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苏静[1](2021)在《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重要一页。地处西北偏僻之隅的秦人,不断奋斗东进而逐步统一中国,开启了一个伟大国家的新纪元。近几十年来在中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不断发现,特别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考古呈现出序列化、体系化的成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保护展示依然处于分散化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其遗产价值的释放。本文以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以其整体性保护与展示方法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比类似的文化遗产概念,分析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集群特征,将其称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并基于其历史、考古研究的系列成果,运用文化遗产“关联性”概念,揭示其集群空间格局与整体关联机制。其次,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价值维度,凝炼其整体价值内涵,并以此架构其价值体系。再次,针对其单点、分散的保护展示现状,运用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基于其整体关联性和整体价值研究,在阐释整体价值目标下,初步建构其保护和展示体系。本文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结论,首先揭示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遗址点-遗址片区-遗址整体”层级构成及其“功能性关联”、“文化性关联”和“历史性关联”机制。其次,凝炼出其“见证统一国家创立过程”、“形成古代国家发展完整实物链”、“反映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构建中华文明标识秦文化核心”四项整体价值内涵。再次,初步建构了以“建立遗址体系信息库和管理平台”、“构建保护规划体系”为保护程序,遗址体系的“价值体系认知方法”、“完整性认知及评估方法”、“保护区划划定方法”为保护方法,“遗址点纳入制度”、“保护总体规划制度”、“联合管理制度”等为保护制度,并以“精准补充、注重关联和勘察环景”考古研究建议、“国-省-市/县”分级保护、“特区-分区-园区”分类保护、整体立法保护为保护建议的整体性保护体系。最后,建构了以“制度之始”、“国家之成”、“民族之基”为阐释主题,以“点-面-线”多层主题叙事结构为阐释框架,并以“建立阐释与展示总体规划制度、统一视觉识别系统、融媒体平台”为整体连贯强化措施的整体性展示体系。本文研究的创新体现在运用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关联机制。针对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单点、分散的保护展示现状,建立了其整体保护策略集成框架,构建了其多层级主题叙事型阐释框架,实现了秦崛起及统一历史进程的完整阐释。同时,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文化遗址类型及地区,以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从碎片化、分散化状态,走向整体化、系统化的成熟阶段。

凌琳[2](2020)在《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下文简称特殊精英教育)是适合超智儿童身心特点的一种特殊的优质教育,它从根本上不同于传统认识中在大众教育里仅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精英教育”,其特点在于教育对象仅面向超智儿童,针对其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即因材施教,它同时也是当前教育体系的的完善和补充,还可以开发被教育者的潜在能力,发扬其优势才能,实施一种最适合超智儿童的教育模式。英才(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而不同之处在于,除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之外的其他几种教育的受众的定义都包括了多元化的能力,而本文提出的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只针对智力超群的学生。特殊精英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式,且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以公平视角审视特殊精英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政策制定理论,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公平应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并拓展出新的内涵来促进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当前社会普遍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均等、公平就是绝对的平均,甚至认为教育上任何的区别都是不公平现象。然而,特殊精英教育是否真的站在教育公平的对立面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性别、年龄、个性、能力生来就有差别,教育上的“均匀用力”是最低层次的、浮于表面的伪公平,根据受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素质的不同提供适合每个人的相应的教育条件才是真正的、实质性的公平。换言之,教育公平应该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该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其一,人们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认为公平就是完全相同的教育;其二,我国特殊精英教育异化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被精英化;其三,当前我国的“超常教育”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无法满足人民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其四,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英才教育,一些国家甚至将英才教育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并且颁布法律法令予以法制和政策保障,而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却缺乏政策保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各国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方式,为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颁布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各国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政策,了解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研究以及实施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结合各国国情与我国实际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经验;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对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各相关人群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与态度、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及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问题。问卷调查部分,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8份,深入访谈了33位专家(含教育家和高校其他专家)、教育实践家、教师、家长、学生,其中包括国内顶级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和裴娣娜先生,以及多位国内一流中小学校领导,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访谈质性数据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数据分析和访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量化和质性研究基础,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得出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国家(地区)都对特殊精英教育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如美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立法立规发展英才教育,德国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重视“天才教育”,其他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甚至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为特殊精英教育保驾护航,如台湾1984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法》就包含了关于资优教育的内容。不少发达国家(地区)特殊精英教育已颇具规模,如英国受惠者比例为1%-5%,新加坡为1%,俄罗斯为1%,以色列为1%,韩国也已达到1%。我国特殊精英教育虽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主体异化、培养模式单一、系统性缺失、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失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等问题。我国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构建可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和有关政策,从成才渠道、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具体政策建议为:构建完整的成才渠道,一方面科学地建立超智儿童鉴定选拔机制,具体可使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智力测试量表结合学生、家长自荐和教师推荐的多元化鉴定选拔机制,另一方面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让超智儿童受到连贯、系统的培养,更好地成为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师资上,从选培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保障机制三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专门的优秀教师;在课程上,加强需求调查,提升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注重差异化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在管理上,需在政府职能部门设专人管理特殊精英教育,也可考虑设置专门的部门以调整课程模式,协调教育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且加强政策宣讲,以减少政策实施阻力;在政策法规上,为特殊精英教育立法立规,提供经费、政策和法制保障,填补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政策法规空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内容上,通过对国外特殊精英教育政策的分析,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我国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本土化的培养政策;二是方法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由于受到研究条件与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期待能邀请到更多的国内顶级专家和一流名校的校领导参与调研,也期待以后国家支持更多探索性的教学试验。

温卯红[3](2020)在《T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环保形势越来越严重,水污染治理的要求逐渐增加,污水处理厂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节点,备受重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各部门出台了与之相关政策并努力推进,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与制裁制度一再加强,以控制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按国家规定达标排放。出水标准的提高意味着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需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新的污水排放标准。提标改造工程是现阶段污水处理厂所经历的共同事项,对提标改造工程进行项目后评价可以揭示项目实施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和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工程项目提供确实、可靠的分析借鉴依据,旨在为以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的开展和实践提供借鉴,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项目后评价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其常用方法,详细阐释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特点与后评价的基本内容以及项目后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利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将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入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后评价中去,据此构建了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详细的描述了评价方法选取的原因。最后,以T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为例进行项目后评价,对项目实施工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研究,提出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T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简介;(2)工程项目后评价;(3)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后评价这一选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和拓展我国关于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理论,同时将项目后评价体系引入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上,提高了项目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更有助于清楚地揭示出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益,对于污水处理厂运行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武菲[4](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5](2018)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文中提出本文以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问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5个要素,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以3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汉语水平测试:中国大陆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中国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和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作为参照,采用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混合法4种研究方法,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在论述语言测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教学目标试图培养泰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明确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得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三个主要原则。本文在考察与分析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基础上,发现等级标准的制定应以语言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并应划分为几个等级考试以面向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作为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重要参照依据,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辅助,主客观性测试都应划分为6个等级考试。本文还提出应制定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以便于为各等级考试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的制定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任务大纲的制定为例,本文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任务选取应以需求为基础,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并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等。对于测试的设计,本研究发现应包括5个环节:测试对象、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试卷构成。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应针对泰语母语者群体,应以考察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听力和阅读测试应以真实情景且贴近泰国考生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材料作为测试内容,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写作和口语测试内容取决于测试任务,应通过主观题型来考察。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由笔试、写作和口试3种试卷构成,题量应当足以能准确推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不至于让考生产生疲劳效应,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试卷中的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适量运用泰语。本文发现,分数体系主要涉及报告分数、分数解释和合格分数3个方面。本研究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采用二分和非二分计分法来计算原始分数,并将“量表分数”作为报告分数,并通过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体系来解释考生的测试结果。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不应设定合格分数,以避免考生考试通过后就放弃汉语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利用合格分数与毕业条件挂钩。除此之外,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第三,泰国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四点启示:第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第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第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第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基础上。

曹德福,叶丹[6](2011)在《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核准相关主要专题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核准涉及的相关专题论证报告多,这些报告是企业投资水电工程项目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的支持性要件。笔者结合近年参与国内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的工作实践,就大中型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核准涉及相关主要专题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可为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专题报告的编制、报审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李瑞芬,高伟[7](2009)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文中提出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将30年论着文章总目录奉献给广大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多年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位同仁。30年来地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观测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30年来,本刊共发表各类文章2972篇,其中地震研究类860篇,地磁地电类367篇,观测技术类1189篇,计算机应用类293篇,专家讲座19篇,历史回顾23篇,其他221篇,本刊30年的文献就像燃烛,当你打开它,可以使你眼前一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吴卫红[8](2008)在《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投资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阐明了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的理论框架。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的主要理论有委托代理、政府失灵和监管理论。正是因为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被委托人所追求的目标的差异决定了“监督政府”和“政府监督”是构建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体系的关键,决定了社会公众作为委托人的监督权利和政府作为委托人对营造林项目相关单位的监管。“政府失灵”理论启示,有必要通过监管根除寻租和腐败,实现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监管理论指明本文研究的监管体系所涉及的具体范围。(2)对国内外营造林项目的监管进行梳理,指明监管方向。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的营造林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指出各阶段营造林项目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分析得出我国营造林项目投资效率比较低的结论,从问题和效率的角度指出加强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的必要性。对国外营造林项目宏观、微观监管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为建立我国营造林项目的科学监管体系提供经验借鉴。(3)设计了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指标体系。本文针对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的投资前期、投资期和投资后期的全过程设计了状态层、描述层和操作层共41个指标。其中,投资前期设计了6个描述层指标,11个操作层指标;投资期设计了7个描述层指标,25个操作层指标;投资后期设计了3个描述层指标和6个操作层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问卷的结果确定各状态层、描述层指标的权重,设计了各指标的评分标准,根据权重和标准分别明确了投资前期、投资期和投资后期以及整个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指数,以对具体项目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对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实现动态、全方位的监管。(4)构建了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模式。论文在遵循《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原则下,分析现有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前期、投资期、投资后期和全过程的监管模式。所构建的监管模式有几个特点: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专门监管机构,对国家出资项目实现独立监管;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构建的监管模式涵盖项目的全过程,同时在监管体系中加入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实现全方位监管;在监管模式中,强调利用中介机构的力量实现高效率、专业化监管;强调责任追究原则,在监管模式中对相关责任人要交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在全过程监管模式中强调职责分工要明确,对国家相关部门和林业部门等的职责进行界定,以提高监管效率。指出为实现监管目的,需要的相应支持手段。包括要制定一套项目监管的法规制度;要设立相关的监测系统,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对项目参建单位及其人员的业绩、信誉等实行动态评分管理制度等。(5)对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的监管指标进行案例分析。论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200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营造林项目为例,对本文设计的营造林项目投资期的监管指标进行应用。

罗晶[9](2020)在《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公立高等院校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经济业务和资金来源也日益多元化;然而,高校财政拨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建设项目贪腐等经济问题却频频发生。可以看出,高校内控水平与高校发展规模不匹配,二者存在显着的矛盾。随着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财会[2012]21号)和教育部《高校内控指南》(教财厅[2016]2号)的颁布,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规范指出高校应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因此,高校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政策层面的强制性要求。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关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高校内部又缺乏能够胜任内控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迫切需要借助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人士力量来帮助公立高等院校建立一套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MPAcc专业实习阶段参与了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对公立高校内控评价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将论文选题确定为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本文结合公立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以整合观导向的内控评价模式为主,构建了一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部分构成,单位层面包括发展规划、内控工作组织架构、内控工作运行机制、内控管理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会计及信息系统等六大要素,业务层面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七大要素,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74个具体评价指标。同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AHP-FCE)对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将本文构建的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Q高校,发现Q高校内部控制存在关键岗位人员轮岗机制执行不到位、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机制未建立、采购执行不规范、建设项目招标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得出Q高校内控水平处于良好且明显偏向中等的结论,并提出保障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本文构建的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公立高校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参考标准。

韩翔[10](2020)在《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发展趋势不断向好,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特别是在“去补贴挤泡沫”的形式下,光伏发电企业运营期的高利润已不再。为了降低运营期的利润损失,建设期项目投资控制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企业关注。许多企业都在研究如何加强光伏项目建设期投资费用控制,以减少投资费用所带来的运营期成本,从而保证企业在运营期可以获取较高的利润。本文在全过程投资控制的理论和光伏发电项目费用构成基础上,结合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特点,形成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理论,从不同维度对项目建设期各阶段投资控制、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途径和关键因素,有利于降低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项目投资控制是光伏发电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全过程投资控制理论与光伏发电项目的有机结合,从而加强各阶段投资控制,以提升项目整体收益水平。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将形成的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关键因素应用其中,发现项目各阶段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二、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关陇地区先秦之秦的历史
        1.1.2 关陇地区先秦之秦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1.2 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保存、保护、展示现状和问题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对象的保存、保护与展示现状
        1.2.3 研究对象保护与展示存在的问题及缺失
    1.3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意义
        1.3.1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考古研究
        1.4.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历史研究
        1.4.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的保护研究
        1.4.4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群的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研究
        1.4.5 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体系及相关研究
        1.4.6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法研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1 系统科学研究方法
        1.5.2 文献梳理与实地调查法
        1.5.3 问题史学方法
        1.5.4 类比、归纳和演绎研究法
        1.5.5 研究框架
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构成研究
    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概念的提出
        2.1.1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群的文化遗产的概念发展
        2.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概念
    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遗址点——组成型遗址与关联型遗址
        2.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都邑
        2.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秦公、王、帝陵
        2.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离宫别馆与苑囿
        2.2.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组成型遗址——祭祀处所
        2.2.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关联型遗址——道路
    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关联机制
        2.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单点关联机制
        2.3.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片区关联机制
        2.3.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关联机制
    2.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空间格局
    2.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环景(Setting)
        2.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环景
        2.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片区的环景
        2.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环景
    2.6 本章小结
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价值研究
    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价值认知
        3.1.1 国内外文化遗产的价值类型及定义
        3.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逻辑
    3.2 相关价值研究综述
        3.2.1 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研究
        3.2.2 秦统一的历史观照
        3.2.3 相关秦文化遗址的价值研究
    3.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整体价值
        3.3.1 历史价值:秦崛起与统一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大一统制度、统一国家的创立过程
        3.3.2 科学、艺术价值:古代中国国家形成的完整经历——形成了古代中国国家形态发展的完整实物链
        3.3.3 文化价值:华夏民族形成过程的映射——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3.3.4 社会价值: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秦文化核心
    3.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片区价值
        3.4.1 西垂片区的价值分析
        3.4.2 雍城片区的价值分析
        3.4.3 咸阳片区的价值分析
    3.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单点价值
        3.5.1 大堡子山遗址的价值分析
        3.5.2 雍城遗址的价值分析
        3.5.3 咸阳城遗址的价值分析
        3.5.4 秦始皇陵的价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认识
    4.1 文化遗产“完整性(Integrity)”的概念发展
        4.1.1 文化遗产“完整性”概念的发展脉络
        4.1.2 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衡量标准
        4.1.3 文化遗产“完整性”概念的定义层面
        4.1.4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文化遗产对象“完整性”讨论
    4.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完整性认知
        4.2.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层级
        4.2.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层面
        4.2.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评估框架
    4.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完整性评估
        4.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完整性评估
        4.3.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整体层级的完整性说明
    4.4 本章小结
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建构
    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保存、保护和管理现状及缺失
        5.1.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保存现状
        5.1.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保护管理现状
        5.1.3 整体价值观照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管理的缺失
    5.2 类似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文化遗产对象的保护经验
        5.2.1 系列遗产(Serial Properties)的保护方略
        5.2.2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的保护方略
        5.2.3 美国国家遗产区域(National Heritage Areas)的保护方略
        5.2.4 系列遗产、文化线路与美国国家遗产区域保护管理方式的异同
    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构成逻辑
    5.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程序
        5.4.1 建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信息库和管理平台
        5.4.2 构建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保护规划体系
    5.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方法
        5.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价值的认知方法
        5.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完整性的认知和评估方法
        5.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保护区划的划定方法
    5.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制度
        5.6.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遗址点纳入制度
        5.6.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总体规划制度
        5.6.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联合管理制度
    5.7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保护建议
        5.7.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考古研究建议
        5.7.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分级保护建议
        5.7.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分类保护建议
        5.7.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整体立法保护建议
    5.8 本章小结
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建构
    6.1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概念、原则和内容
        6.1.1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定义与辨析
        6.1.2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原则
        6.1.3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内容
    6.2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的方法
        6.2.1 文化遗产阐释规划的编制
        6.2.2 文化遗产主题阐释框架的构建
        6.2.3 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方法、方式的其他探索
    6.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的展示利用现状及缺失
        6.3.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体系遗址点的展示利用现状
        6.3.2 整体价值观照下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利用的缺失
    6.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组成内容
    6.5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阐释框架
        6.5.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阐释主题
        6.5.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的垂直建构(主题/价值—分解)
        6.5.3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的水平建构(主题—叙事线索)
        6.5.4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阐释框架遗址展示点的甄选
    6.6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叙事结构
        6.6.1 整体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6.6.2 片区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6.6.3 单点层级的“主题—叙事”结构
    6.7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展示方式
        6.7.1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节点展示方式
        6.7.2 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展示体系的整体展示方式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附录论文中相关评估及综述表录
致谢

(2)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社会对教育公平存在误解
        (二)特殊精英教育的异化
        (三)特殊精英教育无法满足个人、社会及国家发展
        (四)特殊精英教育缺乏政策法律保障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价值
        (三)实践价值
    三、相关概念
        (一)超智儿童
        (二)精英与精英学生
        (三)精英教育、超常教育与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
        (四)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与政策制定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超智儿童鉴定选拔的研究
        (三)关于超智儿童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师资建设的研究
        (五)其他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超智儿童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特殊精英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研究
        (三)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实施经验的研究
        (四)关于超智儿童身心特征的研究
        (五)关于特殊精英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
    三、总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内容和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取样与样本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拟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调研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调研设计
    五、信效度分析及研究伦理
        (一)信效度分析
        (二)研究伦理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智力理论
        (一)智力差异客观存在
        (二)智力是可以科学测量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启示
    三、教育公平理论
        (一)教育公平的层次与原则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平衡
        (三)教育公平在特殊精英教育中的体现
    四、政策制定理论
        (一)理性决策理论
        (二)公民参与理论
第四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发展概述
    二、国外(地区)特殊精英教育政策执行经验
        (一)选拔机制
        (二)培养方式
        (三)师资建设
    三、典型国家的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分析
        (一)俄罗斯
        (二)美国
        (三)韩国
    四、总结
第五章 中国特殊精英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实践进程
        (一)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历史
        (二)中国特殊精英教育发展现状
    二、国内相关政策的发展
        (一)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政策与实践
        (二)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班级的尝试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计划
    三、中国特殊精英教育案例分析
        (一)北京八中经验与成绩
        (二)江苏天一中学经验与启示
    四、总结
第六章 特殊精英教育的社会认知
    一、对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一)特殊精英教育的基本认识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的态度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二、对特殊精英教育重点问题的看法
        (一)对成才渠道的看法
        (二)对安置形式的看法
        (三)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四)对师资队伍的看法
        (五)对保障和资金的看法
    三、特殊精英教育国内实践经验
        (一)走出误区,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四)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和资源
        (五)制定科学的准入准出机制
    四、总结
第七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相关因素研究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问题确定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
    三、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与功能
        (一)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目标
        (二)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的功能
    四、特殊精英教育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一)政治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第八章 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成才通道
        (一)建立科学的鉴定选拔机制
        (二)打通超智儿童升学渠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特殊精英教育教师的选培制度
        (二)重视特殊精英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三)完善特殊精英教育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优化培养环节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
    四、加强教育管理
        (一)确定特殊精英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强化教育管理机构的管理作用
        (三)增加理解减少阻力:加强政策宣讲
    五、完善保障机制
        (一)经费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法律保障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特色与创新
    三、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社会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校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7 访谈内容节选
后记

(3)T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后评价理论概述
        2.1.1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2.1.2 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
        2.1.3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2.1.4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2.2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特点与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2.2.1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特点
        2.2.2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工程后评价
第3章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 工程项目后评价
    4.1 项目概况
        4.1.1 提标改造前情况
        4.1.2 提标改造实施情况
    4.2 项目目标后评价
        4.2.1 可行性方案描述
        4.2.2 初步设计方案与可行性方案对比
        4.2.3 初步设计方案与项目执行方案对比
        4.2.4 对比结果评价
    4.3 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
        4.3.1 项目准备评价
        4.3.2 项目技术评价
        4.3.3 项目进度评价
        4.3.4 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4.4 项目影响后评价
第5章 总体评价
    5.1 总体评价结论
    5.2 建议与对策
        5.2.1 建议
        5.2.2 对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5)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研究综述
    一、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一) 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测试大纲的相关研究
    
(三) 测试设计的相关研究
    
(四) 分数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英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资料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二) 宏观系统分析法
    
(三) 对比分析法
    
(四) 混合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测试与考试的界定
    一、测试与考试
    二、本研究的专用名词简称表
第二节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前语言测试
    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特点
    三、交际语言测试
    
(一)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二) 交际语言测试的特征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理论基础的确定
    一、泰国汉语课程大纲的分析
    
(一) 语言与交际
    
(二) 语言与文化
    
(三)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贯通
    
(四) 语言与社区的关系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原则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的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第一节 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 新HSK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 TOCFL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三) 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异同与优缺点分析
    
(一)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的异同
    
(二)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优缺点
    三、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CEFR作为考试等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一) CEFR有助于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其他国际性语言测试具有可比性
    
(二) 有助于保证能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CEFR的对应关系
    
(三)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可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辅助参照
    
(四) 针对泰国学习者汉语能力标准的研制可作为后续工作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考试等级划分分析
    
(一) 新HSK的等级划分
    
(二) TOCFL的等级划分
    
(三) 中国语检定的等划分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等级划分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设置应与等级划分相一致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划分为六个等级考试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大纲
第一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词汇大纲
    一、新HSK和TOCFL的词汇大纲分析
    
(一) 新HSK的词汇大纲
    
(二) TOCFL词汇大纲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量应能反映出CEFR各等级的语言能力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收录来源应该是多元的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唯用词频为选词标准的不自足性
    
(四)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语法大纲
    一、新HSK语法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语法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语法项的目确定应以语法单位为基础
    
(二) 语法项目解释应当采用列项加举例方式
    
(三) 语法项目应采用螺旋式排序法
    
(四) 语法大纲应当进行隐显性处理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话题大纲
    一、新HSK话题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话题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一级话题应当以CEFR的交际主题为依据
    
(二) 根据泰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话题分布确定二级话题
    
(三) 三级话题的选择应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词义分类
第四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任务大纲
    一、新HSK的任务大纲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任务选取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二) 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
    
(三) 任务大纲应当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设计
第一节 测试对象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一) 新HSK的测试对象
    
(二) TOCFL的测试对象
    
(三) 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二、确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
    
(一) 测试对象的个体特征
    
(二) 测试对象的知识结构
    
(三) 测试对象的需求
第二节 测试目的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目的
    
(一) 新HSK测试目的
    
(二) TOCFL测试目的
    
(三) 中国语检定测试目的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目的的确定
第三节 测试内容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内容分析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第四节 测试题型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题型分析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题型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第五节 试卷构成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分析
    
(一) 新HSK的试卷构成
    
(二) TOCFL的试卷构成
    
(三) 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建议
    
(一) 试卷构成应当以主客观性测试为依据
    
(二) 题量确定应当考虑语言能力的准确推断、考生的疲劳效应、主观评分等因素
    
(三) 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当适量运用泰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体系
第一节 报告分数
    一、原始分数
    
(一) 新HSK和TOCFL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导出分数
    
(一) 导出分数的类别
    
(二) 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导出分数的分析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导出分数
第二节 分数解释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分数解释的分析
    
(一) 新HSK的分数解释
    
(二) TOCFL的分数解释
    
(三) 中国语检定的分数解释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解释
    
(一) 分数解释体系
    
(二) 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
    
(三) 语言能力描述的类型
    
(四) 分数解释方式
第三节 合格分数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分析
    
(一) 新HSK的合格分数
    
(二) TOCFL的合格分数
    
(三) 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合格分数
    
(一) 传统合格分数
    
(二) 改良Angoff法
    
(三) 未设定合格分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
    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
    三、泰国政府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启示
    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
    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
    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
    
(一) 国别化汉语测试的针对性
    
(二) 国别化汉语测试中的母语问题
    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的基础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核准相关主要专题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界定
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鱼类及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陆生动植物现状调查评估
    3.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3.3 文物古迹调查评估
    3.4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 涉水专题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 国土资源类专题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1 建设用地预审及其评估报告
    6.2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
    6.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7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及防震抗震分析报告编制
8 电站接入系统可研报告
9 结语

(8)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选题的原因
        1.2.1 选取“营造林项目”研究的原因
        1.2.2 选取“政府投资”研究的原因
        1.2.3 选取“监管体系”研究的原因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政府投资项目的含义
        1.4.2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的含义
        1.4.3 全过程的含义
        1.4.4 研究范围的具体确定
    1.5 相关研究进展
        1.5.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5.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技术路线
        1.6.3 研究的方法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的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1.1 委托代理理论溯源及内涵
        2.1.2 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
        2.1.3 委托代理问题的制衡
        2.1.4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2.2 “政府失灵”理论
        2.2.1 公共选择理论下的政府失灵内涵
        2.2.2 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
        2.2.3 政府失灵的对策分析
        2.2.4 政府投资中的“政府失灵”及原因
    2.3 监管理论
        2.3.1 监管的语义辨析
        2.3.2 监管的范围界定
        2.3.3 本论文对监管的涵义界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营造林项目的发展及其监管
    3.1 我国营造林项目的建设历程及其监管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营造林建设及其监管(1950~1981)
        3.1.2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营造林建设及其监管(1982~1991)
        3.1.3 转向市场经济时期的营造林建设及其监管(1992~)
    3.2 国外营造林项目的宏观监管及其经验借鉴
        3.2.1 发达国家对营造林宏观监管的特点
        3.2.2 发展中国家对营造林宏观监管的特点
        3.2.3 国外营造林宏观监管的经验借鉴
    3.3 国外营造林项目的微观监管及其经验借鉴
        3.3.1 美国营造林项目微观监管的经验
        3.3.2 国外着名营造林项目监管的经验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设计
    4.1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体系设计的框架
        4.1.1 监管体系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4.1.2 监管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
    4.2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指标设计
        4.2.1 监管指标设计的原则
        4.2.2 指标监管的目标
        4.2.3 监管指标设计的方法
        4.2.4 监管指标设计的层次
    4.3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模式设计
        4.3.1 现行监管模式
        4.3.2 现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4.3.3 全过程监管模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前期的监管研究
    5.1 投资前期进行监管的原因
        5.1.1 投资前期工作的必要性
        5.1.2 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5.1.3 投资前期监管的重要性
    5.2 投资前期监管应考虑的内容
        5.2.1 投资前期的决策程序
        5.2.2 投资前期的工作内容
    5.3 投资前期的管理现状及其分析
        5.3.1 投资前期的管理现状
        5.3.2 存在问题对监管的启示
    5.4 投资前期的监管指标体系研究
        5.4.1 投资前期监管指标设计
        5.4.2 监管指标权重
        5.4.3 投资前期监管指标评分标准
        5.4.4 投资前期监管评价模型
    5.5 投资前期的监管模式研究
        5.5.1 投资前期的现有决策模式
        5.5.2 投资前期的监管模式构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期的监管研究
    6.1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期的监管内容
        6.1.1 林业项目管理的现实需要监管
        6.1.2 投资期的监管内容解析
    6.2 组织监管应考虑的问题
        6.2.1 营造林项目组织管理的特点
        6.2.2 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监管的关系
    6.3 质量监管应考虑的问题
        6.3.1 质量管理的现状
        6.3.2 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监管的关系
    6.4 进度监管应考虑的问题
        6.4.1 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4.2 进度管理影响因素及其与监管的关系
    6.5 资金监管应考虑的问题
    6.6 采购监管中要考虑的问题
        6.6.1 采购管理的内容
        6.6.2 招投标监管应考虑的方面
        6.6.3 合同制监管应考虑的方面
        6.6.4 监理制监管应考虑的方面
    6.7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期的监管指标
        6.7.1 投资期监管指标设计的基础
        6.7.2 投资期监管指标的设计
        6.7.3 投资期监管指标权重的确定
        6.7.4 投资期监管指标评分标准
        6.7.5 投资期的监管评价模型
    6.8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期的监管模式
        6.8.1 现有的监管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6.8.2 投资期监管模式的重新构建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投资后期的监管研究
    7.1 投资后期监管范围的界定
        7.1.1 投资后期监管期间的界定
        7.1.2 投资后期监管内容的界定
    7.2 投资后期监管指标体系
        7.2.1 监管指标设计的基础
        7.3.2 监管指标的设计
        7.3.3 监管指标的权重确定
        7.3.4 投资后期监管指标评分标准
        7.3.5 投资后期的监管评价模型
    7.4 投资后期的监管模式
        7.4.1 现有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7.4.2 投资后期监管模式设计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
    8.1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指数
    8.2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模式
        8.2.1 监管对象
        8.2.2 监管主体
        8.2.3 监管中的职责分工
    8.3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的基础
        8.3.1 监测管理
        8.3.2 信息管理
        8.3.3 法律完善
        8.3.4 中介协助
    8.4 全过程监管体系说明
        8.4.1 全过程监管体系总结
        8.4.2 全过程监管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
    8.5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监管成本的考虑
        8.5.1 监管成本的内容
        8.5.2 监管成本优化的可行做法
    8.6 相关建议
        8.6.1 提高造林投入,实现质量标准
        8.6.2 加强后续监管,巩固造林成果
        8.6.3 改进营造林资质的管理和审批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案例分析
    9.1 项目简介
        9.1.1 项目区情况简介
        9.1.2 项目建设内容
    9.2 投资期监管指标计算
    9.3 投资期的监管指数及其评价
        9.3.1 监管指数
        9.3.2 监管结果分析与评价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评价
        1.2.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2.3 文献评述
    1.3 相关理论与概念
        1.3.1 基础理论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本文的不足
2 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
        2.1.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
        2.1.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2.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2.2.1 高校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2.2.2 高校内部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专业人士
        2.2.3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待统一
        2.2.4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组织及评价制度建设不完善
        2.2.5 高校对内部控制评价认识不足且重视不够
3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选择
        3.1.1 现有模式的概述和比较
        3.1.2 整合观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3.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3.3.1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
        3.3.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3.3.3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3.3.4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3.4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1 运用AHP确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的可行性分析
        3.4.2 构造判断矩阵
        3.4.3 相对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5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处理
        3.5.1 运用FCE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3.5.2 高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
4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Q高校为例
    4.1 Q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4.2 Q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4.3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4.3.1 Q高校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
        4.3.2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4.3.3 Q高校内部控制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4 Q高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3.5 Q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4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4.4.1 单位层面实施保障措施
        4.4.2 业务层面实施保障措施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Q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问卷
附录B 判断矩阵结果汇总
附录C 指标相对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10)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实际应用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理论
        2.1.1 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概述
        2.1.2 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各阶段内容及作用
    2.2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构成
        2.2.1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费用构成
        2.2.2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费用划分
    2.3 其他相关理论及方法
第三章 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特点及途径
    3.1 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
        3.1.1 决策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特点及途径
        3.1.2 设计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特点及途径
        3.1.3 招标采购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特点及途径
        3.1.4 施工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特点及途径
        3.1.5 竣工结算阶段项目投资控制特点及途径
    3.2 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关键因素
第四章 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公司及项目基本情况
        4.1.1 组织架构
        4.1.2 公司投资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4.1.3 投资控制管理职责及人员情况
        4.1.4 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基本情况
    4.2 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各阶段投资控制情况
        4.2.1 项目投资控制整体情况
        4.2.2 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2.3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2.4 招标采购阶段投资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2.5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4.2.6 竣工结算阶段投资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五章 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主要对策
    5.1 决策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对策
    5.2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对策
    5.3 招标采购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对策
    5.4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对策
    5.5 竣工结算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对策
    5.6 完善全过程投资控制体系的主要对策
        5.6.1 完善公司投资控制管理体系
        5.6.2 建立投资指标控制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关陇先秦时期秦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体系研究[D]. 苏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中国中小学超智儿童特殊精英教育培养政策制定研究[D]. 凌琳. 西南大学, 2020(05)
  • [3]T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 温卯红.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4]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5]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D].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6]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核准相关主要专题报告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曹德福,叶丹. 红水河, 2011(05)
  • [7]《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J]. 李瑞芬,高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8]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研究[D]. 吴卫红.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D]. 罗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10]某30MW光伏发电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研究[D]. 韩翔.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