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玉爽,王仲民,董磊,李丰振[1](2021)在《PROFIBUS-DP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设计了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PLC控制技术和变频传动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了变频器参数设置、PROFIBUS-DP通信协议、PLC硬件组态配置。利用西门子STEP7编程软件开发了PLC与变频器之间的实时通信程序,实现了PLC与变频器的通信,有效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优化了产品的生产节拍。
尹嘉巍[2](2020)在《基于PLC的皮带卸料小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皮带卸料小车是皮带运输系统中的一种运送设备,在钢铁、化工等大型厂矿企业广泛应用,其作用是将所在皮带上游运送来的物料输送进入料仓,实现对物料的暂时或长期存储。皮带卸料小车的运行效率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产节奏,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怎样使皮带卸料小车更加稳定的运行,怎样使料仓不出现空仓或溢仓的现象值得深思。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厂矿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皮带卸料小车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成为可能。本文以包钢稀土钢板材厂麦尔兹石灰窑成品皮带卸料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皮带卸料小车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成及设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400 PLC作为控制核心,通过传感器等现场设备实现系统的检测、控制功能,并应用西门子先进的组态软件Win CC建立监控画面,实现现场状态的远程监控。为了了解卸料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深入生产现场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明确的控制目标,并制定了控制方案。在本课题的硬件设计过程中,本着硬件性能可靠、经济性好以及硬件与系统兼容性好、实时性好的原则,通过查阅相关设备资料、设备手册,对硬件进行了合理的选型,提出了合理的硬件设计方案,并通过PLC硬件组态实现了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连接,为软件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以及现场操作工人工作过程的了解,做出了合理的控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进行了控制程序的编写。在监控画面设计过程中,建立了上位机与PLC之间的以太网通讯,建立了所有需要实时显示的监控点变量,本着方便操作人员使用的原则,完成了生产监控画面的制作,包括主画面、设定画面以及报警信息画面等。本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现场环境较差引起的工人身心健康的损害,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采用上位机监控整个生产过程,便于工作人员对物料状态的控制与管理。
周祥月[3](2020)在《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的今天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及人民社会生活物质不断丰富,中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到创造的蜕变过程,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实际需求,机械压力机及其自动流水线技术在汽车、农业机械、国防等大型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对短周期、高效率、高精度加工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机械压力机是金属板材压模成型的主要制造设备,紧密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近年来,由于新一代高性能材料的诞生并且投入使用,从而提高了对新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意识和强烈的惜时概念,从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性能设计。基于自动控制下的机械压力机可以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并且伴随智能化的提高,在提高设备精度的同时、其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也提高,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促使现代工业趋向于无人化模式靠拢。同时,对操作人员和投入使用机械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控和维护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在对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上方方面面的因素,据此在本课题中设计了基于PLC的机械压力机大型分布式电气控制调速系统,设计安全自动保护控制系统、ADC自动换模控制系统、系统功能控制程序等,并且配备Proface的HMI触摸屏人机界面,编辑出配套的人机界面监控系统。机械压力机设备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气路控制系统、油路控制系统共同配合驱动机械硬件来运转,本课题中主要是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来配合对部分气路控制和油路控制系统工作。整个控制系统分站有电柜主站、变频器分站、立柱操作分站、横梁分站、地坑分站、滑块分站模块、工作台分站等。其设计思路是根据先进压力机的工艺要求对压力机控制方法的确定及整个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元件选型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对主站及各个分站的实际接线设计、控制原理设计、PLC模块的接线图设计;对控制系统各分站电气元件的选型、自动保护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机械压力机工艺流程的各动作控制程序的设计及分析;配合编辑的HMI人机界面和最后对控制系统网络组态连接设置。经过本项目的最终调试试验,本控制系统既能满足了工业生产需求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更灵活可控性,也能使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更加详细掌握设备在工作中的状态,便于安全高效的运行与维护。
沈美杉[4](2020)在《基于RFID技术的医药自动化立体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医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家的鼎立资助促进了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药品种类多,新兴市场的药品需求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改变药品存储的功能机制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医药立体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RFID技术智能医药立体库控制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流程。其次,根据功能要求和控制要求,设计实现立体库管理的立体库硬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检测部分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负责对医药立体库中进出药品的信息识别;控制部分使用西门子S7-1200 PLC作为主控制单元,控制立体库的运行,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信网络;执行部分是堆垛机进行执行任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发送指令控制堆垛机完成转移药品。根据药品入库的作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硬件部分的功能,软件部分依据控制流程图完成药品标签识别,对RFID数据传递程序进行编写,判断识别是否成功,并显示在触摸屏上。PLC程序块编写包括站点编程、堆垛机自动控制、手动控制等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触摸屏触摸系统运用Win CC软件进行设计,包括登录界面、自动控制操作界面、手动控制操作界面的设计是为满足用户或操作员可以在现场不同的环境中实现堆垛机的操作,实现对堆垛机的状态及运行情况的操作功能。最后对系统软、硬件部分进行调试。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从系统到模块,硬件到软件,完成医药立体库的结构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的目标。智能医药立体库控制系统为药品物流自动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杨桃[5](2020)在《机场进港行李转盘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新建或扩建了许多大型航站楼,同时引进许多先进的行李处理系统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使用需求,改善旅客、航司等客户的值机体验,提高机场服务质量,以及增强航空安全性。双流国际机场T1航站楼的进港行李系统建于2001年,行李系统技术陈旧,分拣效率低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使用要求。论文针对T1进港行李转盘系统,在原有的逻辑控制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论文首先对T1进港行李转盘的机械结构进行分析,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确定了进港转盘的驱动方式和电机的受力情况,以此来选定马达启动器、电机及减速机的型号。分析了进港转盘的本地逻辑控制,针对其控制系统不足的问题,重新设计了安全回路、控制回路,安全回路采用安全固态继电器,其具有开关速度快、无触点、无火花、抗干扰强、耐冲击等特点,控制回路采用多功能时间继电器和多位继电器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使逻辑功能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远程控制系统采用PLC和WinCC相结合的控制方式,PLC控制采用分布式I/O技术,主控柜PLC通过Profibus总线与从站柜通信,从站柜的倍加福网关通过AS-i总线与本地控制柜内的倍加福模块进行通信。各个倍加福模块上的数据采集口接受现场传感器和按钮等输入信号,经过PLC运算后通过输出端口发出控制信号到执行机构。主控柜的CP网络模块与监控电脑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在WinCC上组态SCADA监控画面,对进港转盘的状态采用不同的图形颜色进行辨识,设置了报警信号来显示各种故障、警告和操作记录,同时伴有报警声音提示。论文对T1行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开发了T1行李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首先,将每日的行李量和电机运行时间等参数存入进港监控电脑的SQL数据库,然后采用类聚、索引、关联等算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日行李量、故障次数、电机运行时间、电机启动次数、10min行李量等数据,最后,使用帆软数据分析软件开发数据显示界面,将数据显示窗口连接到数据库,获取行李数据后对数据分析处理并显示到窗口界面。依据设计项目方案,进行了项目施工,经过安装调试后交予航司和部门使用,通过进港行李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淮朝磊[6](2020)在《反应釜温度控制参数优化研究与PLC控制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间歇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反应器,因其造价低、热交换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在间歇反应釜的生产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反应结果最重要的因素,其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因反应釜本身具有较强滞后性、时变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得对其展开温度控制难度较大,近年来针对间歇反应釜的温度控制一直是现代化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制药生产控制系统项目中的间歇反应釜为被控研究对象,并针对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将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引入变论域思想解决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在温度控制过程中体现出的自适应能力差、控温精度低等问题。在变论域模糊PID的基础上加入预测控制有效解决控制对象的时滞性问题,设计出变论域模糊预测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与模糊PID控制方式相比,变论域模糊预测控制具有超调小、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等特点。最后,为了提高反应釜自动化工业控制水平,本文设计了一套由上位机、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讯端口的硬件组成的间歇式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基础过程控制级,其向下直接面对工业控制对象,主要装置包括现场控制站、可编程控制器和其他测控装置。第二级是集中操作监控级,主要面对现场操作人员和系统工程师,主要实现操作管理、实时过程监控和控制参数的实时在线优化。两级之间通过现场总线Profibus DP进行数据通讯,搭建了以MATLAB、WINCC、PLC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先进控制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靠性高、控制效果良好,对其他工业温度控制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尹琦[7](2020)在《船舶低速柴油机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贸易的高速发展,远洋船舶数量迅速增加,船舶柴油机排放废气中的NOx、S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为防止SOX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除硫排放控制区外的全球海域内的国际航行船舶,其使用的燃油含硫量不得超过0.5%(质量分数)。对于船舶废气中颗粒物,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处于研究立法阶段(黑碳),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明确的限制要求。但考虑到颗粒物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限制船舶废气颗粒物的排放,中国政府已在GB 15097-2016(二阶段)中对船舶废气颗粒物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目前湿法脱硫脱颗粒技术已较为成熟,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考虑到船舶环境的特殊性,湿法脱硫脱颗粒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船舶低速柴油机—废气后处理复合装置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船舶废气脱硫脱颗粒集成处理技术。对钠碱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以及文丘里洗涤脱颗粒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其功能,对脱硫脱颗粒集成处理系统的文丘里洗涤器、供液系统、SOX吸收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进行详细研究。其次,根据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技术特点和设备具体要求,构建了脱硫脱颗粒控制系统总体框架,搭建了通信平台,完成了脱硫脱颗粒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选型。根据上述设计,完成控制系统主要柜体尺寸、控制柜内仪器分布和重要仪表的设计选型。再次,详细分析了脱硫脱颗粒控制系统的特点和主要被控参数及调节方法,设计了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的启动、停止逻辑控制和系统紧急停运时的联锁保护。根据脱硫脱颗粒各子系统的特性及具体控制要求,设计出一套相适应的控制策略,并对文丘里洗涤器控制、洗涤塔系统控制、碱液供给系统控制、循环泵系统控制、海水冷却系统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本文还完成了系统监控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开发。最后,针对现有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pH值控制的非线性、时变、大迟滞等特点,采用Smith预估控制技术,对辨识的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的pH值模型进行仿真,并与本系统采用的串级PID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mith预估控制在超调量、鲁棒性、抗干扰性都要优于串级PID控制技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船舶废气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孙竹梅,王琦,白建云,张俊[8](2019)在《多协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创新型试验设计》文中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现有试验设备条件,设计了远程实时监控的多协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通过配置网关搭建PROFIBUS-DP与DeviceNet、PROFIBUS-DP与GPRS等现场总线设备的硬连接,将支持不同现场总线协议的可编逻辑控制器(PLC)和总线仪表搭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现多协议现场总线控制设备与上层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远程管理。试验包含两个创新点:解决在不同现场总线协议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通过GPRS实现移动终端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无线的、实时的嵌入式远程监控。试验过程涉及控制网络的硬件集成、控制策略组态、网关的配置、PLC控制器设置,以及上位监控系统的画面组态等。通过系统性、创新性地开展试验,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实力。
侯鹏飞,孙竹梅,王琦,白建云[9](2020)在《GPRS监管的多协议异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通常只支持一种或两种现场总线协议。针对现场总线协议标准与总线设备种类众多的现状,以支持多种协议为目的,构建由监控级、控制级与现场设备级3层结构的多协议异构兼容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通过网关配置解决PROFIBUS-DP与PROFIBUS-PA、HART、Modbus、DeviceNet和GPRS等异构现场总线的通信问题,建成以西门子PCS7作为上位监控系统,由异构控制器作为现场控制系统的现场总线监控系统,通过GPRS实现移动终端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和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无线、实时的嵌入式远程监控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监控级能够远程实时地监管和控制多种协议的异构现场总线设备,实现了对现场总线设备的远程管理和启停控制。本系统可作为多协议异构兼容的FCS的可行性验证。
李俊[10](2019)在《空压机防喘振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心式压缩机是许多工矿企业广泛使用的大型关键设备,它能够为工业生产持续性的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气体。然而离心式压缩机却不可避免的发生喘振,喘振的发生常导致压缩机组停机,甚至造成压缩机叶片的损毁甚至使压缩机损毁。所以对于防喘振控制系统是压缩机系统不可或缺的功能,由于技术经济条件有限,在我国这些系统的应用还较为落后,因此设计出可靠的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系统,提高控制品质,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离心式压缩机极易发生喘振的问题,在探索目前防喘振控制主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防喘振控制系统作了优化改进,在流量接近防喘振线的控制策略上采取变频恒压逼近的控制策略,与传统的固定极限流量控制法和可变极限流量控制法相比,这种控制策略极大的拓宽了压缩机的有效工作区间,降低了能耗。对于防喘振阀的控制一般要求“快开慢关”。以往的控制方法都是单独使用模糊控制或PID控制,如果单独采用PID控制本文采用模糊PID,由于PID控制的三个参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导致开阀和关阀的速度是相同的,无法达到控制要求。而单纯采用模糊控制,虽然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由于模糊控制存在积分饱和现象,也无法满足控制要求,所以本文采用模糊控制与常规PID结合的控制方法,经MATLAB仿真对比,模糊PID的控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PID。本文又对压缩机防喘振系统的控制网络进行了设计,经过综合考量选择了以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为核心的控制网络,主控制器选用西门子S7-1500PLC,使用Profinet工业以太网实现管理层与控制层的数据通信。采用了西门子的组态软件TIA Portal进行组态监控,该组态软件直接面向控制对象,简单方便,组态监控画面与PLC相连进行通讯,在管理层和控制层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还可以对现场进行调控。增强了管控的实时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二、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PROFIBUS-DP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 |
2 ABB ACS550变频器参数设置 |
3 PROFIBUS-DP通信协议 |
4 西门子PLC的组态配置 |
5 西门子PLC编程实现通信控制 |
6 结论 |
(2)基于PLC的皮带卸料小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2.1 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
1.2.2 皮带卸料车控制的现状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料仓布料工艺流程及自动布料控制需求分析 |
2.1 麦尔兹窑成品系统工艺流程 |
2.2 布料系统简介 |
2.3 移动式卸料小车操作过程 |
2.4 布料系统的控制目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3.1 卸料小车自动运行控制流程 |
3.2 料仓料位的控制策略 |
3.3 卸料小车控制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布料小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硬件设计原则 |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
4.2.1 上位监控系统的选择 |
4.2.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选择 |
4.2.3 检测设备及仪表选型 |
4.2.4 PLC控制设计 |
4.3 STEP7硬件组态 |
4.3.1 硬件组态 |
4.3.2 PROFIBUS通信设计 |
4.3.3 分布式I/O组态 |
4.4 执行机构硬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布料小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控制系统操作功能设计 |
5.2 卸料小车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5.2.1 模拟量采集转换子程序 |
5.2.2 信号处理子程序 |
5.2.3 料位比较子程序 |
5.2.4 卸料小车控制子程序 |
5.3 控制系统监控画面设计 |
5.3.1 WinCC画面组态 |
5.3.2 控制系统主画面设计 |
5.3.3 入库报表画面 |
5.3.4 预停止值设定画面 |
5.3.5 报警信息显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网络及信号传输测试 |
6.1.1 网络测试 |
6.1.2 信号测试 |
6.2 设备运行测试及应用效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压力机分类及发展概况 |
1.2.1 压力机分类 |
1.2.2 发展概况 |
1.3 控制系统方案提出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主要研究与设计内容 |
1.4.2 本文结构思路 |
第2章 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机械压力机及其控制系统概述 |
2.1.1 主要组成结构部件 |
2.1.2 机械压力机工作性能分析 |
2.1.3 工艺流程 |
2.2 机械压力机技术方案 |
2.2.1 机械压力机安装布置规划 |
2.2.2 机械压力机技术参数选取 |
2.3 系统设计原则 |
2.3.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2.3.2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3.3 通信系统设计原则 |
2.4 主要组成部件的机电安装布置设计 |
2.4.1 横梁部件 |
2.4.2 滑块部件 |
2.4.3 移动工作台 |
2.5 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构架设计 |
2.5.1 电气控制方法的选择 |
2.5.2 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LC的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主电源供电线路设计 |
3.2 控制系统元件选型 |
3.2.1 PLC控制器 |
3.2.2 变频器调速装置 |
3.2.3 触摸屏选型 |
3.2.4 辅助电器元件选型 |
3.3 控制系统主要工作站设计 |
3.3.1 立柱操作站 |
3.3.2 电气控制柜工作站 |
3.3.3 横梁分站 |
3.3.4 地坑分站 |
3.3.5 左工作台分站 |
3.3.6 滑块分站模块 |
3.4 主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3.4.1 三项异步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
3.4.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原理 |
3.4.3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 |
3.5 安全自动保护控制系统设计 |
3.5.1 安全保护系统结构概述 |
3.5.2 光电保护系统设计 |
3.5.3 离合器-制动器安全控制设计 |
3.6 ADC自动换模控制系统设计 |
3.7 控制系统网络通讯 |
3.7.1 Profibus-DP总线通信 |
3.7.2 工业以太网通信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LC的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主电动机运行控制程序设计 |
4.2 润滑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
4.3 滑块装模高度调整控制程序设计 |
4.4 移动工作台控制程序设计 |
4.5 压力机行程控制 |
4.6 同ROBOT自动化数据交换程序设计 |
4.7 ADC自动换模功能控制程序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HMI人机界面设计 |
5.1 HMI人机界面设计原理与重点 |
5.1.1 设计原理 |
5.1.2 设计重点 |
5.2 HMI人机界面对主要模块动作的流程图设计 |
5.2.1 主电动机运行控制流程 |
5.2.2 润滑系统控制流程 |
5.2.3 装模高度调整控制流程 |
5.2.4 ADC自动换模功能控制流程 |
5.3 HMI对控制系统参数与状态的设置及显示设计 |
5.3.1 润滑系统监控画面 |
5.3.2 机床状态画面 |
5.3.3 模具参数设置与更换 |
5.3.4 DP总线网络监控画面 |
5.4 故障报警履历存档与查看功能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调试与故障分析 |
6.1 控制系统的通信调试 |
6.1.1 PLC控制器与各分站单元的Profibus-DP组态设置 |
6.1.2 PLC控制器、HMI触摸屏及上位机PC的 Ethernet联网设置 |
6.2 变频器优化调试 |
6.3 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功能调试 |
6.3.1 设备调试前准备工作 |
6.3.2 基本功能 |
6.3.3 装模高度调整调试 |
6.3.4 ADC自动换模运行调试 |
6.3.5 行程运行控制 |
6.4 故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基于RFID技术的医药自动化立体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医药立体库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医药立体库的研究现状 |
1.2.1 医药立体库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医药立体库国内研究现状 |
1.3 医药立体库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医药立体库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
2.1 医药立体库的简介 |
2.2 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
2.3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2.4 控制系统的运行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
3.2 RFID射频技术 |
3.2.1 RFID的结构组成 |
3.2.2 RFID的工作原理 |
3.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 |
3.3.1 PLC及模块 |
3.3.2 触摸屏 |
3.3.3 变频器MM440 |
3.3.4 扫码器 |
3.3.5 激光测距仪 |
3.3.6 编码器 |
3.4 PROFIBUS总线的概述 |
3.4.1 PROFIBUS-DP的功能特点 |
3.4.2 PROFIBUS-DP的通信协议结构 |
3.4.3 Profibus-DP现场总线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PLC软件编程软件的介绍 |
4.2 硬件组态配置 |
4.3 RFID编程 |
4.4 PLC程序块编写 |
4.4.1 堆垛机的站点编程 |
4.4.2 触摸屏控制系统的设计 |
4.4.3 货叉变频器控制 |
4.4.4 水平方向判断 |
4.4.5 水平安全速度 |
4.4.6 频率转换为速度 |
4.4.7 频率算实际速度 |
4.4.8 故障代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WinCC监控系统 |
5.1 WinCC组态软件的介绍 |
5.1.1 WinCC的性能特点及体系结构 |
5.2 自动化立体仓库触摸屏功能和画面设计 |
5.2.1 触摸屏功能 |
5.2.2 触摸屏画面设计 |
5.3 Win CC与 PLC的建立与通信原则 |
5.3.1 Win CC与 PLC的通信原理 |
5.3.2 Win CC与 S7-1200 的连接过程 |
5.4 控制系统调试 |
5.4.1 调试注意事项 |
5.4.2 现场调试 |
5.4.3 调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机场进港行李转盘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进港行李系统用途 |
1.3 行李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
1.4 T1进港转盘存在的问题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进港转盘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进港转盘机械结构 |
2.1.1 进港转盘机架 |
2.1.2 进港转盘运动部件 |
2.1.3 转盘驱动装置 |
2.2 转盘电机选择 |
2.2.1 电机功率计算 |
2.2.2 异步电机的惯量匹配 |
2.2.3 软起动的作用 |
2.3 本章小结 |
3 进港转盘控制系统研究 |
3.1 控制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 |
3.2 本地控制系统 |
3.2.1 本地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 |
3.2.2 安全保护控制系统 |
3.2.3 进港转盘主回路 |
3.2.4 进港转盘控制回路 |
3.2.5 电气原理图 |
3.3 本地控制系统的调试 |
3.4 远程控制系统 |
3.4.1 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3.4.2 PLC控制系统I/O分布方式及应用 |
3.4.3 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 |
3.4.4 RS485中继器 |
3.4.5 AS-i通信 |
3.4.6 进港转盘远程控制硬件组建 |
3.5 PLC程序设计 |
3.5.1 PLC硬件组态 |
3.5.2 PLC程序设计 |
3.6 远程控制系统的调试 |
3.7 本章小结 |
4 监控系统设计 |
4.1 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
4.2 监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4.2.1 SCADA监控系统组成 |
4.2.2 SCADA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
4.3 SCADA监控系统的调试 |
4.4 SCADA监控系统作用 |
4.4.1 设备运行状态显示 |
4.4.2 现场设备的故障报警 |
4.4.3 设备远程控制 |
4.4.4 CCTV行李系统监控 |
4.5 远程监控效果 |
4.5.1 解决空防安全隐患 |
4.5.2 提高发现故障及时性 |
4.5.3 排查故障流程 |
4.5.4 节能减排 |
4.6 本章小结 |
5 行李数据分析平台 |
5.1 行李系统数据 |
5.2 数据提取 |
5.2.1 数据库接口 |
5.2.2 数据库连接 |
5.2.3 数据存储 |
5.3 行李数据处理与分析 |
5.4 行李数据的应用 |
5.4.1 行李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 |
5.4.2 行李数据统计分析 |
5.4.3 电机运行时间地图 |
5.4.4 电机保养 |
5.4.5 控制元件维护 |
5.4.6 值守人员调度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反应釜温度控制参数优化研究与PLC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反应釜温度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反应釜温控技术的发展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反应釜温度控制的难点分析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间歇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分析及模型建立 |
2.1 一般制药工艺生产流程概述 |
2.2 制药工艺流程中反应釜特性分析 |
2.2.1 反应釜结构 |
2.2.2 反应釜的过程参数 |
2.2.3 反应釜的工作特性 |
2.3 温度控制系统模型建立 |
2.4 设计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间歇反应釜温度控制算法设计及仿真 |
3.1 PID控制算法 |
3.2 模糊PID控制算法 |
3.2.1 模糊控制器组成 |
3.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3.3 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 |
3.3.1 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必要性 |
3.3.2 变论域原理 |
3.3.3 变论域调整机构 |
3.4 预测控制算法 |
3.4.1 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
3.4.2 DMC参数设计及仿真 |
3.5 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反应釜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
4.1 PLC控制系统概述 |
4.1.1 PLC系统组成 |
4.1.2 PLC工作原理 |
4.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2.1 I/O数量统计 |
4.2.2 PLC硬件选型 |
4.2.3 现场仪表 |
4.2.4 硬件电路设计 |
4.3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3.1 项目创建 |
4.3.2 硬件组态 |
4.3.3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4 反应釜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
4.4.1 工艺界面 |
4.4.2 操作记录界面 |
4.4.3 报警界面 |
4.4.4 实时曲线界面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OPC的控制平台搭建 |
5.1 OPC协议 |
5.2 WINCC组态软件 |
5.3 控制平台数据通讯的实现 |
5.3.1 WINCC与 MATLAB数据通讯 |
5.3.2 PLC与上位机数据通讯 |
5.3.3 PLC与模块设备数据通讯 |
5.4 算法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船舶低速柴油机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船舶废气硫化物、颗粒物污染与危害 |
1.1.2 SOx及颗粒物污染物治理及排放法规 |
1.2 船舶废气脱硫脱颗粒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船舶废气SOx脱除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船舶废气颗粒物脱除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废气脱硫脱颗粒集成控制技术 |
1.2.4 脱硫脱颗粒控制技术与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船舶废气SOx和颗粒物集成处理技术 |
2.1 脱硫脱颗粒系统集成处理技术 |
2.2 文丘里洗涤器除颗粒技术 |
2.3 钠碱海水法脱硫技术 |
2.3.1 供液系统 |
2.3.2 SO_2吸收系统 |
2.3.3 废水处理系统 |
2.3.4 其他相关系统 |
2.4 集成处理系统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LC的脱硫脱颗粒集成装置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1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
3.2 自动化控制系统选型 |
3.2.1 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 |
3.2.2 SIMATIC NET工业网络 |
3.3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3.1 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 |
3.3.2 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
3.3.3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 |
3.3.4 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讯设计 |
3.3.5 配电柜与控制柜设计 |
3.4 系统重要仪表选型和设计 |
3.4.1 仪表选型要求 |
3.4.2 仪表配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脱硫脱颗粒控制系统设计 |
4.1 系统控制特点及功能设计 |
4.1.1 系统控制特点 |
4.1.2 系统功能设计 |
4.2 系统主要参数调节和硬件标定 |
4.2.1 系统主要控制参数及调节 |
4.2.2 系统硬件的调试标定 |
4.3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启动过程和停运过程 |
4.3.1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运行模式 |
4.3.2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停运过程 |
4.4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紧急停运时的对策 |
4.4.1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控制系统联锁保护 |
4.4.2 非连锁保护引起的停运 |
4.4.3 紧急停运后的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控制策略及实现 |
5.1 文丘里洗涤器压降的控制 |
5.2 洗涤塔系统控制 |
5.2.1 洗涤液p H值控制 |
5.2.2 洗涤塔液位控制 |
5.2.3 除雾器冲洗控制 |
5.3 碱液供给系统 |
5.4 循环泵系统 |
5.4.1 洗涤循环液密度控制 |
5.5 海水冷却系统 |
5.5.1 海水罐液位控制 |
5.5.2 洗涤液温度控制 |
5.6 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报警控制 |
5.7 脱硫脱颗粒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5.7.1 监控系统设计 |
5.7.2 监控系统的实现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洗涤液pH智能控制策略探讨 |
6.1 洗涤液pH值控制技术和过程参数分析 |
6.1.1 洗涤液pH值控制策略概述 |
6.1.2 洗涤液pH值控制过程参数分析 |
6.2 洗涤液pH值控制对象模型的建立 |
6.2.1 pH值模型结构的确定 |
6.2.2 pH值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 |
6.3 smith预估补偿控制方案 |
6.4 仿真研究 |
6.4.1 Smith预估控制器和传统PID仿真结果比较 |
6.4.2 Smith预估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鲁棒性比较 |
6.4.3 Smith预估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抗干扰比较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工作与总结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多协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创新型试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设计 |
1.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1.2 制造执行层MES |
1.2.1 MES的创建 |
1.2.2 通信兼容配置 |
1.3 GPRS远程监控及通信配置 |
2 试验项目的调试与运行 |
3 结束语 |
(9)GPRS监管的多协议异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总体设计方案 |
1.1 网络结构 |
1.2 硬件结构 |
1.3 FCS |
2 现场控制子系统 |
2.1 DP与Modbus异构兼容的现场控制子系统 |
2.1.1 网络结构 |
2.1.2 系统组成 |
2.1.3 监控级与现场级的通信调试 |
2.1.4 试验结果 |
2.2 DP与DeviceNet异构兼容的现场控制子系统 |
2.2.1 网关PD-100S配置 |
2.2.2 DeviceNet网络组态 |
2.2.3 试验结果 |
3 数据采集站 |
3.1 PA仪表数据采集站 |
3.1.1 DP与PA的网络连接 |
3.1.2 试验结果 |
3.2 HART仪表数据采集站 |
3.2.1 网关HPM-610配置 |
3.2.2 通信检测与数据转换 |
3.2.3 试验结果 |
4 GPRS远程通信 |
4.1 MGS-801网关设置 |
4.2 通信测试 |
4.3 系统运行 |
5 结语 |
(10)空压机防喘振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压缩机防喘振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 离心式压缩机基本原理 |
2.1 离心式压缩机基本结构 |
2.2 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
2.3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曲线 |
2.4 压缩机的喘振 |
2.5 压缩机防喘振控制方法综述 |
2.5.1 被动控制方式 |
2.5.2 主动控制方式 |
2.5.3 通用特性曲线控制法 |
3 防喘振控制方案 |
3.1 恒压逼近喘振线的控制策略 |
3.2 PROFIBUS-DP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4 现场总线及硬件设计 |
4.1 现场总线技术 |
4.1.1 PROFIBUS概述 |
4.1.2 MODBUS总线 |
4.1.3 Profinet技术介绍 |
4.2 硬件选型 |
4.2.1 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 |
4.2.2 主要硬件选型 |
4.3 硬件电路设计 |
5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5.1 模糊控制器概述 |
5.2 模糊控制器结构 |
5.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5.3.1 模糊PID控制器结构 |
5.3.2 模糊PID控制器构造过程 |
5.4 PID控制器MTALAB对比仿真 |
5.5 模糊PID控制器在PLC中的实现 |
6 PLC软件设计 |
6.1 TIA Portal V14 SP1 简介 |
6.2 TIA Portal V14 SP1 组态 |
6.3 监控界面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变频器参数表 |
附录B 硬件接线图 |
附录C 部分程序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西门子PROFIBUS-DP现场总线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PROFIBUS-DP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冯玉爽,王仲民,董磊,李丰振. 仪器仪表用户, 2021(03)
- [2]基于PLC的皮带卸料小车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 尹嘉巍. 内蒙古大学, 2020(05)
- [3]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 周祥月.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4]基于RFID技术的医药自动化立体库的研究[D]. 沈美杉.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5]机场进港行李转盘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杨桃. 西华大学, 2020(01)
- [6]反应釜温度控制参数优化研究与PLC控制系统[D]. 淮朝磊.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7]船舶低速柴油机脱硫脱颗粒集成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 尹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8)
- [8]多协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创新型试验设计[J]. 孙竹梅,王琦,白建云,张俊. 自动化仪表, 2019(12)
- [9]GPRS监管的多协议异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J]. 侯鹏飞,孙竹梅,王琦,白建云.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1)
- [10]空压机防喘振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 李俊.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plc论文; 现场总线技术论文; 立体库论文;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论文; 过程控制论文;