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启动

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启动

一、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空调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开展(论文文献综述)

杨淑平[1](2020)在《黄石矿冶文化景观营造》文中研究表明在矿产资源即将枯竭,城市面临转型的时刻,黄石将如何继承光辉的历史再造幸福的家园呢?通过景观设计展现黄石丰富灿烂的矿冶文化。将历史轴线与城市绿地的走势相结合,用园林景观的形式来展现城市发展脉络。在市区营造四个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延续整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主题公园,为黄石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在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同时,不忘历史,启迪后人,创新未来,再造黄石新的辉煌。

黄新[2](2020)在《基于业主风险管控下的EPC模式招标策略研究 ——以高校公共建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平稳,建筑行业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市场需求对基础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当前国内一线建筑市场趋于饱和,建设重点向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对建筑的建设要求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移,建设范围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大。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筑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面临更新换代,建设企业亟需转型升级。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国际通用的建设模式,在项目全过程周期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等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是一种使社会综合效益扩大化的建设模式,在石化、冶金等领域有极好的表现,值得建设企业的学习和应用。EPC模式作为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是当前工程承发包探索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EPC模式从政策法规到行业标准的制定,从承包企业的探索到建设单位对该模式的应用研究,都还存在很多不足,给建设项目参与各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EPC模式下项目运行对于总承包商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施工技术等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基于业主角度项目的风险主要在总承包商,因此如何挑选合适的总承包商对于EPC模式的成功开展有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提出一套适合于高校公共建筑EPC模式的招标策略,为业主制定招标文件和评标策略提供一些思路,以期选择合适的总承包商,促进我国EPC模式在建设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理论整理、观点总结和实证案例分析。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总结我国目前EPC模式的特点和高校EPC建设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其次,在识别建设项目风险,特别是在EPC模式下,探索建设项目招标阶段主要问题的解决思路。以EPC模式招标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后期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或纠纷,制定针对性策略,提出招标策略研究分为两阶段:一是研究招标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宏观的策略和具体的手段减缓或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并反映到招标文件编制中;二是研究评标阶段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总结综合评分法评分标准制定的评价要点、次级指标和比对参数,提出评标方法的改进方向。最后,根据高校建设工程案例,分析其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在面对EPC模式下建设项目招标阶段风险管控、选择合适的总承包商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康利改,张旭,梁小勇[3](2020)在《注考制度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注册工程师考试内容进行分析,探索目前培养计划设置的不足之处,提出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培养计划的修订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革的系列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林婧怡[4](2019)在《我国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养老项目的建设量猛增。涉老建筑标准在养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是保障空间与环境设计质量的手段,也是获取设计认知的途径。然而近年来涉老建筑标准逐渐暴露出一定问题,对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当约束,也造成了设计认知的片面性。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业市场化的推进及国家标准体制的改革使标准的发展定位亦面临转变。在这些背景下,涉老建筑标准应如何做出应对调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症结所在,探索对现有标准的改进方法,以使其在养老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涉老建筑标准发展历程的回溯,分析了在标准体制及相关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下,涉老建筑标准呈现的发展定位及特征。然后通过对四个养老项目设计过程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涉老建筑标准的使用状况及问题,探讨了设计人员对标准的使用方式及需求。进而又通过对两项涉老建筑标准修订过程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涉老建筑标准的制定状况及问题,探讨了利益相关方对现有标准的意见及改进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而形成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以及处于起步阶段的养老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使涉老建筑标准长期以来呈现出体系架构平行化、制定方式单一化、编写模式指令化的特征。标准合规方式的唯一性,造成其难以应对当前养老项目差异化的建设条件或运营需求,并影响了设计结果的合规性;标准的技术依据不充分、执行目标不明确影响了设计人员使用标准的意愿,降低了标准的使用率。养老项目各利益方的需求因标准制定过程中协调机制和意见处理方式的不完善,而难以得到有效协商和落实。研究进一步归纳了涉老建筑标准的六项核心诉求作为改进目标。在借鉴国外相关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当前具备的改进基础与面临的难点,最终从体系内容重构、制定方式优化和编写模式转型三个方面,给出了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思路与具体方法。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涉老建筑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可为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徐进[5](2019)在《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绿色化”发展思路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提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规模化高速发展新时期。面对绿色建筑发展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根本改观的建筑师“缺位”和“失语”的现实困境,如何切实发挥建筑师的龙头作用,在设计源头即奠定和夯实建筑的绿色基石,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质量,避免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向性偏差,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也是本研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研究秉承“回归基本概念,回归基本原理,回归问题本身,面向现实情境、‘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宗旨,采用整体、综合、融贯的系统思维,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展开。首先,以2008-2014年期间广东省内部分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和全部获得广东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共计155项,含单体建筑600余幢)设计文本及申报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建筑学、经济学、系统论等学科基本理论,对绿色建筑设计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探究。指出了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普遍存在忽视环境和气候而以主动式技术应用为主导的倾向和“达标应对式”设计盛行的现象,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源于建筑师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存在认知误区或偏差;二是在我国现有发展模式下,身陷市场的建筑师基于制度约束等现实情境而采取的“理性”选择所致。其次,回归绿色建筑基本概念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并结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面、系统的解析,紧扣当下建设实际,多方面阐释和论证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和核心即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制约要素即方案阶段建筑本体防热和自然通风设计,指出适应气候、融合自然的低能耗建筑本体是绿色建筑的绿色内核和基石。系统地厘清和明确了建筑师的角色定位和基本职责。再次,以建筑学基本理论为主导,综合历史学、地理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理论,探究了广府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体现及内在机理,指出广府传统民居利用建筑本体防热和自然通风的生态智慧,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等多重约束下做出的“理性”选择而非主动适应气候的“理想”选择,与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倡导的以“防热”、“自然通风”为主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强调学习和借鉴传统民居生态经验需要历史性地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技术等多视角展开,辨析和把握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内在机理和本质,避免陷入“符号化”、“表象化”的窠臼。进而,基于“建筑师角色无法替代”和“设计决策关乎利益和价值判断”等既有研究结论,确定“把住设计核心和关键要素”与“设计约束”并举的对策研究思路,借鉴文化学“文化结构”层级概念,探讨并尝试建构了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三层次框架:1)观念层面:确立绿色建筑观—结合自然、适应气候的低能耗建筑本体是绿色建筑的绿色内核和基石;2)制度层面: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整体性、性能导向和灵活性等原则;鉴于绿色建筑正外部性及设计方案抉择关乎利益及主观价值等因素,需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及设计约束机制,包括设计标准、评价标准、设计指引和设计审查以及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制度等;3)实操层面:在明晰和确立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基础上,采用基于气候分析的建筑空间防热设计和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方法,在制度层面的保障下奠定建筑的绿色基石。针对现行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和评价机制相对后置的现状及弊端,提出了完善方案阶段绿色建筑设计评审机制的初步设想和建议。最后,基于对既有建筑防热设计和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的总结和进一步分析,结合本研究前述成果,提出了建筑空间防热设计和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的概念、设计机理、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要素优先次序等,并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和虚拟实验,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方向性的佐证和进一步阐释。本研究对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及设计管控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尽了些许微薄之力,对绿色建筑设计有关人员尤其是建筑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谢亚婷[6](2018)在《H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对薪酬体系进行优化。H设计院是一家步入成熟期的国有化工设计院。随着近些年国家经济环境、化工及勘察设计行业环境的改变,H设计院正逐步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外部坏境的改变。然而,H设计院的薪酬管理工作未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及内部战略的调整,薪酬体系无法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支撑。因此,对H设计院的薪酬体系优化研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薪酬及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其次对H设计院现行薪酬体系进行剖析,并结合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分析H设计院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优化现有薪酬体系提出相关对策及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H设计院薪酬体系优化工作提供参考,也为同行业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林晨[7](2019)在《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烟草行业作为政府垄断经营管理的一个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实现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就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生涯管理规划,如何建立与市场需求匹配、搭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生涯通道,着实成为烟草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N烟厂作为现代烟草行业中的一员,如何在“实现员工价值”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员工的生涯管理、有力地实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就成为了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成为了不可推卸的企业责任和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之一。企业只有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生涯通道,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专项技能等,实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夯实员工工作的实效,最终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夯实基础,同时也为员工个人生涯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平台,最终促进企业、员工“双赢”局面的产生,促进个人理想和企业组织目标相统一。本文基于生涯规划、生涯管理圆锥体模型等理论基础,通过对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系统解读目前员工生涯通道搭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和矛盾点,经过深入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借助调查研究、问题分析的方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针对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对策方法,最终达到加速企业“十三五”时期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应对新时期、新变革、新竞争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夏国强,孙春华,杨华,杨宾[8](2017)在《注册工程师制度背景下的建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文中指出本文分析注册公用设备师考试,正对现阶段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提出改革意见,有针对性对指出教学改革方向。

田玉兰,潘亚娣,翁锦萍[9](2016)在《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探索与研究》文中提出双项目式教学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并以教学项目体现,选择工程项目为实训内容,通过教师团队的联合教学,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目标实习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以暖通空调专业为例,阐述了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实施策略,并分析了其成效。

徐超[10](2015)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中执业资格制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执业资格制度,作为国家职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水平、激发行业活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建立执业资格制度,意味对工作实施了准入控制,以确保专业人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能够符合相应的岗位需求。当前,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无论是行业产值,还是从业人数,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按照主管部门的构想,园林绿化行业,在未来依照国际惯例,工程管理上则会和土木、建筑、安装并列为四大工程类型;在设计层面应形成与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驾马车的态势。但是目前与行业所匹配的执业资格制度,却仍未建立完善。在园林工程管理中,目前虽也执行执业建造师制度,但是分类却隶属于建筑和市政板块,无法体现园林行业的特殊性;而在园林设计领域,“风景园林师”执业资格制度长期以来未能颁布和落实,导致目前国内相关设计资格认证良莠不齐,也无法满足与发达国家的有关制度接轨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为此,本文以我国园林绿化行中的执业资格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和欧美、日本等国家相关制度的对比,同时结合行业实践,研究了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绿化行业执业资格制度;从而促进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空调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开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空调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开展(论文提纲范文)

(1)黄石矿冶文化景观营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构建四座主题公园
3 主题公园意向设计
    3.1采冶史主题公园
        3.1.1商铜广场
        3.1.2唐宋盛世广场
        3.1.3近代广场
    3.2革命斗争史主题公园
    3.3城市建设辉煌史主题公园
    3.4后工业景观园林主题公园――思考期
4 结语

(2)基于业主风险管控下的EPC模式招标策略研究 ——以高校公共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总承包模式发展概述
        1.1.2 EPC模式招标策略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EPC模式国外研究现状
        1.3.2 EPC模式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课题创新点
第二章 EPC模式分析
    2.1 工程建设承发包模式
        2.1.1 施工总承包DBB模式
        2.1.2 设计-建造DB模式
        2.1.3 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
        2.1.4 几种承发包模式综合对比
    2.2 建设项目招标与评标
        2.2.1 招标方式
        2.2.2 招标程序
        2.2.3 招标与评标对比
    2.3 章节小结
第三章 建设项目风险概述
    3.1 风险的概念
        3.1.1 风险的定义
        3.1.2 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3.1.3 建设项目风险要素
    3.2 建设项目风险的分类与识别
        3.2.1 建设项目风险分类
        3.2.2 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3.2.3 建设项目风险处理
    3.3 EPC模式下业主招标现状
        3.3.1 EPC招标风险
        3.3.2 高校EPC项目招标主要问题及解决
    3.4 章节小结
第四章 EPC模式下招标文件编制策略
    4.1 招标方式
    4.2 招标文件内容与范围确定
        4.2.1 基本内容
        4.2.2 招标范围
        4.2.3 计价方式选取
        4.2.4 价格调整的约定
    4.3 资格审查
    4.4 章节小结
第五章 EPC模式下评标策略
    5.1 评标要点
        5.1.1 技术方案
        5.1.2 管理方案
        5.1.3 商务报价
    5.2 评标方法选取
        5.2.1 综合评估法
        5.2.2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5.2.3 两种评标办法的对比
    5.3 评分标准设置
        5.3.1 建立评价体系
        5.3.2 评价体系指标细化
        5.3.3 权重分配与评分标准
    5.4 章节小结
第六章 工程案例
    6.1 成都某大学实验教学中心
        6.1.1 项目介绍
        6.1.2 招标情况分析
        6.1.3 项目实施过程导致的问题
    6.2 绵阳某大学综合教学实训中心
        6.2.1 项目介绍
        6.2.2 招标情况分析
    6.3 案例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注考制度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专业发展
3 职业资格考试内容
4 教学问题与改革
    1)培养计划所列部分科目与考试科目名称不对应。
    2)基础考试中,重点科目普通物理未在培养计划中体现。
5 结语

(4)我国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建筑标准在养老项目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1.1.2 当前涉老建筑标准呈现一定问题
        1.1.3 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环境发生转变
    1.2 相关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3 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1.2.4 问题提出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4 研究思路
        1.4.1 建筑学研究视角下的建筑标准
        1.4.2 标准化研究视角下的建筑标准
        1.4.3 概念框架与研究路径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相关研究的常用方法
        1.6.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6.3 研究资料的收集时间
    1.7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2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涉老建筑标准发展概况
        2.1.1 标准体制发展背景
        2.1.2 涉老建筑标准总体发展进程
        2.1.3 重点的涉老建筑标准发展历程回溯
        2.1.4 涉老建筑标准总体发展状况小结
    2.2 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特征分析
        2.2.1 体系与内容架构特征
        2.2.2 制定方式特征
        2.2.3 编写模式特征
    2.3 影响涉老建筑标准发展的因素分析
        2.3.1 标准体制的影响
        2.3.2 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使用状况与问题
    3.1 本章研究开展方式
        3.1.1 案例的选取方式
        3.1.2 资料收集方式
        3.1.3 案例信息及特征梳理
    3.2 标准使用状况统计分析
        3.2.1 分析要素的确定
        3.2.2 标准的整体使用率分析
        3.2.3 设计结果的合规性分析
        3.2.4 标准的使用情况小结
    3.3 影响标准使用状况的因素分析
        3.3.1 设计过程的影响因素识别
        3.3.2 不同项目特征下标准使用差异分析
        3.3.3 不同条文特征下标准使用差异分析
        3.3.4 降低标准使用率及合规性的原因剖析
    3.4 对标准的使用需求探讨
        3.4.1 希望明确标准的底线要求
        3.4.2 希望了解标准要求背后的目的及原理
        3.4.3 希望有更充足的依据和说服力
        3.4.4 希望标准的表述更严谨
        3.4.5 希望标准要求更为灵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制定状况与问题
    4.1 本章研究开展方式
        4.1.1 案例来源及背景信息
        4.1.2 资料收集方式
    4.2 标准制定流程及参与人员分析
        4.2.1 标准制定流程梳理
        4.2.2 参与标准制定的人员构成分析
    4.3 标准制定过程中各方意见内容分析
        4.3.1 意见征集情况汇总
        4.3.2 意见内容分析方式说明
        4.3.3 意见内容统计分析
        4.3.4 对标准的需求小结
    4.4 影响意见内容的因素分析
        4.4.1 各利益方的意见关注点不同
        4.4.2 意见单位来源及地区分布不均
        4.4.3 现有意见征集方式不完善
    4.5 标准制定过程中意见落实情况分析
        4.5.1 意见落实情况统计分析
        4.5.2 意见落实过程与结果
    4.6 影响意见落实的因素分析
        4.6.1 缺少明确的意见协调机制
        4.6.2 意见落实过程中核心利益方的缺失
        4.6.3 标准的既有定位使其难以做出有效回应
        4.6.4 技术要求的调整缺少有效依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思路探讨
    5.1 涉老建筑标准的核心诉求
        5.1.1 底线诉求
        5.1.2 目标诉求
        5.1.3 明确性诉求
        5.1.4 灵活性诉求
        5.1.5 协商性诉求
        5.1.6 配套性诉求
    5.2 国外涉老建筑标准发展思路借鉴
        5.2.1 国外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思路
        5.2.2 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5.3 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基础
        5.3.1 技术法规层级的明确
        5.3.2 团体标准地位的确立
        5.3.3 养老服务业标准化的发展
        5.3.4 养老项目实践经验的累积
    5.4 涉老建筑标准的总体改进思路
        5.4.1 体系内容重构
        5.4.2 制定方式优化
        5.4.3 编写模式转型
    5.5 面临的挑战与难点探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方法
    6.1 体系与内容架构的改进方法
        6.1.1 底线目标的确定
        6.1.2 技术内容的层级落位
        6.1.3 行业间标准内容的协同
    6.2 制定方式的改进方法
        6.2.1 利益相关方的确定
        6.2.2 标准编写及意见征集方式的优化
        6.2.3 标准意见协调环节的优化
    6.3 编写模式的改进方法
        6.3.1 编写模式与技术内容的适应
        6.3.2 编写模式与条文编排形式的配合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涉老建筑标准条文编写模式分析表(摘选)
附录B 养老项目案例设计过程访谈记录(摘选)
附录C 养老项目案例设计过程及结果分析表
附录D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涉老条文)内容变化分析表
附录E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涉老条文)意见汇总处理表(摘选)
附录F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摘选)
附录G 涉老法律法规中对养老服务与设施环境的要求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全球共识
        1.1.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常态化
        1.1.3 绿色建筑实践中建筑师的“缺席”与“迷失”
        1.1.4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域界定
        1.2.1 相关概念释义
        1.2.2 研究域的界定
    1.3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动态及述评
        1.3.1 国外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动态
        1.3.2 国内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意义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意义
第2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现状问题及思考
    2.1 绿色建筑发展及设计概况
        2.1.1 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2.1.2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概况
        2.1.3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设计概况
    2.2 建筑设计的绿色“缺失”与建筑师的绿色“迷思”
        2.2.1 建筑设计的绿色“缺失”主要体现
        2.2.2 建筑师的绿色“误会”与“迷思”
        2.2.3 绿色建筑的“神”、“形”之辩
    2.3 绿色建筑的“创新”体现与建筑师的“失语”
        2.3.1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与“创新”
        2.3.2 实践中“理性”建筑师的选择性“失语”
        2.3.3 绿色建筑的复杂性探究及思考
    2.4 关于“达标应对式”设计模式的反思
        2.4.1 “达标应对式”设计模式的是非功过
        2.4.2 绿色建筑正外部性与“看得见的手”
        2.4.3 绿色建筑的设计“龙头”之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
    3.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征
        3.1.1 绿色建筑的内涵
        3.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3.2 回归本原辨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2.1 基于绿色建筑的本质内涵界定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
        3.2.2 基于建筑整体性能探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2.3 基于环境负荷探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3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3.1 评价指标概况
        3.3.2 评价指标与建筑专业设计的关联
        3.3.3 设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设计要求
        3.3.4 各设计阶段的特点
        3.3.5 各阶段设计内容与绿色建筑指标的关联
        3.3.6 绿色建筑设计各阶段的核心与关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湿热气候区传统建筑的生态经验
    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4.1.1 岭南和岭南传统建筑
        4.1.2 广府、广府传统建筑和广府传统民居
        4.1.3 时间范畴
    4.2 岭南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
        4.2.1 自然环境
        4.2.2 历史沿革
    4.3 广府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及其局限探讨
        4.3.1 广府传统民居的历史沿革
        4.3.2 广府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设计特点
        4.3.3 广府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及其局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探讨
    5.1 建筑设计方法经典理论解析
        5.1.1 设计问题及设计过程的本质
        5.1.2 建筑设计方法经典理论辨析
        5.1.3 建筑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思考
    5.2 对绿色建筑设计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的进一步分析
        5.2.1 基于“时间尺度”和“设计问题模型”对关键设计要素的再分析
        5.2.2 避免主观因素及“强权”干预的关键设计要素再分析
    5.3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框架建构
        5.3.1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框架
        5.3.2 对策一:澄清认识,回归本源,重构绿色建筑观
        5.3.3 对策二:确立设计原则,完善设计指引,健全管控机制
        5.3.4 对策三:把握设计核心,抓住关键要素,建筑绿色基石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解析
    6.1 设计概念与建筑节能设计机理
        6.1.1 被动式设计、生物气候设计、建筑热工设计与建筑气候设计
        6.1.2 适应湿热气候的建筑节能设计机理
        6.1.3 结合自然的建筑空间防热和通风设计
    6.2 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
        6.2.1 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的内涵及机理
        6.2.2 建筑外部空间自然通风设计
        6.2.3 建筑表皮与内部空间自然通风设计
    6.3 建筑空间防热设计
        6.3.1 建筑表皮防热设计
        6.3.2 建筑外部空间防热设计
        6.3.3 建筑内部空间防热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范例及能耗实验
    7.1 岭南特色的绿色设计典范—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
        7.1.1 项目概况
        7.1.2 设计理念
        7.1.3 设计方法
        7.1.4 设计特点
    7.2 自带绿色“基因”的理性设计范例—广州发展中心大厦
        7.2.1 项目概况
        7.2.2 设计理念
        7.2.3 设计方法
        7.2.4 设计特点
    7.3 针对典型办公建筑能耗敏感性的正交实验
        7.3.1 正交实验表的因素及水平选取
        7.3.2 正交实验基础模型设置
        7.3.3 标准层正交实验
        7.3.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7.3.5 重点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7.3.6 实验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H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框架设计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薪酬与薪酬体系的相关概念
        2.1.1 薪酬的相关概念
        2.1.2 薪酬的分类
        2.1.3 薪酬体系的相关概念
        2.1.4 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2.1.5 主要薪酬体系
    2.2 薪酬的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关于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匹配的研究
        2.3.2 薪酬设计研究
        2.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H设计院薪酬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H设计院概况及行业发展情况
        3.1.1 H设计院概况
        3.1.2 行业发展情况
        3.1.3 H设计院的人员结构分析
    3.2 H设计院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3.2.1 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3.2.2 薪酬满意度调查
    3.3 H设计院薪酬体系问题分析
第四章 H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体系优化
    4.1 制定企业薪酬策略
    4.2 确定企业薪酬水平
    4.3 岗位价值评估
    4.4 确定薪酬的各组成要素和支付方式
    4.5 建立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体系
        4.5.1 任职资格申报基本条件
        4.5.2 任职资格评定流程
第五章 薪酬体系配套措施
    5.1 建立薪酬管理监督委员会
    5.2 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培训
    5.3 宣传培训及意见反馈
    5.4 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5.5 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
    1.4 文献综述
        1.4.1 生涯发展研究
        1.4.2 组织生涯管理研究
    1.5 研究方法和结构线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组织内个人发展的圆锥体模型
    2.3 实践中的生涯通道设计
        2.3.1 横向通道设计
        2.3.2 纵向通道设计
        2.3.3 成员资格维度通道设计
3 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概况
    3.1 N烟厂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组织架构
        3.1.3 N烟厂人力资源情况
    3.2 N烟厂现行员工生涯生涯通道设置概况
4 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现状分析
    4.1 N烟厂现行员工生涯通道合理性分析
    4.2 N烟厂现行员工生涯通道存在问题分析
        4.2.1 职能维度通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2.2 等级维度通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2.3 成员资格维度通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5 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优化设计
    5.1 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优化设计总体思路和设计原则
        5.1.1 设计总体原则
        5.1.2 设计总体思路和框架
    5.2 新设计方案
        5.2.1 职能维度生涯通道设计
        5.2.2 等级维度生涯通道设计
        5.2.3 成员资格维度生涯通道设计
    5.3 实施要点
        5.3.1 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5.3.2 应对方案实施中问题的保障措施
        5.3.3 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优化设计实施效果预估
6 总结
    6.1 论文研究结果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8)注册工程师制度背景下的建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注册工程师考试科目与教学大纲的对比
三、注册工程师制度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向
    1. 教学内容上的修订和补充。
    2. 工程应用上的强化和培养。
    3. 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4. 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变化。
四、结束语

(9)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内涵
二、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特点及实施
    (一)注重课程间实践教学知识点的融合
    (二)加强教师指导团队建设
    (三)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的关键
        1. 项目的选择。
        2. 专业软件的应用。
        3. 专业规范的学习与应用。
        4. 成绩评价。
        5. 多元化学习模式。
三、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效果

(10)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中执业资格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对象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本文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研究与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执业资格制度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执业资格制度一般概念
        2.1.1 执业资格制度的定义
        2.1.2 执业资格制度的社会属性
        2.1.3 我国执业资格制度的法律依据
        2.1.4 执业资格与职业资格的区别
    2.2 我国当前园林绿化行业职业评价体系
        2.2.1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组成
        2.2.2 职称制度与园林绿化行业管理
        2.2.3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园林绿化行业管理
        2.2.4 园林绿化行业中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研究
    3.1 建造师制度的概述
        3.1.1 建造师制度的概念
        3.1.2 现代建造师制度的发展历史
        3.1.3 我国建造师制度的历史
        3.1.4 我国建造师注册现状
        3.1.5 建造师执业资格中的园林绿化工程专业
    3.2 我国建造师执业资格的取得
        3.2.1 考试报名审核
        3.2.2 考试的行业分类及题型大纲
        3.2.3 执业注册制度
        3.2.4 继续教育的要求
    3.3 日本园林绿化专业建造师制度对比研究
        3.3.1 日本园林绿化行业中对职业资格的分类
        3.3.2 日本园林建设企业专业人员资质要求
        3.3.3 日本园林施工建造师考执业范围
        3.3.4 日本园林施工建造师报考资格和考试内容
    3.4 美国园林企业主执业资格管理的对比研究
        3.4.1 美国园林企业主执业资格管理制度概述
        3.4.2 美国加州的管理实践暨(C-27)资格证书的取得
        3.4.3 美国俄勒冈州的管理实践
        3.4.4 美国的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3.5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中建造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3.5.1 项目经理资格要求法理与供求上的冲突问题
        3.5.2 个人与单位的双轨制矛盾与解决
        3.5.3 对于完善园林绿化行业建造师制度的一些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景园林师执业准入制度的研究
    4.1 风景园林师制度概念综述
        4.1.1 风景园林师的定义和执业范围
        4.1.2 注册执业风景园林师的互认和豁免
        4.1.3 注册执业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4.1.4 风景园林师制度对园林绿化行业的意义
    4.2 美国的风景园林师制度详述
        4.2.1 美国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的立法进程
        4.2.2 美国风景园林师注册申请条件
        4.2.3 美国风景园林师注册考试(L.A.R.E)形式及内容
        4.2.4 美国风景园林师执业注册后的管理
    4.3 部分发达国家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概述
        4.3.1 英国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简述
        4.3.2 澳大利亚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简述
        4.3.3 新西兰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简述
        4.3.4 意大利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简述
        4.3.5 爱尔兰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简述
        4.3.6 加拿大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简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设立注册风景园林师执业制度的探索
    5.1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设计人员资格管理现状
    5.2 制定我国注册风景园林师准入制度的必要性
    5.3 我国筹备注册风景园林师准入制度的历程
    5.4 我国注册风景园林师准入制度的立法依据
        5.4.1 风景园林师采取执业注册准入的合理性
        5.4.2 风景园林师执业行政许可中上位法的选择
    5.5 我国注册风景园林师准入制度架构的构想
        5.5.1 管辖层级的构建
        5.5.2 报考资格和考试设计
        5.5.3 注册时效及再教育
        5.5.4 豁免与互认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空调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开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黄石矿冶文化景观营造[J]. 杨淑平. 中外建筑, 2020(07)
  • [2]基于业主风险管控下的EPC模式招标策略研究 ——以高校公共建筑为例[D]. 黄新.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3]注考制度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康利改,张旭,梁小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05)
  • [4]我国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D]. 林婧怡. 清华大学, 2019(02)
  • [5]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与方法研究[D]. 徐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H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 谢亚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7]N烟厂员工生涯通道设计研究[D]. 林晨.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注册工程师制度背景下的建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 夏国强,孙春华,杨华,杨宾.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5)
  • [9]基于双项目式教学的多课程综合训练探索与研究[J]. 田玉兰,潘亚娣,翁锦萍.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11)
  • [10]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中执业资格制度的研究[D]. 徐超.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我国注册公用设备(暖通专业)工程师制度已全面启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