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形势 服务中心 当好智囊(论文文献综述)
曹宝武[1](2021)在《扎根衡水 坚持“四个服务”办好应用技术大学》文中认为地方高校要紧扣"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勇担"四个服务"的重大使命,坚定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衡水学院要瞄准办好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扎根衡水,切实找准在推动衡水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合作办学的具体思路,找准服务地方的对接着力点,优化发展理念,凝练学科特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实现互惠共赢。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切实回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崔星蓝[2](2020)在《《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译者选择《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一书作为毕业作品,将汉语翻译成朝鲜语,并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此书依据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以及中央最新文件精神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党务工作的理论、知识、经验以及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选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更好地做好新时代的党建、党务工作。选题意义有以下三点:第一,为汉语相对薄弱的农村党组织提供党务方面的参考。第二,为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朝鲜语翻译的人员提供参考。第三,目前朝鲜语版本的党务类书籍少之又少,填补了党务类朝鲜语书籍不足的空缺。第二章是对翻译项目的介绍。本书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作者为欧阳旭辉,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原文字数共87998字,译文字数共1 11743字,尚无朝鲜语译本。第三章是译前分析与准备。翻译此作品前译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总结分析了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语言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此外译者还学习了有关翻译的理论知识,为翻译好这部作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案例分析。译者通过译例,具体分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译者把作品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汇分为缩略语、政治术语、成语、惯用语四类并进行重点分析。引用句翻译是本翻译实践报告的难点。译者选取了难度最大的几个引用句作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结论部分主要写了翻译心得,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做好翻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我们平时开始就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充实自己,努力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译者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对翻译事业保持热情,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优秀的翻译家。
王锐[3](2019)在《巩义市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县域经济是县域区划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社会、经济功能较完善的基础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是目前全国性的课题,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产业和经济竞争力,而这种升级,与地方政府作用发挥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会引起当地产业结构的形态、升级路径、呈现出的效果不同,因此,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的作用,实施什么样的政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首先采用了理论分析法,在阐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巩义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县域经济层面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政府应该有的行为模式。其次,在全面描述巩义市经济发展状况、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巩义市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采用SSM分析法对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巩义市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和竞争力,并结合SSM法分析结论,对巩义市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分析。再次,对有借鉴意义的全国百强县—江苏省昆山市和福建省晋江市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政府采取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巩义市政府如何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认为,政府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经济政策的制定到经济运行中的保障,采取不同的措施与办法都会产生不同的产业转型升级效果。作为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经济百强县的巩义市,总结出的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可以为国内其他与巩义市发展情况类似的地区提供经验参考。
崔延力[4](2019)在《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党的历史证明,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党的领袖群体。众所周知,延安时期是中共领袖群体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稳定的时期,也是党的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全面总结与概括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多次改选和调整,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袖群体。期间中共领袖群体逐渐从一个不够健全、不够成熟和不够稳定的群体,逐渐发展成为党的历史上最优秀、最杰出和最成熟的领袖群体之一,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主体。延安时期党的领袖群体具有显着的历史特点,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革命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这些历史特征彰显了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论创新的基本能力。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开展理论创新面临着复杂的时代背景:第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大党,因此,党的使命与责任要求党的领袖群体必须开展理论创新,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第二,中共处于复杂的矛盾斗争当中,迫切需要党的领袖群体开展理论创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第三,中共面临着严重的理论挑战,既要揭露国民党“假三民主义”的威胁,也要清除党内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因此,党的领袖群体必须通过开展理论创新,应对党内外出现的理论挑战;第四,党内生动活泼的理论研究为党的领袖群体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氛围;第五,陕甘宁边区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为党的领袖群体开展理论创新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的理论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坚持古为中用,立足于民族自身,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党的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文化之根;另一方面,坚持世界眼光,立足于时代,在反复分析、比较和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文化之魂。延安时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共领袖群体通过四个方面举措开展理论创新:第一,以广泛深入的学习运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二,通过调查研究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三,将中国革命的经验上升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四,重视大批理论工作者的“智囊”作用。延安时期,党的领袖群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根据不断变化的革命实践,通过多种途径,最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武装斗争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群众路线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这些理论成果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凝结了党的领袖群体的智慧结晶,是真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系统考察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开展理论创新的历史发展脉络,全面总结与概括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开展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得出:第一,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理论创新的主导;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和抵制错误文化思潮;第三,坚持把理论创新继承性和时代性有机结合;第四,坚持把实践作为理论创新成果正确与否的唯一原则;第五,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增强党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
秦燕芳[5](2019)在《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以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智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随后我国智库进入了制度化建设的快速轨道。从根本上讲,智库就是要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智力支持。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作为直接为地方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工作部门,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谋划和决策中心,在地方党委资政辅政、决策咨询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因此,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地方党委核心智库与党委决策体系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地方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注重组织功能研究,首先界定了智库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的概念,并将精英理论和决策科学化、多元理论和决策民主化引入研究,搭建了本文研究的框架。然后运用个案研究法,通过梳理X市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的功能现状,分析得出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功能上存在职责太多太泛、人才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借助的“外脑”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研究成果转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成因是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对自身职能定位不明、独立性不强、参与决策的机制不健全、调查研究科学规范不够、组织管理不适应发展需要、对社会公众和舆论引导力不够等。最后提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将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建设成为集“文稿起草、调查研究、决策咨询、政策解读和评估、改革统筹协调”一体化组织功能的改革路径,为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充分发挥地方新型智库功能,为实现地方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这类地方智库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全面、理论化的研究,采用了个案分析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对地方党委政策研究的功能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地方党委决策机制对完善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进开展了更加理性的思考。
毛斌[6](2018)在《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其根本目的是为决策服务。在浩瀚繁杂的海量信息中,党委信息性质特殊、地位特殊、作用特殊,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领导决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发挥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要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需要紧紧抓住“决策”这个关键、强化“信息”这个保障。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委员会主要分为中央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三个层级,相对应的信息工作也分为中央层面的信息工作、地方层面的信息工作和基层层面的信息工作,而地方党委信息工作作为党委信息工作的基石,它一头连着党中央,另一头连着老百姓,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关键和枢纽作用。在此,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党委决策最终要具体化到服务领导决策上来,其如何更好服务领导决策也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破解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一课题,首先需要重点关注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内在机理,就逻辑而言,内在机理既可以从理论层面来揭示,也可以从现实功能的角度来进行剖析。理论层面,决策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三圈”理论是解释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三种主要理论。但本文认为,决策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均存在缺陷,而“三圈”理论尽管相对完善,但也不适宜机械地用来分析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揭示其内在机理还应着眼于现实功能的分析。在此本文认为,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主要是发挥其服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高效决策的作用,这也是地方党委信息工作的主要价值所在。鉴于任何工作都不能与自身的历史割裂开来理解,也不能脱离当下的现实需要,更不能忽视了未来的风险与挑战,本文首先对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历史轨迹特别是时代要求和机遇挑战作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就宏观层面而言,当前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已经搭建形成“三位一体”的基本体系架构,但就微观层面而言,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效能评价三个子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提出了通过整合优化机构、强化垂直管理等来加强顶层设计,并着力完善服务效能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考核保障制度,以及创新信息载体、提升信息文稿质量和加强信息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措施,来构建完善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指挥系统、大数据系统、应急系统,进一步提高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李忠尚[7](2018)在《论科学决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智囊、软科学到智库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目的/意义]进入新时代,为了事业成功而正确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而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是对实现正确决策这一目标的制度建设和干部培养的配套措施。其中科学决策,包括决策者、执行者和智库等要素构成的现代决策体系的建设及其运行,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 /过程]本文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回顾了我国在决策上的经验教训,梳理了我国智囊、软科学到智库的实践和发展,论述了科学决策需要知识分子和决策科学的智力支持,需要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决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科学决策作为正确决策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培养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的智力支持和必需的工具及方法。[结果 /结论 ]总之,建设和运用智库,构建和发展现代决策科学,实现科学决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为了正确决策,少走弯路错路,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吕国泉,张妍延,李羿[8](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回顾与前瞻》文中研究表明着眼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不同阶段,运用翔实史料全面客观反映工会调研工作的发展变化,对进一步推进工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工会调研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改革开放时代背景,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工会重点工作为主线,对中国工会九大以来工会调研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经验特点和问题不足进行了梳理,并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工会调研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郑宏波[9](2017)在《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文中指出“善治”理论作为当前管理学中的前沿概念,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对于政府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从之前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治理为主(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等),从而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的理念。“善治”首次作为政治术语在中央的文件中使用,其意义非同一般。本文立足于善治理论的内涵、要素,通过分析当前海关稽查业务的现状、特点,辩证地总结当前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不符合善治理念的问题,进而引出当前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善治的思维与理念,分析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一系列实现路径,力求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本文首先明确善治理论的要点,即善治的要素以及评估善治的指标;随后研究善治理论视角下对海关管理提出的要求,即实行什么样的海关管理才符合善治的理念,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当前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法治问题、风险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黄埔海关在全国海关中的业务排名、黄埔海关稽查在全国海关稽查中的绩效排名、黄埔海关关区的业务量等情况,说明以黄埔海关为例加以研究的意义。文中还将稽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稽核查、常规稽查等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国海关稽查系统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应取消常规稽查的观点。随后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思路:理念更新、体制建设、法治建设、机制建设、廉政建设、创新方式方法等。
朱勇文[10](2017)在《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在中国的发展和深化改革中的作用日益突显。随着中央对于新型智库概念的提出,建设具有留学人员特色的新型智库越来越受到政府、留学人员组织的重视。留学人员组织智力密集,高端人才荟萃,具有成为智囊团的天然优势。留学人员曾经和现在都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巨大的智慧,在重大决策咨询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智囊作用。留学人员组织新型智库的建立和源起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现实依据和必要性。当前,随着留学人员群体的不断壮大和留学人员组织的迅速发展,留学人员智库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良好政策和制度供给的推动下,留学人员组织的智库建设进入快速成长期,在留学人员较为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地,在欧美同学会这类主流的留学人员组织中相继成立了留学人员为主的研究型机构,并且开始出现由欧美同学会牵头成立的智库联盟,正在发挥出重要的决策智囊团作用。然而,从当前留学人员组织智库建设的现状来看,全国范围内留学人员智库发展很不平衡,具备新型智库特征的留学人员智库并不多见,已有的留学人员智库组织架构尚不健全,与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引入了工商管理与战略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将资源要素、能力要素、产品要素视为留学人员智库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要素。三个要素共同发挥作用,而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又通过高质量和创新性的思想产品呈现出来,满足政策制定者咨询的需求,从而实现留学人员智库影响力的扩大。本文通过对SORSA智库的实证研究,以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当前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智库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资源要素来看,当前留学人员组织的智库建设人才资源开发不力、资金不能满足智库发展需要、缺乏信息的来源渠道和长期积累;从能力要素来看,职能定位不明晰、管理运行能力不足、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独立性受质疑;从智库产品要素来看,留学人员智库的产品质量不高、影响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三要素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整合智库资源,形成研究合力;完善智库制度要素,提高智库自身能力;以思想产品质量为先,提升智库影响力的对策和建议。
二、适应形势 服务中心 当好智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应形势 服务中心 当好智囊(论文提纲范文)
(1)扎根衡水 坚持“四个服务”办好应用技术大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办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导向 |
(一)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紧扣“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 |
(二)牢牢把握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和根本任务,答好“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
(三)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和人才培养导向,勇担“四个服务”的重大使命 |
(四)重新明确地方高校的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坚定“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
二、衡水学院扎根地方、服务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
(一)“需求化”培养导向更加明确 |
(二)“本土化”学科体系更具实力 |
(三)“基地化”科研服务更有影响 |
(四)“产业化”科技创新更接地气 |
(五)“智囊化”社会贡献更加突出 |
(六)“国际化”合作办学更添活力 |
三、衡水市经济社会及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 |
(一)区域性发展环境的机遇 |
(二)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困境 |
(三)新理念跨越发展的对策 |
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办好应用技术大学的路径 |
(一)办学目标:建成应用技术大学 |
(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办学重点 |
1. 优化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化办学之路 |
2. 凝练学科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
3. 践行服务使命,实现互动性合作共赢 |
(三)校地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思路 |
1. 加大对外宣传展示,增强校地认同度 |
2. 明确精准对接需求,深化合作契合度 |
3.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增强服务支撑度 |
(四)服务地方的对接维度与着力点 |
1. 当好资政育人的参谋智囊 |
2. 当好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
3. 当好服务群众的讲师能手 |
4. 加快地域文化资源挖掘 |
5. 加大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
6. 加快新兴行业人才培养 |
(五)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
1. 坚持目标定位导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
2. 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3. 加强人才选用育留,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
(2)《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巩义市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相关研究评价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巩义市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及产业结构分析 |
一、巩义市基本情况 |
二、巩义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
三、巩义市三次产业现状及特点 |
(一)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
(二)工业支撑作用凸显 |
(三)建筑业发展相对薄弱 |
(四)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
四、巩义市产业结构分析 |
(一)偏离-份额法(SSM法) |
(二)巩义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
(三)SSM-产业结构偏离份额的结果分析 |
五、巩义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产业结构效益不高 |
(二)主导产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 |
(三)产业增长方式粗放增长动力不足 |
(四)第三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
第二章 巩义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取的措施及存在问题 |
一、巩义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取的措施 |
(一)形成有效的工作推进合力 |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
(三)加强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 |
(四)加强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 |
(五)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夯实增长基础 |
(六)注重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
二、巩义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缺乏统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和机制 |
(二)人才引进与利用的方向存在偏差 |
(三)解决资金保障难题效果不理想 |
(四)政府行为管理不规范 |
(五)缺乏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 |
(六)招商引资的思路定位不明确 |
第三章 全国县级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及启示 |
一、福建省晋江市 |
(一)产业发展现状 |
(二)地方政府行为 |
二、江苏省昆山市 |
(一)产业发展现状 |
(二)地方政府行为 |
三、经验借鉴及启示 |
(一)思想引领 |
(二)项目带动 |
(三)精准招商 |
(四)产业集聚 |
(五)营造环境 |
第四章 巩义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主导产业做强做优 |
(一)强化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 |
(二)明确各产业转型方向 |
(三)加强对产业运行调节和引导 |
(四)围绕产业转型确定招商引资策略 |
二、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为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
(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三)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 |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发展要素集聚 |
(一)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
(二)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
(三)营造文明守信的社会环境 |
四、注重创新创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
(一)加强多层次、多领域人才引进和利用 |
(二)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
(三)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 |
五、加强产业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一)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 |
(二)推进跨区域产业整合 |
六、规范政府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一、结论 |
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研究价值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价值 |
1.2 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及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的形成与巩固 |
2.1 遵义会议后中共领袖群体的变化 |
2.2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与新的领袖群体形成 |
2.3 1943年3 月中共领袖群体的新变化 |
2.4 中共七大中共领袖群体的最后形成 |
2.5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的历史特点 |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时代环境 |
3.1 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党 |
3.2 中共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之中 |
3.3 中共党内生动活泼的理论研究 |
3.4 中共的理论面临严重的挑战 |
3.5 陕甘宁边区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 |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文化意蕴 |
4.1 深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蕴含 |
4.2 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的启蒙与教化 |
4.3 科学与民主新文化的直接洗礼 |
4.4 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坚信不疑 |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
5.1 以广泛深入的学习运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5.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键在于调查研究 |
5.3 将中国革命的经验上升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5.4 重视大批理论工作者的“智囊”作用 |
第六章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 |
6.1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新 |
6.2 武装斗争理论的创新 |
6.3 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 |
6.4 群众路线理论的创新 |
6.5 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 |
第七章 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
7.1 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理论创新的主导 |
7.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和抵制错误文化思潮 |
7.3 坚持把理论创新的继承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 |
7.4 坚持把实践作为理论创新成果正确与否的唯一原则 |
7.5 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智慧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5)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以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智库的分类 |
2.3 智库建设的理论基础 |
3 党委政策研究室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功能定位 |
3.1 党委政策研究室发展历史 |
3.2 党委政策研究室的主要功能 |
4 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基本情况 |
4.2 调研设计与实施 |
4.3 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现状 |
4.4 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功能存在的问题 |
5 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1 影响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功能发挥的内部因素 |
5.2 影响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功能发挥的外部因素 |
6 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的改革路径 |
6.1 明晰党委政策研究室的功能定位 |
6.2 打造一支优秀的地方党委智库队伍 |
6.3 完善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6.4 注重引导社会舆论,维护体现公众利益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 研究的背景 |
2. 研究的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情况 |
2. 国内研究情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概念内涵与机理功能 |
(一)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基础概念 |
1. 信息与决策 |
2. 党委与党委工作 |
3. 地方党委信息与地方党委信息工作 |
4. 决策与领导决策 |
(二)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理论分析 |
1. 美英日等国信息辅助决策的简析 |
2. 对管理学理论的分析运用 |
(三)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功能作用 |
1. 服务科学决策 |
2. 服务民主决策 |
3. 服务高效决策 |
二、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历程与现状 |
(一)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历史轨迹 |
1. 萌芽初创阶段 |
2. 快速发展阶段 |
3. 逐渐成熟阶段 |
(二)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时代要求 |
1. 更加注重时效 |
2. 更加注重问题 |
3. 更加注重研判 |
4. 更加注重落实 |
(三)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1. 互联网给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带来挑战 |
2. 大数据给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决策带来机遇 |
三、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实践分析 |
(一)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组织保障分析 |
1. 组织机构设置分析 |
2. 组织运行保障分析 |
(二)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制度建设分析 |
(三) 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效能评价分析 |
1. 价值度分析 |
2. 参与度分析 |
3. 满意度分析 |
(四) 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
2. 受工作体制机制的影响 |
3. 受信息化浪潮冲击的影响 |
4. 受自身内在因素影响 |
四、新时期做好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的对策及建议 |
(一) 加强地方党委信息工作的顶层设计 |
1. 整合优化机构 |
2. 强化垂直管理 |
3. 实行归口报送 |
(二) 构建完善地方党委信息工作系统网络 |
1. 构建完善指挥系统 |
2. 构建完善大数据系统 |
3. 构建完善应急系统 |
(三) 健全地方党委信息工作制度体系 |
1. 完善服务效能制度 |
2. 完善信息报送制度 |
3. 完善考核保障制度 |
(四) 进一步加强地方党委信息系统力量建设 |
1. 加强学习教育 |
2. 加强培训指导 |
3. 加强队伍管理 |
(五) 不断增强地方党委信息工作质量 |
1. 创新信息载体 |
2. 加强信息开发与利用 |
3. 提升信息文稿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论科学决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智囊、软科学到智库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新任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2 科学决策——从智囊、软科学到智库 |
3 科学决策——需要知识分子和决策科学的智力支持 |
3.1 决策科学应为实现民主的、科学的和正确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设计部 |
3.2 认真总结决策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立和健全现代决策体系 |
3.3 各级领导干部应适应新时代,学习运用决策科学和智库,以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来夺取改革和建设的胜利 |
(8)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的历程和成效 |
(一) 1978年工会九大至1993年工会十二大期间调研工作 |
1. 开展劳动保护调研, 推动工会恢复重建工作 |
2. 开展工资福利生活调研, 保障职工基本生活 |
3. 开展职工教育调研, 加强职工素质建设 |
4. 开展工会自身建设调研, 启动工会改革 |
5. 开展贯彻12号文件调研, 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
6. 开展第一、二、三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创建常态化调查的工作品牌 |
(二) 1993年工会十二大至2003年工会十四大期间调研工作 |
1. 开展工会工作总体思路调研, 明确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
2. 开展工会工作模式与经验调研,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工会工作新路子 |
3. 开展劳动关系问题调研, 贯彻实施《劳动法》 |
4. 开展厂务公开调研, 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 |
5. 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权益调研, 促进实施送温暖工程 |
6. 开展第四、五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了解世纪之交职工队伍新特征 |
(三) 2003年工会十四大至2013年工会十六大期间调研工作 |
1. 开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 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
2. 开展农民工调研,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
3. 开展劳动关系矛盾调研, 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
4. 开展维权调研, 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 |
5. 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研, 实施“共同约定行动” |
6. 开展发挥工会作用调研, 健全服务职工长效机制 |
7. 开展第六、七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职工队伍新变化 |
(四) 2013年工会十六大以来调研工作 |
1. 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调研,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
2. 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调研, 提高职工对改革的获得感 |
3. 开展工会改革创新调研, 增强工会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 |
4. 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
5. 开展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探索互联网时代职工发展新趋势 |
二、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
(一) 工会调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
1.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
2. 以服务大局为中心, 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
3. 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强化先导先行功能 |
4.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增强指导工作实效 |
5.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 提升调研质量水平 |
(二) 工会调研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 |
1. 调研任务从中央到部门, 厘清层次突出重点 |
2. 调研主体从个体到群体, 整合力量形成格局 |
3. 调研领域从工会到社会, 拓宽广度开拓视野 |
4. 调研内容从单一到综合, 提升高度挖掘深度 |
5. 调研方式从定性到定量, 创新工具丰富手段 |
(三) 工会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 思想认识不够 |
2. 调研质量不高 |
3. 成果转化不力 |
4. 力量整合不足 |
三、新形势下工会调研工作的展望和实践 |
(一) 工会调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
1. 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
2. 工会改革创新要求 |
3. 队伍建设内在需要 |
(二) 工会调研工作的总体要求 |
1. 坚持正确方向 |
2. 创新调研理念 |
3. 健全调研机制 |
4. 改进调研方法 |
(三) 工会调研工作的重点任务 |
1. 把握工运时代主题,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
2.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 |
3. 健全服务职工体系, 切实履行维权基本职责 |
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着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
5. 加强工会对外工作, 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 |
6. 增“三性”去“四化”, 扎实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
(9)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论文框架 |
1.3 文献综述 |
1.3.1 善治基本理论研究 |
1.3.2 善治理论对海关稽查意义研究 |
1.3.3 善治理论核心要素研究 |
1.3.4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
2 善治理论与海关稽查业务 |
2.1 善治的内涵界定与理论模型 |
2.1.1 善治的内涵界定 |
2.1.2 善治的理论模型构建 |
2.2 海关稽查基本制度与历史沿革 |
2.2.1 海关稽查基本制度 |
2.2.2 海关稽查历史沿革 |
3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现状调查分析 |
3.1 黄埔海关简介 |
3.2 黄埔海关近三年稽查业务概述 |
3.3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调查研究 |
3.3.1 调查问卷 |
3.3.2 实地访谈 |
3.3.3 基于调查结果改革稽查业务的建议 |
3.4 黄埔海关稽查业务存在的具体问题 |
3.4.1 执法理念的问题 |
3.4.2 体制问题 |
3.4.3 机制问题 |
3.4.4 法治问题 |
3.4.5 方式问题 |
3.4.6 风险问题 |
4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与目标 |
4.1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必要性 |
4.1.1 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稽查工作提出新要求 |
4.1.2 维护贸易安全对稽查工作提出新挑战 |
4.1.3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稽查工作要有新作为 |
4.1.4 稽查岗位的特殊性要求稽查部门防好新风险 |
4.2 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目标 |
4.2.1 思想上的变革:理念的现代化 |
4.2.2 架构上的变革:体制、机制的高效化 |
4.2.3 配套上的变革: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
5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实现路径 |
5.1 转变理念 |
5.1.1 树立宏观战略视野下的“微创新”理念 |
5.1.2 探索“产业链稽查”新理念 |
5.1.3 坚持“破立结合”的法治理念 |
5.2 完善体制建设 |
5.2.1 理顺监管职责 |
5.2.2 优化机构设置 |
5.2.3 统筹人力资源配置 |
5.2.4 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体制外“智囊” |
5.3 完善机制建设 |
5.3.1 总的原则 |
5.3.2 完善具体的业务机制 |
5.4 完善海关稽查的法治工作 |
5.4.1 妥善处理改革与现行法律之间关系 |
5.4.2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
5.4.3 法治与改革进程相同步 |
5.4.4 改革始于法律终于法律 |
5.4.5 坚持“刚柔并济”的法治理念 |
5.5 改进稽查方式 |
5.5.1 优化传统稽查方式 |
5.5.2 完善引入中介机构工作方式 |
5.5.3 完善主动披露制度 |
5.6 防范三大风险 |
5.6.1 加强对稽查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防范稽查风险的重要基础 |
5.6.2 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当务之急 |
5.6.3 细化相关作业标准,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关键 |
5.6.4 强化海关内外部监督工作,是防范稽查风险的重要保障 |
6 结论 |
6.1 完善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1 法治是改革的基石 |
6.1.2 促进稽查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
6.1.3 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模式 |
6.1.4 强化风险防控 |
6.1.5 加强宣传教育 |
6.2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海关稽查业务改革访谈提纲 |
(10)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智库 |
二、留学人员组织 |
三、留学人员智库 |
四、新型智库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治理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核心竞争力视角——一种分析框架 |
第三节 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必要性 |
二、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可行性 |
第三章 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基本要素及总体概况 |
一、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要素 |
二、当前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总体概况 |
第二节 当前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现状——基于SORSA智库的观察 |
一、SORSA智库介绍 |
二、基于智库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要素分析 |
三、小结 |
第四章 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资源要素方面的不足 |
一、人才资源开发不力 |
二、资金不能满足智库发展需要 |
三、缺乏信息的来源渠道和长期积累 |
第二节 能力要素方面的不足 |
一、职能定位不明晰 |
二、管理、运行能力不足 |
三、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
四、独立性受质疑 |
第三节 智库产品方面的不足 |
一、智库的产品质量不高 |
二、智库影响力有限 |
第四节 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初级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影响 |
二、留学人员组织特性的限制影响 |
三、核心竞争力缺失的本质性影响 |
第五节 国外智库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借鉴 |
一、具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 |
二、以相对独立性为标签 |
三、具有科学的治理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 |
四、完备的研究人才队伍与流动机制 |
五、保证高品质的研究成果 |
六、重视研究数据和信息的积累 |
七、建设国际化的网络型智库 |
八、重视成果宣传和策略营销来扩大智库影响力 |
第五章 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对策思考 |
第一节 整合智库资源,形成研究合力 |
一、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
二、创新经费资助体系 |
三、畅通政策和信息资源 |
第二节 完善智库制度要素,提高智库自身能力 |
一、把握留学人员智库职能定位 |
二、完善留学人员智库主体的管理制度 |
三、建立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转化机制 |
四、正确处理与政府关系,保证研究的独立性 |
第三节 以思想产品质量为先,提升智库影响力 |
一、突出留学人员智库的自身特色 |
二、构建“枢纽型”智库,以智库体系提升整体影响力 |
三、当好桥梁和纽带,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
第四节 当前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具体措施 |
第六章 总结 |
一、研究的总结与建议 |
二、研究的限制 |
三、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适应形势 服务中心 当好智囊(论文参考文献)
- [1]扎根衡水 坚持“四个服务”办好应用技术大学[J]. 曹宝武. 衡水学院学报, 2021(01)
- [2]《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崔星蓝. 延边大学, 2020(05)
- [3]巩义市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锐. 河南大学, 2019(02)
- [4]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理论创新研究[D]. 崔延力. 西北大学, 2019(01)
- [5]地方党委政策研究室功能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以X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为例[D]. 秦燕芳. 暨南大学, 2019(02)
- [6]地方党委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研究[D]. 毛斌. 云南大学, 2018(04)
- [7]论科学决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智囊、软科学到智库的理论与实践[J]. 李忠尚.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8(03)
- [8]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回顾与前瞻[J]. 吕国泉,张妍延,李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06)
- [9]善治视角下海关稽查业务改革研究 ——以黄埔海关为例[D]. 郑宏波.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留学人员组织建设新型智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朱勇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