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上网授时系统研制成功

电脑上网授时系统研制成功

一、计算机互联网授时系统开发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李瑜[1](2021)在《网络授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准确、可靠、高可用的网络时间是所有网络应用场景顺利运行的基础。利用网络传递时间信息的授时方式不仅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在其它行业也激起波澜。网络授时在生产生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衍生了各种应用场景的网络授时系统。随着授时系统中网络设备和用时设备增多,授时系统变得复杂庞大,网络资源分配不均匀、平台设备维护困难、人工配置过程繁琐、突发故障难以排查等各种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授时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为网络授时系统开发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将设备维护管理从网络授时系统中剥离出来,授时系统与管理系统各司其职,成为解决当前授时系统面临问题的一种思路。软件定义网络(SDN)主张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打破传统网络垂直集成的僵化局面。在这种思想下,网络交换机成为简单的转发设备,控制逻辑在逻辑集中的控制器中实现,简化了网络管理。为了有效管理网络授时系统,本文根据SDN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的思想,设计了具有集成控制平面的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架构,并提出实施方案加以实现,具体研究内容和工作进展如下:(1)调研网络授时管理系统的背景意义和相关研究,包括网络管理、软件定义网络和时间敏感网络配置等技术。(2)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以网络授时系统为基础,分析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设计功能模块。根据功能需求设计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架构,本文提出了具有集成控制平面的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架构,将控制功能集中到系统控制平面,控制平面以SDN控制器为基础,集成时间敏感网络(TSN)配置模型,向上北向接口与发挥门户作用的应用服务平面连接,向下南向接口与网络授时系统连接。最后根据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架构,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开源软件,完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设计。(3)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实现与监测性能分析。根据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开源软件搭建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其中,集成控制平面中的网络控制器使用OpenDaylight(ODL)控制器配置管理SDN域的网络设备,使用集中式网络配置(CNC)配置管理TSN域的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平面实现配置界面和监测界面。北向接口使用REST API,与web服务和ODL控制器有很好的兼容性,南向接口群融合了多种接口协议,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实现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后,验证其配置功能,对互联网时间服务监测性能和TSN同步监测性能作简要分析。

李易[2](2021)在《基于光纤授时运控系统的高并发知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互联网应用应运而生,伴随着大量的物理设备而产生大量的数据流。如数据流处理不及时则会丧失部分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对光纤授时运控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建模,利用本体语言描述其类、实例及关系等信息。同时对事件进行建模并建立事件属性同知识属性之间的关系,利用逻辑推理的手段进行事件流的处理,发现其中隐藏的复杂事件。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本体描述语言建模与知识管理。分析授时系统中的资源环境,利用本体建模工具对系统中的类、实例、属性关系等信息进行描述,同时以本体模型文件形式对其进行管理。对文件中的知识以图的形式存储以及提供目录服务,从而提供方便的查询服务以及便于对知识分层管理。(2)事件和目标的管理。对授时系统中的事件(原子事件和复杂事件)进行建模。原子事件将真实发生的事件同知识进行绑定,便于将发布订阅消息流转化为反映知识状态变化的事件对象。复杂事件是原子事件的集合,包括在该组原子事件上的条件约束。条件约束代表了想要发现的复杂事件所需要满足的条件。(3)复杂事件引擎的实现。复杂事件引擎负责在启动复杂事件监控时,提取复杂事件定义并订阅包含的主题、引入授时系统中的事件消息以及维护事件队列的相关时间窗口或长度窗口。当窗口满足时,将复杂事件定义中的目标同事件队列中的事件转化为逻辑表达式的形式提交给推理部分执行。(4)并行推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由于单机的推理效率有限,容易成为系统的瓶颈。并行推理模块对复杂事件引擎转化而来的逻辑表达式进行分解后,并行的执行推理计算。模块对逻辑表达式分为不同的子句集,分布于不同的计算节点执行。同时,验证不同节点间共享变量的可满足性,提升推理计算的效率。最后,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详尽的测试,并对可行性与效率提升进行验证。

王一淇,王大洲[3](2021)在《长短波授时系统建设的工程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长短波授时系统(BPL/BPM)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发播任务,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的需求。基于现场访谈和档案材料,参考出版物及公开报道,就长短波授时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历史描述。首先,回顾了授时系统的立项背景,还原了选址争议与艰辛的初建过程。第二,从工程的设计规划到施工建设、核心技术升级、验收使用等方面描述了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过程。第三,从组织管理、前沿技术、成果应用、开放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该设施的运行现状。最后,尝试总结了长短波授时系统建设的若干历史经验。

赵旺[4](2020)在《北斗导航授时终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电子系统的发展,时间基准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需求,结合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时间同步技术,本文设计了一款高精度授时终端模块。该北斗导航授时终端模块精度高、功能可靠,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模块采用北斗单向授时(RNSS)技术对本地时钟校准,实现本地时间与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的同步。除了卫星授时以外,授时模块还可通过外接10MHz频标和IRIG-B码信号进行同步校准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授时模块输出多种类型的时间和频率,可满足不同系统的不同需求。授时模块的总体设计综合考虑各项功能,合理布局;具体实现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模块的研究设计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在卫星接收机单元的设计中,采用LEA-M8T卫星信号接收机作为模块核心,配置低噪放及声表滤波器增强模块信号接收能力,使卫星信号捕获跟踪能力较普通电路提升一倍以上,解决了模块信号接受不稳定的问题。2.在时码单元设计中,针对时码单元多项进程同时运行,电路功能复杂的特点,采用了FPGA一体化实现方案,解决了单元电路冗杂复杂的问题。在满足各项功能良好运转的情况下,使单元电路面积大大缩小,最终设计面积比分立电路缩小75%以上。3.在守时模块设计中,针对同步校准过程中微小相位差无法精确测量从而影响校准精度的问题,研究了时间幅度扩展法对微小时间间隔进行扩展测量,对校准过程中的测试误差进行了有效消除,使模块的同步校准精度提高了1~2个数量级。4.针对北斗信号中噪声干扰产生校准误差的问题,研究了使用Kalman滤波算法对校准数据进行去抖平滑,调整同步校准电平接近实际需求电平,使模块的校准误差缩减至50ps以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设计完成的授时终端模块在信号稳定度和同步精度方面较同类模块有明显提升。模块10MHz频标的频率稳定度优于1×10-9,秒稳小于4×10-13/S,B码同步精度小于25ns,1PPS同步精度小于3ns,NTP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1ms。通过模块指标数据可知授时模块比同类模块信号稳定度指标高2~3倍,B码同步精度指标高4倍左右,1PPS及NTP同步精度均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李登魁[5](2020)在《基于软件定义安全的授时平台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时间同步是许多应用的基础,这些应用往往对时间同步有着一定的精度要求。现有的授时方法主要可分为陆基无线电授时、星基授时和网络授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部署,越来越多的室内设备有授时需求,这些设备使用卫星或陆基授时系统会有较大的困难和较高的成本,因此实现精确网络授时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网络授时服务是基础性服务,随着广泛应用,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因为对网络授时服务的恶意攻击可能危及设备和服务的可靠性。近年来,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及相关技术迅猛发展,软件定义网络将数据和控制分离,将控制集中在控制器,拥有网络的全局视图,能够对网络灵活调度和管控。软件定义安全(Software-Defined Security,SDSec)借鉴软件定义网络中数据和控制分离的思想,将安全管理和控制集中化。软件定义安全架构将安全功能软件化,使得安全设备之间的调度更加灵活可控,安全功能更易扩展和完善。本文对授时平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软件定义安全的授时平台安全方案,具体工作如下:(1)为授时平台设计了基于软件定义安全的安全总体方案。在控制平面加入了安全控制器,采用模块设计,通过与授时控制器和网络控制器交互获取授时和网络等信息,为攻击监测提供基础。(2)针对网络时间同步的主要安全威胁,利用了安全控制器可获取到的网络和授时等信息,设计了网络延迟攻击的监测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到不同攻击策略的延迟攻击。考虑到时间同步的重要性,本文讨论了如何防护延迟攻击,提出了使用不相交的备用通信路径来缓解延迟攻击,并分析对比了两种选取备用路径策略。对延迟攻击的监测和防护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可行性。(3)评估了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DDoS)攻击对授时平台的影响,讨论了如何在不引入额外对称时延的前提下,防护DDoS攻击。通过获取网络中流表信息,提出了如何监测网络中的DDoS攻击,包括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特征提取、使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算法对异常和正常流量进行分类,算法在准确率、检测时间等指标上优于常用的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算法。

凌静[6](2020)在《网络时间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万物互联互通时代的到来,准确、可信、高度可用的网络时间是所有网络应用场景正常运行的基础。利用网络传递时间信息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时间同步不需要额外的同步设备便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业务时间同步的需求,具有成本低廉、应用广泛以及方便快捷的优势。另外,伴随着网络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增加,催动着网络时间同步对可靠性、高精度等等的需求。本文意在搭建一套互联网时间服务监测系统,持续监测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时间服务,并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对监测的时间服务进行性能分析,找出影响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的因素,然后对互联网时间服务进行评估,为用户侧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针对现有以及未来应用对时间同步的需求,探究在现有情况下,网络时间服务对应用需求的满足情况以及影响应用时间同步的网络因素,并给出网络时间同步精度提升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间服务的性能分析以及高精度网络时间同步的应用这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提出一个互联网网络时间服务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来自GNSS的高精度基准参考时间,并且对全球范围数百个互联网时间服务进行监测。接着,提出了一套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分析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评价时间服务性能的三个指标:可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然后,为了获取互联网时间服务的异常情况以及剔除异常后的数据集,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设计了一种异常检测算法;最后,结合服务性能指标对监测的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56个时间服务的可用性达到95%以上。并发现传输链路中经过的交换节点数量并不会对互联网时间服务的性能产生影响,且准确性与稳定性中标准差指标正相关。(2)提出了一个面向金融交易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案。通过分析金融场景对时间同步的需求以及分析影响该场景时间同步的网络因素后,提出了一种软件定义时间同步方案。该方案基于软件定义的方法,采用时间同步管理和控制分离的方式。另外,为了消除时间同步的抖动,提出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且该算法可以嵌入至所提方案的控制器中。然后,搭建实验环境,首先测试对比传统的时间同步方案与所提出的方案,得出相比传统时间同步方案的时间同步精度可以提高约5倍,并近一步验证所提出的软件定义时间同步方案达到并超出现在金融交易对时间同步的需求;然后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作为对比算法,验证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算法,且明显能在所提出方案的基础上提升时间同步精度并维持数据特征。

赵艺[7](2020)在《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物联网态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为了方便生产活动,基于物联网的监控系统被广泛开发和应用,其中监控组态图作为物理系统的图形化表示,有助于运维人员完成系统的各项监控操作。传统监控系统中,监控组态图的制作经常需要手动一步步完成,费时费力,没有考虑到应用场景的增加或变化,监控组态图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方式不够灵活,图形演变性差等缺陷和问题日益突出,使系统难以根据场景变化进行扩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物联网态势监控系统。本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资源描述模型,利用组态方式,实现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监控组态图的半自动化构建,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Web开发技术,提供基于监控组态图的系统态势监控服务,提高了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和灵活性。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资源描述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了解决物联网系统中复杂多样的设备、传感器等资源信息无法统一描述并使用的问题,本系统选择语义表达能力丰富的OWL并基于SSN语义传感器网络本体规范,创建与系统监控有关的物理对象和监测属性,并融合具体的实例,得到全面表达监控资源信息的资源描述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系统自动完成对资源信息的提炼工作。(2)提出了监控组态图的半自动化构建方法。针对监控组态图制作过程复杂、灵活性差的问题,根据资源描述模型描述的资源信息,选择相似度较高的组态图模板,对其进行复用改造,自动完成图形的初步布局,实现图中的基本连接关系,同时自动完成设备图元与监控资源信息的绑定映射。倘若初步构图不够清晰直观,用户可以手动调整图形的布局摆放和样式效果,还可以为其设置监控敏感点、绑定数据库数据域,使监控组态图信息更完善。针对系统资源信息过多,不方便同时展示的问题,在构建之前,用户可以自定义监控资源模板,选择监控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资源,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展示。(3)搭建物联网态势监控Web平台。由于监控组态图的构建过程与监控过程相互独立,为了解决监控组态图无法直接投入到监控应用中的问题,本平台提供灵活的部署监控服务。一方面可以跨平台部署监控组态图,实现对具体设备的实时数据监控,及时显示告警信息,远程遥控设备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控不同地域的运行情况,结合丰富的态势提炼统计图表,直观监控系统概况,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本文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物联网态势监控系统的系统需求、设计思路和实现成果。并结合高精度地基授时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系统测试,验证了系统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陈重阳[8](2020)在《基于电信网的精确授时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授时技术是将标准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传送给需要精准时间的系统和终端,使系统和终端的本地时间与时间源同步的一种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授时需求日趋增长,需要精确时间的设备终端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长短波授时系统的服务范围比较有限,常用的星基授时系统存在遮挡问题,对于无线终端来说成本比较高。依托覆盖范围广的电信网络来提供授时服务,授时能力强大,可以很好地满足终端的用时需求。但是很多无线终端不能直接接入电信网用时,因此就需要设计网关来转发时间信息,网关作为电信网络授时的延伸,给物联网无线终端提供授时服务。本文通过对授时技术的分析研究,设计与实现了基于电信网的精确授时网关。网关实现授时协议的转换,用时侧通过NTP和PTP协议与电信网平台连接完成精确用时,授时侧通过三种无线传输协议和终端连接提供相应的授时服务。精确授时网关主要包括接入电信网的软终端通信模块,实现NTP和PTP用时方式的时间同步模块,时间偏差的监测上报模块,稳定守时的本地时钟模块,终端接入管理模块,基于WiFi、蓝牙和ZigBee三种无线方式的授时机制等功能模块。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 NTP和PTP两种方式实现基于电信网络的网关系统精确用时。精确授时网关运行软终端空口接入基站连接电信网平台获得标准时间,分别实现了 NTP和PTP协议下的网关与平台的时间同步。设计开发的NTP用时程序对时间偏差数据进行过滤以减小误差。设计的PTP用时方式把应用在以太网下的PTP协议应用在电信网中。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网关接入电信网的两种用时方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时间同步精度。2.设计实现了基于WiFi、蓝牙和ZigBee三种无线方式的授时机制,给多类型物联网用时终端设备提供对应的授时服务。基于WiFi的授时机制实现网关PTP用时和NTP授时的转换,以与平台PTP同步的时间为时间源,配置本地NTP服务器给终端提供授时服务。基于蓝牙的授时机制设计了主动广播和请求响应两种授时模式,将网关的系统时间发布给终端。基于ZigBee的授时机制通过测量时间消息的收发延时来提高精度。通过以智能提醒药盒为代表的多种无线用时终端呈现网关的授时服务效果。3.开发了网关的管理平面。设计实现了监测上报模块和终端接入管理模块,共同构成网关的管理平面,通过保存上报网关的用时信息和收集分析终端的用时精度来提升网关的系统管理能力。网关主要实现了接入电信网精确用时和提供三种无线授时服务的功能,保证了网关系统的用时精度,也改善了物联网领域中许多无线设备缺乏有效授时方式的现状。

康飞[9](2019)在《基于北斗GPS的NTP时间服务器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为满足公司设备以及客户对局域网各个终端时间同步的需求,公司设立了基于北斗GPS的网络时间服务器预研项目,为同一生态系统下的各个终端提供同步时间戳服务,对于许多闭塞的局域网的时间同步需求,可以通过够中小型的网络时间服务器机箱实现,但是此类设备往往价格较贵,安装复杂,不适宜灵活小型化甚至移动的使用场景,因此本项目的目标是做出一款小型化,低成本且易于安装的硬件平台,其主要由高精度高灵敏度授时型北斗,GPS接收模块、控制主板,天线以及电源等部件组成,采用高效的嵌入式开发模式,配合卫星授时、网络同步等技术,为其他需要授时服务的系统提供精密的标准时间信号和时间戳服务。本项目着重参考并实践了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定时授时业务以及在轻型网络协议栈(LWIP)之上的NTP网络时间服务理论。最终制成的应用原型的软件则以CortexM3内核的处理器为中心,在其上搭建LWIP网络协议栈,并以协议栈为依托实现高精度的NTP网络时间服务,同时基于LWIP的HTTP协议,实现服务器的网页登录以及远程配置。通过北斗、GPS的NTP时间服务器的研究与具体实现的完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小型化、低成本的局域网NTP网络授时方案,它的成本的大部分仅仅由一颗STM32F107与北斗GPS双模定位导航系统授时模块组成,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局域网对于时间同步需求的成本。而且还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的嵌入式WEB管理系统,使得用户不用再为其开发一款控制软件,又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门槛与成本。本研究解决了一部分小型化、低成本的网络服务器的使用需求,但在授时和守时精度上与其他产品相比并无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利用更先进的算法使得NTP时间服务器的授时精度得以进一步提升,不仅仅是对网络延迟的处理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对于授时时间的来源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授时精度也要做进一步的管控,这就需要对其的各种精度因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授时来源的稳定可靠。另外,可以对守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更深入的研究,现有的NTP时间服务器一旦脱离了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实时授时,守时能力完全依靠外部RTC自身的晶振频率偏移,那么研究一种实时迭代统计外挂RTC频率偏移的算法,以此给予守时能力以时间补偿,也未尝不是一种用软件弥补硬件能力的一种方向。

刘音华[10](2019)在《空间站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共视时间比对技术的萌芽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时频领域。从古代以月食、木星卫星食、流星等作为共视参考源的分钟级精度的时间比对,再到现阶段以导航卫星作为共视参考源的纳秒级精度的时间比对,随着参考源的升级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不断提高。我国正在建设的载人航天空间站将配置比地面更优秀的原子钟系统,对地计划建设高性能时间比对链路。利用空间站进行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可能达到十皮秒量级,比现有导航卫星共视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另一方面,我国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已于2018年全面启动建设任务,届时罗兰授时信号将基本覆盖我国国土,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论文结合我国时频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和上述两项国家重大建设举措,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共视参考源——载人航天空间站和地基罗兰发播台,分析两类参考源的授时特性并研究相应的共视时间比对方法。在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方面,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研究结论。(1)结合空间站轨道特征分析了传统共视方法应用于空间站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站对地实时有效覆盖区域很小,必然存在很多地面城市不能同时可视空间站,存在传统共视方法的工作盲区;传统共视方法不能有效抵消空间站轨道误差的影响,将使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限制在百皮秒甚至纳秒量级。(2)为了解决空间站共视的两个局限性,结合空间站高性能原子钟和微波时间比对链路的特性,首创性提出分时共视时间比对方法,通过寻找空间站和两地面站之间的最佳相对位置关系来抵消轨道误差的影响,通过钟差建模外推方法建立两地面站与空间站钟差在观测时刻上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满足共视差分条件,实现两地面站之间高精度的共视时间比对。(3)搭建仿真平台对空间站单向时间比对、传统共视时间比对和分时共视时间比对方法分别开展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时共视时间比对的方法能实现几十皮秒量级的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精度,也能有效解决传统共视工作盲区的问题。在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面,分析了罗兰共视时间比对的可行性和潜在的技术优势,研究了罗兰共视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开展了多组信号传播路径地形相近和地形相差较大的两地的罗兰共视时间和频率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地形相近且比对基线较短的情况下,不用额外标定信号传播时延,直接共视即可获得几十纳秒量级的时间比对精度。对于地形相差较大的情况,即使共视基线较短,也需要标定传播时延,否则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只能在微秒量级。罗兰共视频率比对不需要额外标定传播时延,前后时差之间的差分运算即可抵消大部分传播时延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罗兰与GNSS系统的组合定位原理,提出了校正-融合的组合定位方法,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组合定位性能,组合定位精度与单GNSS系统相当。

二、计算机互联网授时系统开发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互联网授时系统开发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授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网络授时管理研究背景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
    1.3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网络管理
    2.2 软件定义网络
        2.2.1 软件定义网络概述
        2.2.2 基于软件定义的网络管理
    2.3 时间敏感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3.1 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1 网络授时系统
        3.1.2 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3.2 网络授时管理系统架构
    3.3 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授时管理系统实现与性能分析
    4.1 网络授时系统搭建
    4.2 控制平面集成
        4.2.1 OpenDaylight控制器
        4.2.2 CUC/CNC配置模式
    4.3 应用服务平面构建
        4.3.1 配置服务构建
        4.3.2 监测服务构建
    4.4 南北向接口实现
        4.4.1 北向接口REST API
        4.4.2 南向接口群
    4.5 配置功能验证
        4.5.1 授时钟源配置
        4.5.2 授时网络配置
        4.5.3 用时模组配置
    4.6 监测性能分析
        4.6.1 授时系统监测
        4.6.2 互联网时间服务监测
        4.6.3 TSN同步监测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光纤授时运控系统的高并发知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知识管理
        1.2.2 目标推理
        1.2.3 推理并行化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知识本体
        2.1.1 本体描述语言
        2.1.2 语义传感器网络本体SSN
        2.1.3 本体建模工具PROTEGE
    2.2 语义网应用框架Jena
        2.2.1 本体存储TDB
        2.2.2 SPARQL查询语言
        2.2.3 Jena推理
    2.3 Z3求解器
    2.4 WEB技术
        2.4.1 AngularJS
        2.4.2 SpringBoot
    2.5 发布订阅系统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功能性需求
        3.1.1 知识管理
        3.1.2 事件与目标管理
        3.1.3 发布订阅接入
        3.1.4 复杂事件引擎
        3.1.5 并行逻辑推理
        3.1.6 用户前端接口
    3.2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概要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知识管理模块设计
    4.3 事件与目标管理模块设计
    4.4 发布订阅接入模块设计
    4.5 复杂事件引擎模块设计
    4.6 并行逻辑推理模块设计
    4.7 用户前端接口模块设计
    4.8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代码实现
    5.1 系统架构实现
    5.2 知识管理模块设计
        5.2.1 知识库模型解析和存储的设计与实现
        5.2.2 目录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5.2.3 知识查询的设计与实现
    5.3 事件与目标管理模块设计
        5.3.1 原子事件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5.3.2 复杂事件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发布订阅接入模块设计
        5.4.1 主题的发布订阅设计与实现
        5.4.2 消息路由设计与实现
    5.5 复杂事件引擎模块设计
        5.5.1 事件主题提取与订阅的设计与实现
        5.5.2 事件队列和窗口维护的设计与实现
        5.5.3 逻辑表达式转化的设计与实现
    5.6 并行逻辑推理模块设计
        5.6.1 调度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5.6.2 计算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5.7 用户前端接口模块设计
    5.8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标
    6.2 测试环境
    6.3 功能测试
        6.3.1 知识管理测试
        6.3.2 事件与目标管理测试
        6.3.3 发布订阅接入测试
        6.3.4 并行逻辑推理测试
    6.4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长短波授时系统建设的工程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短波授时台的立项与建设
    1.1 立项背景
    1.2 建设过程
2 长波授时台的立项与建设
    2.1 立项背景
    2.2 建设过程
3 长短波授时台的现代化改造
    3.1 短波授时系统的改造背景和建设过程
    3.2 长波授时系统的改造背景和建设过程
4 长短波授时台的运行及发展
    4.1 管理框架
    4.2 前沿技术与成果应用
    4.3 开放共享与人才培养
5 结论

(4)北斗导航授时终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卫星导航授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卫星授时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卫星授时终端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北斗导航授时终端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2.1 授时模块性能指标概述
        2.1.1 10MHz频标
        2.1.2 1PPS秒脉冲信号
        2.1.3 IRIG-B码信号
        2.1.4 NTP网络时间
    2.2 整体方案设计
    2.3 硬件方案设计
        2.3.1 卫星信号接收机单元
        2.3.2 时码单元
        2.3.3 守时模块
        2.3.4 其它配置电路
    2.4 软件方案设计
        2.4.1 时码单元软件设计
        2.4.2 守时模块软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斗导航授时终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3.1 卫星信号接收机单元设计
        3.1.1 卫星信号接收机时间产生
        3.1.2 卫星信号接收机单元电路设计
        3.1.3 卫星信号接收机单元性能测试
    3.2 时码单元设计
        3.2.1 B码的解码编码原理
        3.2.2 时码单元实现
        3.2.3 测试结果
    3.3 守时模块设计
        3.3.1 时间间隔测量方法
        3.3.2 去抖滤波算法
        3.3.3 守时模块软硬件设计
        3.3.4 模块测试结果
    3.4 其它配置电路
        3.4.1 电源处理
        3.4.2 输出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块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模块测试
        4.1.1 性能指标要求
        4.1.2 测试环境
    4.2 测试结果分析
        4.2.1 10MHz频标信号
        4.2.2 1PPS测试
        4.2.3 B码测试结果
        4.2.4 NTP网络时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基于软件定义安全的授时平台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授时安全的相关研究
    2.1 网络授时
    2.2 网络授时平台安全
        2.2.1 延迟攻击
        2.2.2 DDoS攻击
    2.3 软件定义安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软件定义安全的授时平台安全方案
    3.1 网络授时平台安全需求分析
    3.2 授时平台总体方案
    3.3 控制平面设计
        3.3.1 关键技术
        3.3.2 网络控制器
        3.3.3 授时控制器
        3.3.4 安全控制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延迟攻击监测和安全防护
    4.1 网络延迟攻击监测方法
    4.2 网络延迟攻击防护方法
    4.3 网络延迟攻击监测和防护实验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结果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授时服务平台DDOS攻击监测和防护
    5.1 DDoS攻击影响
    5.2 DDoS攻击防护方法
    5.3 DDoS攻击监测方法
        5.3.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5.3.2 特征提取
        5.3.3 GBDT算法
    5.4 DDoS攻击监测和防护实验
        5.4.1 实验方案和数据
        5.4.2 算法评估指标
        5.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网络时间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网络时间研究背景
        1.1.2 网络时间研究意义
    1.2 论文主要工作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时间同步现状
    2.2 网络时间分析
    2.3 高精度网络时间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分析
    3.1 互联网时间服务监测系统
        3.1.1 互联网时间服务监测系统
        3.1.2 服务来源
    3.2 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
        3.2.1 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分析模型
        3.2.2 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评估指标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3.1 互联网时间服务性能分析
        3.3.2 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精度网络时间应用及分析
    4.1 金融交易时间同步需求
    4.2 金融交易中影响时间同步精度的因素
        4.2.1 实验测试方案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面向金融交易的软件定义时间同步方案
        4.3.1 软件定义时间同步方案概述
        4.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的同步时间补偿算法
    4.4 实验测试与分析
        4.4.1 测试方案概述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物联网态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任务
        1.2.1 论文研究内容
        1.2.2 本人主要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物联网
        2.1.1 概念及基本特征
        2.1.2 相关概念
    2.2 语义网
        2.2.1 语义网关键技术
        2.2.2 SSN本体
        2.2.3 Protege软件
        2.2.4 WebVOWL
    2.3 数据库
        2.3.1 MySQL
        2.3.2 MongoDB
        2.3.3 VoltDB
    2.4 开源图形工具
        2.4.1 JGraph
        2.4.2 mxGraph
    2.5 WEB相关技术
        2.5.1 Angular
        2.5.2 SpringBoot
    2.6 发布订阅系统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源描述摸型的构建与应用
    3.1 资源描述模型的构建方法
        3.1.1 背景基础
        3.1.2 构建过程
    3.2 资源描述模型的应用方法
        3.2.1 解析过程
        3.2.2 构图过程
    3.3 资源描述模型的实现方法
        3.3.1 构建资源描述模型
        3.3.2 解析资源描述模型
        3.3.3 资源描述模型构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联网监控组态图设计系统的设计实现
    4.1 需求分析
        4.1.1 功能需求分析
        4.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4.2 总体设计
        4.2.1 业务架构设计
        4.2.2 功能模块设计
    4.3 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构建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监控组态图
        4.3.2 资源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联网态势监控WEB平台的设计实现
    5.1 需求分析
        5.1.1 功能需求分析
        5.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5.2 总体设计
        5.2.1 业务架构设计
        5.2.2 功能模块设计
        5.2.3 数据库设计
        5.2.4 接口设计
    5.3 详细设计与实现
        5.3.1 组态图监控
        5.3.2 基于地图的态势监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标及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物联网监控组态图设计系统
        6.2.2 物联网态势监控Web平台
        6.2.3 测试结果分析
    6.3 性能测试
        6.3.1 物联网监控组态图设计系统
        6.3.2 物联网态势监控Web平台
        6.3.3 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电信网的精确授时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授时技术
        2.1.1 NTP协议
        2.1.2 PTP协议
        2.1.3 其他授时技术
    2.2 无线传输协议
        2.2.1 WiFi协议
        2.2.2 蓝牙协议
        2.2.3 ZigBee协议
        2.2.4 三种无线传输协议的对比
    2.3 搭建开源SDR LTE平台srsLTE
        2.3.1 srsLTE平台概述
        2.3.2 srsLTE平台搭建
    2.4 RESTful规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电信网的精确授时网关的设计
    3.1 网关需求分析
        3.1.1 网关的总体需求分析
        3.1.2 网关的功能需求分析
    3.2 网关的总体设计
        3.2.1 网关的整体架构
        3.2.2 网关的用时和授时方式
    3.3 网关接入电信网精确用时的设计
        3.3.1 软终端通信模块
        3.3.2 网关的NTP用时方式
        3.3.3 网关的PTP用时方式
        3.3.4 网关用时信息的监测上报
    3.4 网关提供多种无线授时服务的设计
        3.4.1 网关的本地时钟
        3.4.2 网关的多种无线授时机制
        3.4.3 网关对用时终端的接入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电信网的精确授时网关的实现
    4.1 软终端通信模块的实现
        4.1.1 srsLTE的配置运行
        4.1.2 网关接入LTE与平台通信
    4.2 时间同步模块的实现
        4.2.1 网关接入电信网NTP用时
        4.2.2 网关接入电信网PTP用时
    4.3 监测上报模块的实现
    4.4 本地时钟模块的实现
    4.5 多种无线授时机制的实现
        4.5.1 基于WiFi的授时机制
        4.5.2 基于蓝牙的授时机制
        4.5.3 基于ZigBee的授时机制
    4.6 终端接入管理模块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和演示
    5.1 系统环境
    5.2 网关接入电信网精确用时的测试结果
    5.3 网关的多种授时应用演示
        5.3.1 Android用时APP
        5.3.2 智能提醒药盒
        5.3.3 蓝牙和ZigBee用时终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北斗GPS的NTP时间服务器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NTP原理与同步算法
        2.1.1 NTP技术概述
        2.1.2 NTP算法研究
    2.2 北斗GPS终端的定时与授时
        2.2.1 卫星定时技术研究
    2.3 STM32 移植LWIP
        2.3.1 LWIP技术研究
        2.3.2 利用STM32CubeMX配置LWIP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功能要求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要求分析
        3.1.1 系统功能可行性分析
        3.1.2 系统角色分析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1 硬件平台设计
        3.2.2 系统架构设计
        3.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2.4 系统主业务流程设计
    3.3 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1.1 RTC模块设计
        4.1.2 北斗GPS时间模块设计
        4.1.3 HTTP模块设计
        4.1.4 FLASH模块设计
        4.1.5 UDP模块设计
    4.2 嵌入式WEB网管系统设计
        4.2.1 嵌入式WEB网管系统设计原则
        4.2.2 嵌入式WEB网管系统结构设计
    4.3 系统环境部署
        4.3.1 系统软件环境部署
        4.3.2 系统硬件环境部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与配置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NTP授时功能测试
        5.2.2 WEB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测试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空间站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共视时间比对方法概述
        1.2.1 共视时间比对原理
        1.2.2 参考源对共视比对的重要性
    1.3 共视比对技术的发展
        1.3.1 基于月食的共视比对
        1.3.2 基于月球和恒星位置关系的共视比对
        1.3.3 基于其他天文现象的共视比对
        1.3.4 基于长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共视比对
        1.3.5 基于导航卫星的共视比对
        1.3.6 基于空间站的共视比对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2章 空间站共视比对的条件分析
    2.1 空间站概况
        2.1.1 中国空间站
        2.1.2 欧洲ACES计划
    2.2 空间站高精度的原子钟
    2.3 空—地时间比对链路
    2.4 传统共视方法存在工作盲区
        2.4.1 空间站对地可见性分析
        2.4.2 传统共视方法的工作盲区
    2.5 传统共视方法对轨道误差的放大作用
    2.6 小结
第3章 适应空间站特点的分时共视方法
    3.1 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时间比对原理
    3.2 分时共视时间比对原理
    3.3 空间站共视时间比对误差源分析
        3.3.1 轨道误差
        3.3.2 空—地钟差建模误差
        3.3.3 电离层延迟误差
        3.3.4 对流层延迟误差
    3.4 小结
第4章 空间站分时共视方法的仿真验证
    4.1 空间站和地面站原子钟建模
        4.1.1 空间站原子钟建模
        4.1.2 地面站原子钟建模
    4.2 空间站单向时间比对仿真
    4.3 空间站传统共视时间比对仿真
    4.4 空间站分时共视时间比对仿真
        4.4.1 同时可视空间站的两地分时共视仿真
        4.4.2 同时不可视空间站的两地分时共视仿真
        4.4.3 空—地钟差建模时长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罗兰共视时间比对的基础条件分析
    5.1 罗兰系统概述
        5.1.1 罗兰系统的发展
        5.1.2 我国罗兰系统建设现状与规划
    5.2 罗兰授时原理
        5.2.1 罗兰授时信号格式
        5.2.2 罗兰系统授时原理
    5.3 罗兰共视的可实现性
    5.4 罗兰共视方法的潜在优势
    5.5 小结
第6章 罗兰共视时间比对的原理
    6.1 罗兰授时信号重复精度分析
    6.2 罗兰共视时间比对原理
    6.3 罗兰共视的误差源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罗兰共视时间比对实验
    7.1 地形相近的两地进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实验
        7.1.1 榆林—横山共视
        7.1.2 宝鸡—武功共视
    7.2 地形相差较大的两地进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实验
        7.2.1 宝鸡—眉县共视
        7.2.2 武功—眉县共视
    7.3 利用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数据来比较两地的频率
    7.4 罗兰与卫星导航系统组合定位实验
        7.4.1 开阔环境下组合定位结果
        7.4.2 遮挡环境下组合定位结果
    7.5 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计算机互联网授时系统开发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授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光纤授时运控系统的高并发知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易.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长短波授时系统建设的工程史考察[J]. 王一淇,王大洲.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1(01)
  • [4]北斗导航授时终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赵旺.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5]基于软件定义安全的授时平台安全研究[D]. 李登魁.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网络时间分析及应用研究[D]. 凌静.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7]基于资源描述模型的物联网态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艺.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8]基于电信网的精确授时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陈重阳.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基于北斗GPS的NTP时间服务器的研究与应用[D]. 康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10]空间站和罗兰共视时间比对方法研究[D]. 刘音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9(01)

标签:;  ;  ;  ;  ;  

电脑上网授时系统研制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