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体免疫法治疗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19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雅迪[1](2020)在《温热对传染性软疣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处理的传染性软疣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的检测与分析,为温热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方法:本研究选择新鲜获取的人类传染性软疣皮损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拟定的研究方案经本课题组所在单位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施行。随机将研究标本分为3组,实验组的标本处理为44.0(±0.1)℃的水浴加热法30分钟的温热刺激,对照组1不进行任何温热处理,对照组2采用37.0±0.1℃恒温水浴加热30分钟。利用TMT蛋白组学技术及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蛋白质谱表达情况进行定量,Maxquant软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对鉴定后的差异蛋白数据,计算差异表达的倍数(同一蛋白质的实验组表达量/对照组表达量),选择1.3倍即比值大于1.3或小于0.769为筛选阈值。对筛选后选择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类、GO富集、KEGG通路富集、聚类分析、PPI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共鉴定筛选到37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212个,下调蛋白158个。上调蛋白主要参与病毒基因表达调控、DNA与RNA代谢、对IFN-γ的反应、多种胞内物质的分解代谢、蛋白质在胞内的运输与定位等生物学过程。下调蛋白主要参与了B细胞与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反应、蛋白质的成熟与激活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2.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共鉴定筛选到2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134个,下调蛋白77个。差异蛋白主要影响了多种细胞防御反应、DNA与染色质组装、对IFN-γ的反应、细胞分泌、多种负调控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结论:1.经TMT蛋白组学分析,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产生了明显的蛋白质上调及下调,证实了44℃温热刺激对传染性软疣组织细胞蛋白质谱的表达产生显着影响。2.在传染性软疣组织中,44℃温热刺激产生了调控传染性软疣病毒基因表达、增强角质形成细胞的防御能力及抗病毒能力、促进细胞免疫应答、影响细胞物质代谢等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临床温热治疗传染性软疣的基础。
黄亚群[2](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54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由于皮疹好发于外露部位如面部、手背部等,影响美容,常给患者带来很多困扰。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方法,且尽管经过治疗,疗效不明显,皮疹反复、易复发。耳背静脉割刺放血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免疫的机制来发挥临床疗效,干扰素作为一种免疫生物制剂,主要起到免疫调节、抗病毒及抗增殖作用。上述两种方法在临床上已经被证实对扁平疣有治疗作用,但耳背静脉割刺放血和干扰素肌注联合应用在临床上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耳背静脉割刺放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07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扁平疣患者54例,通过对病史的详细采集,记录其临床表现并对其疗效进行归纳。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进行耳背静脉割刺放血治疗,每周1次,每次两侧耳背均进行,4周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300万单位,隔日一次,肌注,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四次/天涂于患处,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和记录其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观察皮疹复发情况。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组痊愈19例(70.37%),显效5例(18.52%),有效2例(7.41%),无效1例(3.7%),总有效率为88.89%,复发1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痊愈12例(44.44%),显效5例(18.52%),有效6例(22.22%),无效4例(14.81%),总有效率为62.96%,复发5例,复发率为41.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4,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有15例患者对干扰素耐受性较差,在注射第1-3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但多数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重口服解热镇痛药后亦可缓解,无患者中断治疗;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结论:耳背静脉割刺放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治疗扁平疣操作简单、痛苦少,且疗效确切,可以显着提高扁平疣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复发机率,临床治疗过程中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患者均可耐受,故该方法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原丽琼[3](2015)在《跖疣的中医文献探究及治疗概况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新生物。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寻常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寻常疣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寻常疣对身体健康影响并无大碍,约65%的寻常疣可在2年内自然消退,但严重影响美观及生活质量,患者往往因为身体不舒服或美观而要求治疗。跖疣系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在学龄前发病较少,56岁后增多,两性发生率相
吴群[4](2014)在《消疣汤外洗治疗掌跖疣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消疣汤治疗掌跖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消疣汤外洗治疗掌跖疣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62例纳入临床观察。随机分成2组,每组人数31例。治疗组:给予消疣汤(板蓝根15g,大青叶15g,马齿苋15g,黄柏6g,蒲公英15g,蛇床子10g,紫花地丁15g,苦参10g,丹参10g,败酱15g,紫草10g,忍冬藤15g),药物均为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免煎冲剂,一次各1袋,加入1500ml温热水中,温度以45℃左右为宜,浸泡半小时以上,每次浸泡后,立即用指甲刀修剪疣体,以不出血为度;对照组:给予皮肤康洗液(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蛇床子、大黄、赤芍、土茯苓等),北京华洋奎龙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19990045,将药液用45℃左右的温热水稀释5倍,水量以超过脚面为宜,浸泡患处,每日一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和临床症状的对比,判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着性差异。在经过四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皮损范围显着缩小以至消退,疼痛症状也明显减轻。结论:消疣汤治疗掌跖疣是安全有效的。
韩珊珊[5](2012)在《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调查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诊治的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其中重点探讨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感染的HPV型别分布规律,以期为防治尖锐湿疣提供科学依据及新思路。方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176名对象均来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参照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9年12月下发的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确诊为尖锐湿疣。收集每个患者的社会行为、性行为特征,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测验。实验室资料的147名研究对象来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在皮肤科检测HPV26种亚型的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取材部位及病毒型别资料。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最后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中医体质分布方面:平和质20人,占11.4%;倾向平和体质18人,占10.2%。偏颇体质138人,占78.8%,以湿热体质(48.3%)、气虚体质(36.9%)为主。2.HPV感染分布:HPV26种亚型出现频数由高到低的是6(29.9%)、11(28.6%)、16(17.7%)、52(15.0%)、58(6.1%)、68(5.4%)、31(4.1%)、33(4.1%)、39(4.1%)等。特点是单纯高危型(43.8%)较单纯低危型(37.7%)多,高低危混合感染亦不少(18.5%)。其中高危型以HPV16、52为主;低危型以HPV6、11为主。3.社会行为学特征:发病高峰为20-29岁,占53.4%;学历以大学或以上为主,占47.7%;平时体育锻炼较少,经常锻炼者仅占11.9%;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比例较高,分别占23.9%、30.7%、68%;未婚/离婚占52.8%。4.性行为特征:CA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M=21岁,Q=5岁。患病前每月性生活频率M=4次,Q=5次。累计性伴数最少0个,最多100个,平均4.32±9.467个,M=2个,Q=3个。27.0%的患者无固定性伴侣。5.疾病相关特征:病程以1-月和2-月分布为主。疣体积分M=6分,Q=7.75分。疣体形态以菜花状为主。自觉症状体征以无为主。66.5%为初发,33.5%为复发。58%是通过非婚性生活传染,其中23.3%通过交易性行为或一夜情感染,34.7%通过同居性生活感染。仅39.7%的性伴同时检查治疗。6.抑郁、焦虑:41.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轻度抑郁54例,占30.7%;中度抑郁16例,占9.1%;重度抑郁1例,占0.6%。27.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轻度焦虑30例,占17%;中度焦虑16例,占9.1%;重度焦虑3例,占1.7%。7.复发情况:154例保持随访者中,1月总复发率46.1%,3月总复发率22.7%,6月总复发率6.5%。按治疗模式分为三组:A激光联合免疫调节药,B激光联合光动力及免疫调节药,C单纯中医药疗法(优可洛或院内制剂疣毒净系列)。A组1月复发率47.9%,3月复发率27.7%,6月复发率8.4%。B组1月复发率43.8%,3月复发率12.5%,6月总复发率0.0%。C组1月复发率36.8%,3、6月复发率0%。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后1月易复发的因素为:疣体发生在特殊部位、无固定性伴侣、性伴未同时检查治疗、通过非婚性生活感染、疣体积分高。治疗后3月易复发的因索为:男性患者、吸烟。治疗后6月易复发的因素为吸烟。(P均<0.05)。经Binary 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激光术后1月CA复发的相关因素是疣体积分高,性伴同时检查治疗及性伴固定;激光术后3月CA复发的相关因素是性别;激光术后6月CA复发的相关因素是吸烟。结论:尖锐湿疣好发于性活跃人群,易复发,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偏颇体质以湿热体质(48.3%)、气虚体质(36.9%)为主。HPV感染特点是单纯高危型(43.8%)较单纯低危型(37.7%)多,高低危混合感染亦不少(18.5%)。高危型以HPV16、52为主;低危型以HPV6、11为主。不同的治疗模式复发情况不同,复发率由高到低为激光联合免疫调节药组、激光联合光动力联合免疫调节药组、单纯中医药组。
王军[6](2006)在《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火针点刺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研究,科学、综合地评价火针治疗PHN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规范火针的操作要领,促进火针临床应用的发展,推动针灸学的进步。方法:1.将所有入选的68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点刺组(治疗组)、毫针针刺组(对照组)各34例,观察前1周停用其它针对PHN的治疗方法。2.火针组治疗原则:温通经络,化瘀止痛;取穴:局部阿是穴,疼痛同侧相应的夹脊穴;操作:嘱患者取适当的体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中火针在点燃的酒精棉球外焰中烧至白亮,快速多针浅刺患处,每针之间相距1.0cm左右,然后取患病同侧相应的夹脊穴,每穴点刺2~3次,深度为2~3mm,进针垂直而快,进针出针时间约0.1秒。点刺完毕后,用75%酒精棉球(或安尔碘,用于皮肤过敏者)消毒针孔及周围皮肤。隔日治疗1次,2周后观察疗效。毫针组治疗原则及取穴同治疗组。阿是穴针刺方法:首先确定疼痛部位,用75%的酒精棉球(或安尔碘,用于皮肤过敏者)消毒后,再用1.5寸毫针从四周向疼痛中心平刺0.8~1.0寸,形成合围之势,得气后行快速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夹脊穴针刺方法:根据疼痛部位确定相应的夹脊穴,并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1.0~1.2寸,局部出现酸胀感或沿肋间隙放射感后停止行针。隔日治疗1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10分钟行针1次,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火针疗法对血瘀型PHN有显着的治疗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总有效率达100%,愈显率达85.3%;提高PHN患者睡眠效率,总有效率为94.12%;对代表血瘀状态的细胞参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对RDW的改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对PDW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毫针疗法对比,虽然火针在改善PHN患者的VAS积分及血液细胞参数方面没有显着的优越性,但是对即时缓解疼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5。此外,通过本课题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火针疗法对于不同年龄段均有很好的疗效,各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性不显着;对不同疼痛面积大小的血瘀型PHN患者疗效也没有显着性差异;对于病程低于6个月的PHN患者,其火针疗效明显优于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P<0.05。总而言之,火针点刺治疗血瘀型PHN疗效显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血瘀证患者细胞参数,尤其是RDW和PDW两项参数;与毫针针刺疗法相比,有止痛快的优点;此外火针治疗PHN还有复发率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结论:火针点刺疗法明显缓解血瘀型PHN患者疼痛,提高睡眠效率,明显改善代表血瘀证的细胞参数RDW和PDW。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面积的血瘀型PHN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与毫针针刺相比,火针在即时缓解血瘀型PHN疼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P<0.05。
王家璧[7](2006)在《免疫调节剂5%咪喹莫特乳膏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郭玉峰[8](2005)在《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其对人体的安全性,进一步规范有关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临床推广工作。 方法:1.按随机信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火针赞刺组(火针组)、西药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与研究药物效用相近的中西药品或其他治疗方法。2.火针组32例,取穴以局部阿是穴(疱疹区)为主,针具: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氏火针。刺灸法:在疱疹起止两端及中间选定好针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以疱疹簇为单位,呈“品”字形依次点刺。左手用止血钳夹持点燃的酒精棉球并靠近针刺部位,右手持火针于火的外焰将针烧至发白后,速刺入带状疱疹皮损部位,直入直出,深度以针尖透入疱疹皮肤达到其基底部为度。对于较大的脓疱或血疱,用粗火针刺,刺后用消毒棉球挤净脓液,再选用适当大小的火罐吸拔,并留罐5~10分钟。起罐后如果出现血疱,可用火针再刺。舌苔黄厚腻,便干者火针刺后可用毫针刺丰隆、支沟;如疱液清稀,10余天不愈者,毫针刺气海、足三里并加灸。治疗结束后,以消毒棉球擦净局部皮肤表面,涂以龙胆紫。于就诊第1、2、3天每日治疗一次,以后隔日(第5、7、9天)治疗一次,总共治疗不超过6次。对照组32例,丽珠威每次0.3g,每日两次饭前空腹服用。于就诊第一日起开始服药,连用9天,治疗结束。并对每簇疱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涂以龙胆紫。间隔2~3日换药一次。3.观察指标:带状疱疹症状、体征(刻下疼痛分级、局部痒、烧灼感、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皮损面积、水疱数、疱疹簇数、水疱性状、溃疡、丘疹)的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等。疗效判定标准: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单项症状(皮疹面积,疼痛等)疗效判定标准,时效性判定标准,安全性判定标准。 结果:1.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比较。火针赞刺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火针赞刺与口服丽珠威对急性带状疱疹的症状体征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间症状体征综合评定水平即量化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火针赞刺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对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火针赞刺法在降低急性带状疱疹综合评分方面优于口服丽珠威。2.火针赞刺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修订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周强[9](2003)在《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一、前言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复数condyiomata Acuminata.CA),又称尖圭湿疣、性病疣(Venereal Waarts)或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主要发生在男、女生殖器和肛门部位皮肤、粘膜的良性赘生物。 尖锐湿疣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还没有根除HPV的办法,西医对尖锐湿疣的主要采用外治疗法,去除可见疣体,并尽量减少复发。临床上所使用的外治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疗程较长,局部创面水肿、糜烂溃疡及疼痛或操作复杂等。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近十余年来,中药外治法在治疗尖锐湿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显示具有简便易行、不良反应小和费用较低等优点。 本研究是中药保疣清(暂用名)外用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研究。 二、目的 对保疣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作客观、规范评价。 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用保疣清,对照组用0.5%鬼臼毒素,将207例符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诊断标准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外用治疗,并按病灶的发病部位、类型和直径分为3层。分别观察各层治愈率、疗程、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率等。 四、结果 保疣清总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3个分层(即病灶部位、类型和疣体直径)中,保疣清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于龟头部、病灶<0.5cm中(p<0.01)。保疣清组在疗程方面具有明显的绝对优势。在局部水肿和创面情况方面,保疣清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保疣清组的疼痛反应高于对照组,但不影响治疗。保疣清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保疣清组易位再发率较高,而对照组的原位复发率高(p<0.05)。 五、结论 保疣清是一个具有能使疣体一次脱落、不良反应小和复发率较低等优点的尖锐湿疣外治中药,为尖锐湿疣的外治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王剑,李凤贤[10](2001)在《自体免疫法治疗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19例》文中研究指明
二、自体免疫法治疗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1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体免疫法治疗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19例(论文提纲范文)
(1)温热对传染性软疣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传染性软疣组织受温热刺激后全局蛋白质谱变化检测 |
3.2 温热刺激下传染性软疣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
3.2.1 sy/dz1组 |
3.2.2 sy/dz2组 |
3.3 温热刺激下传染性软疣差异蛋白质的GO与 KEGG富集分析 |
3.3.1 sy/dz1组 |
3.3.2 sy/dz2组 |
3.4 温热刺激下传染性软疣组织差异蛋白质的聚类分析 |
3.5 温热刺激下传染性软疣组织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对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54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跖疣的中医文献探究及治疗概况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疣的病名、症候及病因病机的古文献记载 |
2治疗方法 |
3小结 |
(4)消疣汤外洗治疗掌跖疣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古代医学家对掌跖疣的认识 |
2 近代中医学家对掌跖疣病因病机的论述 |
3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的研究 |
4 专方专用 |
5 中医外用药 |
6 针灸及其他疗法 |
7 综合治法 |
8 西医治疗掌跖疣的研究进展 |
9 总结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中医病因病机讨论 |
2 消疣汤的临床配伍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调摄及护理方案 |
4 消疣汤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5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相关背景 |
一、流行情况 |
二、传播途径 |
三、高危因素 |
第二节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 |
一、中医病因病机 |
二、中医辩证分型 |
第三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病因病机 |
二、发病机制 |
三、免疫学改变 |
四、临床表现 |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
六、诊断 |
七、鉴别诊断 |
八、治疗 |
九、预防 |
十、复发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二章 流行病学资料 |
第一节 临床资料采集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复发标准 |
七、亚临床感染的诊断标准 |
八、潜伏感染的诊断标准 |
九、具体研究步骤 |
第二节 实验室资料采集 |
第三节 数据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病史采集结果 |
三、CA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 |
四、C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
五、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
六、HPV26种亚型分布结果 |
七、小结 |
第五节 讨论 |
一、CA患者的9种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 |
二、147例阳性标本的HPV26种亚型分布 |
三、社会行为及性行为特征分析 |
四、疾病相关情况 |
五、CA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 |
六、复发情况及影响激光组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PHN的现代研究进展 |
1.1 机理研究 |
1.2 临床研究 |
1.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针灸治疗PHN临床研究近况 |
2.1 针刺疗法 |
2.2 穴位注射疗法 |
2.3 火针法 |
2.4 刺血拔罐疗法 |
2.5 其他疗法 |
2.6 综合疗法 |
2.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况 |
3.1 内科病证 |
3.2 外科病证 |
3.3 皮肤科病证 |
3.4 骨伤科病证 |
3.5 妇科病证 |
3.6 五官科病证 |
3.7 其它病证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治疗前一般资料对比 |
2.2 治疗前两组睡眠效率对比 |
2.3 治疗前两组间细胞参数对比 |
2.4 两组间的主症疼痛疗效对比 |
2.5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
2.6 两组间治疗前后细胞参数对比 |
2.7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2.8 疼痛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2.9 疼痛面积与疗效的关系 |
2.10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2.11 两组间治疗后睡眠效率对比 |
2.12 两组间治疗后止痛即刻起效时间对比 |
2.13 两组间安全性评价对比 |
2.14 随访记录 |
附.典型病例1 |
附.典型病例2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选题目的 |
2. PHN病因特点 |
3. 血瘀型PHN的病机特点及分析 |
4. 火针治疗PHN疗效机理探讨 |
4.1 穴位的作用 |
4.2 火针的作用 |
4.3 穴位与火针的综合作用 |
5. 结果分析 |
5.1 一般资料对比 |
5.2 治疗前两组间细胞参数对比 |
5.3 两组间疗效对比 |
5.4 两组间治疗前后睡眠效率对比 |
5.5 两组间治疗前后细胞参数对比 |
5.6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
5.7 疼痛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5.8 疼痛面积与疗效的关系 |
5.9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5.10 两组间治疗前后睡眠效率对比 |
5.11 两组间安全性评价对比 |
5.12 随访情况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带状疱疹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火针临床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处理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标准 |
2.5 安全性检测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
2.8 统计方法 |
2.9 随访 |
3 试验结果 |
附件 |
4 讨论 |
4.1 选题目的 |
4.2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原则 |
4.3 有关双侧带状疱疹的探讨 |
4.4 配穴组方的确定 |
4.4.1 局部取穴施治,是治疗迅速起效的关键 |
4.4.2 远端取穴是巩固疗效,整体观念的体现 |
4.4.3 配穴分析 |
4.5 治疗方法分析 |
4.5.1 赞刺法—刺血疗法 |
4.5.2 拔罐法 |
4.5.3 火针赞刺法的临床应用 |
4.5.4 本课题选择火针赞刺法的意义 |
4.6 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西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和外治疗法现状 |
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3 临床资料 |
4 疗效分析 |
5 讨论 |
6 结论与展望 |
7 典型病例介绍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自体免疫法治疗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1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温热对传染性软疣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影响的研究[D]. 高雅迪.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54例临床疗效观察[D]. 黄亚群.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3]跖疣的中医文献探究及治疗概况研究进展[J]. 原丽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36)
- [4]消疣汤外洗治疗掌跖疣的临床观察[D]. 吴群.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 [5]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D]. 韩珊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6]火针治疗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王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7]免疫调节剂5%咪喹莫特乳膏的临床应用[J]. 王家璧. 中国性科学, 2006(05)
- [8]火针赞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综合评价[D]. 郭玉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9]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D]. 周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4)
- [10]自体免疫法治疗寻常疣及传染性软疣19例[J]. 王剑,李凤贤. 中国厂矿医学,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