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3S技术在林业及林火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羚[1](2019)在《北京市妙峰山林场景观安全与火灾危险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火灾安全格局旨在从景观的尺度上通过研究森林植被类型的布局来降低林区的火灾危险性,降低火灾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妙峰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对林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不同尺度下林场的景观格局特征和各小班的森林火灾危险度,利用多元回归分析,选取合适的景观指数构建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模型,并对林场的三个研究区进行安全性评价,为深入研究构建景观尺度上森林空间布局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的安全格局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林场景观类型整体斑块尺度大小不一,分布不均衡,景观异质性不高,景观类型破碎化严重;从多样性指数与景观丰密度指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妙峰山林场各区域景观整体多样性不高,景观类型分布相对均匀。(2)根据危险度指数分级可得到对应景观的安全性分级为低安全水平(8-10),较低安全水平(6-8),中等安全水平(4-6),较安全水平(2-4),极高安全水平(0-2)。且妙峰山林场整体区域以及各景区萝芭地,寨儿峪和鹫峰中心均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指数均在2-4之间,可以看出其火灾安全水平为较安全。(3)NP、LSI、AREAMN和PR和PRD均与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性呈负相关。而LPI、CONTAG和DIVISION等与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性呈正相关。(4)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景观破碎度越大,斑块形状越复杂,平均斑块面积越小,导致森林火灾危险性降低;一定范围PR越大,森林景观内斑块类型的数量越多,景观越安全,景观斑块类型一定,景观面积越小PRD值越大,森林火灾危险性越小。一定程度上景观蔓延度越高,林分连接度越好,发生火灾蔓延性越好,森林火灾危险性越高,景观越不安全。(5)森林景观的安全性可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低安全水平(8-10),较低安全水平(6-8),中等安全水平(4-6),较安全水平(2-4),极高安全水平(0-2)。且妙峰山林场整体区域以及各景区萝芭地,寨儿峪和鹫峰中心均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指数均在2-4之间,可以看出其火灾安全水平为较安全。
何生,昌鸽芝,胡江明,高朝霞,邓司马[2](2016)在《创新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加强林业野外调查工作——在Android平台上处理ArcGIS个人地理数据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因Android操作系统不能处理ACCESS数据库,本文采用简洁的方法,利用具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从野外采集林业基础数据,经过特定的处理后导入ARCGIS个人地理数据库(ACCESS),以期为经常进行野外调查的林业同行提供新的方法。
陈娟[3](2017)在《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基于森林防火严峻形势的需要,为了加强我国林火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本文以林火行政管理做为研究内容,选取美国做为比较分析的对象,积极探索完善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林火行政管理,是林火行政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宣传,提高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同时依法进行火源管理,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所展开的行政行为。林火行政管理是依法治火的政府行政行为,主体是负有林火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法律、政策和宣传教育,最终目标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虽然美国与我国的管理体制不同、法系不同,但美国分散式的管理体系其整体结构却是完整的,其立法精神所体现出的可持续性、多用途的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其火源管理的法治化、人性化、科学化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宣传教育的多元化是今后我国应宣教工作努力的方向。深入对比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完善我国的林火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林火行政管理,结论如下:完善林火行政管理责任制度:(1)创立党政同责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的责任制度;(2)创立终身追责制度,对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党政领导实行终身追责;(3)创立“上下同责”制度,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行政首长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共同责任主体。健全以法治火的法律体系:(1)尽快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防火首长负责制;提升森林防火保障的法律地位;并将林火受灾补偿和移民补偿机制写入《森林法》。(2)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拓展《条例》适用范围;建立紧急状态机制;建立“紧急避险”补偿机制;建立ICS事故指挥系统;构建林火联防行政合同管理制度;健全森林火灾巨灾保险制度。(3)制定《计划烧除管理条例》:依法建立计划烧除审批制度;依法建立计划烧除免责制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4)推进地方林火管理立法:实现全国各地方森林法规全覆盖;抓紧制定地方《计划烧除办法》;应当促请地方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办法》。创新火源行政管理机制:(1)推进火源管理法治化:应当建立地方法规上报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备案制度;无授权的越权行政行为是无效的;促请地方制定《林区火源管理办法》。(2)创立私有林火源管理机制:创新火源管控机制;创新防火责任机制;创新扑火救援机制。(3)实行火源管理措施的人性化:用文明代替传统;实行“用火告知”方式;实行经济补偿制度。(4)强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与高校合作,加强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跨学科研究。提高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改进宣传教育的内容使其更人性化;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使其更多样化;发展林火的教育工作使其更常态化;利用科技宣教手段使其更现代化。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最大化实现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目标。
孙洋[4](2015)在《浅谈GI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及监测等各方面,利用GI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研究,促进森林资源研究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监测。
高瑜,夏国荣[5](2013)在《3S技术和专家系统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基于3S技术的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极大提高了林火管理的水平。介绍了专家系统(ES)与3S技术结合的可行性以及未来在林火管理领域的应用。分析了ES与3S技术在林火管理中的结合点及所面对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了现有林火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范海波[6](2012)在《章丘市建设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探讨》文中提出森林作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已成为危害森林资源最严重的林业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准确预测森林火灾、高效防止森林火灾、快速扑灭森林火灾、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成为了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在国家“林业六大工程”的带动下,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也开始向信息化和科技化迈进,许多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已相继应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但是在使用的过程由于盲目的追求高科技,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防火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实时监控难、火点定位精度底、应急反应慢、扑救决策不够合理等。因此,从森林防火工作的现实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开发设计出具有高效性和健全性的防火信息系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章丘市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章丘市)概况和研究方案,重点介绍了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详细阐述了基于3S(RS、G、GPS)技术的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结构设计以及功能设计。即利用GPS进行森林资源的定位以及面积的测量;利用RS进行森林资源的监测以及环境变化监测;利用GIS搜集、补充、储存、编辑森林资源的信息以及空间分析,最后以ARCGIS软件为应用平台,运用3S相关原理和理论,成功建立了章丘市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人工远程控制,为以后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基础,且可以在更多的试点林场进行检验和应用,且将其应用到该软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分环境因子调查等方面。
周奇[7](2012)在《闽江入海口地区马尾松林林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闽江入海口沿岸林地为研究对象,结合3S技术,运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森林资源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根据研究区09年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大量文献参考,结合3S技术,对研究区林地利用现状与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区林分面积为11269.26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76.6%,疏林地面积为166.26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1.1%,灌木林面积为625.66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4.3%,未成林地面积为206.98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1.4%,无林地面积为490.5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3%。研究区林地类型以林分为主。马尾松是研究区的优势树种,面积分布最广,蓄积量最多,蓄积量为2364.5m3,占所有树种的67.7%。湿地松为研究区第二大树种,蓄积为510.1m3,占所有树种的14.6%。按各龄组面积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中、幼龄林占据了研究区总面积的86.2%,成熟林只有5.35%。得出研究区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1)林地面积比例大,林业发展空间广阔,(2)针叶林地面积比例大,优势树种单一且突出,(3)成熟林面积较少,森林资源比较缺乏,(4)幼龄林和中龄林多,针叶林后续资源充足。(2)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林地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选取了土层厚度、坡向、坡位、坡度四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构造矩阵得到了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权重排序为:土壤厚度〉坡度〉坡向〉坡位。从而建立起闽江入海口沿岸林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3)对研究区马尾松林林地功效等级划分为5级,后对各功效等级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Ⅰ级功效森林面积最多为4050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58%;Ⅱ级功效森林面积2028.13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33%;Ⅲ级功效森林面积878.7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28%;Ⅳ级功效森林面积136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Ⅴ级功效森林面积64.99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9%。5个质量等级地块中不同功效等级所占比例排序Ⅰ〉Ⅱ〉Ⅲ〉Ⅳ〉Ⅴ。(4)结合林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林地功效等级分布,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质量等级1级的林地中有Ⅰ、Ⅱ两个功效等级的林地,所占面积分别为Ⅰ级290.46hm2,Ⅱ级53.86hm2。在质量等级2级林地中有Ⅰ、Ⅱ、Ⅲ三个功效等级的林地,所占面积分别为Ⅰ级1098.24hm2,Ⅱ级499.81hm2,Ⅲ级109.88hm2。质量等级3级林地中有5个功效等级,所占面积分别为Ⅰ级1516.56hm2,Ⅱ级914.05hm2,Ⅲ级341.68hm2,Ⅳ级40.65hm2,Ⅴ级14.96hm2。质量等级4级林地中有5个功效等级,所占面积分别为Ⅰ级1014.7hm2,Ⅱ级483.16hm2,Ⅲ级388.91hm2,Ⅳ级80.88hm2,Ⅴ级38.52hm2。质量等级5级林地中有5个功效等级,所占面积分别为Ⅰ级130.04hm2,Ⅱ级77.25hm2,Ⅲ级38.3hm2,Ⅳ级14.47hm2,Ⅴ级11.51hm2。本研究对闽江入海口沿岸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对研究区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肖永波[8](2010)在《3S技术在京津风沙源工程造林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遥感数据源的3S技术在林业上的国内外应用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SPOT5遥感影像数据源和3S技术的应用特点,根据当前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监测的需求,以中高分辨率的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信息来源,以3S技术的综合运用为技术手段,深入探讨了SPOT5影像的预处理流程和工程造林小班信息的快速提取方法,试图为京津风沙源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的造林进展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为:基于SPOT5遥感影像数据源的3S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出大仓乡工程造林小班的边界及面积信息,同时,结合工程区实际造林的施工图,估算出工程造林的实施进度及造林小班面积的实际保存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POT5遥感影像数据源的3S技术是一种科学、切实有效的工程造林监测手段,方法简单,获取数据精度较高,能够为京津风沙源工程的造林监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也为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的3S技术在重大林业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春艳[9](2010)在《遂宁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遂宁市森林资源丰富,其森林覆盖率为35.6%,对维护该区域生态安全,调节气候,减少旱涝灾害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该区主要是以人工林为主,植被单一,结构简单,火源种类繁多,可燃物载量不断增加,再加上该市预防和扑救火灾的科技含量不高,防火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需要利用“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发了一套集火灾预报、监测、扑救、损失评估于一体的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遂宁市)概况和研究方案,重点介绍了研究区数据的准备、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结合研究区的实现情况和用户需求,详细阐述了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有1:1万的地形图、1:1万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气象站点数据、扑火力量分布数据、了望站点分布数据、扑火物资储备数据、林业管理机构分布数据、以村或乡镇为单位的经济人口统计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等。该系统是在Geodatabase模型基础上,采用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支撑平台,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库的组织管理工具, ArcEngine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C#作为开发工具,具体实现了火险等级评价、林火蔓延模拟、最短路径分析、损失评估、防火专题图制作、空间查询、缓冲分析、地图编辑等功能,并以安居区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应用。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森林防火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森林防火决策指挥的信息化水平,对遂宁市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刘勇[10](2008)在《“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以洛南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森林多功能永续利用、建立和健全各级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计划体制的基本技术手段。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内容复杂而具体,传统的调查方法(地形图现地区划调查方法)由于获取信息周期长、花费大、效率低下等明显的缺点已不适应现代林业调查与管理的发展需要。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相结合(即通常所说的“3S”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可以适时调查掌握森林资源的分布现状和分布特点,对于研究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总结“3S”技术在洛南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提出以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研究建立基于面向对象的森林资源空间信息获取技术,获取落实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小班的森林资源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完成小班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再以该调查数据为本底,以GIS技术为核心,应用Arc GIS软件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体现了“3S”等高新技术支持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高效率和高精度的优点,实现了森林资源数据的输入、查询、分析、演示、输出的一体化,为森林资源的调查及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二、浅谈3S技术在林业及林火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3S技术在林业及林火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妙峰山林场景观安全与火灾危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景观要素分类 |
1.2.2 景观格局与林火的关系 |
1.2.2.1 林火对景观的影响 |
1.2.2.2 景观对林火的影响 |
1.2.3 景观安全格局 |
1.2.4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
1.2.5 3S技术在林火研究的应用发展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气候条件 |
2.4 资源条件 |
3 研究方法 |
3.1 妙峰山林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 |
3.1.1 数据来源及软件工具 |
3.1.2 高分一号卫星图像预处理 |
3.1.3 高分一号图像的分类 |
3.2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
3.2.1 景观指数的选取 |
3.2.2 景观指数的计算 |
3.3 森林火灾危险度计算方法 |
3.3.1 资料来源和因子选择 |
3.3.2 森林火灾危险性各因子权重计算 |
3.3.3 各火灾危险因子赋值 |
3.3.4 妙峰山林场各小班火灾危险度计算 |
3.4 分析方法 |
3.4.1 权重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 |
3.4.2 相关性分析 |
3.4.3 多元回归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森林可燃物分类研究和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4.1.1 基于遥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分类 |
4.1.2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4.1.2.1 妙峰山林场类型水平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
4.1.2.2 妙峰山林场各区域Landscpe水平景观指数分析 |
4.1.2.3 妙峰山林场各小班景观指数计算与统计 |
4.2 妙峰山林场森林火灾危险性研究 |
4.2.1 森林小班的火灾危险度 |
4.2.2 可燃物类型与火灾危险度之间的关系 |
4.3 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指数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 |
4.3.1 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森林各小班火灾危险性相关性分析 |
4.3.2 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指数多元回归模型拟合 |
4.3.2.1 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指数多元回归模型拟合 |
4.3.2.2 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 |
4.3.2.3 景观森林火灾危险指数多与回归模型精度验证 |
4.3.3 妙峰山林场景观格局安全性评价 |
4.3.4 妙峰山林场森林火灾危险度景观安全调控的探讨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2)创新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加强林业野外调查工作——在Android平台上处理ArcGIS个人地理数据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Windows操作系统端的处理 |
1.1 Windows操作系统端的处理 |
1.2 MP D文件结构 |
1.3 程序处理流程 |
2 Android操作系统端的处理 |
2.1 Android操作系统处理流程 |
2.2 Android操作系统软件 |
3 用Arc GIS软件更新mdb数据库 |
3.1 Arc GIS软件更新mdb数据库流程 |
4 结语 |
(3)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比较 |
2.1 中国林火行政管理机构 |
2.1.1 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
2.1.2 机构设置 |
2.1.3 行政体制的特点 |
2.2 美国林火行政管理机构 |
2.2.1 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2.2.2 机构设置 |
2.2.3 行政体制的特点 |
2.3 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机构比较分析 |
2.3.1 国家行政体制不同 |
2.3.2 管理权适用范围不同 |
2.3.3 组织机构体系不同 |
2.3.4 林火管理协调机制不同 |
2.4 本章小结 |
3 中美依法治火法律体系比较 |
3.1 中国林火行政管理法律体系 |
3.1.1 中国依法治火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林火法律体系概述 |
3.1.3 中国防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3.2 美国林火行政管理法律体系 |
3.2.1 美国依法治火的发展历程 |
3.2.2 美国林火法律体系概述 |
3.2.3 美国防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3.3 中美林火法律体系的比较分析 |
3.3.1 立法体制各有不同 |
3.3.2 规范内容各具特色 |
3.3.3 法律体系各有所长 |
3.3.4 防火规划各有侧重 |
3.4 本章小结 |
4 中美火源行政管理比较 |
4.1 中国的火源行政管理 |
4.1.1 管理的内容 |
4.1.2 火源管理行政措施 |
4.1.3 管理的特点 |
4.1.4 问题和不足 |
4.2 美国的火源行政管理 |
4.2.1 管理的内容 |
4.2.2 管理的措施 |
4.2.3 管理的特点 |
4.3 中美火源行政管理的比较分析 |
4.3.1 管理目标不同 |
4.3.2 管火政策不同 |
4.3.3 措施手段不同 |
4.3.4 雷击火预测预报重视程度不同 |
4.4 本章小结 |
5 中美林火宣传教育比较 |
5.1 中国的林火宣传教育 |
5.1.1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
5.1.2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
5.1.3 中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
5.2 美国的林火宣传教育 |
5.2.1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
5.2.2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 |
5.2.3 美国林火宣传教育的主要特点 |
5.3 中美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比较分析 |
5.3.1 宣教内容各有侧重 |
5.3.2 宣教形式各有千秋 |
5.3.3 宣教效果各具成效 |
5.4 本章小结 |
6 对我国林火行政管理的启示 |
6.1 完善林火行政管理责任制度 |
6.1.1 创立党政同责制度 |
6.1.2 创立终身追责制度 |
6.1.3 创立“上下同责”制度 |
6.2 健全以法治火的法律体系 |
6.2.1 尽快修改《森林法》 |
6.2.2 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 |
6.2.3 制定《计划烧除管理条例》 |
6.2.4 推进地方林火管理立法 |
6.3 创新火源行政管理机制 |
6.3.1 推进火源管理法治化 |
6.3.2 创新私有林火源管理机制 |
6.3.3 实行火源管理措施的人性化 |
6.3.4 强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 |
6.4 提高林火管理宣传教育的效果 |
6.4.1 内容人性化 |
6.4.2 形式多样化 |
6.4.3 教育常态化 |
6.4.4 手段现代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4)浅谈GI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IS概述 |
2 GI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
2.1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
2.2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
2.3 森林抽样设计 |
2.4 林相图 |
2.5 森林采伐设计管理 |
2.6 营造林规划设计 |
2.7 森林保护 |
2.7.1 GIS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 |
2.7.2 GIS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
2.8 精准林业 |
3 总结与展望 |
(5)3S技术和专家系统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3S’ (GIS、RS、GPS) 和ES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相互关系 |
3. ES与3S技术在林火管理的应用 |
3.1 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
3.2 新的结合点 |
3.2.1 林火监测 (RS、ES、GIS) |
3.2.2 林火预测与模拟 |
3.2.3 扑火智能指挥系统 (‘3S’、ES) |
4. 结论与展望 |
(6)章丘市建设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向 |
1.2.1 “3S”技术在林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
1.2.2 “3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
1.2.3 “3S”技术在森林火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2.4 “3S”技术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前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案 |
2.2.1 研究目标 |
2.2.2 研究方法 |
3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简介 |
3.4 系统组成、功能及功能的实现 |
3.4.1 前端设备 |
3.4.2 中心控制设备 |
3.4.3 会商决策系统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结果 |
4.2 分析 |
4.2.1 系统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
4.2.2 效益分析 |
5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附图 |
(7)闽江入海口地区马尾松林林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1.1.1 “3S”技术简介 |
1.1.2 遥感 |
1.1.3 地理信息系统 |
1.1.4 全球定位系统 |
1.1.5 “3S”集成 |
1.1.6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
2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 |
2.1.4 水文 |
2.1.5 土壤 |
2.2 土地资源概况 |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3 技术路线 |
4 研究区资源现状分析 |
4.1 研究区林地资源现状分析 |
4.1.1 林地中各类土地面积现状分析 |
4.1.2 疏林地现状分析 |
4.1.3 灌木林地现状分析 |
4.1.4 未成造林地现状分析 |
4.1.5 无林地现状分析 |
4.2 研究区林木资源现状分析 |
4.2.1 林木蓄积现状分析 |
4.2.2 各龄组林地面积客观现状分析 |
4.2.3 树种资源现状分析 |
4.2.4 树种起源现状分析 |
4.3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评价分析 |
4.3.1 林地面积比例大,林业发展空间广阔 |
4.3.2 针叶林地面积比例大,优势树种突出 |
4.3.3 成熟林面积较少,森林资源比较缺乏 |
4.3.4 幼龄林和中龄林多,针叶林后续资源充足 |
5 林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 |
5.1 评价因子的选择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5.3.1 指标机制的建立 |
5.3.2 矩阵指数确立 |
5.3.3 林地质量等级影响因子权重计算 |
5.4 林地质量等级评定 |
5.4.1 林地质量等级计算结果 |
5.4.2 林地质量等级分布图 |
6 林地功效研究 |
6.1 森林功效等级面积分布 |
6.2 森林功效等级龄组分布 |
6.3 森林功效等级地域分布 |
7 马尾松林地利用效率分析 |
7.1 林地质量1 级利用效率分析 |
7.2 林地质量2 级利用效率分析 |
7.3 林地质量3 级利用效率分析 |
7.4 林地质量4 级利用效率分析 |
7.5 林地质量5 级利用效率分析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稿件录用证明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3S技术在京津风沙源工程造林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3S技术介绍与应用 |
1.1.1 3S技术介绍 |
1.1.2 国外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
1.1.3 国内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
1.1.3.1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1.1.3.2 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
1.1.3.3 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1.1.3.4 在绘制林业专题图方面的应用 |
1.1.3.5 在林火信息预测和林火扑救中的应用 |
1.1.3.6 在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应用 |
1.1.3.7 在珍稀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1.1.3.8 在植被分类方面的应用 |
1.1.3.9 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 |
1.1.3.10 3S技术在林业重点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京津风沙源工程概况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状况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准备 |
3.1.1 数据资料准备 |
3.1.1.1 遥感数据的选取 |
3.1.1.2 SPOT5遥感数据介绍 |
3.1.1.3 其他数据准备 |
3.1.2 应用软件准备 |
3.2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3.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2.2 技术路线 |
3.3 SPOT5影像处理 |
3.3.1 正射校正 |
3.3.1.1 工作流程 |
3.3.1.2 影像配准 |
3.3.1.3 影像融合 |
3.3.1.4 正射校正 |
3.3.2 图像剪切 |
3.3.2.1 统一坐标系 |
3.3.2.2 影像剪切 |
3.3.2.3 剪切结果 |
3.3.3 彩色合成 |
3.4 影像分类 |
3.4.1 非监督分类 |
3.4.2 监督分类 |
3.4.3 分类结果评价 |
3.5 工程区信息提取 |
3.5.1 影像信息提取 |
3.5.2 实际施工信息提取 |
3.5.3 研究区实地信息采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精度验证 |
4.2 解译结果与各年实际施工结果比较分析 |
4.3 工程监测结果评价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论文支撑项目 |
致谢 |
(9)遂宁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S”技术在林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
1.2.2 “3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
1.2.3 “3S”技术在森林火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2.4 “3S”技术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前景 |
1.3 本文体系结构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研究区自然条件 |
2.1.2 研究区森林资源 |
2.1.3 研究区数据处理 |
2.1.3.1 系统所需数据准备 |
2.1.3.2 系统火险等级模块数据预处理 |
2.2 研究方案 |
2.2.1 研究目标 |
2.2.2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总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用户调查 |
3.1.2 调查结果 |
3.1.3 可行性研究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设计原则 |
3.2.2 系统总体设计 |
3.2.3 系统总体结构 |
3.2.4 系统功能设计 |
3.2.5 系统逻辑结构图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 |
3.3.2 基础地形数据库设计 |
3.3.3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资源GIS 数据库设计 |
3.3.4 其他数据的设计 |
3.4 系统界面设计 |
第四章 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与应用 |
4.1 火险等级评价 |
4.1.1 火险指标的选取 |
4.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火险因子权重计算 |
4.1.3 火险等级评价功能实现 |
4.1.4 火险等级评价应用 |
4.2 林火蔓延 |
4.2.1 模型选择 |
4.2.2 林火蔓延模型设计 |
4.2.3 林火蔓延功能实现 |
4.2.4 林火蔓延应用 |
4.3 最短路径 |
4.3.1 功能简述 |
4.3.2 网络数据集的创建 |
4.3.3 最短路径分析 |
4.3.4 最短路径应用 |
4.4 损失评估 |
4.4.1 功能简述 |
4.4.2 技术路线 |
4.4.3 损失评估应用 |
4.5 专题图制作 |
4.5.1 标签专题图的功能实现与应用 |
4.5.2 单值专题图的功能实现与应用 |
4.5.3 分段专题图的功能实现与应用 |
4.5.4 点密度专题图的功能实现与应用 |
4.5.5 柱状专题图的功能实现与应用 |
4.6 其他功能实现与应用 |
4.6.1 空间查询功能 |
4.6.2 缓冲区分析 |
4.6.3 距离测算功能 |
4.6.4 面积测算功能 |
4.6.5 高程、坡度、坡向提取 |
4.6.6 地图标注和标记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以洛南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3S"技术简介 |
1.1.1 遥感技术概述 |
1.1.2 地理信息系统 |
1.1.3 全球定位系统 |
1.2 "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
1.3 森林资源调查概述 |
1.3.1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介绍 |
1.3.2 "3S"技术在国外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1.3.3 "3S"技术在国内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1.3.4 国内外"3S"技术相关研究对比分析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来源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交通区位和生态区位 |
2.1.3 地形地貌 |
2.1.4 河流水文、气候及土壤 |
2.1.5 动植物、旅游资源 |
2.2 林业机构与生产情况 |
2.2.1 林业生产基本情况 |
2.2.2 林业机构与人员 |
2.2.3 林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
2.3 资料来源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1 研究方案 |
3.1.1 研究主要内容 |
3.2.2 研究方法 |
3.2 论文创新点 |
3.3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数据分类与数据库建立 |
4.1 空间数据 |
4.1.1 基础数据 |
4.1.2 专题数据 |
4.2 属性数据 |
4.3 数据管理方式 |
4.4 数据库的建立 |
4.4.1 数据库系统结构 |
4.4.2 数据库的建立 |
4.5 数据标准的制定 |
4.6 数据模型与数据组织方案 |
4.6.1 数据模型 |
4.6.2 数据组织 |
第五章 基于RS森林资源信息提取 |
5.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建立 |
5.1.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依据 |
5.1.2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原则 |
5.1.3 分类系统技术标准 |
5.2 SPOT5遥感图像预处理 |
5.2.1 选择合适信息源 |
5.2.2 数字图像预处理 |
5.3 建立解译标志 |
5.4 遥感解译 |
5.4.1 遥感图像识别方法 |
5.4.2 遥感解译 |
5.4.3 显性因子提取 |
5.4.4 各地类面积获取 |
5.4.5 隐性因子提取 |
5.5 精度控制分析 |
5.5.1 正判率计算 |
5.5.2 小班蓄积量估测精度 |
5.5.3 总体蓄积量估测精度 |
第六章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
6.1 需求分析 |
6.1.1 系统应用目的 |
6.1.2 系统应用对象 |
6.1.3 系统研究解决的问题 |
6.1.4 系统研究目标 |
6.2 系统功能设计 |
6.2.1 设计原则 |
6.2.2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6.3 系统逻辑模型 |
6.3.1 数据逻辑结构 |
6.3.2 系统数据库结构 |
6.4 界面设计及主要模块 |
6.4.1 文档管理 |
6.4.2 数据源库 |
6.4.3 信息管理 |
6.4.4 成果图库管理 |
6.4.5 电子沙盘管理 |
6.4.6 图形分析 |
6.4.7 成果输出 |
6.4.8 系统配置 |
第七章 "3S"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
7.1 经济效益 |
7.1.1 节约经费 |
7.1.2 市场前景广阔 |
7.2 社会效益 |
7.2.1 优化资源配置 |
7.2.2 提高管理决策能力 |
7.2.3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
7.2.4 促进林业科技进步 |
第八章 结语 |
8.1 结论 |
8.2 讨论 |
8.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浅谈3S技术在林业及林火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妙峰山林场景观安全与火灾危险性研究[D]. 陈羚.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创新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加强林业野外调查工作——在Android平台上处理ArcGIS个人地理数据库的研究[J]. 何生,昌鸽芝,胡江明,高朝霞,邓司马. 吉林农业, 2016(17)
- [3]中美林火行政管理比较研究[D]. 陈娟.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4]浅谈GI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J]. 孙洋.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6)
- [5]3S技术和专家系统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高瑜,夏国荣. 电子世界, 2013(03)
- [6]章丘市建设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探讨[D]. 范海波.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8)
- [7]闽江入海口地区马尾松林林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 周奇.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8]3S技术在京津风沙源工程造林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肖永波.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9]遂宁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春艳.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10]“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以洛南县为例[D]. 刘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