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烘缸剥离剂在造纸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廖畅,杨致富,赵志松,李陶伟,黄军,马朴,马玉芹,张伟平[1](2021)在《降低生活用纸能耗和纸尘的涂层解决方案》文中提出生活用纸的清洁生产包括纸尘控制和能耗控制两大方面,为此针对性地开发了低温涂层产品替代常规涂层产品,以降低纸尘和蒸汽消耗。本研究主要研究了低温粘缸剂、低温剥离剂和低温涂层的特性。结果表明,低温粘缸剂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黏结力、合适的耐水性和合适的成膜软硬;低温剥离剂则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适宜的剥离力,纳米级的低温剥离剂可以在涂层中分布得更加均一。通过Turbiscan稳定仪测试低温粘缸剂与低温剥离剂混合液的稳定性,其TSI系数只有0.98,表明混合液稳定。将低温涂层工业化应用后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降低80~230 kPa扬克缸蒸汽压力,且能在一定幅度降低蒸汽耗用;较常规涂层而言,低温涂层的应用可以减少10%~50%的原纸/成品的掉粉率。
邵校,彭返霞[2](2021)在《干网使用的典型问题分析及改进实践》文中认为在利用废纸制浆生产纸板时,干网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对采用中高速纸机生产110~200 g/m2的高克重纸板和瓦楞纸产品时,烘干部干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纸机干网的使用提供参考。
陈建兵,张润林[3](2021)在《烘缸剥离剂在新闻纸机上的应用实践》文中认为介绍了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新闻纸机使用烘缸剥离剂的情况,对烘缸剥离剂的选型、添加方式、两种作用机理与负面影响,药效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同时说明了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相应的选择结果与理由。
刘芬芬[4](2018)在《抗菌解键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胎政策及人口老龄化,妇女卫生巾、婴儿尿不湿及成人失禁用品等一次性卫生用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这些用品在使用时与人体密切接触,其抗菌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绒毛浆作为生产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主要材料,其本身并不具有抗菌性,而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则会大量繁殖,有可能引起病菌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对纸张的柔软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一种既具有抗菌性能又兼具柔软性能的抗菌解键剂,并将其应用于造纸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三乙醇胺、氯化亚砜及不同的长链烷基叔胺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使三乙醇胺分子上的醇羟基被氯原子所取代、再通过季铵盐化反应合成四种新型的季铵盐型抗菌解键剂,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检测了四种抗菌解键剂对金色葡萄糖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论文中成功合成了一类新型的抗菌解键剂,该抗菌解键剂具有一定的抗菌效力,但抗菌效力不同。其中,三(2-氯化辛烷基二甲基铵基乙基)胺(抗菌解键剂A)对金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的MIC最低,分别为16μg/mL和64μg/mL,三(2-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铵基乙基)胺(抗菌解键剂B)次之,而三(2-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铵基乙基)胺(抗菌解键剂D)的MIC最高,分别为256μg/mL和512μg/mL,说明抗菌解键剂A的抗菌效力最强,抗菌解键剂B次之,抗菌解键剂D最弱,且该类抗菌解键剂对金色葡萄糖球菌的抗菌效力要优于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力。采用混合抄造法和浸渍法将抗菌解键剂作用于绒毛浆纤维制成绒毛浆板,然后对绒毛浆板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混合抄造法相比,经浸渍法处理所得抗菌绒毛浆的抗菌性能较好;而抗菌解键剂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绒毛浆板的耐破指数和紧度,但当抗菌解键剂用量较大时会对绒毛浆板的吸液性能及干蓬松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将抗菌解键剂用量控制在0.5%以下时制备的绒毛浆板具有较好的紧度、干蓬松度、耐破指数及吸液性能。而在绒毛浆板抗菌效力检测方面,所得绒毛浆板对两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抗菌解键剂A和抗菌解键剂B的抗菌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可将抗菌解键剂A和抗菌解键剂B作用于绒毛浆纤维制备抗菌绒毛浆产品,其最佳用量均为0.5%左右。将抗菌解键剂应用于液晶玻璃间隔纸的抄造工艺中,不仅有效解决了液晶玻璃间隔纸打浆度、湿纸幅强度及成纸透气度之间的矛盾,还赋予了产品一定的抗菌及柔软性能。因此,可将抗菌解键剂A和抗菌解键剂B作为兼具柔软性能的抗菌剂、抗菌解键剂C和抗菌解键剂D作为兼具抗菌性能的柔软剂应用于更多的产品,为该类表面活性剂迎来新的市场领域。
张阳,张秀梅,楼炳轩,占正奉[5](2017)在《乳液型烘缸剥离剂在高速箱纸板机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再生纸浆生产箱纸板的实际生产为基础,采用烘缸和干网喷涂的方式,应用乳液型烘缸剥离剂进行了生产控制研究。统计了添加烘缸剥离剂前后纸机的断头次数、成纸单位面积内胶黏物的个数等数据,测试了纸页表面平滑度、吸水性等性能。根据纸机的实际生产情况,在生产90g/m2箱纸板,纸机车速在1350m/min左右时,烘缸剥离剂的添加量为5.5m l/s时,黏缸问题得到很好的控制,纸机断头次数最少,纸页性能得到了提高。
张阳[6](2017)在《造纸助剂在高速箱板纸机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造纸助剂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PM6造纸生产线实际生产过程中,造纸助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使用合适的造纸助剂以及找出其最适添加量。主要跟踪的造纸助剂有:烘缸剥离剂、助留剂、助滤剂、表面施胶剂等。由于废纸中存在较多的胶粘物,因此对于纸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纸机的运行效率,在造纸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烘缸剥离剂来解决纸机干部的粘缸问题。生产箱板纸定量相同的情况下,添加烘缸剥离剂前后,由于干部的粘缸问题,导致纸机断头的次数以及成纸单位面积内胶黏物个数都出现下降。纸机在生产90g/m2的T-2箱板纸,纸机车速在1350m/min左右时,通过改变烘缸剥离剂的用量,统计纸机由于干部粘缸而出现断头的次数,最终确定烘缸剥离剂的最佳添加量为5.5ml/s。对于浆料留着率的提高,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一元助留助滤体系的使用效果要明显优于CAPC(聚丙烯酰胺衍生物)一元助留助滤体系;CPAM+CAPC二元助留助滤体系的使用效果要明显优于CPAM一元助留助滤体系。以废纸为原料生产90g/m2的T-2箱板纸,纸机车速在1350m/min左右的情况下,当CPAM用量在0.35kg/t左右时,对于浆料的滤水性能、成纸的纵向裂断长和撕裂指数改善程度较好。对于提高浆料的滤水能力,CPAM用量为0.35kg/t和CAPC组成二元助留助滤体系,与CPAM的一元助留助滤体系相比,滤水时间进一步下降,这与CPAM和CAPC两者的相互协同作用有关;对于二元助留助滤体系,在CPAM用量为0.35kg/t时,CAPC的最适添加量范围在0.250.30kg/t之间,随着CAPC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虽然滤水时间仍然在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在减少。随着CAPC用量的增加,成纸的纵向裂断长和撕裂指数基本上趋于平缓,变化不大。纸机车速为1050m/min左右,生产定量130g/m2的T-2箱板纸,在纸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试用不同厂家生产的表面施胶剂。根据使用不同表面施胶剂时,成纸抗水渗透能力及表面施胶剂使用相关成本的比较,最终确定使用RL-6型表面施胶剂(苯丙类表面施胶剂)。
柯炳太[7](2016)在《油茶加工剩余物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高品质的食用油越来越受青睐,其中茶油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而生产茶油产生的大量油茶加工剩余物(CJS)得不到合理的综合利用。本文利用生物质精练技术对油茶加工剩余物进行改性提取,研究了改性油茶加工剩余物(GCJSY)的性质及其在造纸烘缸剥离、发泡混凝土、蚕丝脱胶以及纸张表面施胶中的应用。首先在第一章中,研究了GCJSY的乳化性能,制备出能有效乳化机油的GCJSY复合乳化剂,并将机油乳液作为烘缸剥离剂用于纸张的剥离,得到比工厂现用产品还好的剥离效果。在第二章中,通过考察GCJSY、几种合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的发泡性能和稳泡性能,研制出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的发泡性能、稳泡性能优良的混凝土引气剂。在第三章中,利用GCJSY的洗涤性能,研究了GCJSY在蚕丝脱胶过程中的作用,得到较佳的蚕丝脱胶工艺。在第四章中,利用液化油茶加工剩余物(YCJS)等生物质原料代替苯酚以改善酚醛树脂的性能,并将合成产物用于纸张的表面施胶。通过以上的研究,对CJS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实现CJS的高价值化利用。
孙淑秀[8](2016)在《功能型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和人类环保观念的不断增强,开发无毒环保的化学产品成为当今化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满足造纸行业对绿色环保造纸助剂的需求,进行了几种无毒环保型造纸助剂的研究。本研究采用白油、大豆油、茶油及ASA(烯基琥珀酸酐)等油类物质通过乳化制备出可溶于水的自乳化液,并对白油、植物油及ASA自乳化液的制备条件及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自乳化液的粒径、接触角、稳定性和粘度的表征,探讨了自乳化液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各种油类物质乳化的最佳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得出烃油、植物油乳化剂的HLB值与接触角呈线性关系的方程式。将白油自乳化液作为纸张的烘缸剥离剂应用结果表明:当剥离剂的添加量为1‰时,白油烘干剥离剂的效果高于商品剥离剂的效果;采用直接乳化法可制得的大豆油乳液,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YSA151制成的大豆油乳液的剥离效果比商品大豆油乳液的剥离效果好;考察了ASA自乳化液的浆内施胶及表面施胶效果,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该施胶剂可以使抗水性能提高,Cobb值由115.3 g/m2降低到30.4g/m2;本研究还考察了ASA自乳化液与其他疏水物质复配的防潮效果及增效剂的防潮效果,制备出能够很好增强纸张憎水性能的新型施胶剂。将茶油自乳化液应用于卸妆油的研究表明:茶油卸妆油可以有效卸除彩妆等污渍,丰富了植物油自乳化液的应用途径。
李远友[9](2016)在《淀粉基造纸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性能》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纸工业中所用纸张原材料已逐渐变为以废纸的重复回收利用为主。由于废纸纤维质量差,成纸的质量也下降,但人们对纸张品质要求却越来越高,为此高效绿色环保的造纸助剂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淀粉基造纸表面施胶助剂的制备与应用。首先在第一章中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玉米淀粉和甲基丙烯酸甲脂(MMA)、丙烯酸丁酯(BA)等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单体淀粉质量比、硬软单体质量比、功能性交联单体的用量对于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产物及其纸张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在第二章中,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价格低廉的尿素、甲醛与淀粉共聚制备表面施胶剂,探讨了甲醛的用量对乳液性能及其纸张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疏水组分改性得到环压、疏水、稳定性能优良的施胶剂;在第三章中,为了充分利用制革遗留的废弃物工业明胶,将工业明胶进行碱解、交联、阳离子化等改性制备出高性能的表面施胶剂;探讨了碱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以及阳离子用量对施胶剂性能以及表面施胶后纸张性能的影响;最后在第四章中,把油茶加工剩余物等生物质应用于造纸助剂的制备,通过改性探究其对纸张表面施胶性能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成功的将工业明胶、薯渣、油茶加工剩余物等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可行的途径。
孙淑秀,陈少平,柯炳太,李远友,吴宗华[10](2015)在《烘缸剥离剂的组成与作用效果》文中指出分别制备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大豆油乳液、微乳液以及矿物油微乳液,并考察了这些乳液的组成与烘缸剥离效果。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种类与用量对乳液的烘缸剥离效果影响大,水在乳液形成的膜上的接触角越大,烘缸剥离效果越好。
二、烘缸剥离剂在造纸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烘缸剥离剂在造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降低生活用纸能耗和纸尘的涂层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温涂层开发及应用的要点 |
1.1 粘缸剂和剥离剂 |
1.2 应用要点 |
2 低温涂层产品实验室评价 |
2.1 低温粘缸剂实验室性能评价标准 |
2.1.1 粘缸剂黏结力的测试 |
2.1.2 耐水性测试 |
2.1.3 粘缸剂涂膜的铅笔硬度测试 |
2.1.4 粘缸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2.2 低温剥离剂实验室性能 |
2.2.1 剥离剂的表面张力 |
2.2.2 剥离剂的粒径 |
2.2.3 剥离剂与粘缸剂混合液的稳定性 |
2.2.4 剥离剂的剥离能力测试 |
3 低温涂层产品的工业应用 |
3.1 低温涂层在蒸汽方面的表现 |
3.1.1 维达集团A厂使用情况 |
3.1.2 维达集团B厂使用情况 |
3.1.3 维达集团C厂使用情况 |
3.2 低温涂层在纸尘控制方面的表现 |
4 结论 |
(2)干网使用的典型问题分析及改进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纸机简介 |
1.1 纸机工艺设计参数 |
2 干网使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
3 干网异常的原因分析 |
4 改进措施 |
4.1 干网粘胶的改进措施 |
4.2 干网洗涤清洁 |
4.3干网磨损、破损、甩丝、水解的改进措施 |
4.4 干网标准线不齐的改进措施 |
4.5 干网使用周期短的改进措施 |
4.6 干网设计的改进措施 |
5 改进前后对比 |
6 总结 |
(3)烘缸剥离剂在新闻纸机上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选型与添加方式 |
2 作用机理与负面影响 |
3 药品效果的探讨 |
3.1 喷淋药量对药品效果的影响 |
3.2 药品性质对药品效果的影响 |
3.3 喷淋位置对药品效果的影响 |
3.4 喷淋距离与压缩空气压力对药品效果的影响 |
4 结语 |
(4)抗菌解键剂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抗菌解键剂 |
1.2.1 抗菌剂 |
1.2.2 柔软剂 |
1.3 抗菌绒毛浆研究背景 |
1.3.1 绒毛浆简介 |
1.3.2 抗菌绒毛浆的研究现状 |
1.4 液晶玻璃间隔纸研究背景 |
1.4.1 液晶玻璃间隔纸简介 |
1.4.2 液晶玻璃间隔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3 液晶玻璃间隔纸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案 |
1.5.4 技术路线 |
2 抗菌解键剂的合成及表征 |
2.1 实验 |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2.1.2 实验原理 |
2.1.3 实验方法 |
2.1.4 最低抑菌浓度的检测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1 不同抗菌解键剂的结构表征 |
2.2.2 不同抗菌解键剂的最低抑菌浓度 |
2.2.3 抗菌解键剂作用方式分析 |
2.3 小结 |
3 抗菌解键剂在绒毛浆上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料、药品及实验仪器 |
3.1.2 抗菌绒毛浆板的制备 |
3.1.3 抗菌绒毛浆板性能检测 |
3.1.4 抗菌绒毛浆板抗菌性能检测 |
3.1.5 抗菌绒毛浆板抗菌及柔软机理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抗菌解键剂对绒毛浆性能的影响 |
3.2.2 抗菌解键剂最佳用量下抗菌绒毛浆的物理性能指标 |
3.2.3 抗菌解键剂对绒毛浆抗菌性能的影响 |
3.2.4 抗菌纤维的扫描电镜分析 |
3.3 小结 |
4 抗菌解键剂在液晶玻璃间隔纸中的应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原料、试剂及实验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液晶玻璃间隔纸性能检测 |
4.1.4 液晶玻璃间隔纸抗菌性能检测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液晶玻璃间隔纸试样剖析 |
4.2.2 不同纤维原料对湿纸幅强度的影响 |
4.2.3 阔叶木打浆度对湿纸幅强度及成纸透气度的影响 |
4.2.4 杨木化学机械浆用量对湿纸幅强度及透气度的影响 |
4.2.5 市售解键剂用量对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 |
4.2.6 抗菌解键剂A对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 |
4.2.7 抗菌解键剂B对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 |
4.2.8 抗菌解键剂C对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 |
4.2.9 抗菌解键剂D对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 |
4.2.10 不同抗菌解键剂对液晶玻璃间隔纸抗菌性能的影响 |
4.2.11 抗菌解键剂用量对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4.2.12 抗菌解键剂的成本估算 |
4.3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乳液型烘缸剥离剂在高速箱纸板机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烘缸剥离剂的种类及特点 |
1.1 溶剂型剥离剂 |
1.2 乳液型剥离剂 |
1.3 无溶剂型剥离剂 |
2 应用结果及讨论 |
2.1 烘缸剥离剂的添加方式和添加位置 |
2.2 烘缸剥离剂的应用效果 |
2.2.1 烘缸剥离剂的使用对纸机生产和成纸质量的影响 |
2.2.2 不同定量的箱纸板的黏缸 |
2.2.3 烘缸剥离剂的最佳添加量 |
3 结论 |
(6)造纸助剂在高速箱板纸机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造纸助剂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
1.2.1 烘缸剥离剂剂的应用现状 |
1.2.1.1 烘缸剥离剂的种类及特点 |
1.2.1.2 使用烘缸剥离剂的原因 |
1.2.2 助留助滤剂的应用现状 |
1.2.2.1 助留助滤作用的基本原理 |
1.2.2.2 助留助滤剂的种类 |
1.2.3 施胶剂的应用现状 |
1.2.3.1 浆内施胶剂的种类及相应的施胶机理 |
1.2.3.2 表面施胶剂的作用、机理及种类 |
1.2.4 染料的应用现状 |
1.3 论文的理论依据 |
1.4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乳液型烘缸剥离剂的应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生产试验条件 |
2.3 生产试验方法 |
2.4 烘缸剥离剂的应用结果及讨论 |
2.4.1 烘缸剥离剂的添加位置和添加方式 |
2.4.2 烘缸剥离剂的应用效果 |
2.4.2.1 烘缸剥离剂的使用对纸机生产和成纸质量的影响 |
2.4.2.2 不同定量的箱板纸的粘缸问题 |
2.4.2.3 烘缸剥离剂的最佳添加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助留助滤剂的应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生产试验条件 |
3.3 生产试验方法 |
3.4 助留剂与助滤剂的应用结果及讨论 |
3.4.1 助留剂与助滤剂的添加位置 |
3.4.2 一元与二元助留助滤体系的应用比较 |
3.4.2.1 CPAM一元助留助滤体系对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 |
3.4.2.2 CPAM一元助留助滤体系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
3.4.2.3 CPAM+CAPC二元助留助滤体系对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 |
3.4.2.4 CPAM+CAPC二元助留助滤体系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表面施胶剂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生产试验条件 |
4.3 生产试验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表面施胶剂的添加位置及添加方式 |
4.4.2 表面施胶剂对成纸抗水渗透时间的影响 |
4.4.3 不同表面施胶剂的使用成本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油茶加工剩余物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0.1 油茶的综合利用 |
0.1.1 油茶 |
0.1.2 油茶的利用现状 |
0.1.3 油茶粕的成分及其利用 |
0.1.4 生物质精炼技术 |
0.2 机油的乳化 |
0.2.1 机油及机油回收利用现状 |
0.2.2 机油的乳化性 |
0.2.3 乳液的稳定性 |
0.3 纸张烘干剥离剂 |
0.3.1 烘缸剥离剂的作用 |
0.3.2 烘缸剥离剂的分类 |
0.3.3 烘缸剥离剂的使用 |
0.4 混凝土引气剂 |
0.4.1 混凝土外加剂 |
0.4.2 混凝土引气剂 |
0.5 蚕丝脱胶剂 |
0.5.1 蚕丝 |
0.5.2 蚕丝的制丝工艺 |
0.5.3 蚕丝的脱胶方法 |
0.6 表面施胶 |
0.6.1 表面施胶剂的作用机理 |
0.6.2 表面施胶剂的分类 |
0.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特色 |
0.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0.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0.7.3 本论文的研究特色 |
第一章 油茶加工剩余物的改性与乳化性能 |
1.1 实验 |
1.1.1 原料与仪器 |
1.1.2 实验内容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酶种类对GCJSY乳化性能的影响 |
1.2.2 提取次数对GCJSY乳化性能的影响 |
1.2.3 GCJSY稀释液对机油的乳化效果 |
1.2.4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机油的乳化效果 |
1.2.5 乳化剂对机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1.2.6 乳化条件对机油稳定性的影响 |
1.2.7 GCJSY-T3的表征 |
1.2.8 机油乳液烘缸剥离剂的效果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GCJSY引气剂的制备与应用 |
2.1 实验 |
2.1.1 原料与仪器 |
2.1.2 实验内容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GCJSY的发泡性能 |
2.2.2 引气剂的选择 |
2.2.3 引气剂的复配 |
2.2.4 不同引气剂的发泡性能 |
2.2.5 固体引气剂的研制 |
2.2.6 复合引气剂在泡沫混凝提中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CJSY在蚕丝精炼中的应用 |
3.1 实验 |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1.2 实验内容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蚕丝脱胶条件探究 |
3.2.2 GCJSY-T3对蚕丝脱胶的影响 |
3.2.3 蚕丝的表面形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CJS树脂的合成与表面施胶性能 |
4.1 实验 |
4.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1.2 实验内容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YCJS用量与YCJS-PF的性能 |
4.2.2 YCJS进一步替代苯酚对YCJS-PF性能的影响 |
4.2.3 填料-14(TL14)用量与TL14-YCJS-PF的性能 |
4.2.4 酸碱催化剂与YCJS-PF的施胶性能 |
4.2.5 腰果壳油用量对YCJS-PF施胶性能的影响 |
4.2.6 CNSL-YCJS与其他乳液复配 |
4.2.7 复合表面施胶剂与工厂施胶剂的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功能型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0.1 化学溶剂及其污染 |
0.1.1 有机溶剂及其应用 |
0.1.2 有机溶剂的毒性 |
0.1.3 绿色化学及造纸化学品 |
0.1.4 自乳化液的意义及制备 |
0.2 造纸行业现状 |
0.3 造纸助剂 |
0.3.1 烘缸剥离剂 |
0.3.2 纸张疏水剂 |
0.3.3 表面施胶剂 |
0.4 茶油卸妆油 |
0.4.1 卸妆油及其性质 |
0.4.2 茶油 |
0.5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特色之处 |
0.5.1 研究意义 |
0.5.2 研究内容 |
0.5.3 研究特色 |
第一章 白油自乳化液的制备及烘缸剥离效果 |
1.1 实验部分 |
1.1.1 原料与仪器 |
1.1.2 自乳化液的制备 |
1.1.3 HLB值的计算 |
1.1.4 接触角的测定 |
1.1.5 烘缸剥离剂的性能测定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乳化剂的选择 |
1.2.2 烃油的接触角与乳化剂的HLB值的关系 |
1.2.3 白油烘缸剥离剂的性质 |
1.2.4 白油乳液的烘缸剥离效果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植物油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1.2 自乳化液的制备 |
2.1.3 HLB值的计算 |
2.1.4 大豆油烘缸剥离剂的制备 |
2.1.5 烘缸剥离剂的性能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表面活性剂对大豆油的乳化 |
2.2.2 乳化剂HLB与接触角的关系 |
2.2.3 大豆油烘缸剥离剂的组成与作用效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SA自乳化液的制备及抗水性能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料与仪器 |
3.1.2 实验内容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ASA自乳化液的性能 |
3.2.2 ASA自乳化液的浆内施胶及施胶度 |
3.2.3 ASA自乳化液的表面施胶效果 |
3.2.4 纸张防潮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茶油自乳化液的功能开发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与原料 |
4.1.2 茶油卸妆油的制备 |
4.1.3 卸妆油的粘度测定 |
4.1.4 卸妆油的粒径测定 |
4.1.5 卸妆油的浊度测定 |
4.1.6 卸妆油的性能测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卸妆油的制备与性质 |
4.2.2 卸妆油的稳定性 |
4.2.3 卸妆油的卸妆效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淀粉基造纸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0.1 背景 |
0.2 造纸原料的来源与特性 |
0.2.1 造纸原料的来源 |
0.2.2 造纸原料的特性 |
0.3 表面施胶 |
0.3.1 造纸表面施胶剂的组成 |
0.3.1.1 施胶主剂 |
0.3.1.2 施胶助剂 |
0.3.2 表面施胶剂的作用机理 |
0.3.3 表面施胶发展趋势 |
0.4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 |
0.4.1 合成表面施胶剂 |
0.4.2 天然高分子表面施胶剂 |
0.4.2.1 淀粉及其改性物 |
0.4.2.2 淀粉接枝共聚物 |
0.4.2.3 工业明胶 |
0.4.2.4 油茶加工剩余物 |
0.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特色 |
0.5.1 研究意义 |
0.5.2 研究内容 |
0.5.3 研究特色 |
第一章 淀粉-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表面施胶性能 |
1.1 实验部分 |
1.1.1 原料与仪器 |
1.1.2 实验内容 |
1.1.2.1 淀粉-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1.1.2.2 DF-BXSZ乳液的性能测试 |
1.1.2.3 氧化淀粉糊液的制备 |
1.1.2.4 表面施胶液的配制 |
1.1.2.5 表面施胶 |
1.1.2.6 纸张环压指数的测定 |
1.1.2.7 纸张疏水性能的测定 |
1.1.2.8 接触角的测定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单体/淀粉质量比对DF-BXSZ乳液性能的影响 |
1.2.1.1 对DF-BXSZ乳液物化性质的影响 |
1.2.1.2 不同单体/淀粉质量比的DF-BXSZ乳液的粒径图 |
1.2.1.3 单体/淀粉质量比对DF-BXSZ乳液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1.2.2 MMA/BA质量比对DF-BXSZ乳液性能的影响 |
1.2.2.1 MMA/BA质量比对DF-BXSZ乳液物化性质的影响 |
1.2.2.2 BA/MMA质量比的DF-BXSZ乳液的粒径图 |
1.2.2.3 MMA/BA质量比对DF-BXSZ乳液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1.2.3 功能性交联单体(JLDT-G)用量对DF-BXSZ乳液性能的影响 |
1.2.3.1 JLDT-G用量对DF-BXSZ乳液性质的影响 |
1.2.3.2 不同JLDT-G用量的DF-BXSZ乳液的粒径图 |
1.2.3.3 JLDT-G用量对DF-BXSZ乳液的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1.2.4 疏水剂(SSJ-1)与DF-BXSZ乳液复配物的表面施胶效果 |
1.2.5 FPSJY-10与商品表面施胶剂(SPJ-1)的比较 |
1.2.5.1 表面施胶效果对比 |
1.2.5.2 表面施胶液接触角的比较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淀粉-尿素-甲醛共聚物的合成及表面施胶性能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1.1.1 主要材料 |
2.1.1.2 主要仪器 |
2.1.2 实验 |
2.1.2.1 PDFNSJQ的合成 |
2.1.2.2 PDFNSJQ乳液的性能测试 |
2.1.2.3 氧化淀粉糊液的制备 |
2.1.2.4 表面施胶液的配置 |
2.1.2.5 表面施胶 |
2.1.2.6 纸张环压强度指数的测定 |
2.1.2.7 纸张疏水性能的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甲醛的用量对PDFNSJQ乳液性能的影响 |
2.2.1.1 甲醛的用量对PDFNSJQ乳液物理性质的影响 |
2.2.1.2 甲醛的用量对PDFNSJQ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 |
2.2.1.3 甲醛的用量对PDFNSJQ乳液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2.2.2 疏水剂对PDFNSJQ乳液的作用 |
2.2.2.1 疏水剂对PDFNSJQ乳液物理性质的影响 |
2.2.2.2 疏水剂对PDFNSJQ乳液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2.2.3 改进后的PDFNSJQ乳液与商品胶SPJ-1的比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业明胶改性物表面施胶剂的研制与性能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料与仪器 |
3.1.2 实验内容 |
3.1.2.1 明胶改性物的制备 |
3.1.2.2 明胶改性物的性能检测 |
3.1.2.3 表面施胶液的配制 |
3.1.2.4 表面施胶 |
3.1.2.5 纸张环压指数的测定 |
3.1.2.6 纸张抗水性能测定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环压增强剂的合成与性能 |
3.2.1.1 动物蛋白质加工剩余物工业明胶(IG)的碱解与性能 |
3.2.1.2 工业明胶酶解液(IGH)的交联与表面施胶性能 |
3.2.1.3 阳离子无机物对FIGH的作用效果 |
3.2.2 疏水剂的组成与性能 |
3.2.2.1 疏水剂的性能比较 |
3.2.2.2 疏水剂ZYL、SXL的用量对施胶效果影响 |
3.2.3 环压疏水增强剂的研制 |
3.2.3.1 植物多酚改性酚醛树脂的作用 |
3.2.3.2 PFIGH与ZYL复配对滤纸的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3.2.3.3 PFIGH与SXL复配对滤纸的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3.2.3.4 PFIGH与ZFPR复配对滤纸的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 |
3.2.4 自制施胶剂与商品表面施胶剂的比较 |
3.2.4.1 商品表面施胶剂对滤纸的表面施胶性能 |
3.2.4.2 表面施胶效果对比 |
3.2.4.3 表面施胶液接触角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茶加工剩余物表面施胶剂的研制与性能 |
4.1 实验部分 |
4.1.1 原料与仪器 |
4.1.1.1 主要材料 |
4.1.1.2 主要仪器 |
4.1.2 实验内容 |
4.1.2.1 改性油茶加工剩余物(GYJS)的制备 |
4.1.2.2 表面施胶液的配制 |
4.1.2.3 表面施胶液的表征 |
4.1.2.4 表面施胶 |
4.1.2.5 纸张环压指数的测定 |
4.1.2.6 纸张抗水性能的测定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改性条件与改性油茶加工剩余物(GYJS)性能的关系 |
4.2.1.1 玉米淀粉的用量以及烘干时间的影响 |
4.2.1.2 薯渣(M)作用效果 |
4.2.2 改性油茶加工剩余物(GYJS)种类的影响 |
4.2.3 改性油茶加工剩余物(GYJS)的环压强度的提升 |
4.2.3.1 环压增强剂(HZJ-1)作用效果影响 |
4.2.3.2 环压增强剂(HZJ-2)系列作用效果影响 |
4.2.4 改性油茶加工剩余物(GYJS)的疏水性能的提升 |
4.2.4.1 疏水助剂SSZJ-1系列的疏水作用效果 |
4.2.4.2 疏水助剂SSZJ-2系列的疏水作用效果 |
4.2.5 优化后油茶加工剩余物(GYJS)与商品胶SPJ-2性能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符号说明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烘缸剥离剂的组成与作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试验 |
1.1仪器与原料 |
1.2烘缸剥离剂的制备 |
1.3烘缸剥离剂的性能测定 |
2结果与讨论 |
2.1烘缸剥离剂的性质 |
2.2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剥离效果 |
2.3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与剥离效果 |
2.4商品烘缸剥离剂的性能比较 |
3结束语 |
四、烘缸剥离剂在造纸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降低生活用纸能耗和纸尘的涂层解决方案[J]. 王波,廖畅,杨致富,赵志松,李陶伟,黄军,马朴,马玉芹,张伟平. 中国造纸, 2021(09)
- [2]干网使用的典型问题分析及改进实践[J]. 邵校,彭返霞. 天津造纸, 2021(02)
- [3]烘缸剥离剂在新闻纸机上的应用实践[J]. 陈建兵,张润林.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1(02)
- [4]抗菌解键剂的合成及应用[D]. 刘芬芬.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5]乳液型烘缸剥离剂在高速箱纸板机生产中的应用[J]. 张阳,张秀梅,楼炳轩,占正奉. 中华纸业, 2017(06)
- [6]造纸助剂在高速箱板纸机生产中的应用[D]. 张阳.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 [7]油茶加工剩余物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D]. 柯炳太.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8]功能型自乳化液的制备及应用[D]. 孙淑秀.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 [9]淀粉基造纸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性能[D]. 李远友.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10]烘缸剥离剂的组成与作用效果[J]. 孙淑秀,陈少平,柯炳太,李远友,吴宗华. 华东纸业,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