关系量表为基础,分出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冷漠型家庭与矛盾型家庭四类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从家庭教养与其他因素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两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这四类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为防治这四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教育立法、实行家庭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和加强政府、学校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关注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王思屹[8](2021)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及法律规制分析》文中提出信息化时代,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身处环境多变,各方原因导致该类案件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未成年人群体的扩大更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应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防止该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势在必行。对比国内外其他地区则有所不同,美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完备立法、日本出现的未成年人被判处死刑的判例的意义以及我国香港未成年犯处遇制度的完善过程,都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有借鉴作用。通过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成因的探究,联系国内立法现有状况,根据真实案例开展分析,学习国外还有我国香港在立法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出建议。
王文晓[9](2021)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体系下的校园欺凌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校园欺凌危害被欺凌人、欺凌人以及社会,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和校园本身的问题。校园欺凌理论上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对校园欺凌应当惩罚与教育并重,重刑主义不能解决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刚刚修订,比较分析二者的具体规定,有利于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系统规范校园欺凌问题。
杨旭[10](2021)在《转介与互动:社会工作参与下我国少年司法分流制度的重构》文中研究表明少年司法要注入儿童福利因素,建立司法与福利的协同与融合机制,其基础是建立两个系统间的分流制度,完善从司法系统转向福利系统的分流路径。本文认为,少年司法中要明确由专业社工承接分流后处遇,在借鉴国外转向和社会工作参与的基础上,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多学科与跨专业的专业评估,在司法体系的各阶段中建立分流机制,明确被分流未成年人的范围、分流路径、分级处遇措施,建立分流后处置场域,设置分流官角色,增加分流项目。
二、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代孕现状 |
2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 |
2.1 概念辨析 |
2.1.1 代孕行为 |
2.1.2 未成年人 |
2.1.3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 |
2.2 域外国家关于代孕的立法 |
2.2.1 美国 |
2.2.2 英国 |
2.2.3 法国 |
2.2.4 日本 |
2.3 中国关于代孕的立法 |
2.4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分类 |
2.4.1 暴力胁迫型 |
2.4.2 利欲熏心型 |
2.4.3 引诱欺骗型 |
2.4.4 精神障碍型 |
2.4.5 助人利他型 |
2.5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危害 |
3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基本成因 |
3.1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社会成因 |
3.1.1 金钱利益驱使 |
3.1.2 立法监管不力 |
3.1.3 封建思想禁锢 |
3.1.4 代孕需求增多 |
3.2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个体成因 |
3.2.1 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
3.2.2 受教育程度不高 |
3.2.3 分析判断能力不足 |
3.2.4 家庭教育的缺失 |
4 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预防措施 |
4.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社会监管和防范机制 |
4.2 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
4.3 完善教育体系,加强生理与法律知识教育 |
4.4 增强家长监管意识,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2)新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未成年人犯罪及被侵害情况探析 |
(一)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总体趋势 |
1. 未成年人涉罪情况趋势分析 |
2. 未成年人被侵害情况趋势分析 |
(二)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的特点 |
1.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 |
2. 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的特点 |
二、新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现状 |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和部署相关工作 |
(二)政法机关积极履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
(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
(四)社会公益力量介入,使教育方式丰富多彩 |
三、新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普法机制不够健全,普法力度有待加大 |
(二)法治教育重视不够,普法师资力量薄弱 |
(三)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法治教育基础不稳 |
(四)社会环境变化剧烈,引诱犯罪因素增多 |
(五)法治教育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
四、完善新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
(一)健全法治教育制度,突出工作深度广度 |
(二)强化法治教育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三)注重学校家庭配合,形成法治教育合力 |
(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确保法治教育成果 |
(五)搭建平台凝聚力量,携手构建“守未联盟” |
(4)新时代中小学“多元共教”预防犯罪教育体系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行规范的整体性省思 |
(一)法律规范内容单薄 |
(二)各教育主体之间缺乏衔接 |
(三)对象范围不明确 |
二、新时代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转向 |
三、分级化处理教育对象范围 |
(一)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特征 |
(二)从年龄入手限定预防犯罪教育范围 |
(三)从行为入手设置教育对象范围 |
四、“多元共教”预防犯罪教育大格局建构 |
(一)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 |
(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作为第一责任人 |
(三)学校作为重要媒介 |
(四)整合社会预防犯罪教育资源 |
(五)预防犯罪教育内容多元化设置 |
(5)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以大数据视域下特种行业的阵地控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类型 |
1.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
2.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 |
3.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治理 |
二、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现与认定 |
(一)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现 |
1. 犯罪现场勘查与犯罪现场重建 |
2. 犯罪发现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
(二)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罪名认定 |
三、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
(一)情报信息机制 |
(二)现场处置机制 |
(三)预防教育机制 |
(四)长效防控机制 |
四、区分犯罪类型多渠道打击治理 |
(一)提升对案件的侦查力度 |
1. 长期预谋型犯罪 |
2. 临时起意型犯罪 |
3. 现场侵害型犯罪 |
(二)提升对当事人的保护力度 |
1. 建立公安机关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制度 |
2. 建立前科劣迹人员专门数据库 |
3. 抽调专门力量从事相关诉讼 |
五、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善后措施与司法救济 |
(一)控制网络涉案涉隐私舆论 |
(二)加强当事人心理疏导 |
(三)提供法律援助和行政救助 |
结语 |
(7)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的逻辑关系 |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的概述 |
1.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
2.未成人犯罪的趋势。 |
3.家庭教养的界定。 |
(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关系的理论基础 |
(三)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养的逻辑关系 |
二、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分析 |
(一)专制型家庭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分析 |
1.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暴力性。 |
2.犯罪主体年龄相对较大。 |
(二)溺爱型家庭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分析 |
1.犯罪客体复杂性。 |
2.犯罪主观方面成人化和主体低龄化。 |
(三)冷漠型家庭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分析 |
1.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暴力性。 |
2.犯罪主体农村居多、团伙化。 |
(四)矛盾型家庭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分析 |
1.犯罪客观方面、主观方面高水平化。 |
2.犯罪主体独立性。 |
三、防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影响的对策 |
(一)针对专制型家庭:立法、司法、行政主动介入 |
(二)针对溺爱型家庭:教育为主,干预为辅 |
(三)针对冷漠型家庭:家庭教育立法为指导,学校帮助为保障 |
(四)针对矛盾型家庭:灵活、综合运用方法 |
四、结语 |
(8)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及法律规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 |
(一)犯罪主体特点 |
(二)犯罪类型特点 |
1.团伙犯罪多。 |
2.男性犯罪较多。 |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 |
(一)未成年犯罪处遇制度不完善 |
(二)学校监管和教育方式不完善 |
(三)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状态 |
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防治的法律规制 |
(一)完善未成年犯处遇制度 |
(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校园安全管理 |
(三)强化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健康成长 |
五、结论 |
(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体系下的校园欺凌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园欺凌的社会危害以及预防 |
(一)对被欺凌学生的不良影响 |
(二)对欺凌者的不良影响 |
(三)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
(四)我国当前的预防措施 |
二、校园欺凌的原因解析 |
(一)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欠缺 |
(二)家庭的不良影响 |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 |
三、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理性认知 |
(一)校园欺凌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
(二)重刑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
(三)遏制校园欺凌必须教育与惩罚并重 |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体系下的校园欺凌防控制度 |
(一)开展校园防治教育 |
(二)聘任专业工作人员 |
(三)成立专门的防治委员会 |
(四)规定具体的惩戒措施 |
(五)定期开展教育培训 |
(六)规定相关的处理程序 |
(七)注重发挥社会力量 |
(10)转介与互动:社会工作参与下我国少年司法分流制度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惩罚与教育的交点:分流是少年司法向社会工作服务的转向阀 |
(一)分流是去污名化、去标签化的重要措施 |
(二)分流可以减少社会排斥,符合少年司法非监禁化的要求 |
(三)分流状况是一个国家少年司模式与发展程度的体现 |
(四)分流是司法体系与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相互嵌入与互动的桥梁 |
二、分流与评估:专业评估是分流的合理依据 |
(一)建立专业的评估小组 |
(二)评估的原则 |
(三)制定全面的风险评估指南 |
三、司法系统到福利系统:域外少年司法分流及社会工作服务 |
(一)德国的分流 |
(二)美国的分流 |
(三)英格兰的分流 |
(四)苏格兰的分流 |
四、转介与承接:青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融入少年司法体系 |
(一)分流路径:司法部门转介到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机构 |
(二)分流范围:分流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群体 |
(三)超司法措施与社工服务: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性替代处遇措施 |
(四)处置场域:建立少年教育性羁押场所与教育矫治机构 |
(五)设置分流官的角色,鼓励多元化的分流项目 |
结 语 |
四、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徐蕾诗媛,江剑平.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 [2]新时代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 杨贤.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10)
- [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29)
- [4]新时代中小学“多元共教”预防犯罪教育体系的建构[J]. 肖姗姗.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5)
- [5]旅馆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治理——以大数据视域下特种行业的阵地控制为例[J]. 吕笑增,王鑫.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1(05)
- [6]铁路安全三级犯罪防控体系构建设想[J]. 崔海英. 刑事法评论, 2019(01)
- [7]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J]. 王国祥,林安民.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05)
- [8]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及法律规制分析[J]. 王思屹. 法制博览, 2021(26)
- [9]《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体系下的校园欺凌防治研究[J]. 王文晓.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1(04)
- [10]转介与互动:社会工作参与下我国少年司法分流制度的重构[J]. 杨旭.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04)
标签:法治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