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晴[1](2021)在《基于钱梦龙导读法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
张应秀[2](2021)在《基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与传统灌输式教育不同,自学辅导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与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致的。本文拟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探析自学辅导教学法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通过对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现状调查,发现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没有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一线教师对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认识不足且接受程度不高,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或者流于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学。同时,通过学生成绩对比分析和选取代表学生进行访谈,初步得出自学辅导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作用,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法。为了自学辅导教学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得到应用,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自读课文和精读课文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自学辅导教学法使用的局限性并提出具体可行的使用策略。本研究对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讨论主要是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自学辅导方法一般步骤和使用策略,发掘该方法对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意义,努力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资料。
赵洁[3](2021)在《高校形体舞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混合教学模式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学习方式的结合,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目前各大高校的部分课程都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尤其是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更为突显,分别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且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形体舞蹈课程作为高校公共体育的一门选项课,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形体舞蹈课程的需求。当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影响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持形体舞蹈的学习兴趣,变为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广大形体舞蹈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实验法,结合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混合教学模式(微课+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进行为期17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形体舞蹈公体选项课班级,从中随机选取两个班(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两个班(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其中实验一班35人、实验二班25人,对照一班43人、对照二班26人。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在进行实验教学效果分析时,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技术成绩的对比发现P值<0.05,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显着差异,且具有意义;通过对实验组自身实验前后测技术成绩对比P值<0.05,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显着差异,且有意义;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技术成绩的对比发现,两个班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分别为+2.63和+0.57,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2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的分析发现,教学实验后,学生在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测试中p值<0.001<0.05,验证两组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增长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具有意义;教学实验后,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测试中,选择“喜欢形体舞蹈,为了提高水平”占比为34.0%、选择“爵士舞”和“中国舞”以及“拉丁舞”的人数都较高,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3本教学实验的学生满意度分为学习兴趣、团结精神和自信心理。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时反馈,实验班学生在后测的满意度中认为“混合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和系统化”占比18.0%、“学习不同的舞种对自己舞蹈的肢体感觉有所帮助”占比10.3%,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创编,实验组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实行组别讨论的方式洽使学生的交流更加融洽,对照组的学生认为有无小组学习无区别,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选取四位技术较差的同学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差值为+19.3和+15.8,对照组的学生差值为+10和+12,因此实验组的进步程度大于对照组,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构想成立且适用于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程的教学。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组的学生进步大于对照组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组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2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有所提高;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在自主性学习的推动下综合能力也有显着的提高。3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对于学生课程满意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学生满意度的实时反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之前有所提高;自信心理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维,加强教师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意愿;(2)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态度,培养学习主动性以及促进学习兴趣;(3)需要完善学校的保障和激励政策,领导及相关教育部门给予大力支持;(4)需要加强平台的信息技术化设计,给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一定的便利。
张孝云[4](2021)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尉氏县某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建立在学生平时生活的基础上,从而引导学生从道德和品质全面发展的一门育人课程。初中生正处在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学校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在国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齐心协力,转观念、改模式、变教法。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导学案是包括教案、学案、作业、学习成果测试在内的教师与学生一块使用的教学文本。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日常课堂的运用中分为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探究、课堂展示点评、课堂的检测、课后反思五大环节。这五个环节层层相扣,重点是突出以“导学”为方法,学生与教师分别作为主体和主导,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完成教学的任务,做到教学相长。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尉氏县某初级中学为例,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实施基础,运用步骤,以及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最后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来展示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在撰写本文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的同时,对所在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从而获取对应的调查数据。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既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丰富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丁林敏[5](2021)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和说明,指出生物学课程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南。在这一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割裂现象并未贯彻这一理念,所以用教学案一体化去弥补这一割裂现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显得极为迫切。据此本研究以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和实践为题进行研究,尝试为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和实践提供有效建议,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联系。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和课堂观察法四种方法。以设计问题化、素养培养过程化为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和素养培养的思路。首先,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本研究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设计流程等,设计出新授课、实验课和复习课三种类型的教学案一体化案例。然后,提出实践的流程、实践策略以及实践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方法,并将设计的案例应用在教学中。最后使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学生成绩分析三种方法来检验学生使用教学案一体化的态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核心素养培育情况。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原则有助于师生共享教学经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体现了教学相长;二是教学案一体化设计前的准备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情、心理特点的掌握,对教材结构、重难点和可操作性的判断,对教学案一体化的结构和环节安排设置;三是目标、预习、探究、巩固内容的设置都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丰富的内容也使得课堂更加完整;四是知识问题化、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化的思路有助于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了教与学的关联,落实了核心素养;五是问题诱导式、情景创设式教学策略能促进教与学的紧密联系,弥补了之前谈到的“教”、“学”割裂现象,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促进作用;六是教与学在不同的环节中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可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认为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一体化在初中阶段使用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研究中提出的设计思路、设计策略、教与学关系的处理和实践策略都可在一线教学中进行尝试应用。
杨娜[6](202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的阅读教学不是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是以教师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而是学生和教师共阅读实践、同思考体验的活动。基于此,教师和学生要用对应的思维看待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偏失任何一方的阅读教学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小学语文对应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应的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对应教育为基础,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应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对应思维和主体意识,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阅读教学的环境、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内容、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方式以及阅读教学的评价六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和教师们展开调查,以了解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从上述六个维度分别给教师和学生提出对应的改造建议,以期改善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现状,提高教师对应阅读教学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对应阅读学习的意识。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设计、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主要阐述了调查目标的确定、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第三部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阅读教学。具体表现为:阅读教学环境封闭、阅读教学目标单一、阅读教学内容孤立、阅读教学过程简单、阅读教学方式片面以及阅读教学评价空泛。第四部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单教育。一是阅读教学环境封闭的原因: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不足、学生内心不愿参与阅读教学;二是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的原因:教师受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学生阅读教学目标意识不强;三是阅读教学内容孤立的原因:教师阅读教学专业能力不足、学生自身阅读学习能力较低;四是阅读教学过程简单的原因:教师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不高;五是阅读教学方式片面的原因: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重视不足、学生阅读学习对话素养不高;六是阅读教学评价空泛的原因:教师怕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学生怕挑战教师的教学权威。第五部分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造:对应阅读教学。笔者也是从六个维度分别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对应的改造建议。一是营造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实现物理和心理的结合: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的环境、学生要培养阅读对话的意识;二是确立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三是整合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融合:教师要更新专业的教学能力、学生要提高阅读的学习能力;四是转变简单的阅读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应:教师要树立对等的师生观念、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五是采用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形式与效果的共赢:教师要引起阅读对话的重视、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六是进行具体的阅读教学评价,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参照: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孙瑞杰[7](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线上课程与日俱增,以融入在线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与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通过扎实系统的理论教学,还需要让学生加以实践与自我学习,使其行为最终能够自我教育,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混合式教学的出现与发展极好的契合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需要,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包含常规教学工具和新兴技术手段的融合,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放飞学生学习热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长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正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的相关概述。首先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做了界定,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以互联网远程方式的线上授课与面对面方式的传统线下授课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对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以及阐述了理论依据,包含活动理论、关联主义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顺应新时代要求教育变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模式,提高职校教师专业技术素质,发展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第二部分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调查进行分析,通过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调查问卷概况,并对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分析,分别从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行为的角度,从推动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发展的角度,以及关于混合式教学的评价,分别是学生评价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第三部分主要是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优化策略,主要存在平台操作步骤不易讲解,线上与线下课程结构不合理,中职生在线学习效果不佳;同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提出学校完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组织体系,教师调整思想政治课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组织,转变学生的考评机制,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优化策略。
王丹[8](2021)在《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以H校《现代教育技术》为例》文中认为教育部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倡导教育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技能,获得服务社会的个性化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起点低、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满意度低的问题,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为标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伴随着互联网+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常态,现代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当中,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着教育方式及手段向多维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集中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势,线上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线下学习能够保持传统学习的优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引导。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职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将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笔者在包含H校的三个省份的五所职业学校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关于云班课和混合式教学的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师生使用云班课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意愿及开展教学实施的条件,分析总结了云班课的功能结构,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设计,在H校语文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通过综合测评及访谈调查分析教学效果,最终得出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表明了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合理性,为下一步在职业学校中运用云班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康珂[9](2021)在《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在线上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育规则与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不能到校上学,教师不能到校教学,面对师生不能面对面授课的情形,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无法适应当前形势。为了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线上数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多数老师选择采用直播、录课等方式,向学生教授新知,学生通过线上听课来学习,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虽然保证了教师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我学习能力弱等因素,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小学生在线上听课时存在的因为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我学习能力弱等因素引起的线上教学模式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线上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了解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依托上述理论并结合当前线上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次,根据提出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最后,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实践研究,选择某小学六年级两个同质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并对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成绩测试,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成绩的对比分析,线上教学中,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原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在教学实践后均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更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实践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在线上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模式也可用于其他在线教学任务。
贾丹丹[10](2021)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提炼总结,自其问世以来,一直得到诸多语文教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作为现代汉语的渊源之一,文言文的内容繁复,涉及我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近年来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颇多问题和不足,叶圣陶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理论指引和实践向导。对于回答如何在新时代的教育课程中上好文言文课,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出发,探究其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出发,探析“教”的内涵和“不需要教”的实质,并对该思想的现实意义作详细阐述。其次解析当下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展开论述。最后探讨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主要从“教”的本质和“不需要教”的实现两方面,针对文言文教学的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在新时代、课程改革新背景下,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课堂教学模式变革,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并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为基本理念,在理论上探索了新背景下“教”与“不需要教”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探索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五育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可以借此改进我国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现状,为文言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自学辅导教学法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第一节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内涵解读及应用的一般步骤 |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步骤 |
第二节 自学辅导教学法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 |
二、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学辅导教学法 |
三、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自学辅导教学法 |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实践 |
第一节 传统教学模式下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使用现状 |
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独立自学能力差 |
二、学生预习情况较差,教师任务驱动不合理 |
三、自主探究总结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 |
四、教师对自学辅导教学法、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 |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的教学实践 |
一、《雨的四季》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设计案例 |
二、《金色花》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设计案例 |
三、《走一步,再走一步》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设计案例 |
第三节 课堂实践下学生对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的反馈情况 |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得以提升 |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
三、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运用,学生语文成绩明显提高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反思和策略 |
第一节 自学辅导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
一、研究对象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干预不当 |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自学辅导教学法的使用策略 |
一、激发学生语文自学动机,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
二、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四、加强学生自学过程管理,树立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校形体舞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
1.1.2 完善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
1.1.3 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解读及界定 |
2.1.1 教学模式概念解读 |
2.1.2 混合教学模式概念解读 |
2.1.3 本研究关于混合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2.2.2 关于现行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2.2.3 关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
2.2.4 关于形体舞蹈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推理法 |
3.3 研究思路 |
4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 教学实验的设计 |
4.1.1 教学设计 |
4.1.2 教学实验对象和地点、时间 |
4.1.3 实验教学工具 |
4.1.4 实验阶段步骤 |
4.1.5 教学内容的设计 |
4.1.6 实验控制 |
4.2 教学实验的实施 |
4.2.1 实验测试指标选定 |
4.2.2 实验前测 |
4.2.3 实验实施过程 |
4.2.4 实验后测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分析 |
5.1.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后测技术成绩对比 |
5.1.2 实验组自身实验前后的技术成绩对比 |
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技术考试成绩对比 |
5.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分析 |
5.2.1 自学能力 |
5.2.2 模仿能力 |
5.2.3 综合能力 |
5.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心理层面满意度分析 |
5.3.1 学习兴趣 |
5.3.2 团结精神 |
5.3.3 自信心理 |
5.4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5.4.1 教师层面 |
5.4.2 学生层面 |
5.4.3 学校层面 |
5.4.4 平台层面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Ⅰ 2020年形体舞蹈公共选修课本科生学生调查问卷 |
附件Ⅱ 课程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心理层面满意度指标 |
附件Ⅲ 公共体育形体舞蹈在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评分细则 |
附件Ⅳ 教学实验部分图片 |
附件Ⅴ |
附件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尉氏县某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访谈法 |
3.经验总结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述及运用流程 |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 |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二)实践基础 |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步骤及要求 |
(一)课堂预习环节 |
(二)课堂探究环节 |
(三)课堂展示、点评环节 |
(四)课堂测试环节 |
(五)课后反思总结 |
第三章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的影响及归因 |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存在的影响 |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践行价值 |
1.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
3.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1.导学案设计存在问题 |
2.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导学案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二)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尉氏县某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分析 |
一、尉氏县某初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现状 |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2.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二、尉氏县某初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成效 |
(一)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
(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
(三)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
三、尉氏县某初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问题 |
(一)学校导学案编制及实施制度不完善 |
(二)教师观念有待转变能力有待提升 |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对策 |
(一)导学案编写对策 |
(二)、导学案在具体实施中的相关对策 |
1.学校积极倡导支持 |
2.教师科学运用 |
3.学生积极参与 |
第五章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
一、导学案设计 |
(一)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
1.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
5.教学方法 |
(二)编写后的成果 |
1.学习目标 |
2.自主预习 |
3.合作探究 |
4.课堂展示 |
5.课堂检测 |
6.课后反思总结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一)教学过程 |
1.视频导入,认识诚信做人 |
2.讲述故事,感悟诚信做人 |
3.合作探究,认识诚信无价 |
4.创设情境,感知诚信智慧 |
5.当堂检测,拔高提升 |
(二)板书设计 |
(三)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A 调查问卷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
附件B 调查问卷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教师问卷调查 |
致谢 |
(5)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选题缘由 |
1.1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
1.2 教学案一体化能弥补教与学的割裂现象 |
1.3 教学案一体化符合新课程理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教学案一体化的发展 |
2.1.1 国外教学案一体化发展 |
2.1.2 国内教学案一体化发展 |
2.2 教学案一体化的概念 |
2.3 教学案一体化相关概念辨析 |
2.3.1 导学案 |
2.3.2 教学案 |
2.4 教学案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2.4.1 尝试教学理论 |
2.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3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4.4 人本主义理论 |
2.4.5 建构主义理论 |
2.5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角度 |
2.6 教学案一体化的方法 |
2.7 教学案一体化研究不足 |
2.8 研究可行性的分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教育实验法 |
3.3.4 课堂观察法 |
3.4 研究流程 |
3.5 研究意义 |
第四章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 |
4.1 教学案一体化的研究思路 |
4.1.1 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总体思路 |
4.1.2 设计及素养培育思路 |
4.2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
4.2.1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原则 |
4.2.2 层次性原则 |
4.2.3 启发性原则 |
4.2.4 目的性原则 |
4.2.5 适度性原则 |
4.2.6 创新性原则 |
4.3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准备 |
4.3.1 分析学生 |
4.3.2 分析教材 |
4.4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内容 |
4.4.1 目标的设计 |
4.4.2 预习内容的设计 |
4.4.3 探究内容的设计 |
4.4.4 巩固内容的设计 |
4.5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策略 |
4.5.1 内容设计多设疑 |
4.5.2 重视合作探究环节 |
4.5.3 教与学目标相一致 |
4.6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要点及框架 |
4.6.1 新授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要点 |
4.6.2 新授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框架 |
4.6.3 复习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要点 |
4.6.4 复习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框架 |
4.6.5 实验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要点 |
4.6.6 实验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框架 |
第五章 教学案一体化实践 |
5.1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践设计 |
5.1.1 实践对象 |
5.1.2 实践目的 |
5.1.3 实践变量 |
5.1.4 实践流程 |
5.2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
5.2.1 问题诱导式教学 |
5.2.2 情景创设式教学 |
5.3 实践中教与学关系的处理 |
5.3.1 预习-先学后答 |
5.3.2 问题-先解后导 |
5.3.3 习题-先做后讲 |
5.4 教学案一体化案例的实践分析 |
5.4.1 新授课案例实践分析 |
5.4.2 复习课案例实践分析 |
5.4.3 实验课案例实践分析 |
5.5 教学案一体化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5.5.1 时间把控与习题处理 |
5.5.2 教学经验与课堂管理 |
5.5.3 交流展示与效果了解 |
第六章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践效果检验 |
6.1 问卷调查 |
6.2 课堂观察 |
6.3 学生成绩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总结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阅读的重要性 |
2.对应阅读教学的优越性 |
3.小学阶段进行对应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阅读教学的环境 |
2.阅读教学的目标 |
3.阅读教学的内容 |
4.阅读教学的过程 |
5.阅读教学的方式 |
6.阅读教学的评价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五)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概念界定 |
2.理论基础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标的确定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1.调查学校的选择 |
2.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
3.访谈对象的选择 |
4.课堂观察对象的选择 |
(三)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2.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3.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
(四)调查数据的处理 |
1.阅读教学环境的现状 |
2.阅读教学目标的现状 |
3.阅读教学内容的现状 |
4.阅读教学过程的现状 |
5.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 |
6.阅读教学评价的现状 |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阅读教学 |
(一)阅读教学环境封闭 |
1.师生共处的物理环境封闭 |
2.师生共处的心理环境封闭 |
(二)阅读教学目标单一 |
1.教师阅读教学目标唯知识导向 |
2.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不清晰明确 |
(三)阅读教学内容孤立 |
1.教师孤立进行阅读内容的教学 |
2.学生孤立进行阅读内容的学习 |
(四)阅读教学过程简单 |
1.教师掌握阅读教学的主动权 |
2.学生被教师主导的阅读教学 |
(五)阅读教学方式片面 |
1.教师发起的阅读教学对话形同虚设 |
2.学生参与的阅读教学对话应付了事 |
(六)阅读教学评价空泛 |
1.教师主体所作的评价简单趋同 |
2.学生主体所作的评价单一肯定 |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简单教育 |
(一)阅读教学环境封闭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认识不足 |
2.学生内心不愿参与阅读教学 |
(二)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受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 |
2.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意识不强 |
(三)阅读教学内容孤立的原因分析 |
1.教师阅读教学专业能力不足 |
2.学生自身阅读学习能力较低 |
(四)阅读教学过程简单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 |
2.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不高 |
(五)阅读教学方式片面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重视不足 |
2.学生阅读教学对话素养不高 |
(六)阅读教学评价空泛的原因分析 |
1.教师怕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 |
2.学生怕挑战教师的教学权威 |
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造:对应阅读教学 |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实现物理和心理的结合 |
1.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的环境 |
2.学生要培养阅读对话的意识 |
(二)确立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
2.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目标意识 |
(三)整合丰富的阅读教学内容,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融合 |
1.教师要更新专业的教学能力 |
2.学生要提高阅读的学习能力 |
(四)转变简单的阅读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应 |
1.教师要树立对等的师生观念 |
2.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 |
(五)采用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形式与效果的共赢 |
1.教师要引起阅读对话的重视 |
2.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对话素养 |
(六)进行具体的阅读教学评价,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参照 |
1.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
2.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
附录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一:关于六年级《七律·长征》的案例分析 |
案例二:关于五年级《猎人海力布》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三:关于四年级《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案例分析 |
案例四:关于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案例分析 |
案例五:关于二年级《玲玲的画》的案例分析 |
案例六:关于一年级《秋天》的案例分析 |
致谢 |
(7)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1.混合式教学 |
2.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 |
3.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 |
(二)理论依据 |
1.活动教学理论 |
2.关联主义理论 |
3.终身学习理论 |
(三)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
1.顺应时代教育变革的新要求 |
2.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 |
3.提高职校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 |
4.发展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
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 |
(一)调查过程 |
1.调查准备阶段 |
2.调查实施阶段 |
3.调查数据解析 |
(二)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实施过程 |
1.从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 |
2.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行为的角度 |
3.从推动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发展的角度 |
(三)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
1.平台操作步骤不易讲解 |
2.线上与线下课程结构不合理 |
3.中职生在线学习效果不佳 |
(四)原因分析 |
1.中等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混合式教学培养 |
2.中等职校平台设施不完善 |
3.中职生学习约束力差 |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
(一)学校完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组织体系 |
1.组建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教研组 |
2.细化混合式教学平台的教学步骤 |
3.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 |
(二)教师调整思想政治课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组织 |
1.平衡线上与线下的教学顺序 |
2.协调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 |
(三)转变学生的考评机制 |
1.学生积极参与推进双平台模式 |
2.学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学习 |
(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
1.联动信息技术媒介与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 |
2.构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师生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案例 |
致谢 |
(8)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以H校《现代教育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课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二)混合式教学在高等职业学校课堂中的研究现状 |
(三)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四)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 |
第二章 高等职业学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 |
一、高等职业学校混合式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调查 |
(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情况分析 |
(三)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混合式学习情况分析 |
(四)高等职业学校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二、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一)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
(二)工具平台日益成熟 |
第三章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
一、混合式教学前端分析 |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混合教学环境分析 |
二、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
(一)课前阶段 |
(二)课中阶段 |
(三)课后阶段 |
三、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
(一)教学活动设计 |
(二)学习资源设计 |
(三)教学策略设计 |
(四)教学评价设计 |
第四章 基于云班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 |
一、案例准备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三)教学目标分析 |
(四)H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二、实施过程 |
(一)课前 |
(二)课中 |
(三)课后 |
三、实时监测 |
(一)个人学习报告 |
(二)班级教学报告 |
四、教学评价 |
第五章 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
一、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
(一)学习兴趣分析 |
(二)学习效果分析 |
(三)学习满意度分析 |
二、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四、问题与建议 |
(一)存在问题 |
(二)提出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一)云班课平台有助于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
(二)混合式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具有可行性和优势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在线上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意义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教学模式 |
2.2 线上教学模式 |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2.3.1 翻转课堂的概念 |
2.3.2 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 自主学习 |
2.4.1 自主学习的概念 |
2.4.2 自主学习理论基础 |
2.4.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线上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
3.1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3.2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2.1 建构主义理论 |
3.2.2 “从做中学”理论 |
3.3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4章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案例 |
4.1 《面的旋转》教学案例 |
4.2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案例 |
4.3 《古人计数》教学案例 |
第5章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工具 |
5.3 实验过程 |
5.4 研究变量控制 |
5.5 问卷设计 |
5.6 问卷信效度分析 |
第6章 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6.1 学习兴趣结果分析 |
6.2 学习参与度结果分析 |
6.3 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分析 |
6.4 学习成绩分析 |
6.5 各方面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6.6 实验班和参照班的差异性分析 |
6.7 实验结论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7.1.1 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7.1.2 学习参与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7.1.3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7.1.4 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7.2 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7.2.1 学习兴趣方面的建议 |
7.2.2 学习参与度方面的建议 |
7.2.3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建议 |
7.2.4 学习成绩方面的建议 |
第8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不足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
第一节 理论内涵 |
一、“教”的内涵 |
二、“不需要教”的实质 |
三、“教”与“不需要教”的界限 |
第二节 实践价值 |
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
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二章 当下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教学理念滞后 |
一、教学目标功利偏颇 |
二、教学意义认识不足 |
三、教学内容扩展不够 |
第二节 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
一、教学方法存在因循守旧现象 |
二、辅助教学的设备使用效果不佳 |
第三节 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
第三章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
第一节 “教”的本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
二、提高教师“引”和“导”的能力 |
三、文言文教学与学生素养培育要相辅相成 |
四、丰富文言文教学载体与学生发展要相互适应 |
第二节 “不需要教”的实现: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 |
三、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钱梦龙导读法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研究[D]. 王雪晴. 西南大学, 2021
- [2]基于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研究[D]. 张应秀.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高校形体舞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 赵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尉氏县某初中为例[D]. 张孝云.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5]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与实践研究[D]. 丁林敏. 延安大学, 2021(11)
-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单性问题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杨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 孙瑞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以H校《现代教育技术》为例[D]. 王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基于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在线上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 康珂.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10]“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贾丹丹. 扬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